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70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70
6006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5
我們來看辭海這段文
00:02:21
吉凶之事
00:02:25
惟若影之隨形
00:02:29
響之應聲
00:02:31
言其無不報也
00:02:35
今謂起於某點之事
00:02:38
而波及周圍曰影響本此
00:02:44
辭海說好壞的事情
00:02:50
好比像什麼
00:02:51
好比像那個影來跟這個形
00:02:56
我們來站在這裡
00:02:58
光若照了 後面就有一個影子
00:03:01
好比像這個影子 是跟這個形
00:03:05
響來應這個聲
00:03:09
因為我們古時候 若說站在山頭
00:03:13
現在也一樣
00:03:14
你若站在一個山頭 向那邊山你若大聲喊
00:03:19
那邊聲音就回應過來
00:03:21
我們若喊大聲 它就應大聲
00:03:25
我們若喊小聲 它就應小聲
00:03:28
若要用現代來比較 你用那個錄音機
00:03:34
你若說好的 錄應出來就是好的
00:03:37
你若說壞的 錄音應出來就是壞的
00:03:41
這就叫做應聲
00:03:44
就是說無不報
00:03:47
影若大 形若大 影就大
00:03:51
聲若大 這個響的聲就大
00:03:55
我們所喊出去的聲若大
00:03:58
應的聲就大
00:04:01
當今若假使有一件事情 會去禍及周圍叫做影響
00:04:07
說你影響到誰 影響到誰
00:04:12
但是壇經箋註裡面這樣說
00:04:17
影之於形 響之於聲
00:04:21
相隨而來者
00:04:23
無影響言無所有也
00:04:27
壇經箋註說影和形 響和聲兩樣是相隨的
00:04:37
你走到哪裡跟到哪裡
00:04:39
現在說都無影響 什麼叫做無影響
00:04:42
就是都沒有什麼
00:04:46
所以現在智隍和尚說 都無影響就是說
00:04:52
我坐禪坐二十年 都沒得到什麼
00:04:56
也沒影響到什麼 什麼都沒得到
00:05:00
所以我們 再來看本文念一遍
00:05:03
隍於是大悟
00:05:06
二十年所得心
00:05:09
都無影響
00:05:12
智隍和尚他來受到六祖 幫他開示之後
00:05:17
他就大大地開悟
00:05:20
他才回想到今天 我修這個禪坐二十多年來
00:05:27
多餘坐的都沒得到什麼啊
00:05:32
坐了二十年的功夫 都沒得到什麼
00:05:39
今天又六祖跟我指示
00:05:42
我才一晚之間就開悟
00:05:47
實在使人欽佩 這個六祖的為人
00:05:54
現在再接下去
00:05:55
現在有那個小字的說
00:06:08
其夜河北士庶
00:06:12
聞空中有聲云
00:06:15
隍禪師今日得道
00:06:19
就在智隍和尚頓悟那一晚
00:06:26
在河北的地方
00:06:28
一些讀書人和一些百姓
00:06:32
士就是讀書人 庶就是百姓
00:06:36
好比像在空中 聽到一個聲音
00:06:41
說智隍禪師今日得道了
00:06:45
又再接下去
00:06:48
隍後禮辭
00:06:52
復歸河北
00:06:54
開化四眾
00:06:57
智隍和尚開悟之後 就恭敬頂禮
00:07:02
向惠能六祖來辭別 就回到河北的地方
00:07:09
就這樣大大 來廣傳六祖的佛法
00:07:15
來度這個出家在家的四眾
00:07:22
我們說四眾出家 就是和尚 尼姑
00:07:26
在家就是可以說 優婆夷 優婆塞
00:07:29
等於在家男在家女 來度化這個四眾
00:07:36
六祖壇經到這一段
00:07:40
這個智隍禪師的故事 就是全部完畢
00:07:45
再接下去就要另外 一個角度出來說
00:07:49
因為時間只有剩下幾分鐘
00:07:53
你若光要念這些本文 來引證就沒辦法
00:07:56
所以只有下午 說到這裡為止
00:08:00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08:07
我們現在就來翻七十四頁
00:08:17
後面第二行
00:08:2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8:32
一僧問師云
00:08:38
黃梅意旨甚麼人得
00:08:44
師云 會佛法人得
00:08:50
僧云 和尚還得否
00:08:54
師云 我不會佛法
00:09:01
有一個和尚
00:09:04
來問惠能六祖
00:09:08
說黃梅的衣缽
00:09:12
黃梅就是指五祖
00:09:15
說這個五祖的衣缽 到底誰得到
00:09:20
惠能六祖跟他說 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09:28
他這個和尚想說奇怪
00:09:32
這個五祖的衣缽 明明就你得到
00:09:36
你怎麼說 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09:39
不直接說你得到
00:09:42
所以這個和尚就又問他
00:09:45
師父你有得到了嗎
00:09:50
意思說這個衣缽 就你得的啊 你又不說
00:09:54
他說師父你有得到嗎
00:09:58
惠能六祖說我不知道佛法
00:10:04
惠能六祖 祂不是不知道佛法
00:10:08
是一個大智若愚
00:10:13
說到這個大智若愚
00:10:17
在道德經裡面 也有一句話這樣告訴我們
00:10:26
大巧若拙
00:10:30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10:34
巧 慧也
00:10:36
有大智慧者 如愚拙之人
00:10:41
猶言大智若愚也
00:10:46
呂純陽祖師說巧
00:10:48
巧等於是慧
00:10:51
祂說若有大智慧的人
00:10:55
是好像愚人 沒智慧的人
00:10:59
拙 拙就是沒智慧
00:11:01
好像愚人沒智慧的人
00:11:05
所以這個大巧若拙
00:11:07
等於就是和大智若愚
00:11:11
意思就是很相像
00:11:16
所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00:11:25
他根本就… 絕對不會說我很聰明
00:11:31
像釋迦佛祖 祂在金剛經裡面說
00:11:37
我在人燃燈佛所 於法無所得
00:11:42
對這句話我們 現在看金剛經的說明
00:11:46
如來在燃燈佛所
00:11:52
於法無所得
00:11:56
現在這個如來 是指釋迦佛祖
00:12:01
祂說釋迦佛祖 說在燃燈佛的地方
00:12:08
根本於法 祂一點點都沒得到
00:12:11
什麼祂都沒得到
00:12:15
有的說奇怪
00:12:17
釋迦佛祖 是燃燈佛幫祂受記
00:12:20
為什麼沒得到
00:12:24
我們說受記 等於一貫道說一指的意思
00:12:31
說得到是一個形式上
00:12:36
你一個人 沒修成正果得到什麼
00:12:41
譬如說 我要去念大讀 去註冊
00:12:47
註冊之後 你難道可以說我得到了
00:12:52
你就還沒讀書
00:12:55
畢業證書就還沒拿到 哪有什麼得到
00:13:00
那是一個標記而已
00:13:05
所以呢
00:13:06
一個人你若假使說 沒有三千功八百果
00:13:14
一切的六度沒修圓滿
00:13:21
你什麼東西根本都沒得到
00:13:25
所以涅槃經這樣說
00:13:28
無所得者 則名為慧
00:13:33
有所得者 名為無明
00:13:38
假使一個人說我無所得
00:13:41
我根本就沒得到什麼
00:13:44
這樣你的人很有智慧
00:13:47
假使一個人 若說啊 我得到了
00:13:50
你的人根本就愚痴
00:13:53
無明就是無智慧 明就是智慧
00:13:57
無明就是無智慧
00:13:59
根本你就是一個愚痴 你根本就無智慧
00:14:05
所以涅槃經 才又一句話這樣說
00:14:09
有所得者 名生死輪
00:14:12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
00:14:15
故有所得
00:14:18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00:14:25
它說若有所得
00:14:28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生死輪
00:14:31
生死輪就可以說 六道生死輪迴
00:14:37
一切的凡夫 永遠受到輪迴的生死
00:14:44
所以才叫做有所得
00:14:46
有所得就沒辦法了脫生死
00:14:51
若是菩薩不是
00:14:53
菩薩是永遠 要斷這個生死輪迴
00:14:58
所以修菩薩行的人啊
00:15:01
他的名字就是叫做無所得
00:15:06
在金剛經 另外又一句話這樣說
00:15:11
若有人言
00:15:15
如來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00:15:20
須菩提 實無有法
00:15:25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15:29
金剛經說假使若有人說
00:15:34
說我來得到 無上的正等正覺
00:15:40
它說須菩提啊 實在根本我的心
00:15:47
要修這個佛道
00:15:50
我一點點都沒想到 我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
00:15:57
所以一個人真正要修行
00:16:01
就是要有無所得的心
00:16:04
你若有所得 就沒用了
00:16:09
而且在我們儒家
00:16:13
孔子聖人 他也有同樣這種的理論
00:16:20
我們現在來看 論語述而第七篇這句話
00:16:26
子曰 若聖與仁
00:16:31
則吾豈敢
00:16:34
抑為之不厭
00:16:36
誨人不倦
00:16:38
則可謂云爾已矣
00:16:42
公西華曰
00:16:44
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00:16:49
論語述而第七篇 孔子這樣說
00:16:53
假使有人稱呼我是聖人
00:16:58
或是稱呼 我是一個仁人君子
00:17:02
若這樣我是不敢當
00:17:06
你不要稱呼我是聖人
00:17:09
也不要稱呼我是一個仁人 因為這個我不敢當
00:17:14
若說做事情 我這樣做不厭煩
00:17:21
像說我出來這樣傳道 我不厭其煩
00:17:26
若是教人家我不會懶惰
00:17:30
若這樣我就敢說
00:17:32
老師啊 你這樣傳道很努力
00:17:36
你教人家不厭煩 若這樣我就敢擔當
00:17:40
你若說我是聖人 我就不敢擔當
00:17:44
你若說我是仁人君子 我也不敢擔當
00:17:49
公西華是孔子的學生
00:17:53
公西華聽到一句話說
00:17:55
老師啊 光是你這一句話
00:17:59
這些徒弟就沒有辦法學了
00:18:03
為什麼沒有辦法學
00:18:05
很多人吃不到三片菜葉 就想上西天
00:18:09
現在也一樣啊
00:18:10
自稱我是活佛
00:18:12
自稱我什麼明師
00:18:16
自稱我什麼無上師
00:18:19
大家都這樣自稱得很高
00:18:24
高高在上
00:18:27
孔子說你說我是聖人 你說我是仁人
00:18:31
我不敢當
00:18:33
公西華說這單單 普通人就學不到了
00:18:37
這句話就沒有辦法學了
00:18:40
而且論語孔子又一句話
00:18:43
子曰 吾有知乎哉 無知也
00:18:48
現在這個字不能讀作知
00:18:51
讀作智
00:18:52
因為我們古文字
00:18:57
若說知這個字都讀作智
00:19:00
在辭海 辭庫 辭源 一般辭典你去翻都有寫
00:19:07
孔子這樣說
00:19:11
我有沒有智慧 實在我沒有智慧
00:19:15
我是一個愚人我沒有智慧
00:19:20
就好像現在惠能六祖說
00:19:24
吾不會佛法
00:19:26
根本我道理就不懂
00:19:31
另外我們再來引一個 道德經裡面一句話
00:19:41
知不知上
00:19:46
不知知病
00:19:50
聖人不病
00:19:54
對於這個病字 首先做說明
00:19:59
辭海這樣說
00:20:01
在漢朝 這個鄭玄先生這樣說
00:20:07
病 謂罪咎
00:20:11
什麼叫做病
00:20:12
病就是有罪的過失
00:20:17
辭海說
00:20:18
病 瑕疵也
00:20:21
瑕疵 過失也
00:20:24
辭海說病
00:20:25
病就是瑕疵
00:20:27
什麼叫做瑕疵
00:20:28
瑕疵等於就是過失的意思
00:20:35
所以現在道德經 的第七十一章說
00:20:40
知道你說不知道
00:20:46
就像剛才 惠能六祖說不知佛法
00:20:50
這才是上人
00:20:54
不知道假裝會 說知道
00:20:59
很多人這樣喔
00:21:00
跟他問道理想說你問我
00:21:04
你也是不懂才問我 我隨便亂蓋
00:21:08
不知道裝做知道
00:21:12
這個就是有罪
00:21:15
聖人就沒有這個過失
00:21:18
沒有這個毛病
00:21:22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0:21:26
知而自以為不知者
00:21:29
上人也
00:21:32
不知而自以為知者
00:21:35
患假知之病 下人也
00:21:42
那麼什麼叫做上人呢
00:21:46
摩訶般若經裡面這樣說
00:21:50
一心行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00:21:54
心不散亂是名上人
00:22:01
摩訶般若經說你若一心
00:22:03
來行無上的正等正覺
00:22:08
你的心若不散亂
00:22:11
這個人就叫做上人
00:22:15
上人等於就是定慧雙全
00:22:22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22:25
等於就是正覺
00:22:26
等於就是智慧
00:22:28
心不散亂就是禪定
00:22:31
就是禪定 智慧 定慧齊全的人才叫做上人
00:22:37
現在在電視台 也有法師稱呼他叫做上人
00:22:43
實在感覺到又好笑又好氣
00:22:51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0:22:53
知道 但是你自己說你不知道
00:22:59
這是上人
00:23:02
不知道 你自己裝神氣說你知道
00:23:06
這就犯了假知道的過失 這就是下人
00:23:12
下人就是沒有智慧的人
00:23:15
那麼說這樣 你就要注意一句話
00:23:19
注意什麼
00:23:21
不要說人家跟你問道理
00:23:23
你故意說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00:23:25
這樣就糟糕了
00:23:27
現在不是這樣子
00:23:31
人家若跟你問道理
00:23:34
應當知道你講給人家聽
00:23:38
若不知道我們就說不知道
00:23:43
所以我們古聖賢才說
00:23:47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00:23:50
才說這一句話
00:23:53
現在知道 說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00:23:57
像現在惠能六祖這個場合
00:24:02
人家跟祂說你是聖人啊
00:24:04
你得到衣缽了嗎 你是祖師嗎
00:24:06
祂說我不知道
00:24:09
知道 祂也說不知道
00:24:11
這是謙虛的表現
00:24:13
不是說人家跟你問道理 你不說 說我不知道
00:24:17
不是這樣子
00:24:18
角度你就要抓好
00:24:20
角度若沒有抓好來說
00:24:22
有時候一句話 若偏掉就糟糕了
00:24:30
再下來另外我們來看 史記孔子世家一句話
00:24:39
孔子適周 問禮於老子
00:24:44
辭去而老子送之曰
00:24:50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
00:24:55
仁人者送人以言
00:25:00
吾不能富貴
00:25:02
竊仁人之號
00:25:04
送子以言
00:25:08
史記孔子世家裡面說
00:25:12
孔子來到周的地方
00:25:17
向老子要來 問這個請教禮教
00:25:22
這個中略是什麼
00:25:24
中略就是兩個談論
00:25:27
因為現在是 要來說謙虛的重點
00:25:31
所以這個文把它省略起來
00:25:36
辭去 辭就是告辭 去就是要走
00:25:41
孔子要走的時候
00:25:46
老子送他到門口 才對孔子這樣說
00:25:54
我有聽人家說 有錢人有地位的人
00:26:02
是送人有價值的東西
00:26:06
財就是若像現在說的 送一些的高貴禮物啦
00:26:10
骨董啦 金錢啦
00:26:12
這叫做財
00:26:14
若是有錢有地位的人
00:26:18
好朋友交際應酬總是 送他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00:26:23
若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00:26:27
他是送人家幾句的好話
00:26:32
現在老子 要說一些好話給他聽
00:26:37
他就說仁人要送人家好話
00:26:39
就變成 他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00:26:41
就變成誇口了
00:26:43
所以老子就很謙虛這樣說
00:26:48
我沒有辦法富有 我也沒有辦法有地位
00:26:55
所以我盜用 有德行的人的名號
00:27:01
話說起來 我這些話是從有德行的人
00:27:04
對於懂道理的人
00:27:06
那些話我把它偷拿來的
00:27:09
不是我有德行 是別人有德行
00:27:13
我將別人有德行的話 我把它偷拿過來
00:27:18
將這些話來說給你聽
00:27:23
之後孔子在論語 有一句話怎麼說
00:27:27
孔子說述而不作
00:27:30
怎麼樣叫做述而不作
00:27:32
述就是說給人家聽
00:27:33
不作就是 不會用他自己的心意
00:27:37
說給人家聽
00:27:39
沒有那個著作
00:27:42
只有拿古聖賢的話 來說給你聽而已
00:27:48
所以你看無論是釋迦
00:27:53
無論是孔子 無論是老子
00:27:57
三家同一理 都是很謙虛的
00:28:02
所以惠能六祖 祂今天會來說這句話
00:28:06
我不會佛法
00:28:09
這不是只有說一次而已
00:28:12
在我們六祖壇經 之前這個般若品
00:28:19
和現在之後 我們還沒說的這個頓漸品
00:28:26
裡面都有同一種的話語
00:28:31
雖然過去有說過
00:28:34
後面還沒說的 總是引在黑板上
00:28:38
讓你們先了解到說 六祖是一代的祖師
00:28:43
但是祂說話就是很謙虛
00:28:46
我們現在首先來看 六祖壇經般若品
00:28:50
善知識
00:28:53
不悟 即佛是眾生
00:28:58
一念悟時 眾生是佛
00:29:03
故知萬法盡在自心
00:29:06
何不從自心中 頓見真如本性
00:29:14
六祖壇經般若品說
00:29:18
六祖說你們 這些有知識的人
00:29:22
一個人若不開悟
00:29:26
雖然你說佛也是眾生
00:29:30
但是這句話 有時候有疑問啊
00:29:33
這個佛就已經了脫生死了
00:29:37
佛就已經開悟了
00:29:39
為什麼說佛是眾生
00:29:42
這個佛不是阿彌陀佛
00:29:45
不是釋迦佛 不是彌勒佛
00:29:48
這個佛是自稱佛
00:29:52
我活佛
00:29:54
自己稱呼他活佛那種的人
00:29:59
說你若不開悟 你自己稱呼說你是佛
00:30:03
你也是眾生
00:30:06
你一個念頭 若可以開悟的時候
00:30:10
眾生都是佛
00:30:13
所以你就要知道 萬法都在你的心
00:30:19
你要當佛要當眾生 都在你心的轉動
00:30:24
你為什麼不要在你的心中
00:30:28
趕快看出你的本性
00:30:33
所以呢 世間人絕對 不可以說我有得
00:30:37
我得到了 我是佛 我什麼都知道
00:30:42
這都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00:30:48
六祖壇經頓漸品 裡面又一句話說
00:30:51
師言
00:30:53
吾言有法與人 即為誑汝
00:30:58
這個誑字 我們首先做說明
00:31:01
辭海這樣說
00:31:03
誑 欺也 惑也
00:31:06
誑就是欺騙 或是迷惑那個意思
00:31:11
惠能六祖 師就是指惠能
00:31:14
惠能六祖這樣說
00:31:17
假使你若說 我有這個道理給你
00:31:23
這樣我欺騙你
00:31:24
我也是在迷惑眾生
00:31:28
所以真正講道 不能說站在台上講道
00:31:35
我今天在度化眾生
00:31:39
我今天在傳道理給你
00:31:42
若這樣來說 你們都是後天的人
00:31:45
永遠你都沒有辦法 了脫生死
00:31:49
所以我都站在台上說 是只有教學 教學
00:31:54
知道說給你聽 不懂的自己邊說邊學
00:32:00
是互相切磋而已
00:32:03
絕對沒有說 什麼我的法給你
00:32:08
今天禮拜四 明天禮拜五 後天禮拜六
00:32:13
聽他們說 達賴喇嘛又要來了
00:32:19
達賴喇嘛他說的話
00:32:21
以前來有很多話 我把他撿起來說的
00:32:32
他說的話我也很肯定他
00:32:37
但是我說這樣 以前我曾經說一次
00:32:40
有人打電話 來給我怎麼說呢
00:32:44
達賴喇嘛是一個政治和尚
00:32:46
哪有什麼資格談什麼道理
00:32:51
老師的性質和別人不同
00:32:57
因為達賴喇嘛 我也不認識他啊
00:33:01
我也不曾和他見面啊
00:33:04
他人的修養好壞 我也不知道 對不對
00:33:09
不過我是依法不依人
00:33:13
我是肯定他的話
00:33:16
所以若是佛教界說的話
00:33:19
無論什麼法師說的 我都肯定
00:33:22
所以我常常在台上 若像在說普門品
00:33:27
我就引悟慈法師 引星雲法師
00:33:31
有時候我就曾經 引聖嚴法師種種
00:33:35
這些現代高僧
00:33:36
或是過去的高僧
00:33:38
像蓮池大師 憨山大師 像弘一法師
00:33:44
很多這些過去的出家人
00:33:48
現在的出家人
00:33:50
他說的話若合理 我都在引證
00:33:54
不管他個人說 長成什麼樣子
00:33:57
我都不管他
00:33:58
這就是依法不依人
00:34:01
我是依他的法
00:34:06
因為現在說這個活佛
00:34:08
我才想到 達賴喇嘛說一句話
00:34:11
記者說活佛啊
00:34:14
大家都稱呼你為活佛 你是不是活佛
00:34:18
達賴喇嘛手這樣一直搖
00:34:20
不是 不是 不是…
00:34:21
我不是活佛 我不是活佛
00:34:24
若不是活佛 人家怎麼說是活佛
00:34:27
人家這樣叫要怎麼樣
00:34:31
名字是借的
00:34:33
人家要叫我什麼 也沒關係 對不對
00:34:36
名字是借用的
00:34:38
只有我自己 不要認定我是活佛就好了
00:34:42
這句話就對了
00:34:45
我們是聽人家 講的話合不合
00:34:50
你記得你第四台 有看就知道了他在弘法
00:34:54
在弘法遇到濛濛細雨
00:34:57
一些我們台灣的 這些傻和尚怎麼說
00:35:02
啊下法雨 下法雨
00:35:04
說下法雨啦
00:35:06
達賴喇嘛說一句話 多聰明呢 多奇妙啊
00:35:10
可能你們看第四台有看到
00:35:14
大家快進來 快進來 不要淋雨
00:35:17
你們不要說法雨
00:35:19
那個若淋了感冒 就很費事了
00:35:22
還是進來比較妥當
00:35:24
這樣說就對了 對不對
00:35:29
所以有真正 若是沒有智慧的出家人
00:35:34
動不動就說道高高在上
00:35:37
佛祖會保佑你
00:35:38
雨淋了不會感冒都是這樣
00:35:41
達賴喇嘛他不敢說
00:35:43
他說趕快進來 趕快進來不要淋到
00:35:46
若淋到感冒很費事
00:35:49
人家說他是活佛
00:35:50
他說不是 不是 手一直搖說不是
00:35:54
這是人家稱呼的 我不敢說我是活佛
00:35:59
所以若自稱活佛 自稱什麼上人 無上師
00:36:03
實在是很無恥的人 我敢說這樣的
00:36:08
所以呢 真正惠能六祖
00:36:13
人家說黃梅意指誰得到
00:36:16
祂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36:19
他說那你知道佛法嗎
00:36:21
祂說我不知道佛法
00:36:23
祂不敢自稱祖師
00:36:25
這才是一代的祖師 一大的高僧
00:36:30
若普通人不是
00:36:32
是啊 我得到了
00:36:33
這下子就在炫耀 對不對
00:36:38
下午說到這裡時間的問題
00:36:41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36:46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36:51
我們現在 來翻頁第七十五頁
00:37:06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7:46
忽有一僧來禮拜
00:37:52
云 方辯是西蜀人
00:38:00
說忽然間
00:38:03
有一個和尚來禮拜六祖
00:38:09
他說方辯是一個西蜀的人
00:38:15
現在有那些小字的
00:38:17
另外的那些小字
00:38:21
昨於南天竺國
00:38:25
見達摩大師說
00:38:28
囑方辯速往唐土
00:38:38
吾傳大迦葉
00:38:40
正法眼藏
00:38:42
及僧伽梨
00:38:45
見傳六代
00:38:48
於韶州曹溪
00:38:50
汝去瞻禮
00:38:55
方辯對六祖這樣說
00:39:00
我昨天在南天竺國 來見達摩祖師
00:39:09
但是現在這句話 你就要注意
00:39:11
讀經有時候 沒有注意常常會錯誤
00:39:18
昨天在南天竺國 見達摩祖師
00:39:22
今天那有可能 來到曹溪見六祖
00:39:30
這就是什麼
00:39:31
這就是他定中
00:39:33
我們人在打坐 他在定中看到的
00:39:37
並不是人親眼看到的
00:39:40
親眼看到的不可能 對不對
00:39:44
而且達摩祖師 離唐朝的年代
00:39:48
也離那麼久
00:39:49
要怎麼見的到 對不對
00:39:52
這個你就要了解 並不是本人親眼看到
00:39:55
這就是他在定中所見到的
00:40:01
達摩祖師交待方辯 你要趕快去唐土
00:40:12
因為我傳大迦葉 的正法的眼藏和僧伽梨
00:40:20
已經傳到第六代來了
00:40:25
在這個韶州的曹溪 你要趕快去見他這樣說
00:40:31
那麼這裡面 有兩個地方要跟你注解
00:40:37
第一就是正法眼藏
00:40:41
第二就是那個僧伽梨
00:40:45
什麼叫做正法眼藏
00:40:48
我們現在就來看這個…
00:40:53
釋氏稽古略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0:41:00
佛在靈就山中
00:41:04
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羅華
00:41:11
持以獻佛
00:41:14
世尊拈花示眾
00:41:17
人天百萬悉皆罔措
00:41:23
獨迦葉破顏微笑
00:41:28
世尊曰
00:41:29
吾有正法眼藏
00:41:32
涅槃妙心
00:41:34
分付迦葉
00:41:38
釋氏稽古略這樣說
00:41:43
說佛祖在這個靈鷲山的裡面
00:41:50
在那裡講道
00:41:53
這個大梵天王 用這個金色的波羅華
00:42:02
波羅是一種樹 華就是花
00:42:07
這個波羅花 來獻給這個釋迦佛祖
00:42:13
釋迦佛祖將那個波羅花
00:42:18
摘一朵給眾人看
00:42:23
人天就是人和神
00:42:27
釋迦佛祖在講道 不是只有人在聽
00:42:30
諸天的神也在聽
00:42:34
可以說很多啊
00:42:36
這個百萬 是描寫數量很多
00:42:39
很多啊 大家看釋迦佛祖
00:42:43
摘這朵花給大家看
00:42:45
全部都愣了一下
00:42:49
只有迦葉尊者
00:42:54
這個字以前我也讀作迦葉
00:42:58
但是我遇到 因為佛教的法師跟我說
00:43:02
李先生你這個 不能讀作「葉」
00:43:06
要讀作葉
00:43:08
因為我們佛經很多音
00:43:13
和我們普通的音 讀不同的很多
00:43:17
他說你現在要讀迦葉才對
00:43:20
人家跟我們指導
00:43:22
我就很高興 跟他接受 對不對
00:43:24
因為我讀是讀台語音
00:43:27
難免我們音有時候會讀錯
00:43:31
錯了人家跟我們指導
00:43:33
我們要高興跟他接受
00:43:37
只有這個迦葉尊者 他這樣現出笑容
00:43:43
好像在微笑
00:43:46
破顏就是沒有笑出聲音
00:43:52
現出笑容微笑
00:43:56
釋迦佛祖才說
00:43:59
我說一個正法的眼藏
00:44:03
有一個涅槃的妙心 交代給迦葉
00:44:09
對於這個正法的眼藏 和涅槃的妙心
00:44:12
我們下面還會解釋
00:44:17
傳燈錄才說
00:44:20
佛告弟子摩呵迦葉
00:44:26
吾以清淨法眼 涅槃妙心
00:44:32
實相無相 微妙正法
00:44:35
將付於汝
00:44:38
井阿難 副貳傳化
00:44:44
無令斷絕
00:44:48
傳燈錄裡面說
00:44:50
釋迦佛祖對祂的徒弟 摩呵迦葉這樣說
00:45:01
我有一個清淨法眼
00:45:05
有個涅槃的妙心 實相無相 微妙正法
00:45:11
我要交代給你
00:45:14
而且命令阿難當你的助手
00:45:18
副貳 副貳就是助手
00:45:21
命阿難 來當你的助手來傳化
00:45:26
就是傳給世上的人知道
00:45:29
不要讓它斷絕
00:45:32
這是傳燈錄所裡面說的
00:45:36
另外我們 來看涅槃經一句話
00:45:41
佛告諸比丘
00:45:45
我今所有無上正法
00:45:50
悉以付囑摩呵迦葉
00:45:56
涅槃經說
00:45:58
釋迦佛祖 跟祂所有的徒弟這樣說
00:46:04
比丘就是出家人
00:46:07
現在說諸比丘 等於是釋迦佛祖的徒弟
00:46:11
說釋迦佛祖 對所有的徒弟都這樣交代
00:46:16
說我今天
00:46:18
所有無上的正法
00:46:22
全部交代給摩呵迦葉
00:46:30
但是有的說 別人難道不用交代
00:46:35
只有交代摩呵迦葉
00:46:39
這是因為釋迦佛祖 要讓迦葉去負責
00:46:46
不然我們現在就來看 這個佛學常見詞彙這一段
00:46:54
佛的心眼 徹見正法
00:47:00
名正法眼
00:47:03
深廣而萬德含藏 謂之藏
00:47:09
正法眼藏是禪宗 用來稱其教外別傳的心印
00:47:19
佛學常見詞彙說
00:47:21
佛的心眼
00:47:24
有辦法看出這個正法
00:47:27
這個叫做正眼法
00:47:31
可以說深廣萬德含藏
00:47:35
這個叫做藏
00:47:38
正法眼藏是我們禪宗 拿來稱呼教外別傳的心印
00:47:46
但是對於這個心印
00:47:49
對於剛才所說的這個妙心
00:47:55
那個等一下都還會再說
00:48:00
佛學辭典這樣說
00:48:02
正法眼藏 又曰清淨法眼
00:48:07
禪家以之為 教外別傳的心印
00:48:13
佛學辭典說正法眼藏
00:48:16
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清淨法眼
00:48:20
是我們禪宗拿來做 教外別傳的心印
00:48:26
現在你們最後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綜合說明
00:48:33
正法眼者
00:48:38
眼見一切法門之智慧
00:48:43
其眼無形無狀 故云藏
00:48:50
此眼乃以心悟
00:48:53
故亦名佛心眼
00:48:58
其眼藏於第八識
00:49:01
第八識名藏識
00:49:04
故云正法眼藏
00:49:08
佛拈花示眾是密意
00:49:13
暗示花無百日之紅
00:49:17
謝而再開 是生死輪
00:49:22
眾皆罔然
00:49:24
唯迦葉會意
00:49:26
破顏微笑
00:49:28
故佛云
00:49:30
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00:49:35
分付迦葉
00:49:37
涅槃妙心者 實相無相
00:49:41
故以色見佛
00:49:44
以音聲求佛皆是有相
00:49:48
永受生死輪迴
00:49:51
如花開而謝 謝而開
00:49:56
輪迴不止
00:49:59
若能於相離相
00:50:01
則見自性
00:50:03
不求佛而得佛也
00:50:07
現在呂純陽祖師 這樣跟我們說
00:50:12
說這個正法眼是什麼
00:50:17
就是我們的眼睛
00:50:20
有辦法看出 一切法門的智慧
00:50:25
因為現在說的 這個正法眼
00:50:29
是無形無狀
00:50:31
不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
00:50:35
所以才叫做藏
00:50:37
藏就是藏在裡面
00:50:41
因為這個眼睛就要 用我們的心去悟出來
00:50:47
所以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佛心眼
00:50:53
這個正法眼 藏在第八識
00:50:59
我們第八識 另一個名字叫做藏識
00:51:03
所以才叫做正法眼藏
00:51:08
釋迦佛祖摘一朵花 來給眾人看
00:51:14
這種的密意 什麼密意
00:51:18
這是一種暗示
00:51:20
說這個花是沒有百日紅
00:51:25
不然你曾看過花 一百天沒有凋謝的花嗎
00:51:32
假使雖然說那個蘭花
00:51:34
像過年 人家送我一盆蘭花
00:51:37
它有開了 兩個多月 幾十天
00:51:41
但是同一朵花沒有辦法
00:51:44
先開的謝了
00:51:46
花苞再開花出來
00:51:48
你同一朵花
00:51:50
絕對沒有辦法 過一百天支撐看看
00:51:55
像說現在櫻花期 也好幾個月
00:51:59
不過先開的謝了 舊的花苞再開出來
00:52:06
不是同一朵花 有辦法支撐那麼久的
00:52:11
他說花是沒有百日的紅
00:52:16
謝了還會再開
00:52:20
這就是生死輪 就是生死輪迴
00:52:25
眾人看到 釋迦佛祖來摘這朵花
00:52:30
給眾人看全部都愣了一下
00:52:33
茫然就是愣了一下
00:52:36
只有迦葉尊者會意知道
00:52:40
啊 師父我知道
00:52:41
你說這些人 都在修後天輪迴法
00:52:45
沒有辦法修先天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52:49
就這樣破顏而笑
00:52:52
所以釋迦佛祖才說
00:52:54
我有一個正法的眼藏 涅槃的妙心
00:52:58
要交代給迦葉
00:53:02
什麼叫做涅槃妙心
00:53:06
就是實相無相
00:53:09
實相就是我們的佛性
00:53:12
我們的佛性本來就無相
00:53:17
所以才說以色見佛 以音聲求佛這都是有相
00:53:24
金剛經說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00:53:28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00:53:32
就是說你如果 用這種形式來見佛
00:53:35
用這個音聲來求佛 這都是有相
00:53:41
若是有相就永遠 要受到生死輪迴
00:53:45
就好像這個花
00:53:47
開了就謝了 謝了又開
00:53:51
輪迴沒有辦法停止
00:53:56
但是你有的聽到說無相
00:53:59
就因此著空
00:54:01
就像六祖壇經 六祖說
00:54:05
莫聞吾說空即著空
00:54:08
不要聽到我說空理 就讓空給黏住了
00:54:12
就要以相離相
00:54:16
我們外不能離相
00:54:19
像我站在這裡講道理 這也叫做有相 對不對
00:54:24
所以外不能離相 你的心要離相
00:54:31
像說我在拜佛 雖然是有相
00:54:34
但是我的心 不是要望佛祖保佑
00:54:38
這個要離相
00:54:41
所以你若有辦法 於相來離相
00:54:43
有這樣 你就看出你的本性了
00:54:47
你不用求佛 自然你就得到佛了
00:54:54
對於這一段
00:54:56
另外一個解釋 說這個僧伽梨
00:55:00
什麼叫做僧伽梨
00:55:02
因為我們下午 沒那個時間解釋
00:55:06
因為時間到了 就暫且告一個段落
00:55:12
現在我們翻到七十五頁
00:55:22
第三行
00:55:36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55:39
忽有一僧來禮拜
00:55:43
云 方辯是西蜀人
00:55:49
昨於南天竺國
00:55:53
見達摩大師
00:55:57
囑方辯速往唐土
00:56:02
吾傳大迦葉
00:56:06
正法眼藏
00:56:07
及僧伽梨
00:56:11
見傳六代
00:56:13
於韶州曹溪
00:56:16
汝去瞻禮
00:56:21
說突然間
00:56:23
有一個出家人 來禮拜惠能六祖
00:56:28
他說我的名字叫做方辯
00:56:31
是西蜀的人
00:56:34
現在接下去有一些小字的
00:56:37
說昨天我在南天竺國 來見到達摩大師
00:56:44
這等於是他 禪定中所看到的
00:56:48
不然怎麼可能說 昨天在印度今天來到唐土
00:56:53
那是不可能的
00:56:55
所以昨天在南天竺國
00:56:57
見到達摩大師
00:57:00
來吩咐方辯趕快來到唐土
00:57:05
達摩祖師說
00:57:07
祂所傳大迦葉的 正法眼藏和僧伽梨
00:57:13
已經傳六代了
00:57:16
所以在韶州的曹溪 你趕快去去瞻禮
00:57:23
對於這個正法的眼藏
00:57:26
和這個僧伽梨
00:57:27
有必要做個詳細的說明
00:57:30
我們上期對正法眼藏 已經說明過了
00:57:35
下午就對這個僧伽梨 來做個說明
00:57:40
佛學大辭典這樣告訴我們
00:57:44
僧伽梨 比丘三衣之一
00:57:52
它說僧伽梨
00:57:54
就是出家人
00:57:57
三種衣服的其中一種
00:58:03
出家人有三種衣服 是什麼衣服
00:58:07
現在再看佛學大辭典
00:58:11
三衣
00:58:13
佛制稱為衣者 袈裟也
00:58:19
後世別袈裟與衣
00:58:24
稱三衣為袈裟
00:58:28
種種僧衣咸有別名
00:58:32
三衣者 一僧伽梨
00:58:36
譯言眾聚時衣
00:58:39
大眾聚會為授戒 說戒等
00:58:45
嚴儀時著之
00:58:48
二鬱多羅僧 譯言上衣
00:58:52
在安陀會上著之
00:58:57
三安陀會 譯言中著衣
00:59:02
襯體而著之
00:59:09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三衣
00:59:14
照著佛的制度
00:59:18
若稱我們衣服都叫做袈裟
00:59:23
他沒有分別你 內衣 外衣啦
00:59:26
若是出家人穿的衣服 都叫做袈裟
00:59:31
不過後來的人 來分別袈裟和衣服
00:59:38
把它分開
00:59:41
若三衣他們叫做袈裟
00:59:46
其他的出家人所穿的
00:59:51
像什麼衛生衣啦 毛線衣 種種的衣服
00:59:56
另外有別的名字
00:59:59
三衣是什麼
01:00:03
頭一個就是叫做僧伽梨
01:00:06
翻譯中國話 就是叫做眾聚時衣
01:00:12
是一些人很多在一起聚會
01:00:19
譬如說快要受戒的時候啦
01:00:23
或是要說戒的時候啦
01:00:25
法會啦 念經啦
01:00:28
種種這叫做 眾人在一起的時候
01:00:32
就是有一種威嚴 禮儀的時候所穿的
01:00:41
若要簡單說 以世俗來說就是禮服啦
01:00:45
這樣說比較快 禮衣
01:00:49
第二叫做鬱多羅僧
01:00:52
翻譯中國話就叫做上衣
01:00:57
在安陀會的上面穿著
01:01:00
這個安陀會 也是衣服的名字
01:01:04
不是譬如說聚會的會
01:01:07
這個安陀會是衣服的名字
01:01:11
所以這鬱多羅僧 就是上面的衣服
01:01:17
上面的衣服 穿在安陀會的上面
01:01:22
這個安陀會是什麼
01:01:24
第三叫做安陀會 譯言中著衣
01:01:29
襯體而著之
01:01:31
這個安陀會翻譯中國話
01:01:34
就是中著衣
01:01:37
襯體 什麼叫做襯
01:01:38
襯體 體就是肉
01:01:42
襯體就好像說 穿在肉體的衣服
01:01:46
等於就是內衣 這樣說比較快
01:01:50
所以三衣 就是內衣 外衣 禮衣
01:01:55
這樣就是叫做三種的衣
01:01:57
就像說每一個出家人 要有這三種的衣服
01:02:01
我們也是一樣啊
01:02:03
我們也是有一件內衣 一件外衣
01:02:08
要是有要做什麼 外面再加一件禮服啊
01:02:12
這個叫做三種衣服
01:02:16
但是對於這個三衣
01:02:18
我們現在詳細 比較白話的解釋
01:02:23
來看佛學常見辭彙說明
01:02:28
三衣 安陀會
01:02:32
華言為中著衣
01:02:36
是平常起臥時著之
01:02:41
鬱多羅僧 華譯為上衣
01:02:45
是作法事入眾時所披的
01:02:51
僧伽梨 華譯為眾聚時衣
01:02:55
是作大法會
01:02:58
或是見國家元首 重臣時所穿的
01:03:05
佛學常見辭彙說三衣
01:03:08
這個略是什麼
01:03:10
因為和佛學大辭典 有稍微重複
01:03:14
所以省略起來
01:03:16
只有說這三樣衣的名字
01:03:20
第一就是安陀會
01:03:23
中國話叫做中著衣 是平常要睡覺的時候穿的
01:03:33
也可以說是 睡衣 睡褲那樣子
01:03:39
第二就是鬱多羅僧
01:03:42
中國話叫做上衣
01:03:45
是要做法事
01:03:47
法事就是唸經
01:03:49
像早課 晚課 要見人的時候所穿的
01:03:56
總不能人家來 或是和師兄弟也是一樣
01:04:02
你若有人來難道 可以穿內衣褲去見人嗎
01:04:07
絕對是沒有這樣
01:04:09
所以要見人 這時候就要穿這個上衣
01:04:15
第三就是僧伽梨
01:04:17
中國話就是眾聚時衣
01:04:21
是要做大法會的時候
01:04:24
或是要見國家元首重臣
01:04:28
眾臣就是大官
01:04:31
若要用現代話來說
01:04:35
見總統啦 見院長啦
01:04:37
見部長啦 見縣長啦
01:04:40
見大官的時候所穿的
01:04:44
這個就是叫做三衣
01:04:48
對於三衣的詳細和分別
01:04:54
我們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04:58
這個略是什麼
01:05:00
有很多文都和剛才 佛學大辭典重複的文
01:05:07
所以若有重複的文 都省略起來
01:05:11
才不會黑板 佔有太多解釋 又重複
01:05:17
所以任何剛才的文 重複就刪掉就對了
01:05:24
三衣
01:05:27
以上皆規定以壞色製成
01:05:32
故又稱袈裟
01:05:36
三衣之製法
01:05:38
規定頗詳細
01:05:42
即將一整塊布
01:05:46
切割成長短不一之小布片
01:05:50
縱的縫合
01:05:53
由此種裁剪樣式觀之
01:05:59
亦稱為田相
01:06:03
穿著此種衣服
01:06:05
可令人捨去慾望
01:06:08
且不慮被盜
01:06:11
另有不按規定裁製者
01:06:15
稱為縵衣
01:06:17
他人丟棄之穢布
01:06:20
洗淨後所縫製之衣
01:06:23
稱為糞掃衣
01:06:26
此外尚有棄置於墳墓
01:06:31
包裹屍體 之舊衣布料製成者
01:06:39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6:43
三衣 現在接下去 這都和佛學大辭典一樣
01:06:48
所以都省略起來
01:06:50
說以上都全部規定要什麼
01:06:56
要用壞色的布來製成
01:06:59
什麼叫做壞色
01:07:01
譬如說灰色的啦
01:07:05
黑色啦 赤咖啡色啦
01:07:08
等於說不能 有很漂亮的色澤
01:07:12
好像說髒髒的色澤
01:07:16
那種布來做的
01:07:19
所以才叫做袈裟
01:07:22
袈裟本來就是 要穿色澤不好的布
01:07:28
好比像真的…
01:07:29
看到了 不太會喜歡的色澤這樣子
01:07:36
三衣的製法規定有很詳細
01:07:42
你若在這個佛教來說啊
01:07:45
製這個衣有一個規定
01:07:50
就是一塊很大塊的布
01:07:54
剪怎樣 剪成長短不一
01:07:58
也有長的 也有短的
01:08:00
把它剪成一塊一塊 碎碎的這樣子
01:08:04
再一塊一塊地縫合
01:08:07
所以你現在看到 大和尚在法會所穿的衣服
01:08:12
好比像磚塊一塊一塊的
01:08:17
應該不能一樣大塊
01:08:20
一樣大塊就很漂亮了
01:08:21
有大小塊 也有比較寬 也有比較長
01:08:25
也有比較窄 也有比較短這樣
01:08:28
就一塊一塊慢慢的一直接
01:08:33
由這種裁剪的樣式來看
01:08:38
所以有時候稱呼為田相
01:08:41
你看田
01:08:43
田 大的比較大 小的比較小
01:08:47
也有比較長的 也有比較短的
01:08:49
你去看田就知道了
01:08:51
那個衣服就像田的樣式
01:08:57
穿到這種的衣服 修行人才會捨去慾望
01:09:04
不像說我這件衣服 香港做的要將近一萬元
01:09:08
才不會這樣
01:09:11
讓你感覺到我很丟臉 我穿這種衣服
01:09:15
捨去那個慾望
01:09:17
又不用煩惱被人偷走
01:09:21
你若熱了把它脫起來
01:09:23
丟在路旁沒有人要撿
01:09:25
人家看了也不會要
01:09:27
色澤以不好 又是碎布下去接的
01:09:33
真正說 你要給人家 人家也不會要
01:09:35
這樣說比較快
01:09:36
不用煩惱人家會把你偷走
01:09:39
這就是要捨去 修行人的一種貪慾慾望
01:09:46
又一種沒有照規定做的
01:09:50
沒有照著一塊一塊 整塊布做的
01:09:54
這個叫做縵衣
01:09:58
又有一種別人丟掉 骯髒的衣服
01:10:04
把它拿去洗一洗
01:10:07
再把它拿去做
01:10:10
這個叫什麼叫做糞掃衣
01:10:14
另外還有什麼
01:10:15
是墳墓間 一些人家在包死人的布
01:10:21
人家包一包 要下葬的布丟掉
01:10:24
布撿起來洗一洗 拿去做成的衣服
01:10:30
出家人就要穿這些衣服
01:10:33
現在找幾個出家人 穿這種衣服我問你
01:10:36
我敢說一萬個 一百萬個
01:10:38
找不到一個穿這種衣服
01:10:41
若以前濟公活佛就有
01:10:43
你若看濟公活佛穿得 這裡黏一塊那裡黏一塊
01:10:48
那就真的穿這種衣服
01:10:51
歷代穿這種衣服的 有幾個 你這樣看
01:10:58
那麼問題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01:11:02
袈裟 縵衣 糞掃衣
01:11:06
這三樣 我們另外來做個注解
01:11:09
先來解釋這個袈裟的意義
01:11:13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1:11:17
袈裟 意譯作壞色
01:11:22
指纏縛於僧家身上之法衣
01:11:28
以其色不正而稱名
01:11:33
袈裟之製法
01:11:35
先割截成片而後縫綴
01:11:40
以標式田相為法
01:11:44
稱為割截衣 久之亦稱為袈裟之異稱
01:11:53
割截係為既經截作袈裟者
01:12:03
不能再供其他 販賣貿易之用
01:12:10
依之弟子等 能對衣物捨去慾心
01:12:16
並去除盜人奪取之念
01:12:20
三衣皆以割截為法
01:12:26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2:29
袈裟的意思 翻譯中國話叫做壞色
01:12:36
像我說的那個深草綠色啦
01:12:42
或者是赤咖啡色啦 灰色啦
01:12:45
那種不好的顏色
01:12:48
是指穿在出家人 身上的衣服
01:12:55
因為色澤不好 才說叫做袈裟
01:13:02
袈裟製造的方法 要先切成一塊一塊
01:13:10
再縫合起來 那個形象就好像田一樣
01:13:17
田有大有小 有長有短 有寬有窄
01:13:23
所以有時候稱呼為割截衣
01:13:27
一久 袈裟有時候 就叫做割截衣
01:13:34
這個割截就是一塊布 已經把它剪成碎碎的
01:13:43
做成袈裟
01:13:45
就不能再拿去買賣做生意
01:13:50
我們普通穿久了 舊了 再拿來賣
01:13:55
故意拿來賣還有錢
01:13:57
你剪成碎碎的黏成一個
01:14:01
送人家人家都還不要
01:14:03
要怎麼做買賣 對不對
01:14:05
所以就沒有辦法
01:14:08
再拿去做買賣 做生意的用途
01:14:12
由這樣弟子 就是佛家的修行人
01:14:19
所以這些佛家的修行人
01:14:22
對於衣服就是去慾心
01:14:27
不會想說我要穿得比較美 要穿得比較漂亮
01:14:32
又可以除去強盜 來搶奪你的念頭
01:14:39
現在你穿得像乞丐
01:14:41
現在你口袋裡沒錢 搶你也沒有用
01:14:45
捨去讓人 把你奪取那個念頭
01:14:51
不是只有外衣喔
01:14:53
三衣都要照這個方法做
01:14:57
連內衣也一樣 要剪成一塊一塊的
01:15:00
補一補再穿
01:15:03
不能說這樣 用整塊布做成的
01:15:05
這樣說比較快
01:15:07
就要碎碎的布料 下去接去穿
01:15:11
無論內衣 外衣 無論禮服都一樣啦
01:15:15
都要這樣做
01:15:18
你想說現在修行 有沒有可能這樣嗎
01:15:23
所以釋迦佛祖祂當時才說
01:15:30
佛法分成三個階段
01:15:34
正法 像法 末法
01:15:39
正法就是照著 釋迦佛祖的規矩去做
01:15:45
祂說若成道的人很多
01:15:49
像法就是好像法
01:15:53
十個之中 找不到一個真正要修的
01:15:57
好像佛法 又不太像
01:16:01
成道的人很少
01:16:05
它現在叫做末法
01:16:07
就是都沒有照 佛的規矩做 都變質了
01:16:12
說成道的人沒有了
01:16:15
現在這個禮拜一
01:16:17
下個禮拜一
01:16:18
觀音普門品就會說 這個正法 像法 末法
01:16:22
會說這個道理
01:16:26
所以我們真正佛學
01:16:30
釋迦佛祖是很偉大
01:16:32
祂所設的戒律是很好的
01:16:35
不過可惜 沒有人要照這樣做
01:16:40
所以當今的修行人啊
01:16:43
不是要修行 是要享受的
01:16:47
說難聽一點的
01:16:49
吃得胖胖的 裝得傻傻的
01:16:52
頭髮理的亮晶晶的
01:16:55
等候收人家的緣金 這樣而已
01:16:59
其他沒什麼用途
01:17:02
老師不是要批評出家人
01:17:05
當今出家人修很好的也有
01:17:10
像我也常常引一些 高僧的話給你聽
01:17:14
我們不能說沒有
01:17:15
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01:17:18
修好的人也有
01:17:21
可以說少之又少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17:26
我們時間的關係
01:17:28
對於裡面的縵衣和糞掃衣
01:17:32
這個我們這一期 沒有辦法說
01:17:35
等到下期再來解釋
01:17:38
你才會了解這段經的意思
01:17:44
下午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1:17:46
下期大家再來相會
01:17:52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17:57
我們上期 談論袈裟這個問題
01:18:04
這個袈裟有分成三種
01:18:13
現在呢 我們在經裡面所說的
01:18:23
說這個僧伽梨 這是袈裟其中的禮服
01:18:32
但是在這個袈裟以外
01:18:36
我們上期有說到 還有這個縵衣 糞掃衣等
01:18:44
所以我們這個佛家
01:18:49
無論出家眾 在家眾穿的衣服
01:18:54
有分成很多類
01:18:56
名稱不同 製法也不一樣
01:19:00
所以我們在上期 所說的注解之中
01:19:08
現在我們來看 注解第二縵衣
01:19:12
什麼叫做縵衣
01:19:15
我們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1:19:20
縵衣 僧衣之一種
01:19:27
橫豎割截而縫綴
01:19:32
有如田畝分畦之袈裟
01:19:37
稱為田相衣
01:19:42
整幅而不割截製衣
01:19:47
則稱為縵衣
01:19:50
亦即用兩幅布縫製 而成之無田相之袈裟
01:19:58
為沙彌眾 及受持五戒
01:20:02
菩薩戒之在家信眾所著
01:20:09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0:12
縵衣是什麼
01:20:14
是修行人穿的衣服
01:20:18
其中的一種
01:20:22
橫的豎的
01:20:25
把它剪成一塊一塊 再把它縫合
01:20:31
好比像那個田埂那樣
01:20:36
這個上期有說過了
01:20:38
一塊小小塊的
01:20:40
就像一塊塊的田 將它分開
01:20:45
那種形體的袈裟
01:20:49
叫做田相衣
01:20:52
若是整幅的布
01:20:56
沒有去將它剪成一塊塊
01:20:59
來做衣服
01:21:03
沒有將它剪成一塊塊的衣 像老師穿的
01:21:07
這一種整片布下去剪成的
01:21:09
沒有把它 剪成一塊一塊的衣服
01:21:13
這個叫做縵衣
01:21:17
但是也可以用兩幅的布
01:21:22
把它縫合在一起做成的
01:21:25
沒有的田相的袈裟
01:21:29
這是沙瀰眾
01:21:32
為什麼叫做沙瀰眾
01:21:34
我們出家三年 還沒受具足戒
01:21:40
只有受十戒
01:21:45
我們常說小沙彌 小沙彌
01:21:49
小沙彌是年紀比較小
01:21:51
但是老的也有沙彌眾啊
01:21:54
到八十歲為止還有沙彌眾
01:21:57
以前有說過
01:22:00
話若說起來就是 沒有當法師的出家人
01:22:06
等於就是好比說受十戒 還沒受具足戒
01:22:10
這個叫做沙彌
01:22:12
這種的袈裟就是沙彌眾
01:22:16
或是來受持五戒
01:22:19
去受五戒 或是去受菩薩戒
01:22:23
在家的信眾所穿的
01:22:30
辭海才這樣說
01:22:34
縵衣 僧衣名
01:22:37
即袈裟之不割截為田相者
01:22:46
本為沙彌 沙彌尼之衣
01:22:50
而大僧不能得 割截之正衣時
01:22:55
亦許著之
01:22:57
又居士受皈戒者 又宜著此衣
01:23:04
辭海說縵衣
01:23:06
是我們修行人 衣服的一種名字
01:23:12
就是這個袈裟
01:23:15
沒有去把它剪成 一塊一塊田相的衣服
01:23:21
本來是這個沙瀰 沙瀰尼
01:23:25
沙彌就是剛才說的 受十戒的男眾
01:23:30
沙瀰尼是女生
01:23:32
等於沙瀰就是還沒成和尚
01:23:37
沙瀰尼是還沒成尼姑
01:23:40
只有受十戒 那個出家人穿的衣服
01:23:47
但是若老和尚 年紀大了
01:23:52
那個衣服一塊一塊要縫
01:23:55
眼睛也花了 也看不到
01:23:57
要做也麻煩
01:23:59
所以大僧沒有辦法 去做這個田相的衣服
01:24:06
來做正衣的時候
01:24:09
也允許他穿
01:24:12
允許他穿
01:24:13
等於說對法師 好比說格比較低的
01:24:24
話若說起來 出家人的格比較低
01:24:27
又居士來受五戒 或是剛才說的菩薩戒的人
01:24:35
也可以穿這種衣服
01:24:41
若是真正的大法師
01:24:44
或是有受具足戒的大法師
01:24:46
他的衣服一定要 剪成一塊一塊來做
01:24:52
可以穿縵衣
01:24:55
第一就是說老和尚
01:24:57
就沒有辦法 做這種衣服來穿
01:25:01
特別允許他穿
01:25:04
或是沙瀰 沙瀰尼
01:25:07
或是在家的男眾 女眾 就可以穿縵衣
01:25:17
所以對於穿縵衣以外
01:25:25
另外還有一種叫做糞掃衣
01:25:29
什麼叫做糞掃衣
01:25:32
我們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1:25:37
糞掃衣
01:25:41
即摭取被捨棄 於糞塵中之破衣 碎布
01:25:52
洗滌作成之袈裟
01:25:56
著此衣有十利
01:26:00
一 慚愧
01:26:02
二 防寒熱等
01:26:07
三 表示沙門之儀法
01:26:11
四 天人恭敬
01:26:15
五 無貪好
01:26:18
六 隨順寂滅 無煩惱熾然
01:26:24
七 有惡易見
01:26:28
八 無衣物之莊嚴
01:26:32
九 隨順八聖道
01:26:35
十 精進行道 無染污心
01:26:40
故知比丘以糞掃衣為袈裟
01:26:45
最為殊勝 最受尊重
01:26:50
對於這個殊勝 我們首先做個說明
01:26:5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6:57
事之超絕而稀有者 稱為殊勝
01:27:03
佛光大辭典說
01:27:07
做事情可以說人家跟不上
01:27:12
非常稀有的 這叫做殊勝
01:27:16
稀有就是可以說很少的
01:27:20
像我們有時候稱呼 釋迦佛祖是稀有的世尊
01:27:24
稀有就是世上很少的
01:27:27
沒有人跟得上
01:27:30
所以現在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7:36
它說這個糞掃衣
01:27:39
糞掃衣若說土話 就是垃圾 糞掃衣
01:27:45
這是在垃圾堆裡撿回來的
01:27:49
一些破衣服破布
01:27:53
把它洗乾淨 再來做這個袈裟
01:27:59
穿著這種的袈裟 有十種的利益
01:28:05
第一會生慚愧心
01:28:09
說我修行人
01:28:11
不可以有驕傲 不可以有貪念
01:28:15
第二穿這種衣服 不是只有說可以防寒防熱
01:28:22
而且可以遮身體
01:28:26
第三表示出家人 一種的儀法 一種的形態
01:28:36
第四穿這種的衣服
01:28:38
無論是神
01:28:40
我們佛家說天就是神
01:28:44
因為佛教沒有神
01:28:47
說諸天就是所有的神
01:28:50
所以無論是神 無論是人都會恭敬
01:28:55
看到穿那個衣服 說高僧到了
01:28:57
非常的恭敬
01:29:00
第五就沒有那個貪念 和好惡的心
01:29:07
第六就會隨順寂滅
01:29:10
就是沒有這個煩惱的熾然
01:29:14
自然你穿那種衣服
01:29:17
人若有辦法 屈就穿那種的衣服
01:29:20
什麼他都不會再煩惱了
01:29:23
第七做壞事容易看見
01:29:28
像老師穿這種衣服就好
01:29:30
做壞事容易看見
01:29:33
你若在市場 穿這個做些壞事情
01:29:36
啊 那個就是修行人
01:29:37
啊 那就是電視台 看到的某人
01:29:40
容易看到
01:29:42
你若穿普通衣服做壞事
01:29:44
是俗家的人 或是出家人你不知道啊
01:29:47
你若穿這樣
01:29:48
哇 你這個 大和尚做壞事情
01:29:51
所以說壞事容易看見
01:29:54
第八就是沒有衣物的莊嚴
01:29:59
他就不會炫耀 我這件袈裟
01:30:02
我去哪裡十幾萬買回來的
01:30:04
不會這樣炫耀的
01:30:06
不會有衣服這種的莊嚴
01:30:10
第九就會隨順八聖道
01:30:13
八聖道 一名叫做八正道
01:30:16
這個我們在六祖壇經 之前有說過了
01:30:20
詳細在十法界裡面 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01:30:24
第十穿這種的衣服 他就會有精進行道
01:30:32
他的心就不會那個 污染到骯髒
01:30:37
所以要知道出家人 穿到這種糞掃衣的袈裟
01:30:43
可以說是天下最可取的
01:30:48
可以說讓人最受尊重
01:30:51
穿這種的衣服 可以說讓人最受尊重
01:30:56
為什麼這一塊布好好的 要把它剪成碎碎的
01:31:01
為什麼穿這個糞掃衣 他會說很高尚
01:31:07
老師來引一個小故事
01:31:10
但是現在先跟你說明
01:31:13
這個小故事
01:31:14
你說老師是什麼書寫的 我不會說
01:31:18
為什麼不會說
01:31:19
這是五十年前老師還年輕
01:31:24
聽到一個大法師 在講道時說的話
01:31:28
你現在要都問 那個法師的名字
01:31:31
我也忘記了
01:31:32
因為那裡時候還年輕
01:31:33
我才開始要學道理的時候
01:31:37
因為這個經論 我還沒看到這個典故
01:31:41
所以你要我說 這是什麼書寫的
01:31:44
我不會說
01:31:46
這個先跟你說明
01:31:47
老師說話絕對不會說謊話
01:31:51
沒有的事情 隨便亂說我不要
01:31:55
沒有根據的話 胡說八道我也不要
01:31:58
所以老師說的話 一定要有一個根據
01:32:01
不過現在這個
01:32:04
因為我聽到 那個人的名字忘記了
01:32:07
又是年輕的時候聽的
01:32:09
我翻所有的經論 都還沒有這個典故
01:32:14
所以我就不敢跟你說 肯定是誰說的
01:32:18
或是肯定什麼書說的
01:32:21
是只有跟你說傳說
01:32:24
傳說就是 我聽來的啦 流傳來的啦
01:32:27
這樣說比較快
01:32:29
但是雖然它是傳說
01:32:34
我們並不是侮辱佛教
01:32:36
這是讚揚佛教
01:32:39
是在誇讚
01:32:42
當時釋迦佛祖 為了要做千佛衣
01:32:48
要做一千件的袈裟
01:32:53
一發布出去之後
01:32:57
一些有錢人
01:32:59
有的用綢布 有的用棉的
01:33:03
有的用緞布 綢緞高貴的布都拿來做
01:33:08
做這些 要給出家人穿的衣服
01:33:14
但是去遇到一對的 乞丐公跟乞丐婆
01:33:19
夫妻兩個貧窮到很可憐的
01:33:23
在乞討連三餐都沒得吃
01:33:26
他說人家在做千佛衣
01:33:28
我們有沒有辦法 做一件來供養給世尊
01:33:33
所以他們夫妻倆商量
01:33:38
一人穿一件破棉襖
01:33:41
那個棉襖是他們的財產
01:33:45
白天是穿著當外衣
01:33:50
晚上是當棉被在蓋
01:33:53
所以兩個夫妻商量
01:33:56
將這兩件破衣服 拿出來捐獻這樣
01:33:59
就把它拿去了
01:34:03
但是釋迦佛祖那些徒弟
01:34:06
好比要做衣服 那些主管的人
01:34:13
看到這兩件破衣服
01:34:15
這個是臭兮兮乞丐在穿的
01:34:19
拿來就丟到垃圾堆裡頭去
01:34:21
不要了
01:34:23
這個要怎麼做衣服
01:34:26
但是釋迦佛祖祂有神通啊
01:34:30
祂馬上知道
01:34:31
知道祂徒弟 那兩件衣服把它丟掉
01:34:35
衣服做好之後
01:34:37
現在說要做一千件 是不限一千件
01:34:41
祂的計畫一千件
01:34:42
要做幾千件也不知道
01:34:44
這樣說比較快
01:34:46
一些衣服都拿來
01:34:49
那些主管的人交給佛祖
01:34:52
師父喔 做這些衣服
01:34:55
釋迦佛祖看一看 嗯 少一件
01:35:02
祂那些徒弟說沒有啊 師父哪裡有少一件
01:35:04
所有的布只有做這些而已
01:35:07
怎麼會有少一件
01:35:09
奇怪明明少一件
01:35:13
一些徒弟都跪下去
01:35:14
說師父啊 你不要冤枉這些徒弟
01:35:17
這些徒弟沒有那麼大膽
01:35:19
衣服做一做 跟你偷一件起來
01:35:23
釋迦佛祖說我問你們
01:35:26
那兩個乞丐拿兩件棉襖來
01:35:29
那件衣服拿到哪裡去
01:35:31
那些主管的人就知道了
01:35:35
師父那兩件衣服 有一個味道很不好聞
01:35:39
臭汗味
01:35:42
拿來我就丟到 垃圾堆裡這樣說
01:35:45
亂來 你毀人家的功德
01:35:50
去撿回來
01:35:52
就真的沒有辦法 去撿回來
01:35:55
釋迦佛祖說 破的地方把它剪掉
01:36:02
好的把它取下來
01:36:04
兩件棉襖 這裡取 那裡取
01:36:06
一塊一塊的取
01:36:09
破爛的地方了拿掉
01:36:11
好的就取下來
01:36:13
一直接一直接 接到最後
01:36:17
做一個衣袖 另外一邊衣袖就沒有了
01:36:20
所以現在袈裟
01:36:22
真正外衣的袈裟 都只有一個衣袖而已
01:36:25
披在肩膀上
01:36:27
糟糕少了一個衣袖
01:36:29
現在少一個衣袖也沒關係
01:36:31
師父就有命令了 接一接就拿出來
01:36:35
釋迦佛祖看一看就很高興
01:36:37
說這一件我要穿
01:36:40
因為這一件功德是最大的
01:36:44
穿這一件才會成道這樣說
01:36:48
釋迦佛祖那一件拿來穿
01:36:50
那些徒弟說 這樣才有功德
01:36:54
那些徒弟 就好好的布也故意拿去剪
01:36:59
剪成一塊一塊再去接
01:37:01
釋迦佛祖說這樣也好
01:37:03
讓你們這些徒弟 以後才沒有那些驕傲的心
01:37:08
你若穿越破爛的衣服 人格越高
01:37:12
才制定袈裟 高僧就一定要用田相
01:37:20
那個法的從那裡來
01:37:21
這我是聽某一個法師說的
01:37:25
我把他撿起來 藏再心裡面很久了
01:37:27
藏五十年了
01:37:30
我也常常說給人家聽
01:37:32
但是你要跟我說
01:37:33
這是什麼法師 我也忘記了
01:37:35
五十年了 對不對
01:37:37
你若說經論我去翻
01:37:40
就還沒翻到
01:37:41
大藏經一百本 要翻到完就頭痛
01:37:46
讓我慢慢翻
01:37:48
翻到有這個典故 說不定我會寫給你看
01:37:52
所以論理來說 出家人穿這個糞掃衣
01:37:59
垃圾堆裡頭撿回來的衣服
01:38:02
這個最高僧
01:38:05
穿得越漂亮的衣服越下賤
01:38:09
你若炫耀說 這件袈裟十幾萬
01:38:12
那個下賤
01:38:14
老師不是在糟蹋
01:38:16
這是經說的
01:38:17
他就說了
01:38:18
穿這種衣服 可以超脫稀有的衣服
01:38:24
最高貴的衣服
01:38:28
你想想在家的人 當小沙彌的人就不用剪了
01:38:36
你若這樣 沒有做田相的袈裟
01:38:41
那是階級很低的
01:38:43
要不就是老和尚 已經不能工作 眼睛花了
01:38:47
路也走不動了
01:38:49
那種才穿整幅布的衣服
01:38:51
要不然真當個出家人
01:38:53
一定要穿這個田相的袈裟
01:38:57
這不是我說的
01:38:58
這是有根據說的
01:39:00
剛才那個小故事 是沒有根據的
01:39:03
這是傳說的
01:39:04
我跟你說都是說實話
01:39:06
若他用傳說的話 來符合這些話很符合
01:39:14
絕對不是毀謗的
01:39:16
所以我們就要覺悟說
01:39:19
修行人就不要 有給你有一種驕傲心
01:39:25
怕你生出驕傲心 所以他衣服就穿得越差
01:39:30
你的人格就越高
01:39:32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39:34
話說到這裡 我們現在回本文
01:39:37
你就來看 我們這一段說的本文
01:39:41
七十五頁的第三行
01:39:48
他說忽有一僧來禮拜
01:39:54
云方辯是西蜀人
01:39:58
昨於南天竺國
01:40:01
見達摩大師
01:40:04
囑方辯速往唐土
01:40:13
吾傳大迦葉
01:40:16
正法眼藏及僧伽梨
01:40:20
見傳六代
01:40:23
於韶州曹溪
01:40:26
汝去瞻禮
01:40:29
因為惠能六祖啊
01:40:32
剛要洗袈裟的時候
01:40:35
突然間來一個和尚
01:40:39
向六祖來禮拜
01:40:41
而且自己報名說 他叫做方辯
01:40:46
是西蜀的人
01:40:50
現在接下去那些小字
01:40:53
他說昨天他在南印度 拜見這個達摩祖師
01:40:58
這個我們上期有說過
01:41:00
這是在他的禪定中啦
01:41:02
不然達摩祖師 的時代差他很久
01:41:06
印度差中原 路途也差很遠
01:41:11
是不可能的事情
01:41:13
這是可以斷定 是在禪定中
01:41:16
他說我昨天 在南印度看到達摩祖師
01:41:22
達摩初祖交代我
01:41:25
趕快來曹溪
01:41:27
因為佛陀在拈花示眾
01:41:30
傳這個正法眼藏 和這個袈裟給大迦葉
01:41:38
一直傳來到現在 剛好六代祖師
01:41:42
因為從達摩 傳來到六祖剛好六代
01:41:45
現在在韶州曹溪 你趕快去瞻禮去拜祂這樣
01:41:57
所以對於這一段文
01:42:00
呂純陽祖師一首詩這樣說
01:42:04
方辯夢中見達摩
01:42:10
專程禮拜惠能他
01:42:16
切毋錯解經文意
01:42:20
智慧常開勿惑
01:42:27
祂說方辯在做夢之中 來看到達摩祖師
01:42:35
我剛才說禪定中也可以說
01:42:40
夢中是睡著夢到
01:42:43
禪定中就是 坐禪出竅看到的
01:42:49
絕對不可能說
01:42:51
方辯去到印度 見達摩祖師再回到中原
01:42:58
是不可能的
01:43:00
是什麼原因
01:43:02
若照時間來說 可以差幾百年
01:43:08
因為達摩祖師 傳到六祖已經六代了
01:43:11
是不可能見面
01:43:14
當時達摩祖師已經歸佛了
01:43:19
若是第二
01:43:21
以空間來說 印度和中原走路
01:43:25
難道從昨天走到中原 一天就走得到的
01:43:28
不可能的事情
01:43:31
這個就是斷定他說 是做夢或是禪定中
01:43:35
這樣說比較快
01:43:38
他說方辯 在這個夢中見到達摩
01:43:43
他就專程故意 來到六祖的道場
01:43:51
來禮拜這個惠能祖師
01:43:55
我們絕對不能 錯解經文的意
01:43:59
你若錯解經文的意 說那些誇張的事
01:44:03
你不能這樣說
01:44:06
一個人的智慧 不論何時開
01:44:10
聽到一句話 我們就馬上知道內容
01:44:13
這叫做智慧常開
01:44:16
絕對不能迷惑 傳了錯誤的道理
01:44:21
這個 就是好比一句話說錯
01:44:24
傳說來講錯了
01:44:26
要很注意這樣
01:44:28
這就是老師 當時看到這段文之後
01:44:31
我也感到疑惑啊
01:44:34
奇怪 達摩祖師 和六祖的時代期間不合
01:44:41
印度和中國空間也不合
01:44:44
為什麼會來寫這個文
01:44:46
所以我才請示祖師
01:44:49
以祖師這首詩 我們就解開我們的迷惑
01:44:54
我們再看下文下去
01:45:10
方辯遠來
01:45:14
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01:45:19
師乃出示
01:45:21
次問 上人攻何事業
01:45:28
曰善塑
01:45:31
師正色曰
01:45:34
汝試塑看
01:45:38
辯罔措
01:45:42
現在方辯說 我從很遠的地方特地來
01:45:50
希望來求見達摩祖師 所傳來的這個衣缽
01:46:00
惠能六祖 才將這個衣缽拿給他看
01:46:06
六祖就問他
01:46:10
說上人
01:46:12
上人若要說 可以稱呼師兄啦
01:46:16
說師兄 你到底 專門做什麼事業
01:46:24
方辯回答他什麼
01:46:26
我專長在刻這個佛像
01:46:33
六祖祂用端莊的面色 來對這個方辯這樣說
01:46:40
要不然你刻一個佛像 來給我看看
01:46:47
方辯讓六祖 突然間跟他說這一句話
01:46:52
一時愣了一下
01:46:55
心情都快亂掉了
01:47:00
再接下去
01:47:02
過數日
01:47:05
塑就真相
01:47:08
可高七寸
01:47:11
曲盡其妙
01:47:14
師笑曰
01:47:17
汝只解塑性
01:47:19
不解怫性
01:47:22
師舒手摩方辯頂曰
01:47:27
永為人天福田
01:47:31
師仍以衣酬之
01:47:37
經過好幾天
01:47:40
方辯就去雕刻一尊的佛像
01:47:46
大約有七寸高
01:47:50
可以說雕刻得 非常像活人一樣
01:47:56
可以說妙不可言
01:48:00
六祖看了之後祂就微微笑
01:48:07
你只有了解雕刻的性
01:48:13
根本你就不了解佛性
01:48:17
六祖當時伸手 在方辯的頭上摸一下
01:48:24
希望你永遠 做人跟天的福田
01:48:33
說此去你永遠 若不是出生做人
01:48:36
就是去諸天做神
01:48:43
你來刻這個佛像 是要讓人拜拜
01:48:52
下界蒞任的身分 是保佑人來造福田
01:49:03
做人禮拜神佛供養布施
01:49:07
這也是一種福田
01:49:09
所以才說永為人天福田
01:49:14
六祖祂將祂所穿的袈裟
01:49:22
來答謝這個方辯 他來雕刻佛像的報酬
01:49:32
現在他說師仍以衣酬之
01:49:36
不是拿衣缽 傳下來那件衣服
01:49:40
是祂自己穿的那一件衣服
01:49:46
不過達摩初祖以來
01:49:49
所傳的法衣
01:49:53
現在 在哪裡老師不知道
01:49:59
現在再看本文
01:50:03
辯取衣分為三
01:50:08
一披塑像
01:50:13
一自留
01:50:16
一用?裹瘞地中
01:50:23
誓曰
01:50:25
後得此衣乃吾出世
01:50:29
住持於此重建殿宇
01:50:35
方辯他將六祖 給他的這一件袈裟
01:50:42
就這樣分成三份
01:50:48
一份披在佛像的上面
01:50:55
一份方辯自己留做紀念
01:50:59
另外一份用那個 把它包起來埋在土裡
01:51:08
方辯對天發誓
01:51:13
他說後來假使 若有人得到這一件衣服
01:51:18
這就是我方辯 來出生在這個世上
01:51:24
我可以在這個地方做主持
01:51:28
從建一間廟宇 來傳這個佛法
01:51:38
對於這一句話
01:51:39
在六祖壇經箋註 裡面有一段文
01:51:46
我把它寫上黑板做參考
01:51:49
宋嘉祐八年
01:51:53
有僧惟先
01:51:56
修殿掘地
01:51:58
得衣如新
01:52:01
像在高泉寺
01:52:04
祈禱輒應
01:52:08
在宋朝嘉祐八年
01:52:14
我們惠能六祖
01:52:18
是在唐朝開元元年來圓寂
01:52:24
來到宋朝嘉祐八年 剛好相差三百五十年
01:52:30
話若說起來
01:52:32
方辯得到這一件袈裟 經過三百多年
01:52:40
有一個和尚叫做惟先
01:52:45
這個惟先和尚要修理佛墊
01:52:51
來挖掘地下的時候
01:52:53
來得到包著蓑 那一件袈裟
01:52:59
那份的袈裟 好像還是新的
01:53:03
經過三百多年 都沒有爛掉 還在
01:53:09
還是方辯雕刻那尊佛像
01:53:16
現在目前在高泉寺
01:53:20
若把它祈禱 拜 非常的靈驗
01:53:25
真的很有靈感
01:53:31
所以這個裡面
01:53:33
所說的有必要 再跟你做個補充
01:53:40
因為是釋迦佛祖 問他說你做什麼事業
01:53:46
這個以前我曾引過
01:53:49
我們說事業
01:53:50
現在的人是說 你現在做什麼工作
01:53:52
不是 這個事業含意就是說 你到底學什麼法門
01:54:00
像說啊 我就是淨土宗
01:54:02
我就是禪宗 我就是華嚴宗
01:54:05
祂問說你做什麼事業
01:54:07
是說你到底 是修哪一個法門
01:54:10
他現在把它聽錯誤
01:54:11
聽成說你現在 到底在做什麼工作
01:54:15
他說我就雕刻最厲害了
01:54:18
六祖才說好啊 不然你雕刻一尊給我看
01:54:24
他雕刻來就跟他說
01:54:26
你只有知道雕刻的性
01:54:28
要怎麼雕刻佛像才會漂亮
01:54:31
根本你不了解佛性
01:54:33
學道就不是 要讓你用一些有形有相
01:54:37
是要讓你學自性
01:54:40
你卻弄到那裡去
01:54:41
我跟你說你修什麼法門
01:54:43
你卻弄到雕刻去 看糟不糟糕
01:54:47
所以祂就說你沒有辦法 成就不生不滅之道
01:54:51
無法了脫生死
01:54:53
但是起碼他有這個心
01:54:56
祂才說你永遠有人天福報
01:55:00
所以呢 他死之後 還出世幾次不知道
01:55:05
說不定到諸天做神 再下來也說不定啦
01:55:10
經過三百多年後 來出世這個惟先
01:55:16
他當時所說的
01:55:18
若去挖掘到這一件衣服
01:55:21
來重建這個佛寺 就是我來出世的
01:55:27
剛好經過三百多年
01:55:29
又剛好遇到這個惟先 來挖掘到這一件衣服
01:55:32
這個方辯所雕刻 的這個佛像
01:55:36
現在 在高泉寺
01:55:39
現在這個是做一種的補充
01:55:42
我們六祖壇經 裡面是沒有寫這樣子
01:55:45
但是這六祖壇經箋註 裡面所補充的
01:55:52
下午說到這裡
01:55:53
時間的關係
01:55:55
我們就是要告一個段落
01:55:57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六祖法寶壇經
70/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75
17ba8dce-4bf2-4ac4-8281-7b85c66f0dce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