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99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99
1727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3年11月16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7
在座同修
00:02:39
大家午安
00:02:42
我們現在翻 一百三十六頁
00:02:50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53
昔之得一者
00:02:56
天得一以清
00:02:59
地得一以寧
00:03:01
神得一以靈
00:03:04
谷得一以盈
00:03:06
萬物得一以生
00:03:08
侯王得一
00:03:09
以為天下貞
00:03:11
其致之一也
00:03:15
天無以清
00:03:16
將恐裂
00:03:18
地無以寧
00:03:20
將恐發
00:03:21
神無以靈
00:03:23
將恐歇
00:03:25
谷無以盈
00:03:26
將恐竭
00:03:28
萬物無以生
00:03:30
將恐滅
00:03:32
侯王無以貞
00:03:34
將恐蹶
00:03:36
我們剛說到這為止
00:03:39
下午從這接續
00:03:41
故貴以賤為本
00:03:45
高以下為基
00:03:49
對於這句話
00:03:50
我們現在看 老子義疏的說法
00:03:55
道之無所不在
00:03:58
而在卑賤低下的 地方是最近於道的
00:04:06
是以明道的聖人
00:04:09
絕不會一味高攀
00:04:13
多從微末低賤小節上入手
00:04:19
反之
00:04:21
一些好高騖遠的人
00:04:24
或自作高貴的人
00:04:27
這就連道的 邊際也摸不到了
00:04:32
故老子強調此一之尊貴
00:04:38
乃因其體尊貴
00:04:41
至於藏道的地方並不尊貴
00:04:46
在你眼前
00:04:48
在你身上
00:04:50
故
00:04:51
此一須向身上求致一
00:04:56
更須向低賤處入手才是
00:05:01
這就是老子所說
00:05:03
一切高貴的成就
00:05:06
須以低賤為根本
00:05:09
一切崇高的地方
00:05:12
須以低下為基礎的意思
00:05:17
這裡面一個註解先做說明
00:05:21
最新增訂本辭海這樣說
00:05:25
好高騖遠
00:05:27
謂喜空談理想
00:05:29
而不務實際也
00:05:32
宋史程顥傳
00:05:37
病學者
00:05:38
厭卑近而騖高遠
00:05:41
卒無成焉
00:05:45
最新增訂本辭海說
00:05:48
好高騖遠是什麼
00:05:51
就是一個修行人
00:05:54
只有空談理想
00:05:56
我要當佛 我要當菩薩
00:05:59
開口閉口全都說先天理
00:06:02
但是他做事情 根本就不實際
00:06:07
怎樣不實際
00:06:08
連人道都沒辦法修
00:06:11
在談天道
00:06:14
所以在宋史 程顥傳裡面這樣說
00:06:21
學道有一個毛病
00:06:25
都討厭下賤和近
00:06:29
都愛高和遠
00:06:32
學道到最後都不成功
00:06:37
所以對於本文
00:06:40
我們現在來做 一個詳細的解釋
00:06:45
老子義疏這樣說
00:06:48
道本來無所不在
00:06:53
但是這個道
00:06:57
下賤和低的地方
00:07:02
是要親近道最近的地方
00:07:08
為了這樣呢
00:07:10
明白道理的聖人
00:07:13
祂絕對不會一味要高攀
00:07:16
一直要爬上去
00:07:19
大多數都從低的地方
00:07:23
對於小節的地方入手
00:07:28
學道呢
00:07:29
日常生活你就沒辦法做
00:07:34
像做人基本的道理
00:07:37
仁義禮智信
00:07:39
男人的三綱
00:07:41
女人的三從
00:07:45
對於天地良心
00:07:48
一切所有小節的理方
00:07:53
你就不入手
00:07:54
反過來
00:07:56
都一直要追求要當佛菩薩
00:08:01
或是自己作高貴的人
00:08:06
話若說起來
00:08:08
他連道的邊際都摸不到
00:08:13
修行人只有講道
00:08:17
邪命說法應該 事先就要知道了
00:08:21
講道你若做生意收錢
00:08:25
談道談錢
00:08:27
他已經連道的 邊際都摸不到
00:08:31
要談什麼道
00:08:32
那最基本的道理
00:08:34
要談什麼道
00:08:39
所以老子才強調用無欲
00:08:45
一就是無欲
00:08:47
用這個無欲的尊貴
00:08:51
因為這個無欲本體的尊貴
00:08:56
若說到藏道的 地方並不尊貴
00:09:01
藏道的地方是 為什麼不尊貴
00:09:04
藏道的地方是在你的眼前
00:09:07
在你的身上
00:09:08
你不用外面找
00:09:12
所以若說到一
00:09:14
你需要向我們身上去求
00:09:19
盡力在無欲
00:09:24
就要在低賤 的地方入手才是
00:09:30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
00:09:32
一切高貴的成就
00:09:35
要在低的地方為根本
00:09:38
一切高的地方
00:09:40
需要在低的為基礎
00:09:42
這個意思
00:09:45
現在這是 老子義疏祂的看法
00:09:50
另外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09:53
孔子出身下賤
00:09:55
而後成就至聖
00:09:59
釋迦雖出身貴族
00:10:03
而自甘下賤
00:10:07
以气食修行
00:10:09
乃成就佛陀
00:10:12
孔子成聖
00:10:14
猶不敢稱聖
00:10:17
釋迦成佛
00:10:19
常言未得
00:10:21
是故
00:10:22
老子曰
00:10:24
貴以賤為本
00:10:26
高以下為基
00:10:28
實無虛言也
00:10:33
對於本文
00:10:39
裡面總共有四個註解
00:10:46
我們要先來做一個說明
00:10:53
註解第一
00:10:54
史記這樣說
00:10:58
孔子貧且賤
00:11:01
及長
00:11:02
嘗為委吏
00:11:06
嘗為司職吏
00:11:10
由是為司空
00:11:13
由司空為大司寇
00:11:17
由大司寇行攝相事
00:11:22
祂說孔子小時候
00:11:27
家庭貧窮又沒地位
00:11:33
長大之後
00:11:39
曾當過委吏
00:11:41
委吏是什麼
00:11:42
就是管理倉庫
00:11:44
就像倉庫間的管理員
00:11:49
之後才當司職吏
00:11:54
司職吏就是 等於現今管理牧場
00:12:00
就像餵牛餵馬這樣
00:12:03
管理牧場
00:12:06
之後才升到司空
00:12:10
司空等於現在 工程處的處長一樣
00:12:19
司空升到大司寇
00:12:24
大司寇等於 現在的司法院長
00:12:30
之後當到宰相
00:12:33
祂就是從最低的
00:12:37
就像工友那樣
00:12:38
一直升
00:12:40
升高起來
00:12:42
不是說祂一下就當大官
00:12:47
註解第二
00:12:49
因為說到气食
00:12:52
這個乞食不是一般 窮苦人求乞的乞食
00:12:59
這個乞食是什麼
00:13:00
我們等下再 另外做一個說明
00:13:06
註解第三
00:13:08
論語述而第七篇說
00:13:12
子曰
00:13:14
若聖與仁
00:13:16
則吾豈敢
00:13:18
子曰
00:13:21
吾有知乎哉
00:13:26
無知也
00:13:30
孔子這樣說
00:13:32
你若稱呼我為聖人
00:13:36
稱呼我為一個仁人君子
00:13:39
若這樣我不敢當
00:13:42
孔子另外一句話說
00:13:45
我難道真的有智慧嗎
00:13:47
我根本沒有智慧
00:13:50
一個聖人怎麼說沒智慧
00:13:52
祂就是謙虛
00:13:56
註解第四
00:13:58
金剛經這樣說
00:14:00
如來在燃燈佛所
00:14:04
於法實無所得
00:14:08
釋迦佛祖說
00:14:10
當時燃燈佛祖授記祂
00:14:13
照理來說 祂都沒有得到半樣
00:14:17
沒得到半樣 祂怎麼會當佛祖
00:14:21
祂就是謙虛
00:14:24
所以呂純陽祖師才解釋
00:14:28
孔子出身可以說 家庭窮又沒地位
00:14:39
之後一直修
00:14:40
修到最後
00:14:42
變成一位至聖
00:14:45
釋迦佛祖
00:14:48
雖然祂的出身是貴族
00:14:53
祂父親當一位國王
00:14:58
而且祂是一位太子
00:15:02
祂父親若過世
00:15:04
祂可以接王位
00:15:06
但是祂自甘下賤
00:15:09
祂出去不敢 說我大法師這樣
00:15:13
祂自甘下賤
00:15:16
甘願當乞食來修行
00:15:20
才成就一代的佛祖
00:15:25
孔子當聖人
00:15:29
祂又不敢稱呼聖人
00:15:32
不像現在臉皮厚的人
00:15:35
常常說我名師我無上師
00:15:40
釋迦佛祖當佛
00:15:42
還說祂沒有得道
00:15:45
現在的人不要臉
00:15:47
說我活佛
00:15:48
說什麼我長老
00:15:52
為了這樣
00:15:55
老子才說什麼
00:15:56
這個貴就以下賤為根本
00:16:02
高就是下面
00:16:05
來做基礎
00:16:07
說這句話實在 是無虛言這樣說
00:16:13
我們現在對於乞食
00:16:15
我們來看 佛學辭典裡面一個說明
00:16:21
气食
00:16:22
比丘有下中上三品
00:16:27
下品者
00:16:29
自為邪食而得食
00:16:33
中品者
00:16:35
自為食
00:16:36
且赴請
00:16:39
上品之人
00:16:40
唯行乞食
00:16:42
以自省事修道而 使他得施與福利也
00:16:51
祂說乞食是什麼
00:16:55
就是出家人
00:16:58
現在說這是指出家的人
00:17:03
在家就不限
00:17:05
因為出家有受戒
00:17:08
跟在家不同
00:17:11
祂說乞食就是出家人
00:17:15
因為出家人有分什麼
00:17:18
分下品 中品 上品
00:17:21
分成三個階級
00:17:25
若下品
00:17:28
自為邪食
00:17:31
邪食就是邪命而食
00:17:35
就像人供養他
00:17:38
阿諛奉承
00:17:40
飯端到他面前
00:17:42
這樣來吃
00:17:44
這修行人最下品的
00:17:47
出家人啦
00:17:48
最下品
00:17:49
飯端在你面前來供養你
00:17:53
或是說什麼都幫你準備好
00:17:57
這最下品
00:17:58
這都不會當佛
00:18:01
讓你很能修最勉強
00:18:03
看有沒有辦法當羅漢
00:18:06
若中品呢
00:18:08
中品呢自己煮自己吃
00:18:13
自己煮自己吃
00:18:16
一些施主若要請
00:18:19
赴請就是去讓他請
00:18:22
這叫做中品
00:18:25
下品讓你很會修
00:18:27
到羅漢而已
00:18:28
中品就可以說行菩薩道
00:18:33
上品才有辦法行佛道
00:18:36
上品是什麼
00:18:37
只有乞食
00:18:42
自己省事情
00:18:46
你自己煮會減少研究道理
00:18:49
自己煮的時間會減少傳道
00:18:53
所以自省事修道
00:18:56
又讓眾生
00:18:57
他就是眾生
00:19:00
來施與福利
00:19:02
讓這些眾生得到福
00:19:06
這是最上品
00:19:08
所以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9:12
佛光大辭典也是分成三品
00:19:15
但是現在這個
00:19:17
下品 中品就說完了
00:19:19
只有重視上品這個
00:19:24
祂說乞食
00:19:26
謂人中之上品
00:19:29
不以邪命而得食
00:19:32
亦不受食赴請
00:19:35
唯行
00:19:36
气食
00:19:37
省事修道
00:19:39
而使他人得施與之福利也
00:19:43
佛光大辭典說
00:19:46
乞食是什麼
00:19:49
是修行人中最上品的
00:19:54
祂不會用邪命來得食
00:19:57
不會說人幫你準備好
00:19:59
絕對不會
00:20:02
也不會說去被人請
00:20:06
祂若要當佛
00:20:07
祂也不讓人請
00:20:11
只有什麼
00:20:12
只有乞食
00:20:15
只有拿一個缽去乞食
00:20:20
可以說省事修道
00:20:23
讓眾生得到施與的福利
00:20:28
所以釋迦就是這樣
00:20:30
祂會當佛就是這樣
00:20:32
中品還有辦法當菩薩
00:20:35
若下品
00:20:36
連菩薩都沒有資格
00:20:38
這樣說比較快
00:20:39
我們想說那個 師父讓人供養
00:20:43
被捧很高
00:20:47
不高
00:20:48
就像老子說的
00:20:50
道是從下面上來的
00:20:54
道是下賤起來的
00:20:57
道不是高貴起來的
00:21:01
所以呢
00:21:02
無論佛教
00:21:03
無論道教
00:21:05
無論是孔子 儒家
00:21:07
說法都一樣
00:21:09
不是只有說 這是佛教說的
00:21:12
不是這樣
00:21:15
所以假使若有一位出家人
00:21:18
讓人奉承阿諛的款待
00:21:21
那是最下品
00:21:23
若自己煮自己吃
00:21:26
施主一些說 師父來我家結緣
00:21:29
去讓施主請
00:21:31
這是中品
00:21:33
若上品的只有乞食而已
00:21:36
沒有其他的辦法
00:21:38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21:41
看你要當佛還是當菩薩
00:21:43
還是要當下品
00:21:44
這你的自由
00:21:45
對不對
00:21:48
世間的眼睛都相反了
00:21:51
不成材和尚才去當乞丐
00:21:54
那個師父很高尚
00:21:56
人在款待
00:21:58
不知道人在款待的最下品
00:22:01
在乞食的最上品
00:22:04
所以道和俗是相反的
00:22:07
永遠都是相反的
00:22:09
我跟你說比較快
00:22:12
下午這接續
00:22:14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00:22:21
此其以賤為本耶
00:22:25
非乎
00:22:27
對於本文
00:22:28
我們現在看 憨山大師的說明
00:22:33
侯王自謂曰
00:22:38
孤寡不穀
00:22:41
此三名者皆賤者之稱也
00:22:46
而侯王以之
00:22:49
其意豈不是以賤為本耶
00:22:54
非乎
00:22:57
對於本文裡面孤寡不穀
00:23:02
我們先來做一個說明
00:23:06
註解第一
00:23:09
辭海這樣說
00:23:11
孤
00:23:12
侯王之謙稱
00:23:14
禮玉藻
00:23:17
凡自稱小國之君
00:23:21
曰孤
00:23:23
辭海說這字孤字
00:23:27
是做一個諸侯一種的謙稱
00:23:33
謙虛的稱呼
00:23:36
在禮記玉藻篇裡面說
00:23:41
假使自己稱呼
00:23:44
若是比較小國的國王
00:23:48
都叫做孤
00:23:51
所以若演戲國王若出來
00:23:56
孤王 孤王
00:23:58
孤王就是說我的人孤獨
00:24:04
我很寂寞
00:24:07
當國王不快活這樣
00:24:11
謙虛的稱呼
00:24:15
註解第二
00:24:18
辭海這樣說
00:24:20
寡 謙稱
00:24:22
詳 寡人
00:24:24
寡是謙虛的稱呼
00:24:28
詳細看寡人
00:24:31
辭海這樣說
00:24:33
寡人
00:24:34
古諸侯之謙稱
00:24:37
禮 曲禮
00:24:39
古諸侯
00:24:42
其與民言
00:24:44
自稱曰寡人
00:24:47
疏
00:24:48
寡人者
00:24:49
言己是寡德之人
00:24:54
辭海說寡人
00:24:57
是古時候諸侯謙虛的稱呼
00:25:02
在禮記曲禮篇說
00:25:05
古時候諸侯跟百姓說話
00:25:09
自己稱呼是寡人
00:25:12
註疏這樣說
00:25:14
寡人是什麼
00:25:16
就是說自己沒有德性的人
00:25:20
寡就是很少
00:25:21
像說若夫人 死老公就叫做寡婦
00:25:26
寡就是很少 孤單
00:25:29
意思就是說我很沒有德性
00:25:36
註解第三
00:25:38
辭海這樣說
00:25:39
不穀 猶言不善
00:25:43
王侯自稱之謙辭
00:25:50
老子
00:25:52
按爾雅釋詁
00:25:55
穀 善也
00:25:57
穀是養之物
00:26:00
言我不能如穀之養人
00:26:04
是謙也
00:26:06
辭海說不穀
00:26:09
就是說一個人不善
00:26:12
所以當一位國王諸侯
00:26:15
自己稱呼謙虛的詞
00:26:22
在道德經
00:26:24
這個文跟我們課本一樣
00:26:27
所以簡略
00:26:29
照爾雅釋詁裡面這樣說
00:26:33
穀就是善
00:26:35
等於五穀是要養人之物
00:26:41
他就是說我 沒辦法像五穀這樣養人
00:26:46
我是一個沒有善的人
00:26:48
這是真正謙虛的話
00:26:52
所以現在憨山大師這樣說
00:26:57
當一位諸侯 國王
00:27:03
自己稱呼孤寡不穀
00:27:08
這三項的名
00:27:11
都是下賤的稱呼
00:27:14
而且諸侯 國王自己稱呼
00:27:20
這個意思 豈不是以賤為根本
00:27:26
豈不是嗎
00:27:27
這是憨山大師
00:27:30
祂的說法
00:27:32
另外來看河上公的說明
00:27:38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者
00:27:45
孤寡 喻孤獨
00:27:50
不穀 喻不能
00:27:52
此其以賤為本耶者
00:27:56
言侯王至尊貴
00:28:00
能以孤寡自稱
00:28:03
此非以賤為本乎
00:28:06
非乎
00:28:08
嗟歎之辭
00:28:12
祂說老子說是以侯王 自稱孤寡不穀這句話
00:28:22
孤跟寡是比喻孤獨和獨立
00:28:33
不穀是比喻沒有才能
00:28:38
此其以賤為本耶這句話
00:28:43
是說當一位諸侯國王
00:28:47
是至尊貴重的身體
00:28:52
他有辦法用孤 寡 自稱
00:28:57
這難道不是賤為根本乎
00:29:01
現在說非乎
00:29:03
這是感嘆的話
00:29:08
在老子今註今譯
00:29:11
裡面這樣說
00:29:13
因此侯王自稱為孤寡不穀
00:29:19
這不是把低賤當作根本嗎
00:29:24
豈不是嗎
00:29:26
老子今註今譯說
00:29:29
為了這樣
00:29:33
諸侯 國王自稱 叫做孤 寡 不穀
00:29:39
這不是將自己 地位變成下賤
00:29:45
這不是一種的根本嗎
00:29:48
豈不是嗎
00:29:51
老子義疏這樣說
00:29:53
自古以來
00:29:56
凡是侯王都自謙作孤
00:30:00
或自稱作寡
00:30:02
或稱作不穀
00:30:04
請問這不是雖居高貴
00:30:09
而以低賤自處的道理嗎
00:30:13
老子義疏說
00:30:15
自古以來
00:30:17
當一位諸侯國王
00:30:20
都自己謙虛作孤
00:30:23
或是自稱作寡
00:30:26
或是稱作不穀
00:30:28
請問這不是 雖然他地位很高
00:30:34
不過他用低身份稱呼自己
00:30:41
這難道不是 一種謙虛的道理嗎
00:30:47
另外
00:30:49
我們再來看
00:30:50
老子達解的說明
00:30:53
這侯王至尊至貴
00:30:58
反以賤號自稱
00:31:02
言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00:31:07
不以尊貴自居
00:31:10
豈非以賤為本乎
00:31:14
老子達解說
00:31:18
現在說這段文
00:31:21
諸侯 國王是至尊至貴
00:31:25
反過來用賤的號來自稱
00:31:32
說到諸侯 國王 自己稱呼孤 寡 不穀
00:31:39
不以尊貴自稱
00:31:44
這難道不是以賤為本乎
00:31:48
接下來我們來看老子淺解
00:31:53
道人心中主宰
00:31:57
此作治國政要
00:32:00
競競業業
00:32:02
以臨淵履薄
00:32:05
謙卑之心情
00:32:07
從事無我居下
00:32:10
收拾游離之萬念
00:32:13
歸於性天
00:32:15
挹取道中的元炁
00:32:18
培養靈明
00:32:20
壹志凝神
00:32:21
辛苦注真
00:32:23
不欲有成
00:32:25
必將得道
00:32:26
此非以賤本 為本之修習乎耶
00:32:34
這在說什麼我不知道
00:32:39
所以我常常說道德經裡面
00:32:43
不是只有這樣
00:32:45
其他課本我買很多
00:32:48
比這還要誇張的還有
00:32:50
寫到連註解本在說什麼
00:32:54
不知道
00:32:55
你們頭腦比較好
00:32:56
看有沒有辦法解釋
00:32:58
若老師頭腦不好
00:33:00
叫我這要怎麼 解釋我不會解釋
00:33:03
因為跟本文不符合
00:33:09
這篇是要引給 你們作參考而已
00:33:13
就是說很多註解本
00:33:17
才說要擇善而從之
00:33:21
註解看來看去
00:33:26
很多一些學者
00:33:28
像現在道教學院
00:33:31
他說看來看去
00:33:33
還是呂純陽 祖師的註解最好
00:33:36
所以將呂純陽祖師的註解
00:33:39
拿去當道學院的課本
00:33:43
作教育
00:33:46
所以呢
00:33:47
才說讀這個書
00:33:52
是見仁見智
00:33:55
有的到底在寫什麼
00:33:58
不寫白話
00:34:00
只有寫那個文
00:34:02
跟本文不符合
00:34:05
說什麼也不知道
00:34:08
我們最後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4:12
自古有德者
00:34:15
皆自謙稱
00:34:18
如儒家學者
00:34:21
自謙稱曰
00:34:24
鄙人
00:34:25
道家修道者
00:34:28
則謙稱曰
00:34:30
貧道
00:34:32
佛家僧侶乃稱貧僧
00:34:36
古之帝王
00:34:38
自稱曰孤寡不穀亦如此
00:34:44
後之侯王
00:34:46
亦因襲稱之
00:34:49
是知貴以賤為本
00:34:52
故曰
00:34:54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00:34:58
此其以賤為本耶
00:35:01
非乎
00:35:03
這裡面三個註解先做說明
00:35:06
註解第一
00:35:08
辭海這樣說
00:35:10
鄙人
00:35:12
自稱之謙詞
00:35:14
文選
00:35:16
王褒四子講德論
00:35:20
鄙人黭淺
00:35:23
不能究識
00:35:25
辭海說鄙人是什麼
00:35:28
是自稱謙虛的詞
00:35:33
所以在文選王褒 四子講德論裡面說
00:35:39
鄙人黭淺
00:35:41
鄙人是什麼
00:35:43
就是不怎麼懂道理
00:35:46
道理很淺
00:35:49
沒辦法開智慧
00:35:52
所以才叫做鄙人
00:35:54
祂自稱不懂道理
00:35:59
我沒有智慧
00:36:01
這叫做鄙人
00:36:03
註解第二
00:36:0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6:07
貧僧
00:36:08
為僧侶自謙之詞
00:36:12
僧侶以斷邪道
00:36:14
勤修八正道而求解脫
00:36:18
常自謂道貧
00:36:20
德乏
00:36:22
故有此謙稱
00:36:25
佛光大辭典說貧僧是什麼
00:36:28
就是出家人 自己謙虛的詞語
00:36:34
出家人要斷邪道
00:36:37
認真來修八正道
00:36:40
要求解脫
00:36:42
所以時常自己說道很少
00:36:47
不懂道理
00:36:49
我的德都沒有
00:36:51
所以才謙稱為貧僧
00:36:55
註解第三
00:36:57
因襲
00:36:59
率循舊法而襲用之也
00:37:04
因襲就是照舊的法
00:37:07
我們繼承下去的意思
00:37:13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37:17
自古以來
00:37:19
若有德性的人
00:37:22
都自己謙虛稱呼
00:37:26
就像儒家的學者
00:37:30
自己謙稱叫什麼
00:37:32
叫鄙人
00:37:33
道家的修行人
00:37:36
謙虛稱呼叫做貧道
00:37:40
若佛家的出家人
00:37:42
他自稱貧僧
00:37:45
古時候的帝王
00:37:48
自己稱呼叫做孤 寡 不穀
00:37:51
都一樣
00:37:53
後來一些諸侯 國王
00:37:57
都照古時候的禮
00:38:00
將它學起來
00:38:02
來稱呼孤 寡 不穀
00:38:05
這樣我們就知道 貴是用賤作為根本
00:38:10
所以才叫做是以 侯王自稱孤 寡 不穀
00:38:16
此其以賤為本耶
00:38:19
非乎
00:38:20
這句話
00:38:22
現在下午從這接續
00:38:26
從下面開始
00:38:29
故致數與無與
00:38:36
但是現在這句就很花
00:38:40
這句呢
00:38:41
在道德經的註解本很多
00:38:46
每一本寫的都不一樣
00:38:49
寫成一頭霧水
00:38:51
所以現在呢
00:38:53
引用各家的理論讓你參考
00:38:57
見仁見智
00:38:59
看你覺得誰說的比較正確
00:39:01
由你們自己採取
00:39:05
老師不敢跟你 保證到底誰對
00:39:09
我們現在先以 本人的見解來說明
00:39:18
今課本故致數與無與
00:39:26
河上公本及憨山大師本
00:39:32
皆作故致數車無車
00:39:37
而老子達解作 故致數譽無譽
00:39:45
道德經淺解則 作故致數與无譽
00:39:52
老子今註今譯
00:39:55
則作為至譽無譽
00:39:58
老子義疏為故致譽無譽
00:40:03
不知何是何非
00:40:06
請看各家注疏
00:40:10
愚叟翁是老師的道號
00:40:15
因為老師頭腦不好
00:40:18
所以我頭腦不好呢
00:40:20
就將它取名為愚叟翁
00:40:24
這次道德經的註解
00:40:27
老師是傷盡腦筋
00:40:32
有的文原文一樣
00:40:38
註解不同
00:40:41
現在最傷腦筋是什麼
00:40:44
各本的道德經
00:40:46
連原文都不同
00:40:49
連課本的原文都不同了
00:40:54
所以很多的課本
00:40:59
有的更一頭霧水
00:41:01
現在這是平常 有人在用的課本
00:41:06
祂說當今的課本
00:41:09
當今的課本就是 你們現在讀的這本
00:41:13
是寫說故致數與無與
00:41:20
河上公的本和 憨山大師的本
00:41:26
就作什麼
00:41:28
故致數車無車
00:41:31
老子達解作什麼
00:41:34
故致數譽無譽
00:41:38
道德經的淺解作什麼
00:41:42
故致數與无譽
00:41:45
老子今註解釋
00:41:48
作至譽無譽
00:41:51
老子義疏作什麼
00:41:55
故致譽無譽
00:41:59
到底何人才對
00:42:01
什麼人說不對
00:42:05
我沒辦法判斷
00:42:08
所以只有我們 看各家的註疏
00:42:12
由你們自己去判斷
00:42:14
看誰說的比較正確
00:42:18
先來看河上公的註解
00:42:22
故致數車無車者
00:42:26
致 就也
00:42:29
言人就車數之為輻 為輪 為轂 為衡 為轝
00:42:38
無有名為車者
00:42:41
故成為車
00:42:44
以喻侯王不以尊號自名
00:42:49
故能成其貴
00:42:54
河上公說
00:42:58
故致數車無車這句話
00:43:02
這個致就是就
00:43:07
就是以一台車來說
00:43:10
古時候說車就是馬車
00:43:12
以一台車來說
00:43:15
就要有輻
00:43:17
有這個輪
00:43:18
有這個轂
00:43:19
有這個衡
00:43:20
才變成一台車體
00:43:23
轝就是車體
00:43:27
若要用現代話來說
00:43:30
一台車就要有引擎
00:43:33
要有方向盤
00:43:35
要有車輪
00:43:38
要有車燈
00:43:39
這樣才成一台車
00:43:42
這是比喻
00:43:43
用現代來解釋
00:43:47
所以今天會變成一台車
00:43:51
就是要有 這麼多東西來合作
00:43:55
來比喻做一位諸侯 國王
00:43:59
祂為什麼不用尊號
00:44:03
來作為自己的名
00:44:07
所以他就是 沒有尊號來自稱
00:44:12
所以他才變成很尊貴
00:44:16
用這種的比喻要 怎麼解釋我不會
00:44:19
因為老師頭腦不好
00:44:23
憨山大師這樣說
00:44:26
若夫
00:44:28
輪 輻 衡 軛
00:44:31
會之而為車
00:44:33
故數其車
00:44:36
則件件可數
00:44:38
其車則無可數矣
00:44:41
以無可數
00:44:43
故得車之用
00:44:46
故侯王以無為之道
00:44:52
而後方大有為之
00:44:56
憨山大師說
00:44:59
一台車就要有 輪 輻 衡 軛合起來
00:45:07
才變成一台車
00:45:09
就像我剛才說
00:45:10
要有一個引擎
00:45:12
一個方向盤
00:45:13
一個車輪
00:45:14
有車燈
00:45:16
才變成一台車
00:45:19
但是這台車是沒辦法去算
00:45:24
因為怎樣沒辦法算
00:45:26
因為要有很多零件
00:45:30
所以你就沒辦法去算
00:45:33
才有辦法變成 一台車的作用
00:45:36
要有這麼多樣東西
00:45:38
合起來才有辦法做
00:45:40
不是只有一個車殼就會走
00:45:44
所以這個侯王
00:45:46
用無為的道
00:45:49
才變成有為來行
00:45:54
用這種的比喻要怎麼解釋
00:45:57
老師不知道
00:45:58
因為我頭腦不好
00:46:00
是只有用這樣跟你解釋
00:46:04
你頭腦比我還好
00:46:05
自己去悟
道德經(舊版)
99/136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20928003636
406e8805-b82b-4903-8b34-02a10fecf8cb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