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34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34
6019
3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現在我們看六祖壇經
00:02:19
歸依自性三寶
00:02:22
佛者 覺也
00:02:25
法者 正也
00:02:27
僧者 淨也
00:02:29
皈依覺 邪迷不生
00:02:32
小欲知足
00:02:34
能離財色
00:02:36
皈依正 念念無邪見
00:02:39
無邪見故
00:02:40
即無人我貢高
00:02:42
貪愛執著
00:02:44
皈依淨
00:02:45
一切塵勞愛欲境界
00:02:48
自性皆不染著
00:02:52
現在六祖壇經這一段
00:02:55
是在我們第六品的地方
00:03:00
我們現在說是在說第三品
00:03:03
在懺悔品就對了
00:03:06
在懺悔品的地方
00:03:08
我寫略記是什麼
00:03:10
因為這個文很長
00:03:13
是只有那重點之外 下面的文都把它略起來
00:03:19
因為你若要寫那些文
00:03:21
一塊黑板寫不下
00:03:23
你自己在這個 懺悔品第六品
00:03:27
你把它翻開就有寫這些文
00:03:29
這都沒有…照原文寫的
00:03:32
是只有差別 把它節略起來
00:03:34
節略就是好比 說下面還有說明
00:03:37
我把它節略起來
00:03:38
若不節略起來 這塊黑板寫不下
00:03:41
是只有那個重點讓你知道
00:03:45
所以六祖壇經說 你歸依我們的自性三寶
00:03:51
什麼叫做佛者
00:03:52
佛就是覺
00:03:55
所以一個人若不覺悟 要怎麼歸依佛
00:04:00
好比說你那個插座
00:04:02
插頭若不把它插上去 燈怎麼會亮
00:04:05
那個問題在那裡
00:04:07
法 法就是正
00:04:11
不是說只有用唸的
00:04:13
人家說常唸阿彌陀佛
00:04:16
心裡沒佛
00:04:18
嘴唸經 卻做虧心行
00:04:20
這樣哪有什麼法啊
00:04:22
法就是正
00:04:24
一個人 要走正路這樣才有法
00:04:28
你若不走正路就沒有法
00:04:32
僧者淨也 僧就是淨
00:04:36
你的心若不清淨
00:04:38
心若不清淨 就變成野干僧
00:04:41
僧就是淨
00:04:43
你歸僧就是歸清淨之心
00:04:48
所以六祖壇經才又說
00:04:51
說皈依覺就是等於皈依佛
00:04:54
我們邪迷就不會生出來
00:04:57
人就不會貪欲就會知足
00:05:00
就有辦法離開這個財色
00:05:05
你若皈依正
00:05:07
皈依正就是皈依法
00:05:10
你每一個念頭都沒有邪見
00:05:13
因為你沒有邪見的關係
00:05:16
就不會怎樣 人我貢高
00:05:18
我最棒 我最能幹 我活佛
00:05:21
就沒有那個人我貢高了
00:05:24
就不會貪愛執著
00:05:28
你若皈依淨 等於就是皈依僧
00:05:31
一切煩惱愛欲境界
00:05:35
塵勞就是煩惱
00:05:37
你若字典去查就知道
00:05:41
我們的自性都不會被染著
00:05:44
這樣才歸依三寶
00:05:47
所以你假使一個人
00:05:49
你若不行善不懂道理
00:05:51
你到西方五百年之間 你沒辦法看出你自性三寶
00:05:57
你是在那裡痛苦而已
00:06:00
所以我剛才 跟你譬喻那個糞坑蟲
00:06:04
因為真正一個人 你的心若不清淨
00:06:09
真正去西方 沒辦法得到清淨
00:06:13
所以我們維摩詰經
00:06:15
這個維摩詰經裡面才說
00:06:17
心淨 淨土淨
00:06:20
一個人的心若淨 淨土才會淨
00:06:23
心若不淨 淨土不會淨
00:06:27
所以我們來看 華嚴經這句話
00:06:31
貪著五欲
00:06:33
自放逸之眾生
00:06:36
為示現不淨境界
00:06:39
何以故
00:06:41
彼眾生由愚痴迷惑
00:06:45
被諸欲所溺也
00:06:47
如糞中蟲 樂著於糞
00:06:54
這裡面這個五欲 首先做說明
00:06:58
佛學辭典這樣說
00:07:00
五欲
00:07:02
色聲香味觸之五境也
00:07:08
是為起人之慾心者
00:07:12
故名欲
00:07:16
佛學辭典說什麼叫做五欲
00:07:20
五欲就是這個色
00:07:23
色就是形形色色的東西
00:07:27
聲 就是 聽到那個好聽的話
00:07:32
香就是香味
00:07:35
這個味就可以說是五味
00:07:39
鹹 甜種種
00:07:42
觸就是身體 去感觸這個五境
00:07:49
因為這個五境 會讓我們人起這個慾心
00:07:56
所以才叫做欲
00:08:00
為什麼這個五境 會讓我們人起這個五欲
00:08:05
比如一個人眼睛 若看到形形色色的東西
00:08:10
他心裡就想要
00:08:13
就會起欲心
00:08:15
好比一個人
00:08:17
這樣撒嬌 在你的耳朵旁講話
00:08:21
你心會也生出欲心啊
00:08:24
你若聞到香味 一個人也會生出欲心啊
00:08:29
你去吃到好吃的東西 也會生出欲心啊
00:08:34
你若有一個好的東西 讓我們拿到
00:08:37
我們也會生出欲心啊
00:08:39
這個才叫做五欲
00:08:42
現在華嚴經裡面這樣說
00:08:47
說我們眾生 來貪著這個五欲
00:08:53
他自己就會放逸
00:08:55
放逸等於 也是放蕩這些眾生
00:08:58
因為這些眾生 大家都是放蕩
00:09:01
都是貪著這些五欲
00:09:05
他為了要示現 這個不清淨的境界
00:09:11
這是什麼原因
00:09:14
因為這些眾生 由他的愚痴和迷惑
00:09:21
被這些五欲 來使我們有所陷溺
00:09:27
好像什麼
00:09:29
好像那個糞坑蟲
00:09:31
糞 糞可以說是大便
00:09:37
我們垃圾也是寫這個字
00:09:39
糞就是大便
00:09:41
糞中蟲就是糞坑蟲
00:09:45
它都快樂在糞坑裡
00:09:48
感覺好比我剛才說的 在糞坑很快樂
00:09:51
你用清水給牠 牠不能生活
00:09:55
所以他假使 若是一個嫖賭飲的人
00:10:00
他感覺說他很快樂 他不想痛苦啊
00:10:04
但是呢 你生前既沒修
00:10:08
生前既沒功德的人
00:10:11
生前既沒做善事的人
00:10:14
生前既然沒修養的人
00:10:16
你硬把他送去西方去來說
00:10:19
他在西方很痛苦
00:10:21
好像那個糞坑蟲 抓到清水裡去一樣
00:10:27
我這樣說 但是有人怎麼回答我呢
00:10:30
若這樣 乾脆不要送他去西方就好
00:10:36
就不要幫他造功德就好
00:10:39
但是你要注意哦
00:10:41
現在說的功德
00:10:45
和我說的功德就不一樣哦
00:10:47
現在我們 一般說的功德就是說
00:10:50
法事幫他多做幾壇啦
00:10:52
趕快引他到西方去啦
00:10:54
趕快幫他助唸啦
00:10:57
唸一些經啦
00:10:58
唸一些佛號啦
00:11:00
把他送去西方去
00:11:01
你們說的功德就是這樣
00:11:03
但是我說的功德不是
00:11:06
我說的功德啊
00:11:08
就是做一些善事給他
00:11:12
多做善事
00:11:14
你不用送他去西方
00:11:16
你若做善事給他
00:11:18
他會得到那個福報
00:11:20
讓他下輩子去做人 去快活難道不好
00:11:24
這樣說比較快
00:11:26
現在的人你看 有的在世很窮苦
00:11:31
突然間去得到機會
00:11:33
那就是他的子孫 在回向善事給他
00:11:37
子孫若回向善事給他
00:11:39
本來他是要 投胎為窮苦人家
00:11:41
為了你跟他回向的關係 才得到福報
00:11:47
若是去西方他就很痛苦了
00:11:50
沒辦法在那裡居住
00:11:51
因為他對於他的心 就去貪著這個五欲了
00:11:58
你去那裡他不會生活
00:12:00
想要賭博 沒賭場
00:12:02
想要喝酒 沒酒可以喝
00:12:06
你想要跳舞 沒舞廳 很痛苦
00:12:10
假使你若做善事給他
00:12:14
造一些福報給他
00:12:16
你若福報給他 讓他下輩子比較快活
00:12:19
不用在那裡再受苦
00:12:21
你若做一些善事給他
00:12:23
假使這個人 若在地獄受罪的時候
00:12:25
也有辦法 幫他解脫地獄之苦
00:12:28
讓他再投胎出世
00:12:31
所以我在鼓勵人家功德 就是叫你做善事
00:12:36
有人說善事要怎麼做
00:12:42
最近台南 有一位先生打電話給我
00:12:47
說老師啊 我看你十法界的光碟
00:12:51
說人就要做一些善事 回向給父母親
00:12:56
我想要做 要怎麼做
00:13:01
我說隨便你啊
00:13:03
看你要拿去孤兒院啊
00:13:05
拿去養老院啊
00:13:08
或是像說 那個大醫院
00:13:12
有那個急診處
00:13:13
有那個社會服務台
00:13:16
你去捐獻啊
00:13:19
他說你怎麼不講 捐給你們道德會
00:13:22
我說太遠啦
00:13:23
你寄也麻煩啦
00:13:25
你們那裡就近去做就好啦
00:13:27
我不曾聽過這種話
00:13:29
我一去廟裡就說 你就拿來這裡才有功德
00:13:32
拿去別的地方沒功德
00:13:34
你怎麼說隨便 孤兒院 養老院去做
00:13:38
我沒人我之心啊
00:13:41
我不貪心啊
00:13:43
我不是說你錢都拿來 我的地方 我就高興
00:13:46
我不是這樣
00:13:47
當然你要寄來 我不跟你拒絕啊
00:13:50
你說我這要捐給道德會
00:13:53
我要助光碟
00:13:54
要來助錄音帶
00:13:55
我沒跟你拒絕啊
00:13:57
但是你問我
00:13:59
我當然要用 沒那個人我之心去判斷
00:14:03
不能鼓勵你說 你要造功德哦
00:14:06
不然你快 寄一些來我們道德會
00:14:08
我不會這樣
00:14:09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14:11
你要寄去哪裡 都是你的自由
00:14:13
你若說我這要寄光碟 我沒跟你拒絕
00:14:17
你要捐給錄音帶 我也沒跟你拒絕
00:14:20
不過你問我 我當然說你隨便去做
00:14:24
絕對不會跟你 鼓勵說你拿來這裡
00:14:26
我絕對不會這樣
00:14:28
你看是要孤兒院或養老院
00:14:31
對於社會若有利益
00:14:34
對於眾生若有利益
00:14:36
你儘管做沒關係
00:14:39
但是也有人問我說 我拿去廟裡好不好
00:14:44
我說好啊
00:14:45
但是要看什麼廟啊
00:14:47
那間廟若是很大一間
00:14:51
那些修行人 都吃到肥肥的紅光滿面
00:14:55
裡面在做生意好像開公司
00:14:59
那種的你不要拿去
00:15:01
怎麼不要拿去
00:15:02
你若拿去變成傻瓜啊
00:15:05
不然你這樣啦 你去百貨公司買東西啦
00:15:08
這裡就一千五百
00:15:10
你拿二千給他 說五百塊跟你添香油
00:15:13
這樣有意思嗎
00:15:15
他在做生意好像廟店啊
00:15:18
對不對
00:15:19
好像職業和尚啊
00:15:21
你拿錢給他哪有什麼意思
00:15:25
最好是什麼
00:15:26
看那個廟破破的 佛寺破破的
00:15:31
裡面那些和尚 尼姑
00:15:34
臉黃黃的 感覺沒什麼營養
00:15:37
你多拿一些給他們
00:15:40
你三萬 五萬 十萬 八萬儘管拿給他們
00:15:42
你功德無量
00:15:44
你助一個有德行的人
00:15:47
助一個貧道 助一個貧僧
00:15:50
你助一個苦修的人 你功勞最大
00:15:53
我沒騙你
00:15:54
你若有辦法 看到這間佛寺屋頂都壞了
00:15:58
你叫幾個去修理屋頂
00:16:01
裡面把它整理一下
00:16:02
你的功德還更大
00:16:05
我跟人家鼓勵
00:16:06
是鼓勵對真正 修行的人有利益的
00:16:10
對眾生有利益的
00:16:12
若沒利益的我不跟你鼓勵
00:16:14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16:17
所以曾有人 聽到我的光碟
00:16:21
有人打電話 跟我們錄影部怎麼說呢
00:16:23
李老師等道理不錯啦
00:16:26
不過全部 在阻礙這些出家人的路
00:16:30
我說怎麼會 去阻礙這些出家人的路
00:16:32
除非你就在做 職業和尚 職業尼姑
00:16:36
你在開廟寺去做佛店
00:16:39
這樣真的 是我阻礙的啦
00:16:41
因為我不贊成這個嘛
00:16:44
假使你說是真正的修行人
00:16:47
你幫助他 老師舉雙手這樣跟你贊成
00:16:51
絕對不會跟你反對
00:16:53
像我剛才說的
00:16:54
若那個苦修苦行的
00:16:56
你多拿一些給他
00:16:58
那個佛寺 若破破的你去修理
00:17:01
你功德很大我沒騙你
00:17:03
若是裡面在做生意的
00:17:05
在做觀光事業的
00:17:07
大家那些修行人 吃到肥肥的紅光滿面的
00:17:11
你拿給他們沒什麼意思啦
00:17:14
我說的是這樣
00:17:15
我不是去阻礙修行人的路
00:17:18
我是贊成修行人的路
00:17:20
我是不要跟人錦上添花
00:17:23
你就要雪中送炭
00:17:25
這才是真正的道理這樣
00:17:27
不然我們 上半課一個半小時
00:17:30
到這裡一段落
00:17:33
我們剛才 談到西方種種問題
00:17:42
但是有人說
00:17:45
老師你說的話
00:17:47
我在這個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00:17:54
我怎麼沒看到 你剛才黑板上那些文
00:18:00
不是你沒看到
00:18:02
你沒把它注意看
00:18:04
這樣說較快
00:18:07
一個人的心裡 在看經書很有趣
00:18:11
有智慧和沒智慧怎麼分別
00:18:15
若沒智慧的
00:18:17
他這個經書在看
00:18:19
看到感覺這裡有靈感
00:18:21
他就很努力的在看
00:18:24
看到說這個 就要自己修很麻煩
00:18:28
這張又把它翻過去
00:18:29
他不要看
00:18:32
好比像我們大人 帶這個小孩去百貨公司
00:18:37
大人的心態 和小孩的心態不一樣
00:18:41
若小孩的心態 進到百貨公司
00:18:45
就一直找 找看有沒有玩具
00:18:48
看有沒有可以玩的
00:18:51
我們假使 若是一些博士 學士的人
00:18:55
進去到百貨公司
00:18:56
就是要找一些 對於科學啦 哲學啦
00:19:00
對於人生有用的東西
00:19:04
他要找那些 東西 資料找出來
00:19:09
好比說我現在去一家書店
00:19:11
若小孩進去先找童書啦
00:19:14
那些漫畫書啦 找童書
00:19:17
若是這些有智慧的人
00:19:19
他就去找這些 科學 哲學的書出來
00:19:23
那個心態不一樣
00:19:27
所以你要知道這個經書
00:19:30
裡面不全是真理
00:19:34
一本的經書 真理是三兩句
00:19:39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19:41
我這樣說曾經有人說 像金剛經真理才兩三句嗎
00:19:46
是啊 兩三句而已
00:19:49
看你不要不相信
00:19:51
金剛經裡面說什麼我問你
00:19:53
只有說一個無住而已
00:19:57
金剛經 只說這個無住的布施
00:20:01
一本金剛經幾個字
00:20:03
裡面單單說無住的布施 前後說九遍
00:20:10
只有一句話而已
00:20:12
六祖壇經裡面只有說什麼
00:20:16
無住 無念 無相 三句話
00:20:21
其它沒有說什麼
00:20:25
你像法華經 一部那麼大一部
00:20:28
說到後來最後 一句話是除我
00:20:32
其他沒有說什麼
00:20:35
不過那個除我 是好比像一顆鑽石
00:20:40
一堆石頭 裡面去藏一顆鑽石
00:20:45
每一個人 都沒有耐心去撥 去找
00:20:47
找那一顆鑽石出來
00:20:51
像剛才阿彌陀經
00:20:53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00:20:56
我寫在黑板 就是那本經的鑽石
00:21:00
但是找幾個人 去找那些鑽石出來
00:21:04
只有抓那些石頭在玩而已
00:21:10
所以你就要知道 在這個大般涅槃經裡面說
00:21:14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00:21:19
你今天就要依靠了義的經
00:21:22
不要去依靠不了義的經
00:21:27
每一部經 同一本經啦
00:21:30
裡面都有了義和不了義
00:21:34
怎樣叫做了義
00:21:35
了義就是鑽石啊
00:21:38
不了義就是石頭啊
00:21:41
了義就是了脫生死的
00:21:44
不了義就是迷迷惘惘的
00:21:46
是好比像在哄小孩一樣
00:21:51
現在我來引大般涅槃經 一句話跟你做參考
00:21:56
依了義經
00:21:59
不依不了義經
00:22:03
我們佛經寫得是很簡略
00:22:07
但是我們學道 就是說要學這三藏
00:22:12
怎樣叫做三藏
00:22:14
三藏就是經藏 律藏 論藏
00:22:19
經藏就是 釋迦佛祖親口說的話
00:22:24
律藏就是戒律的書
00:22:27
若是論藏呢
00:22:29
論藏就是 因為釋迦佛祖講的經
00:22:33
恐怕人家不瞭解
00:22:36
歷代這些祖師 菩薩
00:22:39
將佛祖說的話
00:22:42
再來好比加以注解一樣
00:22:46
把祂評論的意思 才叫做論藏
00:22:51
這就是我們佛教三藏的書
00:22:55
現在說佛學大辭典也好啦
00:22:58
圓覺經義疏也好啦
00:23:00
智度論也好啦
00:23:01
這都是論藏
00:23:03
現在這我們依這個經 才提出這個論
00:23:09
你才瞭解這個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這個道理
00:23:17
佛學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00:23:21
你一個人若要學佛法
00:23:24
一定你就要來看 這本佛學大辭典
00:23:30
不管你是 出家 在家都沒關係
00:23:33
因為這本佛學大辭典 就是有很多佛教的典故
00:23:39
佛祖講的話加以下去注解
00:23:43
不然我們不會體會
00:23:45
所以才要有這個字典 來跟我們參考
00:23:49
這種書你可以買得到的
00:23:53
所以佛學大辭典說
00:23:55
大小乘經中
00:23:59
無論大乘經 無論小乘經的中間
00:24:04
全部都有這個 了義和不了義的分別
00:24:09
這個經裡面 不是絕對的道理
00:24:12
有時候經的裡面 根本就在騙你
00:24:17
有人說佛祖怎麼會騙人
00:24:21
沒辦法 善意的欺騙
00:24:25
好比小孩子不走路
00:24:28
很乖 很乖 我們去我們去
00:24:30
現在那裡有商店 我買糖給你吃
00:24:34
小孩就走了
00:24:36
這叫做善意的欺騙
00:24:40
好比以前有一位將軍
00:24:46
一些軍隊 在行軍走到沒水可喝
00:24:50
這樣口渴一直喘
00:24:52
走不動了
00:24:55
那時這位將軍就說
00:24:58
欸 你們看那裡有一座山
00:25:01
哦 全部種梅子
00:25:03
快去快去 去吃梅子
00:25:06
很多人聽到梅子 牙根都酸了
00:25:11
口水就流出來了
00:25:14
真的牙根一酸 口水流出來了
00:25:16
口水一吞下去 會止渴啦
00:25:21
所以我們現在 有句俗語說望梅止渴
00:25:27
聽到這個梅子 自然就止渴了
00:25:32
就不是真的那裡有梅子啊
00:25:35
不過軍隊 就打起精神就走了
00:25:39
這是善意的欺騙 不是惡意的欺騙
00:25:43
你都要騙人 欺人 那種欺騙就變成妄言
00:25:48
善意的欺騙是要人家好的
00:25:52
比如說一個甲和乙吵架
00:25:56
這個甲的很生氣就放話啊
00:26:01
好 乙若讓我遇到 絕對修理你
00:26:06
現在假使一個人聽到說
00:26:10
甲放話要修理你
00:26:12
乙聽到說好 你要修理我 先下手為強
00:26:17
就殺你
00:26:19
這樣實在說有用嗎
00:26:21
沒有用
00:26:23
不然要怎辦
00:26:23
要善意的欺騙
00:26:26
你不要這樣啦
00:26:27
你這樣欺負人家
00:26:29
人家甲脾氣很好啊
00:26:31
跟我說你跟他道歉就算了
00:26:34
就不是真的啊
00:26:35
他是放話說要打我
00:26:37
現在跟他說 你跟他道歉就算了
00:26:40
現在跑來跟甲的說
00:26:41
你脾氣不要那麼壞啦
00:26:43
人家對方 是無意中欺負你的啦
00:26:47
不是故意的啦
00:26:49
人家說要來跟你道歉啦
00:26:51
現在有一天 甲跟乙若在一起說
00:26:54
某人啊 很抱歉 那一天我比較衝動
00:26:57
沒關係啦 小事情啦
00:26:59
就這樣 哪有什麼要緊
00:27:01
這就是好的欺騙
00:27:04
所以很多人 為了好比說沒辦法修自性
00:27:11
沒辦法了脫生死
00:27:14
結果說你唸佛啦 唸佛啦
00:27:16
唸佛你就會去西方啦
00:27:18
讓他一個安慰感
00:27:20
起碼唸佛有哪裡不好
00:27:21
我感覺說沒什麼不好啊
00:27:25
你在唸佛 不會講人家的壞話啊
00:27:27
你口業不會造啊
00:27:29
你在唸佛 你心裡不會胡思亂想啊
00:27:34
就不會造意業啊
00:27:36
你在唸佛你不會去賭博
00:27:39
不會去喝酒
00:27:40
不會去是非的地方
00:27:43
你不會造身業啊
00:27:45
三業若沒造 起碼你不用墮入三惡道啊
00:27:48
是哪裡不好 不錯
00:27:53
若是了脫生死沒辦法
00:27:56
了脫生死 還是要修你的自性
00:27:59
這叫做善意的欺騙
00:28:01
他跟你說你唸佛會去西方
00:28:04
人家阿彌陀經 裡面就這樣說
00:28:09
真的 阿彌陀經有說沒有錯
00:28:12
不過你沒有 把它注意這個了義
00:28:17
你只有把它看不了義
00:28:20
你若能夠可以了義之後 你就知道說
00:28:23
佛祖並不是說 叫你唸佛就去西方
00:28:27
等一下再跟你解釋
00:28:29
這個先解釋完畢
00:28:32
他說大小乘經中的之中
00:28:35
都有了義 和不了義這個分別
00:28:38
所以佛祖才說
00:28:40
就是說這個大般涅槃經
00:28:43
說依了義經
00:28:44
不依不了義經
00:28:47
現在看圓覺經義疏 裡面說的
00:28:53
了義者
00:28:55
諸經中明了 說究竟真實之理者
00:29:01
不了義者
00:29:02
諸經中隱蔽實義
00:29:05
而為方便之說者
00:29:07
這樣你就瞭解了
00:29:10
圓覺經義疏說了義是什麼
00:29:14
了義就是所有的經典
00:29:18
無論什麼經啦
00:29:19
所有的經典
00:29:21
明白來說究竟真實的道理
00:29:25
說出這個實實在在 沒有欺騙你的道理
00:29:29
脫出生死的道理
00:29:31
這就是了義
00:29:33
若是不了義呢
00:29:35
不了義就是所有經的裡面
00:29:39
把你隱蔽實義
00:29:42
真正的道理把你蓋住了
00:29:46
為了方便來說的道理
00:29:49
這叫做不了義
00:29:51
好比像這個法華經 觀音普門品說
00:29:54
一個人若被火燒 唸觀音的名字火會熄滅
00:30:00
有可能嗎 你研究看有可能嗎
00:30:02
不然這樣說
00:30:03
一個人你真的 若在火災的時候不要跑嘛
00:30:06
在那邊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00:30:08
你若不被燒成焦炭 我再跟你打賭啦
00:30:13
火絕對不會滅
00:30:16
不然是騙人的嗎 沒有啊
00:30:18
隱藏實義
00:30:20
實在的道理把你蓋住
00:30:22
你要有大覺者 有智慧去跟他分辨
00:30:28
這個火是什麼火
00:30:30
我們人的欲火 貪火 瞋火
00:30:33
種種這個無名火
00:30:35
我看到一位女孩很漂亮
00:30:38
好 要來糟蹋她
00:30:39
不是呢 我就信觀音
00:30:41
啊 南無觀世音菩薩
00:30:44
我們人這婬火就熄了
00:30:46
對不對
00:30:48
假使我們翻臉要跟人打架
00:30:50
不行啊 我是觀音的弟子
00:30:53
南無觀世音菩薩
00:30:55
我這個手就軟了
00:30:56
拳頭就握不住了
00:30:59
這個瞋火就熄了
00:31:02
假使看到 一個東西想要偷它
00:31:06
我是觀音的弟子
00:31:08
啊 南無觀世音菩薩
00:31:10
你的貪火就熄了
00:31:12
這個真正的道理 是說我們心中的火
00:31:16
但是他跟你隱蔽實義
00:31:18
這個實義把你蓋住
00:31:21
隱蔽就是蓋住
00:31:23
你說 唸觀音的名字火會熄掉
00:31:26
一輩子若說遇到火災
00:31:29
沒有啦 很罕有啦
00:31:33
不信你們虎尾街 從你小孩到大人
00:31:37
有幾間房子被火燒掉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31:39
也沒那麼剛好 你剛在唸觀音菩薩
00:31:42
那間房子會被火燒啦
00:31:44
對不對
00:31:45
這樣多多少少唸一唸 有哪裡不好
00:31:47
對不對
00:31:48
這叫做隱蔽實義啦
00:31:50
這樣跟你說
00:31:52
我們阿彌陀經裡面說
00:31:55
一心唸佛歸往西方
00:32:00
真的嗎
00:32:00
真的 實在是真的
00:32:03
不過你有辦法一心嗎
00:32:04
我問你一句話 你有辦法一心嗎
00:32:07
一心是什麼你知道嗎
00:32:09
你佛學大辭典去查查看 看一心是什麼
00:32:12
一心就是我們的本性
00:32:16
由你的本性去唸佛
00:32:21
這樣你就去西方了
00:32:23
不過哪一個 用你的佛性在唸佛
00:32:25
我問你這樣就好說
00:32:28
所以假使一個人
00:32:30
有一心唸佛 沒有一心唸佛不用爭
00:32:33
若一些人在唸經
00:32:34
叩 叩 叩 叩
00:32:36
看到施主來了朝他看一下
00:32:38
這邊看一下
00:32:39
那都沒有一心唸佛啦
00:32:42
有的人若再離譜的
00:32:44
在唸經唸佛時看到人來
00:32:47
你若要買香 那邊有啦 那邊有啦
00:32:49
裡面十八羅漢啦
00:32:51
那完全心都散掉了啦
00:32:55
真正的一心唸佛 只有在佛的地方而已
00:33:01
這才是一心唸佛
00:33:03
從前一個高僧
00:33:05
以前我也曾 引一次給你聽過
00:33:08
學而時習之
00:33:09
說了又再說 老生常談
00:33:14
他在唸經的時候
00:33:17
叩叩叩叩… 在唸
00:33:20
遇到一個官兵在追土匪
00:33:25
那個土匪 跑進來就藏在案桌下
00:33:30
現在藏在案桌下 前面有一個桌巾圍住啊
00:33:34
那個官兵進來 看不到那個土匪
00:33:37
看到那個師父在那裡唸經
00:33:39
他說師父 你有看到這個土匪進來嗎
00:33:41
他說有啊
00:33:43
沒有回答他啦
00:33:44
在那裡叩叩叩叩叩…
00:33:46
師父 你有看到 一個土匪進來嗎
00:33:48
他不回答他叩叩叩叩…
00:33:50
他就一心在唸佛嘛
00:33:53
那個官兵看到很氣
00:33:57
我這樣跟你問這麼多句 你都不回答我
00:34:00
用那把刀子跟他比
00:34:01
師父啊 你有看到土匪進來嗎
00:34:04
他就叩叩叩… 就手抬起來被劃了一刀
00:34:08
那個不是故意要殺他的
00:34:11
他就在叩叩叩… 刀子一比
00:34:14
他剛好手舉起來 就割了一個傷口
00:34:16
血這樣一直流
00:34:17
他也是在叩叩叩叩…
00:34:19
血就在流 一叩血就一直噴
00:34:22
師父啊 你手指受傷 在流血了你還在那個…
00:34:26
不理他 叩叩叩叩…
00:34:29
唸完了
00:34:31
唸完了他才抬頭說
00:34:33
施主 你要做什麼
00:34:34
他說師父啊 你受傷了快敷藥
00:34:36
不用
00:34:38
我剛才在唸佛 是一心在唸佛
00:34:42
現在我唸佛唸完了
00:34:45
手指頭受傷是我的私事
00:34:49
你在問我事情是公事啊
00:34:51
公事比私事還要緊
00:34:54
你什麼事情你講
00:34:56
他說剛才有一個土匪 進來你有看到嗎
00:34:58
說有啊 在哪裡
00:35:00
在桌子底下
00:35:02
他要靠近捉他
00:35:04
他說不行 不能捉他
00:35:06
他說什麼原因不能捉
00:35:08
他說若在寺外是土匪
00:35:11
你捉他沒有關係
00:35:13
進到寺廟就跟佛祖有緣
00:35:16
他不是土匪
00:35:18
就在那裡開示道理
00:35:20
聽到那個土匪感動就出來
00:35:24
他說請官兵你抓我
00:35:26
要來自首就對了
00:35:28
那個官兵刀就放下
00:35:32
說師父我現在不做官兵了
00:35:34
我要跟你學佛啦
00:35:36
我要出家這樣說
00:35:38
那個土匪跪下去 說師父你幫我授戒
00:35:42
我也要來歸佛
00:35:45
那個官兵 跟土匪都拜他為師
00:35:47
這就是一心唸佛
00:35:49
對不對
00:35:51
你們哪一個有辦法
00:35:53
叩叩叩叩…
00:35:55
心裡哎唷 我現在明天這條帳
00:35:58
不知要怎麼收
00:36:00
明天我一攤貨 不知要怎麼做
00:36:03
哎唷 今晚這電視節目不知怎樣
00:36:05
心裡亂糟糟的 怎麼是一心唸佛
00:36:08
你若真的一心唸佛 我保證你到西方
00:36:14
佛祖沒有騙你
00:36:15
祂是掩蓋實義
00:36:18
好比像很多 這個文裡面的經
00:36:22
好比經裡面說
00:36:24
若一日 若二日 若三日
00:36:26
若四日 若五日
00:36:27
若六日 若七日
00:36:29
一心唸佛歸往西方
00:36:31
這個七是什麼
00:36:33
這個七不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七呢
00:36:36
現在說打佛七 不是一二三四五六的七呢
00:36:39
這個七是什麼
00:36:40
這我有專題的光碟
00:36:42
希望你再拿去看
00:36:43
不然講那個 就講好幾個鐘頭
00:36:46
你若知道這個七的意義
00:36:48
你就知道打佛七的意思
00:36:51
你若不知道這個七的意思
00:36:53
你打佛七也是多餘的
00:36:55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36:57
所以他才說不了義是什麼
00:37:00
不了義就是 所有的經的裡面
00:37:02
來隱蔽實義
00:37:04
真正的道理把你蓋起來
00:37:06
為了方便來講的
00:37:08
為了大人在哄小孩 多多少少哄騙來說的
00:37:13
這個方便 我以前也說明給你聽過了
00:37:16
方便就是權宜之說
00:37:19
現在我們來看 智度論這個說明
00:37:23
三藏中
00:37:26
有了義經
00:37:28
有不了義經
00:37:31
明示中道實相為了義經
00:37:35
非然者為不了義經
00:37:38
入道之人當先曉之
00:37:43
他說在這個三藏的裡面
00:37:47
有這個了義的經
00:37:50
也有這個不了義的經
00:37:53
若明白跟你說 這個中道實相
00:37:56
這就是了義經
00:37:58
中道若我們儒家說是中庸
00:38:02
不偏空不偏相
00:38:05
才是真正中道
00:38:08
現在的人 若不是偏空就是偏相
00:38:12
你若有辦法包容一切 走中間這條路
00:38:16
這才是了義的經
00:38:17
才是真正了脫生死的道理
00:38:21
但是呢 你若不是
00:38:26
若不是中道實相的道理
00:38:29
這叫做不了義的經
00:38:31
所以你入道的人 要首先來瞭解
00:38:36
瞭解說到底 這是實相和非實相
00:38:41
我們現在 來談個簡單的例子
00:38:44
談一個簡單的例子
00:38:47
現在我們在論這個三界
00:38:51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00:38:57
現在大家說這個三界
00:39:00
現在一般在說三界是火宅
00:39:06
全都沒辦法了脫生死
00:39:09
你在無色界 在欲界 在什麼色界
00:39:16
這都沒辦法了脫生死
00:39:18
這就不對了
00:39:20
這就講錯了
00:39:22
怎樣不對
00:39:24
現在說欲界有幾天
00:39:26
色界有幾天
00:39:27
什麼無色界有幾天
00:39:29
這誰說的我問你
00:39:31
你就先來瞭解說 這些話是誰說的
00:39:36
釋迦佛祖是有講
00:39:38
說三界都是火宅
00:39:41
但是不是指這個 無色界和色界
00:39:46
你若要知道說
00:39:48
對於欲界 色界 無色界
00:39:51
說什麼天 什麼天
00:39:53
這是在俱舍論說的
00:40:01
這個俱舍論誰說的
00:40:03
誰著的
00:40:05
俱舍論就是世親著的
00:40:08
世親菩薩著的
00:40:10
世親菩薩有的說是天親
00:40:15
當時世親 來著這俱舍論是錯誤的
00:40:20
那時候 祂一個哥哥叫做無著
00:40:26
這個世親
00:40:30
但是這個世親呢
00:40:32
有時候人家叫做天親
00:40:35
這是同一個人啦
00:40:39
祂哥哥呢
00:40:41
祂哥哥呢 他哥哥叫做無著
00:40:49
祂哥哥說你話亂講哦
00:40:53
你今天造這個孽 後來你沒辦法脫出生死
00:41:00
祂哥哥跟祂諫正
00:41:02
諫正之後 這個天親就刀子拿來
00:41:05
要把這個舌頭割掉
00:41:08
說我誹謗大乘法 我舌頭要割掉
00:41:12
祂哥哥阻止 說不可以
00:41:15
你這樣死不是結局
00:41:19
你今天來誹謗大乘
00:41:22
你今天要來讚揚大乘
00:41:25
來補你的罪過
00:41:28
那時這個世親菩薩 才去著了一本這個唯識論
00:41:36
這都同一個人著的
00:41:38
才彌補了祂的罪過
00:41:39
不過這俱舍論 裡面很多錯誤
00:41:43
當今的人沒人把它改掉
00:41:45
那本書還把它留著
00:41:48
人家也照常在講
00:41:51
實在欲界 什麼叫做欲界
00:41:53
欲界就是包含 六道在內都是欲界
00:41:57
有欲的世界
00:42:01
真正若說色界 是有那個形色
00:42:05
但是祂已經脫離這個欲
00:42:08
沒欲的地方就是叫做色界
00:42:11
但是祂還有形色啊
00:42:14
像聲聞還有四果
00:42:16
菩薩還有十地
00:42:18
還有這個階級
00:42:21
若是無色界 就已經是佛的所在
00:42:24
因為已經平等
00:42:26
沒有形形色色
00:42:29
那麼說我們三界都是火宅 這是指六道
00:42:35
是天地人
00:42:37
天是指神和這個阿修羅
00:42:41
神和阿修羅都在天嘛
00:42:44
因為我們阿修羅 在欲界第六天的上面啊
00:42:51
那麼我們若說人
00:42:53
就是代表我們人和畜生
00:42:56
畜生也在這個人界啊
00:43:00
若是地呢 就是代表這個餓鬼和地獄
00:43:05
說這個三界 是指這個六道的三界
00:43:08
並不是指什麼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00:43:11
這就錯誤了
00:43:14
那麼你要知道 在這三藏的中間
00:43:17
都有這個了義和不了義
00:43:22
你若明示中道實相 就是了義的經
00:43:26
你若假使不是 這叫做不義經的經
00:43:30
你入道的人要先瞭解
00:43:34
入道的人你若不瞭解
00:43:36
很多隱蔽實義的道理 你都把它當成真的
00:43:42
好比像我們 六祖壇經說過了
00:43:45
說西方十萬八千里
00:43:48
這也是了義和不了義
00:43:52
若依不了義來說
00:43:55
就是說哦 那個有十萬八千里
00:43:59
用那個尺去量的
00:44:01
不然這樣說
00:44:03
我在虎尾說十萬八千里
00:44:05
我回去宜蘭也十萬八千里
00:44:07
我們虎尾離宜蘭 好幾百公里
00:44:11
怎麼會符合 對不對
00:44:14
十萬八千里是說十惡八邪
00:44:18
這才是真正了義的道理
00:44:23
像現在當今很多人說 做佛祖沒那麼容易
00:44:28
就又一世又一世 一世又一世
00:44:30
修幾百世幾千世 幾萬世才會做佛
00:44:33
根本就錯誤了
00:44:35
他是根據什麼
00:44:37
說佛是修三大阿僧祇劫
00:44:41
但是三大阿僧祇劫多少 你知道嗎
00:44:45
根本你若說 要三大阿僧祇劫
00:44:48
你永遠都沒辦法做佛
00:44:52
這個此後有機會 我會引給你聽
00:44:55
這三大阿僧祇
00:44:58
這個劫是指我們心的妄念
00:45:03
一個妄念就一劫
00:45:04
兩個妄念就兩劫
00:45:06
你一輩子 造多少的劫數你知道嗎
00:45:10
三大就是指貪瞋痴
00:45:15
一個人你若貪瞋痴
00:45:17
這三大阿僧祇的劫 若有辦法掃掉
00:45:21
你就成佛了
00:45:23
這在達摩破相論 裡面就有說了
00:45:28
我說的都是有根有據的
00:45:31
老師說的話 一句沒根據的我都不要講
00:45:34
因為我怕造妄言
00:45:38
所以若一般的人在講道理
00:45:41
佛祖說的啦
00:45:42
古聖賢說的啦
00:45:44
問他哪一本經說的 他沒辦法講
00:45:48
所以呢 你若一問我像我剛才說
00:45:51
這個三大阿僧祇劫
00:45:53
你若有興趣
00:45:54
我下期也可以 寫在黑板讓你做參考
00:45:58
這是達摩祖師說的
00:46:01
所以呢 我們世間人就是不瞭解
00:46:05
為了很多問題都去曲解
00:46:11
好比像說 我們人有八萬四千煩惱
00:46:18
什麼八萬四千劫
00:46:20
什麼佛祖死後
00:46:22
燒那個舍利子 有八萬四千瓶
00:46:27
這都不是實在的道理
00:46:32
你若要知道這個問題
00:46:33
你查佛學大辭典 裡面就有寫了
00:46:36
你若要查就查八萬四千
00:46:40
它那裡面就會解釋
00:46:41
解釋這八萬四千的道理
00:46:44
所以很多人 看經書不要追究
00:46:50
矛盾歸矛盾
00:46:52
不想要查參考書
00:46:54
不要查這個歷代祖師的論
00:47:00
也不想查所有的辭典 去跟它考證
00:47:05
只有盲目去從它這樣而已
00:47:08
所以很多人 只有用不了義來做道理
00:47:12
不想用了義來做道理
00:47:17
所以世間人你說一心唸佛
00:47:20
一個人你心若沒佛
00:47:23
要怎麼一心唸佛
00:47:26
我來引一個王善人一句話
00:47:29
存佛心
00:47:31
說佛話
00:47:33
行佛事
00:47:35
當體成真就是佛了
00:47:39
一個人要做佛不困難啊
00:47:41
你要了脫生死也不困難啊
00:47:44
只要你的心要存著佛在
00:47:47
要存佛心
00:47:49
佛是大慈大悲
00:47:52
救苦救難
00:47:54
慈悲為本 方便為門
00:47:57
你這個心要存在你的心
00:48:02
你講的話 要照佛祖的話去講
00:48:06
不要為了賺錢 用你的心意下去講
00:48:10
你要照這個經典 佛祖所留下來的話
00:48:15
歷代祖師 留下來的話你要去講
00:48:17
不要用你自己的心意去講
00:48:20
這就是說佛話
00:48:22
行佛事
00:48:24
你的腳步要學 釋迦佛祖的腳步去做
00:48:28
你想釋迦佛祖 連一個王位都不要
00:48:32
現在當今 很多這些政治和尚
00:48:37
我都看不順眼
00:48:40
有人曾經怎麼說呢
00:48:42
哎呀 他今天參與政治 也是為了眾生啊
00:48:48
沒有錯 為了眾生沒有錯
00:48:50
為了眾生 不一定就參與政治
00:48:53
我敢說這樣說
00:48:55
若不然釋迦佛祖 不用出家啊
00:48:59
祂做為一個國王 可以行仁政
00:49:03
仁政就是很好的政治 來統治國家
00:49:07
祂何苦國王不要做 讓祂的父親絕嗣
00:49:13
連兒子也把他拉去修行
00:49:18
哪需要這樣做什麼
00:49:21
祂假使若是參與政治
00:49:24
目的是要這個國家安定
00:49:27
要這個國家好
00:49:28
若這樣釋迦佛祖不用出家
00:49:30
不必要出家
00:49:32
出家要做什麼
00:49:33
祂身為一個國王
00:49:34
以前都是帝國主義
00:49:37
祂可以用祂的仁政 統治天下就好
00:49:41
哪需要出家做什麼
00:49:43
我們出家人 修行人的任務
00:49:46
就是要勸世間人 走這個善的路
00:49:52
並不是說政治不好
00:49:55
政治是政治家的事情
00:49:57
政治家的人要去參與政治
00:50:01
我們修行的人 就不必要參與政治
00:50:04
修行人只要 你去勸化世間人
00:50:07
安分守己 奉公守法
00:50:11
假使一個人有辦法修身 就有辦法齊家
00:50:15
齊家就有辦法治國
00:50:16
治國就平天下
00:50:20
你就要知道這個道理
00:50:21
希望我說的話 也許比較直接
00:50:24
也許比較激烈
00:50:26
我就常常說我修養不好
00:50:29
不過我一顆心
00:50:30
是只有拉住 佛祖的衣襟在走
00:50:35
佛祖一輩子財產不要
00:50:38
名也不要 利也不要
00:50:40
所以我才會說
00:50:41
談道不談錢 這個道理在這裡
00:50:43
我是拉著佛祖的衣襟在走
00:50:46
但是我不敢說我修養很好
00:50:48
我是一個土包子
00:50:50
但是起碼我的腳步是照 佛祖的腳步在走
00:50:55
下午說到這裡時間到了
00:50:58
我們下文 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51:02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51:06
我們現在來翻三十八頁
00:51:15
最後一行
00:51:20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51:24
師復曰 善知識
00:51:30
總須依偈修行
00:51:34
見取自性
00:51:37
直成佛道
00:51:41
現在惠能六祖
00:51:43
祂講完這個無相頌之後
00:51:48
祂又來叮嚀 祂這些徒弟這樣說
00:51:54
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0:51:57
大家總是要照著我 所說的無相頌去修行
00:52:04
一定你會看出 你這個般若的自性
00:52:12
若這樣你才有辦法 直接來成這個道
00:52:19
我們這個頓悟法
00:52:22
和這個漸法不同
00:52:25
頓悟法就是 直接成佛的路線
00:52:30
我們若漸悟的法 是慢慢地來的
00:52:35
你修過這個無數世
00:52:40
你若說真正 修這個漸法的人
00:52:44
就一世又一世 一世又一世
00:52:46
要修到無數世
00:52:48
才有辦法成佛
00:52:50
若是頓悟法不是
00:52:52
一世就成佛
00:52:55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
00:52:58
法不相待
00:53:01
眾人且散
00:53:04
我歸曹溪
00:53:07
眾若有疑
00:53:09
卻來相問
00:53:13
祂說一個人你若不想學
00:53:21
這個法是沒辦法等你的啊
00:53:23
你若不快一點修 我們的壽命有數
00:53:27
人若死了來說
00:53:29
他那個法難道會說
00:53:30
我再等你下輩子再來
00:53:37
你這世若不趕快說
00:53:41
聽到這個先天 頓悟之法即時去修
00:53:46
你若死後來生 就又是要打地基要再重做
00:53:52
你沒辦法說這個法 來等你下一世的事情
00:53:58
只有你修漸法再來說
00:54:02
所以你們大家 現在可以散了
00:54:07
因為我這無相頌講完了嘛
00:54:10
你們大家可以解散了
00:54:13
我也要回去曹溪了
00:54:16
如果你們心裡 若是還是有疑問
00:54:20
你們再來曹溪問我這樣說
00:54:24
再接下去
00:54:26
時刺史官僚
00:54:32
在會善男信女
00:54:36
各得開悟
00:54:38
信受奉行
00:54:42
當時這個韋刺史
00:54:45
和一些這個官僚
00:54:48
和所有 參加法會的善男信女
00:54:53
各人各人得到他們的道
00:54:56
人人都開了智慧
00:54:59
而且有所領悟
00:55:02
日後大家都有辦法 去信受奉行
00:55:09
講到這四字信受奉行
00:55:13
不是只有佛教
00:55:14
道教也是一樣
00:55:17
不信的話 你佛教的經典
00:55:19
道教的經典
00:55:21
最後面一定都會 寫這四個字信受奉行
00:55:27
怎樣叫做信受奉行
00:55:31
我們現在 看佛學辭典一個說明
00:55:35
信受奉行
00:55:39
信受如來所說之法
00:55:45
而奉行之也
00:55:48
諸經之終
00:55:50
多有斯語
00:55:53
現在說信受奉行
00:55:57
就是說來相信 接受佛祖所說的道理
00:56:03
而且照著祂的話去實行
00:56:07
就是叫做信受奉行
00:56:11
所有佛經的裡面最後一句
00:56:15
都有這句話
00:56:19
另外佛學常見詞彙 裡面這樣說
00:56:24
信受奉行
00:56:27
信受如來所說的法
00:56:32
和切實奉行如來所說的法
00:56:37
現在佛學常見詞彙 說信受奉行
00:56:44
就是相信接受 佛祖所說的道理
00:56:49
和切實照著 佛祖說的話去做
00:56:54
這個叫做信受奉行
00:56:56
現在這是佛教的理論
00:57:00
但是我們道家
00:57:02
我們道教也是一樣啊
00:57:04
所以這個道教大辭典才說
00:57:08
道家以信仰 領受天尊所說之法
00:57:15
而奉行不怠
00:57:17
謂之信受奉行
00:57:21
道經之末
00:57:22
多有此語
00:57:26
道教大辭典說道家
00:57:30
用這個信仰 來領受天尊所說的法
00:57:38
我們天尊 就是指這些上仙 上神
00:57:42
像元始天尊 道德天尊 或是玉皇大天尊
00:57:48
這些都是天尊
00:57:50
天尊就可以說上仙 上神
00:57:53
來領受天尊所說的法
00:57:58
來照祂的話去實行不懶惰
00:58:02
叫做信受奉行
00:58:05
在我們道教的經典的結尾
00:58:09
大多數都有這句話
00:58:13
另外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58:17
信 信諸聖之語
00:58:21
受 承受於心也
00:58:25
奉 遵守不違
00:58:28
行 如法實行也
00:58:31
呂純陽祖師 現在將四個字拆開
00:58:35
信就是我們有辦法 相信所有聖神的話語
00:58:45
而且受就是可以承受 接受在我們的心
00:58:51
奉就是可以遵守不去違背
00:58:55
行就是照這個法去實行
00:58:58
這是我們道教的理論
00:59:00
這邊是佛教的理論
00:59:03
但是意思一樣
00:59:06
所以現在我們這個第三品
00:59:08
到這裡就完全結束
00:59:11
現在接下來第四品
00:59:13
我們看定慧品第四
00:59:18
現在這一品 就是我們惠能六祖
00:59:23
為了大家要來開示這個 禪定和智慧的真正意義
00:59:31
定慧是在我們六度 的中間最高的境界
00:59:38
也是最難修的課程
00:59:41
所以我們在瑤池金母 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00:59:48
裡面瑤池金母才這樣說
00:59:52
金母曰
00:59:55
解脫非難
00:59:57
難在定慧
01:00:02
瑤池金母這樣跟我們說
01:00:05
說一個人想要解脫
01:00:08
什麼叫做解脫
01:00:10
解脫我們之前 我們也有說明過了
01:00:12
解脫就是了脫生死
01:00:15
一個人你想要了脫生死 這是沒有什麼困難
01:00:20
你所有的困難在哪裡
01:00:23
就是禪定和智慧
01:00:27
所以在這六度之中
01:00:30
你若說要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01:00:35
普通修到這裡有辦法
01:00:38
但是進入禪定智慧 這是很困難的事情
01:00:43
所以楞嚴經這樣說
01:00:46
阿難
01:00:48
世間一切所修心的人
01:00:53
不假禪那 無有智慧
01:00:59
楞嚴經是釋迦佛祖說的
01:01:03
阿難 也有人說「阿」難
01:01:07
你讀成阿難也可以
01:01:08
讀成「阿」難也可以
01:01:10
這是正音是讀成阿
01:01:14
但是土音我們讀成「阿」
01:01:17
所以有的說阿彌陀佛
01:01:18
有的說「阿」彌陀佛
01:01:20
這都沒有算錯的
01:01:24
他說世間一切 你所在修心的人
01:01:31
這個假 假就是藉
01:01:34
你若沒有藉這個禪那
01:01:37
禪那這是梵語
01:01:40
翻譯中國話叫做定
01:01:43
你若沒有藉這個定力 你就沒有智慧
01:01:49
所以有的現在頭腦很好
01:01:53
比如說我信佛
01:01:55
我讀到佛學院畢業
01:01:57
讀這個佛教大學畢業
01:02:00
若我們道家 說我這個道書看很多
01:02:03
但是你若沒有定力 就沒有智慧
01:02:06
無論頭腦再好
01:02:08
他所發出來的慧 不是正經的智慧
01:02:14
一名叫做狂慧
01:02:21
對於這個狂慧這個問題
01:02:23
我們六祖壇經 下面就會再講了
01:02:28
所以一個人你要發出智慧
01:02:31
一定要藉什麼
01:02:33
藉著禪定的力量
01:02:36
你若沒有禪定 就沒有智慧了
01:02:38
這樣說較快
01:02:40
一個人若沒有那個定力 絕對就沒智慧
01:02:44
怎樣叫做定力
01:02:47
不會被名利所誘惑了
01:02:50
比如我在講道理
01:02:53
貪這個名利 我想要跟人家募錢
01:02:59
這樣你就已經沒有定力了
01:03:01
你就被名和利所誘惑去了
01:03:03
你就沒有定力
01:03:04
若沒有定力 你所發出來這個慧
01:03:08
根本你很會講道理沒有錯
01:03:10
不過你所發出來這個慧 就是狂慧
01:03:13
就不是正經的智慧
01:03:17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
01:03:32
師示眾云
01:03:36
善知識
01:03:39
我此法門
01:03:41
以定慧為本
01:03:45
惠能六祖這樣跟我們說
01:03:49
說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1:03:53
我這個頓教的法門
01:03:56
我此法門就是指這個頓教
01:03:59
有的說是頓悟
01:04:02
我這頓教的法門 是用這個定慧
01:04:06
來做修成正果的根本
01:04:11
那麼說這個定和慧
01:04:15
我們現在來 看三藏法數一句話
01:04:19
定者 禪定也
01:04:24
謂能攝散澄神
01:04:29
靜心見道
01:04:31
慧者 分別事理
01:04:34
決斷疑念
01:04:37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04:40
佛學辭典這樣說
01:04:43
因緣生之有為法謂事
01:04:47
不生不滅之無為法謂理
01:04:52
現在我們 說這個事理是什麼
01:04:55
就是因緣所生的 有為法這就是事
01:05:00
像我現在講道理這也是事
01:05:02
怎麼樣事
01:05:03
有這個道場 有人在講 有人在聽
01:05:09
這就是因緣所生
01:05:11
這就是事
01:05:12
若是不生不滅的道理
01:05:16
這個無為法就是叫做理
01:05:21
所以現在三藏法數說
01:05:23
定是什麼
01:05:24
定就是禪定
01:05:27
就是有辦法攝散澄神
01:05:31
神就是指我們的精神 我們的元神
01:05:36
攝就是收攝
01:05:38
散就是已經散開
01:05:42
所以一個人
01:05:43
你若走火入魔 說你精神散亂
01:05:48
這就是散
01:05:49
散就是我們的念頭 已經散開
01:05:52
要把它收攝回來
01:05:55
可以讓我們這個精神清靜
01:05:59
你靜心才有辦法 看出這個道
01:06:04
什麼叫做慧
01:06:05
慧就是有辦法分別事理
01:06:09
有為無為 先天後天
01:06:13
你有辦法去分別
01:06:15
決斷你所有懷疑的念頭 這個就是叫做定慧
01:06:24
我們現在再來看下文下去
01:06:28
大眾勿迷
01:06:38
言定慧別
01:06:41
定慧一體
01:06:44
不是二
01:06:47
定是慧體
01:06:49
慧是定用
01:06:53
說我們今天大家 不要被迷惑
01:07:02
一般的人都說 禪定和智慧是分別的
01:07:06
禪定歸禪定 智慧歸智慧
01:07:12
所以其實你要知道 這個禪定和智慧
01:07:16
本是同一個體的
01:07:19
是不分開的
01:07:22
禪定就是智慧的本體
01:07:25
智慧就是禪定的作用
01:07:31
我們現在來看 楞嚴經一句話…
01:07:37
現在不是… 這個觀音玄義裡面所說的
01:07:43
若定而無慧者
01:07:47
此名痴定
01:07:50
譬如盲兒騎瞎馬
01:07:54
必墮落塹而無疑也
01:07:59
若慧無定者
01:08:02
此慧名狂慧
01:08:05
譬如風中燃燈
01:08:08
搖颺搖颺照物不了
01:08:13
現在觀音玄義這樣說
01:08:16
說假使一個人
01:08:19
你有定力
01:08:21
但是沒有這個智慧
01:08:24
這個名字叫做什麼
01:08:26
叫做痴定
01:08:29
譬如一個盲眼的
01:08:33
來騎一匹沒有眼睛的馬
01:08:36
這匹馬一直跑
01:08:39
跑到那個坡崁前 不知道要停住
01:08:44
就掉到深坑裡
01:08:47
這匹馬也死 盲眼也死
01:08:52
所以一個人你很有定力
01:08:56
但是你沒有智慧
01:08:59
一個人若沒有智慧 就沒辦法去分別是非
01:09:05
什麼叫做定
01:09:06
我們要注意這個定
01:09:09
定不是全部都好的
01:09:12
定也有壞的
01:09:13
定有一種叫做正定
01:09:15
一種叫做邪定
01:09:18
怎樣叫做正定 怎樣叫做邪定
01:09:21
比如我舉一個例子
01:09:23
這個人愛賭博
01:09:25
全部精神都在賭博裡面
01:09:28
人家怎麼跟他說 他都不會改變
01:09:30
這定在賭博裡 他的心定在賭博裡
01:09:35
這個人愛喝酒
01:09:38
整天都喝到東倒西歪
01:09:40
說某人啊 你不要這樣喝
01:09:42
你說那個沒有的 爽啊
01:09:44
他整天都迷在這個酒甕裡
01:09:46
他就定在這個酒
01:09:49
這也是叫做定 對不對
01:09:52
你因為沒有智慧啊
01:09:54
你若有智慧 就知道說對不對
01:09:58
這樣才有辦法 入在這個正定進去
01:10:02
不然你只有知道定不可以
01:10:04
好比像盲眼的 騎在瞎馬一直跑一直跑
01:10:08
跑到坡崁前 就已經不知道停住
01:10:13
你本人在騎的人盲眼 那匹馬又沒有眼睛
01:10:17
就掉到溪谷去
01:10:19
這就是有定沒慧啦
01:10:21
這叫做痴定
01:10:26
再來說一個人你有智慧
01:10:31
但是你沒有定力
01:10:34
這個慧就是叫做狂慧
01:10:37
好比像什麼 好比像在刮風
01:10:41
你點一盞油燈
01:10:43
這個燈不是那個電燈的燈
01:10:45
是那個油燈
01:10:46
我們較早以前就有油燈
01:10:49
搖颺 搖颺 就是火一閃一閃的
01:10:53
照東西照不清楚
01:10:56
不信你在風中 晚上你跟它點一盞燈
01:11:00
閃啊閃的 眼前的東西你都看不清楚
01:11:05
所以一個人 雖然說你這樣頭腦很好
01:11:09
你會這樣講經說法 道理都懂
01:11:12
不過你都沒有那個定力
01:11:14
有的被名把他吸住
01:11:16
有的被利把你引去
01:11:20
為了名利來誘惑 你的心就不會靜
01:11:24
心若不會靜
01:11:26
你所發出來的智慧 就沒用了
01:11:30
變成狂慧去了
01:11:33
所以才說 定慧本來就是一體
01:11:35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11:39
再來看下文下去
01:11:51
即慧之時定在慧
01:11:57
即定之時慧在定
01:12:01
若識此義
01:12:03
即是定慧等學
01:12:08
祂說假使一個人 你發出智慧的時候
01:12:12
我們智慧的中間 你有辦法收攝你的散心
01:12:19
在這個禪定的中間 你要去分別事理
01:12:24
決斷你的疑念
01:12:26
這樣才有辦法 避免這個走火入魔
01:12:34
假使一個人 你若明白這個道理
01:12:38
就是禪定和智慧
01:12:42
也就是明白你的佛性
01:12:48
再接下來
01:12:51
諸學道人
01:12:55
莫言先定發慧
01:12:59
先慧發定各別
01:13:04
作此見者
01:13:06
法有二相
01:13:09
口說善語
01:13:10
心中不善
01:13:15
空有定慧
01:13:17
定慧不等
01:13:20
說你們這些學道的人
01:13:24
你不要說先禪定 再來發智慧
01:13:30
或是說先有這個智慧 再來發禪定
01:13:35
你若硬要將禪定 和智慧兩個把它們分別
01:13:42
假使你若將禪定智慧 來分成兩個來見解
01:13:49
若這樣呢 你這種的人
01:13:54
只有嘴巴說善的道理
01:13:57
根本你的心中 就沒有善啊
01:14:01
這樣的人
01:14:03
枉費有這個禪定 或是有這個智慧
01:14:07
對於禪定和智慧 沒有辦法去合一
01:14:12
世間有很多人
01:14:16
有辦法禪定
01:14:18
不過他執相不明白是非
01:14:23
他當成我會禪定 就了不起了
01:14:27
也有人雖然他有智慧
01:14:31
有辦法分別事理
01:14:35
有辦法來決斷疑念
01:14:37
不過執相 沒辦法收攝他的散心
01:14:42
所以有這個智慧
01:14:46
依他想說 我就不用學什麼禪定
01:14:51
所以呢 就有的人說
01:14:53
你禪定錯了
01:14:56
有的人說禪定才對啊
01:14:58
吃飽只有練坐禪
01:15:00
他說哪要什麼智慧 我會禪定就好了
01:15:04
就爭論不休
01:15:07
我們現在另外來看 修真錄一句話
01:15:12
心存名利
01:15:15
身處於流俗
01:15:19
則無有智慧
01:15:22
縱能入禪定
01:15:24
其名曰癡定
01:15:27
身定心不定
01:15:30
念念無止息
01:15:33
則難入正定
01:15:35
縱有智慧在
01:15:38
其名曰狂慧
01:15:41
若不貪名利
01:15:44
不處於流俗
01:15:46
了悟吾心自如如
01:15:49
則見自性
01:15:51
見性則是禪定智慧
01:15:55
若如此即自解脫
01:15:59
這裡面一個流俗 首先做個說明一下
01:16:05
辭海這樣說
01:16:07
流俗 謂頹靡之俗
01:16:11
為眾生共習也
01:16:14
什麼叫做流俗
01:16:16
流俗就是一種壞的風俗
01:16:19
比如做喜事 來叫康樂隊 來脫衣舞
01:16:24
若喪事來說 就什麼五子哭墓
01:16:27
什麼孝女白瓊
01:16:30
這就是叫做頹靡之俗
01:16:34
不過眾人都喜愛
01:16:36
這種的嘻嘻哈哈 人家比較喜愛
01:16:38
這叫做頹靡之俗
01:16:41
現在我們來看修真錄
01:16:45
一個人你的心 存在於名和利
01:16:51
你的心處在這個流俗
01:16:55
這樣你就沒有智慧了
01:16:58
雖然說你的人 有辦法入這個禪定
01:17:02
但是這個名字叫做癡定
01:17:06
你的身雖然有定
01:17:09
不過你的心不定
01:17:12
你的每一個念頭 都不能止息
01:17:17
不管什麼時候 一個心一直翻滾
01:17:19
若這樣 你就沒辦法入這個正定
01:17:23
雖然說你有智慧
01:17:26
這個叫字叫做狂慧
01:17:29
假使你若不貪這個名 不貪這個利
01:17:33
你不要處在這個流俗
01:17:36
你了悟我的心 本來就是如如不動
01:17:41
若這樣你就看出你的自性
01:17:45
見性就是禪定智慧
01:17:48
假使若這樣 你就有辦法自己來解脫
01:17:53
這是修真錄所說的
01:17:55
另外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首詩
01:18:01
眾生學道執而偏
01:18:07
定慧分家各自賢
01:18:12
禪定現前無智慧
01:18:16
名云癡定群魔纏
01:18:20
縱開智慧難禪那
01:18:25
狂慧何能得佛緣
01:18:29
但願猛醒修六度
01:18:33
功成果滿證金仙
01:18:37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這首詩
01:18:41
說眾生來學道 都是固執又偏向一邊
01:18:50
你這個禪定 和智慧兩種分開
01:18:55
各人說他很賢能
01:18:57
會禪定的人說我很賢能
01:19:00
有智慧的人 說禪定就沒有用
01:19:04
全都把它分開
01:19:06
各人都說他很賢能
01:19:09
一個人你有辦法禪定 不過你沒有智慧
01:19:15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癡定
01:19:18
若是癡定就容易走火入魔
01:19:23
雖然說你有開智慧
01:19:25
不過你沒辦法禪定
01:19:28
若這樣狂慧
01:19:30
怎麼有辦法 得到這個佛的緣
01:19:35
總是希望大家 要快點清醒來修這個六度
01:19:41
現在這字你就要注意
01:19:42
這字可以讀成兩個音
01:19:45
可以讀成省 可以讀成「省」
01:19:49
但是這個 為了詩平仄的關係
01:19:52
現在要讀成省 不能讀成「省」
01:19:55
讀成「省」變成仄音
01:19:57
跟詩的平仄就不符合了
01:20:00
要讀成省
01:20:02
總是你要趕快清醒起來 來修這個六度
01:20:07
你的功若成果若滿 你就證金仙
01:20:12
金仙他們佛教就是說佛
01:20:16
我們現在 再來看我們這個本課
01:20:25
再來看這個本課
01:20:36
若心口俱善
01:20:41
內外一如
01:20:45
定慧即等
01:20:50
說假使你一個人心善
01:20:53
你嘴講也是善
01:20:56
這樣內外全都一樣
01:20:59
我們禪定 和智慧就都齊全了
01:21:04
對這句話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說明
01:21:09
口善心善
01:21:12
譬喻之語
01:21:14
口善外也
01:21:16
喻之禪定
01:21:18
心善內也
01:21:20
喻之智慧
01:21:22
呂純陽祖師說 現在六祖講的
01:21:26
說嘴善心也善
01:21:29
這是一種譬喻的話
01:21:32
因為這個嘴善是在外
01:21:34
這個是比喻這個禪定
01:21:37
心善是在內 所以比喻我們的智慧
01:21:43
現在我們惠能六祖說
01:21:46
若心口俱善內外一如
01:21:50
定慧即等
01:21:53
說一個人你禪定智慧 內外若都一樣來說
01:22:00
若這樣來說你自然 定慧就全都齊備了
01:22:07
再來再看下文
01:22:10
自悟修行
01:22:13
不在於諍
01:22:16
若諍先後
01:22:18
即同迷人
01:22:22
他說修道 最注重就是要自悟自修
01:22:28
不是在爭論的
01:22:31
假使你爭論說 我禪定比較重要
01:22:35
或是爭論說 我智慧比較重要
01:22:39
若這樣來說 你跟迷惘的人一樣啊
01:22:44
所以我們今天 要知道禪定和智慧是合一
01:22:48
絕對不能去分開的
01:22:51
假使兩種 若分開就不是道了
01:22:55
所以當今的人 有的人只重視這個禪定
01:23:01
有的人只重視這個智慧
01:23:05
內外都沒辦法合一
01:23:08
所以他才沒辦法修成正果
01:23:11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
01:23:14
不斷勝負
01:23:17
卻增我法
01:23:19
不離四相
01:23:22
他說假使 你若不斷這個爭論
01:23:26
什麼人比較對
01:23:28
若這樣你就增加 我見的言論
01:23:32
我才對 做什麼都我才對 你不對
01:23:36
這樣執這個我相
01:23:38
你就沒辦法 來離開這個四相
01:23:44
對於這句話 我們來注解一下這個我法
01:23:48
什麼叫做我法 我們來做個注解
01:23:52
再說明下文
01:23:55
我法者
01:23:58
言我是人非
01:24:01
四相者
01:24:02
金剛經所云
01:24:04
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也
01:24:09
若不斷諍定慧之先後勝負
01:24:15
是人不離四相
01:24:17
即同迷人也
01:24:20
這裡面兩個注解 我們首先來做個說明
01:24:28
現在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4:32
我法
01:24:33
對於同道者言之也
01:24:36
現在說我法等於就是 對同道的人所說的
01:24:40
說我的道才對 別人的道就不對
01:24:45
注解第二 金剛經這樣說
01:24:48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1:24:54
即非菩薩
01:24:56
但是對於這個文 我們就要有一點瞭解
01:25:04
這個菩薩 和這個菩薩是不一樣
01:25:10
不然你這樣 這個文會矛盾哦
01:25:12
怎麼樣
01:25:13
說假使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1:25:17
若這樣就不是菩薩
01:25:19
菩薩就已經離四相了
01:25:21
怎麼還說菩薩
01:25:23
這個菩薩 是說修菩薩行的人
01:25:27
這個菩薩 是已經修成正果的菩薩
01:25:31
這等於就是願地菩薩
01:25:33
這就是因地菩薩
01:25:35
同樣是菩薩是不一樣
01:25:38
他說假使 若一個修菩薩行的人
01:25:42
你若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1:25:45
若這樣你就沒資格做菩薩
01:25:49
現在我們 來看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25:54
祂說什麼叫做我法
01:25:56
我法就是說我才對你不對
01:26:00
四相就是金剛經所說的
01:26:03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這個四相
01:26:09
假使你若不來斷 諍論這個定和慧
01:26:15
說我定先你慧後
01:26:18
我慧才對你定不對
01:26:21
來爭論這些事情
01:26:24
若這樣你這個人 根本就沒離開這個四相
01:26:28
和迷迷惘惘的人一樣啊
01:26:32
那麼現在 對於金剛經這句話
01:26:35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1:26:39
即非菩薩
01:26:40
我們來看這個 惠能六祖一個注解做參考
01:26:47
有我相者
01:26:52
依恃名位權勢
01:26:56
輕慢貧賤愚迷之流
01:27:00
人相者
01:27:02
未得謂得
01:27:04
未證謂證
01:27:06
自恃持戒
01:27:09
輕而無持戒者
01:27:12
眾生相者
01:27:14
謂有苟求希望之心
01:27:18
言正行邪
01:27:21
口善心惡
01:27:25
壽者相者
01:27:26
外觀似悟
01:27:29
見境生情
01:27:31
執著諸相
01:27:33
貪著生死
01:27:35
有此四相
01:27:37
即同眾生
01:27:38
非菩薩也
01:27:42
現在金剛經 惠能六祖這樣說
01:27:46
說有我相是什麼
01:27:50
就是靠他有地位有權勢
01:27:56
來輕視怠慢一些窮人 貧賤的人 和笨的人
01:28:04
看不起人家
01:28:06
這就是叫做我相
01:28:09
人相就是 你沒得到說你得到
01:28:14
還沒證果說你證果
01:28:19
自己靠著說我吃素
01:28:23
輕視人家說啊 你沒吃素沒有用
01:28:26
這樣跟人家輕視
01:28:28
應該你要去跟他勸解
01:28:29
說吃素很好哩 怎麼樣
01:28:32
要去勸解他
01:28:33
你不可以輕視 不可以看不起他
01:28:38
眾生相
01:28:41
就是說有這個希求的心理
01:28:48
要求佛跟我保佑
01:28:49
要依靠這個佛
01:28:52
有那個希望得到福報的心
01:28:56
你說的話都正理
01:28:58
不過你做的都亂七八糟
01:29:02
嘴善 不過你心不善
01:29:05
這就是眾生相
01:29:08
壽者相
01:29:11
若在外觀 看起來好像你有悟
01:29:15
不過你見境就生情
01:29:20
執著一切有形有相的東西
01:29:26
貪著這個生死
01:29:29
怎樣貪著生死
01:29:31
只有貪著生死輪迴
01:29:34
話若說起來
01:29:35
只有希望說 我來生要得到什麼福報
01:29:42
他不想要了脫生死
01:29:45
你若有這四種的相
01:29:48
跟眾生一樣
01:29:50
不是真正行菩薩道的人
01:29:54
這是惠能六祖 在金剛經的解釋
01:30:00
我們下午說來到這裡…
01:30:03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30:08
我們現在翻四十頁
01:30:15
最後一行
01:30:25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30:28
善知識
01:30:31
定慧猶如何等
01:30:36
猶如燈光
01:30:39
有燈即光
01:30:41
無燈即暗
01:30:44
燈是光之體
01:30:47
光是燈之用
01:30:50
名雖有二
01:30:52
體本同一
01:30:55
此定慧法
01:30:57
亦復如是
01:31:02
六祖說你們 這些有善根的人
01:31:06
我們現在 說這個禪定和智慧
01:31:11
我們要來比喻什麼
01:31:15
比喻好比像那個燈光
01:31:18
和這個燈一樣
01:31:23
有這個燈才有這個光
01:31:28
若沒燈 這個光就發不出來
01:31:34
燈是什麼
01:31:36
燈就是這個光的本體
01:31:40
若是光呢
01:31:42
光就是這個燈的作用
01:31:45
名稱雖然 有這個燈和光兩樣
01:31:52
事實上是同一個本體
01:31:57
所以我前面 所跟你說的這個定和慧
01:32:03
這個體和用也是一樣
01:32:09
對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看破相論一句話
01:32:14
破相論是我們中國 禪宗這個初祖達摩著的
01:32:23
應該是要寫達摩破相論
01:32:27
這個破相論這樣說
01:32:31
覺之明了
01:32:34
喻之為燈
01:32:37
是故
01:32:39
一切求解脫者
01:32:41
身為燈塔
01:32:44
心為燈柱
01:32:47
增諸戒行
01:32:49
以為添油
01:32:51
智慧明達
01:32:54
喻之燈火常燃
01:32:58
如是真正覺燈
01:33:01
而照一切無明癡暗
01:33:09
說一個人你若有辦法覺悟
01:33:12
要來開這個智慧
01:33:15
明 明就是智慧
01:33:17
這就要比喻什麼
01:33:20
比喻我們一盞的燈
01:33:25
為了這樣呢
01:33:27
我們一切想要來求解脫
01:33:30
想要解脫生死的人
01:33:33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燈塔
01:33:38
因為一個人的身若不正
01:33:40
那個燈就沒辦法樹立起來
01:33:42
比如一盞蠟燭也是一樣
01:33:44
你若插得歪歪的也不可以
01:33:47
你假使 若一盞油燈也是一樣
01:33:51
你若插得歪歪的也不可以
01:33:53
一定要插正
01:33:55
插正就是定啊
01:33:57
就是我們人所說的定
01:33:58
所以定是我們人 的本體就是這樣
01:34:02
你要插正
01:34:04
我們的心
01:34:06
現在說我們人的心發出來
01:34:09
這個心就是什麼
01:34:10
這個心就是燈柱
01:34:12
什麼叫做燈柱
01:34:13
橙柱若一般 土話就是燈芯啦
01:34:18
我們人的身體這個定力
01:34:22
我們的身體 就好比像那盞燈的燈芯
01:34:28
增諸戒行
01:34:31
照這個六度我們要去修行
01:34:35
諸戒行就是 等於六度包含在內
01:34:39
你要增加 這個六度要去修行
01:34:43
這是什麼 這就好比像添油
01:34:47
你那盞空燈 若不添油也沒用啊
01:34:50
我就在說定 有很多種的定啊
01:34:53
上一期就說過了
01:34:55
一個人一直沈迷於賭博 也是定在賭博啊
01:34:59
一個人若在酒 一直喝沒控制
01:35:03
這也是定在酒裡去啊
01:35:04
不可以
01:35:05
你是要增諸戒行
01:35:08
就好比像那盞燈插在那裡
01:35:10
把它添油下去
01:35:12
燈若沒那個油不會亮
01:35:15
你只有空燈不可以
01:35:18
你這個油添下去之後
01:35:21
火若點燃下去
01:35:23
這個智慧 這個光就發出來了
01:35:28
這就是比喻這個燈火 永遠都在燃燒
01:35:34
像這種真正覺悟的燈
01:35:38
他有辦法 去照一切無明的癡暗
01:35:42
無明的癡暗
01:35:43
就是有辦法 來破解我們人的迷癡這樣
01:35:48
這是破相論 裡面所跟我們說的
01:35:54
你們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1:36:10
師示眾云
01:36:15
善知識
01:36:18
一行三昧者
01:36:21
於一切處
01:36:24
行住坐臥
01:36:27
常行一直心是也
01:36:32
六祖這樣說
01:36:35
說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1:36:38
什麼叫做全修定心 而得到這個禪定呢
01:36:47
一行三昧
01:36:50
就是指我們的禪定
01:36:54
無論是在白天 無論是在晚上
01:36:59
在什麼時候
01:37:00
我們在行的時候
01:37:02
在站的時候
01:37:04
在坐的時候
01:37:06
在躺下去的時候
01:37:08
你時常就要 行這一直心就是
01:37:15
現在我們說一行三昧
01:37:20
我在說是禪定
01:37:24
對這個一行三昧 有必要跟你注解一下
01:37:27
不然你不會瞭解說 這個一行三昧是什麼
01:37:32
不然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這段說明
01:37:38
一行三昧者
01:37:41
佛家之最上乘禪也
01:37:46
最上乘之禪
01:37:49
不執於坐
01:37:51
行住坐臥間
01:37:54
能見直心
01:37:56
即名一行三昧
01:37:59
故曰一行三昧者
01:38:02
於一切處
01:38:03
行住坐臥
01:38:05
常行一直心也
01:38:09
但是若單單這些文 解釋給你聽
01:38:13
恐怕有的沒辦法口服心服
01:38:16
有的也沒辦法徹底瞭解
01:38:21
所以現在有必要 這三個注解首先跟你說明
01:38:26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8:31
一行三昧者
01:38:34
指心專於一行 而修習之正定
01:38:40
那麼什麼叫做一行
01:38:42
我們現在 首先瞭解這個意義
01:38:4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8:47
一行 專注於一事之謂
01:38:52
一行就是我們的心 專注在一個東西
01:38:57
這個叫做一行
01:38:59
三藏法數這樣說…
01:39:01
佛光大辭典 這個解釋一下
01:39:04
說一行三昧是什麼
01:39:07
就是指你的心 專心在一個東西
01:39:17
在專心要專心什麼
01:39:21
你這個一行包含很廣啊
01:39:24
你若說一行賭博 就是全心在賭博啊
01:39:27
一行飲酒 就全心在喝酒啊
01:39:31
現在是一行三昧
01:39:33
三昧是我們的正定
01:39:35
三昧翻譯中國話叫做正定
01:39:38
就是你一行
01:39:39
就是專心 要來修習這個正定
01:39:42
叫做一行三昧
01:39:46
所以三藏法數才說
01:39:49
一行三昧者
01:39:50
惟專一行
01:39:52
修習正定也
01:39:55
一行三昧就是你只有 專心要來修習這個正定
01:40:01
這樣叫做一行三昧
01:40:04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0:09
最上乘禪
01:40:12
稱為如來清淨禪
01:40:15
略稱如來禪
01:40:18
又稱一行三昧
01:40:20
此禪之旨趣
01:40:23
係頓悟自心本來清淨
01:40:26
無有煩惱
01:40:28
具足無漏之智性
01:40:32
且此種清淨心與佛無異也
01:40:36
此心即佛
01:40:38
景德傳燈錄卷十一
01:40:4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0:46
最上乘的禪是什麼
01:40:50
我們禪很多種啊
01:40:51
有下乘的禪
01:40:53
有中乘的禪
01:40:54
有上乘的禪
01:40:56
最上乘的禪
01:40:57
就是最高了嘛
01:40:59
最上乘的禪可以稱呼 說如來的清淨禪
01:41:06
若簡單講叫做如來禪
01:41:09
另外稱呼叫做一行三昧
01:41:14
這個禪的旨趣是什麼
01:41:17
就是關係頓悟 我們的自心本來清淨
01:41:23
本來沒有煩惱
01:41:25
一個人你坐禪 心若有那個煩惱
01:41:29
你就不能說一行三昧了
01:41:32
無這個煩惱
01:41:34
具足無漏之智性
01:41:37
這個漏也是煩惱
01:41:39
我們佛家若說漏
01:41:43
漏就是煩惱
01:41:44
有漏就是有煩惱
01:41:46
無漏就是無煩惱
01:41:49
說沒這個煩惱
01:41:50
具足沒煩惱的智慧的本性
01:41:56
而且這種的清淨心 跟佛沒有二樣
01:42:01
跟佛一樣就對了
01:42:03
無異就是一樣 沒有去分別的
01:42:08
我們的心就是佛
01:42:11
現在這些文
01:42:13
是出於景德傳燈錄 第十一卷裡面說的
01:42:17
你可以再翻這個 景德傳燈錄十一卷
01:42:20
裡面再看就有這些文
01:42:24
這是佛光大辭典 把它引出來的就對了
01:42:29
注解第三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2:32
直心
01:42:33
六祖壇經 以之為自性顯露之心
01:42:38
什麼叫做直心
01:42:40
直心照著 六祖壇經 惠能六祖
01:42:43
就是我們的自性 顯現出來的心
01:42:45
就是叫做直心
01:42:47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42:53
祂說一行三昧是什麼
01:42:56
就是佛教 所有的最上乘的禪
01:43:01
最上乘的禪啊 不固執坐
01:43:06
不固執說就要坐
01:43:08
無論你在走路
01:43:09
無論你站著
01:43:11
無論坐著
01:43:12
無論躺著
01:43:14
你有辦法看出你的直心
01:43:19
有辦法 話若講起來
01:43:21
你有辦法看出 你自性顯現出來的直心
01:43:26
所以在一切的地方…
01:43:28
這才叫做什麼
01:43:30
叫做一行三昧
01:43:32
所以現在六祖 才會說一行三昧者
01:43:35
於一切處
01:43:37
行住坐臥
01:43:38
常行一直心也
01:43:40
這句話在那裡
01:43:42
你時常 你無論站著 坐著 躺著
01:43:45
你自己有辦法 看出你的本性
01:43:48
這樣才可以說是一行三昧
01:43:49
不是只有在那裡一直坐
01:43:52
這一直坐 我以前就說過了
01:43:54
這是凡夫禪啊
01:43:56
一種凡夫在坐 形色的禪而已
01:44:03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
01:44:18
淨名經云
01:44:23
直心是道場
01:44:26
直心是淨土
01:44:29
現在這六祖 就是要來引淨名經
01:44:32
淨名經一名叫做維摩詰經
01:44:37
祂說所以 淨名經裡面這樣說
01:44:41
直心就是道場
01:44:44
直心就是淨土
01:44:48
所以我們現在 來看維摩詰經裡面
01:44:52
針對六祖引出來這句話 做一個專門的解釋
01:44:58
我們六祖說淨名經
01:45:02
這個維摩詰是梵語
01:45:05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淨名
01:45:09
所以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
01:45:12
若簡單講說是維摩經
01:45:15
這個詰沒講 只有說維摩經
01:45:18
若翻譯中國話 就要說淨名經
01:45:21
你要注意這一點
01:45:24
光嚴童子白佛言
01:45:29
憶念我昔
01:45:31
出毘耶離大城
01:45:34
時維摩詰方入城
01:45:38
我即作禮而問言
01:45:41
居士從何來
01:45:44
答我言
01:45:45
從道場來
01:45:47
我問道場何所是
01:45:50
答曰
01:45:51
直心是道場
01:45:53
直心是菩薩淨土
01:45:58
現在我們首先 來瞭解這個直心
01:46:00
再來解釋這一篇文
01:46:06
淨土論卷上裡面這樣說
01:46:09
直心 指正念真如之心也
01:46:15
這個真如 我們講過很多次了
01:46:19
這個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
01:46:22
淨土論說直心 就是我們的正念
01:46:26
我們這個本性 所發出來的那個心
01:46:31
鳩摩羅什法師這樣說
01:46:35
直心
01:46:36
誠實之心也
01:46:38
發心之始
01:46:40
始於誠實
01:46:44
鳩摩羅什法師說直心 就是我們誠實的心
01:46:50
這個發心的開始
01:46:54
他那個開始都是誠實的心
01:46:58
這樣也許你聽不太懂
01:46:59
我講明白一點 你聽得較清楚
01:47:02
比如說 我去一間廟這樣來說
01:47:06
我拿一百元
01:47:08
說我這個跟你添香油
01:47:12
現在廟公或是住持說
01:47:16
你出五百元好嗎
01:47:17
若出五百元 用個感謝狀給你
01:47:21
你若出一千元 可以跟你記錄在紀念刊
01:47:28
你若出一萬元 可以讓你做委員
01:47:32
現在心裡就想說
01:47:34
一百元一點點 什麼都沒有
01:47:37
我若假使 若說拿一千塊出來
01:47:42
也有紀念特刊出來
01:47:45
若再拿多一點 也可以做委員
01:47:48
你那些錢再拿出來
01:47:50
這是買名 不是你的直心
01:47:55
假使你若有直心說 我跟你捐一萬
01:47:57
跟你捐十萬
01:47:59
都沒考慮 就拿出來那叫直心
01:48:02
假使人家跟你說了之後 你再拿出來
01:48:05
那都不是直心
01:48:07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48:08
直心就是我們剛開始的心
01:48:12
你的本心拿出來那個心
01:48:15
假使讓人引誘 才拿出來的心
01:48:18
那就不是直心了
01:48:23
再來僧肇法師這樣說
01:48:28
直心
01:48:29
即指內心真直
01:48:32
外無虛假之心也
01:48:35
為萬行之本
01:48:37
進道場之路
01:48:40
這有兩個注解 要首先跟你說明
01:48:45
注解第一 菩提心論這樣說
01:48:49
修六度萬行
01:48:52
皆悉具足
01:48:54
然證佛果
01:48:56
一個人你要了脫生死 一定要修這個六度
01:49:00
一切… 六度裡面很多節目啊
01:49:04
才叫做萬行
01:49:05
你都有辦法具足 然後你才有辦法證佛果
01:49:10
所以現在這個萬行 就是指六度
01:49:13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49:15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9:20
道場 指修行佛道之區域
01:49:25
不論堂宇之有無
01:49:28
凡修行佛道之所在
01:49:30
均稱道場
01:49:33
佛光大辭典說道場是什麼
01:49:37
就是我們 在修行佛道的地方
01:49:42
是不論你堂宇之有無
01:49:44
不管你有講堂沒講堂
01:49:47
不管你有廟沒廟
01:49:48
都不管你那一些啦
01:49:50
只有你修行佛道的地方 都叫做道場
01:49:54
假使我坐在樹下 兩個人坐在樹頭那裡講話
01:49:58
那也是道場
01:50:00
我若講道理給你聽 那就是道場
01:50:04
比如我今天在涼亭
01:50:07
三四個人在那裡談佛道
01:50:09
那也是道場
01:50:11
我們路上遇到說你去哪裡
01:50:15
我們講一些善理
01:50:17
講這個道理給你聽
01:50:19
這樣站著講話那也是道場
01:50:21
道場就是無論你堂宇有無
01:50:27
他不管你那些啦
01:50:29
只有修行佛道的地方 就全都叫做道場
01:50:34
所以現在僧肇法師這樣說
01:50:38
直心就是 指我們的內心真正的直
01:50:43
不是假直啦
01:50:45
真正的直
01:50:47
外都全無虛假的心
01:50:49
沒那個虛偽 沒那個口舌
01:50:53
就是我們修六度的根本
01:50:57
也是要進道場的路
01:51:01
所以我們現在來看 維摩詰這篇文
01:51:09
光嚴童子來對 釋迦佛祖這樣說
01:51:15
憶念就是說我想起
01:51:18
我昔就是說我以前
01:51:22
好比 昨天 前天 大前天都叫昔
01:51:26
說我想起我以前 要出去毘耶離大城的時候
01:51:35
這個維摩詰剛要入城
01:51:39
我跟他行了一個禮問他
01:51:42
居士
01:51:44
因為維摩詰不是出家人
01:51:46
他是在家
01:51:47
在家呢 結果就要稱呼居士
01:51:50
他說居士你從哪裡來
01:51:56
那時維摩詰跟我說 從道場來
01:52:02
我跟他問說你道場在哪裡
01:52:04
依他想說 是一間很大的講堂
01:52:06
說你道場在哪裡
01:52:09
維摩詰回答他說 直心就是道場啊
01:52:13
現在這個中間就是在談論
01:52:15
談論這個道場啦
01:52:17
談論說我們人修行 要怎麼才會清淨心
01:52:20
在論那一些道理
01:52:22
現在是因為要引證六祖 這個直心就是道場
01:52:27
才會跟你引這些話出來
01:52:29
說直心 就是我們菩薩的淨土
01:52:33
一個人若沒有直心來說 你就沒辦法得到淨土了
01:52:37
不是說我現在唸佛 就要去西方淨土
01:52:41
不是這樣
01:52:41
你直心就是淨土
01:52:43
你坐在那裡 你已經到淨土了
01:52:45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52:47
這是現在這一段 是來引證六祖
01:52:53
在說淨名經云
01:52:54
直心是道場 直心是淨土
01:52:58
對這句話我們現在再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說明
01:53:02
直心者
01:53:04
初發之心也
01:53:07
即固有之心
01:53:10
修道之士
01:53:12
念在私
01:53:13
即心不正
01:53:16
言不從正
01:53:17
即非直言
01:53:21
行不率性
01:53:22
即非直行
01:53:26
現在說這個率性 首先做說明
01:53:30
中庸這樣說
01:53:31
天命之謂性
01:53:33
率性之謂道
01:53:36
中庸說天命 就是我們的本性
01:53:39
所以我們儒家說是天性
01:53:41
他們佛家才說佛性
01:53:44
我們道家說本性
01:53:47
照我們本性 這條路去走就是道
01:53:51
就是所說的直心就是道場
01:53:54
那個道理在那裡
01:53:56
所以呂純陽祖說 直心就是什麼
01:54:01
是我們初發的心
01:54:03
這個初發的心 剛才跟你說過了
01:54:07
也是我們固有的心
01:54:10
我們修道的人
01:54:13
你心裡這個念頭 若有這個私心
01:54:17
這樣這個心就不正了
01:54:20
一個人若有私心 你講的話就不正了
01:54:25
講的話若不正 這就不是直言了
01:54:29
你所走的若不照 我們本性這條路去走
01:54:33
這樣就不是直行
01:54:36
這是呂純陽祖師說的
01:54:39
就是補充剛才說的那些話
01:54:42
我們下午說到這裡
01:54:44
前半課暫且告一段落
六祖法寶壇經
34/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39
d4168bea-9e07-490f-895f-10b0fe80da11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