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佛教宗派概論10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佛教宗派概論10
5362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6月0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2
所以今天這個地論宗 會分開的原因啊
00:02:17
就是見解有異
00:02:21
見解不一樣
00:02:25
見解不一樣就要分啊
00:02:27
一定要分啊
00:02:32
那麼現在呢
00:02:33
裡面有四個注解
00:02:36
十地經論是什麼樣的論
00:02:41
這個菩提流支
00:02:44
勒那摩提
00:02:46
這個慧光道寵
00:02:48
這都可以說 是地論宗的祖師
00:02:53
有必要跟 你們稍微說明一下
00:02:57
現在先來 跟你們解釋十地經論
00:03:02
到底這本書是什麼書
00:03:05
我們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0:03:10
十地經論
00:03:14
凡十二卷
00:03:17
印度世親著
00:03:21
北魏菩提流支 勒那摩提等譯
00:03:29
略稱十地論
00:03:33
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六冊
00:03:38
係注釋十地經之作
00:03:45
佛光大辭典說十地經論
00:03:51
總共有十二卷
00:03:54
是印度世親菩薩著作的
00:04:02
是我國北魏 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等
00:04:10
等就是我們前面有說過
00:04:13
有很多這些大和尚 共同翻譯的
00:04:19
簡單的稱呼叫做十地論
00:04:24
是收在大藏經 這個大正藏的第二十六冊
00:04:33
為什麼會寫大正藏
00:04:36
因為大藏經的藏版很多啊
00:04:40
有這個大正藏
00:04:42
有這個乾隆藏
00:04:44
有文殊藏有很多藏版
00:04:49
現在當今這些佛教界 大多數都用這個大正藏
00:04:55
收在這個大正藏 的第二十六冊
00:05:00
是注釋十地經
00:05:04
十地經 就是華嚴經的十地品
00:05:09
另外一個翻譯的作品
00:05:14
所以若說起來 這個十地經論
00:05:19
就是華嚴經裡面的十地品
00:05:21
這樣說比較快
00:05:23
就像當今說這個觀音經
00:05:28
觀音經是在我們 法華經的觀音普門品
00:05:37
抽出來的
00:05:39
現在這個十地經
00:05:41
就是在華嚴經 十地品抽出來的
00:05:45
抽出來做獨立就對了
00:05:50
注解第二
00:05:5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5:55
菩提流支
00:05:58
北天竺人
00:06:01
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00:06:07
至洛陽
00:06:10
帝甚重之
00:06:14
居住於永寧寺
00:06:16
從而翻譯梵經
00:06:20
計譯為十地經論等
00:06:24
凡三十九部一二七卷
00:06:32
因與勒那摩提 共譯十地經論
00:06:38
被尊為地論宗之祖
00:06:43
又嘗授曇鸞以觀無量壽經
00:06:50
後被尊為淨土宗之初祖
00:06:57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7:02
說菩提流支
00:07:06
是北印度的人
00:07:09
我們印度古時候叫做天竺
00:07:13
當時印度分成五個部分
00:07:17
東西南北中 分成五印
00:07:22
等於就是五個天竺
00:07:25
他是北天竺的人
00:07:30
在我們中國的北魏 宣武帝永平元年
00:07:36
就是公元五○八年
00:07:39
來到洛陽
00:07:43
當時宣武帝非常敬重他
00:07:49
敕 等於就是 皇帝就像說跟他招請
00:08:01
我們以前皇帝 的皇封賜叫做 敕封
00:08:09
敕 就等於皇帝賞賜的
00:08:13
皇帝賞賜住在永寧寺
00:08:19
就這樣就來翻譯這個梵經
00:08:23
梵經就是以前 我們這個經
00:08:26
是釋迦佛祖說的話
00:08:28
那個文都是印度文
00:08:32
所以這個外文 我們看不懂啊
00:08:36
一定要翻成中文
00:08:40
才翻譯這個梵經
00:08:43
總共翻譯 有這個十地經論
00:08:48
其他很多名字 總共有三十九部嘛
00:08:53
這些都寫上去 黑板就寫不下去
00:08:55
現在主要是要說十地經論
00:08:59
所以有翻譯 這個十地經論等
00:09:02
總共有三十九部 一百二十七卷
00:09:09
因為和勒那摩提 共同來翻譯十地經論
00:09:17
所以才尊重 做地論宗的祖師
00:09:23
又曾經授曇鸞
00:09:30
這個曇鸞是什麼
00:09:31
就是淨土宗的創始者
00:09:36
他來授曇鸞 這本觀無量壽經
00:09:41
觀無量壽經是淨土宗
00:09:44
三本經中的其中一本
00:09:47
我們淨土宗最尊重 就是這個觀無量壽經
00:09:52
和阿彌陀經 和無量壽經三本
00:09:56
這個其中這本就是 我們菩提流支傳授給他
00:10:07
傳授給這個曇鸞
00:10:09
後來才尊重 做淨土宗的初祖
00:10:16
他是跟淨土宗沒有直接啦
00:10:19
本來淨土宗的初祖是曇鸞
00:10:23
但是呢他這個觀無量壽經
00:10:27
是菩提流支傳給他的
00:10:29
所以呢淨土宗 後來就尊重他叫做初祖
00:10:37
現在另外本人做一個說明
00:10:42
對菩提流支
00:10:45
嘗授曇鷥 以觀無量壽經一事
00:10:52
在淨土之五祖中已說明過
00:10:57
請復習淨土宗 之淨土五祖條
00:11:03
愚叟翁是老師的道號
00:11:07
因為老師傻傻的
00:11:09
所以呢我自己才叫做愚叟
00:11:17
對於這個對菩提流支
00:11:22
他曾經傳授曇鸞
00:11:26
這本觀無量壽經這件事情
00:11:31
我們之前在淨土五祖裡面
00:11:36
已經有說過了
00:11:39
所以你若要詳細菩提流支
00:11:43
傳授觀無量壽經 給曇鸞這件事
00:11:47
請你們大家複習
00:11:49
淨土宗淨土五祖這個條目 裡面就有詳細寫過了
00:11:55
因為不要再重複的關係
00:11:58
所以才簡略 跟你們說明一下
00:12:04
今晚說到這裡 就這樣做一個段落
00:12:08
因為剩下幾分鐘
00:12:10
光是要寫黑板就不可能
00:12:12
所以注解第三第四第五
00:12:16
這都等候明天再來解釋
00:12:21
在座同修
00:12:23
大家晚安
00:12:26
我們這次 來說這個佛教宗派概論
00:12:31
說來到地論宗
00:12:35
我們上期佛光大辭典
00:12:39
來說這個地論宗裡面
00:12:43
有五個注解
00:12:46
對於頭一個注解十地經論
00:12:51
和第二個注解菩提流支
00:12:55
我們已經說完
00:12:58
今晚來說注解第三
00:13:01
這個勒那摩提的傳記
00:13:04
現在來看注解第三
00:13:0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3:11
勒那摩提為北魏之譯經僧
00:13:18
中印度人
00:13:21
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
00:13:27
公元五○八年
00:13:30
抵洛陽奉敕與菩提流支
00:13:36
共譯世親 之十地經論十二卷
00:13:42
續高僧傳卷一
00:13:46
菩提流支傳所載
00:13:49
勒那摩提與菩提流支
00:13:53
共同譯出十地經論後
00:13:57
以意見不合互不詢訪
00:14:03
其後慧光於相州南部
00:14:08
弘揚地論宗祖述師之學說
00:14:14
其門流稱為相州南道派
00:14:19
菩提流支之門人道寵
00:14:24
一係則在北部
00:14:27
其門流稱為北道派
00:14:34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4:37
說這個勒那摩提
00:14:42
是南北朝的時候
00:14:45
這個北朝魏國 在翻譯經的出家人
00:14:53
是中印度的人
00:14:58
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
00:15:06
是公元五○八年
00:15:11
來到這個洛陽
00:15:14
受皇帝的命令
00:15:19
來和這個 菩提流支共同翻譯
00:15:25
世親的十地經論十二卷
00:15:32
在這個續高僧傳第一卷
00:15:37
菩提流支傳裡面所記載
00:15:42
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
00:15:46
共同來翻譯 這個十地經論之後
00:15:53
因為他們兩個人意見不合
00:15:58
亙相呢就這樣不往來
00:16:02
之後慧光和尚 在這個相州的南部
00:16:10
來弘揚地論宗
00:16:15
來傳他師父的學說
00:16:21
所以他的門流
00:16:23
才稱做相州的南道派
00:16:27
但是菩提流支的徒弟
00:16:30
道寵這支脈
00:16:34
他是在北部來宣揚地論宗
00:16:38
所以他的門流 才稱做北道派
00:16:44
有的說翻譯經 為什麼意見會不合
00:16:51
因為翻譯這個經
00:16:57
和一般像說 我們中國的四書五經
00:17:01
本來就是中國字
00:17:05
假使在抄寫
00:17:07
會有一些字抄寫錯誤之外
00:17:10
比較不會有大的錯誤
00:17:14
若是外國的文 翻譯中國話就很麻煩
00:17:21
簡單說這個 佛經裡面最普遍的話
00:17:29
說眾生這樣就好
00:17:34
但是若真正 當今若學佛學的人
00:17:39
大多數都不說眾生
00:17:41
都說有情
00:17:44
眾生叫做舊譯
00:17:48
舊的翻譯
00:17:50
有情叫做新的翻譯
00:17:53
不過呢對於眾生 大家都比較普遍
00:17:57
比較流行
00:17:58
這個有情 是在道內在用以外
00:18:02
其他比較少人用
00:18:05
像菩提也有人翻譯叫做 道
00:18:14
也有人翻譯叫做 覺
00:18:18
所以若以鳩摩羅什法師
00:18:24
他菩提薩埵
00:18:26
他翻譯成 道眾生
00:18:31
若是三藏法師 他翻譯成 覺有情
00:18:36
到底誰比較對
00:18:40
因為有很多問題啊
00:18:43
有時候會去爭論
00:18:46
光是說同一個中國話就好
00:18:53
我們風颱快要來了
00:18:56
不過報紙寫不寫風颱啦
00:18:59
寫颱風啦
00:19:03
就跟你說這個 翻譯的東西很難說
00:19:11
像日本人吃飯說叫做
00:19:14
(日文)
00:19:18
是飯
00:19:19
(日文)
00:19:19
是吃
00:19:20
若要翻譯 應該說「飯吃」啦
00:19:24
說飯吃我們就不習慣啊
00:19:26
一定要說吃飯 對不對
00:19:33
下午才在家裡 跟理事長開玩笑
00:19:38
他說他以前 日本書有讀一點點
00:19:43
我說不然我說一個 讓你翻譯看看
00:19:46
他說好啊
00:19:49
(日文)
00:19:52
你翻譯看看
00:19:55
他說下雨啊
00:19:57
我說不是
00:20:00
(日文)
00:20:01
就是雨啊
00:20:01
(日文)
00:20:02
就是下啊
00:20:03
下雨啊
00:20:04
我說不是
00:20:06
因為你沒有看前文 也沒有看後文
00:20:09
因為一個人愛炫耀 拿一包糖果爬上屋頂
00:20:18
到屋頂灑糖果讓小孩子搶
00:20:22
就說
00:20:23
(日文)
00:20:25
就是糖果
00:20:28
(日文)
00:20:29
就是把它灑下去
00:20:32
你就互相爭論
00:20:33
爭到臉紅脖子粗
00:20:35
我沒有騙你
00:20:39
所以這個 翻譯的東西很難說
00:20:43
像我們說觀世音菩薩
00:20:45
我們說比較普遍
00:20:46
實在若照字來說
00:20:51
那個玄奘法師說 根本說觀世音菩薩不對
00:20:56
要說 聖觀自在菩薩
00:21:00
所以我們心經 就說觀自在菩薩
00:21:05
普門品就說觀世音菩薩
00:21:08
誰說的較對
00:21:10
兩個都對
00:21:12
一個是翻音一個是翻意
00:21:18
所以這個翻譯的東西 有時候會起爭論
00:21:21
這個菩提流支 和勒那摩提菩提就是這樣
00:21:26
為了要翻譯這本十地經論
00:21:29
兩個人卻起爭論
00:21:31
起爭論兩個人就不往來
00:21:34
不要跟你說話
00:21:36
瘋子 我不要跟你說
00:21:39
所以呢 兩個意見不合就互不詢訪
00:21:44
互相不要拜訪
00:21:46
我不要跟你說話
00:21:47
跟你這種臭人 我不要跟你說
00:21:49
之後他的徒弟也一樣啊
00:21:52
他徒弟每個都要護師父啊
00:21:55
所以呢這個慧光啊 他就傳菩提流支啊
00:22:03
去南方說 他才叫做南道派
00:22:08
這個道寵他到北部
00:22:10
他的門流才叫做北道派
00:22:14
一個宗分成兩派就對了
00:22:18
現在我們再來看 這個注解第四
00:22:2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2:29
慧光 北魏僧
00:22:34
為地論宗南道派初祖
00:22:39
俗姓楊
00:22:42
北魏永平元年
00:22:47
勒那摩提與菩提流支
00:22:50
各譯出十地經論
00:22:54
師通兩譯
00:22:57
自閱梵本悟出其綱領
00:23:03
對校異同
00:23:07
合為一本
00:23:09
地論宗遂因之興起
00:23:15
師立志貞靜
00:23:19
堅存戒業
00:23:21
舉止安祥
00:23:23
世壽七十歲
00:23:27
佛光大辭典說 慧光是北魏的出家人
00:23:36
也是地論宗南道派的初祖
00:23:42
俗姓 姓楊
00:23:46
在北魏永平元年
00:23:49
公元五○八年
00:23:52
有人說老師啊
00:23:55
你這裡寫正始五年
00:24:00
這裡怎麼寫永平元年
00:24:05
這個年號啊
00:24:10
好比說今年若改年號
00:24:16
可以寫兩個年號
00:24:19
就像我太太
00:24:21
她是大正十五年生的
00:24:24
但是她可以說 我昭和元年生的
00:24:29
大正十五年 大正死了
00:24:31
昭和登基 變昭和元年啊
00:24:35
你說大正十五年也可以
00:24:38
你說昭和元年也可以
00:24:40
互相爭論沒有用啊
00:24:42
變成共用年號就對了
00:24:47
所以這個正始五年 等於就是永平元年
00:24:53
你要寫永平元年也可以
00:24:55
寫正始五年也可以
00:24:57
這個都不算錯的就對了
00:25:01
這個勒那摩提啊 和這個菩提流支啊
00:25:07
各自翻譯一本十地經論
00:25:11
所以你現在藏經若去翻啊
00:25:14
翻到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 兩本的十地經論寫不一樣
00:25:21
意思差不多一樣
00:25:23
但是裡面文法寫不同
00:25:29
兩個現在師就是說慧光
00:25:36
這個慧光和尚啊
00:25:38
他對於菩提流支 和勒那摩提
00:25:43
這兩個翻譯他都能通
00:25:49
他頭腦好啊
00:25:51
自己再讀這個梵本
00:25:55
自己再讀 印度文的十地經論
00:26:01
才悟出這個綱領
00:26:03
才悟出那個裡面的道理
00:26:08
就是等於說基本的原則
00:26:12
才對校
00:26:13
校對 就是將這兩本拿來亙對
00:26:18
來校正異同
00:26:20
怎麼樣叫做異同
00:26:21
異同就是這本寫的 和這本寫的哪裡一樣
00:26:27
哪裡不一樣
00:26:30
為什麼這兩本寫不一樣 理由在哪裡
00:26:35
他就會去校對異同
00:26:38
將這兩本
00:26:40
他另外再作一本合成一本
00:26:43
就變成三本
00:26:46
他將他師父說的話 若有道理就將它收集起來
00:26:51
感覺他師父 說這句話不流暢的
00:26:54
他就拿 菩提流支的翻譯出來
00:27:00
這也難怪啦 老師也這樣啊
00:27:03
老師有時候寫佛光大辭典
00:27:06
有時候寫佛學大辭典
00:27:09
怎麼辦不寫一整本
00:27:10
一下子寫這一本 等一下寫那一本
00:27:12
就感覺這一本 寫得意思比較好
00:27:18
這一本寫的比較麻煩
00:27:20
這一本我就不寫 這樣說比較快
00:27:23
現在慧光和尚就是這樣
00:27:26
他師父說的 若感覺這句話不通暢的
00:27:30
他就去拿 菩提流支的話來湊
00:27:37
菩提流支裡面 若說得怪怪的
00:27:40
就他拿他師父 勒那摩提的文來湊
00:27:44
卻變成他另外再作一本
00:27:47
卻變成三本
00:27:52
所以呢 他將這兩本合成一本
00:27:57
這個地論宗 就這樣興旺起來
00:28:01
地論宗就是在慧光和尚 所發揚起來
00:28:08
慧光和尚立志貞靜
00:28:12
貞靜是怎麼樣叫做貞靜
00:28:15
貞就是我們一個人若…
00:28:19
話若說得難聽… 老師談道不談錢這就叫貞
00:28:24
貞若解釋… 我們若白話來說就是正啦
00:28:34
靜就是清淨不貪不取
00:28:39
他堅存戒業
00:28:41
他很堅持這個戒律
00:28:46
他的所做所為都順其自然
00:28:51
就像老師說的
00:28:53
來者同修去者不留
00:28:55
來無歡喜去無擔憂
00:28:58
壽命活七十歲
00:29:01
這是慧光和尚的史蹟
00:29:07
現在我們來看注解第五
00:29:10
現在我們來看 注解第五佛光大辭典
00:29:18
道寵 俗姓張 名賓
00:29:24
時魏宣武帝
00:29:28
崇信佛法
00:29:30
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
00:29:35
各譯出十地經論
00:29:38
師聞之
00:29:40
訪菩提流支
00:29:42
受十地經論
00:29:45
服其教誨
00:29:48
居止三年
00:29:50
後廣宣佛法
00:29:54
學徒參集
00:29:56
寂年世壽不詳
00:29:59
師唱法於道北
00:30:03
故其法系稱北道地論派
00:30:10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0:13
道寵他世俗的姓 姓張
00:30:20
名字叫做賓
00:30:24
當時北魏的宣武帝 非常相信佛法
00:30:34
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
00:30:39
各人翻譯出 這個十地經論
00:30:45
道寵 現在說師就是道寵
00:30:48
道寵聽到這個消息
00:30:52
來拜訪菩提流支
00:30:56
受菩提流支 這個十地經論的法
00:31:04
來佩服他的教誨
00:31:08
在菩提流支的身邊住三年
00:31:14
後來廣大宣揚佛法
00:31:19
跟他學道的人非常的多
00:31:27
但是他什麼年死 幾歲死不清楚
00:31:34
因為他死了沒有人知道
00:31:36
沒有人記載
00:31:40
所以現在這個道寵
00:31:41
他來唱法地論宗在道北
00:31:48
所以呢他的法系稱做什麼
00:31:51
叫做北道地論派
00:31:55
這是注解第五
00:32:00
對於地論宗 另外我們來看修真錄
00:32:05
地論宗
00:32:07
為依學十地論之宗派
00:32:12
故名
00:32:14
十地論者
00:32:17
十地經之釋論也
00:32:21
南北朝時
00:32:24
慧光盛講於相州南道
00:32:28
稱為南道派
00:32:31
道寵揚其論於相州北道
00:32:36
稱為北道派
00:32:39
自隋至初唐此宗頗盛
00:32:45
及中唐華嚴宗興遂漸衰滅
00:32:52
其後併於華嚴宗
00:32:56
今無以地論為宗者
00:33:00
這裡面一個注解 先做說明
00:33:05
相州
00:33:08
故治在今河南省臨漳縣西
00:33:16
辭海說相州在哪裡
00:33:20
它古代這個相州的州治
00:33:26
所統治的地方
00:33:28
就是在當今的 河南省臨漳縣西邊
00:33:37
現在再看修真錄
00:33:42
它說地論宗
00:33:46
就是來依靠 學這個十地論的宗派
00:33:53
所以才叫做地論宗
00:33:58
十地論
00:34:01
就是十地經所解釋的論
00:34:09
華嚴經裡面有十地品
00:34:16
十地經 就是這品另外的名號
00:34:22
本來是華嚴經的十地品
00:34:25
卻變成十地經論
00:34:28
才變成十地經
00:34:31
就像觀音普門品
00:34:35
本來是法華經裡面的一品
00:34:40
後來它就另外抽出來 說是觀音經一樣
00:34:49
在南北朝的時候
00:34:53
慧光大大宣講在這個相州
00:35:00
說這個十地經論
00:35:06
所以才叫做相州南道
00:35:10
叫做南道派
00:35:14
若道寵他是 宣揚這個十地經論
00:35:18
在相州的北道
00:35:21
所以他才稱呼叫做北道派
00:35:26
自從隋朝
00:35:29
因為我們南北朝 後來隋朝統一
00:35:35
從隋朝來到初唐
00:35:40
初唐就是唐朝的初期
00:35:44
就是李世民的時候
00:35:48
這個地論宗啊 非常的興旺
00:35:54
來到中唐
00:35:56
中唐就等於 像唐玄宗那個年代
00:36:00
就變成中唐
00:36:03
這個華嚴宗興起
00:36:07
華嚴宗是從這裡所興起來
00:36:12
華嚴宗一興起來之後
00:36:15
這個地論宗就漸漸衰滅
00:36:19
為什麼它會漸漸衰滅
00:36:22
因為地論宗 是華嚴宗裡面的一品而已
00:36:27
所以呢這個華嚴宗 一興起來之後
00:36:31
地論宗漸漸就衰滅了
00:36:37
之後就這樣 歸這個華嚴宗
00:36:41
地論宗整個所有的教徒 都歸於華嚴宗去了
00:36:48
當今在我們中國
00:36:51
沒有這個地論的宗派
00:36:54
目前沒有 都歸於華嚴宗去了
00:36:59
假使有人說 我是地論宗的人
00:37:03
他也是華嚴宗分出來
00:37:05
這樣說比較快
00:37:09
所以這個地論宗 就是今晚到這裡
00:37:13
就是全部結束
00:37:16
接下去我們來看華嚴宗
00:37:21
華嚴宗算起來 是地論宗的起因
00:37:25
因為地論宗是在 華嚴宗的十地品所抽出來
00:37:33
看這個佛學大辭典
00:37:36
華嚴宗
00:37:39
此宗以華嚴經為所依
00:37:44
故稱華嚴宗
00:37:48
我國以唐之帝心 杜順和尚為始祖
00:37:55
雲華智儼法師為二祖
00:38:00
賢首法藏法師為三祖
00:38:04
清涼澄觀法師為四祖
00:38:09
圭峰宗密禪師為五祖
00:38:12
至宋朝加入 馬鳴 龍樹為七祖
00:38:20
現在我們來看佛學大辭典
00:38:24
說華嚴宗
00:38:28
這個宗就是 華嚴經來做依靠
00:38:35
所以才稱呼 叫做華嚴宗
00:38:40
是我們中國 在這個唐朝的時候
00:38:47
這個帝心杜順和尚做始祖
00:38:54
等於華嚴宗 就是杜順和尚設立的
00:39:00
這個雲華智儼法師 就是第二祖
00:39:06
賢首法藏法師是第三祖
00:39:11
清涼澄觀法師是第四祖
00:39:17
圭峰宗密禪師就是第五祖
00:39:23
有人說這都是法師 這個怎麼用禪師
00:39:28
這個宗密 本來是禪宗的祖師
00:39:36
他就是禪宗的祖師
00:39:39
怎麼會拿來華嚴宗做祖師
00:39:44
這個下面解釋你就知道
00:39:50
到宋朝之後來加入馬鳴
00:39:58
這個馬鳴是禪宗第十二祖
00:40:01
第十二祖 是印度的第十二祖
00:40:04
不是我們中國的第十二祖
00:40:07
在印度的十二祖
00:40:10
龍樹是禪宗第十四祖
00:40:15
現在參加馬鳴和龍樹 卻變成七祖
00:40:22
本來這個五祖宗密
00:40:25
現在再加兩個下去
00:40:28
卻退回去變第七祖
00:40:31
現在就變成什麼
00:40:33
杜順和尚變第三祖
00:40:37
智儼法師變第四祖
00:40:41
法藏法師變第五祖
00:40:44
澄觀法師變第六祖
00:40:48
宗密禪師變第七祖
00:40:50
這樣說比較快
00:40:51
所以這裡面 就有禪宗的祖師三個
00:40:57
我就在說 中國所有這些宗派
00:41:03
十三宗的其中 有十宗都是從禪宗出來
00:41:13
最多當祖師就是這個龍樹
00:41:18
龍樹菩薩做八宗的祖師
00:41:21
十三宗就占八宗的祖師
00:41:27
你可見得就知道說 從上期開始一直說來
00:41:35
都是從禪宗出來
00:41:37
連淨土宗也是從禪宗出來
00:41:41
現在你慢慢聽你就知道
00:41:46
因為怎麼樣 禪宗很難修
00:41:49
要修禪宗平淡無味
00:41:53
結果就參雜別的宗派
00:41:57
就像說淨土宗 就說淨禪合一
00:42:01
淨土宗和禪合一
00:42:05
每一宗他就是用 另外一個宗派
00:42:11
和禪宗合在一起
00:42:13
產生一個宗起來
00:42:14
因為其他的宗派 才有花樣啊
00:42:19
禪宗的人啊 沒有重視寺廟啦
00:42:24
也不重視形式
00:42:26
都重視修養的
00:42:28
若這樣來說不會興旺啊
00:42:32
施主也不會拿錢來啊
00:42:35
對不對
00:42:35
你沒有什麼樣式給人家看
00:42:37
人家怎麼肯
00:42:39
若禪宗的宗旨來說 是心是佛是心做佛
00:42:45
你修養你的心就好
00:42:48
你也不用消災啦 也不用解厄啦
00:42:51
你也不用求什麼啦
00:42:54
你也不用什麼超渡啦 什麼都不用啦
00:42:59
這樣平淡無味沒有人要啊
00:43:02
結果就要加點味素 加點胡椒加點鹹的
00:43:08
愛吃甜加甜
00:43:09
愛吃鹹加鹹
00:43:11
愛吃酸加酸醋
00:43:12
就這樣一直把你加
00:43:14
加一加這個宗派愈弄愈多
00:43:18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43:21
不然我們今晚說到這裡
00:43:24
時間的關係
00:43:25
就暫且做一個段落
00:43:28
明天再對這個 華嚴宗再來研究
00:43:32
諸位這些同修
00:43:38
大家晚安
00:43:40
我們這次 來談佛教宗派概論
00:43:43
剛好說來到這個華嚴宗
00:43:47
這個華嚴宗
00:43:48
上期有引這個佛學大辭典
00:43:53
今晚我們現在來看 這個華嚴宗五祖的記載
00:44:03
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44:06
華嚴宗之五祖
00:44:10
初祖終南杜順
00:44:15
二祖雲華智儼
00:44:19
三祖賢首法藏
00:44:23
四祖清涼澄觀
00:44:27
五祖圭峰宗密也
00:44:30
宋淨源於此五師
00:44:35
加馬鳴 龍樹二師
00:44:40
謂為七祖
00:44:44
對這個淨源首先來做說明
00:44:4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4:51
淨源
00:44:53
宋代僧
00:44:59
福建晉江人
00:45:02
俗姓楊
00:45:05
號潛叟
00:45:10
受具足戒後
00:45:13
雲遊諸方
00:45:16
宋神宗時
00:45:19
於錢塘之慧因寺
00:45:22
盛弘華嚴宗
00:45:25
時高麗之僧統義天
00:45:29
渡海來我國問道
00:45:33
執弟子禮
00:45:35
受教於師
00:45:37
宋哲宗元祐三年
00:45:41
十一月示寂
00:45:43
世壽七十八
00:45:48
對於淨源的史蹟 我們現在來做個說明
00:45:57
它說這個淨源
00:46:00
是宋朝時候的出家人
00:46:05
是這個福建晉江的人
00:46:09
他的俗姓是姓楊
00:46:13
他的號叫做潛叟
00:46:18
他受具足戒之後
00:46:21
他就雲遊諸方
00:46:24
諸方就是到處去
00:46:28
到宋朝神宗的時候
00:46:33
在這個錢塘的慧因寺
00:46:39
盛大來弘揚 這個華嚴宗的宗旨
00:46:46
當時這個高麗
00:46:49
高麗就是現在的韓國
00:46:52
這個高麗的僧統
00:46:55
僧統就是 在管這個出家人的官
00:47:03
這個僧統義天和尚
00:47:07
他就渡海 來到我們中華民國
00:47:11
來請教道理
00:47:14
執這個弟子禮
00:47:16
執弟子禮 等於就是拜淨源為師
00:47:23
受到淨源的教導
00:47:27
到宋朝哲宗元祐三年
00:47:31
是公元一○八八年
00:47:36
這個淨源 在這個十一月來示寂
00:47:42
示寂就是皈天
00:47:45
壽命活七十八歲
00:47:50
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47:54
他說這個華嚴宗的五祖
00:47:58
初祖是終南的杜順和尚
00:48:03
二祖是雲華的智儼法師
00:48:08
三祖是賢首的法藏法師
00:48:12
四祖是清涼的澄觀法師
00:48:17
五祖是圭峰的宗密禪師
00:48:21
到宋朝這個淨源法師 在這個五師
00:48:28
五祖就是指杜順 智儼
00:48:32
法藏 澄觀 宗密這五個祖師
00:48:38
加什麼
00:48:39
加馬鳴和龍樹
00:48:43
因為馬鳴 是算我們禪宗的十二祖
00:48:52
現在說十二祖 是印度的十二祖
00:48:56
龍樹是禪宗的十四祖
00:49:01
我們若在中國 說禪宗的初祖是達摩
00:49:07
達摩若在西方是廿八祖
00:49:11
它才來加馬鳴 龍樹 兩個祖師
00:49:17
合起來才叫做七祖
00:49:19
這是華嚴七祖
00:49:22
那麼對於這個高麗國
00:49:26
這個義天的傳記
00:49:28
我們來做個說明一下
00:49:30
不然我們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0:49:34
義天高麗文宗之第四子
00:49:42
俗姓王
00:49:45
名煦
00:49:47
為朝鮮僧界之統制官
00:49:52
於雲通寺出家
00:49:55
初學華嚴
00:49:58
精研儒學
00:50:02
夙懷入宋之願
00:50:06
於高麗國宣宗二年
00:50:12
與弟子共乘商船渡海來宋
00:50:18
上表請傳華嚴教義
00:50:24
甚受神宗禮遇
00:50:27
先後參訪佛印了元
00:50:31
宗本 淨源 懷璉 契嵩 慈辯等
00:50:41
五十餘碩德
00:50:45
廣學華嚴 天台 律 禪等
00:50:51
高麗肅宗六年十月示寂
00:50:56
世壽四十七歲
00:50:59
法臘三十六年
00:51:04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0:51:09
它說這個義天
00:51:13
是公元一○五五年 至一一○一年間的人
00:51:24
是這個高麗國 文宗皇帝的第四個兒子
00:51:31
算起來是一個王子
00:51:34
他的俗姓是姓王
00:51:37
名字叫做煦
00:51:41
就是這個朝鮮 出家界的一個統制官
00:51:49
所以才叫做制統
00:51:52
全部他在管出家人
00:51:57
在這個雲通寺出家
00:52:02
起初來學這個華嚴
00:52:06
但是他最研究的 是研究孔子的學說
00:52:12
儒學就是孔子的學說
00:52:16
有的說他是高麗國的人
00:52:19
也研究孔子的學說
00:52:21
所以你要知道 這個孔子的學說
00:52:24
不是只有我們中國而已
00:52:26
在他們日本
00:52:29
對於這個儒學
00:52:31
比我們中國的學者 還要通徹
00:52:37
所以你看今年我們孔子生
00:52:43
日本一些學者 組團來孔子廟祭拜孔子
00:52:49
你若電視有看就知道
00:52:53
你看他們服裝整齊
00:52:57
在念那個祝詞很莊嚴的
00:53:02
不是說我們在稱讚他們
00:53:05
真正有的我們國家的官員
00:53:10
在拜孔子也都還很喧嘩
00:53:15
他們不是 在拜很嚴肅的
00:53:19
你們若電視有看就知道
00:53:21
這樣站得很整齊 念那個日文
00:53:26
他將我們的漢文念成日語
00:53:33
你若有聽到就知道
00:53:36
(日文)
00:53:43
聽他在念 念得很嚴肅的
00:53:47
他們日本人信孔子的道理
00:53:50
比我們中國人還信
00:53:52
所以在朝鮮也一樣
00:53:55
現在韓國也很信 我們中國的學說
00:54:01
像英國對這個儒學 也很有研究
00:54:05
所以孔子的學說
00:54:06
不是只限於我們中國而已
00:54:10
所以他可以說 精通研究孔子的學說
00:54:18
很早抱一個願望 想要來宋朝
00:54:23
就是現在說我們中國
00:54:27
在高麗國的宣宗皇第二年
00:54:32
就是公元一○八五年
00:54:36
和他的徒弟
00:54:39
共同搭一艘商船 從海路來到宋朝
00:54:46
他就上表請傳
00:54:50
好像現在說的 對政府申請就對了
00:54:53
因為他是外國人
00:54:55
對政府申請 要來傳華嚴的教義
00:55:01
非常受到我們宋朝的皇帝
00:55:06
這個神宗的禮遇
00:55:10
他呢很好道
00:55:14
來到我們中國之後
00:55:17
先後去參訪一些高僧
00:55:24
像說佛印了元法師
00:55:29
了元禪師
00:55:31
他是禪宗的人
00:55:33
這個佛印是禪宗
00:55:36
宗本這也是禪宗
00:55:39
淨源是華嚴宗
00:55:42
懷璉這也是禪宗
00:55:46
契嵩這也是禪宗
00:55:48
慈辯這也是禪宗
00:55:51
共計訪問五十多個高僧
00:55:56
廣大來學華嚴宗的宗旨
00:56:00
天台宗 律宗 禪宗都去研究
00:56:07
到這個高麗國的肅宗六年
00:56:13
是公元一一○一年
00:56:18
十月來示寂
00:56:20
壽命很短命 才四十七歲而已
00:56:25
不過他出家的經歷很長 三十六年
00:56:32
若這樣說起來 十二歲就出家了
00:56:35
若照這樣計算起來
00:56:36
十二歲就出家
00:56:38
這個義天 可以說在他們朝鮮國
00:56:42
現在說韓國的一個高僧
00:56:46
現在我們來看這個注解
00:56:52
這裡面有很多高僧的名字
00:56:58
像這個了元 宗本 淨源 懷璉
00:57:05
什麼契嵩 慈辯 等等這些
00:57:11
像注解這些 我們現在來做個參考
00:57:16
最先就來看這個了元
00:57:20
我們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這段文
00:57:26
了元 宋代僧
00:57:32
俗姓林
00:57:35
號佛印
00:57:38
故又稱佛印了元
00:57:43
二歲學論語
00:57:46
長出家受具足戒
00:57:51
長於書法能詩文
00:57:57
尤善言辯
00:58:00
二十八歲住江州承天寺
00:58:05
凡歷坐道場九所
00:58:10
道化不止
00:58:12
當時名士 蘇東坡 黃山谷等
00:58:20
均與之交善
00:58:22
以章句相酬酢
00:58:26
宋神宗欽其道風
00:58:33
特賜高麗磨衲金缽
00:58:38
贈號佛印禪師
00:58:41
宋哲宗元符元年正月示寂
00:58:47
世壽六十七歲
00:58:52
對於本文
00:58:54
我們現在 就來詳細做個說明
00:59:03
它說這個了元 是公元一○三二年
00:59:10
至一○九八年中間的人
00:59:16
是在宋代的出家人
00:59:20
他的俗姓是姓林
00:59:24
他的號叫做佛印
00:59:28
所以有時候 稱呼叫做佛印了元
00:59:34
二歲他就學論語
00:59:39
到長大就出家 來受這個具足戒
00:59:46
專長書法
00:59:48
書法就是用 那個毛筆寫毛筆字
00:59:54
而且對做詩做文 非常的精通
01:00:01
尤其呢非常的善辯
01:00:05
好比像很會與人辯論
01:00:09
二十八歲的時候 住在江州的承天寺
01:00:16
他的經過道場
01:00:23
可以說設九個地方的道場
01:00:28
對於他弘揚佛道 可以說都不停止
01:00:34
一輩子都沒有停止
01:00:37
當時很出名的這些學士
01:00:44
像蘇東坡 黃山谷等
01:00:49
都跟他交情很好
01:00:53
他們的交情 都是作文章對子互相往來
01:01:04
在宋朝神宗欽佩他的道風
01:01:11
特別來賜給高麗的磨衲
01:01:15
磨衲就是袈裟
01:01:18
賜他高麗的袈裟
01:01:21
和賜一個金子的缽
01:01:25
賜他的號叫做佛印禪師
01:01:31
到宋朝哲宗 元符元年正月就來示寂
01:01:39
壽命六十七歲
01:01:43
所以這個了元呢
01:01:47
可以說是一個 真正了不起的詩家
01:01:50
也可以說是一個文學家
01:01:53
他對於孔子的學說 很有研究
01:01:57
像我們說的 他二歲就讀論語了
01:02:02
所以這個蘇東坡
01:02:04
也是宋朝 一個很出名的學士
01:02:08
可以說現在一個文學士
01:02:13
所以我們以前 在十法界也曾經說過
01:02:17
這個蘇東坡和佛印禪師
01:02:20
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01:02:25
今晚不用寫黑板
01:02:28
只用口頭上來做一個參考
01:02:31
來說他的交際 和說佛印他的德行
01:02:41
當時佛印禪師啊
01:02:45
住在鎮江的金山寺
01:02:51
那裡有一條河川
01:02:57
河這邊的岸就是鎮江
01:03:03
對岸就是瓜州
01:03:09
我們金山寺 是在江蘇省鎮江縣
01:03:15
若瓜州 是在江蘇省的瓜州鎮
01:03:24
所以這個蘇東坡 是在住瓜州
01:03:26
就像兩個 若搭船就在對岸就到了
01:03:34
有一天這個蘇東坡啊
01:03:37
他的人也愛出炫耀
01:03:40
他就寫一首偈語
01:03:47
大多數我們佛家 都不說詩都說是偈語
01:03:54
這首偈語怎麼說
01:03:57
稽首天中天
01:04:02
毫光照大千
01:04:08
八風吹不動
01:04:11
穩坐紫金蓮
01:04:16
這首詩的意思怎麼說
01:04:19
天中天就是佛
01:04:25
他現在先跟佛印奉承
01:04:31
說啊佛印啊你已經是佛了
01:04:34
稽首就是大禮嘛
01:04:38
稽首天中天
01:04:41
你這樣頭頂上 已經毫光出現
01:04:46
毫光已經照大千世界
01:04:50
這個是在誇獎佛印
01:04:54
現在下一句 要誇獎自己了
01:04:58
他說八風吹不動
01:05:00
若是我呀 八風吹不動
01:05:06
怎麼樣叫做八風
01:05:08
八風就是 利 衰 譭 譽 稱 苦 樂
01:05:15
這個叫做八風
01:05:18
就是說無論是失敗
01:05:20
無論是成功
01:05:22
無論人家糟蹋我
01:05:24
無論人家誇獎我
01:05:26
無論我受苦無論快樂
01:05:28
我的心都不動 這樣說比較快
01:05:33
我穩坐紫金蓮
01:05:35
紫金蓮是佛祖坐的蓮花
01:05:38
說我也穩當 坐佛祖坐的蓮花啊
01:05:43
他先來誇獎佛印
01:05:45
現在才誇獎自己
01:05:49
就叫他的奴才說來來來
01:05:51
這個偈語你這樣搭船過去
01:05:54
送給佛印這樣
01:05:59
這個奴才就將偈語送過去
01:06:05
佛印看了他的偈語就搖頭
01:06:09
真是吹牛
01:06:11
動不動就在稱佛
01:06:16
他就跟他批兩個字
01:06:20
放屁…
01:06:23
奴才不認識字啊
01:06:26
他批一個放屁啊 那張偈語讓他再拿回去
01:06:33
拿回去說主人啊
01:06:34
佛印批一個字
01:06:36
白紙寫黑字 我看不懂這樣說
01:06:40
這個蘇東坡拿來看 寫兩個字放屁
01:06:43
氣的得不會說了
01:06:45
你糟蹋人
01:06:47
我誇獎你呢
01:06:49
誇獎你已經有佛的資格了
01:06:52
什麼在罵我放屁
01:06:54
啊好 絕對要來跟你計較
01:06:58
你這個和尚頭
01:06:59
若沒有把你打破 我不甘願這樣
01:07:03
就搭著船要過岸
01:07:07
佛印他相當 是一個頭腦好的人
01:07:11
他知道說這兩個放屁去 受不了一定會來
01:07:14
就交待那些小沙瀰
01:07:20
我跟你說我要去禪房了
01:07:23
蘇東坡若來 說我不要見他的面
01:07:26
說我在禪房打坐這樣
01:07:32
就真的 這個蘇東坡就過岸去了
01:07:37
來到金山寺 就跟那些小沙瀰說
01:07:42
喂 你們師父呢
01:07:44
他說我們師父呀
01:07:46
他說不見人啊 在禪房啊
01:07:52
他說叫他出來
01:07:54
我這個和尚頭 一定要把他敲破
01:07:57
他說沒辦法 我師父躲在禪房
01:08:01
就這樣就衝去了
01:08:06
到了那裡
01:08:07
看那個禪房的門 題一些字在那裡
01:08:20
他說八風吹不動
01:08:25
一屁打過江
01:08:28
說哇 你說八風吹不動
01:08:33
看放一個屁輕輕的而已
01:08:36
我放一個屁 你就吹到我這裡來了
01:08:39
你八風吹不動 你吹牛
01:08:43
蘇東坡光是看那個 不敢跟他敲門
01:08:46
光是看那個就不跟他敲門
01:08:49
臉紅通通 鼻子捏著 船又開回去
01:08:54
你就知道說 這個佛印的學問
01:08:58
連蘇東坡一個文學家 都辯不倒他
01:09:03
所以難怪說 他兩歲他就學論語了
01:09:12
對於書法詩文很透徹
01:09:17
而且他又很會與人辯論
01:09:23
就像子貢說 死龜爭到變活鱉
01:09:27
所以這個佛印可以是宋朝
01:09:30
也是一個奇僧
01:09:32
真正奇特的和尚
01:09:37
這是宋朝的高僧
01:09:42
今晚說到這裡
01:09:44
剩下一點時間 沒辦法再繼續
01:09:48
等到明天 再來解釋這個注解第二
01:09:53
宗本禪師的來歷
01:09:58
不然我們今晚 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1:10:02
在座同修
01:10:04
大家晚安
01:10:07
我們這次 來說佛教宗派概論
01:10:14
說來到這個華嚴宗
01:10:18
在這個華嚴宗之中呢
01:10:23
本來華嚴宗有五祖
01:10:28
到宋朝這個淨源和尚啊
01:10:37
將它加馬鳴菩薩 和龍樹菩薩
01:10:44
來做初祖二祖之後
01:10:47
卻變成華嚴宗有七祖
01:10:52
所以我們昨天 談這個淨源的史蹟
01:11:00
這個淨源是在宋朝年間
01:11:03
是一位真正有德行的高僧
01:11:10
連什麼 連這個高麗國
01:11:14
高麗國我們現在說韓國
01:11:17
這個高麗國一個王子
01:11:21
這個義天和尚
01:11:23
也來我們中國來拜訪淨源
01:11:28
而且拜他為師
01:11:31
所以我們上期 來談這個淨源和尚
01:11:36
引到高麗國的義天和尚
01:11:42
這個義天和尚呢
01:11:44
也是說一個 真正有學問的出家人
01:11:50
他不但對這個 華嚴宗很有研究
01:11:54
而且呢他對於 禪宗 律宗 天台宗
01:11:59
都有深深的了解
01:12:02
所以我們在昨天呢
01:12:08
談到這個 義天和尚經歷的時候
01:12:15
有四個注解
01:12:18
就是這個佛印 了元
01:12:20
和這個宗本禪宗的祖師
01:12:24
和懷璉和契嵩等
01:12:30
所以我們昨天也有說 這個注解第一的了元佛印
01:12:36
今晚進一步 來看宗本禪師的史蹟
01:12:42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1:12:47
宗本 北宋僧
01:12:54
俗姓管
01:12:56
字 無?
01:12:59
十九歲入蘇州承天永安寺
01:13:04
道昇禪師門下
01:13:08
苦修十年
01:13:10
方剃髮受具足戒
01:13:15
又服勤三年
01:13:19
後拜辭道昇
01:13:22
至池州景德寺
01:13:25
參謁天衣義懷
01:13:29
有所契悟
01:13:31
義懷推舉 於蘇州瑞光寺開法
01:13:39
法席日盛
01:13:41
徒眾達五百人
01:13:45
晚年住平江靈光寺
01:13:49
閉門修禪
01:13:52
專力淨業
01:13:56
宋哲宗元符二年示寂
01:14:00
世壽八十
01:14:04
師所舉揚之華嚴禪
01:14:08
開演華嚴之奧秘
01:14:11
達於圓融之妙
01:14:17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4:21
說這個宗本
01:14:24
是公元一○二○年 至公元一○九九年間
01:14:31
這個北宋時代的出家人
01:14:35
他的俗姓是姓管
01:14:39
他的字號叫做 無?
01:14:43
十九歲到蘇州承天永安寺
01:14:50
來拜這個道昇禪師為師
01:14:57
在那裡苦修十年
01:14:59
才正式出家剃髮受具足戒
01:15:05
等於十九歲就去拜師
01:15:09
到廿九歲才正式 做和尚受具足戒
01:15:17
之後來事奉 道昇禪師有三年
01:15:26
後來才拜辭道昇禪師 來到池州景德寺
01:15:33
來參謁天衣義懷和尚
01:15:39
他就有一點契悟
01:15:45
這個義懷和尚
01:15:48
才推舉在蘇州的瑞光寺 在那裡講經說法
01:15:56
所以呢他的聽眾非常的多
01:16:04
跟他走他的徒弟有五百個
01:16:11
到老年 住在平江的靈光寺
01:16:17
就閉門修禪
01:16:21
閉門就是已經 和世俗的人都沒有往來
01:16:27
來修這個禪宗的法
01:16:31
而且又專心來修這個淨業
01:16:37
等於就是 禪宗和淨土宗兼修
01:16:43
到宋朝哲宗元符二年
01:16:47
來示寂
01:16:49
壽命八十
01:16:55
所以他這個宗本和尚啊
01:17:04
他另外設一個叫做華嚴禪
01:17:09
華嚴禪等於是什麼
01:17:13
就是華嚴宗的理 和淨土宗的理
01:17:21
兼著禪宗的宗旨 這樣三項合一
01:17:27
一種另外的禪法
01:17:34
來開演華嚴的奧秘
01:17:39
若他的牌匾是掛華嚴
01:17:42
但是裡面呢 參雜淨土和禪宗的理
01:17:49
達到這個圓融的奧妙
01:17:54
再來看注解第三
01:17:59
這個懷璉和尚的史蹟
01:18:03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1:18:08
據東坡集卷三十三 宸奎閣碑載
01:18:23
宋代禪僧懷璉
01:18:30
一向持律甚嚴
01:18:34
仁宗曾賞賜
01:18:38
龍腦缽盂
01:18:43
懷璉即於 使者之前焚毀缽盂
01:18:52
並謂出家人依法著壞色衣
01:18:58
以瓦鐵為缽
01:19:03
龍腦缽不如法
01:19:07
故焚之
01:19:10
使者乃歸朝稟奏
01:19:14
仁宗極為欽重
01:19:18
是為僧人持律嚴謹之典
01:19:25
龍腦缽盂
01:19:27
指以龍腦樹材所製成之缽
01:19:33
後轉指僧人持律謹嚴
01:19:41
這裡面有一個註解 我們來做一個參考
01:19:52
辭海這樣說
01:19:55
龍腦樹
01:19:58
植物名
01:20:00
常綠喬木
01:20:04
高約十五丈
01:20:07
葉卵形而尖
01:20:12
有佳香
01:20:14
此植物之幹中
01:20:18
採取之結晶瑩白如玉
01:20:23
稱龍腦
01:20:25
供藥用
01:20:29
辭海說龍腦樹 是我們這個樹名
01:20:38
這個樹一整年不落葉
01:20:42
好比像我們樹 一般有一種會落葉
01:20:46
它這個不會落葉
01:20:48
喬木就是很高的樹
01:20:52
大約有十五丈那麼高
01:20:56
葉子長得像卵形 但是後面比較尖
01:21:02
而且這個樹有氣味很香
01:21:08
就像檀香 或是沈香這樣很香
01:21:15
這個樹的樹木中
01:21:20
來採取一種結晶 白皙皙就像玉的膠
01:21:30
像我們松樹也會
01:21:33
松樹若割下去 也會黏黏的汁出來
01:21:40
像我們橡膠樹也一樣
01:21:44
你若把它割下去 就會流那個汁出來
01:21:48
它現在樹木你若把它割破
01:21:53
它自然就會結晶
01:21:55
稠稠的白皙皙就像玉一樣
01:22:01
那個名字叫做龍腦
01:22:04
這個龍腦可以做藥
01:22:08
就像樟樹
01:22:11
來採取樟腦一樣
01:22:14
那個樹可以說非常的香
01:22:21
像說我們有很多沈香來說 也可以做藥
01:22:26
一樣也很香
01:22:28
像玉桂來說也是很香
01:22:31
那個都可以做藥
01:22:34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2:40
它說現在根據 東坡集的三十三卷
01:22:50
宸奎閣的碑樓
01:22:57
碑就是好比石碑
01:23:01
裡面來記載
01:23:04
宋朝的時候
01:23:07
一個禪宗的出家人
01:23:10
叫做懷璉
01:23:13
是公元一○○九年 至一○九○年間的人
01:23:22
他一向這個律戒守得很嚴
01:23:29
宋仁宗賞賜他一個 龍腦樹木材做的缽盂
01:23:43
這個懷璉禪師呢 在使者的面前
01:23:50
將這個缽把它燒掉
01:23:56
而且他說出家人 依這個戒律
01:24:04
衣服就要穿那個壞色的
01:24:10
漂亮的衣服不可以穿
01:24:14
若缽呢是用陶器
01:24:18
這個瓦就是陶器
01:24:20
或是用鐵來做缽
01:24:25
這個龍腦缽 是沒有照佛的規矩做的
01:24:33
所以我把它燒掉
01:24:36
這種沒有照佛法的
01:24:38
所以我把它燒掉
01:24:41
所以我們真正若缽呢
01:24:44
若不是陶器 就是要用鐵做的
01:24:48
它那個是木材做的
01:24:50
木材才有辦法燒啊
01:24:53
是好像說弄得很漂亮這樣
01:24:56
這個使者歸朝之後
01:25:01
將這件事情 稟奏給宋仁宗知道
01:25:06
宋仁宗 非常欽佩他 又器重
01:25:12
這就是出家人
01:25:16
守戒律的嚴格 和謹慎的模範
01:25:21
典就是模範
01:25:25
這個龍腦的缽孟
01:25:29
是指用龍腦 樹的木材去做的缽
01:25:37
但是後來 我們現在若說龍腦缽孟
01:25:42
就是說出家人 戒律守得很好
01:25:46
很謹慎做模範的人
01:25:51
這是佛光大辭典 裡面所記載的
01:25:57
現在看注解第四
01:26:00
這個契嵩禪師的史蹟
01:26:05
來看佛光大辭典這個說明
01:26:12
契嵩 宋代雲門宗僧
01:26:21
俗姓李
01:26:24
字仲靈
01:26:26
自號潛子
01:26:30
七歲出家
01:26:33
十三歲得度剃髮
01:26:37
十九歲遊方
01:26:40
後得法於洞山曉聰禪師
01:26:49
師遍通內外典籍
01:26:56
曾就宗密之教禪一致說
01:27:03
此外關於禪宗之法脈
01:27:08
撰有傳法正宗定祖圖
01:27:14
仁宗時呈其著書
01:27:19
仁宗乃詔令入藏
01:27:22
並賜紫方袍
01:27:27
與明教大師之號
01:27:31
宋神宗熙寧五年
01:27:35
於杭州靈隱寺示寂
01:27:39
享壽六十
01:27:42
因契嵩居錢塘佛日山
01:27:49
故又稱佛日禪師
01:27:53
以師曾止於永安山之精舍
01:27:59
後人遂以永安稱之
01:28:06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8:10
契嵩是公元一○○七年 至一○七二年間的人
01:28:23
是宋代雲門宗
01:28:26
雲門宗 是禪宗的一個派流
01:28:31
等於就是禪宗的出家人
01:28:35
他的俗姓 姓李
01:28:39
他的字號叫做仲靈
01:28:45
自號叫做潛子
01:28:49
七歲就出家
01:28:52
十三歲就來剃髮
01:28:58
等於做小沙瀰
01:29:02
十九歲就雲遊四方
01:29:08
後來得法 在洞山曉聰禪師的門下
01:29:13
因為我們現在指這個師
01:29:18
是指這個契嵩
01:29:27
契嵩他就遍通內外典籍
01:29:33
內就是佛教的佛經
01:29:37
外就是譬如說儒家 道家的典藉就是外
01:29:44
所以內外的典藉 他都有研究
01:29:49
而且呢他就取宗密禪師 教禪一致的道理
01:29:55
教禪一致等於就像說 淨土宗和禪宗合一的道理
01:30:07
此外關於禪宗的法脈
01:30:14
他有來做一本 傳法正宗定祖圖這本書
01:30:23
在宋仁宗的時候
01:30:27
他將這本書 上呈給宋仁宗看
01:30:35
宋仁宗才下令 將這本書入藏
01:30:42
入藏就入在大藏經的裡面
01:30:46
而且賜他一件紫色的長衣
01:30:53
和明教大師的號
01:30:56
好比把他敕封 叫做明教大師
01:31:01
在宋神宗熙寧五年
01:31:06
在杭州的靈隱寺來示寂
01:31:11
享壽六十六歲
01:31:15
因為契嵩 住在錢塘的佛日山
01:31:22
所以有人 稱他叫做佛日禪師
01:31:28
而且契嵩也曾經 住過這個永安山的精舍
01:31:36
所以後來的人
01:31:38
也有人稱他 永安和尚這個稱呼
01:31:45
所以今晚說到這裡
01:31:49
就是要暫且做一個段落
01:31:53
在座同修
01:31:55
大家晚安
01:31:59
我們來談到佛教宗派概論
01:32:06
我們現在說到華嚴宗
01:32:13
但是你要知道 這個華嚴宗的大略
01:32:18
大約我們已經有說明過了
01:32:23
但是華嚴宗有七個祖師
01:32:27
所以今晚就是要 針對華嚴宗七祖
01:32:32
這個問題來做個說明
01:32:3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2:38
華嚴宗七祖
01:32:43
第一馬鳴菩薩
01:32:48
第二龍樹菩薩
01:32:52
第三支那 之元祖帝心尊者杜順
01:33:00
第四雲華尊者智儼
01:33:05
第五賢首大師法藏
01:33:09
第六清涼大師澄觀
01:33:15
第七圭峰大師宗密也
01:33:21
現在佛學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1:33:26
它說華嚴宗有七個祖師
01:33:32
第一個祖師就是馬鳴菩薩
01:33:37
馬鳴菩薩 是禪宗的第十二祖
01:33:42
第二就是龍樹菩薩
01:33:47
龍樹菩薩 是禪宗的第十四祖
01:33:52
第三就是中國
01:33:55
支那就是中國
01:33:58
所以外國人沒有說中國
01:34:03
外國人就是說China
01:34:06
日本人說「支那」
01:34:08
就是支那
01:34:12
所以呢 第三祖就是我們中國
01:34:17
來開華嚴宗的元祖
01:34:22
這個馬鳴菩薩和龍樹菩薩
01:34:27
不是來設華嚴宗 真正的祖師
01:34:34
是為了這個華嚴宗的道理
01:34:40
是從馬鳴菩薩 和龍樹菩薩的理論出來
01:34:45
所以才把他請出來做祖師
01:34:48
真正的初祖
01:34:50
等於就是 這個帝心尊者杜順
01:34:55
可以說華嚴宗的元祖
01:34:58
開基祖師就對了
01:35:02
第四就是雲華尊者的智儼
01:35:08
第五祖就是 賢首大師的法藏
01:35:14
第六祖就是 清涼大師的澄觀
01:35:19
第七祖是圭峰大師的宗密
01:35:23
這個圭峰 也是禪宗的祖師
01:35:28
所以現在從這七祖 我們現在要詳細來說明
01:35:34
注解第一
01:35:36
愚叟翁這樣說
01:35:39
馬鳴禪宗之第十二祖
01:35:44
在語禪宗時才詳說明
01:35:49
愚叟翁是老師的道號
01:35:54
有的人說道號 大家都取得響叮噹
01:35:58
老師你怎麼取做愚叟翁
01:36:00
因為我是傻老人
01:36:03
所以我自己取做愚叟
01:36:06
因為我現在八十多了
01:36:08
所以才取做愚叟翁
01:36:13
他說這個馬鳴菩薩 是禪宗的第十二祖
01:36:17
現在這個不能讀成「語」
01:36:20
語就變成台語 國語 英語才叫做語
01:36:24
現在讀成語
01:36:26
語就是說明解釋
01:36:30
現在要解釋禪宗的時候
01:36:33
再詳細來說 馬鳴菩薩的歷史
01:36:38
注解第二
01:36:39
愚叟翁這樣說
01:36:43
龍樹禪宗之第十四祖
01:36:47
在語禪宗時才詳說明
01:36:52
他說龍樹菩薩 是禪宗的第十四祖
01:36:56
現在要來 說明禪宗的時候
01:36:59
再詳細來說明
01:37:02
現在接下去 就是要來說第三祖
01:37:06
也是我們 這個華嚴宗的開基元祖
01:37:11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37:13
杜順 華嚴宗之初祖
01:37:21
唐代雍州萬年人
01:37:27
俗姓杜
01:37:29
十八歲出家
01:37:33
法號法順
01:37:35
住於終南山
01:37:38
宣揚華嚴教綱
01:37:43
唐太宗聞其德風
01:37:47
引入宮內禮遇之
01:37:52
貞觀十四年
01:37:54
於南郊義善寺示寂
01:38:00
世壽八十四
01:38:05
後人尊為華嚴宗第一祖
01:38:10
世稱文殊化身
01:38:14
亦稱帝心尊者
01:38:19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8:22
說杜順
01:38:26
是公元五五七年 至公元六四○年間的人
01:38:34
是華嚴宗的初祖
01:38:40
這裡就寫第三祖
01:38:43
為什麼現在這個變成初祖
01:38:47
剛才說過了
01:38:48
這個馬鳴菩薩和龍樹菩薩
01:38:51
不是實際的祖師
01:38:55
是因為這個杜順
01:39:00
將馬鳴菩薩 和龍樹菩薩的理論來綜合
01:39:04
設這個華嚴宗
01:39:09
所以才請他出來 做這個一祖二祖
01:39:14
實際來開宗的祖師 就是杜順
01:39:22
是唐朝的時候
01:39:24
這個雍州萬年縣的人
01:39:28
他俗姓是姓杜
01:39:32
十八歲就出家
01:39:35
他的法號叫做法順
01:39:38
本來是叫做法順
01:39:41
為了他姓杜才叫做杜順
01:39:46
住在終南山
01:39:50
他來宣揚這個 華嚴宗的宗旨
01:39:55
這個教綱
01:39:59
這個唐太宗 聽到他的道德教育
01:40:06
現在這個風
01:40:08
不是颳風的風
01:40:10
這個風就是教育
01:40:14
聽到他這個杜順的教育
01:40:20
這個有德行的教育
01:40:26
所以才把他聘請 進入宮內
01:40:30
非常有禮的對待
01:40:36
在貞觀十四年
01:40:40
在京城的南方 這個義善寺來示寂
01:40:46
示寂等於 就是一般出家人死
01:40:52
不說死 都說寂滅
01:40:56
示寂就表示說 他已經皈天了
01:41:03
壽命活八十四歲
01:41:07
後來的人 尊重叫華嚴宗的第一祖
01:41:14
若照排是要說第三祖
01:41:18
實在華嚴宗是他設的
01:41:22
所以人家就尊重 他是開山祖師
01:41:28
世間人認定說 他是文殊菩薩化身來的
01:41:35
也稱呼他叫做帝心尊者
01:41:40
對這個帝心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1:45
帝心 華嚴宗初祖
01:41:49
見杜順條
01:41:53
帝心 就是華嚴宗的初祖
01:41:56
詳細看杜順這個條目
01:42:01
現在再看佛學大辭典
01:42:05
杜順 唐太宗詔問
01:42:10
朕病苦何以蠲除
01:42:17
師曰但頒大赦
01:42:20
聖身自安
01:42:23
上從之
01:42:26
病遂愈
01:42:29
因賜號曰帝心
01:42:34
佛學大辭典說杜順
01:42:37
這個略是為什麼略
01:42:38
這些文 和佛光大辭典大同小異
01:42:43
所以把它略起來
01:42:44
比較不用佔黑板的寬度
01:42:52
唐太宗請教他
01:42:58
朕
01:43:00
我們皇帝說我叫做朕
01:43:05
他沒有說我 說朕
01:43:07
說我生病很痛苦
01:43:11
要怎麼樣將這個病除掉
01:43:17
杜順就這樣說
01:43:20
說只有天下大赦
01:43:24
身體自然就會好
01:43:28
我們皇帝稱呼叫做聖
01:43:31
所以皇帝說的話 叫做聖旨
01:43:35
這個聖等於指皇帝
01:43:38
說若這樣萬歲爺你的病 自然就會好
01:43:43
上 上就是指皇帝
01:43:48
皇帝聽他的話
01:43:51
沒有多久這個病就好了
01:43:55
所以皇帝很高興 賜他一個號叫做 帝心
01:44:00
帝心 等於就是皇帝敕封的
01:44:05
現在我們來看注解第四
01:44:09
佛學大辭典 這段文所跟我們解釋的
01:44:18
智儼 唐代僧
01:44:23
俗姓趙
01:44:26
為華嚴宗第二祖
01:44:30
號至相大師
01:44:33
幼即有志於佛道
01:44:37
十二歲隨杜順
01:44:39
至終南山至相寺
01:44:44
二十歲受具足戒
01:44:48
常講說華嚴
01:44:50
化導不倦
01:44:53
因住至相寺
01:44:55
世稱至相大師
01:44:58
晚年住雲華寺
01:45:01
故又稱雲華尊者
01:45:05
唐高宗總章元年十月示寂
01:45:11
世壽六十七歲
01:45:1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5:18
智儼
01:45:21
是公元六○二年 至六六八年間的人
01:45:28
唐朝時候的出家人
01:45:33
他的俗姓是姓趙
01:45:37
就是這個華嚴宗 實際的第二祖
01:45:42
他的號叫做至相大師
01:45:46
很小的時候他就有想說 要來研究佛的道理
01:45:54
十二歲他就來跟杜順
01:45:59
到這個終南山 的至相寺學道
01:46:05
二十歲才受具足戒
01:46:08
當時十二歲 跟杜順是做小沙瀰
01:46:13
到二十歲 才正式受具足戒當和尚
01:46:19
他不時就來說 這個華嚴經的道理
01:46:26
來感化引導眾生不倦怠
01:46:31
可以說從早到晚 不會感到倦怠
01:46:34
一直說下去
01:46:36
因為他住在至相寺
01:46:40
所以世間人 稱呼叫做至相大師
01:46:45
到年老就住在雲華寺
01:46:50
所以又稱呼叫做雲華尊者
01:46:56
到唐朝的高宗 總章元年十月
01:47:00
來圓寂
01:47:03
示寂就是當時已經皈天
01:47:07
壽命活六十七歲
01:47:11
這是華嚴宗實際的二祖
01:47:16
現在我們來看注解第五
01:47:2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7:28
法藏 唐代僧
01:47:33
為華嚴宗第三祖
01:47:36
字賢首
01:47:39
號國一法師
01:47:42
俗姓康
01:47:45
祖先康居國人
01:47:48
至其祖父
01:47:50
舉族遷至中土
01:47:53
居於長安
01:47:56
早年師事智嚴
01:48:01
聽講華嚴
01:48:04
深入其玄旨
01:48:06
師一生宣講華嚴三十餘遍
01:48:13
致力於華嚴教學
01:48:19
所以我們現在 本篇來做個詳細說明
01:48:25
他說這個法藏
01:48:29
是公元六四三年 至公元七一二年間的人
01:48:37
是唐朝時候的出家人
01:48:41
也是華嚴宗實際的第三祖
01:48:47
他的字號叫做賢首
01:48:52
他的道號叫做國一法師
01:48:57
俗姓是姓康
01:49:00
有的說「康」
01:49:03
他的祖先是康居國的人
01:49:07
到他的祖父
01:49:11
全家人都搬來我們中國
01:49:16
住在長安
01:49:20
早年來拜 這個智儼和尚為師
01:49:24
來聽講華嚴經
01:49:29
深深了解華嚴經的玄旨
01:49:37
我們法藏和尚一輩子
01:49:41
說華嚴經有三十幾遍
01:49:46
現在說三十幾遍 就是一部華嚴經說到完
01:49:49
這樣剛好一遍
01:49:51
說三十幾遍
01:49:53
可以說致力在華嚴的教學
01:50:00
那麼說他的祖先是康居國
01:50:04
現在我們來看這個註解
01:50:07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50:10
康居國
01:50:12
西域之古國
01:50:15
此國亦為我國 早期佛教發源地之一
01:50:20
據出三藏記集卷二
01:50:24
梁高僧傳卷一載
01:50:29
東漢以後
01:50:32
康僧會
01:50:34
康巨
01:50:35
康孟詳
01:50:37
康僧鎧等僧侶
01:50:41
先後至我國 從事佛經之翻譯
01:50:46
蓋因當時西域人
01:50:48
每以國名為姓
01:50:53
佛光大辭典說康居國
01:50:57
是西域 一個古代國家的名字
01:51:02
西域就是我們中國以西
01:51:07
像我們印度也叫做西域
01:51:11
這個國家
01:51:15
就是我們中國 早期佛教這個發源的地方
01:51:22
根據出三藏記集的第二卷
01:51:27
和梁高僧傳的第一卷
01:51:31
裡面所記載
01:51:34
東漢以後
01:51:37
有一個叫做康僧會
01:51:41
一個叫做康巨
01:51:43
一個叫做康孟詳
01:51:45
一個叫做康僧鎧這些和尚
01:51:49
先後都來到我們中國
01:51:52
可以說從事佛經的翻譯
01:51:57
我們要知道當時西域的人
01:52:01
每每都用國的名字當姓
01:52:06
所以若康居國的人 全部都姓康
01:52:09
這樣說比較快
01:52:10
不是說同姓氏
01:52:15
他就拿國家來當姓
01:52:18
所以整個國家的人 到國外都叫做康
01:52:26
所以我們今晚說到這裡 時間的關係
01:52:30
就暫且做一個段落
01:52:32
對於注解第六
01:52:34
等到明天再來解釋
佛教宗派概論
10/80部影片
佛教宗派概論01
佛教宗派概論02
佛教宗派概論03
佛教宗派概論04
佛教宗派概論05
佛教宗派概論06
佛教宗派概論07
佛教宗派概論08
佛教宗派概論09
佛教宗派概論10
佛教宗派概論11
佛教宗派概論12
佛教宗派概論13
佛教宗派概論14
佛教宗派概論15
佛教宗派概論 16
佛教宗派概論17
佛教宗派概論18
佛教宗派概論19
佛教宗派概論20
佛教宗派概論21
佛教宗派概論22
佛教宗派概論23
佛教宗派概論24
佛教宗派概論25
佛教宗派概論26
佛教宗派概論27
佛教宗派概論28
佛教宗派概論29
佛教宗派概論30
佛教宗派概論31
佛教宗派概論32
佛教宗派概論33
佛教宗派概論34
佛教宗派概論35
佛教宗派概論36
佛教宗派概論37
佛教宗派概論38
佛教宗派概論39
佛教宗派概論40
佛教宗派概論41
佛教宗派概論42
佛教宗派概論43
佛教宗派概論44
佛教宗派概論45
佛教宗派概論46
佛教宗派概論47
佛教宗派概論48
佛教宗派概論49
佛教宗派概論50
佛教宗派概論51
佛教宗派概論52
佛教宗派概論53
佛教宗派概論54
佛教宗派概論55
佛教宗派概論56
佛教宗派概論57
佛教宗派概論58
佛教宗派概論59
佛教宗派概論60
佛教宗派概論61
佛教宗派概論62
佛教宗派概論63
佛教宗派概論64
佛教宗派概論65
佛教宗派概論66
佛教宗派概論67
佛教宗派概論68
佛教宗派概論69
佛教宗派概論70
佛教宗派概論71
佛教宗派概論72
佛教宗派概論73
佛教宗派概論74
佛教宗派概論75
佛教宗派概論76
佛教宗派概論77
佛教宗派概論78
佛教宗派概論79
佛教宗派概論8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603000518
f508794f-18bf-4045-b549-8c288ca364b7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