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佛教宗派概論15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佛教宗派概論15
5055
1
主講者:中道會
上架日期:2019年08月1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59
一心三智
00:03:02
指一心之中同時證得
00:03:07
一切智 道種智 一切種智
00:03:11
等三智之果
00:03:1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3:18
一心三智
00:03:20
就是指我們心中
00:03:25
同時證得
00:03:27
一切智 道種智 一切種智
00:03:31
這三智的果
00:03:34
對於三智做個詳細說明
00:03:4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3:43
三智指大智度論卷八十四
00:03:51
釋三慧品所說之
00:03:54
一切智 道種智 一切種智
00:04:00
一 一切智
00:04:03
即了知一切諸法總相之智
00:04:09
總相即空相
00:04:12
此智乃聲聞之智
00:04:15
二 道種智
00:04:18
又作道種慧 道相智
00:04:24
即了知一切諸法別相之智
00:04:28
別相即種種差別之道法
00:04:33
此智乃菩薩之智
00:04:37
三 一切種智
00:04:40
即通達總相與別相之智
00:04:45
即佛智
00:04:47
天台家認為此三智為
00:04:52
空假中三觀所成
00:04:56
即一切智為空觀所成
00:05:00
道種智為假觀所成
00:05:03
一切種智為中觀所成
00:05:11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0:05:16
三智是指
00:05:19
大智度論的八十四卷
00:05:25
解釋三慧品所說的
00:05:28
一切智 道種智 一切種智
00:05:33
第一 一切智
00:05:37
就是了解知道
00:05:40
一切諸法總相的智慧
00:05:44
什麼叫總相
00:05:46
總相就是空相
00:05:50
你會了解空相的智慧
00:05:53
就是聲聞之智
00:05:58
聲聞最高境界就是羅漢
00:06:04
第二就是道種智
00:06:08
有時稱作道種慧
00:06:11
有時稱作道相智
00:06:15
就是了解知道
00:06:17
一切諸法別相的智慧
00:06:21
什麼叫別相
00:06:23
別相就是
00:06:24
種種差別之道法
00:06:30
種種差別之道法就是說
00:06:33
一個人講道
00:06:36
不能執空
00:06:38
也不能執相
00:06:41
要知道因時因地 因人說法這個道理
00:06:46
這個智慧
00:06:47
就是菩薩的智慧
00:06:51
若一切種智
00:06:53
就是通達 總相與別相的智慧
00:06:58
你無論總相無論別相
00:07:01
一切都知道的智慧
00:07:03
就是等於佛智
00:07:06
就是佛的智慧
00:07:09
天台家
00:07:11
就是指天台宗的人
00:07:14
天台宗的人認為三智
00:07:19
就是空假中這三觀所成
00:07:25
就是前面所講
00:07:29
一心三觀這個道理
00:07:33
但一心三觀的意思
00:07:37
跟一心三智是不同
00:07:40
不過有牽連在
00:07:45
如何有牽連在呢
00:07:48
就是一切智
00:07:50
就是空觀所成
00:07:53
因為了解空觀
00:07:56
才有辦法得到一切智
00:08:02
道種智就是假觀所成
00:08:05
因為你知道這個假觀
00:08:08
才開道種智
00:08:10
你若不了解假觀
00:08:13
你就沒有道種智
00:08:16
一切種智
00:08:18
是你了解中觀而成就
00:08:23
你若不了解中觀
00:08:25
就不知道一切種智
00:08:30
所以你今天要來開三智
00:08:35
一定要了解
00:08:37
空觀 假觀 中觀
00:08:40
這個三觀
00:08:42
什麼叫空觀
00:08:44
什麼叫假觀
00:08:45
什麼叫中觀
00:08:47
因為今晚沒時間
00:08:50
暫且告一段落
00:08:53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08:57
我們這次談到 佛教宗派概論
00:09:02
講到天台宗
00:09:06
天台宗有九祖
00:09:10
天台宗九祖
00:09:14
現在講到第二祖慧文
00:09:21
今晚來看第三祖的史蹟
00:09:26
這個慧思
00:09:2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9:30
來看佛光大辭典
00:09:35
慧思南北朝時代之高僧
00:09:42
武津人 俗姓李
00:09:48
世稱南嶽尊者
00:09:51
為我國天台宗 第二代祖師
00:09:57
自幼歸佛樂法
00:10:00
心愛法華經
00:10:03
年十五出家
00:10:07
後參謁河南慧文禪師
00:10:12
得受觀心之法
00:10:15
深得法華三昧
00:10:18
乃最早主張
00:10:21
佛法之衰微
00:10:23
即末法時期者
00:10:26
師於河南之 大蘇山傳法予智顗
00:10:33
智顗為師之 眾門弟中最為傑出者
00:10:40
陳光大二年
00:10:42
始入湖南衡山
00:10:46
悟三生行道之迹
00:10:50
講筵益盛 居止十年
00:10:54
遂有南嶽尊者之稱
00:10:58
倍受宣帝禮遇
00:11:01
尊稱大禪師
00:11:05
大建九年安然而化
00:11:08
世壽六十三
00:11:13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1:18
慧思是公元五百十五年
00:11:23
至五百七十七年間的人
00:11:27
南北朝時代的一位高僧
00:11:34
武津等於是
00:11:36
當今河南省上蔡的人
00:11:43
他的俗姓 姓李
00:11:46
世間人稱呼為南嶽尊者
00:11:51
就是中華民國
00:11:54
天台宗第二代的祖師
00:11:58
但是也有人說第三祖
00:12:02
他會講第三祖就是
00:12:04
把龍樹菩薩加進去
00:12:08
若龍樹菩薩來當初祖
00:12:12
他就變成第三祖
00:12:15
自小就來歸佛
00:12:18
很愛學道理
00:12:21
他的心最愛就是法華經
00:12:25
十五歲來出家
00:12:29
後來才來拜 河南慧文禪師
00:12:35
得到慧文禪師
00:12:37
受觀心的法
00:12:41
深深了解
00:12:45
法華三昧的道理
00:12:48
可說最早主張佛法
00:12:52
今天為何會衰微
00:12:54
就是末法時期的關係
00:12:58
所以現在這位慧師
00:13:00
師就是指慧師
00:13:02
慧師禪師
00:13:04
他在河南的大蘇山
00:13:07
傳法給智顗
00:13:12
智顗就是慧師
00:13:16
所有門戶裡面
00:13:21
最傑出的人
00:13:25
在陳朝
00:13:27
陳是南北朝時的南朝
00:13:30
這個陳
00:13:31
光大二年
00:13:33
就是公元五百六十八年
00:13:36
才去湖南的衡山
00:13:39
就是我們現在稱的南嶽
00:13:42
來悟到過去未來現在
00:13:46
這三生的行道行迹
00:13:52
他來講的道理
00:13:55
非常多人贊同
00:13:59
住在南嶽有十年
00:14:03
就這樣有一個 南嶽尊者的尊稱
00:14:07
而且受到陳國的宣帝
00:14:13
非常好禮的款待
00:14:17
尊重他為大禪師
00:14:21
到大建九年
00:14:23
大建九年就是
00:14:24
陳的宣帝年號
00:14:28
安然沒生病來過世
00:14:32
壽命活了六十三歲
00:14:36
這就是目前三祖的史蹟
00:14:41
現在來看 四祖智顗和尚的史蹟
00:14:48
現在來看注解第四
00:14:51
佛光大辭典 第一段這樣說
00:14:57
智顗為我國天台宗
00:15:02
開宗祖師
00:15:06
隋代荊州華容人
00:15:14
俗姓陳 字德安
00:15:18
世稱智者大師
00:15:21
天台大師
00:15:23
年十八
00:15:25
投果願寺法緒出家
00:15:30
陳文帝天嘉元年
00:15:34
入光州大蘇山
00:15:37
參謁慧思大師
00:15:40
更受師慧思付囑
00:15:45
入金陵弘傳禪法
00:15:48
於瓦官寺開法華經題
00:15:53
從而樹立新宗義
00:16:00
判釋經教
00:16:03
奠定了天台宗 教觀之基礎
00:16:10
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這段文
00:16:15
智顗是
00:16:18
公元五百三十八年
00:16:21
至公元五百九十七年間
00:16:24
是我們中國天台宗
00:16:27
開宗的祖師
00:16:30
天台宗就是
00:16:32
智顗和尚創造的
00:16:36
但是也有人說他是三祖
00:16:40
因為他說三祖
00:16:42
就是自從他們師父說
00:16:45
這位慧文跟他師父慧思
00:16:48
拿來當初祖跟二祖
00:16:52
若多了龍樹菩薩
00:16:55
就變成四祖
00:16:58
所以他可說是初祖
00:17:00
也可說是三祖
00:17:02
也可說是四祖
00:17:03
因為上面還
00:17:05
增加好幾個進去
00:17:09
在隋朝的時候
00:17:12
荊州華容就是現在
00:17:15
湖南潛江西南的人
00:17:22
俗姓 姓陳
00:17:25
他的字號叫做德安
00:17:28
社會上稱呼他為
00:17:31
智者大師
00:17:32
也是天台大師
00:17:36
十八歲的時候
00:17:39
他來拜果願寺的
00:17:41
法緒和尚來出家
00:17:45
到南北朝的陳文帝
00:17:49
天嘉元年的時候
00:17:52
就是公元五百六十年
00:17:54
進來光州的大蘇山
00:17:58
來拜慧思大師當師父
00:18:04
受到慧思大師的交代
00:18:09
就進入金陵
00:18:11
廣大宣傳禪法
00:18:16
在瓦官寺
00:18:18
才開法華經題
00:18:24
就這樣來建立新的宗義
00:18:30
來分別解釋經的道理
00:18:36
才奠定了天台宗
00:18:39
這個教觀的基礎
00:18:43
現在天台宗教觀
00:18:47
就是他的宗旨
00:18:50
什麼叫做教觀
00:18:53
對於這個教觀
00:18:55
現在來看 教觀綱宗裡面一句話
00:19:01
現在來看教觀綱宗
00:19:08
佛祖之要教觀而已
00:19:14
觀非教不正
00:19:17
教非觀不傳也
00:19:20
有教無觀則罔
00:19:23
有觀無教則殆
00:19:26
這裡面還有 兩個注解先來作說明
00:19:30
注解第一
00:19:32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9:35
教觀綱宗一卷
00:19:38
明智旭著
00:19:41
述台家教觀之大綱者
00:19:45
佛學大辭典說
00:19:48
教觀綱宗是一卷
00:19:51
是明朝的智旭和尚作的
00:19:56
就來說天台宗
00:19:58
台家就是天台宗
00:20:00
天台宗教觀
00:20:03
最重要的書
00:20:0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0:09
台家天台宗也
00:20:12
台家就是天台宗
00:20:14
注解第二
00:20:1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0:18
教觀教相與觀心也
00:20:25
佛學大辭典說
00:20:26
教觀是教相與觀心二樣
00:20:33
現在來看 教觀綱宗這個說明
00:20:38
說佛祖來渡化眾生
00:20:42
最重要是什麼
00:20:44
是教觀而已
00:20:50
一個人若有觀
00:20:54
但是沒有教
00:20:56
這樣道不會正
00:21:00
你只有教沒有觀來傳
00:21:07
你有教沒觀
00:21:10
等於就是迷迷惘惘
00:21:14
一個人只有這個教
00:21:17
但是沒有這個觀
00:21:19
這樣來說 這個人迷迷惘惘
00:21:22
但是你只有這個觀
00:21:25
但是無教
00:21:27
這樣就很危險
00:21:30
等於這個教和觀
00:21:32
兩樣要合一
00:21:34
教就是教相
00:21:38
觀就是觀心
00:21:41
你只有觀心沒有教相
00:21:48
你這個道不會成
00:21:50
你只有教相沒有觀心
00:21:54
你沒辦法傳這個道
00:21:57
你有這個教相
00:21:59
沒有這個觀心
00:22:00
這樣就很危險了
00:22:03
這樣就迷迷惘惘
00:22:05
罔就是迷迷惘惘
00:22:07
你只有這個教
00:22:09
但是你沒觀心
00:22:11
這樣就是迷迷惘惘
00:22:13
但是你只有學這個觀心
00:22:16
你沒這個教相
00:22:18
這樣就很危險了
00:22:20
所以這個教觀
00:22:22
本來是合一的
00:22:27
現在先來看
00:22:31
教相的說明
00:22:35
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0:22:39
教相玄義一上曰
00:22:47
教者聖人被下之言也
00:22:53
相者分別同異也
00:22:58
他說什麼叫教相
00:23:02
在玄義
00:23:04
玄義就是說法華玄義
00:23:08
法華玄義是我們台天宗
00:23:12
重要的典故 經典
00:23:17
在玄義第一卷 的上篇這樣說
00:23:26
說這個教是什麼
00:23:29
教就是聖人留下來的話
00:23:36
聖人等於就是佛祖
00:23:38
佛祖在世講的道理
00:23:41
留下來的話就是教
00:23:45
相是什麼
00:23:47
相就是分別同異
00:23:51
這本經跟這本經
00:23:53
哪裡一樣
00:23:55
這本經跟這本經
00:23:57
哪裡不一樣
00:24:00
你要去分別
00:24:03
你有辦法去分別
00:24:05
才能生智慧
00:24:07
這個慧才會生出來
00:24:11
比如說這本經跟這本經
00:24:13
一樣很容易
00:24:16
不過這本經跟這本經
00:24:18
講不一樣的道理
00:24:21
到底為何他會講
00:24:23
不一樣的道理
00:24:24
你就要生出慧
00:24:26
沒有這個慧 你沒辦法去分別
00:24:30
什麼原因
00:24:31
這二本書會寫不一樣
00:24:34
你就要生出慧來判斷
00:24:39
所以佛學大辭典說
00:24:41
慧是什麼
00:24:42
慧者分別事理
00:24:45
決斷疑念之作用也
00:24:51
對這個事理
00:24:52
再來看佛學大辭典
00:24:56
因緣生之有為法謂事
00:25:02
不生不滅之無為法謂理
00:25:09
因緣生之有為法
00:25:12
就是後天的道理
00:25:14
就是六道輪迴
00:25:16
善惡報的理
00:25:19
這個叫事
00:25:23
你若不生不滅的無為法
00:25:27
就是講了脫生死的道理
00:25:30
這個叫理
00:25:32
事理就是
00:25:34
一個講有為之法
00:25:37
一個是講無為之法
00:25:42
所以佛學大辭典說
00:25:44
慧是什麼
00:25:46
慧你要有辦法分別
00:25:48
先天後天
00:25:50
六道跟了脫生死的道理
00:25:54
你要來決斷疑念的作用
00:25:58
你有辦法去決斷
00:26:01
這句話是這樣
00:26:03
有辦法去決斷
00:26:07
所以現在 佛學大辭典說
00:26:12
相者分別同異
00:26:16
怎樣分別同異
00:26:18
你若以後天 講的道理都一樣
00:26:23
你若後天跟先天 講的道理就不一樣
00:26:29
這樣搞不好 你聽的很複雜
00:26:31
我簡單引個例子
00:26:33
你聽的比較懂
00:26:36
好比人家說
00:26:38
擲中了爐主很好運
00:26:42
現在另一個人說
00:26:44
擲中了爐主運很差
00:26:47
怎會不一樣
00:26:49
他怎會說
00:26:50
擲中了爐主很好運
00:26:52
他怎會說
00:26:53
擲中了爐主運很差
00:26:55
這就是不一樣的道理
00:27:00
因為後天就是 擲中了爐主很好運
00:27:05
先天的道理就是 擲中了爐主運很差
00:27:08
這樣搞不好 你們還聽不懂
00:27:10
我在講明一點 你們聽會比較懂
00:27:14
這是比喻給你們聽
00:27:15
讓你們聽會比較懂
00:27:18
一個人你若很好運
00:27:25
氣勢也很強
00:27:29
也是修行人
00:27:33
他不用神明來保佑
00:27:36
為什麼不用被保佑
00:27:39
你旁邊都有護法神啊
00:27:42
沖煞也不會靠近
00:27:44
厄運也不會來啊
00:27:47
對吧
00:27:47
若厄運會來
00:27:49
也會大劫化小劫
00:27:52
小劫會化無劫
00:27:55
會攤開
00:27:58
所以他就沒必要
00:28:01
蒞任的神跟
00:28:02
下界的神來幫助
00:28:04
他不用啊
00:28:08
但是後天的人
00:28:10
是迷迷惘惘
00:28:13
根本像小孩
00:28:16
要人家牽要人家哄
00:28:19
還要人家招呼
00:28:21
要人家幫忙
00:28:25
如果以先天來說
00:28:29
氣運運勢高的人
00:28:31
怎麼擲爐主都不會中
00:28:34
若擲中你就厄運了
00:28:36
因為你就是
00:28:38
沒有護法神存在
00:28:40
旁邊有煞氣很重
00:28:45
所以你擲中爐主後
00:28:48
那個神明說
00:28:50
你家就是很多事這麼厄運
00:28:53
我派二個兵將去保護你
00:28:56
你才會擲中爐主
00:28:59
這樣道理就不一樣了
00:29:02
對吧
00:29:04
若以後天下去講 水往低處流
00:29:08
先天講逆水成舟
00:29:11
是相反啊
00:29:13
是不同的
00:29:16
所以才說
00:29:20
教相等於說
00:29:22
教
00:29:23
教就是聖人 留下來的道理
00:29:27
相就是佛祖講的道理
00:29:31
有了義的道理
00:29:33
有不了義的道理
00:29:35
有小乘法的道理
00:29:37
有大乘法的道理
00:29:40
不一樣啊
00:29:41
所以你就要有辦法
00:29:43
分別同異
00:29:45
為什麼這道理會講一樣
00:29:49
為什麼這道理會講不一樣
00:29:51
你要有辦法去分別
00:29:55
才會生出慧出來
00:29:57
你有這個慧
00:29:58
才有辦法分別事理
00:30:02
這是教相的問題
00:30:05
所以才說
00:30:08
一個人這個教觀
00:30:13
你教若無法觀心
00:30:20
若這樣來講
00:30:22
就迷迷惘惘
00:30:25
因為你沒智慧分不開
00:30:29
好比剛寫的
00:30:31
他說有教無觀則罔
00:30:35
迷迷惘惘
00:30:36
你沒辦法觀心
00:30:39
但是你若觀心
00:30:41
你沒佛祖的道理來配合
00:30:44
這樣很危險啊
00:30:46
怎樣叫做觀心
00:30:50
今晚要講觀心沒時間
00:30:53
明天再來談觀心
00:30:55
所以教觀一定
00:30:58
要有教相觀心合一
00:31:01
你道理才會明白
00:31:04
這就是天台宗的宗旨
00:31:07
今晚講到這為止
00:31:09
道德歌剩三回唱完在結束
00:31:13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31:20
我們昨天來講教觀綱宗
00:31:31
說我們學道的人
00:31:35
就要有教 教就是教相
00:31:39
就要有觀 觀就是觀心
00:31:45
所以教觀綱宗說
00:31:50
有教無觀則罔
00:31:51
有句話這樣說
00:31:54
對這個教相
00:31:58
我們昨天講過了
00:32:00
教相等於就是慧
00:32:04
但是一個人有慧沒定
00:32:08
有慧沒定是什麼
00:32:10
就變成狂慧
00:32:13
這個狂慧是什麼
00:32:15
就是昨天所講的
00:32:20
教觀綱宗裡面所講的
00:32:23
有教無觀則罔
00:32:27
罔是什麼
00:32:27
罔就是沒智慧
00:32:29
迷迷惘惘就是罔
00:32:31
就是沒智慧
00:32:34
所以學道
00:32:36
定和慧二字要連結
00:32:40
好比教相和觀心二樣
00:32:48
一定要合一
00:32:51
缺少一樣都不能
00:32:54
我們先來引什麼叫狂慧
00:32:57
來引狂慧
00:32:59
再繼續講觀心這個問題
00:33:02
現在來看觀音玄義
00:33:07
若慧而無定者
00:33:12
此慧名狂慧
00:33:18
譬如風中然燈
00:33:22
搖颺搖颺照物不了
00:33:30
假使一個人有智慧
00:33:35
但是你沒這個定力
00:33:39
若這種智慧叫做狂慧
00:33:45
好像什麼
00:33:49
風大的時候
00:33:51
你點一盞燈
00:33:56
燈火被風一直吹
00:33:59
搖颺搖颺就是閃爍著
00:34:03
照東西照不清楚
00:34:09
所以一個人若沒有定
00:34:14
雖然你說有智慧
00:34:17
事實智慧不是真正
00:34:21
般若妙智慧
00:34:23
變成一種知識而己
00:34:30
學道最怕這樣
00:34:34
你若沒智慧的人啊
00:34:37
是非曲直分不清楚
00:34:43
所以有時候看一個東西
00:34:47
你看明明不對 或許是對的
00:34:52
你看明明是對 或許是錯的
00:34:57
會是非顛倒
00:35:00
所以一個人
00:35:04
你若要開智慧
00:35:09
一定要有定
00:35:12
有人說
00:35:14
很多人學問很好
00:35:18
有時卻聽老師說
00:35:20
他沒智慧
00:35:21
什麼原因
00:35:23
明 王陽明先生 一句話這樣說
00:35:29
知而不行則是不知
00:35:34
道理你知道
00:35:38
你就沒去做
00:35:41
等於你不懂
00:35:46
常有人問我說
00:35:48
真奇怪學道的人
00:35:50
怎麼還有亂七八糟的
00:35:53
就是沒智慧
00:35:56
已有學道了怎麼還沒智慧
00:35:59
就是知而不行
00:36:05
你看我有時說
00:36:07
為什麼有的法官會貪污
00:36:10
他也知道法律啊
00:36:12
就像學道的人
00:36:14
知道做壞事要下地獄
00:36:16
他知道啊
00:36:17
知道就不去實行
00:36:21
這就是沒智慧
00:36:24
就像一盞燈
00:36:25
在風裡面一直吹
00:36:28
一閃一閃一樣
00:36:31
所以佛家才講
00:36:32
八風吹不動
00:36:34
這句話你要知道
00:36:37
六祖壇經裡面
00:36:39
對於定已經講過了
00:36:43
你詳細拿
00:36:44
六祖壇經錄影帶
00:36:46
再詳細研究
00:36:51
那麼現在講教相就是慧
00:36:57
那觀心呢
00:37:00
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0:37:04
觀察心性如何
00:37:07
謂之觀心
00:37:10
心為萬法之主
00:37:14
無一事漏於心
00:37:18
故觀察之
00:37:21
即觀察一切也
00:37:25
我們要來觀察
00:37:26
我們的心性
00:37:29
心就是我們的第八識
00:37:31
性就是我們的第九識
00:37:35
你來觀察
00:37:36
我們的心性如何
00:37:39
這叫觀心
00:37:42
心是萬法之主
00:37:46
現在萬法就是
00:37:47
一切念頭的主人
00:37:50
我們一切的念頭
00:37:52
都是從心出來
00:37:56
所以沒有一樣事情漏在心
00:38:01
無論什麼事都從心發出來
00:38:06
無論好事壞事
00:38:09
都從心發出來
00:38:13
所以今天要觀心
00:38:16
是要怎麼觀
00:38:18
我們就要去觀察
00:38:20
心的轉動是怎樣的
00:38:22
看你心的轉動
00:38:26
就是要觀察一切
00:38:30
所以六祖壇經說
00:38:32
五八六七果因轉
00:38:38
五是前五識
00:38:42
眼睛 耳朵 鼻子 舌頭和我們的身體
00:38:48
這個叫做前五識
00:38:51
八這就是
00:38:54
第八識就是我們的心
00:38:59
六就是六識
00:39:01
七就是七識
00:39:03
六識七識
00:39:04
就是我們的意識
00:39:08
我們講因果怎會寫果因
00:39:14
五八是果
00:39:17
六七是因
00:39:23
好比說我們
00:39:24
看一個東西
00:39:25
聽到一句話
00:39:29
一定要從第六識進來
00:39:34
六識就是因
00:39:38
這六識才轉給前五識
00:39:44
你若聽不懂
00:39:45
我講明白一點
00:39:48
好比說看到 一個女生很漂亮
00:39:53
現在六識的意識就動
00:39:57
就命令前五識
00:40:00
眼睛啊看她
00:40:03
叫眼睛看她
00:40:05
眼睛就一直看這女生
00:40:07
腳啊走過去
00:40:09
腳就走過去了
00:40:11
手偷摸一下
00:40:12
手就伸過去了
00:40:15
嘴啊跟她講話
00:40:19
看要講什麼
00:40:20
骯髒話就出來了
00:40:23
這都是六識轉為前五識
00:40:27
所以六識是因
00:40:30
前五識是果
00:40:33
修行人不是
00:40:35
修行人這六識
00:40:37
會移動到第七識來
00:40:41
這第七識就是
00:40:42
我們修行的因
00:40:45
就是因
00:40:46
這第七識就 轉去第八識去
00:40:52
轉去第八識
00:40:53
八識就變成果
00:40:56
這八識以後
00:40:57
就運用般若妙智慧上去
00:41:00
就到第九識
00:41:04
觀心就是要這樣觀
00:41:07
看你的心要轉去哪裡
00:41:10
轉去下面去
00:41:12
還是要轉去上面
00:41:15
你若找人家的好處
00:41:18
就轉去第八識去了
00:41:20
你若看人家的缺點
00:41:23
就轉去第五識去了
00:41:25
光看就刺眼了
00:41:28
光聽就礙耳了
00:41:29
轉去第五識去了
00:41:32
若轉去第八識來講
00:41:38
像我昨天說
00:41:41
正面找不到反面找
00:41:46
是禮拜二講的
00:41:48
但我昨天在那吃點心時
00:41:54
就有師兄弟說
00:41:55
你說正面找不到找反面
00:41:59
反面要怎麼找
00:42:02
到底這個反面要怎麼找
00:42:06
反面要找
00:42:08
王善人引一個例
00:42:12
反面就是不好的那面
00:42:17
說一個土匪
00:42:21
土匪很兇惡
00:42:24
但是這個土匪
00:42:25
也有好的一面
00:42:30
你看有什麼好的一面
00:42:33
說那個土匪去綁票一個人
00:42:39
現在土匪是三不等的土匪
00:42:41
有的土匪是人抓來會撕票
00:42:47
順便殺死他的也有
00:42:50
但是現在不是
00:42:52
而要去看好的一面
00:42:56
那個土匪說
00:42:58
對那個綁票的人很好
00:43:05
給他吃 給他穿
00:43:07
還叫丫環伺候他
00:43:12
給他綁票的人覺得奇怪
00:43:14
我被你抓來沒打我沒綁我
00:43:18
沒拘禁我就不錯了
00:43:19
還對我那麼好
00:43:22
他說你怎麼對我那麼好
00:43:26
我要錢而已
00:43:28
我要你的人幹嘛
00:43:31
我殺死你錢又不會來
00:43:34
對吧
00:43:35
我刑你錢也不會來
00:43:39
我對你好
00:43:41
你兒子若拿錢來
00:43:44
我放你回去
00:43:45
你還會懷念我
00:43:48
他說
00:43:49
我兒子若沒拿錢來
00:43:51
你怎麼辦
00:43:53
你兒子若沒拿錢來
00:43:54
你住山上一輩子
00:43:56
我養你啦
00:43:58
山上住一輩子你不能回去
00:44:02
他說你做人怎麼那麼好
00:44:04
我就是這麼好
00:44:06
我年輕當土匪當到老
00:44:09
都沒被抓過
00:44:11
少許幾次官兵追我
00:44:15
有的時候
00:44:17
人家會掩護我讓我走
00:44:19
誰要掩護你
00:44:21
一些百姓啊
00:44:23
你當土匪
00:44:24
為什麼百姓要掩護你
00:44:25
不是啦我搶人家
00:44:28
看到窮若的人我會援助他
00:44:31
可憐的人我會援助他
00:44:34
我若搶人家我不曾打人
00:44:37
也不會殺人
00:44:39
漂亮女生
00:44:40
我也不會污辱她
00:44:41
都不會
00:44:42
我目的要錢而已
00:44:44
其他我都不要
00:44:46
我就守一個義字
00:44:49
我為了守義
00:44:51
天公伯保佑
00:44:52
我都沒被抓走
00:44:55
這個叫反面去找
00:44:57
這是比喻的話
00:44:59
土匪沒有每個都這麼好
00:45:02
這是用比喻來說
00:45:04
說一個人的壞
00:45:05
但是你用反面靜靜去觀察
00:45:09
觀察這個人
00:45:10
他到底做壞
00:45:14
為什這麼順利
00:45:19
一定有一個反面的好
00:45:22
這個道理在這裡
00:45:25
所以六祖壇經才說
00:45:27
五八六七果因轉
00:45:30
就是講觀心這個問題
00:45:39
現在講到這個觀心是什麼
00:45:44
觀心就是定
00:45:46
就是我們人的定
00:45:51
我說這觀心
00:45:52
就是我們的定
00:45:53
因為你一個人
00:45:54
觀察著我們的心性
00:45:57
看到一切後
00:45:58
心才會定下才不會燥動
00:46:02
不然你眼睛看到就刺眼
00:46:04
耳朵聽到就礙耳了
00:46:06
心就砰砰叫
00:46:08
心若砰砰叫
00:46:09
煩惱就生出來
00:46:10
生氣就跑出來
00:46:12
種種七情就動
00:46:14
這觀心就是定
00:46:18
說到這個定
00:46:19
現在來看 三藏法數裡面一句話
00:46:23
現在來看三藏法數
00:46:28
定者禪定也
00:46:32
謂能攝散澄神
00:46:37
見性悟道
00:46:40
什麼叫定
00:46:41
定就是禪定
00:46:44
禪定就能攝散
00:46:46
什麼叫攝散
00:46:48
我們的妄念很散亂
00:46:50
妄念很散亂就攝住
00:46:53
什麼叫澄神
00:46:56
澄就是海水澄清
00:46:59
澄就是很清徹
00:47:02
神就是我們的心
00:47:05
我們說心神心神
00:47:07
若道家說元神
00:47:11
就是我們的心神
00:47:14
澄神等於是明心
00:47:16
心就會亮出來
00:47:19
就看出你的本性
00:47:21
就會悟道
00:47:23
所以沒有定不能
00:47:25
沒有定這個慧生不出來
00:47:29
所以觀音玄義才說
00:47:33
若定而無慧者
00:47:35
此定名痴定
00:47:38
譬如盲兒騎瞎馬
00:47:45
必墮坑落塹而無疑也
00:47:51
他說一個人會禪定
00:47:55
坐到會出竅
00:47:57
但是他沒智慧
00:47:59
若沒智慧來說
00:48:01
這個定就叫做痴定
00:48:04
痴定好像瞎子
00:48:08
一個瞎子騎著失明的馬
00:48:13
馬失明騎在馬上
00:48:16
馬一直跑跌到溪谷裡
00:48:21
穩死無活
00:48:23
所以說真的有人說
00:48:27
我的禪定會出竅
00:48:28
有用嗎 沒用
00:48:30
若沒智慧都沒用
00:48:33
所以很多人坐禪
00:48:34
坐到走火入魔原因在這
00:48:38
怎樣走火入魔
00:48:43
定有正定
00:48:45
有痴定 有邪定
00:48:51
所以一個人
00:48:51
有時坐下去看到神
00:48:54
看到天堂看到地獄
00:48:57
看到那些有的沒的
00:48:59
你把他它當做說
00:49:01
我已經出竅這樣不對了
00:49:06
出竅就是心自如
00:49:09
我要去哪都會自在
00:49:11
好比我要去台北
00:49:12
要去花蓮港都會自如
00:49:15
若痴定好像做夢
00:49:18
出現一那個景
00:49:19
好像看電影那樣
00:49:23
你若被魔牽去
00:49:25
就是走火入魔了
00:49:30
為什麼坐禪要護法
00:49:34
護法不是隨便
00:49:35
叫二個站在旁邊顧
00:49:38
不是
00:49:40
護法的人
00:49:41
他自己要會出竅的人
00:49:43
才能護法
00:49:46
以前老師在坐的時候
00:49:49
是白鶴童子在幫我護法
00:49:53
你若沒有會要命
00:49:57
現在看他在坐
00:50:00
看到五官會改變
00:50:04
他若正定沒關係
00:50:06
萬一看到五官若變
00:50:08
一定要打醒他
00:50:11
萬一魂若去了
00:50:13
打不清醒怎麼辦
00:50:15
若打不清醒
00:50:16
護法的人一定自己要入定
00:50:19
要去追他
00:50:21
追那個魂回來
00:50:23
不然就要命了
00:50:26
所以護法的原因就是這樣
00:50:28
不是隨便這樣坐
00:50:30
若隨便坐是什麼
00:50:32
坐靜沒關係
00:50:35
我心不會靜我要坐讓它靜
00:50:37
這樣沒關係
00:50:40
你若要運氣也沒關係
00:50:42
我幫你運氣
00:50:43
運氣是要顧身體
00:50:45
那也沒關係
00:50:47
若要運功
00:50:49
運那小週天那也沒關係
00:50:51
那種比較沒禁忌
00:50:54
但是禪定就不是
00:50:56
要真正坐禪禁忌很多
00:51:00
你若坐不好就慘了
00:51:03
所以一個人
00:51:05
你有定無慧不行
00:51:09
現在對於觀心這個問題
00:51:12
再來看佛學大辭典一句話
00:51:15
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0:51:18
觀法
00:51:20
於心觀念真理之法也
00:51:24
同於觀心
00:51:27
止觀曰
00:51:29
觀法雖正著心同邪
00:51:34
佛學大辭典說
00:51:36
觀法在我們的心
00:51:42
觀念所有真理的方法
00:51:46
所以這個 觀法跟觀心意思相同
00:51:52
止觀裡面這樣講
00:51:55
說你的觀法雖然是正
00:51:58
你的人很正氣很正
00:52:02
不過你的心
00:52:03
被一個東西黏到
00:52:06
你就跟邪一樣
00:52:10
雖然你人是正
00:52:12
不過你假使心 被一個東西黏到
00:52:18
心就變邪去了
00:52:21
所以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52:25
眾生學道執而偏
00:52:31
定慧分家各自賢
00:52:36
禪定現前無智慧
00:52:40
名云痴定群魔纏
00:52:45
縱開智慧難禪那
00:52:50
狂慧何能得佛緣
00:52:54
但願猛醒修六度
00:52:57
功成果滿證金仙
00:53:03
說我們眾生在學道
00:53:06
大家固執都偏下去
00:53:12
有的人修定沒修慧
00:53:16
定跟慧分開
00:53:19
各人說自己很厲害
00:53:22
有的坐禪坐到出竅
00:53:24
說自己很厲害
00:53:25
有的頭腦很好
00:53:27
道理也很會講
00:53:29
說自己很厲害
00:53:32
假使一個人禪定
00:53:35
有辦法出竅
00:53:38
你若沒智慧
00:53:41
這個名字叫痴定
00:53:44
很快就會被魔纏身
00:53:47
這是什麼
00:53:49
這就是觀而不教的道理
00:53:53
是教觀綱宗裡面所講的
00:54:00
好比說觀而不教
00:54:04
他說假使這個人 你有辦法開智慧
00:54:08
但是你沒辦法
00:54:10
禪那就是禪定
00:54:13
雖然你開智慧
00:54:14
但是你沒辦法禪定
00:54:17
那狂慧要怎樣
00:54:18
得這個佛緣
00:54:22
這等於是什麼
00:54:23
等於是教而不觀
00:54:28
只希望大家清醒起來
00:54:32
要來修這個六度圓滿
00:54:34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00:54:40
這六度要來修的圓滿
00:54:43
你三千功 八百果功成果滿
00:54:47
你就證金仙
00:54:49
金仙就是佛
00:54:52
所以對教觀這個問題
00:54:56
我們另外引 佛光大辭典的說法
00:55:00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段文
00:55:06
教觀二門
00:55:10
教相門與觀心門之並稱
00:55:17
全稱教門觀門
00:55:21
簡稱教觀
00:55:24
為天台宗就教義理論
00:55:28
與修行實踐 方法而分判之二門
00:55:34
佛教聖典之各種說法
00:55:37
自形式內容等觀點
00:55:41
加以分類
00:55:43
整理而究其真髓
00:55:46
屬於一己 思想體系之理論
00:55:50
稱為教相門
00:55:54
為體驗其真髓之修行法
00:55:57
或講說要義之實踐
00:56:00
則稱為觀心門
00:56:03
天台宗為 維護教義之綱格
00:56:09
倘若偏袒其中任何一方
00:56:13
即必隨時加以警戒
00:56:17
如天台三大部著述中
00:56:22
法華玄義法華文句二部
00:56:26
主說教相門
00:56:28
傍及觀心門
00:56:30
摩訶止觀 則主說觀心門
00:56:34
傍及教相門
00:56:37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6:42
教觀二個門
00:56:47
就是教相門跟觀心門
00:56:52
二樣合在一起講的
00:56:57
一般若一起稱呼叫
00:56:59
教門觀門
00:57:01
簡單說叫教觀
00:57:05
就是天台宗 就教義的理論
00:57:10
跟修行實踐這個方法
00:57:15
來分做二個門
00:57:20
假使佛教的聖典
00:57:23
等於是這些佛經
00:57:25
這些各種的說法
00:57:28
自然形式內容等
00:57:34
這些觀點加以分類
00:57:37
看什麼經這樣分類
00:57:42
來整理追究
00:57:47
真正道理的骨髓
00:57:53
這個就屬於
00:57:55
自己思想體系的理論
00:57:59
這個叫教相門
00:58:02
因為這教相門
00:58:04
是各門派不一樣
00:58:11
假使體驗真髓
00:58:14
體驗道理的骨髓
00:58:17
來修行或是講經說法
00:58:21
這重要的道理來去實踐
00:58:26
這個叫什麼叫觀心門
00:58:30
天台宗為了維護
00:58:32
教義這規矩
00:58:37
假使一個人
00:58:39
你若偏去其中任何一方
00:58:42
有的偏去教相門
00:58:44
有的偏去觀心門
00:58:46
那這樣隨時就要跟他警戒
00:58:51
好比天台宗
00:58:54
它有三大部的論
00:58:58
法華玄義
00:59:00
法華文句這二部
00:59:03
主要是說教相門
00:59:07
但是裡面有 一部分的觀心門
00:59:10
若摩訶止觀這本論
00:59:14
它主要是講觀心門
00:59:18
但是內容也有
00:59:20
一部分的教相門
00:59:22
這是天台宗最大的宗旨
00:59:28
對於天台宗的內容
00:59:32
因今晚時間已到
00:59:34
等到明天再補充
00:59:37
道德歌剩三回唱完在結束
佛教宗派概論
15/80部影片
佛教宗派概論01
佛教宗派概論02
佛教宗派概論03
佛教宗派概論04
佛教宗派概論05
佛教宗派概論06
佛教宗派概論07
佛教宗派概論08
佛教宗派概論09
佛教宗派概論10
佛教宗派概論11
佛教宗派概論12
佛教宗派概論13
佛教宗派概論14
佛教宗派概論15
佛教宗派概論 16
佛教宗派概論17
佛教宗派概論18
佛教宗派概論19
佛教宗派概論20
佛教宗派概論21
佛教宗派概論22
佛教宗派概論23
佛教宗派概論24
佛教宗派概論25
佛教宗派概論26
佛教宗派概論27
佛教宗派概論28
佛教宗派概論29
佛教宗派概論30
佛教宗派概論31
佛教宗派概論32
佛教宗派概論33
佛教宗派概論34
佛教宗派概論35
佛教宗派概論36
佛教宗派概論37
佛教宗派概論38
佛教宗派概論39
佛教宗派概論40
佛教宗派概論41
佛教宗派概論42
佛教宗派概論43
佛教宗派概論44
佛教宗派概論45
佛教宗派概論46
佛教宗派概論47
佛教宗派概論48
佛教宗派概論49
佛教宗派概論50
佛教宗派概論51
佛教宗派概論52
佛教宗派概論53
佛教宗派概論54
佛教宗派概論55
佛教宗派概論56
佛教宗派概論57
佛教宗派概論58
佛教宗派概論59
佛教宗派概論60
佛教宗派概論61
佛教宗派概論62
佛教宗派概論63
佛教宗派概論64
佛教宗派概論65
佛教宗派概論66
佛教宗派概論67
佛教宗派概論68
佛教宗派概論69
佛教宗派概論70
佛教宗派概論71
佛教宗派概論72
佛教宗派概論73
佛教宗派概論74
佛教宗派概論75
佛教宗派概論76
佛教宗派概論77
佛教宗派概論78
佛教宗派概論79
佛教宗派概論8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80815000727
d2c0aa24-bf51-4af4-ae14-ec41bf9ad3da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