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還鄉直指舊版97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還鄉直指舊版97
211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4月08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46
瞋
00:02:48
又作瞋恚
00:02:51
心所之名
00:02:54
為三毒之一
00:02:58
係指對有情 怨恨之精神作用
00:03:05
瞋雖屬欲界所繫之煩惱
00:03:11
於色界無色界則無
00:03:15
貪乃從喜愛之對境所起
00:03:21
瞋則從違逆之對境所起
00:03:26
瞋
00:03:26
為修學佛道上最大之障害
00:03:32
經論中常誡之
00:03:37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3:40
說瞋
00:03:43
有時候叫做瞋恚
00:03:47
是我們的心所
00:03:49
心所就是心的作用的名字
00:03:54
就是三毒
00:03:56
貪瞋癡其中之一
00:04:00
是指對有情
00:04:06
有情就是生存之物
00:04:09
等於六道眾生
00:04:11
就是叫做有情
00:04:13
怨恨的精神作用
00:04:17
因為一個人怨恨
00:04:19
表露出來外面
00:04:20
就是叫做瞋
00:04:23
瞋雖然屬於 欲界所關係的煩惱
00:04:31
但是你若在色界或無色界
00:04:34
就沒有瞋
00:04:37
那貪
00:04:40
是從喜愛所發出來的境界
00:04:47
瞋是從違逆
00:04:50
不順心的對境所起的
00:04:56
說到瞋
00:04:58
就是修行人
00:05:01
想要修學佛道上
00:05:04
最大的障礙
00:05:06
一個人修道若有瞋
00:05:08
就有很大的阻礙
00:05:11
在經論中時常警誡我們
00:05:16
這叫做瞋
00:05:18
那恨呢
00:05:20
我們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0:05:23
恨
00:05:24
為心所之名
00:05:27
恨即指對忿怒之事
00:05:32
永遠不忘
00:05:34
及結怨之精神作用
00:05:38
恨雖不如忿怒之猛烈
00:05:42
但餘勢極強
00:05:44
歷久不滅
00:05:4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5:51
說若是恨
00:05:53
這就是心的作用另個名字
00:05:58
恨就是指人生氣的事
00:06:06
永遠放在心裡
00:06:08
不會忘記
00:06:11
因為結怨精神的作用
00:06:16
恨雖然不像憤怒那麼厲害
00:06:21
因為憤怒是發出於外
00:06:24
但是恨是沒憤怒那麼厲害
00:06:28
但是恨的餘勢很強
00:06:33
憤怒一下子就過了
00:06:36
恨就不是
00:06:37
放在心裡
00:06:39
經過很久還不會消散
00:06:42
還不滅
00:06:43
所以恨就是說 放在心裡的事
00:06:49
那麼現在對瞋這個問題
00:06:54
我們現在再來看修真錄
00:06:57
另外一個解釋
00:06:59
怒於貌者
00:07:02
曰瞋
00:07:05
怒於心者
00:07:08
曰恚
00:07:10
在經論中
00:07:13
瞋恚皆略言曰瞋
00:07:18
瞋為三毒之一
00:07:21
瞋恚之氣
00:07:23
久而不滅者
00:07:25
名曰恨
00:07:28
瞋恨有三種發相
00:07:31
皆障於禪定
00:07:35
凡是遷怒於人者
00:07:38
名曰非理瞋相
00:07:41
見人之非法而生瞋恚心者
00:07:45
名曰順理瞋相
00:07:49
黨同伐異
00:07:51
有人我之相者
00:07:53
名曰諍論瞋相
00:07:56
此三皆障於禪定
00:08:01
故修禪定者
00:08:03
謹之
00:08:04
戒之
00:08:06
修真錄這樣說
00:08:09
說生氣表露在外
00:08:14
就是叫做瞋
00:08:17
生氣若放在心裡
00:08:20
就是叫做恚
00:08:23
在經論中
00:08:26
瞋恚大多數都簡稱為瞋
00:08:32
瞋就是貪瞋癡 三毒其中之一
00:08:39
瞋恚的氣
00:08:43
放在心裡 經過很久都不會消滅
00:08:48
這個名就是叫做恨
00:08:52
瞋恨有三種發相
00:08:55
三種發相就是說
00:08:57
發作表現
00:09:00
全都障礙我們禪定
00:09:04
因為禪定是我們的心能靜
00:09:08
障礙禪定就是我們的心
00:09:10
無法得到靜
00:09:13
做事遷怒於人
00:09:17
何謂遷怒於人
00:09:19
我心情不好
00:09:20
兇別人來算帳
00:09:22
這個名就是叫做非理瞋相
00:09:27
看別人做錯
00:09:29
看別人胡作非為
00:09:31
而生氣於心
00:09:37
這個叫做順理瞋相
00:09:39
因為對方不對
00:09:41
我生氣是應該的
00:09:43
這個叫做順理的瞋相
00:09:46
黨同伐異
00:09:49
你若走跟我同一條路
00:09:52
我就掩護你
00:09:53
你若走跟我不同條路
00:09:56
我就毀謗攻擊你
00:09:59
有人我的相
00:10:01
這就是叫做諍論瞋相
00:10:05
這三種
00:10:07
全都障礙我們的禪定
00:10:11
所以你若要修禪定的人
00:10:14
要謹慎
00:10:15
也要注意
00:10:18
今晚講到這
00:10:19
時間的問題
00:10:20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10:23
蓋以瞋恨也者
00:10:28
學道之大魔
00:10:31
修身之障礙
00:10:34
因有瞋恨
00:10:36
陰火暗動
00:10:38
陽火潛消矣
00:10:42
對本文
00:10:43
我們上期有引
00:10:48
修真錄佛光大辭典等
00:10:51
各種很多引證
00:10:54
但是上期談到瞋恨
00:10:59
有三種發相
00:11:01
對瞋恨三種發相
00:11:05
我們今晚 再來引佛光大辭典
00:11:08
作個補充
00:11:1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1:14
修行者
00:11:17
修禪定時
00:11:20
有如下三種瞋恚之發相
00:11:26
一非理瞋相
00:11:29
修行者
00:11:31
修禪定時
00:11:33
瞋覺突然而起
00:11:36
不問是非道理
00:11:39
無故而發瞋恚
00:11:43
障於禪定
00:11:45
是為非理瞋相
00:11:48
二順理瞋相
00:11:51
修行者
00:11:52
修禪定時
00:11:54
為外人所惱而生瞋恚
00:11:58
猶如持戒之人
00:12:01
見非法者而生瞋恚
00:12:04
此瞋雖順理
00:12:07
然亦障於禪定
00:12:10
是為順理瞋相
00:12:12
三諍論瞋相
00:12:15
修行者
00:12:16
修禪定時
00:12:18
執著自己所解悟者為是
00:12:23
而以他人之所行所說為非
00:12:27
以他人所說不順於己
00:12:30
即起瞋恨
00:12:32
亦障於禪定
00:12:34
是為諍論瞋相
00:12:38
現在佛光大辭典
00:12:40
這樣跟我們說
00:12:43
說修行的人
00:12:46
我們在修禪定的時候
00:12:50
有現在要跟你說的三種
00:12:54
瞋恚所發出來的相
00:12:59
第一叫做非理瞋相
00:13:02
就是修行人
00:13:05
在修禪定的時候
00:13:09
他突然間心情不好
00:13:14
心情不好心裡翻攪
00:13:19
就不問你對不對
00:13:21
不管你對不對
00:13:23
無緣無故發瞋恚
00:13:27
這就像是我上期說的遷怒
00:13:31
何謂遷怒
00:13:32
自己心情不好
00:13:34
兇別人算帳
00:13:37
這會障礙禪定
00:13:39
這個名叫作非理瞋相
00:13:44
第二
00:13:46
就是順理瞋相
00:13:49
修行的人
00:13:51
你修禪定的時候
00:13:55
被外人氣惱而生出瞋恚
00:14:01
例如我們今天有守規矩
00:14:05
看到別人沒守規矩
00:14:07
他就生出瞋恚
00:14:10
若講到瞋恚雖然是順理
00:14:15
但是還是障礙禪定
00:14:18
這就是叫做順理瞋相
00:14:22
第三就是諍論瞋相
00:14:26
修行的人
00:14:27
你修禪定的時候
00:14:30
固執自己所解悟的是對的
00:14:35
例如有一部經
00:14:37
我現在去注解
00:14:39
或是我去講
00:14:40
但是我講的話就是對的
00:14:44
但是別人所說的都是錯的
00:14:47
這就可以說是黨同伐異
00:14:49
上期我就講完了
00:14:52
就是別人 所說的不順於自己
00:14:57
別人說的跟我不合
00:14:59
這樣就起瞋恨
00:15:02
這也一樣會障礙禪定
00:15:05
這就是叫做諍論瞋相
00:15:08
所以
00:15:09
我們要注意這三點
00:15:11
不管你是非理瞋相
00:15:13
不管你是順理瞋相
00:15:16
不管你是諍論瞋相
00:15:18
一旦發瞋恚
00:15:20
就阻礙我們的修行
00:15:21
也是阻礙我們的禪定
00:15:25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
00:15:29
瞋形於目
00:15:33
恨根於心
00:15:37
瞋生於貪
00:15:40
恨生於忿
00:15:43
心有忿恨
00:15:47
不得其正
00:15:49
目有貪瞋
00:15:51
不得其平
00:15:55
說一個人
00:15:58
發脾氣
00:16:02
看眼睛就知道
00:16:05
因為瞪著發怒的眼睛
00:16:08
你恨的根就是在我們的心
00:16:13
我們的瞋是生於貪
00:16:17
恨是生於生氣
00:16:22
心若有忿恨
00:16:26
這樣心就不正
00:16:29
目有貪瞋
00:16:33
這樣你就無法得到平靜
00:16:38
再接下去
00:16:40
目不平則光不聚
00:16:45
心不正則神不團
00:16:50
神之與光
00:16:52
安能適合
00:16:56
它說一個人的眼睛
00:16:58
若不平靜
00:17:01
我們的眼光就無法聚集
00:17:06
我們的心若不正
00:17:08
我們的精神就無法合一
00:17:13
所以眼睛不平
00:17:18
不平靜
00:17:21
我們的心不平正
00:17:24
我們的心神和眼光
00:17:28
要怎麼適合聚集
00:17:32
聚在同一個地方
00:17:37
再接下去
00:17:39
而況休息之時
00:17:43
重在調養
00:17:47
凝神馭氣
00:17:49
陰退陽生
00:17:54
說何況
00:17:56
我們閒閒沒做事的時候
00:18:01
我們要注重不要犯到十惡
00:18:05
要修真養性
00:18:10
心定
00:18:12
絕對不要發脾氣
00:18:17
假使一個人你能這樣做
00:18:20
我們的陰氣就退
00:18:22
陽氣就生出來
00:18:25
對這句話
00:18:26
我們現在來看
00:18:28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0:18:31
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00:18:35
學道者
00:18:37
須注重調伏養真
00:18:42
不可有跂立跨行
00:18:45
而一步登天之想
00:18:50
目平而瞋滅
00:18:53
瞋滅而神凝
00:18:56
神凝而脾氣不發
00:19:00
脾氣既不發
00:19:02
則陰氣退而陽氣生
00:19:05
故曰
00:19:06
重在調養
00:19:08
凝神馭氣
00:19:10
陰退陽生也
00:19:13
這裡面有六個注解
00:19:15
先作說明
00:19:18
注解第一
00:19:19
辭彙這樣說
00:19:21
注重
00:19:23
視為重要的
00:19:26
注重就是說看得很重要的
00:19:31
注解第二
00:19:33
辭海這樣說
00:19:34
調伏
00:19:36
謂調和身口意三業
00:19:40
制服諸惡行也
00:19:43
辭海說調伏是什麼
00:19:45
就是要調和 我們的心口意三業
00:19:50
等於就是十惡
00:19:52
要調和十惡
00:19:54
能夠制服所有壞的行為
00:20:00
注解第三
00:20:02
辭海續編這樣說
00:20:04
養真
00:20:06
修真養性也
00:20:09
養真就是修真養性
00:20:12
注解第四
00:20:14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這樣說
00:20:17
跂者不立
00:20:18
跨者不行
00:20:21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說
00:20:25
跂
00:20:25
跂就是踮腳
00:20:28
一個人若踮腳站不久
00:20:31
跨就是大步走
00:20:33
腳若大步走
00:20:36
走不遠
00:20:40
注解第五
00:20:41
辭海這樣說
00:20:42
凝
00:20:43
定也
00:20:45
凝就是定
00:20:48
注解第六
00:20:49
辭海這樣說
00:20:50
脾氣
00:20:52
謂好惡之偏者為脾氣
00:20:57
念懥不正者
00:20:58
為發脾氣
00:21:01
辭海說何謂脾氣
00:21:04
脾氣就是喜歡不喜歡
00:21:08
稍微偏掉
00:21:10
這叫做脾氣
00:21:12
一個人若生氣
00:21:15
但是不正
00:21:17
不正就變成什麼
00:21:18
變成非理瞋相
00:21:21
這就是叫做發脾氣
00:21:25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21:29
說學道的人
00:21:34
最重要是要調伏養真
00:21:41
不可有跂立跨行
00:21:44
想要踮腳站
00:21:47
不可想要大步走
00:21:50
心裡想要一步登天
00:21:53
現在這種人很多
00:21:56
都想要一步登天
00:21:59
所以才會被欺騙
00:22:02
你若像老師這樣修很痛苦
00:22:06
慢慢走
00:22:08
不會踮腳
00:22:11
你若跟老師學道理就是說
00:22:15
一定要去十惡八邪
00:22:18
要斷七情六欲
00:22:20
要掃三心四相
00:22:23
就要修六度
00:22:25
就要圓滿三千功八百果
00:22:29
才可以修成正果
00:22:32
有的人說那麼痛苦要死
00:22:35
人家那多好
00:22:36
入他的教門若皈依
00:22:39
就可以去西方了
00:22:42
你若洗禮就可以去天堂了
00:22:46
一指玄關 就可以去天堂掛號了
00:22:49
像是現在最近報紙刊登的
00:22:53
說錢拿越多成佛越快
00:22:56
有錢的人都能成佛
00:22:58
窮的你不用想要成佛
00:23:01
都想要一步登天
00:23:05
所以
00:23:08
眼睛若能平靜
00:23:12
瞋恚就能滅
00:23:15
瞋恚若滅
00:23:18
我們的精神就能定
00:23:20
凝就是定
00:23:23
精神若能定
00:23:26
脾氣就不會發
00:23:29
人會發瞋恚就是發脾氣
00:23:32
你脾氣若不發
00:23:35
這樣陰氣就退了
00:23:37
陽氣就生出來
00:23:39
所以還鄉指直才說
00:23:42
重在調養
00:23:43
凝神馭氣
00:23:45
陰退陽生這句話
00:23:50
所以對本文
00:23:52
這六個注解
00:23:55
最重要就是注解第四
00:23:59
道德經所說的
00:24:01
說跂者不立
00:24:03
跨者不行
00:24:04
當今的宗教
00:24:06
大多數都會犯到這個問題
00:24:11
所以對道德經講的這些話
00:24:15
我們來詳細作個注解
00:24:19
先來看老子義疏的說明
00:24:23
跂是腳腫離地 用腳尖站立之謂也
00:24:32
如我們在看露天戲的時候
00:24:37
因身度太短
00:24:40
視線被前面人擋住
00:24:45
故不得不以腳尖蹺足
00:24:51
這就叫作跂立
00:24:54
不過這種站立法 雖能一時提高身度
00:25:01
但終不能長久
00:25:04
故曰跂者不立
00:25:08
跨是邁大步而行路
00:25:14
以增加行走速度之謂
00:25:19
蓋人走路 亦有自然之走路法
00:25:25
假若貪圖走行速度之加快
00:25:32
故意邁大步
00:25:34
三步減作兩步時
00:25:38
這又違反自然之走法了
00:25:42
如此
00:25:43
行不多久 必要因疲乏而中輟
00:25:50
到後來反不如 以正常步伐行走為持久
00:25:57
這就是跨者不行的意思
00:26:01
現在我們看老子義疏
00:26:06
現在說跂是什麼
00:26:09
就是我們的 腳後跟離開地面
00:26:14
用腳尖站的意思
00:26:18
後跟踮高用腳尖站
00:26:22
這就是跂
00:26:25
假使我們今天要看外台戲
00:26:30
露天戲就是外台戲
00:26:32
那個時候
00:26:34
因為人比較短
00:26:37
人長得比較矮
00:26:39
沒有比別人高
00:26:43
視線被前面高的人遮住了
00:26:47
所以逼不得已就踮腳尖
00:26:51
用腳尖踮高
00:26:57
這就是叫做跂立
00:27:00
不過若用這種站法
00:27:04
雖然一時感覺身體比較高
00:27:09
但是最終站不久
00:27:13
你若不相信
00:27:14
不然你踮腳尖
00:27:15
看你能站多久
00:27:17
我平常這樣站你踮腳尖
00:27:19
看誰站比較久
00:27:21
所以才說跂者不立
00:27:24
你若踮腳尖站不久
00:27:28
那跨呢
00:27:30
跨就是邁大步走路
00:27:35
增加他走的速度
00:27:39
你要知道人在走路
00:27:42
也有自然走路的方法
00:27:44
一步一步
00:27:46
有一個走路的方法
00:27:49
假使你若貪 走路要比別人快
00:27:54
故意邁大步
00:27:56
三步作兩步走
00:28:00
這又違反自然的走法
00:28:04
若是這樣
00:28:06
走不久你就會疲勞會累
00:28:11
到中途你就走不動了
00:28:15
到後來不如正常走路的人
00:28:19
你撐不久
00:28:21
這就是跨者不行的意思
00:28:26
這是一種真正好的比喻
00:28:29
真的一個人
00:28:32
走路要正常
00:28:33
站也要正常
00:28:35
不要貪要趕快
00:28:40
要一步登天
00:28:42
看能不能成仙成佛
00:28:43
這是不可能的事
00:28:47
我們現在另外來看
00:28:50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8:53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00:28:57
跂者不立
00:28:59
另本作企者不立
00:29:03
跂與企同義
00:29:06
謂足跟不著地也
00:29:11
跨者
00:29:14
闊步而行也
00:29:17
蓋自高者
00:29:19
惟知出一頭地
00:29:22
故舉踵而立
00:29:26
殊不知舉踵不能久立
00:29:30
急就者
00:29:31
惟知強先出人一步
00:29:36
故闊步而行
00:29:39
殊不知闊步不能長行
00:29:43
二者皆乖乎自然之道
00:29:47
此二句為下文
00:29:50
自見自是自伐自矜之譬喻
00:29:54
謂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
00:29:58
則欲速不達
00:30:00
故喻之曰
00:30:02
跂者不立
00:30:03
跨者不行也
00:30:05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00:30:07
先作說明
00:30:09
注解第一
00:30:09
辭海這樣說
00:30:11
出一頭地
00:30:13
出眾也
00:30:14
今因謂出眾為出人頭地
00:30:19
這裡面出眾和出人頭地
00:30:22
先作說明
00:30:24
辭彙說
00:30:25
出眾
00:30:26
超過眾人
00:30:28
出眾就是要超過別人
00:30:32
辭彙又這樣說
00:30:34
出人頭地
00:30:35
比別人高一等
00:30:37
出人頭地
00:30:38
就是要比別人高一點
00:30:41
所以現在辭海說
00:30:42
出一頭地就是出眾的意思
00:30:46
當今出眾
00:30:48
大多數都說出人頭地
00:30:51
出一頭地 和出人頭地意思一樣
00:30:57
注解第二
00:31:00
急就
00:31:01
謂急起圖功也
00:31:03
辭海說何謂急就
00:31:05
比別人先達到目的
00:31:12
注解第三
00:31:13
辭海這樣說
00:31:15
欲速不達
00:31:16
言事不可以速成
00:31:19
而欲其速
00:31:20
則難達矣
00:31:22
辭海說欲速不達是什麼
00:31:24
就是做事不要想要速成
00:31:27
要一步登天
00:31:30
你若想要快
00:31:31
反而到不了
00:31:34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31:39
說跂者不立
00:31:42
但是有人的課本寫這字企
00:31:45
企者不立
00:31:47
但是你要知道這字跂
00:31:48
和這字企意思一樣
00:31:51
這在講道德經的時候
00:31:53
我們就有詳細說過了
00:31:55
你若要看詳細
00:31:57
道德經的 錄影帶拿去看就知道
00:32:02
就是說我們的後腳跟
00:32:06
沒有踩到土
00:32:10
現在說跨就是跨大步走
00:32:14
我們要知道
00:32:16
一個人自己想要比別人高
00:32:22
結果他才踮腳站
00:32:25
但是你不知道
00:32:27
踮腳站站不久啊
00:32:31
你想要比別人快
00:32:35
你只知道 要比別人多跨一步
00:32:42
不過大步走
00:32:45
根本就走不久
00:32:49
所以這兩種
00:32:52
都違背自然的道理
00:32:55
現在這兩句的目的
00:32:57
是要講下文
00:32:58
自見自是自伐自矜
00:33:01
來作比喻
00:33:03
但是對這個詳細看道德經
00:33:06
現在目的是 為了要注解這句話
00:33:09
才用這樣引證
00:33:13
所以一個人你若想要
00:33:15
自見自是自伐自衿
00:33:18
想要快反而到不了
00:33:21
跟我們一樣
00:33:22
修行也一樣
00:33:24
你想要速修一步登天
00:33:26
反而別人成仙成佛了
00:33:28
你還無法
00:33:29
還在六道輪迴
00:33:32
所以才比喻跂者不立
00:33:34
跨者不行這句話
00:33:37
所以學道的人很重要
00:33:40
不要想要快
00:33:43
你若想要快
00:33:45
反而阻礙我們的道
00:33:48
你要照我們的規矩
00:33:51
我們要去做
00:33:54
一個人修行
00:33:56
你若沒有照規矩做的話
00:33:59
你想要一步登天
00:34:00
哪有可能
00:34:01
例如你想要當一個博士
00:34:05
你就要去國民小學中學
00:34:08
大學碩士班博士班
00:34:10
才能當博士
00:34:12
假使你用錢買一個博士
00:34:14
一步登天
00:34:16
等一下若戳破
00:34:17
就土土土了
00:34:19
就要被抓去關了
00:34:21
對不對
00:34:22
所以一個人 想要成仙成佛也一樣
00:34:25
你想說馬上要成
00:34:28
結果呢
00:34:29
你被騙走不要緊
00:34:31
有的卻變成造罪
00:34:34
而且反而墜落
00:34:38
所以學道就是要照規矩走
00:34:41
人家說你就照規矩走
00:34:43
真的若沒有照規矩走的話
00:34:45
學道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00:34:49
大家晚安
00:34:52
我們現在翻二十二頁
00:34:54
第三行
00:34:57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5:00
若以貪瞋之目
00:35:05
忿恨之心
00:35:09
神光散亂之餘
00:35:13
其氣必然粗暴
00:35:17
氣不能平
00:35:19
神安得凝乎
00:35:24
它說假使一個人
00:35:28
你若有貪瞋的眼光
00:35:33
和有瞋恨的心神
00:35:38
若是這樣 心神和眼光就散亂
00:35:44
我們的脾氣一定很粗暴
00:35:51
我們的氣既然不平靜
00:35:57
我們的心神怎麼有辦法定
00:36:04
再接下去
00:36:06
然則下手用功
00:36:10
斷不宜有絲毫之瞋恨
00:36:15
初基既立
00:36:18
而後可以與言 循序漸進之法也
00:36:25
它說可是
00:36:28
要讓心定
00:36:32
不要發脾氣
00:36:35
要下手用功
00:36:38
絕對不能有一點瞋恨
00:36:45
我們初步的基礎既然建立
00:36:49
之後我們就可以照這些話
00:36:55
循序一步一步去做
00:37:01
再接下去
00:37:03
吾嘗聞師諭
00:37:06
學道之人
00:37:08
以瞋恨二字為大病
00:37:12
若不除去
00:37:14
安望有成
00:37:17
於以知瞋恨之為禍甚烈
00:37:24
鼓動後天之氣
00:37:27
爍傷先天之精
00:37:32
它說我常常聽到師
00:37:35
現在這個師就是作者的師
00:37:38
常常聽到他師父在講
00:37:43
學道的人
00:37:46
你用瞋恨兩字作為大病
00:37:55
假使瞋恨大病你沒有除掉
00:37:59
怎麼會成功呢
00:38:03
所以我們今天
00:38:05
你瞋恨
00:38:09
對一個人惹禍端是最大的
00:38:14
因為瞋恨 會鼓動後天的脾氣
00:38:20
就會損傷先天的精神
00:38:29
再接下去
00:38:32
學道者
00:38:34
宜乎度量如天
00:38:37
博厚如地
00:38:39
容納如海
00:38:42
所以我們今天要學道的人
00:38:45
我們的度量要像天一樣
00:38:50
我們對人厚博
00:38:54
就要像地那種的心情
00:38:59
若說一個人要容納一切
00:39:02
就像是海
00:39:03
什麼都能容納
00:39:08
再接下去說
00:39:09
以言天之度量
00:39:13
無物不覆
00:39:16
日月往來
00:39:19
星辰運轉
00:39:22
雲霧遮蔽由他
00:39:26
風雷震盪由他
00:39:32
現在要來論天的度量
00:39:38
這是現在要用天來做比喻
00:39:42
說你若真正要用天的度量
00:39:46
你看天對日月星辰
00:39:50
雲霧風雷
00:39:52
四季往來
00:39:54
無論是晴天
00:39:56
或是下雨的轉變
00:39:59
無論你是打雷
00:40:03
大地震的震動
00:40:06
都隨他
00:40:09
就像是人 對外境不動心一樣
00:40:13
天都不管那些
00:40:18
再來
00:40:20
以及人之欺瞞尊敬
00:40:25
感載輕褻皆由他
00:40:31
而且四時行焉
00:40:33
百物生焉
00:40:35
而皆無言也
00:40:39
現在對天又進一步說
00:40:43
你看天的度量
00:40:47
一個人你不尊敬天
00:40:50
欺瞞天
00:40:53
或是你尊敬它拜它
00:40:57
又對天的感恩尊奉
00:41:02
或是對天輕視侮辱
00:41:05
天都不管
00:41:08
隨你
00:41:09
你要拜不拜
00:41:11
你要不要尊敬
00:41:13
天都不管
00:41:15
而且春夏秋冬的運轉
00:41:19
生育萬物
00:41:22
它都不感嘆
00:41:24
都沒說半句話
00:41:28
就像是我本人常說
00:41:33
現在這段文 就像是我本人常說的
00:41:36
來同修去不留
00:41:38
來無歡喜去無擔憂
00:41:40
來就來去就去
00:41:42
你對我好跟我沒關係
00:41:45
你對我壞也跟我沒關係
00:41:47
這個意思一樣
00:41:49
天就不管你啊
00:41:51
晴天下雨
00:41:52
看是要地震水災颱風
00:41:55
它都不管那些
00:41:58
它就如如不動
00:41:59
在我們的頭上
00:42:02
它都不管這些問題
還鄉直指(舊版)
97/102部影片
還鄉直指舊版 01
還鄉直指舊版 02
還鄉直指舊版 03
還鄉直指舊版 04
還鄉直指舊版 05
還鄉直指舊版 06
還鄉直指舊版 07
還鄉直指舊版 08
還鄉直指舊版 09
還鄉直指舊版 10
還鄉直指舊版 11
還鄉直指舊版 12
還鄉直指舊版 13
還鄉直指舊版 14
還鄉直指舊版 15
還鄉直指舊版 16
還鄉直指舊版 17
還鄉直指舊版 18
還鄉直指舊版 19
還鄉直指舊版 20
還鄉直指舊版 21
還鄉直指舊版 22
還鄉直指舊版 23
還鄉直指舊版 24
還鄉直指舊版 25
還鄉直指舊版 26
還鄉直指舊版 27
還鄉直指舊版 28
還鄉直指舊版 29
還鄉直指舊版 30
還鄉直指舊版 31
還鄉直指舊版 32
還鄉直指舊版 33
還鄉直指舊版 34
還鄉直指舊版 35
還鄉直指舊版 36
還鄉直指舊版 37
還鄉直指舊版 38
還鄉直指舊版 39
還鄉直指舊版 40
還鄉直指舊版 41
還鄉直指舊版 42
還鄉直指舊版 43
還鄉直指舊版 44
還鄉直指舊版 45
還鄉直指舊版 46
還鄉直指舊版 47
還鄉直指舊版 48
還鄉直指舊版 49
還鄉直指舊版50
還鄉直指舊版51
還鄉直指舊版52
還鄉直指舊版53
還鄉直指舊版54
還鄉直指舊版55
還鄉直指舊版56
還鄉直指舊版57
還鄉直指舊版58
還鄉直指舊版59
還鄉直指舊版60
還鄉直指舊版61
還鄉直指舊版62
還鄉直指舊版63
還鄉直指舊版64
還鄉直指舊版65
還鄉直指舊版66
還鄉直指舊版67
還鄉直指舊版68
還鄉直指舊版69
還鄉直指舊版70
還鄉直指舊版71
還鄉直指舊版72
還鄉直指舊版73
還鄉直指舊版74
還鄉直指舊版75
還鄉直指舊版76
還鄉直指舊版77
還鄉直指舊版78
還鄉直指舊版79
還鄉直指舊版80
還鄉直指舊版81
還鄉直指舊版82
還鄉直指舊版83
還鄉直指舊版84
還鄉直指舊版85
還鄉直指舊版86
還鄉直指舊版87
還鄉直指舊版88
還鄉直指舊版89
還鄉直指舊版90
還鄉直指舊版91
還鄉直指舊版92
還鄉直指舊版93
還鄉直指舊版94
還鄉直指舊版95
還鄉直指舊版96
還鄉直指舊版97
還鄉直指舊版98
還鄉直指舊版99
還鄉直指舊版100
還鄉直指舊版101
還鄉直指舊版10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40220005733
8b74653a-d394-4144-b556-84a03b9c58e8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