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1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11
6809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我們上面的錄影帶
00:02:21
已經跟你們說過了
00:02:24
歷代無論是佛祖 無論是聖人
00:02:29
每個人說話都很謙虛的
00:02:33
假使一個人 你若說話不謙虛
00:02:37
他就沒有資格 做一個傳道者
00:02:42
這個謙就是 我們學道修養的根本
00:02:48
古聖人 佛祖全都是謙
00:02:52
現在再來引幾個事例 來做個參考
00:02:56
首先來說這個 六祖壇經機緣品一句話
00:03:02
一僧問師云
00:03:05
黃梅意旨甚麼人得
00:03:09
師云會佛法人得
00:03:13
僧云和尚還得否
00:03:17
師云我不會佛法
00:03:21
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 裡面有一句話
00:03:25
有一個和尚來問惠能六祖
00:03:31
黃梅五祖弘忍大師 的衣缽什麼人得到
00:03:39
若普通人呀 說我得到啊
00:03:42
惠能不是
00:03:44
祂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03:48
祂不敢說我得到
00:03:50
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03:53
這個出家人 他就感到奇怪
00:03:56
明明是你得到你不說
00:03:58
你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04:01
他說若這樣師父 你有得到嗎
00:04:05
惠能六祖說我不懂佛法
00:04:09
不懂佛法祂會說道理
00:04:12
祂說我不懂佛法
00:04:16
所以呢 你就知道說
00:04:17
一個祖師是很謙虛
00:04:21
不但是惠能
00:04:24
一代聖人 孔子也是一樣
00:04:29
在論語裡面這四段
00:04:33
我們一段一段來作解釋
00:04:36
子曰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00:04:42
孔子這樣說
00:04:45
假使人家若叫我聖人
00:04:48
或是說我是一個仁人 我不敢當
00:04:52
你若叫我聖人 我不敢當這樣說
00:04:56
論語又一句說
00:04:58
子曰 吾有知乎哉 無知也
00:05:03
現在這個不能讀作知
00:05:05
讀作智 知就是智慧
00:05:08
孔子說我有智慧嗎
00:05:11
實在我沒有智慧
00:05:14
孔子說祂沒有智慧
00:05:16
一個聖人 怎麼會沒有智慧
00:05:18
祂就謙虛了
00:05:20
論語又說
00:05:22
子曰 述而不作
00:05:25
述就是傳述
00:05:27
像我現在在說 這樣叫做述
00:05:30
作就是著作
00:05:32
作新的學說
00:05:34
孔子說我只有傳述道理
00:05:38
傳著聖人的道理給你們聽
00:05:40
我沒有著作這樣說
00:05:43
若說孔子 著作的書是很多的
00:05:46
但是祂不敢說我很厲害
00:05:50
論語又說
00:05:52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
00:05:56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00:06:00
這裡面的注解首先解釋
00:06:03
辭海說
00:06:03
敏 猶勉也
00:06:06
敏等於就是勉勵
00:06:09
孔子這樣說
00:06:11
我不是出世就知道道理
00:06:15
我是很愛看古聖人的道理
00:06:20
而且非常努力去追求而已
00:06:25
這樣我們就知道說
00:06:26
聖人確實很謙虛
00:06:29
不但孔子這樣說
00:06:32
連釋迦佛祖 一樣也是這樣說
00:06:35
我們現在看 金剛經裡面一段文
00:06:40
若有人言
00:06:42
如來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00:06:47
須菩提實無有法
00:06:50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06:55
金剛經說 假使若有人說我
00:07:01
這個如來 是後來的翻譯家寫如來
00:07:06
應該是要說我
00:07:08
假使若有人說 我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00:07:15
他說須菩提 實在沒有這個心
00:07:21
我得到道無上的正等正覺
00:07:25
話若說起來 大家說我得到道看出本性
00:07:32
他說實在我沒有得到道
00:07:34
我也沒有看出本性
00:07:37
所以金剛經又一句話說
00:07:40
如來在然燈佛所
00:07:42
於法實無所得
00:07:46
金剛經說 我當時然燈佛把我受記
00:07:51
一般說釋迦是然燈佛受記
00:07:55
我在然燈佛的地方受記
00:07:59
照實說 我都沒有得到半樣
00:08:03
現在一些道親
00:08:06
若去一指之後 回來說我得到了
00:08:09
真正有什麼 好得到 我問你
00:08:13
一代佛祖 不敢說祂得到了
00:08:17
所以一個人無所得才是道
00:08:20
有所得就沒有用了
00:08:23
涅槃經才說
00:08:25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
00:08:29
有所得者名為無明
00:08:33
涅槃經 一個人你若說我沒有得到
00:08:37
這樣你就是有智慧
00:08:40
假使一個人說我得到
00:08:42
這樣這個名字 你就是沒有智慧
00:08:45
無明就是沒有智慧
00:08:48
涅槃經又說
00:08:50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
00:08:54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 故有所得
00:08:58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00:09:01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00:09:05
涅槃經說若是有所得
00:09:09
這個名字就是生死輪迴
00:09:13
所有這些凡夫 今天在六道輪迴生死
00:09:19
所以他才有所得
00:09:22
我們若菩薩的人
00:09:24
永遠斷一切生死輪迴
00:09:28
所以菩薩的名字 叫做無所得
00:09:32
所以你若說無得到
00:09:33
這樣你才是成就菩薩道
00:09:36
你若說得到 這樣你就要生死輪迴
00:09:40
所以難怪惠能六祖說
00:09:43
我沒有得到
00:09:46
我不知佛法
00:09:48
所以道德經才說
00:09:51
知不知 上
00:09:53
不知知 病
00:09:55
聖人不病
00:09:58
這個病 病不是生病的病
00:10:01
這個病是什麼
00:10:02
辭海這樣說
00:10:04
病 瑕疵也
00:10:05
瑕疵過失也
00:10:08
辭海說病就是瑕疵
00:10:10
什麼叫做瑕疵
00:10:12
瑕疵就是過失
00:10:14
在漢朝鄭玄先生說 病 謂罪咎
00:10:20
鄭玄說 病就是有罪的過失
00:10:23
咎就是過失
00:10:25
有罪的過失
00:10:28
所以道德經跟我們說什麼
00:10:31
你道理知道
00:10:33
人家問你說不知道
00:10:36
這才是上等的人
00:10:39
你不知道道理
00:10:41
人家問你 你裝會說你知道
00:10:43
這個你就已經犯 有過失的罪
00:10:47
聖人沒有這一種毛病 這樣說
00:10:51
這樣由此可見 我們歷代聖人
00:10:55
每一個人都很謙虛
00:10:58
今晚說到這裡 時間的問題
00:11:01
就是暫且告一個段落
00:11:05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11:09
現在翻廿頁
00:11:16
第三行
00:11:20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11:28
願聞先聖教者
00:11:33
各令淨心
00:11:36
聞了各自除疑
00:11:39
如先代聖人無別
00:11:44
一眾聞法
00:11:46
歡喜作禮而退
00:11:52
惠能六祖最後 跟所有的聽眾這樣說
00:11:57
你們大家若願意
00:12:00
要聽過去 所有佛祖菩薩教化的人
00:12:06
各人都淨化自己的心境
00:12:10
掃除一切妄念
00:12:13
聽了之後有辦法 除去身上一切的疑雲
00:12:20
這樣就好比像古代
00:12:24
所有佛祖菩薩一樣
00:12:27
沒有什麼差別
00:12:30
在這個台下所有的聽眾
00:12:34
大家都很歡喜
00:12:36
就這樣跟六祖 行一個大禮才散場
00:12:43
這就是行由品第一的專章
00:12:48
但是要注意一樣就是什麼
00:12:52
現在說 願聞先聖教者這句話
00:12:56
老師解釋說是聖人的道理
00:13:00
而且最後說 先代聖人無別
00:13:04
我解釋說 和古代佛祖菩薩一樣
00:13:08
沒有什麼差別
00:13:10
有人說佛菩薩和聖人 怎麼會一樣
00:13:16
當今也有很多這些佛教徒
00:13:20
說佛比較大
00:13:21
聖人比較小
00:13:23
這是一種錯誤
00:13:26
佛就是聖人 聖人就是佛
00:13:30
你若不相信
00:13:31
我引一個 佛學大辭典做參考
00:13:34
聖人 對凡夫之稱
00:13:39
謂大小乘見道以上
00:13:43
斷惑證理之人也
00:13:46
涅槃經十一曰
00:13:49
以何等故
00:13:50
名佛菩薩為聖人耶
00:13:55
如是等人有聖法故
00:13:58
常觀諸法性空寂故
00:14:02
以是義故名聖人
00:14:06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14:0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4:12
法性異名 大乘止觀有七名
00:14:17
自性清淨心 真如 佛性 法身
00:14:22
如來藏 法界 法性也
00:14:26
佛學大辭典說 法性有那個不同的名字
00:14:32
所以在大乘止觀裡面說
00:14:35
有七種的名字 都和法性的意思一樣
00:14:41
第一就是自性清淨心
00:14:44
真如 佛性 法身 如來藏 法界 法性
00:14:51
話說起來 法性等於就是佛性
00:14:55
也是我們自己的本性 這樣說比較快
00:15:00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5:03
空寂無諸相曰空
00:15:06
無起滅曰寂
00:15:09
佛學大辭典說空寂是什麼
00:15:13
沒有所有的相貌就是空
00:15:16
沒有起滅 等於就是起就是生
00:15:20
無起滅就是 沒有生滅 叫做寂
00:15:24
寂就是不生不滅
00:15:27
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15:31
聖人和凡夫是相對的話
00:15:37
就是無論大乘小乘
00:15:40
若看出本性的人
00:15:43
有辦法斷惑證理的人 都叫做聖人
00:15:49
所以涅槃經第十一卷 裡面一句話
00:15:54
說修到什麼程度
00:15:58
這個名字 佛菩薩 稱呼叫做聖人
00:16:04
如是等人 就是指佛和菩薩
00:16:08
說若是佛菩薩 祂有聖法的關係
00:16:13
祂時常看到我們的佛性
00:16:18
如如不動的關係
00:16:21
所以才叫做聖人
00:16:24
所以聖人就是佛
00:16:26
聖人就是菩薩 這樣說比較快
00:16:30
我們來看這個 法華經方便品一句話
00:16:41
慧日大聖傳久乃說是法
00:16:48
慧日我們若佛 稱呼智慧的太陽
00:16:54
祂說有智慧的太陽 這個大聖人
00:16:59
大聖尊等於大聖人
00:17:02
從前都沒有說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17:07
要說法華經 才來說這個道理這樣說
00:17:11
久乃說是法 是法就是指法華經
00:17:16
這樣我們就知道佛是大乘
00:17:20
所以無量壽經也有一句說
00:17:23
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00:17:27
它說所有的佛祖 已經達到神通
00:17:32
所以在妙宗鈔裡面說
00:17:35
佛是極聖故稱為大
00:17:38
說佛祖是聖人達到最高
00:17:42
所以才稱呼叫做大乘
00:17:45
我們孔子叫做至聖
00:17:48
佛說大聖
00:17:50
大聖 至聖一樣
00:17:52
所以呢 人家若說
00:17:56
佛祖比較大 聖人比較小
00:17:59
若這樣佛說是聖人 要怎麼解釋
00:18:04
這是在佛教我們 這個辭典裡面所記明的
00:18:12
我們現在來看下文下去
00:18:18
我們現在第一章
00:18:20
已經到這裡就是結束
00:18:23
現在要來看般若品第二
00:18:30
這個般若品第二
00:18:32
什麼叫做般若
00:18:33
現在要首先了解 這個般若裡面的意義
00:18:40
首先看佛學大辭典
00:18:44
般若又作班若
00:18:48
波若 缽若 般羅若
00:18:54
缽剌若 缽羅枳孃
00:19:00
般賴若 缽腎禳 波羅孃 譯曰慧 智慧
00:19:11
佛學大辭典說般若
00:19:13
這是老師習慣念的
00:19:16
但是很多人念不同音
00:19:20
也有人讀作般若 也有人說是波若 缽若
00:19:25
這個名字很多
00:19:28
但是若把它翻譯中國話 就是慧或是智慧
00:19:34
辭海這樣說
00:19:37
般音缽 見般若
00:19:43
辭海說 現在這個字音讀作缽
00:19:48
音讀作缽 這是說般若 才說缽
00:19:52
但是康熙字典這樣說
00:19:55
般音缽 梵言般若
00:20:00
華言智慧 若音惹
00:20:04
現在康熙字典說
00:20:06
一般這個字讀作般
00:20:09
但是現在音讀作缽
00:20:12
這是印度話 梵言說般若
00:20:19
我們中國話叫做智慧
00:20:21
但是這個字 一般要讀作惹
00:20:25
話若說起來變成般惹
00:20:27
變成讀作般惹
00:20:30
但是若像很多 這些佛教徒電視台在看
00:20:36
一人都讀一種
00:20:38
也有人讀作「玻璃」 也有人讀作什麼「波羅」
00:20:42
根本這是翻譯音啦 不用什麼爭論的
00:20:46
慧能六祖說 般若者 唐言智慧也
00:20:53
現在這個般若
00:20:55
唐就是因為 慧能六祖是唐朝的人
00:20:59
唐言等於就是中國話
00:21:01
中國話叫做智慧
00:21:05
對於這個般若
00:21:06
我們現在另外再來看 智度論的解釋
00:21:11
般若者秦言智慧
00:21:15
一切智慧中最為第一
00:21:19
無上 無比 無等更無勝者
00:21:26
智度論是龍樹菩薩著的
00:21:31
現在智度論說般若是什麼
00:21:35
秦言
00:21:37
秦言這個秦 是南北朝那個秦
00:21:42
他說秦言就是中國話
00:21:45
因為這個智度論 是龍樹菩薩著的
00:21:48
不過是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21:52
鳩摩羅什法師 是這個南北朝的人
00:21:58
他在這個姚秦的時候 在那裡做國師
00:22:03
所以他才說秦言
00:22:05
中國話叫做智慧
00:22:08
一切所有智慧的裡面
00:22:12
排第一的
00:22:14
沒有更高無法去比較 最高的頭腦就對了
00:22:27
而且呢 無法勝過這個智慧
00:22:31
無法勝過這個般若
00:22:36
再接下來慧苑音義裡面說
00:22:39
般若此云慧也
00:22:41
西域慧有二名
00:22:43
一名曰般若
00:22:45
二名曰末底
00:22:47
慧苑音義 是唐朝的慧苑法師著的
00:22:53
他說般若中國話叫做慧
00:22:56
若印度話 這個慧有兩種名字
00:23:00
一個名字叫做般若
00:23:02
一個名字叫做末底
00:23:05
那麼為什麼 這個慧會取兩個名字
00:23:08
我們現在 再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3:12
般若 梵語義譯曰妙智慧
00:23:17
出自第九識之自性
00:23:20
智慧 梵語曰末底
00:23:23
出自第八識之心識
00:23:26
智識 梵語曰若那
00:23:30
出自第六識之意識
00:23:35
現在慧能六祖說般若
00:23:38
若印度話翻譯中國話 叫做妙智慧
00:23:44
這個出自 我們人第九識的自性
00:23:49
若智慧 梵語就是叫做末底
00:23:53
出自我們人第八識的心識
00:23:57
若智識梵語叫做若那
00:24:00
是出自我們人 第六識的意識
00:24:04
所以呢 我們一個人
00:24:07
看你在人的第幾識 所發出來
00:24:11
就知道說你是 智識 智慧 妙智慧
00:24:15
就是這樣在分別而已
00:24:18
我們現在說到這裡為止
00:24:21
來看下文下去
00:24:33
次日韋使君請益
00:24:39
師陞座告大眾曰
00:24:45
總淨心念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00:24:52
現在到第二天
00:24:56
這個韋刺史 還有受教不明白的地方
00:25:04
所以才又請慧能六祖
00:25:10
再上台來說這個道理
00:25:15
開始對大家這樣說
00:25:18
說你們大家首先來屏除 你們心中的雜念
00:25:27
只有你心裡想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00:25:32
怎麼樣叫做般若波羅密多
00:25:35
我們現在看心經 法藏疏裡面一句話
00:25:39
摩訶般若是體
00:25:42
此云大智慧
00:25:45
即神悟玄奧妙證真淨也
00:25:50
波若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
00:25:56
即由此妙慧翻生死
00:25:59
過盡至真空到彼岸也
00:26:05
現在心經法藏疏裡面說
00:26:07
摩訶般若這是本體
00:26:11
中國話叫做大智慧
00:26:15
就是我們人的第九識
00:26:17
神就是我們人的元神 就是第九識
00:26:21
悟到玄奧妙證真淨的道理
00:26:26
現在說波若蜜多 就是作用
00:26:30
中國話叫做到彼岸
00:26:33
就是由這個大智慧 來翻過生死苦海
00:26:40
達到真空那一個岸邊
00:26:42
就是達到 佛那一個邊岸的意思
00:26:47
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0:26:59
復云善知識
00:27:04
菩提般若之智
00:27:07
世人本自有之
00:27:10
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00:27:14
須假大善智識示導見性
00:27:20
六祖接著又說一句話
00:27:25
說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0:27:29
道的妙智慧是人人都有
00:27:33
只因為你受到塵緣所染
00:27:38
沈迷無法自己開悟
00:27:41
只好藉著有智慧的人 來為你指示引導
00:27:47
可以讓你明本心看出本性
00:27:52
再看下文下去
00:27:56
當知愚人 智人
00:28:00
佛性本無差別
00:28:04
只緣迷悟不同
00:28:07
所以有愚有智
00:28:11
他說你們今天大家要知道
00:28:15
一個傻的人 和一個聰明的人
00:28:20
他們原有的佛性 本來都沒有差別
00:28:25
只因為你所差別 是在迷和悟不同
00:28:32
才有傻和聰明的分別
00:28:38
本文對於佛性本無差別
00:28:42
和迷悟不同這兩句
00:28:44
我們做個詳細的說明
00:28:47
現在看金剛經 惠能六祖注解裡面這樣說
00:28:54
凡夫不見自性
00:28:57
妄識分別
00:28:59
自性高下
00:29:02
諸佛自高
00:29:04
眾生自下
00:29:06
菩薩了性
00:29:07
人法二空
00:29:09
上至諸佛
00:29:11
下至蠢動含靈
00:29:14
皆有佛性無所分別
00:29:17
故一切法皆平等
00:29:20
豈有高下也
00:29:24
現在金剛經 惠能六祖注解這樣說
00:29:28
說我們凡夫他沒辦法 看出自己的本性
00:29:34
所以他就將這個妄識
00:29:37
妄識就是 我們的第六識來分別
00:29:41
分別說我們人的本性
00:29:45
有高有低
00:29:47
若做佛的佛性比較高
00:29:51
眾生他的佛性比較低
00:29:56
但是菩薩 菩薩就是說修菩薩行的人
00:30:02
他知道我們的本性
00:30:05
這個人法二空
00:30:08
怎麼樣叫做人法二空
00:30:11
因為我們人的心 是四大假合
00:30:15
沒有一個主宰 才叫做人空
00:30:20
這個五蘊 色受想行識這個法
00:30:24
由我們的因緣和合來所生
00:30:28
本來沒有自性 這個叫做法空
00:30:32
等於你會了解四大五蘊 這個人法二空
00:30:38
你要知道 上面到所有佛祖
00:30:42
下面到蠢動含靈
00:30:46
蠢動含靈就是蠕動
00:30:50
有靈性的牲畜都有佛性
00:30:54
無論是 猴 狗 貓 虎 豹 獅
00:30:58
牠也是有佛性
00:31:01
沒有什麼分別
00:31:03
所以一切法都是平等
00:31:06
佛性哪有高 哪有低的理由這樣說
00:31:10
所以慧海禪師這樣說
00:31:13
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
00:31:18
悟人向心而覺
00:31:20
迷人修因待果
00:31:23
悟人了心無相
00:31:26
慧海禪師說 佛是在我們的心做出來
00:31:34
若迷的人 都在文字裡面要求佛
00:31:39
等於就是念經
00:31:42
只有念那些經文 念那些文字
00:31:44
要來求作佛
00:31:48
若會開悟的人 會向他的心來覺悟
00:31:53
我一樣要照 佛祖的腳步去做
00:31:57
若迷的人是修因做善
00:32:02
做善就是修因
00:32:05
待果就是 得到這個好的結果
00:32:10
所以因果 因果 迷的人是修因果
00:32:15
若悟的人他的心就無相
00:32:18
無相就是 不要做這個形形色色
00:32:21
是只有要學我們的心法
00:32:27
像我常常說的 你就要去三心四相
00:32:32
要去七情六慾
00:32:34
要斬斷十惡八邪修六度等
00:32:38
這個就是什麼
00:32:39
這個就是心無相
00:32:41
是只有修我們的心境而已
00:32:46
今晚說來到這裡
00:32:47
時間的關係
00:32:49
就是暫且 做一個段落
00:32:53
下文等候明天再來開講
00:32:58
我們現在來翻廿一頁
00:33:05
第六行
00:33:09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3:18
吾今為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00:33:26
使汝等各得智慧
00:33:29
志心諦聽
00:33:32
吾為汝說
00:33:36
惠能六祖又說
00:33:39
我今天特別 跟你們大家這樣說
00:33:45
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00:33:48
可以讓大家 各人得到這個智慧
00:33:53
脫出輪迴這個苦海
00:33:57
當登在彼岸
00:34:00
希望大家專心一意 詳細注意聽
00:34:06
我今天為你們大家說
00:34:10
那麼我們現在前文 惠能六祖說
00:34:14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00:34:17
為什麼現在本句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
00:34:22
事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00:34:26
和摩訶般若波羅蜜是一樣
00:34:31
因為我們梵文有很多地方
00:34:35
文字都會省略
00:34:41
所以現在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
00:34:44
就是多省略起來 沒有說而已
00:34:48
我們看佛學大辭典就知道
00:34:51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00:34:55
舊稱曰摩訶般若波羅蜜
00:35:00
梵語之具略也
00:35:03
譯曰大慧到彼岸
00:35:07
六度之一
00:35:10
大慧為到涅槃岸之要法
00:35:15
故曰到彼岸
00:35:18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00:35:25
若舊的翻譯稱呼 叫做摩訶般若波羅蜜
00:35:32
這是梵語的全部和省略
00:35:36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是全部 就是具
00:35:41
摩訶般若波羅蜜 少一個多字 就是略
00:35:47
這是相差 全部和省略而已
00:35:51
翻譯中國話 叫做大慧到彼岸
00:35:58
是六度其中的一個
00:36:01
大慧就是要到了脫生死 那一個岸邊的要法
00:36:07
所以才說到彼岸
00:36:11
現在看下文下去
00:36:20
善知識世人口念般若
00:36:29
不識自性般若
00:36:31
猶如說食不飽
00:36:35
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
00:36:40
終無有益
00:36:44
他說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0:36:48
世間上有很多人
00:36:52
每日只有知道 用這個嘴巴來念
00:36:59
念金剛經般若波羅密經
00:37:04
但是他不明白 自己本性之中的般若
00:37:10
就是不知道 我們人第九識的妙智慧
00:37:16
好比我們的嘴巴 在叫父親 父親
00:37:20
但是你不知道你父親是誰
00:37:24
這種愚癡的人
00:37:27
好比肚子餓的人
00:37:29
嘴巴只會念說 吃飯啊 吃飯啊
00:37:32
只有用念的 但是你不想要吃
00:37:36
永遠你的肚子都不會飽
00:37:39
假使你嘴巴 一昧只會說空理
00:37:44
而且你的心若沒辦法空
00:37:47
經過一輩子 你都沒辦法看出本性
00:37:52
對於這個上乘法 一點點利益都沒有
00:37:59
所以世間人大多數
00:38:01
無論念經也好
00:38:02
無論讀經書也好
00:38:06
只有用嘴巴念的很快
00:38:09
但是呢 要去行的人 找不到幾個
00:38:13
我們現在來看 金剛經六祖注解一句話
00:38:18
祇為世人
00:38:20
性無堅固
00:38:23
口雖誦經
00:38:28
光明不生
00:38:30
外誦內行
00:38:33
光明齊等
00:38:35
內無堅固
00:38:37
定慧不生
00:38:39
口誦心行
00:38:41
定慧均等
00:38:44
金剛經六祖注解這樣說
00:38:48
說只有世間的人
00:38:51
他的本性不堅固
00:38:54
嘴巴只會誦經
00:38:58
但是智慧生不出來
00:39:02
外就是指嘴巴
00:39:04
內就是指我們的心
00:39:06
你若嘴巴來誦經
00:39:09
我們的內心若有辦法
00:39:10
照這個經說的話去實行
00:39:13
這樣你的智慧就齊全
00:39:17
你的內心不堅固
00:39:21
你的定慧生不出來
00:39:24
你的嘴巴若來誦經
00:39:26
你的心若去照 這個經的道理去行
00:39:30
若這樣你定慧就平均
00:39:34
這是六祖注解 金剛經這樣說
00:39:39
另外看楞嚴經
00:39:43
說雖有多聞 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00:39:49
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00:39:54
楞嚴經說 雖然你經書看很多
00:40:00
道理研究很多
00:40:02
假使你若沒有要修行
00:40:05
只有研究沒有要修行
00:40:07
這樣和不懂道理的人一樣
00:40:12
好比像一個人 只會說吃飯 吃飯
00:40:17
根本只用說的肚子不會飽
00:40:20
就要吃下去才會飽
00:40:24
所以華嚴經才說
00:40:26
於法不修行
00:40:28
多聞亦如是
00:40:31
如人設美膳
00:40:33
自餓而不食
00:40:36
華嚴經說一個人 若照著道理不要修行
00:40:42
你道理懂得再多也是一樣
00:40:45
好比一個人 你桌上擺很好的菜
00:40:52
自己肚子餓你沒有要吃
00:40:55
所以只有用說的都沒有用
00:40:59
你只有要去實踐 要去行
00:41:04
好比東西要吃到嘴裡 肚子才會飽
00:41:07
只有用說的是沒有用的
00:41:21
善知識
00:41:23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
00:41:27
此言大智慧到彼岸
00:41:31
此須心行不在口念
00:41:36
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0:41:38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印度話
00:41:43
意思就是說大智慧
00:41:46
才有辦法到 了脫生死那一個岸邊
00:41:50
佛法是用心為本
00:41:55
心中你要念念不忘
00:41:59
照這個法去修行 是最要緊的
00:42:04
假使你若沒有 照這個法去修行
00:42:08
只有在你的嘴巴 拚命來誦經 念經
00:42:14
是沒辦法到 了脫生死的那一個岸邊
00:42:18
所以說不在口念
00:42:20
沒有在這個嘴巴念
00:42:23
對於這句話
00:42:25
我們要了解說 佛法以修心才是根本
00:42:32
假使你若以這個心
00:42:34
做有形有色的法會
00:42:38
或是用嘴巴 拚命念佛 念經
00:42:42
這個都不是根本的辦法
00:42:46
所以龍樹菩薩 才一句話這樣說
00:42:51
佛法以心為本
00:42:55
以心口為末
00:43:00
說當今的人要學佛法
00:43:03
佛法是我們的心做根本
00:43:08
若用這個身體和用嘴巴
00:43:11
這個不是根本
00:43:13
用身就是好比說 我來朝山 拜佛祖
00:43:18
用嘴巴就是念經念佛
00:43:20
這個不是根本
00:43:23
你的心要照佛祖說的話 去實踐才有效
00:43:30
太虛大師這樣說
00:43:33
念佛的人
00:43:36
注意須在心行 而不在口念
00:43:42
太虛大師說念佛的人啊
00:43:46
要注意什麼
00:43:48
注意在我們的心 去實踐要去行
00:43:53
不是用嘴巴念的
00:43:56
現在的人都是用嘴巴念的
00:43:59
沒有要照佛的腳步去走
00:44:03
所以在五祖 最上乘論這樣說
00:44:07
常念彼佛 不免生死
00:44:11
守我本心 則到彼岸
00:44:15
守本真心 勝念他佛
00:44:20
五祖是弘忍大師
00:44:24
等於是六祖惠能的師父
00:44:28
這個五祖最上乘論
00:44:30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0:44:33
說你整天來念那一邊的佛
00:44:38
什麼叫做那一邊的佛
00:44:40
譬如阿彌陀佛 釋迦佛 彌勒佛
00:44:46
觀音佛祖 都是那一邊的佛
00:44:50
你整天念這些佛
00:44:52
無法脫出生死輪迴
00:44:56
你若有辦法 守我們自己的佛心
00:45:01
本心就是佛心
00:45:04
這樣你就到佛祖那一邊岸
00:45:07
你若有辦法 守我們本來的真心
00:45:11
勝過你念其他的佛
00:45:15
這是五祖上乘論所說的
00:45:21
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0:45:32
口念心不行
00:45:36
如幻如化
00:45:38
如露如電
00:45:42
他說你嘴巴來念佛
00:45:48
但是你的心 沒有要照佛祖說的話去行
00:45:53
若這樣就是好比像幻境
00:45:58
好比像化境
00:46:00
好比像露水
00:46:02
好比像電一樣
00:46:06
所以金剛經 裡面才一句話這樣說
00:46:11
一切有為法
00:46:13
如夢幻泡影
00:46:18
如露亦如電
00:46:20
應作如是觀
00:46:23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的法
00:46:29
好比像做夢
00:46:32
好比像幻境
00:46:34
好比像水泡
00:46:36
好比像影子
00:46:38
好比像露水
00:46:40
好比像電
00:46:42
現在說這個電
00:46:43
就是打雷要響 閃光出來那個閃電
00:46:50
你應該要看作這樣
00:46:54
因為這個 都不實在不長久的
00:47:01
那麼這個金剛經說
00:47:04
好比像夢好比像水泡
00:47:08
好比像影好比像露水
00:47:11
又好比像閃電
00:47:14
但是他為什麼
00:47:18
沒有說這個化
00:47:20
六祖怎麼說這個化
00:47:22
化是什麼
00:47:24
現在看大品經
00:47:27
以神之通力 或以禁咒等變化
00:47:34
現出種種之物名為化
00:47:39
此化事化物
00:47:41
空而無實也
00:47:44
大品經說 用我們人的神通力
00:47:51
或是用那個咒語等
00:47:55
來變化東西 來出種種的化境
00:48:01
這個就是化
00:48:04
這個化的事情 化的東西
00:48:08
本來就空空的
00:48:11
是瞞你的眼睛而已 不實在
00:48:17
所以大品經才又說
00:48:20
西俗多工伎
00:48:23
以種種之法
00:48:25
現出無實之象馬人物等
00:48:29
使人如實見聞謂之幻
00:48:34
幻事雖如實見聞 而非實也
00:48:41
大品經說 印度有很多魔術師
00:48:47
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00:48:51
來現很多不實在
00:48:53
象啦 馬啦 人啦等
00:48:57
讓我們人覺得說
00:49:00
實在去看到聽到 這個都是幻
00:49:04
這個幻事 雖然看起來好比實在
00:49:10
並沒有實在
00:49:12
所以這個幻和化
00:49:15
幻化幻化 本來意思是一樣的
00:49:20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49:22
如幻 幻象空無實體
00:49:28
如化 化物似實非實
00:49:33
如露 朝露少住而滅
00:49:37
如電 閃電纔現即滅
00:49:42
故口念心不行其道空無實
00:49:48
口念即現 口閉即滅
00:49:52
終不能得摩訶般若
00:49:57
呂純陽祖師說六祖說如幻
00:50:03
這個幻的形象
00:50:07
本來就是空 不實在的體
00:50:11
現在說如化 這個化的東西
00:50:16
看起來好像實在 又不實在
00:50:20
現在說如露 早上的露水
00:50:25
天亮太陽出來 就馬上不見了
00:50:30
現在說如電
00:50:32
那個閃電才現出來 馬上滅掉
00:50:36
馬上消滅
00:50:39
所以一個人 嘴巴在念佛念經
00:50:43
你的心若沒有 照這個道理來走
00:50:47
你的道 根本就空空不實在
00:50:51
你嘴巴若念就現出來
00:50:54
嘴巴若閉起來就沒有了
00:50:58
永遠你都沒有辦法 得到大智慧這樣說
00:51:03
現在再接下來看下文下去
00:51:15
口念心行
00:51:18
則心口相應
00:51:22
假使一個人 你嘴巴來念
00:51:26
進一步 我們的心要實際去力行
00:51:32
可以讓這個心和口來相應
00:51:38
若這樣才有辦法 真正得到大智慧
00:51:43
對於本文我們現在 來引省庵大師一句話
00:51:47
念佛而不發大菩提心
00:51:51
不與彌陀相應
00:51:54
終不往生
00:51:56
是故以發菩提心為正因
00:52:01
念佛為助緣
00:52:07
省庵大師 是淨土宗的第九祖
00:52:13
省庵大師這樣說
00:52:16
說念佛你不若發出大道心
00:52:21
菩提 菩提就是道
00:52:25
大菩提心就是大道心
00:52:28
說你念佛 若沒有發出大道心
00:52:32
你沒辦法 和阿彌陀佛來相應
00:52:37
永遠你都不能往生
00:52:39
你念一輩子的佛 也不能往生
00:52:43
為了這樣
00:52:45
你發這個道心 就是真正的原因
00:52:50
念佛是助緣
00:52:53
什麼叫做正因
00:52:55
就是要去淨土 要去西方真正的原因
00:53:01
所以發這個道心 好比像一艘法船
00:53:05
念佛就好比 後面風幫忙推
00:53:11
假使你若有一艘法船
00:53:14
那個菩提心發出來
00:53:16
你念佛這艘船 就推得很順利
00:53:20
假使你若沒有發菩提心
00:53:23
人站在這個海邊
00:53:26
在苦海邊
00:53:28
你念佛好比風在推
00:53:30
你沒有那艘船
00:53:32
風一吹 你就跌到海裡面去
00:53:35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53:37
所以呢 這個道心是非常的要緊
00:53:42
蓮池大師這樣說
00:53:44
端心滅惡如是念佛
00:53:47
號曰善人
00:53:50
攝心除散如是念佛
00:53:52
號曰賢人
00:53:55
悟心斷惑如是念佛
00:53:58
號曰聖人
00:54:00
若口念心不行
00:54:02
則罪人矣
00:54:06
蓮池大師 是淨土宗的第八祖
00:54:11
蓮池大師這樣說
00:54:14
說你心有端正沒有做壞事
00:54:19
若這樣來念佛 等於你是一個善人
00:54:25
你的心若收攝
00:54:28
除去我們人的妄念
00:54:31
善心就是妄念
00:54:34
我們心若收攝除去妄念
00:54:38
你若這樣來念佛
00:54:40
你就是一個賢的人
00:54:44
你心若會開悟
00:54:46
斷一切的迷惑
00:54:49
若這樣來念佛 你就是聖人
00:54:54
假使你嘴巴拚命念佛
00:54:57
你心都沒有 照佛祖說的話去走
00:55:01
若這樣你就是罪人
00:55:04
不要想說要到西方 下地獄比較快
00:55:09
印光大師這樣說
00:55:12
念經必須攝心
00:55:15
念從心起
00:55:17
聲從口出
00:55:20
皆須字字句句
00:55:22
分明了了
00:55:24
又須攝耳諦聽
00:55:27
字字句句
00:55:29
納於心中
00:55:30
口心相應
00:55:32
依法而行
00:55:36
印光大師說
00:55:37
念經一定你的心要有收攝
00:55:44
不要有妄念
00:55:46
你念要從心生出來 不是用嘴巴念的
00:55:54
雖然我們在念
00:55:55
聲音從嘴巴出來
00:55:58
不過需要 每一個字每一句
00:56:02
你要念得清楚
00:56:06
耳朵很靈敏 將你念的佛聽下去
00:56:12
念佛不是要念給別人聽
00:56:15
念給自己聽
00:56:17
每一個字每一句
00:56:19
都放在我們的心中
00:56:22
嘴巴念心來相應
00:56:26
照這個佛理來走
00:56:29
這樣念佛才有效
00:56:32
楚山禪師這樣說
00:56:35
要信自心是佛
00:56:38
則知念佛念心
00:56:41
念心念佛
00:56:44
念念不忘
00:56:46
口心相應可謂無量壽佛矣
00:56:51
楚山禪師說
00:56:54
今天你要相信 自己的心就是佛
00:57:00
這樣你就知道說 念佛是念我們的心
00:57:04
念我們的心就是念佛
00:57:07
你心若沒有佛 念佛沒有用
00:57:11
每念一句你都不要忘記了
00:57:15
嘴巴和心要相應
00:57:18
這樣就是無量壽佛了
00:57:21
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
00:57:24
因為阿彌陀佛這是梵語
00:57:28
無量壽佛是翻譯中國話
00:57:32
虛雲和尚這樣說
00:57:36
只口念佛而心打妄想
00:57:41
隨念遷流 這樣念佛就無用
00:57:46
念佛要口念心惟
00:57:49
以智觀口念耳聽
00:57:53
不打妄想
00:57:55
念念流入薩婆若海
00:58:01
一聲念佛號
00:58:03
有無量功德
00:58:05
能度無量心中眾生
00:58:11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58:15
佛學辭典這樣說
00:58:19
薩婆若譯曰一切智
00:58:23
薩婆若翻譯中國話 就是一切智
00:58:26
就是我們的智慧
00:58:29
所以虛雲和尚這樣說
00:58:32
說你只有用嘴巴念佛
00:58:36
你的心裡只有胡思妄想
00:58:41
你隨這個念 心裡為名為利
00:58:46
若這樣來念佛都沒有用
00:58:50
念佛 你嘴巴要念
00:58:54
心要照這條路走
00:58:58
用我們的智慧來觀照
00:59:01
嘴巴要念 耳朵要聽
00:59:05
心裡不要有妄想
00:59:08
每一句念佛號 要流入智慧的海
00:59:15
你若一聲念佛號
00:59:18
有這個無量的功德
00:59:20
有辦法度無量心中的眾生
00:59:25
有的說度眾生 不了解說要外面度
00:59:29
已都不能度 要怎麼去度他人
00:59:33
說個最簡單的
00:59:37
所以什麼叫做心內眾生
00:59:39
你現在翻 六祖壇經的五十頁
00:59:47
這個五十頁第二行開始
01:00:00
善知識
01:00:02
大家豈不道
01:00:04
眾生無邊誓願度
01:00:07
恁麼道
01:00:09
且不是惠能度
01:00:12
善知識 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
01:00:17
誑妄心 不善心
01:00:19
嫉妒心 惡毒心
01:00:21
如是等心
01:00:23
盡是眾生
01:00:25
各須自性自度名真度
01:00:30
他說你們這些有知識的人
01:00:35
大家難道沒有在說 眾生無邊誓願度
01:00:42
你把它當成什麼
01:00:44
當成說是我惠能要來度
01:00:47
不是善知識
01:00:50
你最要緊 是要度心裡的眾生
01:00:54
什麼叫做心裡的眾生啊
01:00:57
就是所說的 邪迷心 誑妄心 不善心
01:01:03
嫉妒心 惡毒心
01:01:06
這些心就是眾生
01:01:09
你各人用你自性自己度
01:01:13
這才是真正的度
01:01:16
所以世間人 都不想要度自己
01:01:19
只有想要度外面
01:01:21
所以自己都度不起 要怎麼去度別人
01:01:24
實在說起來是大妄言
01:01:28
所以呢 我們這個虛雲和尚
01:01:32
說最要緊你念佛
01:01:35
我們的心要有智慧 不要有妄念
01:01:40
真正你若真心來念佛
01:01:44
有無量的功德
01:01:47
有辦法 度無量心中的眾生
01:01:50
說起來念佛是要度自己 不是要度別人
01:01:56
今晚說來到這裡
01:01:57
時間的問題
01:01:59
就到這裡一個段落
01:02:01
下文等候下期再來分解
01:02:0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02:09
我們現在翻廿二頁
01:02:15
第二行
01:02:1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02:28
本性是佛
01:02:31
離性無別佛
01:02:36
他說我們的本性就是佛
01:02:39
假使一個人 若離開我們的本性
01:02:42
外面並沒有佛
01:02:45
針對這句話
01:02:47
我們來看頓悟入道要門論
01:02:49
裡面所說的
01:02:51
僧問何者是佛
01:02:57
師曰離心之外即無別佛
01:03:05
頓悟入道要門論裡面說
01:03:07
有一個出家人來問祖師
01:03:12
他說你說佛
01:03:14
什麼叫做佛
01:03:16
祖師就說
01:03:19
你若離開你心的外面
01:03:23
就沒有其他的佛
01:03:26
我們心的外面 就全都沒有佛
01:03:31
傳心法要這樣說
01:03:34
性即是心 心即是佛
01:03:39
傳心法要說
01:03:40
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佛心
01:03:45
我們的佛心就是佛
01:03:49
達摩血脈論這樣說
01:03:52
若知自心是佛
01:03:54
不應心外覓佛
01:03:58
達摩血脈論說 你若知道你自己
01:04:03
這個自心就是佛
01:04:05
你就不應該 心的外面去找這個佛
01:04:12
最上乘論這樣說
01:04:15
三世諸佛皆從心性中生
01:04:22
三世就是 過去世 現在世 未來世
01:04:26
所有的佛祖他今天成佛
01:04:30
都是從我們的佛心 和本性裡面生出來
01:04:36
修心訣才說
01:04:39
不識自心是真佛
01:04:42
欲求佛而遠佛
01:04:47
修心訣說 你不知道你自己的心
01:04:51
就是真正的佛
01:04:54
你想要求佛
01:04:56
反而離開這個佛
01:04:59
現在這個字 不能讀作「遠」
01:05:01
「遠」就變成遠啦
01:05:03
現在讀作遠
01:05:04
遠就是離開
01:05:05
你想要求佛 反而離開這個佛
01:05:11
達摩血?論 又一句話這樣說
01:05:15
若欲見佛須是見性
01:05:20
性即是佛
01:05:23
達摩血?論說 你今天想要見佛
01:05:27
一定要看出你的本性
01:05:31
你的本性就是佛
01:05:35
達摩悟性論才說
01:05:37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01:05:41
大家想要成佛
01:05:43
直接指我們人的心
01:05:47
你這個佛心就是佛了
01:05:50
所以你若看出本性就成佛
01:05:55
所以世間人 每一個都想要依神靠佛
01:06:01
期望眾仙在雲上 用拂塵把你甩上去
01:06:05
那個都不可能的
01:06:07
每一個人 你就要看出你的本性
01:06:12
以你的佛心行事
01:06:15
這樣才有辦法 成就這個一代的佛祖
01:06:20
你假使真正一個人
01:06:24
你念一句佛號
01:06:26
只有依佛 你就想要成佛
01:06:30
若這樣釋迦佛祖的兒子 就不用下地獄了
01:06:36
但是有人怎麼說
01:06:37
老師你不要毀謗啊
01:06:40
釋迦佛祖的兒子 也是成道啊
01:06:45
是釋迦佛祖 的十大弟子之一啊
01:06:48
你怎麼說他下地獄
01:06:51
但是你要知道
01:06:53
釋迦佛祖 不是只有一個兒子而已
01:06:57
釋迦佛祖有三個兒子
01:07:01
其中一個下地獄
01:07:04
一個成羅漢果
01:07:06
另外一個不上也不下
01:07:12
真的假的
01:07:13
我們現在來看 法華玄贊裡面一句話
01:07:18
佛有三子
01:07:21
一善生
01:07:23
二優波摩耶
01:07:28
三羅
01:07:30
故涅槃經云
01:07:32
善星比丘菩薩在家之子
01:07:38
法華玄贊 是佛教正統的經論
01:07:45
你若要翻這本法華玄贊
01:07:48
在大藏經的第三十四冊
01:07:54
所以現在法華玄贊說
01:07:57
釋迦佛祖有三個兒子
01:08:00
一個叫做善星
01:08:02
一個叫做優波摩耶
01:08:05
另外一個叫做羅
01:08:09
所以在涅槃經裡面一句話
01:08:14
善星比丘是釋迦佛祖
01:08:20
還沒成佛之前的兒子
01:08:23
在修菩薩道時候的兒子
01:08:28
那麼這樣說起來 說不定你們不了解
01:08:32
詳細看涅槃經裡面所說的
01:08:39
迦葉菩薩白佛言
01:08:42
世尊如來懾憫眾生
01:08:47
末解脫者能令解脫
01:08:50
為大醫師作大藥王
01:08:54
善星比丘是佛菩薩時子
01:08:58
出家之後受持讀誦
01:09:02
分別解說十二部經
01:09:06
云何說善星地獄劫住
01:09:10
不可治人
01:09:12
如來何故
01:09:13
不先為共演說正法 後為菩薩
01:09:19
如來世尊若不能救善星
01:09:24
云何得名
01:09:25
有大慈憫有大方便
01:09:29
佛言善男子
01:09:32
善星比丘 雖復讀誦十二部經
01:09:37
乃至不解 一偈一句一字之義
01:09:42
親近惡友退禪定矣
01:09:45
生惡邪見
01:09:48
作如是說
01:09:49
無佛無有涅槃
01:09:54
現在涅槃經的 第三十三卷裡面這樣說
01:09:59
因為這個文很長
01:10:02
所以不重要的 我把它省略起來
01:10:05
而且這一段是前半段
01:10:09
現在這個說完
01:10:10
再繼續後半段來說明
01:10:17
迦葉菩薩 對釋迦佛祖這樣說
01:10:24
說師父 你今天來可憐這些眾生
01:10:31
不能解脫的人
01:10:32
你有辦法讓他解脫
01:10:35
你是一個大醫師
01:10:38
也是一個大藥王
01:10:41
善星比丘
01:10:44
是師父你修菩薩行 時侯的兒子
01:10:51
出家之後 他有辦法來受持讀誦
01:10:55
分別來解說十二部經
01:10:59
你為什麼說善星比丘
01:11:02
已經是地獄中一個人
01:11:05
沒辦法醫的人
01:11:08
師父你為什麼 不首先跟他說一些正法
01:11:14
後來讓他成就菩薩道
01:11:18
師父若你沒辦法 來救你兒子善星
01:11:22
你要怎麼說 你是一個大慈大悲的人
01:11:27
有那個大方便的人
01:11:29
釋迦佛祖才說善男子
01:11:35
善星比丘雖然他有辦法 來讀這個十二部經
01:11:41
但是他沒辦法了解
01:11:43
經的裡面 一偈一句一字的意義
01:11:48
他說他就會解經了 怎麼會不知道道理
01:11:51
是啊
01:11:52
好比像明朝 王陽明先生說的
01:11:57
說知而不行則是未知
01:12:00
知道沒辦法做 根本你就不懂道理
01:12:04
因為他來親近壞朋友
01:12:07
已經退這個禪定
01:12:10
他生出壞的邪見
01:12:15
善星比丘自己說
01:12:17
世間沒有佛
01:12:19
根本沒有不生不滅的道理
01:12:24
所以今天他就是不相信 了脫生死的道理
01:12:29
而且還毀謗這個佛
01:12:32
結果他就是要下地獄
01:12:35
這是前半段說的
01:12:37
現在來看後半段的說明
01:12:41
爾時如來 即與迦葉往善星所
01:12:49
善星比丘遙見佛來
01:12:53
見己即生邪惡之心
01:12:57
以惡心故
01:12:59
生身陷入墮阿鼻地獄
01:13:04
善男子 善星比丘
01:13:07
雖入佛法之無量聚寶
01:13:11
空無所獲
01:13:14
乃至不得一法之利
01:13:17
以放逸故
01:13:19
惡知識故
01:13:20
譬如有人
01:13:22
雖入大海
01:13:24
多見眾寶
01:13:25
而無所得
01:13:28
以其宣說
01:13:29
無因無果
01:13:31
無有作業
01:13:32
爾乃記彼
01:13:34
永斷善根
01:13:36
地獄劫住
01:13:38
汝今當知
01:13:40
如來所說
01:13:41
真實無二
01:13:45
現在這個涅槃經 的後半段這樣說
01:13:49
在這個時候
01:13:52
因為迦葉尊者 不相信釋迦說的話
01:13:57
怎麼說一個佛祖 的兒子那麼惡質
01:14:01
所以釋迦佛祖 就這樣帶迦葉尊者
01:14:06
迦葉菩薩 到善星在住的地方
01:14:12
這個善星比丘 遠遠看到他父親來
01:14:18
見到面他就生出邪惡的心
01:14:24
因為這個邪惡的心
01:14:27
和他父親怒目相向
01:14:29
所以註定他未死 已經要下地獄那個行為
01:14:39
所以釋迦佛祖 才對他的弟子這樣說
01:14:43
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01:14:46
你們看這個善星比丘 雖然他入這個佛法
01:14:52
這個無量很多的寶貝
01:14:55
但是雙手空空得不到半樣
01:14:59
連一點點都沒有得到
01:15:02
因為放蕩的關係
01:15:06
惡知識的關係
01:15:09
譬如說一個人
01:15:11
雖然他入大海
01:15:14
看到很多的寶貝
01:15:17
但是都沒有得到半樣
01:15:20
因為他說的道理
01:15:23
善星比丘也在說道理呀
01:15:26
世間無因無果
01:15:28
沒有什麼善業惡業
01:15:32
你就記得說…
01:15:34
彼就是在說善星比丘
01:15:36
你就要記得這個善星比丘
01:15:39
永遠斷這個善根
01:15:42
要下地獄去住
01:15:45
你們今天要知道說 我所說的話是真的
01:15:50
不是騙你的 這樣說
01:15:53
所以楞嚴經才又說
01:15:56
善星妄說一切法空
01:15:58
生身陷入阿鼻地獄
01:16:03
楞嚴經說 善星比丘亂說一切法空
01:16:07
所以他未死 他的心 已經墮入地獄裡去了
01:16:14
所以呢世間人 道理學一定就要去行
01:16:22
你道理學若沒有去行
01:16:25
終究呢 雖然我這樣講經說法
01:16:31
念佛種種都沒有用
01:16:34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
01:16:38
我們現在來看 達摩血脈論裡面一句話
01:16:45
優波摩那是佛之庶子也
01:16:51
見慧林音義二十六
01:16:58
佛學大辭典說優波摩那
01:17:02
是釋迦佛祖 小老婆的兒子
01:17:07
這是慧林音義 第二十六卷裡面說的
01:17:14
所以對於這個庶子
01:17:17
辭海說 妾所生之子謂之庶子
01:17:22
辭海說小老婆 所生的兒子叫做庶子
01:17:26
所以呢 這個優波摩那
01:17:28
那就是釋迦小老婆的兒子
01:17:31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又說
01:17:34
優波摩那又作優婆摩那
01:17:39
據慧林音義卷二十六載
01:17:43
優波摩那係佛陀之庶子
01:17:48
佛光大辭典說優波摩那
01:17:52
有時候作優婆摩那
01:17:56
根據慧林音義 第二十六卷記載
01:18:00
優波摩那就是 釋迦佛祖小老婆的兒子
01:18:05
現在說這樣 一般有的佛教徒受不了
01:18:10
胡說一代佛祖 會有大老婆也有小老婆
01:18:14
是啊
01:18:16
釋迦佛祖 不但有三個兒子
01:18:20
娶三個妻子
01:18:21
一個妻子生一個
01:18:24
所以呢我們另外 還有一個兒子叫做羅
01:18:29
因為今晚我們沒有 那個時間可以引證
01:18:33
明天再來引 另外還有一個兒子
01:18:37
成道的經過和祂三個妻子
01:18:40
到底是真的釋迦 有娶三個妻子你就了解
01:18:45
所以道理 一般的人若他的教主
01:18:52
都把它美化得很完美
01:18:54
一般若說內容 有一點缺點他就不說
01:19:00
不過釋迦佛祖在經的裡面 都坦白說出來
01:19:05
釋迦佛祖也和我們一樣
01:19:07
祂一樣也是人修成的
01:19:10
不是說祂前世就做佛來的
01:19:13
不是這樣
01:19:15
不然我們今晚 只有說到這裡
01:19:17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19:24
我們這一次 說這個六祖壇經
01:19:29
說來到上期
01:19:31
本性是佛
01:19:35
離性無別佛
01:19:37
這句話我們引證 到釋迦佛祖的兒子
01:19:45
善星比丘下地獄的經過
01:19:49
所有就有人疑問說
01:19:51
釋迦佛祖的兒子 是十大弟子之一
01:19:56
你怎麼說祂兒子下地獄
01:19:59
所以才引證說 釋迦佛祖有三個兒子
01:20:04
我們昨天 已經談到兩個兒子
01:20:10
現在今晚 就是要來引到成阿羅漢道
01:20:16
這個羅睺的史蹟 給大家來做參考
01:20:21
不然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
01:20:25
羅睺羅 舊作羅云 羅睺 羅吼羅 羅睺羅
01:20:37
新作
01:20:38
新譯名多 皆略
01:20:42
佛之嫡子
01:20:44
在胎六年
01:20:46
生於成道之夜
01:20:48
十五歲出家
01:20:50
舍利弗為和上
01:20:53
而被為沙彌
01:20:56
遂成阿羅漢果
01:20:58
在十大弟子中
01:21:01
為密行第一
01:21:05
對於佛學大辭典這段文
01:21:10
我們現在 來做一個詳細的解釋
01:21:19
注解第一
01:21:20
辭海這樣說
01:21:21
嫡子
01:21:23
謂嫡妻所生之子也
01:21:26
增韻 正室曰嫡
01:21:29
正室所生之子曰嫡子
01:21:34
辭海說嫡子是什麼
01:21:36
就是大老婆所生的兒子
01:21:40
所以引增韻裡面所說的
01:21:45
正室就是大老婆
01:21:47
大老婆叫做嫡
01:21:49
大老婆所生的兒子 叫做嫡子
01:21:53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1:57
和尚又曰和上
01:22:00
律家用上字
01:22:03
其餘又用尚字
01:22:06
本為印度之俗語
01:22:09
呼吾師云 烏社 和社 和闍等
01:22:14
和尚其轉訛也
01:22:18
佛學大辭典說 和尚一般是說和尚
01:22:24
但是呢 有時候寫這個上
01:22:27
寫上下的上
01:22:30
若律家就是律宗
01:22:32
若律宗大多數 都用上下這個上字
01:22:36
其他的宗派 像淨土宗 禪宗等等
01:22:41
就取這個尚字
01:22:43
本來這個和尚是什麼
01:22:46
是印度俗語
01:22:49
他若叫我的老師
01:22:51
叫做烏社 或是和社 和闍等
01:22:55
這個和尚 是另外轉音 變過來的
01:23:02
注解第三 因為這個密行文很長
01:23:06
再另外做專題說明
01:23:10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3:13
羅睺羅若舊的翻譯 有時候寫羅云
01:23:21
有時候寫羅睺
01:23:23
有時候寫羅吼羅
01:23:25
有時候寫羅睺羅
01:23:27
新的翻譯 名字很多省略起來
01:23:34
是釋迦佛祖 大老婆生的兒子
01:23:40
在胎六年 他母親懷胎六年
01:23:45
出世 在釋迦佛祖 成道那一晚他出世
01:23:52
十五歲的時候出家
01:23:56
他拜舍利弗做師父
01:24:00
等於就是釋迦佛祖 的徒弟這個舍利弗
01:24:06
因為十五歲還沒成年啊
01:24:11
所以呢 做一個沙彌就對了
01:24:15
沙彌有的人說小沙彌
01:24:18
後來成就阿羅漢果
01:24:23
在釋迦十大弟子裡面 就是密行第一
01:24:29
但是對於這個密行 很多人解釋錯誤
01:24:33
密行
01:24:34
密當作是秘密
01:24:36
密行就是說 釋迦佛祖沒有教他
01:24:40
他就靜靜地偷跟 跟去聽 不是這樣
01:24:45
這個密行的意義你要知道
01:24:48
現在我們來看 密行這個解釋
01:24:53
辭海這樣說
01:24:55
密行 佛家語
01:24:58
法華經授記品
01:25:01
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
01:25:06
按小乘以持戒嚴密為密行
01:25:11
大乘以蘊善於內
01:25:15
而不外著為密行
01:25:21
所以現在注解第三裡面
01:25:23
另外又兩個注意 首先做解釋
01:25:28
注解第一 辭彙這樣說
01:25:32
嚴密 一點兒不疏忽
01:25:37
現在說嚴密 就是一點點都不會疏忽掉
01:25:42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5:46
蘊 積集之義
01:25:50
蘊就是很多東西 積集過來的意思
01:25:56
現在辭海說 密行是我們佛家的術語
01:26:04
在法華經授記品裡面說
01:26:09
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
01:26:14
照著我們佛家的說明
01:26:18
小乘 小乘就是 修這個羅漢果
01:26:24
他就是守這個戒律
01:26:29
可以說一點點 都沒有去疏忽掉
01:26:33
這個叫做密行
01:26:36
若大乘修菩薩行的人
01:26:40
就是做很多善事
01:26:43
但是這個善事 放在他的內心
01:26:47
不會現出他的外面
01:26:50
等於就是我們 金剛經所說的
01:26:53
無住的布施
01:26:56
無所住的布施
01:26:58
這個叫做密行
01:27:01
另外佛學大辭典 對於密行這樣說
01:27:06
密行 持戒密行也
01:27:09
三千威儀大眾不知
01:27:12
雖我知之能行故云密
01:27:16
即以羅睺羅 為佛弟子中密行第一
01:27:22
淨心誡觀中曰
01:27:28
聖賢密行
01:27:30
內智外愚
01:27:33
同發真鈔中末曰
01:27:38
密行謂蘊己善行
01:27:40
不欲彰外也
01:27:45
現在 在這個佛學大辭典裡面
01:27:49
在說三千威儀
01:27:51
對於這個首先做說明一下
01:27:55
他說三千威儀
01:27:58
對於具足戒二百五十
01:28:03
而該稱其他細行
01:28:07
曰威儀三千
01:28:09
三千者 顯數之多也
01:28:13
現在佛學大辭典 解釋這個三千威儀
01:28:17
他說對於 我們出家人具足戒
01:28:21
有二百五十戒
01:28:24
但是在這二百五十戒
01:28:27
附屬有很多很多 細目的行為
01:28:32
這個叫做威儀三千
01:28:34
三千不是 一二三四數目的三千
01:28:39
這三千就是 要顯示那個數字很多
01:28:43
無法計算這樣說比較快
01:28:47
現在呢 佛學大辭典才說
01:28:53
說密行
01:28:56
現在這段說密行
01:28:58
就是守戒律非常的嚴密
01:29:03
一點點都不疏忽
01:29:07
在三千威儀裡面
01:29:10
大家都沒有去注意
01:29:13
只有我知道 有辦法做
01:29:17
所以才叫做密
01:29:19
就是羅睺羅 就是佛弟子裡面密行第一
01:29:26
在淨心誡觀中卷 的裡面這樣說
01:29:31
聖賢密行 若他的內心是很有智慧
01:29:38
不過外觀看起來 好像傻傻的
01:29:43
在同 同就是現在…
01:29:46
指這個淨心誡觀 真鈔中卷末段
01:29:54
裡面這樣說
01:29:57
密行就是 積自己裡面很多的善
01:30:04
但是不要讓人知道
01:30:07
這個就像辭海說的
01:30:10
小乘就是持戒
01:30:12
嚴密就是密行
01:30:13
大乘就是隱性以內 不外著為密行
01:30:18
這個意思在那裡
01:30:22
現在呢對於這個 羅睺羅這個史蹟
01:30:28
我們另外再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30:33
羅睺羅 梵名
01:30:37
因譯名多皆略
01:30:40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01:30:44
係佛陀出家前之子
01:30:47
意譯作…
01:30:51
因六年處於母胎中 為胎所覆
01:30:58
故有覆障之名
01:31:02
關於羅睺羅之生母
01:31:05
諸經論中說法不一
01:31:09
或謂瞿夷
01:31:10
或謂耶輸陀羅
01:31:14
羅睺羅出家受戒
01:31:17
以舍利弗為和尚
01:31:20
目犍連為阿闍梨
01:31:23
此即佛教有沙彌之始
01:31:27
得阿羅漢果
01:31:29
自古譽稱密行第一
01:31:32
這裡面有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31:36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1:41
阿闍梨 意即教授弟子
01:31:46
使之行為端正合宜
01:31:49
故又稱導師
01:31:52
佛學大辭典說 阿闍梨是什麼
01:31:55
意思就是要教一些徒弟
01:31:58
可以讓他所做的行為端正
01:32:02
不要去做壞事
01:32:04
所以這個阿闍梨 等於就是導師
01:32:09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2:13
沙彌 指佛教僧團中
01:32:17
已受十戒
01:32:19
未受具足戒
01:32:21
年齡在七歲以上
01:32:24
未滿二十歲之出家男子
01:32:27
同此出家女子稱沙彌尼
01:32:31
沙彌為三種
01:32:35
一驅烏沙彌
01:32:37
年在七歲至十三歲之間
01:32:41
已有驅走曬穀場上 烏鳥之能力
01:32:50
二應法沙彌
01:32:53
年在十四歲至十九歲之間
01:32:57
不久即可參與 出家生活之沙彌
01:33:02
三名宇沙彌
01:33:04
年齡已超過二十歲
01:33:07
然尚未受具足戒
01:33:09
仍為沙彌者
01:33:11
以上三者合稱三沙彌
01:33:17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3:20
說沙彌是什麼
01:33:23
就是指佛教的出家 團體中已經受這個十戒
01:33:33
但是還沒受 二百五十戒的具足戒
01:33:37
年歲從七歲開始
01:33:41
到未滿二十歲為止 的出家男子叫做沙彌
01:33:49
同此就是指說 年歲七歲以上
01:33:54
未滿二十歲出家的女子 叫做沙彌尼
01:34:01
但是沙彌有三種
01:34:04
第一叫做驅烏沙彌
01:34:07
就是年歲 七歲到十三歲之間
01:34:12
已經有辦法 別人在曬這個五穀的廣場
01:34:18
拿一隻竹棍子 有辦法來趕鳥的能力
01:34:25
叫做驅烏沙彌
01:34:28
第二就是應法沙彌
01:34:31
就是年歲十四歲 到十九歲這個之間
01:34:36
不用多久就可以 參加出家生活
01:34:41
受具足戒的沙彌
01:34:43
第三叫做名宇沙彌
01:34:47
就是年歲已經超過二十歲
01:34:50
但是還沒受 二百五十戒的具足戒
01:34:56
所以呢 不管你幾歲
01:34:59
不管你活到 五十 六十 七十
01:35:02
照常叫做沙彌
01:35:04
以上這三項 合起來叫做三沙彌
01:35:09
現在我們就來看 前面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35:16
他說羅睺羅
01:35:19
若是這個梵語 翻譯中國話名字很多
01:35:25
所以都省略起來
01:35:28
是釋迦佛祖 十大弟子其中的一個
01:35:34
是釋迦佛祖 出家之前的兒子
01:35:40
他的意思翻譯…
01:35:42
但是意的翻譯名字也很多
01:35:45
這個都省略起來
01:35:49
因為這個羅睺羅 在他母親的肚子裡
01:35:56
懷胎有六年
01:36:00
為了這個胎來覆蓋住
01:36:04
所以呢 叫做覆障這個名字
01:36:10
關係羅睺羅的母親
01:36:14
所有的經論說法都不同
01:36:18
有的說是瞿夷的兒子
01:36:21
瞿夷就是大老婆
01:36:25
也有人說是 耶輸陀羅的兒子
01:36:29
這個耶輸陀羅是小老婆
01:36:32
羅睺羅出家受戒
01:36:36
就是拜舍利弗為師
01:36:40
等於舍利弗為他受戒
01:36:43
目犍連做導師為他引導
01:36:48
這個就是佛教 有開始做沙彌的開始
01:36:59
後來羅睺羅 就得到阿羅漢果
01:37:03
從古至今大家都稱讚他
01:37:08
說他是密行第一
01:37:11
這樣我們就知道說 釋迦佛祖有三個兒子
01:37:15
這三個兒子 大兒子是這個善星比丘
01:37:22
也是小老婆的兒子
01:37:24
羅睺羅 可以說是年紀最小
01:37:27
但是算是大老婆的兒子
01:37:30
有人說若這樣說起來
01:37:33
釋迦佛祖也有大小老婆囉
01:37:35
當然釋迦佛祖 有娶三個妻子
01:37:40
大老婆叫做瞿夷
01:37:43
第二位妻子 叫做耶輸陀羅
01:37:48
大老婆叫做瞿夷
01:37:50
第二位妻子 叫做耶輸陀羅
01:37:53
第三位妻子叫做鹿野
01:37:56
因為老師若沒有根據 這是不能隨便亂說
01:38:00
這個道理一般 佛教界比較不愛說
01:38:05
為什麼不愛說
01:38:06
釋迦佛祖過去就修行來了
01:38:10
修幾世又幾世
01:38:12
就說得很神奇的
01:38:14
出世就會說話
01:38:16
出世就會走路
01:38:18
事實釋迦佛祖和我們一樣
01:38:22
祂也是父母生的
01:38:24
也是照常這樣 努力去修行才得到佛果
01:38:30
所以你不用去煩惱
01:38:32
有的說人家有佛根來的
01:38:36
從前是佛祖 再來降世不是這樣
01:38:40
你努力修將來 你也會跟釋迦佛祖一樣
01:38:44
你也有可能做佛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38:47
所以一個人 你要做佛 做菩薩 做羅漢
01:38:52
你是要做神 做人
01:38:55
或是要去墮落做牲畜種種
01:39:00
下地獄
01:39:01
你十法界錄影帶 詳細再去研究就好
01:39:06
因為今晚 我們就沒有時間
01:39:08
明天再來討論說
01:39:11
釋迦佛祖 真的有娶三個妻子
01:39:15
這個不能隨便說
01:39:17
隨便說來說變犯了妄言
01:39:21
我若隨便說
01:39:23
現在光碟 都在電視台播放
01:39:26
我若隨便亂說
01:39:28
光是被這些佛教界大法師 抓去剝皮就不得了
01:39:33
沒有證據老師不敢說
01:39:35
不然我們 只有到這裡為止
01:39:3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39:43
我們上期 談到釋迦佛祖的兒子
01:39:50
引到說釋迦佛祖 有三個妻子
01:39:54
但是一般佛教徒 聽到這句話會不服
01:39:59
一代佛祖 怎麼可能娶三個妻子
01:40:03
但是你要知道 釋迦佛祖娶三個妻子
01:40:06
並不是出家之後才娶的
01:40:10
祂是還在做王子的時候
01:40:14
還沒出家之前所娶的
01:40:17
祂娶三個妻子之後
01:40:21
才去出家
01:40:23
總是老師說的要有根據
01:40:27
因為沒有根據來說
01:40:29
沒辦法讓人口服心服
01:40:31
所以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40:35
太子三妃
01:40:38
翻譯名義集卷三
01:40:42
皇后篇第二十六載
01:40:47
悉達多太子十七歲時
01:40:51
納紀三人
01:40:54
即一瞿夷 意為明女
01:40:58
其父名為永光長者
01:41:03
女生之時日將沒
01:41:07
餘光照其室內皆明
01:41:11
故名瞿夷
01:41:12
是太子第一妃
01:41:17
二耶輸陀羅
01:41:20
意為華色
01:41:22
其父名為移施長者
01:41:27
是太子第二妃
01:41:30
三鹿野 其父名為釋長者
01:41:36
是太子第三妃
01:41:40
現在佛光大辭典 等於就是我們台灣佛光山
01:41:51
我們這個星雲法師 所主持的佛寺
01:41:59
召集我們全國 這些所有的高僧
01:42:07
集合來著作的辭典
01:42:10
本來我們 有這個佛學大辭典
01:42:14
但是佛學大辭典 有時候裡面的文比較文言
01:42:20
有的看不太懂
01:42:22
所以現在 佛光大辭典的優點
01:42:25
他就好比所寫的文 寫得比較白話
01:42:30
有時候讓你看得比較懂
01:42:33
這是佛光大辭典 裡面所寫的
01:42:39
我們現在來看
01:42:44
他說太子三妃
01:42:48
他是來根據 翻譯名義集的第三卷
01:42:56
皇后篇的第二十六篇記載
01:43:02
悉達多是釋迦佛祖
01:43:06
還沒出家之前的名字
01:43:10
他說悉達多太子 十七歲的時候娶妻子三位
01:43:18
就是第一 大老婆叫做瞿夷
01:43:24
意思翻譯中國話叫做明女
01:43:30
因為她父親的名字 叫做永光長者
01:43:36
這個瞿夷快要出生的時候
01:43:41
太陽快要下山
01:43:45
那個太陽西下那個光
01:43:51
照到房間裡去
01:43:55
整個房間裡都是光
01:43:57
才來生這個瞿夷
01:43:59
所以她的名字叫做瞿夷
01:44:01
等於叫做明女
01:44:03
瞿夷就是明女 很亮的女孩子
01:44:08
這就是太子的大老婆
01:44:11
第一妃就是大老婆
01:44:15
第二就是耶輸陀羅
01:44:19
翻譯中國話 就是叫做華色
01:44:23
她父親的名字 叫做移施長者
01:44:28
這就是太子的第二位妻子
01:44:32
因為耶輸陀羅 後來有成道
01:44:36
所以若佛經大多數 都說耶輸陀羅是祂妻子
01:44:42
這個瞿夷就沒有記載
01:44:47
第三就是鹿野
01:44:50
她父親的名字 就是叫做釋長者
01:44:55
是釋迦的第三位妻子
01:45:02
這就是我們佛光大辭典
01:45:06
來引證到 翻譯名義集裡面所說的
01:45:12
而且在妙法蓮華經玄贊 裡面這樣說
01:45:18
須達拏經 瑞應經皆云
01:45:28
羅睺羅是瞿夷之子
01:45:32
佛有三夫人
01:45:34
一瞿夷
01:45:36
二耶輸
01:45:38
第三鹿野
01:45:42
這個妙法蓮華經玄贊
01:45:46
你若去翻大藏經 的第三十四冊裡面就有
01:45:51
這是佛教正統經論 其中的一本
01:45:57
他說在須達拏經 和瑞應經都說什麼
01:46:05
這個羅睺羅 就是瞿夷的兒子
01:46:10
釋迦佛祖在家的時候 有娶三位妻子
01:46:16
大老婆叫做瞿夷
01:46:19
第二叫做耶輸
01:46:21
第三叫做鹿野
01:46:23
所以就證明說這個羅睺羅
01:46:27
是釋迦十大弟子之一
01:46:32
這個密行第一的羅睺羅
01:46:35
就是大老婆瞿夷所生的
01:46:40
另外也有人好比說 其他有很多傳說
01:46:51
我們現在 今晚就一一來做證明
01:46:54
到底釋迦佛祖成道 這個羅睺羅是誰的兒子
01:47:01
我們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1:47:04
據十二遊經則佛有三夫人
01:47:11
第一瞿夷
01:47:13
第二耶輸陀羅
01:47:16
第三鹿野
01:47:19
須達拏經及瑞應經
01:47:23
以羅睺為瞿夷之子
01:47:28
佛學大辭典說 根據十二遊經
01:47:34
說釋迦佛祖有三位妻子
01:47:37
大老婆叫做瞿夷
01:47:40
第二位妻子叫做耶輸陀羅
01:47:43
第三位妻子叫做鹿野
01:47:46
在須達拏經和瑞應經說
01:47:55
羅睺就是瞿夷的兒子
01:47:57
羅睺有的說羅睺羅
01:48:02
現在我們來看這個 瑞應本起經裡面這句話
01:48:08
太子悉達多至年十七
01:48:14
王為納紀
01:48:16
簡閱國中
01:48:18
名女數千
01:48:20
無可意者
01:48:22
最後一女子
01:48:24
名曰瞿夷
01:48:26
端正好潔
01:48:29
天下第一
01:48:31
賢才過人
01:48:33
禮儀備舉
01:48:35
太子以手指紀腹曰
01:48:41
卻後六年
01:48:42
爾當生男
01:48:45
遂以有身
01:48:48
現在瑞應本起經
01:48:50
這是在大藏經第三本說的
01:48:56
說釋迦佛祖做太子的時候
01:48:59
名字叫做悉達多
01:49:02
到十七歲的時候
01:49:05
祂父親要幫祂娶妻
01:49:08
可以說選了 國內出名的女子
01:49:14
好幾千個讓祂選
01:49:17
但是選不到一個喜歡的
01:49:20
後來有一個女子 名字叫做瞿夷
01:49:26
長得人端正又很乾淨
01:49:31
可以說天下第一
01:49:33
好比現在說 世界小姐這樣子
01:49:38
可以說賢才過人
01:49:40
禮儀備舉
01:49:43
現在省略起來的原因
01:49:45
就是現在寫結婚之後 夫妻的生活
01:49:49
這個都省略起來
01:49:52
後來釋迦要出家的時候
01:49:58
太子就是指釋迦
01:50:00
釋迦要出家的時候
01:50:03
祂用手指祂的妻子
01:50:06
這個瞿夷的肚子
01:50:09
說此後你經過六年
01:50:14
會生一個男孩子
01:50:17
就這樣 祂的妻子就有身孕了
01:50:20
現在這是根據這個經說的
01:50:25
真的假的 老師是不敢判斷
01:50:31
另外我們再來看 這個十二遊經裡面所說的
01:50:41
現在為了說 錄影帶已經滿了
01:50:47
現在先讓錄影帶換好之後
01:50:50
再來說黑板這些 謝謝
六祖法寶壇經
11/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16
56e6ab8b-53c7-4353-ab1d-1169ffc694f5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