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6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61
5965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5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02:20
我們現在來翻六十六頁
00:02:27
第六行
00:02:31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44
師曰
00:02:47
彼師所說
00:02:50
猶存見知
00:02:54
故令汝未了
00:02:58
吾今示汝一偈
00:03:01
不見一法存無見
00:03:05
大似浮雲遮日面
00:03:11
這一段就是 我們來繼續上期所說的
00:03:18
因為有一個和尚叫做智常
00:03:23
他是信洲貴谿的人
00:03:28
孩提時代他就出家了
00:03:32
為了要求見性
00:03:36
他來參禮這個六祖
00:03:41
六祖 祂問說你從哪裡來 你求什麼事情
00:03:46
智常跟祂說我是拜 白峰山大通和尚做師父
00:03:56
雖然說他師父啊
00:03:59
有教他很多 見性成佛的道理
00:04:02
但是呢 他是心裡 總是還不了解那個內容
00:04:08
所以我今天
00:04:09
特別就是要希望祖師 你今天要跟我開示
00:04:14
六祖跟他問到內容種種
00:04:19
這個智常和尚
00:04:24
他來說他師父 這個大通的宗旨
00:04:28
之後 現在六祖
00:04:31
才要來開口要來跟他指示
00:04:34
現在我們 是從這一段來說起的
00:04:39
因為六祖說 你師父所說的道理
00:04:45
還說不清楚
00:04:49
所以呢 讓你不了解 這個本心和本性
00:04:55
所以我今天跟你指示
00:04:59
我有一首的偈語
00:05:04
說無法看出自性的一法
00:05:09
你心存
00:05:15
好比說本性 好比像是虛空
00:05:20
了無一物可見
00:05:23
這句話啊
00:05:25
假使若這樣子
00:05:27
就好比像什麼
00:05:28
好比像說天上一片烏雲
00:05:32
來遮這個陽光一樣
00:05:36
就是說
00:05:38
無法明白一法的道理
00:05:41
你不能有這個無見兩個字
00:05:46
存在我們的心中
00:05:49
就是說我們心中
00:05:51
假使你若存著無見的念頭
00:05:55
若這樣子呢 好比像一片烏雲啊
00:05:59
要遮住我們人 這個自性的靈光
00:06:05
所以若對著這個靈光
00:06:11
我們是在 最後一句才來解釋
00:06:16
所以今天這個 大通和尚所說的
00:06:19
本性猶如虛空 了無一物可見這句話
00:06:25
我們就要知道說 心空無一物
00:06:31
就變成什麼
00:06:32
變成好比說 草 石頭那個無情一樣
00:06:37
所以我們六祖以前就說
00:06:39
莫聞吾說空 便即著空這句話
00:06:45
所以今天 要學這個無為之法
00:06:49
是要順任自然
00:06:53
我們心時常要有這個正念
00:06:57
不能有這個邪念
00:07:00
也就是惠能六祖所說的
00:07:03
無念者 於念而無念
00:07:06
這個道理
00:07:09
也是之前所說的
00:07:11
說飢來吃飯 睏來即眠這個道理
00:07:18
那麼我們現在說 說這個一法
00:07:23
到底這個一法是指什麼
00:07:27
我們現在就來看 佛光大辭典一個說明
00:07:32
一法
00:07:34
指唯一無二之絕對法
00:07:39
即人人本具之真如法性
00:07:45
對這個真如法性
00:07:48
首先作個注解
00:07:5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7:53
真如
00:07:55
又作如如 如實 法界
00:08:01
法性 實際 實相 如來藏
00:08:06
法身 佛性 自性清淨身
00:08:10
一心 不思議界
00:08:15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08:18
一法就是指什麼
00:08:21
指我們唯一無二
00:08:25
只有一沒有二的絕對法
00:08:30
就是人 每一個人 都具備的真如法性
00:08:42
怎樣才叫做真如法性
00:08:44
就是我們剛才 跟你所解釋
00:08:48
這個佛光大辭典說的
00:08:50
真如另外一個名 又叫做如如
00:08:57
也可以解釋叫做如實
00:09:01
也可以解釋成法界
00:09:03
法性 實際 實相 如來藏
00:09:07
法身 佛性 自性清淨身
00:09:12
一心 不思議界
00:09:16
話說來說去 這個真如是什麼
00:09:18
真如就是人的佛性 一般在說的
00:09:24
那麼你這個法性也是佛性
00:09:28
所以呢 我們佛光大辭典才又說
00:09:31
法性 又作真如法性
00:09:35
真性 真法性
00:09:38
又為真如之異稱
00:09:43
佛光大辭典說法性
00:09:46
有時候稱呼做作真如法性
00:09:51
有時候說真性 真法性
00:09:55
有時候說這個真如
00:09:59
另外一個稱呼叫做法性
00:10:02
所以才叫做真如法性
00:10:07
所以呢
00:10:09
萬事萬物東西都是相對的
00:10:13
獨獨我們的本性
00:10:16
可以說稱呼是我們的
00:10:20
真正獨一無二的佛性
00:10:26
現在再接下去 看到下文下去
00:10:42
不知一法守空知
00:10:49
還如太虛生閃電
00:10:56
祂說你不知道 我們的自性的一法
00:11:01
你只有守著我們 這個心中放空空沒半樣
00:11:09
就是說空心…
00:11:13
讓這個空心 來所把我們執住
00:11:17
等於就是 我們一般說的叫做執空
00:11:22
你假使若像這樣來說
00:11:27
宛如像是太空中
00:11:31
產生了一道到閃電 閃了一下
00:11:34
雖然有這個光 但是呢 一眨眼就消失
00:11:41
因為我們的靈光 就無法現出去
00:11:44
好比說我們人的智慧 開一下就馬上沒有
00:11:48
你無法發出我們 這個自性的靈光出來
00:11:55
又再接下去
00:11:59
此之知見瞥然興
00:12:05
錯認何曾解方便
00:12:10
說你若像這種的智慧
00:12:14
知見就是智慧
00:12:18
就是你無法去 把它加上這個思考
00:12:22
沒有詳細去把它研究
00:12:25
只有自作聰明
00:12:27
你錯認這個空理
00:12:30
你要怎麼樣 去了解這個方便
00:12:34
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00:12:36
到底這個方便是在指什麼
00:12:42
所以本文裡面有兩句
00:12:45
這個瞥然
00:12:46
和這個方便
00:12:48
需要我們要做一個 詳細解釋這個的意義
00:12:55
我們這個方便
00:12:59
我們另外來做一個 好比說單獨的說法
00:13:05
首先我們來解釋 這個瞥然這個意思
00:13:0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3:14
瞥地 禪林用語
00:13:19
速急之義
00:13:22
猶言瞥然
00:13:25
瞥 倏忽
00:13:30
疾視
00:13:32
暫見之意
00:13:34
地為助詞
00:13:36
大慧普覺禪師 語錄卷二十五
00:13:42
古人公案
00:13:44
舊所茫然
00:13:47
時復瞥地
00:13:49
此非自昧者
00:13:54
對著這個裡面寫這個公案
00:13:59
什麼叫做公案
00:14:01
我們首先來把它解釋 這個公案
00:14:05
再來解釋這個本文
00:14:1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4:12
公案
00:14:14
本義為官府中 判決是非之案例
00:14:21
禪宗將歷代高僧之言行 記錄下來
00:14:28
作為坐禪者之指示
00:14:31
久之亦成為一種思考之對象
00:14:36
可啟發思想供人研究
00:14:41
佛光大辭典說公案
00:14:45
本來的意義 就是我們官府來判決是非
00:14:52
話若說起來 說在判這個案的案例
00:14:57
但是我們這個禪宗啊
00:15:00
將我們歷代高僧
00:15:03
所說的所做的記錄 把它寫起來
00:15:10
來做一個坐禪的人啊 來做個指示
00:15:15
一久就變成一種 這個思考的對象
00:15:22
所以這個公案 就是要來啟發著我們思想
00:15:25
讓人做研究
00:15:29
所以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15:33
瞥地
00:15:36
是我們禪宗的團體裡面
00:15:41
禪林就是禪宗的團體
00:15:44
這個禪宗的團體裡面 所用的一種術語
00:15:50
可以說咻一下 就過去的意思
00:15:55
也可以說叫做瞥然
00:15:58
這個瞥
00:16:02
就是好比像說 咻一下就過去
00:16:04
倏忽 這樣咻一下就過去
00:16:07
也可以說叫做疾視
00:16:09
好比像把它看一下
00:16:10
這樣好比像 在走馬春秋這樣子
00:16:12
這個書 沒有把它唸讀入肚子裡
00:16:14
這樣一直翻 一直把它看這樣子
00:16:17
或是好比像暫時看
00:16:19
好比沒有注心在看 只有這樣暫時在看的意思
00:16:25
這個地是一種助語的詞
00:16:28
這個然也一樣 一種助語的詞
00:16:33
所以現在來引這個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00:16:37
卷二十五裡面一句話
00:16:40
說古代的公案 以前的人看不了解
00:16:48
茫然就是說 現在這個是在說什麼
00:16:51
那個是在寫什麼
00:16:52
那個是在說什麼 不知道
00:16:56
但是到當今的人
00:16:59
看不懂 也是咻一下就過去
00:17:02
所以這個公案啊
00:17:04
這個全部 都是自己茫然自己
00:17:09
根本呢 若說到公案 你若沒有相當的智慧
00:17:14
或是說有人指導啊
00:17:16
這個公案你就看不出來
00:17:19
所以有的人很多 看這個禪宗的公案
00:17:22
看到走火入魔
00:17:24
因為怎麼樣
00:17:25
因為他就看不了解 那個問題啊
00:17:28
總是我來引一個 禪宗的公案
00:17:32
不然你這個怎樣去看
00:17:33
我們現在來 把它做個參考一下
00:17:35
這個佛學常見詞彙 有一句話
00:17:38
僧問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
00:17:51
如何是佛
00:17:54
雲答 乾屎橛
00:18:01
對本文 詳細再來看這個辭海
00:18:07
乾屎橛
00:18:12
拭糞之橛也
00:18:15
五燈會元
00:18:18
僧問雲門
00:18:21
如何是佛
00:18:24
門云 乾屎橛
00:18:29
莊周有云
00:18:32
道在溺
00:18:36
乾屎橛之語 意亦同此
00:18:41
又佛之出世說法
00:18:44
專為眾生掃除妄想
00:18:48
離污濁而返於清淨
00:18:52
禪門謂三藏十二部經 如拭不淨紙
00:18:59
即此意也
00:19:02
乾屎橛之語
00:19:04
亦可作於如是觀
00:19:11
現在這個佛學常見詞彙
00:19:16
和辭海解釋
00:19:19
這個文意思差不多一樣
00:19:24
現在辭海來解釋說 這個乾屎橛
00:19:29
這是什麼
00:19:30
就是在擦屁股的屎橛
00:19:37
這現若說這個屎橛呢
00:19:41
一般的人
00:19:43
若年紀小的都不知道
00:19:45
這個若沒有說 讓你歲數較少的
00:19:51
六十左右的歲數 看不會不知道
00:19:54
這個叫做屎橛
00:19:59
古代沒有這個紙 日本時代這個紙很缺少
00:20:04
擦屁股都用什麼
00:20:06
都一定要用屎橛
00:20:09
屎橛有兩種
00:20:11
一種是用竹子
00:20:13
一種是用那油麻梗
00:20:16
我們若南部的人 說油麻梗較軟
00:20:19
若是我們宜蘭方面 都全用那個竹子
00:20:23
竹子差不多鋸那個…
00:20:25
竹子鋸差不多 鋸那麼短這樣子
00:20:28
才剖成一片 一片一片一片…
00:20:31
竹青剖掉 竹青很鋒利嘛
00:20:36
用那個竹片
00:20:38
那樣一塊好比像什麼
00:20:42
不要嫌難聽啦
00:20:44
好比像 現在人家在吃冰棒
00:20:47
一板扁扁的 插在那樣相同
00:20:51
現在若大便 就用那個擦屁股
00:20:56
若硬便比較沒關係
00:20:58
若遇到拉肚子就很費事了
00:21:02
若遇到拉肚子 有的去拿姑婆芋葉來擦
00:21:07
沒辦法 以前科學就不發達啊
00:21:10
紙也沒那麼便利
00:21:12
詳細…你這裡 若有上七十歲的人哦
00:21:15
屎橛都有用到
00:21:17
若六十歲左右還用不到
00:21:20
知道啦 但是用不到
00:21:24
所以若古時候那個糞坑 全是屎橛這樣一大堆
00:21:28
蒼蠅是嗡嗡叫
00:21:30
是最骯髒的東西
00:21:33
現在給你了解這屎橛
00:21:35
再來解釋這個道理 你才會知道啊
00:21:40
是為什麼說
00:21:43
這個公案啊 世間人不了解
00:21:47
因為這個公案啊 它都不解釋
00:21:51
你若看公案都不解釋
00:21:53
不解釋 你有時候 感覺說 啊說那個骯髒話
00:21:56
說那個沒有理由的話 就變成這樣子啊
00:22:00
你不知道說裡面 有含著很深的道理在那裡
00:22:06
它現在辭海說
00:22:08
這個屎橛 這個土話說屎橛啦
00:22:12
是在擦大便的這個橛
00:22:19
它現在來引這個五燈會元
00:22:22
五燈會元就是他們禪宗
00:22:25
專門說 這個公案的書就對了
00:22:29
這五燈會元裡面說
00:22:31
有一個和尚來問這個雲門
00:22:37
什麼東西叫做佛
00:22:41
這個雲門禪師跟他說
00:22:44
屎橛就是佛啦
00:22:48
但是這個文和這個文
00:22:50
意思一樣 但是字寫不相同
00:22:53
它是寫說僧問韶州 雲門山文偃禪師
00:22:59
因為這個文偃禪師 有時候說叫做雲門禪師
00:23:02
有時候說這樣嘛
00:23:04
它說僧問雲門 這個就寫得較詳細啊
00:23:08
寫說雲門山文偃禪師
00:23:12
這個寫說門云 這個說雲答
00:23:17
雲答和門云一樣啦
00:23:20
為什麼 因為他是雲門禪師咧
00:23:24
這個雲門 它這個門 把它拿來做話頭
00:23:30
這個是把這個雲 拿來做話頭
00:23:33
這個答和云意思就一樣了
00:23:37
它說怎麼沒有統一
00:23:39
很多人會這樣說
00:23:41
沒辦法統一
00:23:43
你若不相信 我是在寫黑板上你在抄
00:23:47
我現在不寫在黑板上 用嘴巴說
00:23:50
你們這些頭腦 最好的你盡管去寫
00:23:53
寫到好 十個人寫十樣
00:23:56
若有兩個人 寫一樣我跟你打賭
00:24:02
有的寫云啦 有的寫說啦
00:24:05
有的寫答啦 就隨便你去寫 對不對
00:24:11
就像我若說外面在下雨
00:24:15
若這些河洛的師兄弟 一定寫下雨
00:24:19
若是這些客家人朋友 一定不會寫下雨
00:24:22
寫落水 絕對寫落水
00:24:24
若是遇到這些外省朋友 他一定寫下雨啦
00:24:28
我沒騙你
00:24:30
沒辦法啊
00:24:32
這些永遠不會統一的
00:24:35
我敢跟你說 永遠不會統一的
00:24:37
會統一就是什麼
00:24:39
就是後來這些高僧大德 聚集在一起說
00:24:42
不然乾脆把它統一
00:24:43
就像剛才說佛性
00:24:46
有的說自性
00:24:47
有的說真如
00:24:49
有的說法性
00:24:50
就任由你去說
00:24:52
道德經才說名可名非常名 這個道理在那兒
00:24:58
所以只有什麼
00:25:00
道理不要說錯
00:25:04
文字不要去挑剔
00:25:06
因為文字沒辦法去挑剔啊
00:25:09
因為你什麼最困難讀
00:25:12
古文這個四書
00:25:15
四書裡面很多個字
00:25:16
有的人說 老師 你是寫對還是寫錯
00:25:19
不是不對
00:25:21
古文就是寫這樣沒辦法
00:25:24
所以希望 我們要注意這一點
00:25:31
五燈會元說有一個和尚 來問雲門文偃禪師
00:25:38
師父啊 什麼叫做佛
00:25:42
禪師跟他說佛啊
00:25:43
佛就是屎橛
00:25:46
不知道我們感覺說很骯髒
00:25:48
佛就是屎橛 說那個沒有理由的話
00:25:54
這個引證還很多啦 省略
00:25:56
你自己再去翻辭海
00:25:59
它現在再引 我們道家的莊周
00:26:03
莊周就是莊子啦
00:26:06
這個莊子是戰國時代的人
00:26:10
比這個文偃禪師 還要早的人
00:26:14
跟老子 孔子差不多
00:26:17
和釋迦佛祖 這個年代也差不多
00:26:23
這個莊子說道是什麼
00:26:27
道就是在屎尿啦
00:26:29
溺
00:26:31
像這個字 在以前就是這個字
00:26:35
這個是現代字
00:26:37
古代的字都要寫這個字
00:26:40
它說什麼叫做道
00:26:41
道就是在屎尿啦
00:26:45
說起來就跟佛教 說的意思也幾乎相同
00:26:51
誰學誰
00:26:54
若要說起來莊周這個莊子
00:26:57
比文偃禪師還要早 對不對
00:27:02
沒說誰學誰
00:27:04
這些祖師看到 聽到 他的心境發出來的
00:27:11
有時候東西方不同地方 說的也一樣
00:27:18
它說莊周說的這句話
00:27:22
和文偃禪師 說的屎橛意思一樣
00:27:29
那麼為什麼 它會說佛是屎橛
00:27:34
莊周為什麼說道是屎橛
00:27:37
若真正沒和你解釋
00:27:39
你就想到腦袋都快要破掉
00:27:42
奇怪佛是清淨 佛是修養很好的人
00:27:47
怎麼會說佛是屎橛
00:27:49
這樣就不合意思了
00:27:52
才說真正說 這個瞥然就是說
00:27:57
有的看不懂說 這樣瞥過去就算了
00:28:00
有的就隨便亂說
00:28:02
有的看了就走火入魔
00:28:08
它說又我們這個佛的出世
00:28:12
這個有另外的解釋
00:28:16
但是現在另外 可以解釋一個問題
00:28:19
這個問題沒有解釋
00:28:21
這個問題沒有解釋
00:28:23
現在是說這一句話 可以有另外一個解釋
00:28:26
又嘛 可以有另外一個解釋
00:28:30
解釋什麼
00:28:32
解釋說釋迦佛祖 出現在世間
00:28:37
這個出世你也要注意
00:28:40
出世不是 小孩在出世的出世
00:28:42
不是我們在出生的出世
00:28:45
所以法華經說的出世 是什麼叫做出世
00:28:49
出現在世間
00:28:53
祂好比說出來講道說法
00:28:56
出現在世間
00:28:57
才叫做出世
00:28:58
你們不要解釋成出世
00:29:00
就像嬰兒哇 出世
00:29:02
這樣不對
00:29:04
所以研究道理
00:29:06
若沒用頭腦
00:29:09
一句話解釋不對了
00:29:11
就麻煩了
00:29:13
釋迦佛祖出現在世間 來說道理
00:29:18
不然要如何出世說法
00:29:20
你若解釋成釋迦佛祖哇 出世會說道理那就慘了
00:29:26
對不對
00:29:27
世上沒有說 一出世就會說道理
00:29:30
對不對
00:29:31
這個出世是出現在世界上
00:29:35
釋迦佛祖出現 在世界上說道理
00:29:39
全部就是為了眾生 要來掃除妄想
00:29:46
妄想也可以說妄念
00:29:49
祂來講經說法的目的 就是要來掃除妄想
00:29:55
要來離開骯髒 返回這個清淨
00:30:03
所以若以禪宗的門下
00:30:07
說三藏十二部經
00:30:10
就像擦屁股的衛生紙
00:30:14
不淨紙就是 好比擦屁股的紙
00:30:21
因為為什麼 這個辭海 是比較現代的書啊
00:30:24
它現在屎橛說衛生紙
00:30:28
比較現代話嘛
00:30:30
衛生紙跟屎橛就是一樣
00:30:34
擦大便用的
00:30:37
就是這個意思
00:30:40
所以屎橛這一句話
00:30:43
可以當成現在說 用衛生紙擦屁股啦
00:30:48
因為為什麼
00:30:50
古代根本就沒有紙啊
00:30:55
它說屎橛 對不對
00:30:57
現在就有紙了 才說衛生紙
00:31:03
那麼佛祖 祂為什麼會說衛生紙
00:31:06
祂說三藏十二部經 都是衛生紙
00:31:12
三藏就是經藏 律藏 論藏
00:31:15
大藏經啦
00:31:17
那些大藏經的紙 都是擦屁股的
00:31:22
擦大便的紙
00:31:24
你說啊 那麼會那麼髒…
00:31:26
經呢 經書的東西 你說拿去擦大便的紙
00:31:33
他就跟你說過了
00:31:35
是要全部為眾生掃除妄想
00:31:39
我們妄想和大便一樣骯髒
00:31:43
讀那個經 你要了解那個經
00:31:47
經若知道來說 我們妄想妄念就解除
00:31:51
就像擦大便一樣 不然要怎麼說
00:31:56
你假使若不知道的人
00:31:59
說經書拿去 當衛生紙是骯髒鬼
00:32:02
拿去說屎橛 骯髒鬼
00:32:04
不是
00:32:05
你就不了解那個意義
00:32:08
不了解那個意義結果呢
00:32:10
你就變成毀謗佛祖去了
00:32:17
那麼前半段這個
00:32:19
它說又 就是另外一個解釋啊
00:32:22
這個要說什麼
00:32:25
這個你就要去 了解雲門禪師
00:32:30
要說這句話是對誰說的
00:32:32
你要先了解好
00:32:34
這一句話 說的動機在哪裡
00:32:37
你要先了解這樣
00:32:41
因為當時雲門禪師 有一些徒弟
00:32:45
要去度化人都怎麼了
00:32:47
都挑人
00:32:50
善根的才要度化啦
00:32:53
佛度有緣人
00:32:56
有緣的人我才要度化 無緣的人我不要度化
00:33:01
你就求我為師 拜我我為師
00:33:04
要來求道理 我才說道理給你聽
00:33:07
若你是惡人 我就不說給你聽
00:33:10
所以才有很多道門的人
00:33:13
瞎子不度化啦 啞巴不度化啦
00:33:16
什麼賤業
00:33:18
賤業就是殺豬 殺雞的啦
00:33:20
若像特種行業啦 這就叫做賤業
00:33:24
說賤業的人 不度化
00:33:26
這樣對不對 不對
00:33:29
好比像醫生說
00:33:31
沒病的人我才要醫治
00:33:33
有病的人 我不要醫治這個一樣
00:33:36
對不對
00:33:38
不然醫院你去看看
00:33:40
若去醫院
00:33:42
若急診室
00:33:47
全部都是快要死掉
00:33:50
若掛急診的都優先看啦
00:33:53
若是慢性病 慢慢來沒關係
00:33:58
惡人才要度化
00:34:00
善人不用度化
00:34:03
善人是只有 指導一條路給他走而已
00:34:07
某人啊 這條路你就要走
00:34:10
那個人就狡滑 這條路他就偏不要
00:34:14
就要用一種腦筋去引誘他
00:34:19
去跟他指導 讓他走這條路
00:34:23
他那些徒弟 全部要度化一些善人
00:34:28
捐款若拿多一點 來啊 我摸一摸頭
00:34:32
這是有緣的人
00:34:35
若是師父啊 五體投地的說
00:34:38
這是有善根的人
00:34:39
這些我都要度化
00:34:41
若來的是桀敖不馴 就將你趕出去
00:34:44
若來的是不三不四的 他也不要
00:34:47
文偃禪師說這樣怎麼對
00:34:51
度化是要度這些十惡的人
00:34:55
度這些賊頭賊腦的人
00:34:56
度這些不法的人才對
00:34:59
所以他的徒弟說 師父啊什麼叫做佛
00:35:01
佛就是屎橛啦
00:35:05
你不想去擦這些骯髒
00:35:09
只有用那個乾淨的紙 來擦乾淨的東西一樣
00:35:15
髒的才要擦 乾淨你就不用擦啦
00:35:18
就是這樣
00:35:21
所以我們在佛語的公案
00:35:27
裡面有很多
00:35:29
你看起來 好像不了解的話很多
00:35:35
但是我們 就要慢慢的去體會
00:35:39
另外景德傳燈錄的一句話
00:35:42
我們再來引證一個做參考
00:35:44
你才知道公案 你要靜靜地的體會
00:35:47
所以瞥然就是說 當今的人看不懂啊
00:35:52
看不懂就瞥一下就過了
00:35:54
人家若問 那個在說什麼
00:35:55
不知道啊
00:35:56
所以若看公案的人啊
00:35:58
十個其中找出來 可以說九成九都不知道
00:36:03
現在來看景德傳燈錄
00:36:07
僧問 如何是菩提
00:36:13
師打曰
00:36:15
出去 莫向這裏屙
00:36:21
僧問 如何是佛
00:36:24
師曰 佛即是西天老比丘
00:36:33
景德傳燈錄 是我們禪宗祖師的偈語
00:36:39
也是他的典故
00:36:41
整本書都寫這些
00:36:43
自從釋迦佛祖 人家說拈花示眾
00:36:51
從迦葉尊者一直說 說到歷代祖師的經過
00:36:59
景德傳燈錄說 有一個和尚來問祖師
00:37:06
什麼叫做道 菩提
00:37:10
菩提就是了脫生死的道
00:37:13
說要怎麼樣才會了脫生死
00:37:18
師父拿一枝戒杖
00:37:21
以前…
00:37:23
現在徒弟若打了 就跑到不見人影
00:37:28
以前的師父…
00:37:29
若我們儒家也有 像孔子都拿一支戒尺
00:37:33
學生若不像樣 就會修理
00:37:36
拿那支戒杖就打下去
00:37:39
說出去
00:37:40
不要在這裡吃飯大便
00:37:43
什麼叫做屙
00:37:45
屙就是蹲在廁所裡大便 就叫做屙
00:37:48
不要在這裡吃飯大便
00:37:51
若外一個徒弟說
00:37:54
師父啊 什麼叫做佛
00:37:56
他說佛啊 佛就是印度的老和尚
00:38:00
他現在說西天 就是指印度啦
00:38:03
印度的老和尚 比丘就是和尚啦
00:38:06
老比丘就是老和尚
00:38:08
現在這個要怎麼解釋
00:38:12
你若不稍微用頭腦 用你的智慧
00:38:15
光是看這樣就很迷迷糊糊
00:38:17
祖師怎麼會說這樣子
00:38:19
我們問他什麼叫做道 說不要在這裡吃飯大便
00:38:23
問他什麼叫做佛 他卻說什麼印度的老和尚
00:38:30
普通人都很少有人會了解
00:38:34
參考啦
00:38:36
對不對 你多多少少研究一下
00:38:39
他就有一些徒弟啦
00:38:42
吃飽飯 只是緣金啊 緣金啊
00:38:45
供養 供養 早課 晚課
00:38:49
若是吃完飯肚子漲漲的 就跑到廁所蹲大便啊
00:38:54
大便之後 肚子消下去了
00:38:57
肚子消下去了 不再吃飯不行啊
00:38:59
飯又吃飽了 肚子漲了 又跑去廁所蹲大便
00:39:02
就是只有吃飯 大便而已
00:39:04
他說修行人不是只有 在那裡讓施主供養
00:39:08
吃飯 大便而已
00:39:10
就要趕快 去修行啦 對不對
00:39:14
要趕快去修行 快去度化眾生啦
00:39:16
只有吃飯 大便 不會成道啦
00:39:19
這樣說比較快
00:39:23
實在是真的
00:39:25
我不是說全部哦
00:39:27
說全部就是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
00:39:31
修行人 修很好的也很多
00:39:33
這些高僧大德也很多啊
00:39:36
這是說一般啦
00:39:38
若是說一般的出家人 這些修行人
00:39:41
有百分之九十 是在吃飯 大便的
00:39:45
我沒騙你的
00:39:49
當今的人 修行時這樣子說
00:39:51
佛祖是一世 又一世而修來的
00:39:54
修了幾百世 幾千世
00:39:57
像是我曾引過 達摩破相論讓你們聽過
00:40:00
說要受三代阿僧祇劫
00:40:02
他都不知道 三代阿僧祇劫是什麼
00:40:05
只是一直的說 三代阿僧祇劫
00:40:09
道理若是沒有研究 會害死人的
00:40:14
他說若是佛也跟我們一樣
00:40:16
祂也是在修行啦
00:40:18
是印度的老和尚啦
00:40:20
你若是修行 你也是佛啊
00:40:22
光是說佛佛佛 對不對
00:40:26
你若是不修行 要怎麼成佛 對不對
00:40:31
所以世間人啊
00:40:33
你若是看到公案 你就會一肚子火
00:40:39
下午沒有時間
00:40:41
不然以後公案 再慢慢說一些給你們聽
00:40:46
一次有一個問說
00:40:48
釋迦佛祖出世 一手指著天一手指著地
00:40:52
說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00:40:54
文偃禪宗怎麼說呢
00:40:57
我是現代人 離祂時間很久啦
00:41:01
假使我和祂同年代
00:41:04
我會將祂打死 再丟給狗啃
00:41:09
這句話意義很深 你知道嗎
00:41:14
說什麼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00:41:18
要把祂丟給狗啃
00:41:22
老師說的都是有根據的啦
00:41:25
但是若沒有解釋你們聽 你們會說我講得太激動
00:41:29
那不是激動 是刺激
00:41:32
要讓你們奮發 要讓你們修行
00:41:34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41:37
總是剛才 引了瞥然的意思
00:41:40
就像剛才說公案 無法去了解
00:41:44
你們若沒有 運用你們的頭腦
00:41:46
運用你們智慧的話
00:41:48
真的公案你是解不開的
00:41:51
所以很多的師兄弟 買公案的書來看
00:41:55
我說你好心一點 你們不要看
00:41:58
我不是亂說的 在座的各位也知道
00:42:01
有幾位師兄弟看公案 看到走火入魔
00:42:06
你若真的有大智慧
00:42:10
或是可以去請教別人 也沒關係
00:42:13
那個公案不要隨便亂看
00:42:15
公案亂看
00:42:16
最後都是失敗的比較多 成功的很少
00:42:21
公案有注解的很少啦 很少公案有注解的
00:42:27
所以希望我們… 這個事情講給你們聽
00:42:32
我們要有所啟悟
00:42:35
我們時間也已經到了
00:42:38
下午就只有講到這裡為止
00:42:40
大家午安
00:42:43
我們現在翻到第六十六頁
00:42:51
第六行
00:42:5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43:07
師曰
00:43:10
彼師所說
00:43:13
猶存見知
00:43:16
故令汝未了
00:43:20
吾今示汝一偈
00:43:23
不見一法存無見
00:43:27
大似浮雲遮日面
00:43:31
不知一法守空知
00:43:36
還如太虛生閃電
00:43:41
現在惠能六祖又說
00:43:47
大通和尚今天所說的話
00:43:50
彼就是指大通和尚
00:43:53
他所說的話
00:43:56
還有說不清楚的地方
00:44:00
所以呢 不能讓你 了解本心和本性
00:44:07
我今天呢 指示你一首的偈語
00:44:13
無法看出自性的一法
00:44:17
你心存著本性猶如虛空 了無一物可見這句話
00:44:27
若是這樣的話
00:44:29
就好像是一片的烏雲 來遮住了太陽一樣
00:44:37
你不知道自性的一法
00:44:41
你守著空心無一物
00:44:45
若是這樣呢
00:44:46
你的空心
00:44:49
就已經被著空纏住了
00:44:57
就像太空之中 產生了一個閃電
00:45:03
雖然有光亮
00:45:05
這光亮閃一下就消失了
00:45:09
話說回來
00:45:11
你的靈光快要顯現出來
00:45:14
還是無法永久的顯出靈光
00:45:21
接下來下文說
00:45:22
此之知見瞥然興
00:45:28
錯認何曾解方便
00:45:33
若是像這種的知見 知見就是智慧
00:45:38
像這種的智慧
00:45:41
你若是假使 沒有詳細地思考研究
00:45:45
只有自作聰明
00:45:48
你錯認了這個空理
00:45:51
你怎麼會了解這個方便 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00:45:58
所以這個裡面的瞥然 和這個方便
00:46:02
有必要我們要詳細解釋
00:46:05
上期我們有解釋這個瞥然
00:46:08
但是我們下午 針對這個方便
00:46:12
我們來做一個說明一下
00:46:14
佛光大辭典這樣子說
00:46:18
方便
00:46:22
諸經常用此一名詞
00:46:28
歸納之
00:46:30
其義可分為下列四種
00:46:36
即一 對真實法而言
00:46:43
為誘引眾生於真實法 而權設之法門
00:46:51
故稱權假方便 善巧方便
00:46:58
即佛 菩薩應眾生之根機
00:47:02
而用種種方法施予化益
00:47:08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47:13
注解第一
00:47:1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7:19
權 方便之異名
00:47:23
暫用之而終廢之者
00:47:29
現在說權是什麼
00:47:32
權是方便的另一個名字
00:47:36
這個方便法門是暫用的
00:47:42
到最後是要廢掉的
00:47:45
為什麼到最後是要廢掉的
00:47:48
就好比像是大人
00:47:51
在哄那個幼幼嫩嫩 的小孩子一樣
00:47:54
小孩子長大後 就不能再騙了
00:47:58
這個方法就要廢掉了
00:48:00
就要講真實的道理了
00:48:04
注解第二
00:48:07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8:10
權假
00:48:12
權謀暫用還廢之義
00:48:18
為真實之對稱
00:48:22
係佛為引導眾生 入於真實法暫用之方便法
00:48:32
成就後即還廢此方便法門
00:48:38
佛光大辭典說權假是什麼
00:48:43
就是想辦法
00:48:47
怕小孩子哭
00:48:50
怕小孩子調皮
00:48:53
就像是宗教 怕人家離開了道
00:48:57
怕人家不相信道理
00:49:00
總是要想辦法暫用 到最後就要廢掉了
00:49:06
為什麼到最後要廢掉的
00:49:09
假使信徒之中
00:49:15
有人有疑問
00:49:17
我簡單的舉一個例子
00:49:20
他說師父啊
00:49:23
你說唸佛會到西方
00:49:25
假使我去當土匪 唸佛會不會到西方
00:49:28
這個就產生疑問了
00:49:29
你現在就不能再騙了
00:49:32
說不可能啦 唸佛怎麼會到西方
00:49:35
唸佛是改一個口業
00:49:38
你的心就要怎麼做怎麼做
00:49:41
才會到西方
00:49:42
那個方便的法就是丟棄掉
00:49:46
這是其中 一個小部分的譬喻
00:49:49
裡面有很多疑問
00:49:51
疑問若出來 就要將它解除
00:49:54
不能和他說沒關係 你一味地唸
00:49:58
就變成引迷入迷了
00:50:00
對不對
00:50:01
所以你前面 是將真實的道理瞞住
00:50:13
為了要引導眾生用方便法
00:50:17
成就之後就要廢方便法
00:50:23
注解第三
00:50:2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0:27
善巧 善良巧妙之義
00:50:32
指佛 菩薩 教化眾生之方法巧妙
00:50:37
又作善權 為善權方便之略稱
00:50:44
佛 菩薩 為順應眾生之能力素質
00:50:49
而運用種種方便
00:50:54
巧妙攝取教化眾生
00:50:58
稱認為善巧攝化
00:51:02
為適應眾生 而巧妙運用種種方法
00:51:08
以救度之
00:51:10
此種方法則稱為善巧方便
00:51:16
現在善巧是什麼
00:51:17
善巧就是 用善良巧妙的意思
00:51:22
你小孩子沒有摸頭呀
00:51:25
你怎麼教都沒辦法啦
00:51:28
你最乖 喔你… 就像我一個孫子
00:51:32
我兒子動不動就說 啊 你第一名 第一名
00:51:36
跟他就第一名 就高興得不得了
00:51:39
若罵他哇 一聲哭了 就跑掉了
00:51:44
小孩子就是這樣 沒辦法啊
00:51:47
好比說啊 你很誠心
00:51:50
你以後會到西方 會庇蔭祖先
00:51:55
高興得半死
00:51:57
趕快來中甌茶拿去喝
00:52:00
會平安順利
00:52:03
就是善良巧妙的意思
00:52:06
就是指佛祖 菩薩 教化眾生的方法巧妙
00:52:12
所以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善權
00:52:15
就是善權方便簡略的稱呼
00:52:20
佛 菩薩為了順應 眾生的能力素質
00:52:25
眾生的能力不同啊
00:52:28
眾生的素質也不同啊
00:52:31
所以順應眾生的能力素質 來運用種種的方便
00:52:37
就是要感化說法的方法
00:52:41
不可以對每個人 都說同樣的話
00:52:44
看這個人的素質
00:52:46
看這個人的能力
00:52:48
說法的方法不同
00:52:51
可以說巧妙攝取教化眾生
00:52:55
這個稱做善巧攝化
00:52:59
就是要適應眾生
00:53:02
來用巧妙運用 種種的方法來救度
00:53:07
這個方法 就是叫做什麼
00:53:10
叫做善巧方便
00:53:12
所以可以叫做善權方便 也可以叫做善巧方便
00:53:18
這是因為運用的方法不同
00:53:21
所以名稱才取得不一樣
00:53:25
所以佛光大辭典說
00:53:30
方便
00:53:32
所有的經典
00:53:36
時常用到這個方便的名詞
00:53:40
取就是指方便嘛
00:53:43
時常用方便這個名詞
00:53:48
但是方便要歸納那個意義
00:53:52
有分為四種
00:53:55
現在這段是說第一種而已
00:53:58
後面還有三種
00:54:01
第一種
00:54:04
這個方便是對真實法來說
00:54:08
這個真實
00:54:11
就是絕對的道理
00:54:13
不真實… 不真實的道理就是方便
00:54:19
就是要來誘拐
00:54:22
來引導這個眾生 入這個真實法
00:54:27
暫時所設的法門
00:54:31
因為要說真實法給你聽 你不要聽啊
00:54:35
不要聽 總是要慢慢騙 慢慢騙
00:54:37
慢慢走 慢慢走
00:54:38
就好比像我以前 曾經引一個佛祖的譬喻
00:54:49
祂說走走走… 我帶你去高雄
00:54:52
有多遠 走一天就到了啦
00:54:56
一直走一直走 應該要走一半了
00:54:59
走到那裡就晚上了 說怎麼還沒到
00:55:03
祂說還有半天
00:55:04
明天還要 走一個早上才會到
00:55:06
你想你有什麼感覺
00:55:08
他說我不要 我要回去
00:55:10
你沒那麼笨啦
00:55:12
你絕對不回去
00:55:13
回去還要走一天 才能回去 對不對
00:55:15
再過走只要再走半天而已
00:55:18
你就拚了命再走
00:55:20
這叫做慢慢騙的
00:55:23
所以現在有的宗教才說
00:55:25
你若是修了七分 上天會補三分給你啦
00:55:29
結果你修了七分
00:55:31
說欸 還有三分 才會到 是騙我的
00:55:35
說騙你
00:55:37
但是你真的那麼笨 還要往回走嗎
00:55:41
只剩三分 拚了老命也要走下去
00:55:44
但是我現在說你們聽
00:55:46
這些話你們不要在道內講
00:55:49
像是初進門的 你也是要慢慢的騙
00:55:54
說修七分 上天替你補三分
00:55:56
就很努力地修
00:55:57
到時候不夠的話 他自己再補修就好了
00:56:01
對不對
00:56:02
你們這些現在 都是博士班了 對不對
00:56:05
沒有直接的 跟你們說破的話
00:56:07
你就傻傻的 一直鑽牛角尖
00:56:11
所以為了要講真實法
00:56:15
就是誘引眾生入於真實法 暫時所設的法門
00:56:20
才會叫做權假方便
00:56:23
有時是說善巧方便
00:56:25
就是佛 菩薩 應眾生的根機
00:56:32
看這些眾生的根機 好還是壞
00:56:35
根機好的說深一點 根機不好的說淺一點
00:56:39
慢慢騙 慢慢騙
00:56:41
就是用各種的方法 施予化益
00:56:46
這是第一個方便的說明
00:56:50
這個方便 第二種的說法是什麼
00:56:53
我們再來看佛光大辭典
00:56:56
方便
00:56:59
二 對般若之實智而言
00:57:06
般若者 達如之慧
00:57:09
方便者 以權智觀照 於平等實智所現之差別
00:57:18
三 權實二智皆係佛 菩薩
00:57:23
為一切眾生而盡己身心 所示化之法門
00:57:31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57:35
注解第一
00:57:37
佛光大辭典這樣子說
00:57:39
權智 又稱方便智
00:57:43
通達權假方便之智慧
00:57:48
佛光大辭典說權智是什麼
00:57:51
權智有時侯稱做方便智
00:57:56
就有辦法通達權假方便
00:58:00
像是那些 幼幼嫩嫩的小孩子
00:58:02
要怎麼去感化他們
00:58:04
有那種的智慧
00:58:06
這叫做權智
00:58:08
注解第二
00:58:1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8:12
實智 乃契合實理之智慧
00:58:18
若判其事理深淺
00:58:22
則權智照事淺 實智照理深
00:58:28
這裡面還有兩個註解 先做說明
00:58:33
註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8:36
事 指因緣生 之一切有為法
00:58:41
即宇宙間
00:58:45
千差萬別之現象
00:58:48
與平等門之理相對
00:58:53
佛光大辭典說事是指 因緣所生的一切有為之法
00:58:59
有為之法就是後天之法
00:59:03
等於就是宇宙間
00:59:06
有很多差別的現象 不同的現象
00:59:11
這就和平等門之理 是相對的
00:59:14
事和理是相對的
00:59:17
那麼理呢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9:21
理事之對稱
00:59:23
指萬象差別事法之本體
00:59:28
為平等一如之諦理
00:59:31
與理體 理性同義
00:59:35
說理和這個事 是相對的話
00:59:41
就是指萬象 差別事法的本體
00:59:47
像是說事是後天理是先天
00:59:51
等於就是事法的本體
00:59:54
就是平等一如的之諦理
00:59:58
一如就是本性
01:00:00
就是平等 這個本性的真理
01:00:03
諦理就是真理
01:00:05
和理體 理性一樣的意義
01:00:09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又說
01:00:12
理性指始終不變 之本具理體
01:00:17
理性就是指什麼
01:00:18
指從頭到尾 永遠不會改變
01:00:22
本來具備的理體
01:00:25
注解第三…
01:00:27
注解第二這個先解釋一下
01:00:32
它說實智
01:00:35
就是有辦法契合 真正道理的智慧
01:00:41
如果你要分事和理
01:00:46
到底智慧是深是淺 要怎麼分別
01:00:52
若說到權智是藉這個事
01:00:55
藉後天的道理
01:00:58
所以若是事是權智
01:01:03
它的智慧比較淺
01:01:05
若是實智是藉理體
01:01:09
所以若是實智的理 它智慧比較深
01:01:16
那麼注解第三這樣說
01:01:1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1:21
權實二智 權智與實智
01:01:26
如來之實智 權智 皆能圓滿
01:01:30
稱為二智圓滿
01:01:33
古來諸家學者
01:01:35
亦以此二智各宣揚其教說
01:01:40
佛光大辭典說權實二智
01:01:44
就是指權智和實智
01:01:47
因為這個中間簡略 是為什麼
01:01:49
因為這個文
01:01:51
就是和注解第一 注解第二 一樣
01:01:56
中間這個文
01:01:58
就是和注解第一 注解第二 一樣
01:02:00
所以將它簡略起來
01:02:03
就是佛祖的實智 和權智都能圓滿
01:02:08
所以才稱呼叫做二智圓滿 這就是方便
01:02:15
自古以來
01:02:16
諸家
01:02:17
諸家就是所有教門的學者
01:02:22
有的用實智 有的用權智
01:02:27
有的各人宣揚教法
01:02:30
有的說要用實智才對
01:02:33
有的說要用權智才對
01:02:36
誰才對
01:02:36
若以先天來說是實智
01:02:39
用後天來說是權智
01:02:41
但是若要達到佛來說
01:02:44
就要實智和權智 有辦法合用
01:02:48
實智權智合用來說
01:02:51
就變成因時 因地 因人說法
01:02:53
三車並行
01:02:55
這就是真正的方便
01:02:59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說
01:03:04
方便
01:03:06
我們第一已經說明完畢
01:03:09
現在第二 是對般若實智來說的
01:03:14
般若就是我們第九識 最高的妙智慧
01:03:21
所以方便是對 般若實智來說法的
01:03:25
什麼叫做般若
01:03:26
般若就是達如之慧
01:03:29
達就是達到 如就是如如不動
01:03:32
達到如如不動的智慧
01:03:36
方便是什麼
01:03:37
方便是權智
01:03:40
它來關照 平等實智所行的差別法
01:03:47
第三 這個方便就是 解釋權實二智合用
01:03:55
就是都關係到佛 菩薩 為一切眾生
01:04:01
來盡到自己的身心 所示化的法門
01:04:06
就是等於 三車平行的法門
01:04:09
這個也是叫做方便
01:04:11
所以這個方便…
01:04:14
前面就是說暫用的方便
01:04:17
第二就是對於 這個權智的方便
01:04:22
第三就是權實二智 合用的方便
01:04:27
但是另外還有 一個方便的解釋
01:04:31
第四個解釋
01:04:33
有四種的解釋
01:04:35
所以才常常有很多人 拿一個名詞說
01:04:40
老師啊 這個要怎麼解釋 我說我不會解釋
01:04:44
什麼原因不會解釋
01:04:46
因為一個名詞 有時說東 有時說西
01:04:54
有時說好 有時說壞
01:04:58
所以不可能一個名詞 去回答你一個問題
01:05:03
我說你經拿來
01:05:05
看上面說什麼話 下面說什麼話
01:05:08
我才有辦法跟你解釋清楚
01:05:11
也有人曾告訴我
01:05:13
說我們中國的文章 太過複雜啦
01:05:17
一個字解釋成好幾種 一個名詞解釋成好幾種
01:05:22
一個字念好幾種音
01:05:24
再說也是日文
01:05:28
(日文)
01:05:29
五十音就好了
01:05:32
英文我是不會啦
01:05:34
英文也是很複雜
01:05:35
若是日語 我以前年輕時有學日語
01:05:39
日語我知道
01:05:40
你若真正日語
01:05:44
沒混合漢字你沒辦法讀
01:05:50
日本之前也說 要將漢字廢除
01:05:54
結果沒辦法
01:05:56
沒辦法廢
01:05:57
為什麼沒辦法廢
01:05:59
因為同名詞的很多 這是什麼
01:06:03
(日文)
01:06:05
花 花也是
01:06:06
(日文)
01:06:08
我們在吃飯筷子叫做
01:06:10
(日文)
01:06:11
我們在走路過橋那也叫
01:06:12
(日文)
01:06:14
我們在拜拜神明叫做
01:06:16
(日文)
01:06:17
我們棉紙也叫
01:06:19
(日文)
01:06:20
去說啊 看你要如何去說
01:06:24
沒辦法啦
01:06:26
現在若要寫神明的
01:06:29
(日文)
01:06:30
就寫一個神來混合
01:06:32
若要寫棉紙的
01:06:34
(日文)
01:06:34
就寫紙來混合 不然他就沒辦法讀啊
01:06:38
對不對
01:06:39
不是只有中國人麻煩
01:06:43
我說一個笑話給你們聽
01:06:46
以前
01:06:49
有一個全部在當掮客的
01:06:53
以前電話號碼都三個字 後來才改四個字
01:06:58
沒像現在這麼複雜
01:07:00
有一支電話
01:07:20
四七七一號
01:07:23
這個在開雜貨店
01:07:28
在開雜貨店生意 很不好那個掮客就說
01:07:33
你生意不好 就是電話號碼不好啦
01:07:38
你這個電話號碼要改
01:07:41
他說我這隻電話號碼不好 要給人家人家就會要嗎
01:07:46
沒關係你一點錢給我 我換一隻給你
01:07:49
他說這是為什麼不好
01:07:53
他說這個讀作
01:07:56
(日文)
01:08:00
(日文)
01:08:02
(日文)
01:08:03
(日文)
01:08:04
就是品啦
01:08:06
(日文)
01:08:07
就是沒有啦
01:08:10
品什麼叫做品
01:08:12
他們說品就是商品
01:08:14
等於就是貨啦
01:08:16
你這間店就沒有貨 沒貨 誰要和你買
01:08:21
(日文)
01:08:24
裡面沒貨色嘛
01:08:28
他說好啦 不然我一點傭金給你
01:08:31
你幫我換一隻比較好的
01:08:33
現在這隻電話 要拿到哪裡去
01:08:35
他把它拿到醫院
01:08:37
去找對面一家醫院的院長
01:08:42
他說我牽一隻電話給你 很好的電話
01:08:46
什麼電話 四七七一號
01:08:50
他說有什麼好
01:08:51
(日文)
01:08:53
現在字
01:08:55
高音把它降低音下去
01:08:58
(日文)
01:09:01
這個四就是死
01:09:06
(日文)
01:09:07
就是等於是無
01:09:11
不會死啦
01:09:12
若患者來你們這裡 都不會死
01:09:15
(日文)
01:09:16
絕對不會死
01:09:17
他說這樣不錯 你拿傭金給我
01:09:20
我這隻電話給你
01:09:22
這邊也賺 那邊也賺
01:09:24
所以日本人若寫日文
01:09:27
光是念那個高低音 意思都沒有了
01:09:32
都跑光了
01:09:34
你想說外國字 就很好用了嗎
01:09:37
外國字就很好應用了嗎
01:09:41
不是這樣子的
01:09:42
不是只有 我們中文複雜而已
01:09:45
外文也是很複雜
01:09:47
我是不會說英語
01:09:49
我就聽過我女兒說 我女兒就住在美國
01:09:52
曾跟我說過
01:09:53
在美國有時侯 腔調或高低音
01:09:57
變高音變低音 死人就變成了活人
01:10:02
真的是這樣子的
01:10:04
文學本來就是這樣子啦
01:10:06
所以才會說
01:10:07
我有時候在讀的時候 都是讀正音
01:10:10
說的時候都是說土音
01:10:12
若是沒有說土音 有時候你會聽不懂
01:10:15
對不對
01:10:16
因為正音和土音 就是不同啊 對不對
01:10:19
若是真的說土音 字會寫不出來啊
01:10:23
結果還是要唸正音
01:10:25
對不對
01:10:27
希望在座的
01:10:30
這個道理 要慢慢的深入研究
01:10:32
雖然老師比較囉唆 怎麼個囉唆法
01:10:35
只是一句話 就一直重覆 一直重覆
01:10:37
一直講 一直講
01:10:38
不過起碼呢
01:10:40
你若是可以 體悟到一句話就好了
01:10:42
若是不能體悟
01:10:44
你今天經書讀了一部
01:10:47
裡面連一句話都不了解
01:10:49
那有什麼用
01:10:51
你若是會懂 一句話就很好
01:10:53
若是不懂 全部都沒有用
01:10:56
所以我們下午 就講來到這裡
01:10:58
暫且告一段落
01:11:01
這個下文啊
01:11:03
對於這個方便的第四說
01:11:06
到底這個方便 要怎麼解釋
01:11:08
等到下期再來解釋
01:11:10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11:16
我們上期針對說這個方便
01:11:22
但是這方便 不是只有一個解釋
01:11:26
方便呢 有四種的解釋
01:11:30
我們上期 已經有講了三項
01:11:33
下午補充 來看第四項這個方便
01:11:38
這個說法看是怎樣的
01:11:40
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11:45
方便 四為證悟真理而修之加行
01:11:55
現在第四種的方便是什麼
01:11:59
就是這個第四
01:12:01
為了要證悟真理 來修的加行
01:12:10
那麼什麼叫做加行
01:12:12
我們繼續來看佛光大辭典
01:12:15
加行 舊譯方便
01:12:20
即加功用行之意
01:12:24
即指修行者達到 涅槃四道中之第一道
01:12:30
亦即修戒定慧之階位
01:12:35
佛光大辭典說加行
01:12:39
若是舊的翻譯 就是叫做方便
01:12:44
我們說清楚一點
01:12:47
加行 加就是加功
01:12:51
行就是用行
01:12:53
所以這個方便 我們舊的稱呼叫做加行
01:12:58
就是加功用行的意思
01:13:04
就是指說我們修行的人
01:13:08
達到不生不滅 四道之中的第一道
01:13:15
也可以說 修這個戒定慧的階位
01:13:20
那麼這個涅槃的四道 這個四道是什麼
01:13:25
再看佛光大辭典
01:13:28
四道
01:13:30
指斷除煩惱 證得真理之四種過程
01:13:37
依此可證得涅槃果
01:13:42
為一切佛教 修習方法之概括
01:13:47
即一 加行道又稱方便道
01:13:52
即於無間道之前
01:13:54
為求斷除煩惱 而行準備之修行
01:14:00
二 無間道
01:14:02
三 解脫道
01:14:04
四 勝進道
01:14:08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1:14:10
四道
01:14:12
就是指要來斷除煩惱
01:14:16
要證得真理 這個四種過程
01:14:22
照著這個四道
01:14:25
你就可以得到 這個不生不滅的果位
01:14:30
就是為了一切我們佛教
01:14:32
所修行方法的大概過程
01:14:41
就是第一叫做加行道
01:14:44
加行道有時候 又稱呼為方便道
01:14:49
就是在第二道無間道之前
01:14:54
為了要求斷除煩惱 而行準備的修行
01:15:02
好比無間道之前
01:15:04
要求斷除煩惱 而所準備的修行法
01:15:08
這個叫做加行道
01:15:11
因為黑板的關係
01:15:13
對於無間道 解脫道 勝進道
01:15:17
我現在先寫中略
01:15:20
現在就是要來補充 說這三種道
01:15:24
你才會了解修行的程序 是怎麼樣排的
01:15:31
其中的過程你才會知道
01:15:33
現在再來寫在黑板
01:15:36
四道
01:15:39
一 加行道 又稱方便道
01:15:46
二 無間道 又稱無礙道
01:15:52
即直接斷除煩惱之修行
01:15:57
由此可無間隔地 進入解脫之道
01:16:03
三 解脫道
01:16:05
即已自煩惱解脫證得真理
01:16:10
獲得解脫之修行
01:16:13
四 勝進道
01:16:15
即於解脫道之後
01:16:18
更進一步行其餘之殊勝行
01:16:23
而全然完成解脫
01:16:27
或滿足斷惑 而作觀察之修行
01:16:33
這裡面還有一個 殊勝的注解
01:16:36
首先來做說明
01:16:3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6:41
事已超絕 而世所希有者曰殊勝
01:16:48
說我們做事情 可以說是已經超絕
01:16:52
超絕就是沒辦法去比較
01:16:55
而且世間可以說是很稀有
01:16:59
很少人做得到 這就叫做殊勝
01:17:04
再換全文
01:17:07
四道
01:17:09
這個略是什麼 剛才說過了
01:17:12
不用再重複
01:17:15
第一就是加行道
01:17:18
加行道的另一個名字 叫做方便道
01:17:21
這加行道 我們剛才也做過說明過了
01:17:25
所以這段也省略了
01:17:28
現在就是進入第二種了
01:17:30
第二種無間道
01:17:32
無間道的另一個名字 叫做無礙道
01:17:36
可以說是要直接 要來斷除煩惱的修行
01:17:42
由這個無間道 可以進入解脫的道
01:17:50
所以第三種才進入解脫道
01:17:54
這解脫道 就是已經將煩惱解脫了
01:17:58
煩惱解脫就是沒有煩惱了
01:18:02
一個人若沒有煩惱 就證到真理
01:18:06
獲得解脫的修行
01:18:10
一個人若是有煩惱 就不會解脫了
01:18:13
你要達到解脫的境界 一定要沒有煩惱
01:18:19
但是呢
01:18:21
你又進了一步 說是到了勝進道
01:18:26
就是在解脫道之後
01:18:28
更進一步
01:18:30
要行其餘的殊勝行
01:18:34
要行其他人 所做不到的行為
01:18:40
怎樣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01:18:43
我就說羅漢 菩薩
01:18:47
還有微小的煩惱
01:18:51
成佛才沒有煩惱
01:18:54
但是這個煩惱有兩種
01:18:57
有一種是私欲的煩惱
01:19:01
為了自己的煩惱
01:19:04
若是修菩薩行的人 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煩惱
01:19:08
是為了眾生的煩惱
01:19:12
若是真的要成佛
01:19:15
連眾生的煩惱都沒有
01:19:19
所以我們六祖壇經 才會說一句話
01:19:23
不思善 不思惡 即明上座本來面目
01:19:28
要達到無善無惡的心
01:19:32
你行善是你家的事
01:19:35
你做惡也是你家的事
01:19:38
有的人說這樣做就很絕了
01:19:40
那不是絕
01:19:43
若是沒有這樣你不會成佛
01:19:45
所以我常會說一句 佛不會度人
01:19:49
大家若是說佛會度人 那就是騙人的
01:19:52
佛要怎麼去度人
01:19:55
行善祂也是這樣
01:19:57
做惡祂也還是這樣
01:19:59
善惡之心已經沒有了
01:20:03
這是很少人可以做的到的
01:20:07
可是佛並不是不慈悲啊
01:20:10
祂若是真的 發心要度世一定還要轉
01:20:15
轉成菩薩身
01:20:17
叫做慈帆倒駕
01:20:20
轉成菩薩身之後
01:20:22
就會產生出 煩惱眾生的事情
01:20:25
但是祂沒有私慾的煩惱
01:20:32
所以祂轉回菩薩身之後 才去度化世人
01:20:37
但是祂又一轉 就又變成佛了
01:20:41
這就叫做果地菩薩
01:20:44
所以菩薩有果地菩薩 因地菩薩 願地菩薩
01:20:48
這個我之前 在金剛經也講了很多遍
01:20:54
有時候老師說了一句話
01:20:56
就會有人說 老師你這樣說怎麼對呢
01:20:59
我說為什麼不對
01:21:00
我這是在學習佛祖的行為
01:21:05
是學喔
01:21:07
老師是不是說 達到那個境界
01:21:09
是學
01:21:11
我常說 來者同修 去者不留
01:21:15
來無歡喜 去無擔憂
01:21:18
你對我好 跟我沒有關係
01:21:21
你對我壞 也跟我沒關係
01:21:25
有的人說 老師這樣怎麼對呢
01:21:27
你若是說 對你壞沒有關係
01:21:31
不理他是有道理的
01:21:32
竟然對你好 也跟你沒有關係
01:21:34
是啊
01:21:36
你今天對我很好 跟我有什麼關係
01:21:39
我問你好了
01:21:42
你要供養我
01:21:44
你有東西要送我
01:21:48
你對我真的很好 跟我什麼關係
01:21:54
你今天對我好
01:21:56
你是尊師重道 是對你自己好
01:21:59
你修養好 功果是你自己得到的
01:22:02
我又沒有要跟你平分 跟我有什麼關係
01:22:06
對不對
01:22:07
你對我壞跟我什麼關係
01:22:10
對我壞 我又不會掉一塊肉
01:22:14
我當做沒聽見 當做沒看見
01:22:18
跟我什麼關係
01:22:20
你對我壞 是對你自己壞呀
01:22:23
你自己造罪造過造業 這是你自己造成的
01:22:28
我又沒有要替你承擔 跟我什麼關係
01:22:34
這樣是很少人做的到
01:22:37
不過這就是要 達到那個境界
01:22:40
所以真的勝進道 就是解脫道之後
01:22:45
進一步要做別人 做不到的行為
01:22:49
一般人做不到的行為
01:22:53
而且全然的完成這個解脫
01:22:57
一點點的煩惱都沒有
01:23:00
或是滿足斷了這個迷惑
01:23:03
來做觀察的修行
01:23:07
所以修行的階段很多
01:23:10
不然現在大家很簡單啊
01:23:12
我也去皈依
01:23:14
就想要去西方
01:23:16
我來洗禮就想要到天堂
01:23:19
我一指就要天堂掛號 地獄除名
01:23:23
就要了脫生死
01:23:24
那不是那麼快的事情
01:23:27
這是一種權宜說法 方便說法
01:23:30
為了要鼓勵一些初學的人
01:23:35
不過老師說的這些話 這是在我們道場說的
01:23:40
你若出去外面在道內啦 在寺廟就不要說這些
01:23:45
你在寺廟 人家若在唸佛 唸經
01:23:47
啊 功德無量
01:23:49
你很棒 你會唸佛 將來你會到西方
01:23:55
像說人家來求道之後
01:23:58
很好 很好 你今天已經解脫了
01:24:03
你將來一定天堂會掛號
01:24:07
這也是鼓勵
01:24:08
就像說小孩子啊
01:24:10
你好棒 以後會當總統這個一樣
01:24:14
老師說不是直接說的 是直接破的
01:24:18
這根本都沒有 甜甜蜜蜜的話
01:24:23
現在再進一步 我們再看下文
01:24:27
看六十六頁後面第三行
01:24:38
汝當一念自知非
01:24:46
自己靈光常顯現
01:24:52
現在這些就是六祖
01:24:54
要再進一步 對智常和尚這樣說
01:24:59
你應該要 想要你所知道的無見
01:25:07
我們前文所說的
01:25:09
了無一物可見這個道理
01:25:13
和空知
01:25:16
這是全部錯誤
01:25:17
就是前文所說的 無一物可知這句話
01:25:22
你要知道說 你所說的這兩句話
01:25:26
根本就是錯誤啊
01:25:30
假使若這樣呢
01:25:32
你若知道說 啊 我這是錯誤的想法
01:25:37
你自性的靈光 自然就顯現出來了
01:25:43
常常現在我們社會 在這個宗教中
01:25:47
常說要出這個靈光
01:25:52
像現在在道中
01:25:54
現在比較沒有了
01:25:55
像以前我常和人家 參加那個靈光大會
01:26:01
事實靈光大會在他什麼
01:26:03
若說那個一點 就是乩童大會
01:26:07
是起乩而已
01:26:08
真正他們不知道 什麼叫做靈光
01:26:12
真正說靈光 就是說我們的修養
01:26:15
靈光就是我們的佛性
01:26:19
我現在來引一個 佛學大辭典給你們作參考
01:26:23
靈光
01:26:26
人人固有之佛性
01:26:31
靈靈照照
01:26:33
而放光明者
01:26:38
佛學大辭典說靈光
01:26:42
是每一個人 本來就有的佛性
01:26:48
可以說那個光啊 這樣亮晶晶的
01:26:53
放出那個光明
01:26:57
佛光大辭典說
01:26:59
靈光 指眾生本具之佛性
01:27:05
清淨無染 靈照而放光明
01:27:12
佛光大辭典說 靈光是指什麼
01:27:15
指眾生本來就具備的佛性
01:27:20
可以說非常的清淨
01:27:24
都沒有污染到骯髒
01:27:27
所以它的那個光
01:27:30
可以說是亮晶晶 來放出那個光明
01:27:35
所以有的說靈光
01:27:37
就是你現在 看人家在畫佛像
01:27:40
上面頭頂 有一個圓圓的亮亮的
01:27:45
那就是我們靈光的顯現
01:27:49
所以對於靈光
01:27:52
不是佛教的專利品
01:27:55
無論是佛教 無論是道教
01:28:00
對於靈光的說法都是一樣
01:28:03
另外我來引一個 道教大辭典跟你們作參考
01:28:08
道家謂 人固有之靈性為靈光
01:28:17
它說我們道家
01:28:20
就是我們人固有的靈性
01:28:23
這個靈性 他們佛教說佛性
01:28:27
這就是什麼
01:28:28
這就是靈光
01:28:31
修真錄說
01:28:33
靈光者 人人固有之自性光明
01:28:39
人之六根清淨時 則靈光放出其光明
01:28:46
修真錄說靈光是什麼
01:28:49
就是每一個人本來就有
01:28:52
我們自己本性這個光明
01:28:57
這個靈光到什麼時候 才會顯現出來
01:29:01
就是我們人的六根
01:29:03
眼睛 耳朵 鼻子 舌頭 身體 意
01:29:08
這六根 你若達到清淨的境界
01:29:12
這個靈光 自然就放出光明出來
01:29:18
所以對於這個靈光
01:29:21
不是只有說一家的理論
01:29:25
各家理論都相同
01:29:29
所以對於這個靈光
01:29:31
因為下午沒時間
01:29:34
等待下期再來稍微補充
01:29:37
你才知道說
01:29:38
人家為什麼會現靈光出來
01:29:41
我為什麼現不出來
01:29:42
你就會了解這個問題
01:29:45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29:49
我們現在來翻六十六頁
01:30:05
倒數第三行
01:30:09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30:12
汝當一念自知非
01:30:17
自己靈光常顯現
01:30:22
對於本文 我們上期有解釋過
01:30:27
但是對於這個靈光
01:30:30
我們上期 也有引佛學大辭典
01:30:34
引這個佛光大辭典
01:30:37
下午再進一步來引辭海 對於這個靈光它的看法
01:30:43
靈光 佛家語
01:30:49
謂人人固有之靈性光明也
01:30:55
五燈會元百丈章
01:30:59
靈光獨耀
01:31:02
迴脫根塵
01:31:07
對這個根塵 我們首先作說明
01:31:13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1:16
根塵 又作根境
01:31:20
乃五根與五塵
01:31:23
或六根與六塵之並稱
01:31:29
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
01:31:33
稱為根
01:31:36
乃認識對象之器官
01:31:42
根之所取者稱為塵
01:31:46
亦稱境
01:31:49
乃所認識之對象
01:31:53
五根即眼耳鼻舌身
01:31:58
加上意則稱六根
01:32:02
五塵即色聲香味觸 加上法則稱六塵
01:32:10
根塵二字並與
01:32:15
猶如主觀與客觀並列
01:32:20
含有相依又相對之意
01:32:25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1:32:29
根塵
01:32:32
有時候叫做根境
01:32:36
就是指這個五根 和這個五塵
01:32:41
或是六根和這個六塵
01:32:45
兩者合併起來的稱呼
01:32:48
將六根的根六塵的塵 合起來才稱根塵
01:32:58
色之所依有辦法來取境
01:33:02
叫做根
01:33:04
例如眼睛看一個東西 有辦法把它收集起來
01:33:09
耳朵聽一句話 有辦法收集起來
01:33:13
所以才叫做根
01:33:17
這個根就是 我們認識對象的器官
01:33:24
這個根來所取 是什麼 叫做塵
01:33:31
也可以叫做境
01:33:35
就是我們所認識的對象
01:33:42
什麼叫做五根
01:33:44
五根就是眼睛 耳朵 鼻子 舌頭和我們身體
01:33:51
加上這個意才叫做六根
01:33:56
若是五塵就是 色聲香味觸
01:34:01
加一個法這個叫做六塵
01:34:07
這個根塵兩個字
01:34:11
可以說兩個合併成一個
01:34:14
就好比像主觀 和客觀來並列
01:34:19
含有相依和相對的意思
01:34:24
所以現在辭海說
01:34:29
這個靈光是佛家的術語
01:34:34
我們無論佛家 道家 儒家都有術語
01:34:40
這是佛家的術語
01:34:44
每一個人都固有的靈性
01:34:51
靈性也可以說我們的 佛性本性這個光明
01:34:57
所以我們若有畫佛像
01:35:00
後面上面頭頂 有一個圓圓的亮亮的
01:35:05
那個就是靈性的光明
01:35:08
就是靈光
01:35:10
但是我們 人的肉眼無法看見
01:35:13
若有天眼的人 這個人若有修
01:35:17
他頭頂上的靈光就看得到
01:35:22
所以辭海來引 五燈會元百丈章裡面說
01:35:29
說靈光獨獨照耀
01:35:34
有辦法迴脫根塵
01:35:37
什麼叫做迴脫根塵
01:35:41
譬如說眼睛看到 一個東西我不住心
01:35:46
耳朵聽到一句話 我不會住這個聲
01:35:51
就像我們在儒家所說的
01:35:55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
01:36:00
這等於叫做迴脫根塵
01:36:04
因為六根 不會讓六塵所污染
01:36:11
不過對於這個靈光 這不是佛教的專利品
01:36:20
不是佛教單獨的稱呼
01:36:23
我們道家也是一樣
01:36:26
這個靈光的稱呼 和佛家說的差不多
01:36:44
接下來下面說
01:36:48
常聞偈已
01:36:52
心意豁然
01:36:55
乃述偈曰
01:36:58
無端起知見
01:37:01
著相求菩提
01:37:05
情存一念悟
01:37:08
寧越昔時迷
01:37:14
現在智常和尚這樣說
01:37:16
聽到這個六祖的偈語之後
01:37:21
他的心意 就通曉領悟這個理
01:37:27
他就作一首偈語這樣說
01:37:32
無緣無故來起這個空知
01:37:37
存這個無見
01:37:42
著相想要求這個大道
01:37:47
隨意存在一念悟
01:37:51
為了著相
01:37:54
變成和以前 在迷迷惘惘的時候
01:38:01
意思一樣
01:38:05
再接下去看下文下去
01:38:09
自性覺源體
01:38:14
隨照枉遷流
01:38:17
不入祖師室
01:38:21
茫然趣兩頭
01:38:30
他說現在我才明白
01:38:36
明白我們的自性 就是一切眾生的佛性
01:38:43
假使若說聽到一句話
01:38:47
我們這個…
01:38:55
假使我今天 聽到一句話信一句話
01:38:58
若這樣勞而無功
01:39:00
就變成自己沒定性
01:39:04
就像順水而流一樣
01:39:08
所以我們學道要無住心
01:39:13
我們只有知道我們的自性
01:39:15
不會再受到在外的引誘
01:39:21
找到身外的佛
01:39:25
假使今天 我們沒入到祖師的門室
01:39:32
受到祖師的點破
01:39:36
我們自己沒這個主見 存這個無見
01:39:41
存有無所見這個意思
01:39:44
現在說這個祖師室 就是指六祖
01:39:50
我們守著這個空知
01:39:53
等於守著這個空心
01:39:56
若這樣呢 我們兩頭都是錯誤
01:40:02
對於自性覺源體
01:40:07
這個源體 就是我們人的佛性
01:40:14
所以這個源體 有時侯叫做源性
01:40:18
我們現在來看 圭峰禪師一句話
01:40:24
源性者
01:40:26
是一切眾生本覺真性
01:40:29
亦名佛性
01:40:34
我們這個圭峰禪師
01:40:37
是我們中國 一位很出名的出家人
01:40:44
他說什麼叫做源性
01:40:48
源性就是我們 所有的眾生本覺的真性
01:40:55
本覺也是佛性 真性也是佛性
01:40:58
所以另外 一個名字叫做佛性
01:41:06
所以佛性的名字很多
01:41:11
像我現在說的自性覺源體
01:41:17
這個也是說我們的佛性
01:41:21
有時候也可以說自性 也可以說靈性
01:41:27
那麼這個圭峰禪師 是什麼人
01:41:31
我們來看一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1:41:37
宗密 我國華嚴宗第五祖
01:41:45
唐代果州人
01:41:48
俗姓何
01:41:49
世稱圭峰禪師
01:41:53
元和二年公元八O七年
01:41:57
赴京師應貢舉
01:42:01
途經徐州 聽聞道圓和尚說法
01:42:07
乃隨其出家並受具足戒
01:42:11
又依道圓之勸
01:42:14
參謁淨眾寺神會之弟子
01:42:20
益州南印禪師
01:42:26
佛光大辭典說
01:42:28
宗密是我們中國 華嚴宗的第五祖
01:42:37
是唐朝時代果州的人
01:42:41
果州就是現在四川西充啦
01:42:49
他的俗姓 姓何
01:42:54
但是一般稱呼 都叫做圭峰禪師
01:42:59
在元和二年 就是公元八O七年
01:43:06
到這個京城去應貢舉
01:43:12
什麼叫做貢舉
01:43:15
以前的科舉 和現在是不一樣
01:43:22
古代一般若到學校讀書
01:43:29
看你是讀私立的 還是讀公立的
01:43:34
若是念私立的學校畢業
01:43:40
就是叫做童生
01:43:43
若是念公立的畢業 就是叫做秀才
01:43:48
若學校畢業就是叫做秀才
01:43:53
所以有時候在演戲就說
01:43:56
某一個秀才 要上京去考狀元不可能
01:44:02
秀才不是去考狀元的
01:44:07
不然秀才要考什麼
01:44:10
就要經過這個鄉試
01:44:13
鄉試就是省的考試
01:44:18
我們這個禮部 派考試官來到各省
01:44:24
來那裡調集地方 譬如說某一個省
01:44:31
像台灣 就說某一個台灣省
01:44:34
所有的童生 和秀才來那裡考
01:44:42
童生和秀才是同一級
01:44:44
是相差在公立 和私立的學生而已
01:44:49
科舉若考中就是叫做舉人
01:44:56
若是中舉人之後
01:45:00
就要進京去考這個貢士
01:45:04
現在說這個貢舉 就是要去考這個貢士
01:45:11
現在貢士這個叫做會試
01:45:17
現在我們這個舉人 若會試若及格
01:45:22
若會試若及格 就是考中就叫做貢士
01:45:28
貢士之後才有資格
01:45:32
在朝廷讓皇帝親自科舉
01:45:36
就是皇帝當主考官就對了
01:45:42
皇帝主考就叫做殿試
01:45:48
殿試若假使中了
01:45:52
就叫做進士
01:45:55
所以很多人說 要考這個三元及第
01:46:00
三元及第 那是不簡單的
01:46:04
鄉試舉人第一名 就叫做解元
01:46:10
若貢士第一名就叫做會元
01:46:14
進士第一名就叫做狀元
01:46:18
所以你就要三次考試 都第一名
01:46:22
才叫做三元及第
01:46:25
你現在就要了解這個問題
01:46:27
現在說他這個宗密
01:46:31
要上京城 要去考貢士這個科舉
01:46:38
到半路 經過遂州
01:46:44
聽到道圓和尚在說道理
01:46:50
就這樣就不科舉了
01:46:53
就這樣就跟他出家了
01:46:56
現在有很多有大學生 聽到大和尚講道理之後
01:47:01
說我書不唸了
01:47:03
就乾脆跟他去出家
01:47:07
才受到這個具足戒
01:47:12
又這個道圓和尚勸解他
01:47:15
去見淨眾寺這個神會
01:47:20
神會就是六祖的徒弟
01:47:23
才跟六祖這個徒弟
01:47:27
就是這個益州的 南印禪師學道
01:47:32
所以若說起來 這個宗密的圭峰禪師
01:47:36
也可以說是六祖的孫徒弟
01:47:39
這樣說比較快
01:47:40
也可以說對佛學蠻有研究
01:47:48
現在這個變成題外講出去
01:47:52
現在再回歸本文來看課本
01:48:10
智常一日問師曰
01:48:17
佛說三乘法
01:48:20
又言最上乘
01:48:24
弟子未解願為教授
01:48:30
現在智常和尚有一天
01:48:34
又來請教惠能六祖
01:48:39
他說佛祖這樣說
01:48:41
說這個羊車是下乘法
01:48:45
鹿車是中乘法
01:48:48
牛車是上乘法
01:48:52
今天又說到 這個最上乘法
01:48:58
弟子不明白這個道理
01:49:02
希望師父您 可以跟我教導指示
01:49:08
現在再接下去
01:49:10
師曰
01:49:12
汝觀自本心
01:49:15
莫著外法相
01:49:19
法無四乘
01:49:22
人心自有等差
01:49:26
六祖這樣說
01:49:30
說只有你今天 看出你的佛心
01:49:35
不要去染到身外的道理
01:49:40
去找身外的佛
01:49:44
道本來就沒有分什麼 小乘 中乘 大乘 最上乘
01:49:52
是我們人的心
01:49:55
自己起了差別
01:49:58
所以才有這個四乘的分別
01:50:03
再接著下文下去
01:50:08
見聞轉誦是小乘
01:50:13
悟法解義是中乘
01:50:18
依法修行是大乘
01:50:23
道理本是沒分別 什麼乘什麼乘
01:50:28
是只有你自己的行動
01:50:31
來所分別出來的
01:50:35
一樣同一本經
01:50:38
什麼經都沒關係
01:50:40
一樣同一本經
01:50:43
這部經你每天來讀
01:50:50
見就是可以說看經書
01:50:54
聞就是聽
01:50:56
你每天看每天聽
01:50:59
就這樣誦這個經出來
01:51:03
不管你誦什麼經
01:51:08
你吃飽天亮早課 晚上晚課
01:51:12
從早到晚只誦那個經
01:51:15
這個人就是小乘啊
01:51:20
進一步你會了解經的道理
01:51:28
悟出佛法
01:51:32
你有辦法 解釋經中的意義
01:51:36
這樣就是中乘了
01:51:39
再進一步
01:51:41
你若有辦法照著 這部經的道理去修行
01:51:47
這部經說什麼話 你照這部經的腳步去做
01:51:52
那麼這就是大乘了
01:51:55
一樣都是一本經啊
01:51:58
你來研究這部經
01:52:02
你光是看 光是聽 光是講
01:52:05
光是唸這是小乘
01:52:09
你悟出了這部經的道理 這才是中乘啊
01:52:13
照這部經去實踐去做 這才是大乘啊
01:52:20
再看下文
01:52:34
萬法盡通
01:52:37
萬法具備
01:52:40
一切不染
01:52:43
離諸法相
01:52:44
一無所得
01:52:46
名最上乘
01:52:51
說你若是能了解 大乘 中乘 小乘
01:52:57
若是可以三車去並行
01:53:02
不要受到 一切教門來把你污染
01:53:07
來把你束縛
01:53:10
離開各教門 和各派別的執相
01:53:17
你一點點都不會 受到他們的污染
01:53:21
這樣叫做最上乘
01:53:24
每一個教 都有執一個教門啊
01:53:27
不信的話 你去看看現在中國
01:53:31
千教萬教 教門很多
01:53:33
你若是固執一個教派
01:53:36
那麼你就無法達到最上乘
01:53:39
萬教皆通
01:53:42
萬教可以融合
01:53:45
你覺得說每一個教派
01:53:50
你若有辦法 去採取它的優點
01:53:54
三車並行
01:53:57
那麼你就是最上乘了
01:54:00
譬如說修行人 人家在唸經
01:54:03
你也不可以輕視人家啊
01:54:06
別人在講什麼道理 你也要去接納人家啊
01:54:13
若是非法的話 就不可以去接納了
01:54:16
若是正法的話
01:54:18
不論是什麼教門的道理 你都要去接納
01:54:22
哪個教派好 哪個教派不好
01:54:25
我在看當今的社會 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01:54:33
我現在在靜靜起觀察
01:54:36
一個人 要達到最上乘是怎樣
01:54:40
你要學道 最好是從儒家下手
01:54:46
因為我們儒家呢
01:54:50
不談神奇
01:54:53
不講靈感和顯化
01:54:58
從人道下手
01:55:01
就像大學說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01:55:08
一個人若是有辦法
01:55:12
若是可以人道若守得成
01:55:16
天道才會完備
01:55:18
人道若沒修 天道難成
01:55:22
現在的人都想要一步登天
01:55:25
很多人有的說要去出家
01:55:28
父母不讓他們去
01:55:30
向他下跪 他都不理他的父母
01:55:33
這樣你的人道有完備嗎
01:55:36
你要修什麼的行呢
01:55:39
有的人信了一個宗教之後
01:55:42
連父母都不要了
01:55:44
人道都不完成 還要談什麼修行
01:55:49
人道是地基
01:55:52
天道是棟樑
01:55:55
地基若是沒打好 房子蓋得再大間
01:55:58
地震一來 房子就倒了
01:56:02
所以就要天人合一
01:56:05
所以學道最要緊 要從儒家下手
01:56:09
人道要修成
01:56:12
一個人
01:56:14
男人的三綱四維
01:56:18
女人的三從四德
01:56:21
等到五常八德齊備
01:56:24
一個人若是 在人道上齊備之後
01:56:30
才有資格去談什麼天道
01:56:38
再進一步
01:56:40
你若是要守戒律
01:56:42
我說佛家的戒律最好
01:56:46
無論哪一教的戒律 沒有像佛教那麼嚴
01:56:51
你若是可以 深入佛家的戒律
01:56:55
去實踐
01:56:58
這樣就是最完整的
01:57:01
再更進一步 就是要看道教的聖命雙修
01:57:07
因為儒家佛家 對這個生命不很重視
01:57:13
就像佛家說的 生自生 死自死
01:57:16
生死兩個字 我將它置之度外
01:57:22
所以一個人的身體 若是很虛弱
01:57:27
我應該要 修到七十歲才會成道
01:57:32
你若是二 三十歲就死了
01:57:34
那麼下輩子還要再來一次
01:57:37
你的身體若是很健康
01:57:39
講道理給別人聽 別人比較會接受
01:57:43
若老師要死不死的 一直咳不停
01:57:47
要講道理給別人聽
01:57:48
別人就會說 他自己都快死
01:57:50
還在講什麼道理
01:57:52
所以身體要照顧健全
01:57:55
如果要把身體照顧健全
01:57:57
就要從道家 的聖命雙修下手
01:58:02
若是服務的精神呢
01:58:05
就要從基督教下手
01:58:09
像是佛家 道家
01:58:14
對於服務精神都不是很好
01:58:18
你若是不相信的話 一個人死後
01:58:22
若是請道家的法師
01:58:25
請佛家的和尚 來唸經要先談錢
01:58:30
若是基督教就不是了
01:58:33
我的朋友有很多 是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
01:58:38
若是牧師或神父 到了喪家裡面
01:58:45
幫他彌撒
01:58:46
幫死人彌撒 彌撒就像是唸經
01:58:50
唸基督教的經
01:58:53
唸完之後那些牧師教友 大家都那個奠儀拿來
01:58:58
把它放在靈桌上
01:59:00
連讓他請一頓飯都沒有 就這樣回去了
01:59:03
來唸經還拿錢給人家啦
01:59:06
不然你這些和尚 說來唸經不拿錢
01:59:09
看他要不要
01:59:10
不要說拿奠儀啦
01:59:12
你這些道家的道士 來做法事
01:59:16
說不收錢 再給個白包來 看他要嗎 不可能啊
01:59:22
那個服務精神是很好的
01:59:25
像基督教有的什麼
01:59:28
不管什麼時候 腳踏車騎著
01:59:30
到你家來按門鈴
01:59:33
我們是哪裡的教會來的
01:59:35
請你撥個時間 來講一些道理給你聽的
01:59:39
我們若是跟他說沒空閒
01:59:40
他就說好啦 好啦
01:59:43
看你什麼時候 有空我再來
六祖法寶壇經
61/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66
b7fd671f-d22d-4dd2-a4b9-fff7bc8dfcc6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