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 5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 5
9287
3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2
我們再接著看下文下去
00:02:15
是以聖人
00:02:19
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00:02:24
這句話我們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祂一個說明
00:02:30
無為者 純任自然之義
00:02:36
聖人處事來者納之
00:02:41
去者不留來去自在
00:02:46
無絲毫之拘束
00:02:50
故言是以聖人 處無為之事也
00:02:55
不言者謂不自衒露之義
00:03:01
聖人雖教化眾生 而不自衒露
00:03:07
如中庸所云
00:03:10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之義同
00:03:14
故曰行不言之教也
00:03:19
我們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03:24
注解第一 道教大辭典這樣說
00:03:28
無為 謂化治於無形 而任自然之義
00:03:36
道教大辭典說無為是什麼
00:03:40
我們要感化世間的人
00:03:43
要治理世間的人
00:03:45
用這個無形 任其自然不勉強的
00:03:51
這叫做無為
00:03:53
這個無為若要說 就是無論做什麼事
00:03:58
我都不受拘束
00:04:01
假使若是說這句話 若用孔子的話來說
00:04:07
就是用之則行捨之則藏
00:04:09
這就是無為
00:04:11
假使若是為了名來爭奪
00:04:15
為了利來爭奪
00:04:17
這就變成有為了
00:04:20
所以論語衛靈公 第十五篇裡面這樣說
00:04:25
子曰無為而治者
00:04:27
其舜也與
00:04:29
夫何為哉
00:04:31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00:04:35
什麼叫做恭己呢
00:04:38
中國哲學辭典大全這樣說
00:04:42
恭己是道德 人格方面的表現
00:04:46
儒家的無為而治
00:04:48
是靠政治領袖的道德感化
00:04:53
現在說恭己是什麼
00:04:57
就是我們這個道德 人格方面的表現
00:05:01
所以我們儒家 的無為在治理國家
00:05:04
就是靠這個政治的領袖
00:05:08
領袖若以前說是帝王
00:05:11
若現在說是總統
00:05:13
他道德的感化
00:05:15
他恭己就是用道德感化
00:05:19
不是用法律來約束百姓
00:05:23
所以論語衛靈公 第十五篇孔子這樣說
00:05:28
有辦法無為來治理天下
00:05:31
就是姚大舜而已
00:05:33
是怎麼說的呢
00:05:36
祂就是用這個道德的感化
00:05:40
正南面就是 只有坐在帝王的位子而已
00:05:45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05:50
衒露 有才自顯於外也
00:05:54
衒露就是自己有才能
00:05:57
他顯現於外面
00:05:59
好比像說 他自己炫耀他的功夫
00:06:01
炫耀他的學問
00:06:03
這叫做衒露
00:06:05
注解第三 中庸第三十三章這樣說
00:06:11
詩曰 予懷明德 不大聲於色
00:06:16
子曰 聲色之於以化民 末也
00:06:21
詩曰德輶如毛 毛猶有倫
00:06:26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 至矣
00:06:31
這裡面又兩個註解
00:06:35
註解第一 金剛經這樣說
00:06:37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00:06:40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00:06:43
說假使一個人 若用形形色色要見我
00:06:48
形形色色若比方來說
00:06:51
做法會那種就是形形色色
00:06:55
以音聲求我 就是唸佛唸經
00:06:59
但是這個人心都向著外面
00:07:02
這個邪道就是心向外
00:07:05
那個金剛經注解 你若有聽過就知道
00:07:08
這樣你永遠都沒辦法 來看出如來的本來面目
00:07:14
註解第二
00:07:15
五經正義這樣說
00:07:17
倫 比也
00:07:19
這個倫就是比較
00:07:21
所以現在中庸裡面說
00:07:25
詩曰
00:07:26
詩曰就是詩經裡面說的
00:07:29
說我 予就是我
00:07:33
懷抱著光明的德性
00:07:36
我絕對不會說用這個…
00:07:39
廣大的用聲色 迷惑世上的人
00:07:45
現在孔子來引詩經所說的
00:07:50
將這句話孔子引出來說
00:07:53
說你若用聲色
00:07:56
好比說用形形色色
00:07:59
或是用音聲來求
00:08:03
用這樣來感化世間的人
00:08:05
這是最末的道理
00:08:08
話若說回來 用那個顯化靈感
00:08:11
用法會 唸經 唸佛
00:08:14
若用這種方法 感化世間的人
00:08:18
這是最末的道理
00:08:20
最末的方法
00:08:22
也可以說是最幼稚的方法
00:08:26
所以詩經又說德輶如毛
00:08:31
輶就是輕
00:08:33
說道德你把它看輕 好比像一根毛
00:08:36
但是孔子說 這根毛還有得比較
00:08:41
還有一根毛的比較
00:08:45
所以孔子又來引詩經
00:08:48
現在這句話 又是詩經所說的
00:08:50
上天來愛載天下 也沒有聲音 也沒有氣味
00:08:57
你看上天愛護天下的人
00:09:03
祂難道曾跟你討過人情
00:09:04
難道曾說祂很棒
00:09:06
難道曾發出聲音
00:09:07
沒有啊
00:09:09
孔子說這就是 至高的道理這樣說
00:09:13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09:17
無為是什麼
00:09:19
無為就是順其自然
00:09:22
沒拘沒束不勉強
00:09:26
所以聖人做事情
00:09:29
來我就接納你
00:09:33
若去我不勉強你
00:09:37
來去都自自然然
00:09:39
自自在在
00:09:41
連一點的拘束也沒有
00:09:44
所以才說是以聖人 處無為之事這句話
00:09:51
不言是什麼
00:09:53
不言就是祂不炫耀
00:09:56
自己不會表露祂自己的棒
00:10:02
因為聖人雖然來教化眾生
00:10:06
祂並不會說祂很棒啊
00:10:09
好比像中庸所說的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00:10:15
這個意義一樣
00:10:17
所以祂才說行不言之教
00:10:21
那麼有人說
00:10:26
這個不言應該是不講話
00:10:30
你怎麼解釋成衒露
00:10:34
或是說不要用正命
00:10:39
但是假使 你若要用這個不言
00:10:46
來解釋成不講話
00:10:48
若這樣這個經的解釋 就不圓滿了
00:10:55
所以我們在大學的用書
00:10:59
大學的課本
00:11:01
現在這個大學 不是四書的大學
00:11:05
大學就是我們中學大學
00:11:08
這個大學裡面有教道德經
00:11:13
大學教道德經有這個課本
00:11:16
叫做道德經注譯與析解
00:11:20
裡面有一個解釋
00:11:22
就是跟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11:24
差不多一樣
00:11:27
但是今晚 若要解釋這個文
00:11:31
恐怕沒有時間 時間就已經超過
00:11:34
對於說這個不言
00:11:36
為什麼解釋成 不衒露的原因
00:11:40
我們下期再做個說明
00:11:44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00:11:51
斯惡已
00:11:54
皆知善之為善
00:11:57
斯不善已
00:11:59
故有無相生
00:12:02
難易相成
00:12:04
長短相形
00:12:06
高下相傾
00:12:08
音聲相和
00:12:11
前後相隨
00:12:13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00:12:18
行不言之教
00:12:19
我們上期剛好說到這裡
00:12:22
但是我們上期 說這個不言之教
00:12:26
由這個呂純陽祖師…
00:12:29
這個行不言之教
00:12:32
這個不言 解釋成不自衒露
00:12:36
好比像說不要 太顯露於世人的面前
00:12:43
好比像說他很棒那種表態
00:12:46
所以有人說 不言怎麼解釋成衒露
00:12:51
不言兩個字在我們 道德經的注解有很多種
00:12:57
也有人說不言就是不講話
00:13:02
也人說不言 解釋成不用政令
00:13:06
但是若這樣來解釋
00:13:10
實在沒辦法圓滿來解釋 我們這個本章的意義
00:13:17
在大學的用書
00:13:21
大學的用書 就是大學教宗教的課本
00:13:27
道德經注譯與析解 裡面的解釋
00:13:31
和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差不多一樣
00:13:36
所以現在 寫在黑板做個參考
00:13:40
不言之意義為何
00:13:44
不言按字義來說
00:13:48
就是不說話
00:13:50
但此處之言字
00:13:53
具有特殊之意義
00:13:56
是指自我炫耀
00:13:59
不言之意義便是不自炫耀
00:14:04
此種意義係從下文
00:14:08
萬物作焉而不辭
00:14:11
生而不有
00:14:14
為而不恃
00:14:16
功成而弗居而得知
00:14:19
按此四句 乃指聖人教導人
00:14:24
不要自我炫耀
00:14:26
所以做出之榜樣
00:14:30
現在這裡面一個注解
00:14:34
這個炫耀這個炫字
00:14:36
辭海這樣說
00:14:38
炫 通衒 自矜誇也
00:14:42
現在這個炫字 跟這個衒字
00:14:45
這兩字是通用
00:14:47
所以呂純陽祖師的衒
00:14:50
是寫這個字
00:14:52
所以我們上期 所說的這個衒字
00:14:57
和現在寫的炫
00:14:58
這兩個字是通用
00:15:00
意思就是自己
00:15:02
愛說大聲話和炫耀的意思
00:15:07
現在道德經 注譯和析解裡面說
00:15:12
不言這個意義要怎麼解釋
00:15:18
不言若照這個字 這樣看起來
00:15:22
就是不說話
00:15:25
不過在這個地方這個言字
00:15:29
有一個特殊的意義
00:15:32
是要來指什麼
00:15:34
指自己愛炫耀愛自誇
00:15:40
不言的意義 就是說不自己誇耀自己
00:15:48
不炫耀
00:15:50
這種的意義 現在我們來看下文
00:15:55
這個下文接下去說
00:15:57
萬物作焉而不辭
00:15:59
生而不有
00:16:00
為而不恃
00:16:01
功成而弗居
00:16:02
這樣就可以瞭解
00:16:05
照著現在這四句
00:16:08
就是指聖人教導我們人
00:16:12
絕對不要炫耀誇讚自己
00:16:16
所以要 做個好的榜樣給人看
00:16:20
所以現在不言 是要接下文這些話
00:16:25
假使這個不言 你若說是不說話
00:16:28
跟下文這四句 就不能吻合了
00:16:31
所以你就要注意這一點
00:16:33
由我們呂純陽祖師
00:16:37
和現在這個 道德經注譯與析解
00:16:42
這兩段說明 我們就知道聖人
00:16:46
本來就是很謙虛 才會做聖人
00:16:50
若不謙虛不可能做聖人
00:16:54
所以我們來引一個孔子 祂自己謙虛一句話
00:16:59
來做個參考
00:17:00
子曰 若聖與仁
00:17:06
則吾豈敢
00:17:09
抑為之不厭
00:17:12
誨人不倦
00:17:14
則可謂云爾已矣
00:17:18
公西華曰
00:17:21
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00:17:26
這一篇你把它看了之後 你就會瞭解說
00:17:32
我們一個聖人 是怎麼樣的謙虛
00:17:40
孔子是一代聖人
00:17:42
但是孔子怎麼說
00:17:47
假使你若說我是一個聖人
00:17:54
或是說我是一個仁人
00:17:57
若這樣我不敢當
00:18:00
一個大聖人 說你稱呼我為聖人
00:18:04
稱呼我為一個有仁德的人
00:18:06
若這樣我就不敢當啦
00:18:09
不過若對聖人 和這個仁德的人
00:18:15
若學他的樣 這樣我來做我做不厭倦
00:18:21
若教人這個聖人的道理
00:18:26
若教人仁德的道理
00:18:30
若這樣我不會懶惰
00:18:33
若這樣我就敢稱呼了
00:18:36
他說你說我是聖人 我是有仁德的人
00:18:40
我不敢擔當
00:18:41
不過若對於 這個聖人的道理
00:18:44
仁人君子的道理
00:18:46
若這樣我來學 我學不厭倦 教不厭倦
00:18:51
若這樣我就敢承當了
00:18:55
公西華是孔子的學生
00:18:58
聽到這句話說
00:19:00
老師啊 單單這一招 我就學不起來了
00:19:05
為什麼學不起來
00:19:07
學生愛吹牛啊
00:19:09
沒得到就說得到 還沒成仙 就先假仙
00:19:17
他說像這樣沒辦法啦
00:19:18
大家若學 都說我很棒 我很會
00:19:21
大家都這樣
00:19:22
他的學生說老師 單單這個我就沒辦法學了
00:19:26
再來惠能六祖 在六祖壇經裡面怎麼說
00:19:32
一僧問師云
00:19:36
黃梅意旨甚麼人得
00:19:39
師曰 會佛法人得
00:19:43
僧云 和尚還得否
00:19:47
師云 我不會佛法
00:19:50
在六祖壇經 機緣品裡面一句話
00:19:54
有一個和尚來問六祖
00:19:57
師 師就是六祖
00:19:59
有一個和尚來問六祖
00:20:03
說黃梅 黃梅就是指五祖
00:20:06
五祖祂的道場是在黃梅
00:20:10
祂說黃梅的衣缽
00:20:14
意旨 意旨就是指衣缽
00:20:17
說五祖的衣缽什麼人得到
00:20:20
若是普通人會說
00:20:22
我就是六祖 我得到 對不對
00:20:25
祂不敢說
00:20:26
祂說會佛法的人得到
00:20:30
若知道佛法的人就得到了
00:20:33
這個和尚就很生氣了
00:20:36
明明你就是六祖
00:20:39
衣缽就是你得到的啊
00:20:41
你還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20:43
他又進一步問祂
00:20:45
說師父你得到了嗎
00:20:47
問說衣缽祂有得到嗎
00:20:50
六祖回答他什麼
00:20:52
說我不知道佛法
00:20:55
不知道佛法要怎麼做祖師
00:20:58
不知道佛法要怎麼傳道
00:21:01
那就是謙虛
00:21:03
就是我們現在 道德經所說的不言
00:21:08
不言之教
00:21:09
祂不要說啊
00:21:11
祂不要說 我是祖師啦 我是聖人
00:21:15
祂不要說
00:21:17
不自炫耀 不言
00:21:19
不要說就對了
00:21:20
另外金剛經裡面一句話
00:21:23
如來在燃燈佛所
00:21:26
於法實無所得
00:21:29
釋迦佛祖說 當時我在燃燈佛的地方
00:21:35
燃燈佛幫我授記
00:21:37
照道理來說我沒得到
00:21:40
說祂沒得到啦
00:21:43
沒得到要怎麼做佛祖
00:21:45
對不對
00:21:46
就是謙虛啊
00:21:48
若普通人大家都說得到
00:21:49
祂說沒得到
00:21:51
所以在涅槃經裡面說
00:21:53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
00:21:56
有所得者名為無明
00:21:59
涅槃經說 一個人若說無所得
00:22:03
人家若說師父啊 你有得到嗎
00:22:06
說沒有 我沒得到
00:22:07
若這樣這個人有智慧
00:22:10
你若說有啊 我得到了
00:22:13
有所得 若說有所得這個人沒智慧
00:22:17
明就是智慧 無明就是無智慧
00:22:22
他說你若說無所得 這就是有智慧
00:22:25
你若說得到 你就是沒智慧
00:22:27
所以我們 這些道親就要注意
00:22:29
不要動不動說我得到了
00:22:31
若說得到了你就沒智慧了
00:22:33
說沒得到才有智慧
00:22:35
所以涅槃經另外一句話
00:22:38
說有所得者 名生死輪
00:22:42
一切凡夫 輪迴生死故有所得
00:22:46
菩薩應斷一切生死
00:22:49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00:22:52
涅槃經說若有所得
00:22:55
這個名字就是生死的輪迴
00:22:59
生死輪
00:23:00
輪就是輪迴
00:23:02
所以一切所有的凡夫
00:23:05
他來在輪迴生死 所以才有所得
00:23:11
若是修菩薩行的人
00:23:14
他永遠斷一切的生死輪迴
00:23:18
所以若菩薩 的名字叫無所得
00:23:21
看你要做凡夫 或做菩薩隨便你啊
00:23:25
你若說無所得你就是菩薩
00:23:28
你若說有所得 你就是凡夫啊
00:23:31
現在我們來看 二十四史晉書
00:23:36
夫謙之為義
00:23:42
存乎降己者也
00:23:45
以高從卑
00:23:48
以賢從鄙
00:23:51
故謙名生焉
00:23:54
孤寡不穀
00:23:57
人之所惡
00:23:59
而侯王以自稱
00:24:02
降其貴者
00:24:04
二十四史 是我們中國的正史
00:24:10
這個二十四史 是寫二十四個朝代的史
00:24:17
最前面一本就是史記
00:24:20
最後一本就是明史
00:24:23
明朝的史
00:24:25
後來我們 中華民國來著這個清史
00:24:30
清史就是清朝的史
00:24:33
後來變廿五史
00:24:35
廿五史呢 現在我們有一個近代史
00:24:40
有一天如果 再換朝代就變成廿六史
00:24:45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24:46
這廿四史就是 到明史為止的就對了
00:24:50
在廿四史的晉書
00:24:53
晉書是廿四史其中的一史
00:24:57
裡面說你要知道 這個謙是什麼道理呀
00:25:05
謙是要存乎降己
00:25:10
降己就是降我們的身分
00:25:13
我們的身分要降低下去
00:25:16
用這個高來做低
00:25:21
卑就是低
00:25:23
用這個賢來做鄙
00:25:28
所以我們人有的若是能人
00:25:32
像以前若做秀才 都自稱鄙人 鄙人
00:25:36
這個鄙就是很笨的意思
00:25:40
所以謙這個名字才生出來
00:25:46
這個孤
00:25:49
什麼叫做孤
00:25:51
孤獨就是孤
00:25:53
若沒父沒母就是孤兒啊
00:25:56
沒兒沒女就是孤單老人啊
00:25:59
寡 若死了丈夫叫做寡婦
00:26:05
死了太太叫做寡夫
00:26:07
寡就是沒夫沒妻 那個才叫寡
00:26:11
不穀
00:26:13
不穀就是說我是不好的人
00:26:15
我是不善的人 才叫做不穀
00:26:18
人人都討厭
00:26:20
你若說孤啦 寡啦 不穀啦
00:26:23
這個人人大家都討厭
00:26:25
惡 惡就是討厭
00:26:27
不過身為一個諸侯國王
00:26:31
他自己都稱呼 什麼孤王囉 寡人囉 不穀
00:26:37
怎麼稱呼這樣要做什麼
00:26:39
就是要來降他的身分
00:26:43
本來他身為一個國王 也是很尊貴啊
00:26:47
要降低他的身分
00:26:48
才說孤寡不穀
00:26:51
對於這三個問題 我們另外注解
00:26:56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27:00
孤 侯王之謙稱
00:27:02
禮玉藻
00:27:04
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
00:27:09
辭海說孤 就是諸候的謙稱
00:27:16
在禮記玉藻篇裡面說
00:27:19
假使一個小國家 自己稱呼為孤
00:27:27
君就是國王
00:27:29
小國的國王 自己都自稱為孤
00:27:32
說孤王
00:27:34
你若看歌仔戲就知道
00:27:36
都說孤王
00:27:37
孤就是好比…
00:27:39
話若說回來 就是我是一個孤單的人
00:27:43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27:46
寡人 古諸侯之謙稱
00:27:50
禮曲禮 諸侯見天子
00:27:54
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
00:27:58
疏寡人者 言己是寡德之人
00:28:04
辭海說寡人
00:28:07
是古時候的諸侯 一種的謙稱
00:28:12
謙虛的稱呼
00:28:14
所以在這個禮記曲禮篇
00:28:17
說諸侯若見天子
00:28:19
我這個怎麼把它省略掉
00:28:20
因為現在目的是要講寡人
00:28:23
這個若省略是說 諸侯若見到天子怎樣
00:28:26
我是哪一個國家的諸侯
00:28:29
我什麼名字姓什麼
00:28:32
我從哪一個國家來
00:28:34
諸侯若見到天子 就要說他的姓名
00:28:37
若是面對百姓呢
00:28:39
與民就是面對百姓
00:28:41
若面對百姓 就自己稱呼為寡人
00:28:44
他為什麼自稱為寡人
00:28:46
注疏說寡人 就是自己是一個寡德的人
00:28:52
寡就是很少
00:28:54
寡德就是沒有德行
00:28:56
自己說 我是一個沒德行的人
00:28:59
這叫做謙虛啊
00:29:02
再來辭海這樣說
00:29:04
注解第三
00:29:06
不穀 猶言不善
00:29:08
王侯自稱之謙辭
00:29:11
老子
00:29:13
現在我們 再參考道德經三十九章
00:29:16
穀是養人之物
00:29:18
言我不能如穀之養人
00:29:21
是謙也
00:29:23
辭海…我怎麼寫略記
00:29:28
這個略記就是因為 這段文就是寫這些
00:29:32
這段文寫這些 我是抽出來另外寫這樣
00:29:36
他說不穀等於就是說不善
00:29:41
一些諸侯自己謙稱
00:29:45
自己稱呼的謙辭
00:29:48
所以老子道德經 這個的三十九章才這樣說
00:29:53
這個穀是要 養我們人的東西
00:29:59
穀就是五穀 六穀 都叫做穀
00:30:02
穀就是要養我們人的東西
00:30:04
就是說我沒辦法 像那個五穀一樣養人
00:30:09
我是一個真正不善的人
00:30:12
這是謙辭啊
00:30:14
所以道德經第三十九章 你翻自己的課本也有寫
00:30:19
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00:30:24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 不穀
00:30:27
此其以賤為本耶
00:30:31
說我們若尊貴的人 就以下賤為根本
00:30:37
若是高的人 就是用低來做根基
00:30:43
所以我們若一些諸侯 一些皇帝帝王
00:30:50
都自己稱為我是孤王 我是寡人 我是不穀
00:30:56
這是用這個賤來做根本
00:30:59
所以當今 若見到一些傳道者
00:31:04
動不動稱呼我是活佛
00:31:07
我是明師 我是無上師
00:31:10
實在看得慚愧得要死 我沒騙你
00:31:13
真正的修行人要謙虛
00:31:16
所以有時我們說貧道
00:31:19
就是說這樣是很謙虛的話
00:31:24
絕對不會說很那個…
00:31:26
若像有的一些出家人
00:31:30
或是一些修行人都說什麼
00:31:32
說我這個…
00:31:40
像貧僧也對啦
00:31:43
說老拙 說老拙
00:31:49
拙是什麼
00:31:51
拙就是不聰明 傻的人
00:31:53
老拙就是說我是老糊塗
00:31:56
我什麼都不會
00:31:58
一些修行人說是老拙
00:32:01
所以我們自古以來 大家都很謙虛
00:32:05
不過現在不是哩
00:32:07
現在動不動就說 師父跟你講 師父跟你講
00:32:11
都說師父跟你講
00:32:13
實在我們 若看到古聖賢說的話
00:32:18
我們不謙虛不行的
00:32:21
所以才會說一個人 謙虛就是道德的根本
00:32:26
一個人不謙虛就不行啊
00:32:28
所以現在道德經 來跟你說這句話
00:32:32
我們就要瞭解
00:32:34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00:32:37
行不言之教
00:32:39
說聖人做事情 都做無為的事情
00:32:44
而且祂所做的都很謙虛
00:32:47
絕對不會炫耀這樣子
00:32:49
這一段就是講這個
00:32:51
今晚說到這裡時間的問題
00:32:54
若要講到下文下去 恐怕沒時間
00:32:58
下文就是 要接這一句不言之教
00:33:02
我們剛才也說明過了
00:33:04
就是萬物作焉而不辭
00:33:07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00:33:10
夫惟弗居 是以不去這句話
00:33:13
這個就是 要接不言之教這句話
00:33:18
但是不言之教 你若說不要講話
00:33:21
這樣就跟這下句不符合了
00:33:25
所以我們對於這句話
00:33:27
我們下文 再來做個詳細分解
00:33:29
萬物作焉而不辭
00:33:33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00:33:38
功成而弗居
00:33:40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00:33:43
我們對於本文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0:33:49
本章萬物作焉而不辭
00:33:55
以至是以不去之句
00:33:59
若以聖德比天地而言
00:34:06
四時變遷萬物生長
00:34:11
天何言哉
00:34:13
聖人教化眾生
00:34:16
不自衒其德其德配天
00:34:21
故言萬物作焉而不辭
00:34:25
不辭應上文不言之教句
00:34:31
地育萬物不據為己有
00:34:37
聖人教化眾生
00:34:39
亦不據為己有
00:34:42
其德配地故言生而不有
00:34:47
天地生育萬物
00:34:50
不恃其能施不望報
00:34:54
聖人教化眾生
00:34:57
亦不恃其能
00:34:59
以無所住行於法施
00:35:02
故言為而不恃
00:35:05
萬物皆由天地生育
00:35:09
功業成就不自居功
00:35:13
聖人教化眾生亦不居功
00:35:17
故言功成而弗居
00:35:21
居其功者曰福德
00:35:23
不居其功者
00:35:25
其功終不可沒故
00:35:28
是真功德也
00:35:30
故言夫唯弗居
00:35:34
是以不去
00:35:36
曰不去則長存
00:35:39
長存則不生不滅也
00:35:43
現在呂純陽祖師 這樣跟我們說
00:35:47
本章說這一句 萬物作焉而不辭開始
00:35:57
說到是以不去為止 這個句子
00:36:03
好比像比喻一個聖人 的德行和天地來相比
00:36:14
我們四時春夏秋冬在變遷
00:36:21
這個萬物 藉由四時的變遷而生長
00:36:26
天難道有說什麼嗎
00:36:31
聖人在教化眾生
00:36:34
祂自己不炫耀祂的德行
00:36:39
祂的德行等於就是配合天
00:36:44
所以才說萬物作焉而不辭
00:36:49
這個不辭是應上文 不言之教這句話
00:36:57
所以我們說言辭 言辭
00:36:59
言和辭是一樣的
00:37:03
這個地來養育萬物
00:37:09
它不會說這個都是我的
00:37:12
聖人來教化眾生
00:37:15
祂也不會說 這都是我的 我教的
00:37:22
祂的德行可以配地
00:37:25
所以才說生而不有
00:37:29
天地來生育萬物
00:37:33
它不會依靠它的才能
00:37:38
雖然它來施恩
00:37:42
但是它不想讓人報答
00:37:47
聖人在教化眾生
00:37:50
祂也不會靠說 這都是我的才能
00:37:54
祂用無所住的心 來行這個法施
00:37:59
所以才說為而不恃
00:38:01
為就是作為
00:38:03
不恃就是好比說 不依靠祂的才能
00:38:08
萬物全都藉由天地生育
00:38:13
但是它的功業成就之後
00:38:16
它不會說這都是我的功
00:38:20
聖人在教化眾生
00:38:24
祂一樣也不會說 這都是我的功
00:38:27
所以才說功成而弗居
00:38:33
假使一個人
00:38:36
你若當成說 這個功德是你的
00:38:41
這樣根本沒有功德
00:38:44
好比我們前面在說…
00:38:46
在下面要說的
00:38:49
下德不失德這個道理
00:38:51
這根本不是真正的功德
00:38:53
這是福德
00:38:57
你要來佔有這個功
00:39:00
但是這個功 到頭來絕對不會埋沒
00:39:04
才是真正的功德
00:39:07
所以才說 夫惟弗居 是以不去
00:39:12
現在說不去
00:39:14
就是永遠存在
00:39:17
你若永遠存在 就是不生不滅
00:39:22
這是我們現在 這個第二章的結論
00:39:26
現在接下來第三章
00:39:31
不尚賢 使民不爭
00:39:39
這句話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9:43
不 禁止之詞
00:39:47
尚 飾也
00:39:50
尚賢者 裝模作樣之假賢者也
00:39:57
尚賢好名
00:39:59
名為爭端
00:40:01
老子惡尚賢盜名
00:40:04
故言不尚賢使民不爭也
00:40:10
這裡面這個尚字 首先做個注解
00:40:14
辭海這樣說
00:40:17
尚 猶飾也
00:40:20
尚等於就是飾
00:40:22
什麼叫做飾
00:40:23
飾就是一種 好比說裝飾的意思
00:40:29
若是房子來說 就是裝潢的意思
00:40:33
康熙字典說 尚 加也 飾也
00:40:37
尚可以解釋為加 也可以解釋為飾
00:40:41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40:45
不 是禁止的詞
00:40:48
等於就是不可以 那個的意思
00:40:52
尚就是裝飾
00:40:54
尚賢是什麼
00:40:57
就是裝模作樣 一種假的賢人
00:41:01
假裝很棒
00:41:04
尚賢的人愛名
00:41:08
這個名就是爭端
00:41:12
為什麼說名是爭端
00:41:15
你若不相信
00:41:17
當今若選舉 大家都不擇手段
00:41:21
都一直攻擊對方
00:41:25
假使若是爭端來說啊
00:41:30
就會惹事情
00:41:33
老子是討厭這個尚賢 來偷取這個名
00:41:39
所以才說不尚賢 使民不爭這句話
00:41:44
所以若說到這個選舉
00:41:49
為了要名聲
00:41:53
大家都這樣拚命
00:41:55
有的說一花 花了好幾千萬
00:41:59
實在是很悲哀
00:42:02
老子就是討厭這樣子
00:42:06
但是不是叫你說不要選
00:42:10
不要爭
00:42:11
為什麼不要爭
00:42:12
人家若要讓我做 就推我出來
00:42:16
都不用花錢的
00:42:19
不用說對方的壞話
00:42:21
人家若要選我 來做沒關係
00:42:24
若要用爭的 我不要
00:42:27
若不要爭啦
00:42:29
若不要爭 大家君子之爭
00:42:32
大家不要說對方的壞話
00:42:35
不要來花錢
00:42:37
若會當選 總統來做也沒關係啦
00:42:40
這樣跟你說較快
00:42:43
再接下來看下文
00:42:47
不貴難得之貨
00:42:50
使民不為盜
00:42:54
說不要去珍貴 這個難得的東西
00:43:01
讓大家的心才不會 生出這個盜的心出來
00:43:08
對於本文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43:12
難得之貨
00:43:15
指珠玉 寶石 董等
00:43:20
世人貴難得之貨而賤德
00:43:26
故盜賊四起
00:43:29
若不貴難得之貨
00:43:32
視寶石如瓦石無異
00:43:37
則民不為盜矣
00:43:40
這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43:44
辭海這樣說
00:43:46
董 古器也 為骨董之原字
00:43:53
辭海說董 是古時候的器物
00:43:58
就是骨董原來的字
00:44:02
古時候說董 後來改成骨董
00:44:07
辭海又說
00:44:10
骨董 古器 董之訛
00:44:14
今亦稱古董
00:44:17
辭海說是骨董 是古時候的器物
00:44:21
是董變化而來的字
00:44:25
當今的人又變成什麼
00:44:28
說古董
00:44:30
最早說董
00:44:33
後來說骨董
00:44:35
現在的人說古董
00:44:37
這是變化的字就對了
00:44:40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44:44
說難得的貨是什麼
00:44:47
是寶珠 寶玉 寶石 或是這個骨董
00:44:54
這都是難得的貨
00:44:56
若現在有的一個古董
00:44:59
值幾十萬 幾百萬 也有人說那個無價之寶
00:45:04
什麼一個古董而已 說值好幾千萬的
00:45:11
世間的人 都愛這個難得的貨
00:45:16
來輕賤這個道德 看輕這個道德
00:45:22
若說到骨董 大家再多錢也買去
00:45:26
若說到道德 不用錢沒人要
00:45:30
所以這個小偷 才到處一直出來
00:45:36
你看看古時候就好
00:45:38
你若電視 或電影看了就知道
00:45:41
為了一個寶物 為了一個骨董
00:45:46
有的一家子 都被這樣子殺光光
00:45:49
現在也是一樣
00:45:51
現在若有一個 有價值的東西
00:45:54
小偷就想東想西想要偷拿
00:45:58
人家若在展覽骨董
00:46:00
就派警衛來看守
00:46:03
不然別人 想東想西也要偷走
00:46:09
假使你若不要 來注重這個難得的貨
00:46:14
你看這個寶石當作 好比瓦片 石頭沒有兩樣
00:46:21
若這樣子 人就不會做小偷了
00:46:26
當今的人大家都 那個有價值的東西
00:46:33
這樣子一直收集
00:46:37
客廳又不敢擺出來
00:46:41
家裡又不敢放
00:46:44
去銀行來租那個 保險箱就來放
00:46:50
看又看不到 摸又摸不到
00:46:55
一個月 半個月 去開保險箱看一下
00:47:00
又趕快關起來
00:47:03
這麼痛苦要做什麼
00:47:07
假使一個沒注意被人偷走
00:47:10
像上回說銀行的保險箱 被人撬開
00:47:14
一些古董被人偷走
00:47:16
有的哭得一個嘴巴像布袋
00:47:19
很不值得啊
00:47:23
若是沒價值的東西 沒人要啦
00:47:26
若是我家裡的東西
00:47:27
我常常說櫥櫃裡的經書 不要拿走才是真的
00:47:31
因為我要講課啊
00:47:33
你若拿去 我就要停課不用說了
00:47:36
若其他的東西 你要儘管拿去
00:47:38
真的是這樣
00:47:39
你若去我家說 老師啊 這個很漂亮
00:47:42
喜歡就拿去
00:47:44
老師連眉頭 都不會皺一下我沒騙你
00:47:47
你隨時都可以去
00:47:48
看喜歡什麼你儘管拿去
00:47:51
都沒有什麼價值啦
00:47:52
對不對
00:47:54
所以這都是身外之物嘛 哪有什麼價值
00:47:59
所以一個人 你就是有價值的東西
00:48:03
人家才會想要
00:48:05
你若說沒價值 有誰會要 對不對
00:48:09
所以你看現在 有的常說綁架無所不至
00:48:14
你家裡面若不夠富有 他也不會綁架你
00:48:17
你家裡面若不沒有 什麼價值的東西
00:48:19
他也不會綁架你
00:48:22
我說到綁架 說一個笑話給你聽
00:48:25
有一個小孩最聰明
00:48:28
就穿得很漂亮 他父親是大老闆
00:48:32
出去被人綁架
00:48:36
被綁架那個土匪 就說你家電話幾號
00:48:42
那個小孩又很聰明 小學才二年級
00:48:47
國民小學才二年級而已
00:48:49
報紙有刊登的嘛
00:48:50
你家裡電話幾號
00:48:52
我家裡沒電話
00:48:55
你家裡沒電話 妳父親做什麼
00:48:58
在收垃圾
00:48:59
說他父親在收垃圾
00:49:01
你父親在收垃圾
00:49:02
你衣服怎麼穿得那麼漂亮
00:49:04
就是我們隔壁嬸嬸
00:49:07
看我們家裡窮 拿給我穿的啦
00:49:11
現在那個土匪想說 他父親在收垃圾怎麼綁架
00:49:16
最會綁架也沒一萬塊
00:49:19
就把他帶到街上 說下車下車回去回去…
00:49:24
把他趕回去
00:49:25
那個沒價值啦 有價值才要 沒價值不要
00:49:31
前幾日我才聽到 一個師兄弟在說給我聽
00:49:35
有一個歐巴桑 她兒子很孝順
00:49:40
買項鍊 買戒子 買手環
00:49:43
掛到一身金光閃閃的
00:49:46
到街上要回去 走小路就被人抓走
00:49:54
抓走後 那個老歐巴桑很聰明
00:49:58
我這麼老了 你抓我有什麼用嗎
00:50:04
你若要的東西這樣啦
00:50:08
這種我不要 我兒子硬要給我
00:50:11
到街上說什麼 一對手環戒子還有項鍊
00:50:18
是一千多元買的
00:50:20
這都是銅的
00:50:22
我打算掛一個多禮拜 若褪色就丟掉
00:50:27
要就給你 要就給你啦
00:50:28
就一直要脫下來
00:50:30
她反而要脫下來給他
00:50:32
那兩個土匪 想說銅的要做什麼
00:50:36
要賣也沒人要
00:50:38
她買一千多塊 我們要賣給誰
00:50:41
回去 回去 回去…
00:50:43
就將她趕回去
00:50:44
回去說給她兒子聽
00:50:46
報紙才登出來
00:50:48
沒價值他不要啦
00:50:50
你就是有價值 他才要啦 我沒騙你
00:50:54
所以世間的人 千萬不要炫耀
00:50:57
我這個是勞力士 一個好幾十萬
00:51:00
我說早晚這個手臂 會被砍下來我沒騙你
00:51:04
真的是這樣
00:51:06
還是一個 一兩千塊 幾百塊的
00:51:09
在市場有的幾百塊就有了
00:51:12
湊合的戴才對啦
00:51:14
若不要 不要丟掉
00:51:16
去洗手放在洗手間 忘記拿也沒關係
00:51:21
對不對
00:51:21
一樣是在看時間而已 對不對
00:51:25
所以任何東西 有價值人家才要
00:51:29
我都不怕小偷啦
00:51:32
為什麼不怕小偷
00:51:34
我只顧著這個手提包而已
00:51:36
這個手提包 不是什麼價值啦
00:51:39
裡面全都是講課的經書
00:51:43
這個若被拿走 我明天沒辦法講道理了
00:51:46
是這樣而已
00:51:47
為了眾生啦
00:51:49
不然的話 隨便什麼東西
00:51:53
車子一到 我都說那些都不用拿下來
00:51:56
我都把它放在車上
00:51:58
只有這個幫我拿下來就好
00:52:00
這個要講課 幫我拿下來就好
00:52:03
剩下的都沒關係
00:52:05
也沒什麼價值的東西
00:52:07
我說小偷若去我家最倒楣
00:52:11
頂多兩件棉被
00:52:12
最有價值的是一台電視
00:52:15
也沒什麼東西
00:52:16
若有一些冷氣機是用過的
00:52:21
中古的要賣也沒人要啦
00:52:24
反而麻煩 要就給他嘛 對不對
00:52:28
所以最好還是 沒價值的東西較安全啦
00:52:33
我家裡叮叮噹噹的 也擺很多東西
00:52:38
我這回下去南部 也買了一棵假松樹
00:52:42
很便宜的放在桌上
00:52:44
人家若喜歡 抱走就算了 對不對
00:52:48
這個最安全 像這個玩賞 玩賞
00:52:51
吃飯就欣賞一下
00:52:53
若要 要就給你啊
00:52:56
若不信這棵若是玉來做的
00:52:59
我看三天就不見了
00:53:02
世間的人都是這樣
00:53:04
我們隔壁一台腳踏車 有的說鐵馬啦 非常舊的
00:53:14
你若要賣中古商 五十元他也不買
00:53:18
騎到哪裡就丟在路旁
00:53:21
若忘記騎 明天看還在那裡
00:53:24
後來他兒子就孝順嘛
00:53:27
他兒子說 爸爸老是騎老爺車
00:53:31
讓人看到就笑死了
00:53:34
我買一台給你啦
00:53:37
就買了一台最流行的 好幾千塊
00:53:41
腳踏車 不是摩托車
00:53:43
新型的很有價值 幾千塊買的
00:53:48
騎出去一天而已 去店裡買東西
00:53:53
每次想說 我每次都放在騎樓下
00:53:57
放到隔天還在
00:53:58
不知道說 進去裡面買個東西
00:54:01
出來就找不到車子了
00:54:02
回來就大罵了
00:54:04
都是你害的
00:54:06
我一台老爺車騎呀騎的
00:54:09
也沒有人會偷走 隔夜也沒關係
00:54:12
你現在買那台給我
00:54:13
我去騎車回來就走路
00:54:17
所以還是舊的比較好
00:54:22
我一輛車破舊破舊的
00:54:25
要去換內外胎都壞掉了
00:54:29
去換內外胎說要上千元啦
00:54:32
他說買一台新的比較好
00:54:36
新的很便宜 一千多塊就有了
00:54:39
你換兩個輪胎就要上千了
00:54:41
我說不要
00:54:43
我只要換個輪胎能騎就好
00:54:46
舊舊的放那裡沒人會牽走
00:54:48
我若買一台 雖然便宜一千多塊
00:54:53
騎一騎 不用三天就被騎走了
00:54:55
像剛才所說的騎車出去 卻走路回來就很麻煩了
00:55:01
還是騎舊的 比較妥當我沒騙你
00:55:04
所以聖人說不貴難得之貨
00:55:08
使民不為盜
00:55:10
古聖人說的話 沒有錯 對不對
00:55:14
還是世間的人 吃得飽穿得暖
00:55:21
衣 食 住三項若能安定
00:55:26
不用怎麼貪啦
00:55:28
那都是身外之物
00:55:30
你多會積 看你多有錢
00:55:34
死還是沒帶半樣走
00:55:37
看你要不要相信
00:55:39
不信你再多的寶物來說
00:55:42
你死後真的帶得走嗎
00:55:45
我同村的一個人 跟我怎麼說呢
00:55:48
歐吉桑你不要這樣說噢
00:55:50
人家某人…
00:55:52
我說的這個是很多年了
00:55:55
二 三十多年了
00:55:56
我三十多歲就留鬍鬚了
00:55:59
我三十年前 人家就都叫我阿伯了
00:56:03
歐吉桑你不要這樣說噢
00:56:05
人家那個某人他母親死了 金子帶好幾斤去噢
00:56:10
這樣說
00:56:12
我說帶幾斤有屬於她的嗎
00:56:15
怎麼沒有都放在棺材裡去
00:56:17
我說不對
00:56:19
棺材裡是放跟她一起而已
00:56:22
到頭來還是你拿去
00:56:24
現在人家若在撿骨頭
00:56:26
你們這裡我不知道啦
00:56:28
若我們宜蘭不說撿骨
00:56:30
說撿金
00:56:32
真的是這樣的撿金
00:56:34
現在若要撿骨的時候
00:56:37
棺材一打開金子就一直拿
00:56:41
現在一個戒指 小小的沒拿到
00:56:45
拿一根竹子就一直挖了
00:56:47
嗯 奇怪就還一個只 怎麼那麼奇怪
00:56:50
有時攪到骨頭都散了
00:56:53
那些金子撿完才有撿骨頭
00:56:56
金子沒拿起來 骨頭不會撿 我沒騙你
00:56:59
說什麼撿金撿金
00:57:01
沒你的份啦 借你看的而已
00:57:05
世人再有錢 也沒有用 對不對
00:57:09
我說若錢跟老師最好過
00:57:13
怎麼好過
00:57:14
我兒子若拿錢給我 我都先跟他明講
00:57:17
跟他明講明說
00:57:18
你錢是要給我看或給我用
00:57:21
我兒子說當然是給你用
00:57:23
要給我用 就隨便我用噢
00:57:26
我說花 我不會做壞事
00:57:28
都拿去做善事印書啦
00:57:30
有時會若要買紀念品 都是我拿出去這樣
00:57:35
就要讓我自由用我才要
00:57:37
若是要借我看
00:57:39
拚命拿錢給我 我放在口袋
00:57:42
以後我兩腿一伸 眼睛若閉上
00:57:45
說快來噢 爸爸的手尾錢噢
00:57:47
又跟我搶回去 我不要 我都這樣說
00:57:51
錢若跟我最好過
00:57:54
這手接過來 我那手就出去了
00:57:56
像剛才一點錢 我放在口袋會難過
00:58:01
我急忙拿去阿六那裡
00:58:02
說快快快… 這些錢你快拿去
00:58:04
這些錢若沒給你我會煩惱
00:58:06
一不小心 若錢掉了我更煩惱
00:58:10
所以錢若跟我最好過
00:58:13
都不會說放到酸掉 壞掉 發霉都不會
00:58:19
前手接錢 後手空
00:58:21
所以我們大家 對於老子這一段是很好
00:58:25
下文接下去更好
00:58:28
說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00:58:31
現在接下去 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00:58:34
這都是很好的金玉良言
00:58:37
這課你就要聽好記在心上
00:58:42
但是錢不是說不好
00:58:44
沒錢 沒錢你吃飯 要從哪裡來 對不對
00:58:47
所以古人才一句話怎麼說
00:58:50
財是養命之源
00:58:54
害人之本
00:58:56
一個人若沒錢 也是很難過啦
00:59:00
吃飯沒有啊 要喝一杯茶你也沒有
00:59:05
即然沒錢了你要怎麼辦
00:59:07
也是要錢 但是要適量 不要貪
00:59:13
我是想說有的人 為了事業這樣不擇手段
00:59:17
什麼僥倖失德的錢都要賺
00:59:20
你沒聽以前的人說一句話
00:59:24
僥倖賺就失德了
00:59:26
快活賺就賭輸錢
00:59:29
真的是這樣子
00:59:31
就要賺那個 光明正大的錢來
00:59:34
吃得會甜
00:59:36
而且又不用怕土匪和賊
00:59:40
真的是這樣
00:59:41
要做賊的人也會打聽
00:59:43
這個小氣鬼 這個錢很多
00:59:46
平常行善都不肯 就撈他一筆
00:59:50
真的是這樣
00:59:53
所以今晚說來到這裡
00:59:55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59:58
我們現在翻第三頁第三章
01:00:09
我們現在開始
01:00:11
不尚賢使民不爭
01:00:16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01:00:22
我們上期剛好說到這裡
01:00:25
今晚從這裡接下去
01:00:28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01:00:34
說一個人
01:00:36
你若不要去看這些 會起心動欲的名利
01:00:43
自然我們就會 讓我們的心思
01:00:48
不會讓這個欲 把我們所迷惑
01:00:54
對於本文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00:59
世之貴利賤德
01:01:03
日夜追逐聲色
01:01:07
生活奢靡
01:01:09
奇器珍禽異獸之娛
01:01:13
人人見之
01:01:15
欲望則起欲起心亂
01:01:20
心亂盜則生
01:01:23
故止欲絕盜之方
01:01:28
惟施聖教
01:01:30
使人少私寡欲漸至於無
01:01:35
無欲則心不亂
01:01:38
心不亂則貴德賤利
01:01:42
無所求無所爭
01:01:45
富不富貧不貧
01:01:47
貴不貴賤不賤
01:01:50
不見可欲之物
01:01:52
則心不亂
01:01:53
故云不見可欲
01:01:56
使心不亂也
01:01:58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02:02
辭海這樣說
01:02:04
有不足之意念
01:02:07
而企圖滿足之曰欲望
01:02:11
一個人看這樣也不滿足
01:02:17
看那樣也不滿足
01:02:19
而且他有那個企圖 要滿足他的心
01:02:23
這個叫做欲望
01:02:26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02:29
非其所取而取之謂之盜
01:02:35
辭海說不應該拿 的東西我們去拿
01:02:40
這個東西就不是我們的
01:02:43
我們就不應該拿 卻去拿來 這就是賊啊
01:02:48
呂純陽祖師說
01:02:51
取非分之財曰盜
01:02:54
如貪墨劣農怠工奸商等
01:03:00
皆曰盜
01:03:02
呂純陽祖師說
01:03:05
拿了不是我們 應得數額的錢財
01:03:12
這個叫做盜
01:03:14
比如說貪官污吏 貪污
01:03:18
或是這個壞行為的農人
01:03:23
或是做工偷工減料
01:03:26
做那個奸商等
01:03:29
全都得到不應當得的錢財
01:03:34
這都叫做盜
01:03:36
所以呂純陽祖師才這樣說
01:03:41
說世間的人 都注重這個利益
01:03:48
看道德很輕
01:03:54
從早到晚 就是積有形有色名利等
01:04:05
他的生活奢侈浪費
01:04:10
看到比較稀罕的古董
01:04:15
看到比較珍貴的禽獸
01:04:18
就拿來自娛
01:04:21
人人看到 就會生起這個欲望
01:04:27
說啊 人家 有那個東西我們沒有
01:04:29
欲望就生出來
01:04:32
一個人欲望 若生出來心就會亂
01:04:37
心若亂這個賊心就生出來
01:04:41
所以一個人 你要制止我們的欲望
01:04:46
要來斷絕 這個偷盜的心的方法
01:04:52
只有要來施行聖人的教導
01:04:59
可以讓一個人 減少這個私欲
01:05:05
漸漸達到這個無
01:05:09
一個人若無欲 我們的心就不會亂
01:05:14
心若不會亂 就會去尊重這個德
01:05:20
看這個利就會較輕
01:05:23
就會無所求 就無所爭
01:05:28
富不富
01:05:30
有錢 他不會炫耀他有錢
01:05:34
窮 安貧樂道
01:05:39
有地位會謙虛
01:05:43
沒地位 他不會拍人家馬屁
01:05:47
你沒看到可欲的東西
01:05:51
我們的心自然不會亂
01:05:54
所以才說 不見可欲 使心不亂
01:06:00
所以當今 我們大家說要做聖人
01:06:05
做聖人不是很難
01:06:08
是很容易
01:06:11
不過世間的人又不做
01:06:15
所以在這個通書聖學篇
01:06:19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1:06:22
聖可學乎
01:06:26
曰可
01:06:28
曰有要乎
01:06:32
曰有
01:06:34
請問焉
01:06:36
曰一為要
01:06:38
一者無欲也
01:06:41
無欲則靜虛動直
01:06:46
靜虛則明
01:06:49
明則通
01:06:51
動直則公
01:06:53
公則薄
01:06:56
明通公薄
01:06:59
庶矣乎
01:07:01
這裡面兩個注解
01:07:06
我們有必要來做個解釋
01:07:10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07:14
通書 書名 凡一卷
01:07:19
宋周敦頤撰
01:07:24
辭海說通書
01:07:27
是一本書的名字
01:07:30
有一卷
01:07:32
這是這個宋朝 周敦頤所著的
01:07:39
這個周敦頤 有時稱呼叫做為周子
01:07:43
是我們宋朝很出名 程子的老師
01:07:49
但是這個通書
01:07:52
和一般我們 看日子的通書是不一樣
01:07:56
通書是一本儒家 儒學的書
01:08:03
第於好比是 一本道理的書就是了
01:08:08
注解第二 論語先進 第十一篇這樣說
01:08:14
回也其庶乎
01:08:17
對於這個文 皇侃先生解釋
01:08:23
回也其庶乎
01:08:24
庶 近也
01:08:26
言近聖道也
01:08:30
皇侃說回也其庶乎
01:08:33
但是這個字 也有人唸「庶」
01:08:36
庶、「庶」 這是彰泉口音的關係
01:08:40
這都沒關係
01:08:41
好比說彰化 「彰化」這個一樣
01:08:45
音都不太一樣
01:08:48
這個庶就是近的意思
01:08:51
就是說近在聖人的道
01:08:55
所以現在 通書聖學篇裡面
01:08:59
有一個人來請教周子
01:09:05
說聖人可以學嗎
01:09:09
我們可以學做聖人嗎
01:09:12
他說可以啊
01:09:14
可 可以的
01:09:17
這個人又問有要乎
01:09:22
有那個種辦法嗎
01:09:24
要做聖人有那個辦法嗎
01:09:27
他說有啊
01:09:30
請問焉
01:09:32
不然我來請教你 要做聖人怎樣才能做
01:09:37
要做聖人就是一做為要訣
01:09:43
什麼叫做一
01:09:45
一就是無欲
01:09:49
這個無欲
01:09:52
一個人若達到無欲
01:09:55
就會靜 就會虛
01:09:58
這個靜是什麼靜
01:10:01
比如說我們要睡就是靜
01:10:03
或是在那裡 打坐坐禪就是靜
01:10:06
在這個靜的時候啊 心就放空
01:10:12
不著一物
01:10:15
動 動就是行動
01:10:19
比如說我要去上班 工作
01:10:22
或是要去工作 要去做生意這就是動
01:10:28
動就是要直
01:10:32
你一個人靜若虛就開智慧
01:10:38
明 明就是智慧
01:10:43
智慧若開就萬事通
01:10:47
每一樣都會知道
01:10:51
你若行動這個動若是直
01:10:55
做事情都是公 沒私心
01:11:00
一個人若公 你就無欲
01:11:05
薄就是已經 對這個欲念就很少
01:11:11
一個人明通公薄
01:11:15
就近於聖人的道了
01:11:19
這是周子裡面所說的
01:11:23
但是對這個說一者無欲 這句話你也要注意
01:11:28
這有人問我說一
01:11:30
一就是已經有名了
01:11:34
我們應該到零才是無
01:11:39
一就是已經有了 怎麼說一是無欲
01:11:43
但是這個 後面我就會再說
01:11:46
因為我們這個無欲有兩種
01:11:50
一種是絕對的無欲
01:11:52
一種是相對的無欲
01:11:55
所以現在對於這個一呢 下面我們再解釋
01:12:00
但是對於周子 他今日所說的這個無欲
01:12:08
後來也是有人反對
01:12:13
說到這個無欲 但是也有人也是反對
01:12:19
是為什麼他會反對呢
01:12:24
現在我們來看 當時一樣在宋朝的時候
01:12:30
有一個叫做呂坤 才一句話這樣說
01:12:35
周子謂聖可學乎
01:12:39
曰無欲
01:12:42
愚謂聖人不能無欲
01:12:46
七情中合下有欲
01:12:52
呂坤呻吟語說
01:12:55
周子他說聖人可以學嗎
01:13:00
他回答說無欲
01:13:04
愚就是呂坤 自己自稱說我
01:13:09
我認定聖人不能夠無欲
01:13:15
因為這個七情
01:13:18
七情就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01:13:22
七情的裡面 已經就有這個欲的存在
01:13:27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七情
01:13:30
七情裡面就有欲啊
01:13:32
是為什麼說無欲
01:13:37
後來有一個李覯 做了一本叫做文集
01:13:42
在這個李覯文集 裡面這樣說
01:13:46
欲 人之情
01:13:49
無欲乃反人之情
01:13:53
世俗之不喜儒以此
01:13:58
李覯這樣說
01:14:00
說欲是我們人的人情
01:14:06
無欲是反人情
01:14:10
所以世間人啊 對儒家討厭的原因在這裡
01:14:17
那麼周子說無欲
01:14:24
現在這個呂坤和李覯 反對說無欲是反人道
01:14:30
誰說的比較對
01:14:32
我們來看呂純陽祖師
01:14:34
對於這個問題 來做一個詳細解釋
01:14:39
周子云 一者無欲也
01:14:46
○為不動之本性
01:14:50
一為純動之體
01:14:54
何謂一也
01:14:56
此語與壇經所云
01:14:59
無念者於念而無念
01:15:03
及頓悟入道要門論所言
01:15:06
無念者無邪念 非無正念之義同
01:15:11
故周子云一者無欲也
01:15:16
李氏 呂氏 不知聖語而妄評也
01:15:22
無欲乃指無人欲也
01:15:26
非指無天欲也
01:15:28
天欲不可無
01:15:30
人欲不可有
01:15:32
天欲者公也
01:15:34
人欲者私也
01:15:37
欲字雖一用處不同
01:15:40
其義則異
01:15:42
故學者不可不明察其理焉
01:15:47
對於本文 我們來做個詳細說明
01:15:53
呂純陽祖師說 周子他說一者無欲
01:16:00
但是你要知道這個○ 是我們不動的本性
01:16:07
○是絕對的東西
01:16:11
一是純動的本體
01:16:15
怎樣叫做一
01:16:18
這句話和六祖壇經所說
01:16:24
無念者於念而無念
01:16:28
無念不是說 心裡都沒想半樣
01:16:33
在這個念頭的中間 不能讓念頭束縛住
01:16:41
和頓悟入道要門論所說的
01:16:45
說無念者無邪念 非無正念這個意思一樣
01:16:51
他說無念是沒這個邪念
01:16:55
不是指沒有正念
01:16:59
所以周子 今天來說一者無欲
01:17:06
因為這個李覯 和呂坤兩個人
01:17:10
兩個人不知道聖人的意思
01:17:13
他們胡亂批評
01:17:16
無欲是指什麼
01:17:20
指無人欲
01:17:22
並不是指沒天欲
01:17:27
天欲不能沒有的
01:17:29
人欲不能有的
01:17:32
怎麼樣叫做天欲
01:17:33
天欲就是公啊
01:17:36
天欲就是為了眾生 天欲不是為了自己
01:17:41
人欲就是私欲 等於就是貪欲
01:17:45
這個欲的字雖然一個字
01:17:49
不過要用的地方不同
01:17:52
這個意義就不同了
01:17:54
所以我們學道的人 不可不明察這個道理
01:18:01
所以我們這個學道很重要
01:18:05
要瞭解這個相對的問題
01:18:09
所以當時 惠能六祖要死之前
01:18:15
祂的弟子說師父 此後我們要出去傳教
01:18:19
要怎麼傳
01:18:21
祂說你要知道三十六對法
01:18:24
你若知道三十六對法 之後一切皆通
01:18:30
什麼叫做三十六對法
01:18:32
萬物是相對的東西
01:18:36
天對地
01:18:39
光對暗
01:18:42
前就對後
01:18:45
左就對右
01:18:47
父親就對母親
01:18:50
神就對鬼
01:18:53
道就對魔
01:18:56
這是一定的理呀
01:18:59
所以道理在說都說單面
01:19:03
絕對沒有說雙面
01:19:06
你若說天堂 就要知道地獄啊
01:19:09
一定要知道
01:19:11
所以有時候說啊 你的人就不要造業喔
01:19:16
不過說造業你要瞭解
01:19:18
業也有兩種
01:19:19
一種善業一種惡業
01:19:22
叫你不要造業 是不要造惡業
01:19:26
不是說連善業都不要做
01:19:30
善業 什麼叫做善業
01:19:33
我們做善事也是善業
01:19:36
像我在講道理也是善事
01:19:39
人家說老師你不要那麼業
01:19:41
這樣南北部這樣奔跑
01:19:42
這也是業啊 對不對
01:19:45
叫你不要造業 是叫你不要造惡業
01:19:49
不是指說連善業都不要做
01:19:52
不是這樣子
01:19:54
好比像三字經說
01:19:57
這個子不教父之過
01:20:01
母親都沒有過失嗎
01:20:04
假使兒子若不肖
01:20:06
人家說啊 妳做母親都沒有教
01:20:08
古時候的人就說 子不教 父之過
01:20:11
是父親的責任
01:20:12
我做母親的有什麼責任
01:20:13
這樣就糟糕了
01:20:15
說父親就要知道有母親
01:20:20
所以才說 這個道理是兩面的
01:20:24
他說一者無欲
01:20:27
這個無欲就是沒有貪欲
01:20:30
不是沒有正欲
01:20:33
好比他說的這個無念
01:20:35
是無邪念不是無正念
01:20:37
這個道理在這裡
01:20:40
所以世間的人 有時候讀這個書
01:20:42
有時讀到頭 都亂了的原理就是這樣
01:20:46
他不能瞭解 道理本來是相對的東西
01:20:52
所以才說 子貢說聞一知二
01:20:59
聽前就知後
01:21:01
說善就知惡
01:21:04
這就是聞一知二的道理啊
01:21:07
所以才說你們學道的人
01:21:10
讀這個經書
01:21:12
不要被這個經書 把你迷住
01:21:15
沒辦法自己解開這個問題
01:21:21
所以今天周子 所說的這個無欲
01:21:24
和孟子所說的寡欲
01:21:27
和老子所說 欲不欲這個意思一樣
01:21:33
我們現在來看 孟子盡心章一句話
01:21:38
孟子曰
01:21:40
養心莫善於寡欲
01:21:44
孟子這樣說
01:21:46
一個人要修養我們的心
01:21:50
沒有一個 比寡欲還好的辦法
01:21:54
一個人的寡欲就是養心
01:21:59
寡欲是什麼
01:22:00
寡欲就是一啊
01:22:03
為什麼說寡欲就是一
01:22:05
所以你看丈夫若死了
01:22:07
沒丈夫的叫做寡婦
01:22:10
若沒太太的叫做寡夫
01:22:13
做皇帝叫做寡人
01:22:15
皇帝一個而已
01:22:17
一國不能出兩個皇帝
01:22:19
出兩個皇帝 就大亂了 對不對
01:22:22
一定一個而已
01:22:24
一就是寡欲啊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22:27
所以道理要多研究
01:22:30
所以道德經 的六十四章這樣說
01:22:33
聖人欲不欲 不貴難得之貨
01:22:38
怎麼樣叫做欲不欲
01:22:42
不欲就是不要
01:22:45
欲就是要
01:22:47
他愛沒人要的東西
01:22:52
什麼東西沒人要
01:22:54
若說這個修道 不用本錢大家都不要
01:22:58
不要我們撿起來啊
01:23:00
人家若不要我們撿起來
01:23:03
人家若要相爭 我們就不要跟他爭
01:23:06
若這種難得之貨
01:23:09
像那個古董啦 那個貴重的東西
01:23:12
大家爭著要
01:23:14
我們就不要了 人家要就給他
01:23:17
人家不要 不要我們就撿起來用
01:23:20
這就是什麼
01:23:20
這就是寡欲啊 也可以說一
01:23:23
這樣就是聖人
01:23:25
所以說聖人 欲不欲 不貴難得之貨
01:23:31
所以一個人 你真的要做聖人很簡單
01:23:35
你要達到無欲的境界
01:23:37
你的心要有一個公的欲念
01:23:41
要有一個正當的欲念
01:23:45
對於這個貪欲 一點也不能要
01:23:48
一個人你若沒有這個貪欲
01:23:50
要做聖人哪有什麼困難啊
01:23:54
我們今晚說到這裡
01:23:56
時間的問題 就暫且告一段落
01:24:00
下文下期再來做個分解
01:24:05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24:11
我們現在來翻第三頁
01:24:19
不然我們開始
01:24:22
不尚賢 使民不爭
01:24:27
不貴難得之貨
01:24:30
使民不為盜
01:24:33
不見可欲
01:24:36
使心不亂
01:24:38
我們剛好說到這裡為止
01:24:41
對於這個不見可欲 使心不亂
01:24:45
我們上期有引到這個無欲
01:24:51
周子他說一個人 你若要學這個聖人之道
01:24:57
就一定要達到無欲的境界
01:25:01
但是同時 有一個呂坤和李覯
01:25:06
來反對這個無欲的道理
01:25:09
所以我們後來 就引到這個孟子盡心章
01:25:16
說養心莫善於寡欲
01:25:19
和道德經的六十四章
01:25:22
說聖人欲不欲 不貴難得之貨
01:25:26
這樣我們就知道
01:25:28
知道說這個無欲 並不是說完全都無欲
01:25:32
所說的無欲
01:25:34
是對於不正當 的欲念這個貪欲
01:25:39
所以呢
01:25:40
對於正當的欲 每一個人都有
01:25:43
但是若不正當的貪欲 我們不能存有的
01:25:48
但是我們凡夫俗子 全都有一種貪欲的念頭
01:25:56
對於這個欲 是阻礙我們的道很大
01:26:00
所以我們現在來看
01:26:02
佛教的一個雜阿含經 裡面說的話
01:26:06
欲生諸煩惱
01:26:11
欲為生苦本
01:26:15
現在說的欲 大多數都說貪欲
01:26:21
這個我們上期有說過
01:26:24
道理都說一面不說雙面
01:26:28
因為說雙面很難說
01:26:34
文也長
01:26:35
所以你只有看一個文
01:26:38
就知道是說 善的一面或說惡的一面
01:26:42
比如我們說造業 大多數都說造惡業
01:26:48
所以我們萬樣事物
01:26:51
你就要知道說是哪一面
01:26:53
像三字經說 子不教 父之過
01:26:59
但是你另外要知道一面
01:27:01
要說這個母親
01:27:03
說父就要知道母親了
01:27:06
所以現在這個欲 大多數都說這個貪欲
01:27:10
不會去說這個正欲
01:27:13
他說一個人的貪欲啊 會生出很多很多煩惱
01:27:19
因為一個人若貪欲 求無不厭
01:27:24
怎麼求都求不滿足
01:27:27
所以呢 他就生出 這個煩惱出來
01:27:31
所以這個欲 就生出我們人苦的根本
01:27:36
因為你這個貪欲不止 跟不上人家
01:27:41
自然那個苦就生出來了
01:27:44
所以論語里仁 第四篇這樣說
01:27:49
富與貴是人所欲也
01:27:54
不以其道取之不處也
01:28:00
說若是有錢 有地位
01:28:05
這每個人都愛
01:28:07
說到有錢誰不要
01:28:09
說到有地位誰不要
01:28:10
每個人都愛
01:28:12
不過若不照道義 得來的我不要
01:28:18
怎麼樣不照道義
01:28:19
比如說你要有錢沒關係
01:28:22
你去欺騙詐欺人家 胡亂來的有錢沒有用啊
01:28:29
地位也一樣
01:28:31
你若正正當當 得到沒關係啊
01:28:33
你不是…
01:28:34
不擇手段去奪來的 有地位也沒有用
01:28:39
所以孔子就是說 有錢 有地位大家都愛
01:28:44
不過若不照道義得來的 我孔某某不要
01:28:51
孔子說這個祂不要
01:28:54
所以論語里仁 第四篇又一句話
01:28:58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01:29:04
孔子說若是不照道義 而有錢而富有
01:29:11
若我看來 如天上一朵那個浮雲
01:29:15
因為雲不久住啊
01:29:19
等一下就散了
01:29:21
好比不照道義 得來的有錢富貴
01:29:25
根本就不長久
01:29:28
所以佛光大辭典裡面才說
01:29:33
阿那律八念經
01:29:36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01:29:40
謂比丘修道
01:29:42
當於一切塵境
01:29:44
不生希欲之心
01:29:46
雖自得無欲
01:29:48
而不念他知
01:29:50
所以得道
01:29:53
佛光大辭典說
01:29:55
在這個阿那律 八念經裡面一句話
01:30:00
說我們的道 是從無欲所生出來的
01:30:06
不是說你有欲 可以得到這個道
01:30:09
一個人若有欲 絕對不能得到道
01:30:13
這就是我們出家人
01:30:16
比丘 比丘就是出家人
01:30:18
這就是出家人要修道
01:30:21
應該在一切塵境
01:30:24
塵就是六塵
01:30:26
在六塵之境不會 生出虛妄貪欲的心
01:30:33
雖然你的人 有達到無欲的境界
01:30:36
但是你就不喜歡炫耀
01:30:38
不一直炫耀說 噢 我達到無欲的境界了
01:30:42
所以你才會得道
01:30:45
因為一個人 你已經達到無欲的境界
01:30:49
你還在那裡炫耀 誇口
01:30:51
等於你還有一個愛名的欲
01:30:54
喜歡讓人知道的欲存在
01:30:56
所以雖然 你得到無欲的境界
01:30:59
但是你還是不喜歡炫耀
01:31:03
大毘婆沙論裡面這樣說
01:31:07
無欲 又作少欲知足
01:31:11
分別言之於未得之物
01:31:14
不起過分之貪欲
01:31:17
稱為少欲
01:31:19
對既得之物不嫌其少
01:31:23
稱為知足
01:31:26
大毘婆沙論裡面說
01:31:28
無欲另外一個名 叫做少欲知足
01:31:34
若要兩樣將它分別來說
01:31:37
這個少欲和知足
01:31:39
這四字當成兩句來說
01:31:43
還沒得到的東西
01:31:46
你不會生起過分的貪欲
01:31:49
這就是叫做少欲
01:31:52
對於已經得到的東西 你不會嫌少
01:31:57
這個叫做知足
01:32:00
所以一個人對於 這個欲這是很要緊的
01:32:06
所以說 不見可欲 使心不亂
01:32:10
這個欲 是阻礙我們的道很大
01:32:14
所以我們在佛家 說貪瞋癡是三毒
01:32:21
貪就是貪欲 就是這個欲
01:32:25
無論再小的貪也不要
01:32:29
你若一個人 的貪欲心若跑出來
01:32:32
會生出很多的毛病
01:32:34
也會生出很多的煩惱
01:32:37
和這個苦楚
01:32:40
我臨時去想到 我在年輕時代
01:32:45
我所親眼看到的事情
01:32:48
這已經可以說五十多年了
01:32:53
剛剛光復前就對了
01:32:55
我們光復已經五十幾年了
01:32:57
那時候 我還二十幾歲我還年輕
01:33:01
我親眼看到
01:33:04
說一個最小的貪欲
01:33:08
以前我們在賣冰
01:33:12
不是說現在的克林姆
01:33:16
或是這個冰淇淋 不是
01:33:19
也不是機器拌的不是
01:33:22
那時的冰是用手打的
01:33:24
可能這裡 年紀大一點的就知道
01:33:27
一個桶 一個外桶是木材做的
01:33:31
內桶是用鐵片做的
01:33:35
外桶和內桶之間 才放一些冰塊
01:33:41
冰塊又放一些鹽
01:33:43
就一直打一直打
01:33:45
打到裡面的 那些糖水都結凍了
01:33:49
可能你們 年紀大一點都曾看到
01:33:52
才用那個杯子
01:33:54
那個杯子比我們 現在喝茶的還小一點
01:33:58
差不多70cc至80cc中間
01:34:03
我們這個杯子 差不多100cc
01:34:06
若倒到滿差不多120cc
01:34:08
差不多70cc至80cc的杯子
01:34:11
普通在賣的
01:34:12
一杯多少 一分錢
01:34:15
怎樣叫做一分錢
01:34:17
現在分看不到了
01:34:19
我們十分才一角
01:34:21
十角才一元
01:34:25
若說起來一元 就是一百分錢
01:34:27
這樣說較快
01:34:29
一杯一分錢
01:34:31
太陽快要下山了
01:34:34
那個賣冰的想說
01:34:36
這些若沒賣掉 明天就壞掉了
01:34:38
怎麼樣 明天就溶化 變水了嘛
01:34:42
變水來說明天又要重打
01:34:45
乾脆便宜一點賣掉
01:34:47
他就在那裡叫喊
01:34:49
一杯一分錢 三杯兩分錢這樣說
01:34:52
你若買兩分錢就三杯了
01:34:55
遇到一個鄉下人 戴一個斗笠
01:34:59
跟他說裝兩分錢來 就喝了三杯
01:35:07
喝了三杯 拿五分錢要給他找
01:35:11
生意人 嘴巴本來就很會亂講
01:35:15
若賣得掉 隨便賣掉就沒關係
01:35:19
不然太陽下山要回去了
01:35:22
他說不要找了 那些全給你
01:35:25
他說那些全給你
01:35:27
就有舀冰的杓子 那個杓子舀舀看
01:35:32
裡面最少還有二十杯
01:35:35
一杯一分錢哩
01:35:38
這裡若要全買來說 就要二角
01:35:42
我二分錢三杯
01:35:44
剩三分錢買十幾杯
01:35:46
這樣有得賺啊
01:35:48
就說好不用找了這樣說
01:35:49
不用找
01:35:51
那個賣冰的 就將那些錢就收了起來
01:35:53
就說我既包給你 這些都是你的了
01:35:57
你自己舀這樣說
01:36:00
看要吃多少自己舀
01:36:02
以前也沒塑膠袋
01:36:05
若有塑膠袋就倒一倒 裝在塑膠袋拿回來也好
01:36:10
那時包東西若不是紙
01:36:13
不然就是用芋頭葉
01:36:16
不然就是用夾竹桃葉
01:36:18
根本就沒有塑膠袋
01:36:20
也沒有人 帶碗或水壼拿去裝
01:36:26
以前又沒有啊
01:36:28
所以呢
01:36:30
他就杓子拿來 杯子拿來就喝了
01:36:33
喝到差不多五杯了
01:36:35
實在喝不下去了 多會喝
01:36:39
太陽又暗了 稍微在轉涼了
01:36:43
那時候喝到第六杯 變成怎樣子呢
01:36:48
就開始發抖了
01:36:51
喝到第七、八杯來 喝到變成怎樣呢
01:36:55
喝下去可能 食道管到這個胃
01:36:59
太冷還是怎樣的
01:37:04
一些人想說這個人 太離譜的大家都圍著
01:37:07
在市場裡大家都圍著他
01:37:08
也不會喊說不要喝了
01:37:11
大家認為好玩 看他在喝 喝成這個樣子
01:37:15
還好當時一位日本的巡佐
01:37:19
以前說巡佐 就是現在的警員啦
01:37:23
那個巡佐…
01:37:25
以前一個派出所
01:37:26
才一個巡佐 一個副巡佐才兩個人而已
01:37:31
若說警察 大家都認識 對不對
01:37:33
以前範圍很小嘛
01:37:35
巡佐叫做阿部
01:37:38
阿部 台灣話叫做阿部啦
01:37:42
這個阿部 看到人圍了那麼多
01:37:45
想說在做什麼
01:37:46
揹了個佩刀就走了過來
01:37:50
什麼事 什麼事
01:37:51
問說在做什麼
01:37:52
人家就說 在喝冰水啦 喝不下去
01:37:56
阿部看他這樣子 一定會喝死
01:38:01
阿部手伸出來 就往他的臉頰
01:38:04
「巴該啊魯」
01:38:05
就往臉頰打下去
01:38:07
以前警員打人沒事的
01:38:09
你打被他白打的我沒騙你
01:38:11
現在就不行了
01:38:13
現在警察你若打人
01:38:15
說是人權 告你有事噢
01:38:18
日本時代不是
01:38:19
日本時代被打是白打的
01:38:21
你沒處討
01:38:23
「巴該啊魯」一打就醒了
01:38:26
看到警察而已
01:38:28
看到巡佐而已 就嗨嗨…拔腿就跑
01:38:33
那時看到警察 大家都嚇死了
01:38:36
現在看到警察大家不怕了
01:38:38
有的跟警察在比誰大
01:38:41
還好阿部來
01:38:43
若沒有阿部巡佐來
01:38:44
我看脹死了
01:38:46
若沒死 回去也生病了
01:38:47
我沒騙你
01:38:48
這叫貪啦 貪欲
01:38:50
想說噢 這個這麼便宜
01:38:53
那貪欲的心就跑出來
01:38:56
所以這個貪欲 是一種會害人的
01:39:00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1:39:05
是以聖人之治
01:39:10
虛其心 實其腹
01:39:13
弱其志 強其骨
01:39:17
他說所以 我們聖人在治理天下
01:39:22
要斷除我們人的妄想心
01:39:26
來回復這清淨的心
01:39:30
這個不去 爭這個虛名和假利
01:39:37
來充實我們的內德
01:39:40
會看淡這個名和利
01:39:44
來削弱我們貪欲的志向
01:39:49
安分守己
01:39:51
來增強 我們的正道無私的心
01:39:58
對於本文詳細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40:03
虛 猶佛家所言之空也
01:40:10
斷妄想以返清淨心
01:40:15
故言虛其心
01:40:19
欲虛其心先實其腹
01:40:23
實 充實也
01:40:26
腹 內德也
01:40:28
言不爭虛名假利
01:40:31
以充實內德也
01:40:34
欲實其腹
01:40:37
先弱其志
01:40:40
弱 削弱也
01:40:43
志 貪志也
01:40:46
言看淡名與利
01:40:49
以削弱其志也
01:40:52
欲弱其志先強其骨
01:40:56
強 堅強也
01:40:58
骨 骨鯁也
01:41:01
言安分守己
01:41:03
以堅強骨骾
01:41:06
骨鯁者 正直無私欲也
01:41:09
強其骨而後能弱其志
01:41:14
弱其志而後能實其腹
01:41:18
實其腹而後能虛其心
01:41:21
虛其心者至道至德也
01:41:25
這個骨鯁首先做個說明
01:41:28
辭海這樣說
01:41:30
骨鯁 正直也
01:41:32
骨鯁等於就是正直的意思
01:41:37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01:41:41
虛等於就是 他們佛家所說的空
01:41:47
所以我們有時候 說虛空 虛空
01:41:51
虛和空是一樣的
01:41:53
所以我們道家說鍊精化氣
01:41:56
鍊氣化神 鍊神還虛
01:41:59
不說空他說虛
01:42:02
一個人你若斷絕妄想心
01:42:07
就會返回清淨心
01:42:11
所以才說虛其心
01:42:15
一個人你想要達到清淨心
01:42:20
虛其心就是清淨心
01:42:23
就要首先來實其腹
01:42:27
實就是充實 腹就是內德
01:42:32
所以人家在說
01:42:33
說你的人內腹很好
01:42:36
也有人說你腹內很豐富
01:42:40
腹就是我們的內德
01:42:44
說到我們 不要爭這個虛名假利
01:42:49
來充實我們的內德
01:42:53
你想要來充實內德 就要首先弱其志
01:42:58
弱就是削弱
01:43:00
好比把它削掉
01:43:03
志就是貪志
01:43:04
貪欲的志向
01:43:08
就是說有辦法 來看淡我們的名和利
01:43:13
將我們這個貪志把它削掉
01:43:18
你想要弱其志
01:43:20
要首先強其骨
01:43:22
強就是堅強
01:43:24
骨就是骨鯁
01:43:25
骨鯁就是正直
01:43:28
就是說安分守己
01:43:30
來堅強這個骨鯁
01:43:34
骨鯁就是正直沒有私欲
01:43:39
一個人你有辦法
01:43:43
來堅強我們人的正直無私
01:43:48
才有辦法 來削弱我們貪欲的志
01:43:56
你要來削除這個貪志之後
01:44:01
你有辦法削弱 這個志之後啊
01:44:04
才有辦法充實我們的內德
01:44:08
你想要來充實 這個內德之後
01:44:12
你沒充實內德
01:44:14
你充實內德之後 才有辦法來達到清淨心
01:44:19
清淨心就是 我們的至道至德
01:44:23
這是一種順序的問題
01:44:28
所以說是以聖人之治
01:44:31
虛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01:44:35
他就是說 聖人今天來治理天下
01:44:38
就是要斷這個妄想心 來返回清淨心
01:44:44
不要去爭這個虛名假利
01:44:47
來充實我們的內德
01:44:49
看淡這個名和利 來削弱我們貪欲的志向
01:44:55
安分守己 來堅強你正直無私的心
01:45:00
這個就是講這樣
01:45:02
現在我們再看下文下去
01:45:07
常使民無知無欲
01:45:12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01:45:19
說我們時常 要讓這個人民
01:45:26
沒這個偽詐巧智
01:45:32
沒有這個多心的欲念
01:45:36
讓一些用巧智的人 不敢隨便亂做
01:45:43
這一段我們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45:48
知 音智
01:45:52
知有聖智 有賢智
01:45:56
有真智 有巧智
01:46:01
本章所言之知則指巧知也
01:46:07
巧知之人心機巧詐
01:46:11
其欲無疆
01:46:13
修者當棄其智
01:46:16
使巧智不敢妄為
01:46:20
故言常使民無知無欲
01:46:26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01:46:30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46:34
注解第一
01:46:36
知 音智 通智
01:46:40
謂智慧也
01:46:42
禮中庸 好學近乎知
01:46:47
辭海這樣說
01:46:49
知 我們一般 這個字讀作知
01:46:54
但是現在讀作智
01:46:57
這個知 和這個智字意思一樣
01:47:02
就是智慧
01:47:04
現在來引禮記中庸篇
01:47:08
有人說中庸 是四書怎麼說禮記
01:47:12
所以我們就要知道
01:47:15
本來四書是四本書
01:47:19
不一樣
01:47:21
因為我們儒家有四個聖人
01:47:27
第一個就是至聖孔子
01:47:33
這個孔子的言論 後來著這本論語
01:47:39
第兩個就是我們宗聖曾子
01:47:45
就是著這本大學
01:47:49
第三個就是述聖子思
01:47:52
就是著這本中庸
01:47:55
第四個就是這個孟子 就是著這本孟子的書
01:48:02
有人說顏回呢
01:48:04
顏回沒著書
01:48:06
雖然是經過有五個聖人
01:48:09
但是顏回沒著書
01:48:12
所以只有四個聖人 著四本的書
01:48:16
就是論語 大學 中庸 孟子
01:48:21
這個中庸本來是 在禮記裡面的中庸篇
01:48:28
到宋朝這個朱熹夫子
01:48:32
他為了要這個儒家
01:48:35
四個聖人這四本的書
01:48:39
要把它合成一本
01:48:42
所以才將這個 禮記中庸篇抽出來
01:48:47
以及這個論語 大學 以及孟子合在一起
01:48:53
才叫做四書
01:48:56
現在在禮記中庸篇 說好學近乎知
01:49:00
你若好學的人 才近於這個智慧
01:49:05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49:08
巧 偽也
01:49:11
巧就是偽
01:49:13
什麼叫做偽
01:49:15
辭海說偽 詐也
01:49:17
偽就是詐
01:49:19
那麼現在這個偽就是詐
01:49:22
詐就是好比欺詐
01:49:25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1:49:27
知 音智
01:49:30
但是知有一個聖智
01:49:33
聖智就是 我們人第九識的妙智慧
01:49:38
若是他們佛家說是般若
01:49:42
有一個賢智
01:49:44
這就是我們人 第八識的智慧
01:49:48
有這個真智
01:49:50
真智就是第七識的超知識
01:49:55
有巧智
01:49:56
巧智就是 我們第六識的智識
01:50:00
所以當今
01:50:03
不瞭解這個智慧 和知識不一樣
01:50:09
有的說 咦 做到博士怎麼做壞事
01:50:15
做到法官他怎麼還會貪污
01:50:19
那都是沒智慧
01:50:22
你若說沒智慧 他頭腦很好啊
01:50:26
我知道頭腦很好沒有錯
01:50:29
無論是科學家 無論是文學家
01:50:32
他所有的 只是第七識的超知識
01:50:37
我們一般的知識 是大家都有
01:50:41
但是呢 他有這個超知識
01:50:43
所以有時才說 這個音樂家啦 和畫家
01:50:48
說動了第六感
01:50:50
什麼是第六感
01:50:51
第六感就是我們的第六識
01:50:53
動了第六感之後 就進入第七識
01:50:56
就有這個超知識
01:50:57
超知識他頭腦 特別比別人還好
01:51:01
但是沒智慧 是非分不清楚啊
01:51:06
所以智慧有辦法分別是非
01:51:09
知識沒辦法分別是非
01:51:12
一個人你若要瞭解一切
01:51:15
看出你的本性
01:51:16
就要到 第九識這個妙智慧
01:51:19
佛教說是這個般若
01:51:22
所以現在本章 所說的智是指什麼
01:51:27
就是指這個巧知
01:51:29
巧知就是欺詐的知識
01:51:34
巧知的人啊 他的心機巧詐
01:51:39
很會投機取巧 來想東想西
01:51:44
他的貪欲啊 無盡
01:51:47
可以說無疆 就是說無盡
01:51:51
我們今天修養要怎麼修
01:51:54
就要將我們巧智丟掉
01:51:58
讓這個巧智 不敢隨便亂來
01:52:02
所以才說常使民無知無欲
01:52:06
讓我們人 沒這個巧智 沒這個貪欲
01:52:12
這樣才讓巧智不敢亂來
01:52:17
我們今晚 說來到這裡時間的關係
01:52:21
暫且告一段落
01:52:23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道德經
5/46部影片
道德經 1
道德經 2
道德經 3
道德經 4
道德經 5
道德經 6
道德經 7
道德經 8
道德經 9
道德經 10
道德經 11
道德經 12
道德經 13
道德經 14
道德經 15
道德經 16
道德經 17
道德經 18
道德經 19
道德經 20
道德經 21
道德經 22
道德經 23
道德經 24
道德經 25
道德經 26
道德經 27
道德經 28
道德經 29
道德經 30
道德經 31
道德經 32
道德經 33
道德經 34
道德經 35
道德經 36
道德經 37
道德經 38
道德經 39
道德經 40
道德經 41
道德經 42
道德經 43
道德經 44
道德經 45
道德經 4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23000135
30013b2e-a243-4592-b4e7-1bda55aa7891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