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 27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 27
7135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26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5
但是這個大恐怕你去執相
00:02:18
他說大是什麼
00:02:19
大就是逝 大就是空
00:02:24
這個空為最大
00:02:28
現在繼續下文
00:02:33
逝曰遠
00:02:37
對這句話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02:42
非指空無一物之空
00:02:46
又恐世人不明其喻
00:02:51
執逝著空
00:02:55
避世獨居
00:02:58
避世則難利益眾生
00:03:02
若無利益眾生則難正果
00:03:07
故又言逝曰遠
00:03:11
以遠破空
00:03:14
云遠者
00:03:16
玄遠難測之義
00:03:19
則視無實有
00:03:23
非相非空之中道也
00:03:28
呂純陽祖師說 現在我們道德經裡面說逝
00:03:37
這個逝就是 非空之空的意思
00:03:42
你說空又沒空那個意思
00:03:47
不是指空空沒有半樣的空
00:03:53
老子就是怕我們世間人
00:03:57
他不明白這個比喻
00:04:01
現在來執這個逝就著空
00:04:06
若著空就什麼
00:04:07
就避世獨居
00:04:09
我來深山修行
00:04:12
來閉門謝客
00:04:16
都不跟世俗來往
00:04:21
但是你一個人 你若逃避社會
00:04:27
你就沒辦法利益眾生
00:04:31
你沒辦法去造功啊
00:04:33
沒辦法去結緣啊
00:04:36
假使一個人 你若沒有利益眾生
00:04:40
若這樣你就沒辦法 來修成正果
00:04:47
所以才說什麼
00:04:48
說逝曰遠
00:04:52
現在要用這個遠 要來破這個空
00:04:58
現在說這個遠 是玄遠困難測知的意思
00:05:09
就是你現在 看不到 實際是有
00:05:15
可以說不是相 也不是空
00:05:20
就是走中間這條路
00:05:24
這個就像我 剛才跟你比喻說的
00:05:27
深山的古寺
00:05:31
這個深山古寺來說
00:05:34
根本就看不見啊
00:05:37
看不見你當成沒有
00:05:39
不是
00:05:39
其實是有
00:05:41
他就是和尚在穿那個草鞋
00:05:45
揹著草鞋就是描寫得很遠
00:05:48
實在是深山林裡面 有一間古寺
00:05:54
看不見 其實是有
00:05:59
也不是相 也不是空
00:06:02
你若說空 他又揹草鞋 在穿草鞋
00:06:07
也是有一個相啊
00:06:10
也不是相也不是空
00:06:12
你說沒有卻又有
00:06:15
要表達這樣子
00:06:17
所以這個老子
00:06:19
祂就是很怕說一句話 生出副作用
00:06:25
所以這個話就一直重複
00:06:31
現在怕人家執大就執相
00:06:36
現在執實怕你執空
00:06:39
現在跟你說很遠
00:06:42
遠你說沒有又有啊
00:06:45
你說有又看不見啊
00:06:48
好像深山的古寺
00:06:50
你說有 有就看不到啊
00:06:54
你說沒有
00:06:55
沒有 又有那個和尚
00:06:57
在那裡穿草鞋 在那裡揹草鞋
00:07:00
在走山路 走到喘兮兮的
00:07:03
就是一定有啊
00:07:05
是在多遠不知道而已
00:07:08
所以現在說 用這個逝來說這個遠
00:07:16
但是現在說這個遠 也有人去執這個遠
00:07:20
要怎樣來破這個遠
00:07:24
老子就是將那個話 這樣一直繞一直繞
00:07:29
繞到後來 一定要讓你開竅就對了
00:07:33
要怎樣才會開竅
00:07:36
因為今晚剩個幾分鐘
00:07:40
單單寫黑板就沒時間
00:07:43
就暫且告一段落
00:07:45
下文再來到底說這個道
00:07:52
描寫說本來道是沒有名
00:07:56
是勉強取一個名叫做道
00:08:00
這個道 道就是很大
00:08:03
現在說大 怕你去執這個相
00:08:05
現在他跟你說逝
00:08:07
現在說逝 又怕你執這個空
00:08:10
他現在跟你說遠
00:08:12
現在這個遠要怎麼收束
00:08:15
等到下期我們再來解釋
00:08:1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08:24
我們現在翻二十五頁
00:08:29
二十五頁
00:08:37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8:40
有物混成
00:08:45
先天地生
00:08:49
寂兮寥兮
00:08:52
獨立而不改
00:08:55
周行而不殆
00:08:58
可以為天下母
00:09:01
吾不知其名
00:09:04
字之曰道
00:09:07
強為之名曰大
00:09:11
大曰逝
00:09:13
逝曰遠
00:09:16
我們上期剛說到這裡
00:09:19
今晚就是這裡接下去
00:09:22
遠曰反
00:09:26
對於這句話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09:31
道本無名強名為道
00:09:39
強喻曰大
00:09:43
以大求之則執大著相
00:09:49
故又強喻曰逝
00:09:53
以逝求之
00:09:55
則執逝著空
00:09:58
故又強喻曰遠
00:10:02
以遠求之
00:10:04
則遠不可測
00:10:07
是有是無不知所終
00:10:12
故又言遠曰反
00:10:15
反者返回之義
00:10:19
道在吾身
00:10:21
老子喻道
00:10:23
始則言外
00:10:26
以大言相
00:10:28
以逝言空
00:10:30
以遠言非相非空
00:10:34
而在外之道不可得
00:10:37
終則返回人身之上
00:10:41
中庸云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00:10:47
可離非道也
00:10:50
是知道在身內不在身外也
00:10:55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11:00
辭海這樣說 反音返 歸也
00:11:07
現在這個沒有走馬旁的反
00:11:10
和有走馬這字返同音
00:11:14
就是回歸的意思
00:11:17
康熙字典這樣說
00:11:20
反 音返
00:11:22
反謂回還也
00:11:26
康熙字典說反 和有走馬這個返字同音
00:11:31
返就是回還的意思
00:11:35
辭彙說反通返字
00:11:40
這個沒有走馬的反 和有走馬旁的返相通
00:11:47
所以辭海說返音反 還也
00:11:52
經典多作反
00:11:55
現在有走馬旁的返 和沒有走馬旁的反一樣
00:12:00
就是回來的意思
00:12:03
但是經典 大多數都沒有用走馬旁
00:12:08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一段文
00:12:16
他說道本來是無名
00:12:23
所以勉強 取一個名字叫做道
00:12:28
勉強比喻叫做大
00:12:33
你若用這個大來跟它求
00:12:37
這樣就執這個大就著相
00:12:41
所以又勉強比喻叫做逝
00:12:46
你若用逝來求
00:12:50
就執這個逝 就變著空
00:12:54
所以又勉強 來跟它比喻叫做遠
00:12:58
你若用這個遠來求
00:13:02
這個遠 根本就沒辦法去測知
00:13:07
也好像有 又好像沒有
00:13:11
結果沒有這個結果
00:13:14
後面就沒有那個結論
00:13:18
所以又再說遠則反
00:13:24
反是什麼
00:13:25
就是返回的意思
00:13:28
道在哪裡
00:13:29
道在我們的身上
00:13:32
老子比喻這個道
00:13:36
開始來說外面
00:13:40
用這個大來說這個相
00:13:44
用這個逝來說這個空
00:13:48
用這個遠來說非相非空
00:13:53
而且在這個外的道 你永遠沒辦法得到
00:14:00
到頭來又返回 我們身上的上面
00:14:05
所以中庸才說 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00:14:14
可離非道也
00:14:17
他說道 一會兒的時間 都不能離開
00:14:24
假使你若道 有辦法離開我們的身體
00:14:28
這樣就不是道了
00:14:31
你就知道說這個道 在我們身體的裡面
00:14:36
不在我們身體的外面
00:14:40
所以要求道 是求在我們的心
00:14:44
並不是求於外面
00:14:48
這句話在這個 羅馬書裡面也有講到
00:14:55
這道離你不遠
00:15:00
正在你心裏
00:15:06
羅馬書是基督教 聖經的一本
00:15:16
我們基督教 有一個舊約聖經
00:15:18
一個新約聖經
00:15:21
這個羅馬書 就是新約聖經其中的一本
00:15:26
裡面說這個道離開你不遠
00:15:34
在哪裡
00:15:35
正在你的心裡
00:15:39
這樣就跟中庸所說的
00:15:42
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00:15:45
可離非道也
00:15:47
意思一樣
00:15:50
在達摩血脈論裡面一句話
00:15:56
顛倒眾生
00:16:00
不知自心是佛
00:16:04
向外馳求
00:16:08
終日忙忙
00:16:11
念佛禮佛
00:16:14
佛在何處
00:16:17
不應作如是等見
00:16:21
但知自心
00:16:24
心外無別佛
00:16:29
達摩是佛教 禪宗西天的廿八祖
00:16:44
後來這個達摩 渡海過來我們中國
00:16:51
卻變成在中國 禪宗的初祖
00:16:57
這個達摩初祖 著了一本叫做血脈論
00:17:03
這個血脈論裡面這樣說
00:17:07
說一些顛倒的眾生
00:17:12
他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
00:17:18
他就向外面一直跑
00:17:22
跑要去求 求這個佛
00:17:27
從早到晚很忙碌
00:17:34
念佛啊
00:17:37
來拜佛啊
00:17:40
朝山三步一跪 五步一拜
00:17:45
我問你 佛在那裡
00:17:49
你不應該有這種的看法
00:17:56
假使你若知道自己的心
00:18:01
你心的外面 根本就沒有其他的佛
00:18:08
佛就是在你的心
00:18:15
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 裡面這樣說
00:18:24
菩提只向心覓
00:18:30
何勞向外求玄
00:18:35
聽說依此修行
00:18:39
天堂只在目前
00:18:45
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 惠能六祖這樣說
00:18:52
菩提 這是梵語
00:18:57
菩提翻譯我們中國話
00:19:01
就是叫做道
00:19:04
這個道只有 向你的心裡去找
00:19:12
哪需要忙忙碌碌 向外面去求這個玄妙
00:19:21
你若聽我說 照我說的話去修行
00:19:27
若這樣天堂就在你的眼前
00:19:33
你的道 不向我們的心裡去找
00:19:36
你要去那裡找啊
00:19:39
說到這句話 我在報紙上
00:19:49
看我們台灣出名的高僧 星雲法師一句話
00:19:58
但是我講道理 常常愛引星雲法師說的話
00:20:04
有人不知道說 老師 你是星雲法師的徒弟嗎
00:20:09
不然你為什麼一直誇獎他
00:20:12
公道說 星雲法師的人我不認識他
00:20:16
我也不曾看過他的面
00:20:18
是電視台看過之外
00:20:21
我也不曾見過他的臉
00:20:23
星雲法師他本人 修養好壞我也不知道
00:20:29
不過老師的宗旨 是依法不依人
00:20:43
依法就是這個道理 若有合佛祖說的道理
00:20:51
他說的話 無論誰說的話 我都跟他採用
00:20:58
假使你說的道理 若不合佛理
00:21:03
管你再厲害 的什麼高僧大德
00:21:06
他說的我都不理他
00:21:10
不然我來引這個 星雲法師說的這句話
00:21:16
你想想 你有辦法跟他反駁嗎
00:21:20
有一天 有一個信徒 來問星雲法師
00:21:25
說師父啊 你手拿素珠要做什麼
00:21:32
素珠就是有的人說的念珠
00:21:36
他說要念佛啊
00:21:40
若是這樣說來 像彌勒菩薩手祂也拿佛珠
00:21:50
觀世音菩薩的手 祂也拿佛珠
00:21:56
祂要念什麼
00:21:58
他說要念佛啊
00:22:01
奇怪 觀音 彌勒都是佛
00:22:08
祂自己就佛了 要怎麼再念佛
00:22:12
星雲法師怎麼說
00:22:15
說念佛念自己
00:22:19
自己的心裡若沒佛 念佛沒有用
00:22:25
這是星雲法師這樣說的
00:22:27
這樣就是什麼
00:22:29
就是跟這句話能相符合
00:22:37
道是向我們心裡去找的啊
00:22:43
你那要那麼忙忙碌碌 向外面去找做什麼
00:22:49
你若聽我這句話
00:22:51
照我說的這句話去修行
00:22:53
天堂就在你眼前啊
00:22:56
這樣說就對了啊
00:22:59
所以修心訣裡面才說
00:23:04
不識自心是真佛
00:23:08
欲求佛而遠佛
00:23:12
若言心外有佛
00:23:16
縱經一生中
00:23:18
燒身鍊臂
00:23:20
刺血寫經
00:23:23
長坐不臥
00:23:25
一食卯齋
00:23:28
乃至轉讀一大藏經
00:23:32
修種種苦行
00:23:35
如蒸沙作飯
00:23:38
只益自勞爾
00:23:41
但識自心
00:23:43
不求佛而得佛
00:23:46
是知離此心外
00:23:49
無佛可成
00:23:53
這個修心訣是我們 佛家論藏裡面其中的一本
00:24:07
你若去翻大藏經 的第四十八冊
00:24:13
裡面就有這一段文
00:24:17
大藏經第四十八冊
00:24:22
修心訣裡面這樣說
00:24:27
你不知道你自己的心 是真正的佛
00:24:36
你想要求佛 反而離開這個佛
00:24:43
這個不能讀作「遠」
00:24:45
遠就是很遠嘛
00:24:47
現在要讀作遠
00:24:49
遠就是離開
00:24:51
說你今天想說要求佛
00:24:53
反而離開這個佛
00:24:58
假使你若說 這個心的外面有佛
00:25:04
讓你一輩子
00:25:07
燒身鍊臂
00:25:10
怎麼樣叫做燒身鍊臂
00:25:12
現在有很多小乘法的教徒
00:25:19
手指頭纏那個布
00:25:24
沾油來燒
00:25:28
燒到這個指頭都沒有了
00:25:31
這一指燒完 燒那一指
00:25:33
那一指燒完 又燒這一指
00:25:35
有的一些和尚 十個手指頭光禿禿的
00:25:39
都沒有指頭
00:25:40
都燒光了
00:25:43
若是再嚴重的身體淋汽油
00:25:47
整個身體都燒光了
00:25:50
說叫做獻佛
00:25:53
這個宗教實在是很悲哀
00:25:55
這盲目啊
00:25:58
說假使你若一輩子 來燒身鍊臂
00:26:03
刺血寫經
00:26:05
怎樣叫做刺血寫經
00:26:07
以前沒有印刷這麼發遠
00:26:12
以前的經書都要用手寫
00:26:16
現在指頭咬破 用血水來寫經
00:26:20
這麼樣叫做刺血寫經
00:26:24
長坐不臥
00:26:27
說要學坐禪
00:26:29
從早坐到晚上 說不倒翁
00:26:33
坐著吃 坐著睡
00:26:37
或是一食卯齋
00:26:40
什麼叫做卯
00:26:41
卯就是早上 五點到七點這叫做卯
00:26:46
一食卯齋
00:26:48
一食就是一天吃一餐
00:26:50
卯齋等於吃早餐
00:26:52
你一天只有吃一餐的早餐
00:26:58
乃至轉讀一大藏經
00:27:03
可以說你這樣 一輩子讀一大藏的經
00:27:10
一大藏的經要讀多久 你知道嗎
00:27:14
真正一個人你都不用研究
00:27:17
不用研究啦 只要用讀的
00:27:21
你要讀一大藏經來說 要讀五十年
00:27:27
有人說這樣對嗎
00:27:30
釋迦佛祖講道 才說四十幾年而已
00:27:34
你讀一部大藏經 就要讀五十年
00:27:37
一大藏經你要知道
00:27:40
大藏經不是只有佛經而已
00:27:44
一大藏經就是包含 經藏 律藏 論藏
00:27:54
什麼叫做經藏
00:27:56
經藏就是釋迦佛祖 生前所說的話
00:28:03
後來的弟子跟祂寫下來的
00:28:08
但是你要知道這個藏經 一樣是釋迦佛祖所說的
00:28:14
後來翻譯到所作出來的
00:28:17
那個經有多少你知道嗎
00:28:21
像單單這個大般若經 就有八種的翻譯本
00:28:30
像六祖壇經 就有三種的寫法
00:28:37
你若說不同的人去翻譯
00:28:44
那個經都藏在 這個大藏經裡面
00:28:49
藏經裡面 在讓後來的人研究
00:28:55
再來就是律藏
00:28:58
律藏就是 釋迦佛祖所定的戒律
00:29:02
以及代代的祖師 所著作的律法
00:29:08
等於就是現在的好比 像國家的六法全書一樣
00:29:15
這叫做律藏
00:29:17
再來論藏
00:29:19
論藏就是歷代 祖師所著作的書
00:29:24
像說這個修心訣也是論藏
00:29:28
論啦
00:29:31
論不是釋迦著的
00:29:34
不是佛祖著的
00:29:35
是歷代的祖師著的
00:29:38
你想想所有的 經藏 律藏 論藏
00:29:42
一個人你單單要讀
00:29:44
不用研究 單單讀就要讀上五十年
00:29:48
他說你一輩子 讀一大藏經
00:29:55
你修了很多很多的苦行
00:30:00
什麼苦行
00:30:01
好比像沙子拿來蒸
00:30:05
蒸來作飯吃
00:30:08
這樣苦不苦啊 吃沙啊
00:30:11
只有增加 你自己的疲勞而已
00:30:20
假使你若知道自己的心
00:30:25
你不用求佛自然就得到佛
00:30:30
這樣你就知道 離開我們心的外面
00:30:36
並沒有佛可以成功的
00:30:40
所以才說要明心見性 這個道理
00:30:45
我們道家說修心鍊性
00:30:50
儒家就是孔子的學說
00:30:52
說是叫做尊心養性
00:30:55
一個不知道你的心
00:30:58
沒辦法看你的本性
00:31:00
若這樣學什麼道都沒有用
00:31:04
說沒有用你要聽好
00:31:07
說沒有用是對 了脫生死的道沒有用
00:31:11
你若要受人天福德 算來還可以啦
00:31:16
說迷歸迷
00:31:18
一個人若沒做壞事 就不用墮入三惡道
00:31:22
就會到三善道去
00:31:25
若以下乘的方法來看
00:31:28
若照這樣不是壞
00:31:31
但是你若用 了脫生死的眼光來看
00:31:35
這種都沒有利益
00:31:38
像這種都是 了脫生死的道理啊
00:31:42
其中這個燒身鍊臂
00:31:47
我剛才說的燒這個指頭
00:31:50
燒這個身體
00:31:52
若依戒律來說就是犯罪
00:31:56
犯罪 他怎麼要這樣做
00:31:59
愚痴啊 迷惘啊
00:32:02
明知道這個會犯罪 他還是要做
00:32:07
依他想說 我這樣很誠心啊
00:32:12
有的說真的假的
00:32:15
這樣會犯罪嗎
00:32:17
我現在來引佛光大辭典 裡面一句話跟你做參考
00:32:25
燒指 又稱燃指
00:32:31
即燃燒手指
00:32:35
表示信仰之誠摯
00:32:39
佛教有以身體供養佛者
00:32:44
燒指即屬此類
00:32:47
稱為燒指供養
00:32:51
或燃指供養
00:32:54
關於燒身燃指之贊同與否
00:33:01
頗有論評
00:33:04
律法規定燒身者
00:33:08
得偷蘭遮罪
00:33:11
燒指者得突吉羅罪
00:33:15
責難燒身之事
00:33:20
這裡面有兩個注解
00:33:28
我們現在 就首先來做個說明
00:33:34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3:37
偷蘭遮 異名多
00:33:41
意譯 譯名多略
00:33:45
犯此罪者
00:33:47
必向一切僧眾懺悔
00:33:52
這個偷蘭遮
00:33:54
但是不一樣的名字很多
00:33:58
若翻譯中國話那個意譯
00:34:01
這個翻譯的名字也很多
00:34:03
很複雜 這個都省略起來
00:34:06
你若犯這個罪的人
00:34:09
一定要向所有 的出家眾面前懺悔
00:34:15
你若被燒死就死了
00:34:18
若沒死一定要在 所有的僧眾懺悔
00:34:23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4:27
突吉羅 異名多略
00:34:31
意譯 譯名多略
00:34:35
犯罪者 須於一人比丘前懺悔
00:34:40
這個突吉羅的名字
00:34:44
因為不一樣 的名字很多 省略
00:34:48
意思翻譯的名字也很多
00:34:52
這個都省略
00:34:53
現在是要讓你瞭解 這個罪的輕重
00:34:57
犯罪的人一定要在 一個出家眾的面前懺悔
00:35:06
現在佛光大辭典 裡面這樣說
00:35:12
燒指頭有時說是燃指頭
00:35:18
燃和燒意思一樣
00:35:21
就是要來燃燒 這個手的指頭
00:35:27
手指就是指頭
00:35:30
表示信仰的虔誡
00:35:35
佛教有這個身體 來供養佛祖
00:35:41
若燒指頭就是屬於這一類
00:35:46
稱呼叫做燒指供養 或是燃指供養
00:35:53
關於燒身體 燒指頭
00:35:56
有的是贊同 有的是反對
00:36:01
可以說對於 歷代這些佛教界
00:36:06
論評都不一樣
00:36:08
有人說這樣有誠意
00:36:11
也有人說這樣不可以
00:36:13
不過在佛祖的戒律的規定
00:36:18
你若燒身體 要得到偷蘭遮的罪
00:36:24
你若燒指頭 就得到突吉羅的罪
00:36:28
所以這就是要責備一些 這些不懂道理的傻出家人
00:36:36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36:39
就是燒那個肉讓它痛 這樣叫做誠心
00:36:42
你不想
00:36:43
不想說要怎麼修養
00:36:45
只是燒那個身體 那有什麼用
00:36:48
這就是我們剛才 修心訣裡面說的
00:36:53
說假使你一輩子 燒身體來供養
00:36:57
燒指頭來供養
00:36:59
這樣也都沒有用
00:37:01
這是修心訣裡面所說的
00:37:04
今晚說來到這裡 時間的問題
00:37:07
就是暫且告一段落
00:37:09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37:13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37:16
我們現在翻二十五頁
00:37:22
二十五頁
00:37:26
第二十五章
00:37:2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7:31
有物混成
00:37:34
先天地生
00:37:37
寂兮寥兮
00:37:40
獨立而不改
00:37:43
周行而不殆
00:37:46
可以為天下母
00:37:49
吾不知其名
00:37:51
字之曰道
00:37:54
強為之名曰大
00:37:58
大曰逝
00:37:59
逝曰遠
00:38:01
遠曰反
00:38:03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
00:38:05
今晚從這裡接下去
00:38:08
故道大 天大
00:38:13
地大 人亦大
00:38:16
域中有四大
00:38:19
而人居其一焉
00:38:24
對於本文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38:32
道為天下萬物之母
00:38:37
萬物載天而不知天之高
00:38:43
萬物踐地而不知地之厚
00:38:47
人為萬物之靈 亦不為小
00:38:52
故曰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也
00:39:00
域中指宇宙之中也
00:39:04
宇宙之中稱大者有四
00:39:08
而人為其中之一
00:39:12
故曰域中有四大
00:39:16
而人居其一焉也
00:39:20
對於本文我們現在 就詳細來做個說明
00:39:30
他說這個道 是天下所有萬物的母體
00:39:41
我們萬物頭上載天
00:39:46
但是你不知道 到底天有多高
00:39:51
真的世間人 不知道天有多高
00:39:56
現在雖然科學很發達
00:39:59
這個宇宙你說天到底多高
00:40:03
那個一個星斗 說好幾十億光年
00:40:09
光年呢 是用光的速度在跑
00:40:13
要跑那麼久 看天有多高
00:40:16
沒辦法測量的
00:40:19
萬物腳踏這個地
00:40:22
但是不知道 到底這個地有多厚
00:40:27
但是不過地 當今是有辦法測量
00:40:31
現在知道說這個地球 周圍到底直徑有多寬
00:40:37
就知道說到底有多深
00:40:40
不過深是深 知道 你還沒辦法測量
00:40:46
不然你這樣用個東西 鑽看看 看會不會穿過去
00:40:49
不可能
00:40:54
人是萬物之靈
00:40:57
所以呢 也算是不小
00:41:02
才說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也
00:41:10
現在說域中 是指宇宙的裡面
00:41:16
宇宙的裡面稱呼大有四種
00:41:22
我們人是其中之一
00:41:25
所以才說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這句話
00:41:34
現在再接下去看下文下去
00:41:46
人法地
00:41:50
地法天
00:41:53
天法道
00:41:56
道法自然
00:42:00
對於本句現在就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42:09
法 效法也
00:42:13
云人法地者
00:42:16
法地之忍辱也
00:42:21
呂純陽祖師說法是什麼
00:42:26
法就是效法
00:42:29
效法就是學
00:42:31
現在說人法地
00:42:34
要學什麼
00:42:36
學這個土地 這個大地的忍辱
00:42:42
所以我們現在 看這兩個注解你就瞭解
00:42:47
注解第一 就是這個法
00:42:50
第二就是 這個忍辱這個問題
00:42:53
注解第一 法 效也
00:42:58
效 學也
00:43:00
按 謂摹仿之也
00:43:03
如言效法
00:43:06
辭海說法就是效
00:43:10
效就是學
00:43:13
照我們現在所說的摹仿
00:43:17
跟人家學一個東西 就是叫做法
00:43:23
所以一般說是叫做效法
00:43:27
注解第二 華嚴經這樣說
00:43:32
菩薩忍受一切惡
00:43:35
向眾生心平等
00:43:38
不動搖如大地
00:43:41
你一個修菩薩行的人
00:43:45
要去忍受一切的惡
00:43:49
我們向著眾生 心要平等
00:43:53
不會去動搖 像這個大地一樣
00:43:58
你看這個土地
00:44:01
善的人你把它耕種 菜 稻也一樣讓你長大
00:44:10
你惡人種菜 插秧 照樣你也讓你長大
00:44:17
不會說你現在是善人 我這稻子就讓你比較漂亮
00:44:21
你惡人 我就讓你稻子比較醜
00:44:25
不會這樣子
00:44:27
這個土地你看看
00:44:29
鋤頭跟他挖下去 它也不會生氣
00:44:33
你這樣要蓋房子 那麼重的壓下去
00:44:36
像台北一百多層壓在那裡
00:44:39
它也不會叫什麼
00:44:43
就好比像我們人 人家侮辱我們糟蹋我們
00:44:48
我們有辦法 像這個大地這樣子
00:44:51
這個向著眾生心都平等
00:44:56
不管你對我好對我壞 我都不管你
00:45:01
所以修真錄才這樣說
00:45:04
欲學仙先法地
00:45:08
大地具載萬物
00:45:12
任勞任怨
00:45:14
以慈生育之忍辱到彼岸
00:45:19
這裡面又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45:23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45:26
負載
00:45:28
謂背負首載也
00:45:32
負載並舉
00:45:34
以稱勞力之事
00:45:37
現在說負載
00:45:40
我們若背部揹就是叫做負
00:45:45
頭上頂著東西叫做載
00:45:51
怎樣頭頂東西
00:45:53
你若看那些原住民
00:45:55
或是我們中國 較北部的東西
00:46:00
或是南洋的地方
00:46:02
一些人他的行李 不是揹在背部
00:46:08
都頂在頭上
00:46:10
人家很有本事呢
00:46:11
頂在頭上也不會掉下去
00:46:13
人家也是這樣在走路
00:46:15
所以若揹在背部就是負
00:46:18
若放在頭上就是載
00:46:21
現在負載二字一起寫
00:46:26
就是說你很努力 都不會埋怨
00:46:30
這樣叫做負載
00:46:32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46:35
任怨
00:46:36
言受怨而不避也
00:46:39
按 世稱任事不避勞怨者
00:46:43
曰任勞任怨
00:46:46
現在說任怨 就是好比被人家嫌棄
00:46:51
做 做到流汗
00:46:53
嫌 嫌到流口水
00:46:56
這樣被人家埋怨 讓人家嫌棄
00:47:00
但是我也沒關係
00:47:03
所以世間人做事情
00:47:06
這樣做工作 做到累的要死還被人嫌
00:47:11
有辦法去忍受 叫做任勞任怨
00:47:18
所以現在修真錄說 你今天想要學做仙
00:47:24
你若要學做仙 要先學這個大地
00:47:28
學這個土地這樣子
00:47:31
你想這個大地來負載萬物
00:47:35
可以說任勞任怨
00:47:38
用那個大慈的心 來跟你生育
00:47:43
你菜種下去 讓你發育
00:47:45
果樹種下去 讓你成長
00:47:46
稻子種下去 讓你收五穀
00:47:50
它就是有那個忍辱 到那邊岸
00:47:54
這就是要描寫我們人
00:47:57
你就像這個大地的心
00:48:00
做 做得半死
00:48:02
無論人家怎麼嫌我們 我們都沒關係
00:48:05
這樣你才有辦法積這個果
00:48:10
所以這個佛教 在說忍辱波羅蜜
00:48:17
忍辱波羅蜜 就是忍辱到彼岸意思一樣
00:48:23
波羅蜜就是到彼岸
00:48:26
忍辱波羅蜜 就是忍辱到那邊岸
00:48:29
所以一定一個人 你若沒有這個果
00:48:33
你沒辦法脫出生死
00:48:37
所以現在老子說 一個人你既要學道
00:48:44
首先我們人 要學這個大地的忍辱
00:48:51
若是第二呢
00:48:52
第二 就要進一步地法天
00:48:56
現在學大地這個忍辱
00:48:59
接下去就要學這個天
00:49:02
學這個天要怎麼學
00:49:06
我們現在再看 呂純陽祖師解釋第二段
00:49:13
地法天者
00:49:16
法天之大公也
00:49:21
呂純陽祖師說 地法天這句話
00:49:28
就是要效法 這個天的大公無私
00:49:35
所以這個裡面注解這樣說
00:49:42
修真錄
00:49:44
上天孚佑眾生
00:49:48
大公而無私
00:49:51
聖人法天立道
00:49:55
有教無類
00:49:58
這裡面一個注解 又首先做說明
00:50:03
辭海這樣說
00:50:06
孚佑
00:50:08
書湯誥
00:50:10
上天孚佑下民
00:50:14
傳 孚 信也
00:50:17
天信佑助下民
00:50:22
這個孚佑在 書經湯誥篇裡面說
00:50:29
上天來孚佑下民
00:50:35
在那個傳 裡面說孚就是信
00:50:40
天就有這個信 來幫助下面這些百姓
00:50:52
所以現在修真錄說
00:50:55
上天就是有信 來幫助這些眾生
00:51:04
可以說大公無私
00:51:09
你看那個天最有信用
00:51:14
春夏秋冬
00:51:18
春天秋天就是溫和
00:51:22
夏天就是熱
00:51:23
冬天就冷
00:51:25
這個循環不息
00:51:29
不管你是好或壞
00:51:32
它都會照顧你
00:51:36
不會說你好人 我跟你保佑
00:51:39
壞人 我責備你
00:51:41
它都不會
00:51:44
聖人就來學這個天 來立這個道
00:51:49
所以真正修道 是要有教無類
00:51:55
不過當今的宗教 都是有教有類
00:52:00
你信我的教我照顧你
00:52:02
你若沒信我的教 我跟你排斥
00:52:05
都是這樣子
00:52:07
真正修行的人 不管你是什麼教門
00:52:13
不管你是善惡的人
00:52:15
是有教無類
00:52:17
這就是學天這個大公無私
00:52:22
現在再進一步
00:52:25
前面是要學這個大地
00:52:28
現在接下去要學這個天
00:52:31
再進一步就是天法道
00:52:35
對於本文我們現在再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52:40
天法道者
00:52:42
法道之一字無也
00:52:48
呂純陽祖師說 前面我們是要學這個大地
00:52:59
第二就要學這個天
00:53:02
現在再進一步 就是要學這個道
00:53:08
學這個道要怎麼學
00:53:11
就是要學 這個道的一字的無
00:53:16
所以才說道書裡面 說達摩西來一字無
00:53:25
達摩祖師 說從西方來到中國
00:53:29
只有一字無
00:53:31
有的解釋錯了 怎麼說
00:53:34
達摩祖師來我們中國 一字都沒有 不是
00:53:39
是要學一字的無
00:53:42
一字的無是什麼
00:53:44
修真錄這樣說
00:53:48
學先天大道
00:53:51
惟學道之一字無而已
00:53:55
云無者何
00:53:58
無相 無念 無住 無著
00:54:01
無人 無我 無欲 無為 等皆是
00:54:08
德人法道而行
00:54:10
對境無心
00:54:12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54:16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54:20
德人 謂有道德之人也
00:54:24
莊子天地
00:54:26
德人者 居思 行無慮
00:54:30
不藏是非美惡
00:54:33
成玄英疏
00:54:35
妙契道境 得無所得
00:54:39
故曰 德人
00:54:42
辭海說德人是什麼
00:54:45
就是有道德的人
00:54:48
現在來引莊子天地篇
00:54:53
我們道家最出名就是老子
00:54:57
再來就是莊子
00:54:59
老子是道德經
00:55:02
莊子是南華經
00:55:05
現在在這個南華經 天地篇裡面一句話
00:55:10
什麼叫做德人
00:55:13
坐著心沒有這個妄念
00:55:19
行進 你心也沒有妄念
00:55:24
這個和這個無意思一樣
00:55:28
這是古時候的字
00:55:31
這個思和慮也是一樣
00:55:34
我們說思慮 思慮
00:55:37
坐下去心裡不胡思妄想
00:55:42
走路心裡沒有這個妄念
00:55:46
你的心裡 不會藏著對不對 好壞
00:55:52
你的心都沒有
00:55:55
在這個成玄英 的注疏裡面說
00:56:00
你若有辦法 妙契這個道的境
00:56:05
要怎麼有辦法 瞭解這個道的境
00:56:09
你要得無所得
00:56:11
一個人的心若有所得
00:56:14
你根本就不懂道了
00:56:16
要得到這個無所得的心
00:56:19
所以才說是德人
00:56:22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56:25
不起妄心
00:56:27
曰無心
00:56:29
宗鏡錄
00:56:30
若不起妄心
00:56:33
則能順覺
00:56:35
所以云無心是道
00:56:40
不起就是不會生
00:56:42
起就是生
00:56:43
你不會生這個妄心 叫做無心
00:56:48
所以來引宗鏡錄裡面說
00:56:51
假使你不會生這個妄心
00:56:54
你就有辦法能夠覺悟
00:56:57
你才有辦法看出本性
00:57:00
所以才說無心是道
00:57:04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0:57:09
今天你要 學這個先天的大道
00:57:14
只有學道一字的無而已
00:57:20
只有這樣而已
00:57:21
而已 就是只有這樣而已
00:57:23
學道不用學什麼
00:57:25
就是學到這個無字 這樣而已
00:57:29
什麼叫做無
00:57:33
無就是無相
00:57:36
不喜歡這個靈感顯化
00:57:39
無念 心就沒有那個妄念
00:57:43
無住 心就沒有那個無住心
00:57:48
無著 就不會著空 不會去著相
00:57:51
無人 就不會去看不起人家
00:57:55
無我 人就沒有 那個貢高 驕慢
00:58:00
無欲 就是沒有那個貪欲
00:58:03
無為 就是無所做為
00:58:06
這些都是無
00:58:09
你若真正學道有德行的人
00:58:14
你來效法這個道來行
00:58:17
就要對境無心
00:58:19
你若達到對境無心
00:58:23
你就是天法道
00:58:27
最後還有一句 說道法自然
00:58:33
怎樣叫做道法自然
00:58:35
今晚沒時間 等到下期再來解釋
00:58:39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58:44
我們現在翻二十五頁
00:58:51
第二十五章
00:58:5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58:56
有物混成
00:58:59
先天地生
00:59:02
寂兮寥兮
00:59:04
獨立而不改
00:59:06
周行而不殆
00:59:09
可以為天下母
00:59:12
吾不知其名
00:59:14
字之曰道
00:59:16
強為之名曰大
00:59:20
大曰逝
00:59:22
逝曰遠
00:59:24
遠曰反
00:59:25
故道大 天大
00:59:29
地大 人亦大
00:59:32
域中有四大
00:59:35
而人居其一焉
00:59:39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為止
00:59:42
現在這個最後一句
00:59:44
人法地
00:59:47
地法天
00:59:49
天法道
00:59:50
道法自然
00:59:52
這個最後一句
00:59:54
我們已經 說來到天法道的注解
00:59:59
今晚最後的一句 說道法自然
01:00:03
怎樣叫做道法自然
01:00:05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結論
01:00:10
道法自然者
01:00:13
法自然而然之謂也
01:00:17
自然而然者何
01:00:20
無為而無所不為也
01:00:25
呂純陽祖師說 道法自然這句話
01:00:32
就是要來效法 自然而然的道理
01:00:38
怎麼樣叫做自然而然
01:00:42
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
01:00:46
對於這個無為而無所不為
01:00:50
我們現在看修真錄
01:00:54
道法自然
01:00:56
自然者
01:00:57
無為之道
01:00:59
而道能化生天下萬物
01:01:04
故曰無為而無所不為也
01:01:10
現在我們說道法自然
01:01:13
自然就是無為的道
01:01:17
無為就是順應自然啊
01:01:21
但是你要知道說這個道 它有辦法來化生天下萬物
01:01:30
道是活的 不是死的
01:01:33
所以才說無為而無所不為
01:01:38
這樣假使你聽不懂 我簡單再解釋清楚
01:01:44
像我現在站在這裡講道理
01:01:46
這就是有為
01:01:49
也是無所不為
01:01:51
但是你的心要如如不動
01:01:55
你的心不能說有所得心
01:02:00
你的心是無為
01:02:03
你的身是有為
01:02:06
才叫做無為 而無所不為
01:02:08
學道本來就要內外分別
01:02:15
好比惠能六祖所說的 於相離相 於空離空
01:02:22
相就是有為 空就是無為
01:02:28
所以你內一定要無為
01:02:30
外一定要有為
01:02:33
外若無為來說就無所作用
01:02:38
做什麼 就變成木頭人去了
01:02:41
你心若有為就有所得心
01:02:45
心的妄念就跑出來了
01:02:48
所以第二十五章 就是到這裡全部結束
01:02:53
現在接下去看 二十六頁的二十六章
01:03:07
現在開始
01:03:09
重為輕根
01:03:13
靜為躁君
01:03:17
說這個重就是輕的根本
01:03:24
若是靜就是動的主宰
01:03:31
對於本文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03:36
重指內美
01:03:40
則仁義道義
01:03:43
輕指外心
01:03:46
則功名富貴
01:03:49
重如樹根
01:03:52
根重長存
01:03:55
輕如樹葉
01:03:58
葉輕易落
01:04:01
重為本 輕為末
01:04:04
故曰重為輕根
01:04:08
靜指不動之性
01:04:11
躁 動也
01:04:14
躁指騷動之情
01:04:17
靜能制躁
01:04:20
如君之控臣
01:04:23
故曰靜為躁君也
01:04:27
這裡面五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04:31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04:35
內美
01:04:36
謂內含之美德
01:04:40
現在說內美
01:04:43
就是我們內心 所含有的美德
01:04:48
注解第二 禮記註譯這樣說
01:04:53
外心
01:04:55
用心在外其德在表也
01:04:59
禮記註譯說外心是什麼
01:05:03
就是我們人的用心在外面
01:05:08
他所表露的德行 是在表面而已
01:05:14
內心沒有道德
01:05:16
但是表面 現那個道德的形貌
01:05:20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1:05:24
躁亦作燥 動也
01:05:28
現在這個躁字 和這個燥字是一樣
01:05:32
動的意思
01:05:34
注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1:05:37
騷動 擾亂也
01:05:40
騷動就是我們的心一直動
01:05:44
亂糟糟的那個妄念
01:05:46
注解第五 辭海這樣說
01:05:50
控 制也
01:05:52
控等於就是控制的意思
01:05:55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06:00
說重是指我們內心的美德
01:06:06
等於就是仁義道義
01:06:09
現在說輕 就是指我們的外心
01:06:13
表現於外面的德
01:06:15
等於就是功名富貴
01:06:19
若是重好比像樹根
01:06:23
根若重永遠存在
01:06:28
若輕就好比像樹葉
01:06:31
樹葉輕 容易會落葉
01:06:36
這個重就是根本
01:06:40
輕就不是根本
01:06:43
末就沒有根本
01:06:44
末和本是對稱 相反的道理
01:06:51
所以才說重為輕根
01:06:54
重就是輕的根
01:06:58
若是靜就是來指不動的性
01:07:05
躁就是動
01:07:08
躁等於指一直動的 我們的人情
01:07:17
這個靜 有辦法去制止這個躁
01:07:22
好比像做一個一國之君
01:07:26
有辦法控制百姓一樣
01:07:29
所以才說靜為躁君這句話
01:07:36
但是對於說靜就是性
01:07:42
若是動就是情
01:07:48
對於這個靜是性 動是情這句話
01:07:54
我們另外來看哲學辭典
01:07:58
這個性情篇裡面一句話
01:08:02
性者 情之本
01:08:07
情者 性之用
01:08:11
性者 靜也
01:08:15
情者 接於物而後動焉
01:08:20
動而當於理
01:08:23
則聖賢也
01:08:25
不當於理則小人也
01:08:30
在哲學辭典裡面說 這個我們人的性
01:08:37
就是這個情的根本
01:08:41
若是情 就是我們天性的作用
01:08:47
若是性就是靜
01:08:51
若是情呢
01:08:54
就是接著一個東西才會動
01:08:59
等於說見境而動心
01:09:02
看到一個東西才會動心
01:09:06
但是你若動的時候
01:09:10
你若合理合法 這樣就是聖賢
01:09:16
你若不合理合法就是小人
01:09:22
比如說我去看到很多錢
01:09:30
現在心就動
01:09:33
但是現在心動 說喔 錢那麼多
01:09:37
我就來努力 看能不能賺錢
01:09:42
這就是有當於理
01:09:45
雖然是動但是合理啊
01:09:48
這樣你就是聖人 賢人
01:09:53
喔 看到很多錢
01:09:55
好 來搶他
01:09:57
不動於理
01:09:59
這樣就是小人
01:10:04
這是只有比一個喻而已
01:10:09
在復性書上篇 裡面一句話
01:10:15
性者 靜也
01:10:18
聖人得之而不惑者也
01:10:24
情者 動也
01:10:27
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
01:10:33
人之所以為聖人者 性也
01:10:39
人之所以惑其性者 情也
01:10:44
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
01:10:49
皆情之所為也
01:10:52
情既昏 性斯匿矣
01:10:57
非性之過也
01:11:01
現在這復性書上篇這樣說
01:11:06
說若是性就是靜
01:11:11
一個人你心若會靜 就是天性的表露
01:11:16
聖人得到 他不會被迷惑
01:11:22
無論是名 無論是利
01:11:26
他心靜不會動啊
01:11:31
若是情就是動
01:11:34
百姓都陷溺在這個情
01:11:39
他就沒辦法知道 他的根本這個性
01:11:47
今天我們人有辦法做聖人
01:11:52
他就是應用他的天性
01:11:57
等於一個人有辦法做聖人
01:12:00
就是他的心靜
01:12:04
一個人會被迷惑這個本性
01:12:09
就是他的情躁動
01:12:13
情是什麼
01:12:16
就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01:12:20
這七種全都是情的所為
01:12:27
情既然已經昏迷
01:12:31
這個性就這樣藏起來了
01:12:37
但是這個性藏起來 不是性的過失啊
01:12:45
有的說這個情迷昏
01:12:49
這個性藏起來 為什麼不是它的過失
01:12:55
不然我來舉個例子 你聽得較明白
01:13:00
比如上天 那個太陽來比成性
01:13:09
下面那些雲 把它當成情
01:13:17
今天這些雲罩上來
01:13:21
太陽被遮住看不見 黑天暗地
01:13:26
這豈是太陽的過失嗎
01:13:31
是雲罩住它
01:13:33
豈是太陽的過失 不是
01:13:37
人人有天性是靜的
01:13:40
但是你在這個外物的引誘
01:13:43
這個七情動
01:13:46
這個性沒辦法 去發揮 藏起來
01:13:49
這豈是性的過失嗎
01:13:52
說得快一點就是這樣
01:13:55
對於這個性和情 靜和動
01:14:00
我們現在再來看禮記 樂記篇這句話
01:14:05
人生而靜
01:14:10
天之性也
01:14:13
感於物而動
01:14:16
性之欲也
01:14:20
禮記樂記篇說我們人
01:14:25
出生本來就是靜
01:14:28
我們的心不會動
01:14:31
這是天之性
01:14:34
所以儒家叫做天性
01:14:38
道家說是靈性
01:14:41
佛家說是本性
01:14:45
現在感到一個東西 這個心來動
01:14:52
這就是我們性的欲
01:14:56
對於性之欲 朱熹夫子這樣說
01:15:01
此言性情之妙也
01:15:05
人之所生而有者 天之性也
01:15:10
性之欲 即所謂情也
01:15:16
朱熹夫子說現在這一句話
01:15:21
在說這個性情的奧妙
01:15:25
一個人出生就有的 就是天性
01:15:32
若說性的欲等於就是情
01:15:39
禮記集解才說
01:15:42
性之與情
01:15:44
猶水與波也
01:15:48
靜時則水
01:15:51
動時則是波
01:15:54
靜時是性
01:15:56
動時是情
01:16:00
禮記集解說 性和情是什麼
01:16:06
好比像那個水和水波
01:16:12
靜的時候就是水啊
01:16:16
你去攪動它就變成波
01:16:21
靜的時候 就是我們的天性
01:16:26
這個性若動就是情
01:16:31
所以呢 情就好比像水波
01:16:35
就是動
01:16:37
性就是好像水 就是靜
01:16:43
所以韓愈 原性篇裡面這樣說
01:16:49
性也者 與生俱生也
01:16:55
情也者
01:16:57
接於物而生也
01:17:01
性者五 仁義禮智信
01:17:07
情者七 喜怒哀懼愛惡欲
01:17:13
性情之為物
01:17:16
乃一而二 二而一者
01:17:22
韓愈原性篇說性是什麼
01:17:28
性出生就有了
01:17:31
若是情呢
01:17:33
就是接觸一樣東西 之後才生出來
01:17:37
性有五種 就是仁義禮智信
01:17:43
情有七種 就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01:17:50
性情兩字 本來是一種變成兩種
01:17:59
事實是這個性情 兩個字是一種
01:18:04
怎麼樣一種
01:18:06
水和波是同一個東西啊
01:18:09
因為若沒有動就是水啊
01:18:12
你去攪動它就變成波啊
01:18:16
假使若是性情來說
01:18:20
靜的時候就是性啊
01:18:23
情若去動 它就變成動
01:18:26
動就是情啊
01:18:28
兩種等於一種
01:18:30
一種等於是兩種
01:18:32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18:35
今晚說來到這裡 時間就差不多
01:18:38
就這樣暫且告一段落
01:18:40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1:18:4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18:50
我們現在翻二十六頁
01:18:57
第二十六章
01:19:01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19:04
重為輕根
01:19:08
靜為躁君
01:19:11
這句話我們 上期已經講好了
01:19:15
今晚從這裡接下去
01:19:18
是以聖人終日行
01:19:23
不離輜重
01:19:27
說因為這樣呢
01:19:29
聖人啊 他自早到晚
01:19:35
他的所做所為 沒離開這個輜重
01:19:43
那麼什麼叫做輜重
01:19:48
現在我們來瞭解 這個輜重這個意義
01:19:53
來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19:57
輜者 資也
01:20:02
凡民之輜曰資產
01:20:07
聖人之輜曰資望
01:20:12
凡民為資產而情動
01:20:16
聖人為資望而性靜
01:20:20
性靜即內美
01:20:23
內美即重也
01:20:25
故曰輜重
01:20:28
聖人終日行事
01:20:31
不慕名貪利
01:20:35
不馳情逐欲
01:20:38
其心靜如止水
01:20:41
其身重如泰山
01:20:44
是輜重不離心身
01:20:48
故曰是以聖人終日行 不離輜重也
01:20:54
這裡面六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20:58
注解第一 康熙字典這樣說
01:21:02
輜 行者之資
01:21:05
總曰輜重
01:21:07
康熙字典說輜是什麼
01:21:11
行者是出外人
01:21:14
出外人的行李
01:21:19
總而言之叫做輜重
01:21:23
對於輜重辭海這樣說
01:21:25
輜重猶言行李
01:21:29
老子 是以聖人終日行
01:21:32
不離輜重
01:21:34
辭海說輜重 等於說就是行李
01:21:38
所以老子才說
01:21:40
聖人從早到晚在走路 不離開他的行李
01:21:48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21:52
資財貨之總稱
01:21:55
資等於就是一些 這些所有的錢財
01:22:03
和有價值的貨物的總稱呼
01:22:07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1:22:10
凡民 庸常之人也
01:22:14
凡民就是全都沒有 什麼特殊情形的人
01:22:22
平常的人就對了
01:22:24
注第四 辭海這樣說
01:22:28
資產 猶云財產
01:22:31
資產等於就是財產
01:22:34
注解第五 辭海這樣說
01:22:37
資望 謂資格與聲望
01:22:41
辭海說資望是什麼
01:22:43
就是我們做人的資格 和他的好的名聲
01:22:49
注解第六 辭海這樣說
01:22:53
止水
01:22:54
靜而不動之水也
01:22:56
止水就是靜靜的 沒有動的水
01:23:00
現在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23:07
現在這個輜字 和這個資字意思一樣
01:23:14
我們若普通的人 他的輜就是財產
01:23:21
聖人的輜就是他的資格 和好的名聲
01:23:30
一般的人 就是為了這個財產
01:23:34
這個情一動 就來爭奪這個財產
01:23:40
聖人為了他的資格 和他的好名聲
01:23:44
所以他的性就靜
01:23:48
性若靜我們的內心就美
01:23:53
內美等於就是重
01:23:56
所以才叫做輜重
01:23:59
聖人從早到晚做事情
01:24:05
他不會羨慕名聲
01:24:09
也不會貪著利益
01:24:13
不會為了這個情欲來追逐
01:24:20
他的心 靜得像這個止水一樣
01:24:24
都沒有動
01:24:27
他的身體重 好比像一座的泰山
01:24:33
這就是輜重 不離開他的心和身的關係
01:24:40
所以才說是以聖人 終日行不離輜重也
01:24:48
因為修行人所揹的行李
01:24:53
就是他的資格和他的名聲
01:24:57
一般的人他揹的行李 就是為了財產
01:25:01
這樣說比較快
01:25:03
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1:25:13
雖有榮觀
01:25:18
燕處超然
01:25:22
現在這裡 這一句要注意的是
01:25:26
這個榮觀 不要讀作榮「觀」
01:25:30
要讀作貫
01:25:32
這個觀是什麼
01:25:34
觀就是大樓
01:25:37
所以我們普通說道觀
01:25:39
道觀就是道教的廟宇 就是叫做道觀
01:25:45
說雖然有非常很美的大樓
01:25:52
但是聖人 他不會被這個物資
01:25:57
來享受來所迷
01:26:02
他反而退回來 來這個燕居
01:26:08
燕就是燕居
01:26:09
燕處就是燕居
01:26:11
逍遙自在 享受著他精神的快樂
01:26:17
這個燕就是好比 一種別墅 矮房子
01:26:23
榮觀就是大樓
01:26:26
詳細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26:31
觀 音貫
01:26:36
宮室也
01:26:39
榮觀者 指華美之樓觀也
01:26:44
燕 安也
01:26:47
燕處則安居之處也
01:26:51
超然者 逍遙自在之義
01:26:56
聖人雖有華美之樓觀
01:27:00
但心不為物欲所動
01:27:04
能退而恬淡於燕處
01:27:08
逍遙自在以享其天樂
01:27:13
故曰雖有榮觀 燕處超然也
01:27:19
這裡面七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27:23
注解第一 說文這樣說
01:27:27
觀音貫 作樓
01:27:32
以其上可遠觀 謂之觀
01:27:39
說文是以前的辭典
01:27:42
後來所有的 像辭海 辭庫 辭源 辭彙
01:27:49
大多數的文都從說文來的
01:27:53
它說這個觀音讀作貫
01:27:58
就是作樓房
01:28:01
樓上可以站在上面 看遠的風景叫做觀
01:28:11
辭海說觀 音貫 闕也
01:28:17
一般這個字讀作觀
01:28:19
但是現在讀作貫
01:28:20
貫就是闕
01:28:22
怎麼樣叫做闕
01:28:24
辭海又說
01:28:26
闕 後世以為 天子所居之通稱
01:28:31
這個闕是後來社會的人
01:28:35
皇上在住的說是闕
01:28:38
等於就是大樓啦 這樣說較快
01:28:41
注解第二 易經繫辭下傳這樣說
01:28:46
上古穴居而野處
01:28:50
後世聖人易以宮室
01:28:56
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01:29:02
易經 我們一般 有的說「易」經
01:29:08
這個易經是這個…
01:29:15
繫辭傳是孔子所說的
01:29:18
這是易經的繫辭下傳
01:29:21
因為繫辭傳 有上下篇的關係
01:29:26
所以呢 才說繫辭下傳
01:29:33
他說古時候 大家都住在洞穴
01:29:38
山去挖洞 像現在隧道這樣子
01:29:41
挖洞在住
01:29:42
都住在偏僻的地方
01:29:46
後來的聖人
01:29:48
這個聖人就是指黃帝
01:29:50
因為蓋這個房子 是黃帝開始的
01:29:55
所以黃帝才改變這個房屋
01:29:59
宮室就是房屋
01:30:01
上棟就是上面有屋樑
01:30:05
下宇就是下面有牆壁
01:30:08
目的是要避這個風雨
01:30:14
注解第三 辭海續編這樣說
01:30:18
樓觀 係高樓之泛稱
01:30:23
辭海續編裡面說樓觀
01:30:26
等於就是高樓一般的稱呼
01:30:31
注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1:30:35
燕 安也 息也
01:30:37
這個燕 不是在飛的鳥的燕鳥
01:30:41
這個燕就是休息的地方
01:30:46
所以在漢書裡面一篇文說
01:30:49
願賜清閒之燕
01:30:52
這個燕就是指退休
01:30:54
說希望你可以 讓我退休來清閒
01:30:59
退休就是安息啊
01:31:02
在禮記仲尼燕居篇 裡面注解這樣說
01:31:08
退朝而處曰燕居
01:31:11
退朝回來家裡住叫做燕居
01:31:16
注解第五 辭海這樣說
01:31:20
逍遙自在 謂無罣礙啊
01:31:24
辭海說消遙自在
01:31:27
就是心無罣礙的意思
01:31:30
注解第六 辭海這樣說
01:31:33
恬淡 清靜也
01:31:35
恬淡就是清靜的意思
01:31:38
注解第七 辭海這樣說
01:31:42
天樂 謂樂天道也
01:31:45
莊子天道
01:31:47
與人和者謂之人樂
01:31:50
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01:31:54
辭海說天樂是什麼
01:31:57
就是快樂這個天道
01:32:01
所以莊子的天道篇裡面說
01:32:06
有辦法跟人和合 這就是人樂
01:32:12
就是人的快樂
01:32:14
你有辦法和天一樣 和天能和合
01:32:18
這個叫做天樂
01:32:21
所以現在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32:27
現在這個字音讀作貫
01:32:31
等於就是什麼
01:32:33
就是這個宮室
01:32:35
榮觀就是 指很美很大的樓房
01:32:44
燕就是安
01:32:46
燕處就是安居的地方
01:32:49
好比像別墅 矮房子
01:32:53
超然就是逍遙自在的意思
01:32:57
他說聖人 雖然說有很大的樓房
01:33:03
但是他的心 不會被這個物欲來所動
01:33:08
有辦法退回來
01:33:12
他可以說清靜 住在那個矮房子
01:33:19
逍遙自在享受著天樂
01:33:23
這個天樂 就可以說精神的快樂
01:33:26
不是那個物質的快樂
01:33:29
所以才說雖有榮觀 燕處超然這句話
01:33:35
一般的人都愛享受什麼
01:33:38
享受我們這個物欲
01:33:41
要有物質的快樂
01:33:44
這就是人樂
01:33:46
但是修行人呢 他為了道 感覺很快樂
01:33:51
這就是精神的快樂
01:33:54
所以現在這一篇 等於就是說聖人啊
01:33:58
雖然說他有一間樓房很大
01:34:01
但是他不羨慕
01:34:03
他寧願住一間 隨便小小間的房子
01:34:07
來研究道理 心情逍遙自在
01:34:12
安靜感覺得到 這個精神的快樂
01:34:17
這樣說較快
01:34:19
今晚說到這裡時間就到了
01:34:22
就暫且告一段落
01:34:25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1:34:2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34:33
要上我們的課 現在翻二十六頁
01:34:43
二十六章
01:34:45
現在開始
01:34:48
重為輕根
01:34:51
靜為躁君
01:34:54
是以聖人終日行
01:34:58
不離輜重
01:35:01
雖有榮觀
01:35:04
燕處超然
01:35:07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
01:35:09
今晚從這裡接下去
01:35:12
奈何萬乘之主
01:35:16
而以身輕天下
01:35:21
他說我們人是萬物之靈
01:35:25
怎樣這個身主
01:35:28
沒辦法來制止 這個身體的百姓
01:35:33
讓這個身體來輕舉妄動 在這個天下
01:35:41
而且沒辦法來安分守己
01:35:47
對於本文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35:52
奈何者
01:35:54
太息之詞
01:35:57
身喻之為國
01:36:00
心喻其主
01:36:03
五官為臣
01:36:05
意念為民
01:36:08
人為萬物之靈
01:36:10
故為萬乘之主
01:36:13
時人輕肆
01:36:15
心主躁競
01:36:17
身民輕動於天下
01:36:22
老子太息
01:36:26
故曰 奈何萬乘之主
01:36:29
而以身輕天下也
01:36:33
這裡面有六個 注解首先做說明
01:36:37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36:41
奈何 猶言如何
01:36:46
這個奈何等於 是我們白話在說的如何
01:36:51
所以辭海才又說
01:36:53
如何 問詞 猶言怎樣
01:36:59
辭海說如何 是一種疑問的詞
01:37:05
等於就是說 怎樣的那個意思
01:37:08
注解第二 太息 長嘆息
01:37:16
辭海說太息是什麼
01:37:18
就是好比 嘆一口大氣那個意思
01:37:23
注解第三 哲學辭典這樣說
01:37:27
心者 身之主也
01:37:31
說我們的心 就是身體的主人
01:37:35
對於這個文 尸子這樣說
01:37:41
目之所美
01:37:43
心以為不義
01:37:46
弗敢視也
01:37:48
口之所甘
01:37:50
心以為不義
01:37:53
弗敢食也
01:37:55
耳之所樂
01:37:57
心以為不義
01:38:00
弗敢聽也
01:38:02
身之所安
01:38:04
心以為不義
01:38:06
弗敢服也
01:38:08
然則令於天下而行
01:38:12
禁焉而止者 心也
01:38:16
故曰 心者身之主也
01:38:20
這裡面這個服字 首先做說明
01:38:25
辭海這樣說
01:38:27
服 習也
01:38:29
服就是學習的意思
01:38:32
現在尸子這一篇文說
01:38:36
眼睛所看說是很美
01:38:40
但是他的心說這個不義
01:38:45
眼睛它就不敢看了
01:38:48
比如說看到 一位女孩子很漂亮
01:38:51
眼睛說哦 很漂亮
01:38:54
但是那個心說不要看她
01:38:56
你這樣看沒禮貌 不義
01:38:59
眼睛就轉到旁邊 就不敢看
01:39:02
心命令它啊
01:39:06
他說嘴巴感覺很好吃
01:39:10
不過心跟它說這個不義
01:39:14
它就不敢吃了
01:39:16
比如像說有的一種吃法
01:39:21
說那個猴 吃那個猴腦
01:39:24
大陸才有啦 我們台灣沒有這樣子
01:39:27
一張桌子 中間挖了一個洞
01:39:31
那隻猴頭放在上面 身體在下面
01:39:36
把牠夾住
01:39:38
頭的那個骨把掀開
01:39:45
湯匙拿來挖
01:39:47
挖那個腦來吃 好比像吃那個沙西米
01:39:50
猴子吱吱叫
01:39:52
不過吃的人 都感覺很好吃
01:39:56
這個心說啊 很沒道義 沒道德
01:40:00
不要 不要吃
01:40:01
嘴巴它就不敢吃了
01:40:03
你的心命令它說不要吃
01:40:05
它就不敢吃了
01:40:08
耳朵聽到感覺很快樂的
01:40:12
不過心跟它說這個不義
01:40:15
它就不敢聽了
01:40:17
比如人講一些黃色的話
01:40:19
聽到嘴巴笑得開開的
01:40:21
耳朵感覺很快樂的
01:40:23
心說不要聽啦
01:40:25
那個沒有道義啦
01:40:27
它耳朵就關起來 不敢聽了
01:40:31
說身之所安
01:40:35
比如說來去馬殺雞
01:40:38
那個女孩美美的
01:40:41
一條好像白帶魚 隨便他去摸
01:40:45
感覺很舒服
01:40:46
不過心說這個不好啦
01:40:48
這個不義啦 不好
01:40:50
它就不敢走這條路了
01:40:55
所以今天 我們這個身體所在行
01:41:02
這個天下 就是指我們的身體
01:41:05
所行的
01:41:06
有辦法去跟它禁止 就是我們的心
01:41:11
這個身體要讓它做好做壞
01:41:14
就是我們的心在跟它制止
01:41:16
心裡在跟它制止
01:41:18
所以才說心者 身之主
01:41:21
這個心就是 我們身體的主人
01:41:26
你的心若說好啦 看它啦
01:41:29
好啦 吃它啊
01:41:30
好啦 聽它啊
01:41:32
這個身體都聽它的話嘛
01:41:37
注解第四 荀子注裡面這樣說
01:41:44
心居中虛
01:41:46
以制耳目鼻口形之五官
01:41:52
是身為心之臣也
01:41:57
說我們的心 居在我們人的中間
01:42:03
但是是無形
01:42:05
虛就是空 就是無形
01:42:07
這個心不是指心臟的心
01:42:10
是指我們的心意的心
01:42:14
居在中虛
01:42:16
它來制止著 耳朵 眼睛 鼻子 嘴巴
01:42:22
形就是身體這個五官
01:42:26
就是說身就是心的臣
01:42:31
我們心是主人
01:42:33
身體是臣
01:42:35
臣好比像這些大官 小官
01:42:39
才說心為五官之主
01:42:42
等於就是這個五官 就是心的臣
01:42:49
注解第五 辭海續編這樣說
01:42:53
輕肆
01:42:55
謂肆意任行不慎重也
01:42:59
輕肆就是做人放蕩
01:43:03
做什麼都不慎重做事情
01:43:08
注解第六
01:43:10
躁競
01:43:12
謂心切於勢位富貴
01:43:15
而有爭競之意思行為也
01:43:26
辭海說躁競是什麼
01:43:28
就是我們的心著急
01:43:30
想要地位 要有錢
01:43:35
有一種競爭的意思的行為
01:43:40
等於就是爭權奪利的意思
01:43:44
現在呂純陽祖師 來解釋這篇文這樣說
01:43:50
他說奈何是什麼
01:43:53
就是好比像一種 感嘆 嘆氣那個意思
01:44:01
我們的身體 來比喻一個國家
01:44:06
這個心就是比喻 這個國家的主人
01:44:11
五官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身體
01:44:17
就是些身體的大官 小官
01:44:24
我們心裡這個意念 就是好比像百姓
01:44:30
我們人是萬物之靈
01:44:34
所以這個心 才比喻為萬乘之主
01:44:41
當時
01:44:43
當時就是說在戰國時代
01:44:47
一些人都放肆 都沒有修養
01:44:55
這個心這個主人 為了名為了利來競爭
01:45:04
這個身體的百姓
01:45:10
他就輕動在這個天下
01:45:15
因為這個身主 就想說要做什麼
01:45:18
來貪污噢
01:45:19
這個身體就去貪污啊
01:45:22
去跟它搶噢
01:45:23
這個身體就去搶它了
01:45:26
主人命令 百姓就亂來了
01:45:31
所以老子才會這樣 嘆了一口大氣 感嘆
01:45:36
說奈何萬乘之主 而以身輕天下
01:45:43
這句話在這裡
01:45:46
現在接下來看最後一句
01:45:58
輕則失根
01:46:01
躁則失君
01:46:05
對於這句話
01:46:06
我們現在就來再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說明
01:46:13
本章首句曰
01:46:17
重為輕根
01:46:20
靜為躁君
01:46:23
而結論尾句反覆丁寧曰
01:46:29
輕則失根
01:46:31
躁則失君
01:46:33
言人爭名爭利
01:46:37
則失其根
01:46:40
妄念躁動
01:46:42
則失其君
01:46:45
這裡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46:50
辭海這樣說
01:46:52
丁嚀 再三告誡之謂
01:46:56
俗作叮嚀
01:46:59
辭海說現在這兩個字丁嚀
01:47:03
就是再三 跟我們交代的意思
01:47:08
世俗這個丁寧 都多了個口字旁
01:47:13
寫這兩個字
01:47:15
若古字是寫這兩個字
01:47:19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47:23
現在說本章
01:47:25
就是指現在這第二十六章
01:47:28
第一句說 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01:47:37
重就是仁義道德
01:47:40
輕就是名利
01:47:44
你要知道一個人的名利
01:47:49
就是一個人的仁義道德 就是這個名利的根本
01:47:55
一個人這個靜 就是妄念的主人
01:48:03
現在這個結論 的尾句才又反覆
01:48:07
將第一句又反覆 跟我們叮嚀這樣說
01:48:12
一個人你名利心若重來說
01:48:17
就失去我們人的仁義道德
01:48:22
你一個人的妄念若多 就失去什麼
01:48:26
就失去我們靜的根本
01:48:29
所以說我們人若爭名爭利
01:48:35
就失去這個根
01:48:37
等於就是失去這個重
01:48:40
根就是重
01:48:42
你妄念若躁動 就失去這個君
01:48:47
等於就是失去這個靜
01:48:50
這個意思在這裡
01:48:52
所以這個老子 祂在說全部都說修養
01:48:59
但是這個道德經 很也多人在注解
01:49:02
都注解到外面去
01:49:05
事實上道德經 所說的都說我們的內心
01:49:10
這二十六章 就是到這裡而已
01:49:13
接下來就是 要進入第二十七章
01:49:18
但是這二十七章 單單第一句要寫黑板
01:49:24
就是沒辦法寫下去
01:49:27
只好今晚到這裡結束
01:49:30
等到下期再來說明下文
01:49:34
你現在翻二十七頁
01:49:42
就是二十七章
01:49:52
不然我們現在就開始
01:49:55
善行無轍迹
01:50:00
對於本文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50:06
善行者
01:50:09
大善之行也
01:50:12
車輪行過之痕曰轍
01:50:17
人足行過之痕曰迹
01:50:22
大善之行
01:50:24
以無住之心行於布施
01:50:28
其心三輪體空
01:50:31
所謂上德不德
01:50:34
無絲毫行善 轍迹留於心也
01:50:40
故曰善行無轍迹也
01:50:45
這句話裡面 共計有幾個注解
01:50:54
我們來先做個說明
01:50:59
辭海這樣說
01:51:02
轍 車輛所碾之迹也
01:51:09
這個轍等於 就是車子在行駛
01:51:13
所輾過的那個車痕就對了
01:51:18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51:22
迹行步蹈履之處
01:51:26
謂之足跡也
01:51:29
這個迹是什麼 就是我們人走路
01:51:34
腳踏過的地方 有一個足跡在那裡
01:51:40
這個叫做迹
01:51:43
注解第三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1:48
三輪體空
01:51:50
見三輪相
01:51:54
現在說三輪體空 我們詳細看這個三輪相
01:52:0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2:04
三輪相
01:52:06
就布施言
01:52:09
以施者 受者與施物
01:52:14
謂之三輪
01:52:16
此三輪之相存於意中
01:52:21
稱為有相之三輪
01:52:24
而非真檀波羅蜜之行
01:52:29
滅此三輪相
01:52:31
住於無心而布施
01:52:34
為三輪清淨檀波羅蜜
01:52:39
金剛經 妙行無住分第四曰
01:52:44
菩薩於法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01:52:51
現在佛學大辭典 說三輪相是什麼
01:52:56
是對於布施所說的
01:53:00
施者 就是我們布施的人
01:53:05
受者 就是受布施的人
01:53:09
接受布施的人
01:53:11
以及施物
01:53:13
施物就是一切像說金錢啦
01:53:17
米啦 衣服啦 棉被啦
01:53:20
所有布施的東西
01:53:23
這個叫做三輪
01:53:25
這個三輪的相
01:53:29
若存在我們意念的裡面
01:53:32
這個叫做有相的三輪
01:53:36
比如說我要布施
01:53:40
不管什麼時候都放在心裡
01:53:42
吃飽只講給人家聽
01:53:44
說我哪裡也做善事 哪裡也做善事
01:53:47
我拿什麼給人 拿什麼給人
01:53:50
什麼人若沒我救他 他就死了
01:53:55
這叫做三輪 存於你的意念之中
01:54:00
有人說做善事 難道不能講嗎
01:54:03
可以啊 看你的心啊
01:54:07
你的心若是為了 要引誘人家做善事
01:54:13
人家說做善真的那麼好
01:54:15
很好啊 你看我常常在布施
01:54:19
你看我的家裡變很平安
01:54:22
這是為了要 引誘人家做善所說的
01:54:27
但是不是這樣
01:54:29
你故意沒人知道 故意要顯示給人家知道
01:54:33
故意要炫耀
01:54:35
這個就是什麼 這個就是叫做有相的三輪
01:54:39
不是真正的布施波羅蜜
01:54:43
檀 這是梵語
01:54:47
翻釋中國話叫做布施
01:54:49
就是布施波羅蜜的行為
01:54:54
你若將這個三輪相滅掉
01:55:00
我今天布施我不想 說我是在做布施
01:55:05
受施的人 我們不講給別人聽
01:55:09
不讓對方的人不好意思
01:55:12
我拿東西給人家 轉身就忘了
01:55:16
這就是滅此三輪相
01:55:19
住在無心
01:55:22
現在說無心就是 無所住的心來布施
01:55:28
這就是三輪清淨 的布施波羅蜜
01:55:33
所以金剛經的 妙行無住分第四篇
01:55:40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1:55:42
說你修菩薩行的人
01:55:45
在你的意念中
01:55:48
這個法就是法塵 就是我們的意念
01:55:52
說你修菩薩行的人
01:55:54
在我們的意念中
01:55:56
應該要無所住 來行這個布施
01:56:02
注解第四
01:56:04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裡面一句話
01:56:08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01:56:12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01:56:16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01:56:19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01:56:24
他說若是上德的人
01:56:27
上德等於就是 無住布施那種的人
01:56:33
不德就是說自己 不感覺說我有德行
01:56:38
我是把它 當成我應該做的
01:56:41
所以他才有德行
01:56:45
下德的人
01:56:47
下德就是 好比一種愛炫耀的人
01:56:51
不失德就是好比說 他不要讓人家說他沒做善
01:56:57
哦 我善事做很多
01:56:59
這樣一種的表達說 我道德做很多 我不失德
01:57:04
所以他這個人就沒有德
01:57:08
你若上德的人
01:57:10
他做事情都是無為
01:57:13
順應自然在做
01:57:15
所以他就不會 故意做有為的事情
01:57:20
不過下德的人 他就故意要給人知道
01:57:25
要有所做為
01:57:27
所以他所做所為
01:57:29
都會表露 現出來給別人看
01:57:35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 這段文這樣跟我們說
01:57:42
說善行是什麼
01:57:45
就是大善的人的行為
01:57:51
這個車走過這個痕叫做轍
01:57:58
我們的腳走過的痕叫做迹
01:58:05
大善的人所做的行為
01:58:09
他就是用這個 無所住的心來做布施
01:58:16
他的心就是三輪體空
01:58:21
我布施的我 受施的你
01:58:25
以及布施的東西 這三種我都放掉忘記
01:58:29
這個本體都沒有了
01:58:32
也是我們道家 所說的上德不德
01:58:38
連一點點 行善的痕跡都沒有
01:58:43
那個痕跡不會留在你的心
01:58:46
所以才說 善行無轍迹也這句話
01:58:54
現在接下去看第二句
道德經
27/46部影片
道德經 1
道德經 2
道德經 3
道德經 4
道德經 5
道德經 6
道德經 7
道德經 8
道德經 9
道德經 10
道德經 11
道德經 12
道德經 13
道德經 14
道德經 15
道德經 16
道德經 17
道德經 18
道德經 19
道德經 20
道德經 21
道德經 22
道德經 23
道德經 24
道德經 25
道德經 26
道德經 27
道德經 28
道德經 29
道德經 30
道德經 31
道德經 32
道德經 33
道德經 34
道德經 35
道德經 36
道德經 37
道德經 38
道德經 39
道德經 40
道德經 41
道德經 42
道德經 43
道德經 44
道德經 45
道德經 4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26000157
66b391d0-6460-4265-a15a-c5a81f3dd638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