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庸 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中庸 1
8152
6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1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我們今天開始 要來講這個中庸
00:02:23
但是平常若用國語讀的人
00:02:26
他聽到中庸覺得怪怪的
00:02:29
我們若國語說成中庸
00:02:33
但是你要知道這個字
00:02:34
國語的聲 和台語的聲有點不一樣
00:02:39
我們國語四聲 台語八聲
00:02:47
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聲
00:02:52
有時候台語第三聲的時候 國語變成第四聲
00:02:57
有時候台語第二聲的時候 國語變成第一聲
00:03:03
因為這個聲調 有時候會不一樣
00:03:08
但是我們最重要的是什麼
00:03:11
最重要的是 道理不要講錯了
00:03:14
所以你假使平常 台語較沒研究的人
00:03:18
全部講國語的人
00:03:20
老師說的台語聲調 有時聽起來
00:03:24
會和國語不太一樣
00:03:27
所以希望這一點你要注意
00:03:30
所以現在 我們來看這個本文
00:03:34
子程子曰
00:03:38
不偏之謂中
00:03:41
不易之謂庸
00:03:45
現在子程子
00:03:48
現在上面這個子字 是指什麼
00:03:52
是指朱熹夫子
00:03:56
因為這本中庸 是朱熹夫子把它編入四書
00:04:07
以前我們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四本書都是獨立的
00:04:14
到朱熹夫子之後
00:04:16
他說我們中國 儒家有五個聖人
00:04:22
就是至聖孔子
00:04:26
宗聖曾子
00:04:31
述聖子思
00:04:37
亞聖孟子
00:04:40
這四個聖人 他們有著四本的書
00:04:45
獨獨這個顏回 這個復聖
00:04:49
這個復聖顏回 他沒有著作書
00:04:54
所以當時朱熹夫子
00:04:58
才將孔子的言論 這個論語
00:05:06
以及宗聖曾子 所說的這個大學
00:05:14
以及子思 所說的這個中庸
00:05:19
以及孟子 所說的這個孟子
00:05:24
這四本的書把它合一 才叫做四書
00:05:30
所以對於這個四書 到宋朝可以說最盛大
00:05:38
對儒家的學者很多
00:05:44
這個程子 是比朱熹夫子還早
00:05:50
所以大多數 這個儒家的學說
00:05:55
可以說程子他所著這個論
00:05:59
我們儒家說傳不說論
00:06:02
我們佛家是說論
00:06:04
他這個傳 可以說程子 可以說真正對儒家很了解
00:06:12
上面這個子是朱熹夫子
00:06:16
現在朱熹夫子 要引程子所說的話
00:06:20
所以才說子程子曰
00:06:22
朱熹夫子 來引程子所說的話
00:06:28
他說不偏左不偏右 這個叫做什麼
00:06:33
這個叫做中
00:06:35
至理永久不會改變 這個叫做庸
00:06:42
對於這句話我們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06:48
先天大道
00:06:51
不偏不著
00:06:54
三車並行
00:06:57
若云己是人非
00:07:01
則偏而不中
00:07:06
又者著相著空
00:07:11
亦偏而不中矣
00:07:15
故中者純任自然
00:07:18
無為之法也
00:07:21
先天之至理
00:07:24
雖經萬年
00:07:27
永久不改不變
00:07:30
若有所改變
00:07:32
則非先天至理
00:07:36
如道德經 六祖壇經 易經 金剛經等
00:07:42
皆不易之道
00:07:45
中庸亦如是
00:07:47
故庸者 常住之道也
00:07:53
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我們先天的大道
00:08:00
是不會偏 不固執
00:08:05
可以說是三車並行
00:08:08
三車以前我們說過了
00:08:11
就是上乘法 中乘法 下乘法
00:08:15
這個叫做三車
00:08:16
三車並行
00:08:19
假使一個人 若說我的道理才對
00:08:23
別人的道理不對
00:08:25
若這樣就是偏 就不中了
00:08:28
又如果一個人著相或著空
00:08:32
這也是偏不中
00:08:35
所以中就是什麼
00:08:37
就是順任自然 無為之法
00:08:42
先天的至理 雖然經過幾萬年
00:08:48
永久不改不變 永久都不會改變
00:08:53
假使若有所改變
00:08:56
你若經過 一個年代 道理若改變
00:09:00
這就不是先天的至理
00:09:03
好比像道德經 六祖壇經 易經 金剛經
00:09:09
這都是不會改變的道理
00:09:11
經過好幾千年 那個道理都不會改變
00:09:15
中庸也一樣啊
00:09:18
所以庸可以說是常住的道
00:09:22
永久都不會改變的道
00:09:26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0:09:31
中者天下之正道
00:09:38
庸者天下之定理
00:09:42
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
00:09:49
他說這個中的意義 是天下的正道
00:09:55
庸的意義是 天下不變的定理
00:10:01
現在這篇的中庸 就是我們孔門
00:10:06
孔門就是 孔子以來所有的學問
00:10:11
這個孔門所傳授 給世間人的心法
00:10:16
怎樣叫做心法
00:10:18
我們現在再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10:22
所謂心法者
00:10:25
見性之法也
00:10:29
學者
00:10:31
若不悟此心法
00:10:34
著相外求
00:10:36
則永不見道
00:10:40
呂純陽祖師說 所說的心法是什麼
00:10:45
就是要看出 我們人本性的法
00:10:50
所以學道的人
00:10:54
你若沒有悟出這個心法
00:10:58
只是向外求道
00:11:01
若這樣你永遠 都沒辦法看出道
00:11:06
由此可見 我們萬法是由心所造
00:11:12
我們今天所說的
00:11:14
什麼神啦 仙啦 佛啦 聖人啦也是一樣
00:11:20
天堂 西方也是一樣 都在我們的心
00:11:26
這個在之前 我們講這個十法界時
00:11:28
就跟你們說得很清楚
00:11:32
所以一個人都不求這個心
00:11:36
都只是求有形有色的
00:11:41
神在哪裡 佛在哪裡
00:11:44
我們現在來看 觀無量壽經這句話
00:11:49
是心作佛
00:11:54
是心是佛
00:11:59
一個人你要作佛
00:12:02
作佛就是你的心
00:12:06
這樣你就知道 我們的心就是佛
00:12:12
傳心法要這樣說
00:12:16
即心是佛
00:12:18
如今學道人
00:12:21
不悟此心體
00:12:24
便於心上生心
00:12:27
向外求佛著相修行
00:12:31
皆是惡法
00:12:35
傳心法要說 我們的心就是佛
00:12:40
當今學道的人
00:12:44
你沒有悟出我們心的本體
00:12:49
所以他心的上面 又生出一個心
00:12:53
心的上面生一個心 就變成妄念
00:12:58
他只是向外面要去求佛 就著相來修行
00:13:04
這都不是見性之法
00:13:07
惡法就是 沒辦法了脫生死之法
00:13:12
覺世真經這樣說
00:13:15
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00:13:19
心則是神
00:13:22
覺世真經說 假使你若是欺騙良心
00:13:26
你就是欺騙神明
00:13:30
你的心就是神啊
00:13:35
路加福音這樣說
00:13:38
上帝的國
00:13:39
不是眼所能見的
00:13:42
因為上帝的國
00:13:44
就在你們心裏
00:13:47
路加福音是基督教的聖經
00:13:51
耶穌說上帝的國 不是眼睛所能看得到的
00:13:58
因為上帝的國在哪裡
00:14:01
就在你的心裡
00:14:06
可見一個人你若沒學心法
00:14:10
真的不能瞭解你的心
00:14:13
若這樣學道都是多餘的
00:14:18
由以上的引證我們就知道
00:14:21
無論是神 無論是仙 無論是佛 無論是聖人
00:14:26
全都在我們的心裡
00:14:29
所以我們不能 在心的外面去找這個道
00:14:36
只有學心法 才有辦法作仙 作佛 作聖人
00:14:45
另外我們來看 達摩血脈論一句話
00:14:50
若知自心是佛
00:14:55
不應心外覓佛
00:14:59
不得將心念佛
00:15:03
佛不誦經
00:15:06
佛不持戒
00:15:08
佛不犯戒
00:15:10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
00:15:13
見性即是佛
00:15:16
若不見性
00:15:17
念佛 誦經 持齋 持戒亦無益處
00:15:23
念佛得因果
00:15:26
誦經得聰明
00:15:29
持戒得生天
00:15:31
布施得福報
00:15:33
覓佛終不得也
00:15:38
達摩血脈論說
00:15:41
假使你們若知道 自己的心就是佛
00:15:48
你們就不應該 在心的外面去找佛
00:15:55
你們不要用 你們的心念佛
00:16:01
佛是不用誦經
00:16:04
佛是不用持戒
00:16:07
因為佛不會犯戒
00:16:11
假使你們若要找佛
00:16:14
一定要見性
00:16:17
見性就是佛
00:16:20
你們若沒看出本性
00:16:23
你們念佛 誦經 吃素 持戒
00:16:29
全都沒有用
00:16:33
但是你就要注意喔
00:16:36
你不要將這些話隨便
00:16:39
去廟宇或是一般的人 面前講這些話
00:16:44
現在說沒有用 是對於了脫生死沒有用
00:16:47
你要注意這樣
00:16:49
若是對於後天是很有用啊
00:16:54
為什麼對後天很有用
00:16:57
他說過啊 念佛得因果
00:17:01
你若念佛會得到因果
00:17:03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00:17:06
你若一旦信佛來說 由善惡去受報
00:17:12
你若誦經會較聰明
00:17:15
為什麼會比較聰明
00:17:16
誦經 若不識字的 有的人誦到變識字
00:17:20
總是會比較聰明啊
00:17:23
若是持戒呢
00:17:25
你有辦法 去諸天作神 去升天
00:17:29
你規矩若守好 你自然去作神啊
00:17:35
若是布施會得到福報
00:17:39
不過你若要 了脫生死 要找佛
00:17:42
你永遠得不到
00:17:46
你若要找佛
00:17:47
一定要看出 你的佛性才有辦法
00:17:51
現在再看下文下去
00:17:55
子思恐其久而差也
00:18:04
故筆之於書
00:18:08
以授孟子
00:18:12
現在孔子的孫子 這個子思
00:18:17
怕這本中庸的道理
00:18:21
年代一久 怕這個心法來傳錯
00:18:30
因為用口頭傳的容易傳錯
00:18:35
所以才寫成中庸這本書
00:18:39
到後來這個子思的門人 才傳授給孟子
00:18:50
當今讀本文 說以授孟子這句話
00:18:58
以為孟子就是子思的徒弟
00:19:01
這樣就錯了
00:19:04
要知道子思死之後 經過六十年 孟子才出生
00:19:10
所以孟子 絕對不是子思的徒弟
00:19:15
是子思的徒弟又傳給孟子
00:19:20
他的徒弟怎麼沒出名
00:19:22
很多啊 有狀元學生 沒有狀元老師
00:19:30
很多老師不出名 而學生出名的很多
00:19:36
所以吃呢 孟子並不是 子思直接傳授的
00:19:45
我簡單寫一個表做參考
00:19:48
這五個聖人的名字
00:19:53
再來就是他出生的年代
00:19:57
再來就是 他歸天 去世的年代
00:20:01
下面這個 是他壽命的年歲
00:20:06
另外旁邊寫的 這是對於個人的差別
00:20:12
我簡單解釋一下
00:20:16
孔子他是出生於 公元前五五一年
00:20:24
若去世是 在公元前四七九年
00:20:29
壽命七十三年歲
00:20:32
現在說這個歲數就是說虛歲
00:20:37
出生就算一歲
00:20:39
因為我們中國人的算法
00:20:42
和西洋人的算法不一樣
00:20:44
不講實歲就是了
00:20:48
若是顏回呢
00:20:51
是出生於公元前五一三年
00:20:56
他去世 是在公元前四八二年
00:21:00
三十二歲就去世了
00:21:03
顏回死的時候 孔子剛好七十歲
00:21:10
曾子是出生於 公元前五0五年
00:21:17
但是曾子哪一年去世 歷史上沒有寫
00:21:22
到底曾子活幾歲也不知道
00:21:26
總而言之
00:21:27
孔子死的時候 曾子剛好二十七歲
00:21:33
顏回死的時候 曾子剛好二十四歲
00:21:41
再來子思
00:21:44
是出生於公元前四九二年
00:21:48
死於公元前四三一年
00:21:52
壽命六十二歲
00:21:56
孔子死的時候子思十四歲
00:22:02
子思差曾子 差十三歲
00:22:07
就是子思 小曾子十三歲就對了
00:22:13
再來孟子 是公元前三七二年出生
00:22:20
公元前二八九年去世
00:22:24
壽命八十四歲
00:22:27
你想想看子思 是公元前四三一年去世
00:22:34
孟子是 公元前三七二年出生
00:22:38
你算盤拿來打看看是幾年
00:22:42
所以子思就是死後 經過六十年孟子才出生
00:22:49
不可能拜他為師 這樣說較快
00:22:52
相差那麼多歲
00:22:54
他就是死後 經過六十年孟子才出生
00:22:59
不可能說孟子 是子思的徒弟 不可能
00:23:04
現在說筆之於書以授孟子 這句話是怎樣
00:23:10
因為子思寫這篇中庸 傳給他的學生
00:23:15
傳啊傳的 傳到後來 孟子得到才成為聖人
00:23:21
曾子的學生沒有成為聖人 這樣說較快啦
00:23:26
否則有的不知道 說孟子是子思的徒弟
00:23:31
這樣來說 這個道理就不合了
00:23:36
再接著看下文下去
00:23:41
其書始言一理
00:23:47
中散為萬事
00:23:52
未復合為一理
00:23:56
現在這本中庸 開始只有講一個理字
00:24:06
就是什麼
00:24:07
天命之謂性
00:24:10
這個中間 將這個天命之謂性分散
00:24:15
中散 中就是 這個天命之謂性
00:24:19
下面之後 這個道理就分散了
00:24:23
引證我們修身養性的法
00:24:28
最後又合起來
00:24:31
就是一個理字
00:24:34
就是最後的一句
00:24:36
德輶如毛 毛猶有倫
00:24:40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
00:24:44
這是課本最後的一句話
00:24:49
這個無相無為的大道理
00:24:53
這句雖然將來會詳細解釋
00:24:58
我們現在這一句雖然 最後面我們會詳細解釋
00:25:04
不過為了解釋中庸的心法
00:25:08
前後這兩句話 還是要讓你瞭解
00:25:15
我們前半句 看課本的四十五頁
00:25:24
最後第二行
00:25:30
德輶如毛 毛猶有倫
00:25:37
這句話
00:25:41
它說我們今天 要用這個德來化這個百姓
00:25:48
你要把它當成什麼
00:25:50
輕如一根頭髮
00:25:54
絕對不可以有福報的思想
00:25:59
這個毛雖然很輕
00:26:04
但是還有一個形相來可比
00:26:10
這就是相對 不是絕對
00:26:14
就是說 用這德來化民
00:26:19
雖然沒有福報的思想
00:26:25
但是你若有所住心
00:26:29
就還沒達到至極之處
00:26:32
所以道德經才說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這句話
00:26:41
所以對於這句話 我們現在寫在黑板上
00:26:46
讓你們來做個參考
00:26:49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00:26:56
上德是最高的德行 就是功德
00:27:01
不德 什麼叫做不德
00:27:03
上德的人 他的心裡不會當成
00:27:07
我是在做善事 在行功德
00:27:12
這才是真正有德之人
00:27:15
所以道德經的下句才說
00:27:17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00:27:22
下德的人根本他怎樣
00:27:25
只有他所做的 德行要說給人聽
00:27:29
所以他這不是 真的有德行的人
00:27:35
但是金剛經這樣說
00:27:37
菩薩於法
00:27:39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00:27:44
須菩提
00:27:45
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
00:27:48
應如是布施
00:27:51
金剛經說修菩薩行的人
00:27:54
照理說應該要 無所住心來做布施
00:28:02
他說須菩提啊
00:28:04
菩薩做善事 是為利益一切眾生的關係
00:28:09
應該如是 如是就是無所住
00:28:13
應該你要無所住來布施
00:28:17
惠能六祖說
00:28:20
菩薩不為求望 自身的快樂而行布施
00:28:27
但為內破慳心
00:28:30
外利益一切眾生
00:28:32
而行布施也
00:28:36
惠能六祖說修菩薩行的人
00:28:40
絕對你不能 求望自身的快樂
00:28:44
我做善事看能不能去西方
00:28:47
我做善事 看有沒辦法了脫生死
00:28:50
做善事看能不能 得到什麼好報
00:28:53
不能有那種心理
00:28:57
做善事的目的 是內心要破除吝嗇的心
00:29:02
慳就是不會出錢
00:29:04
好比說捨不得行善 錢拿不出去
00:29:09
我們俗話叫做吝嗇
00:29:12
外是要利益 一切眾生而做布施
00:29:16
並不是要求自己的利益
00:29:21
陳雄居士這樣說
00:29:23
凡夫布施
00:29:25
必以為求福
00:29:28
此住相布施
00:29:31
福盡未免輪迴
00:29:33
菩薩布施
00:29:35
一心清淨
00:29:36
利益眾生
00:29:38
此不住相布施也
00:29:40
雖不求福
00:29:42
自然離生死之苦
00:29:45
是所謂無限福德
00:29:48
是名功德也
00:29:50
陳雄居士說凡夫在布施
00:29:56
他一定為了求福
00:29:59
希望看我家裡 能不能平安一點
00:30:02
希望說我的兒子能乖一點
00:30:04
希望能不能賺多一點錢
00:30:07
都是這種心理而布施
00:30:11
這是住相的布施
00:30:14
福若盡 你善事做再多 也要輪迴
00:30:20
修菩薩行的人在布施
00:30:23
他一心清淨
00:30:25
為了利益眾生 這叫做不住相布施
00:30:30
雖然你心不求福
00:30:34
不過你自然 脫離生死輪迴的苦
00:30:37
這就是所說的無限的福德
00:30:40
也是名字叫做功德
00:30:45
最後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0:49
德人 心如虛空
00:30:54
名利皆不貪著
00:30:58
儉于自已利益眾生
00:31:01
凡夫不肯空心 不捨名利
00:31:06
雖廣施眾生 而有所求
00:31:10
如是布施
00:31:11
不名利益一切眾生
00:31:14
亦不名上德也
00:31:17
這裡面二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31:21
注解第一辭海這樣說
00:31:23
德人 謂有德之人也
00:31:27
莊子天地
00:31:29
德人者
00:31:31
居無思 行無慮
00:31:34
不藏是非美惡
00:31:39
辭海說德人是什麼
00:31:41
就是有德行的人
00:31:43
來引這個莊子的天地篇 裡面這樣說
00:31:48
什麼叫做德人
00:31:50
德人就是居無思
00:31:53
你若在家裡來說 心裡沒有妄念
00:31:57
無思就是沒有妄念
00:31:59
出去外面
00:32:00
行就是出去外面
00:32:02
做事情一樣沒有妄念
00:32:06
思慮 思和慮一樣
00:32:08
就是沒有妄念
00:32:11
他的心裡 不會藏著對不對 好壞
00:32:17
好比像六祖說的 不思善 不思惡
00:32:21
就是無所住心才叫做德人
00:32:25
注解第二辭海這樣說
00:32:27
凡夫
00:32:28
謂未斷些少之惑
00:32:31
未證些少之理者
00:32:34
辭海說凡夫是什麼
00:32:37
沒辦法斷一點點的迷惑
00:32:40
也沒辦法證到一點點的理
00:32:43
這種的人叫做凡夫
00:32:46
所以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32:50
說若是德人 他的心和虛空一樣
00:32:56
不會貪這個名 也不會貪這個利
00:33:00
節省自己 利益眾生
00:33:04
若凡夫就不是
00:33:06
凡夫他的心沒辦法放開
00:33:10
沒辦法捨去這個名利
00:33:13
雖然善事做很多
00:33:16
不過他有所求
00:33:19
像這種的布施
00:33:21
不能說利益一切眾生
00:33:24
也不能說是上德的人
00:33:29
所以呢 現在這句話 是要引證我們中庸的結論
00:33:38
你現在再翻中庸的最後面
00:33:41
這個四十五頁最後兩行
00:33:47
它說德輶如毛 毛猶有倫
00:33:53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這句話
00:33:59
前面一句說
00:34:01
德輶如毛 毛猶有倫
00:34:05
說我們今天 你用這個德來化民
00:34:13
你要把它看成 輕如一根頭髮
00:34:17
絕對不能有福報這個思想
00:34:23
雖然這個毛很輕 但是還有一個形相
00:34:27
還有一個比較 還是相對 不是絕對
00:34:32
那麼你今天 要達到絕對 要怎麼辦
00:34:36
你現在看下句說
00:34:38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 至矣
00:34:44
說這個上天在化生萬物
00:34:49
都沒有聲音 也沒有氣味
00:34:54
這才是形容最高的德行
00:34:58
就是說上德的人啊 像上天在化生萬物一樣
00:35:05
行德做善 無所住 默默地做
00:35:11
不會去想福德
00:35:13
不會著相 也不會著空
00:35:17
因為著空的人 自然而然會顯露於相
00:35:25
所以上德的人順任自然
00:35:28
做善好比釋迦佛祖說
00:35:32
天下父母皆我父母
00:35:34
天下子女皆我子女
00:35:37
你行善的時候 對我們年紀還大的人
00:35:41
當成我們的父母應當供養
00:35:45
若比我們年少的 當成我們的兒女
00:35:48
應當要去幫助他
00:35:50
不是說只想福報去行善
00:35:54
你若求福報而行善 有所住的心來說
00:35:59
這都沒有用
00:36:02
所以學道絕對 不能有這種要回向福報
00:36:11
現在說的是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36:13
也是說這個心法的道理
00:36:17
今晚說來到這裡
00:36:19
因為時間的關係也超過了
00:36:21
就這樣告一段落
00:36:24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36:29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36:36
我們現在繼續昨天所說
00:36:41
來翻第十五頁
00:36:50
後面第三行
00:36:56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6:58
放之則彌六合
00:37:04
卷之則退藏於密
00:37:10
現在說這個心法
00:37:14
這個心法的道理 你若要把它放開
00:37:19
可以充滿整個宇宙
00:37:24
六合就是指宇宙
00:37:26
彌就是滿
00:37:29
若是捲起來呢
00:37:32
可以放在一個很小的地方
00:37:40
比如說我們中庸 你若要展開這個道講不完
00:37:46
若要濃縮起來 只有首句這句說
00:37:52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00:37:56
只有這樣而已
00:37:59
將這三句的話 展開就滿天下
00:38:05
若是大學來說
00:38:06
只有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00:38:12
這樣而已
00:38:14
若是金剛經 只有講三心四相之外
00:38:19
其它都沒講什麼
00:38:22
若是法華經呢
00:38:24
只有最後的一句結論除我
00:38:29
其它也沒什麼
00:38:32
六祖壇經只有談到 無相 無念 無住而已
00:38:38
這就是捲起來 道理本來只有一點點而已
00:38:43
不過單單這樣一句話 你不能瞭解
00:38:47
才將那些話
00:38:48
一直引證 一直展開 一直引證 一直展開
00:38:51
可以說道理滿山野滿宇宙
00:38:56
對於說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則退藏於密
00:39:03
這句話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39:09
彌 充滿也
00:39:14
六合者 指宇宙
00:39:18
密 密集也
00:39:22
言中庸之道
00:39:24
放開其義
00:39:27
則充滿於宇宙
00:39:29
言之不盡也
00:39:32
卷之 則惟首句之天命之謂性
00:39:36
與終句之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至矣而已
00:39:46
這裡面有 七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0:39:51
注解第一辭海這樣說
00:39:54
彌 滿也
00:39:57
這個彌等於就是滿
00:40:01
注解第二辭彙這樣說
00:40:05
充滿 滿也
00:40:08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彌 充滿
00:40:13
這樣就知道彌也是滿
00:40:16
充滿也是滿
00:40:18
所以呂純陽祖師 才會說彌 充滿也
00:40:22
注解第三
00:40:24
六合 天地四方也
00:40:30
六合是什麼
00:40:31
六合就是 天地和四方東西南北
00:40:39
辭海說宇宙
00:40:43
四方上下曰宇
00:40:46
往古來今曰宙
00:40:48
以喻天地
00:40:54
辭海說宇宙是什麼
00:40:57
四方上下
00:41:00
上下就是天地
00:41:03
六合說天地四方
00:41:06
宇宙說四方上下
00:41:08
這個叫做宇
00:41:11
若是過去和現在 這個叫做宙
00:41:16
等於宇是空間 宙是時間
00:41:23
來比喻 將宇宙兩字比喻為天地
00:41:29
注解第五辭海這樣說
00:41:33
密 疏之對也
00:41:36
什麼叫做密 密就是疏之對
00:41:39
疏是很疏 很廣
00:41:43
密就是一點點
00:41:47
呂純陽祖師說密 密集也
00:41:51
什麼叫做密集
00:41:52
國語辭典說
00:41:54
密集 集合在一處也
00:41:57
密集就是集合在一個地方
00:42:01
注解第七漢朝鄭玄先生說
00:42:06
載 讀曰栽 謂生物也
00:42:10
現在這個字音讀成栽
00:42:14
等於就是生物
00:42:16
生物就是萬物
00:42:18
也可以說是眾生
00:42:21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42:25
彌就是充滿
00:42:29
六合就是指宇宙
00:42:33
密就是密集
00:42:37
就是說中庸的道理
00:42:41
若擴大這個道理 可以說充滿宇宙講不完
00:42:47
言之不盡
00:42:48
怎麼說也說不完
00:42:51
若是收起來只有 最前面一句天命之謂性
00:42:57
和最後一句
00:42:59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至矣而已
00:43:04
對於最前一句和最後一句
00:43:06
我們都會再說明
00:43:09
現在再看這篇 接下來再看下文
00:43:23
其味無窮
00:43:29
皆實學也
00:43:33
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
00:43:40
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00:43:47
說中庸這個道理
00:43:51
若說它的意味
00:43:53
講也講不盡
00:43:55
無窮就是講不盡
00:43:58
全都是實實在在的學問
00:44:03
算是儒家的心法
00:44:07
我們若愛讀書的人
00:44:10
你若仔細地想
00:44:13
用心去研究
00:44:16
自然你就得到其中的道理
00:44:21
用這個道理 去做人 去做事情
00:44:25
若這樣 你一輩子用都用不盡啊
00:44:31
這是前面的話
00:44:34
現在才要 進入中庸的本文 第一章
00:44:43
天命之謂性
00:44:46
現在第一章第一句 開頭說天命之謂性
00:44:53
就是說上天 給我們這個命 叫做本性
00:45:00
對於本文我們看 朱熹夫子的解釋
00:45:05
天命 謂天所命生人者也
00:45:15
朱熹夫子說天命是什麼
00:45:19
就是上天命令我們做人
00:45:26
所以若做人每人都有天命
00:45:29
有人說啊 我擔天命
00:45:31
若不擔天命 不擔天命就出生為畜生了
00:45:37
所以天命 就是上天命令我們做人
00:45:44
王善人這樣說
00:45:46
性和天命合
00:45:49
道義就是天命
00:45:53
我們的本性 和天命是合一的
00:45:58
道義就是我們的天命
00:46:02
讀經示要裡面這樣說
00:46:07
天命者
00:46:09
本體具萬善至美者
00:46:15
讀經示要說天命是什麼
00:46:18
就是本體就具備一切的善
00:46:25
可以說最完美的
00:46:30
禮記樂記篇裡面說
00:46:33
人生而靜 天之性也
00:46:38
感於物而動 性之欲也
00:46:43
說我們人出生就是靜
00:46:49
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本性
00:46:52
就是天性
00:46:55
但是我這樣講 有人怎麼回答呢
00:46:58
不對
00:46:59
為什麼不對
00:47:01
你看小孩一出生 哇 就哭了 怎麼有靜
00:47:05
哇哇大叫
00:47:08
你要看下句 感於物而動
00:47:13
怎樣感於物而動
00:47:15
小孩的皮膚是很細嫩的
00:47:20
十法界的時候我就講過了
00:47:23
不信的話 人的指頭若破皮
00:47:26
剛生新皮膚出來的時候
00:47:30
不信的話 你若稍微碰到東西
00:47:33
喔 很痛的
00:47:35
不要說去碰到粗的東西
00:47:37
單單去碰到紙
00:47:39
或這隻手 碰到那隻手就痛了
00:47:42
嬰兒的皮膚很嫩 尿布很粗
00:47:46
我們人的手也粗
00:47:47
你在那邊摸很痛啊
00:47:50
感於物
00:47:51
痛不叫怎麼可以 對不對
00:47:54
他本體的性是靜的
00:47:57
所以感於物而動 性之欲也
00:48:00
感到東西才動這是性之欲
00:48:06
再來我們看 新唯識論裡面所說
00:48:12
夫天命者
00:48:18
以其無聲無臭
00:48:21
而為吾人與萬物 所同具之本體
00:48:29
新唯識論說你要知道 這個天命是什麼
00:48:36
因為天命 沒有聲音沒有氣味
00:48:42
就是我們人和萬物 同樣具備的本體
00:48:50
本體等於就是本性
00:48:52
所以天命就是本性
00:48:55
所以才說 天命之謂性這個道理
00:49:00
傳習錄這樣說
00:49:03
何者為天命
00:49:05
曰去得人欲 便識天命
00:49:12
很多人說要看出本性
00:49:16
本性要怎麼看
00:49:19
所以傳習錄說 什麼叫做天命
00:49:23
天命就是我們的本性啊
00:49:26
他說你今天若有辦法 將我們的人欲
00:49:31
人欲等於也可以說是貪欲
00:49:34
一個人若將貪欲除掉之後
00:49:37
你就看出你的本性
00:49:42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49:46
上天所給與人者天命
00:49:50
是謂本性
00:49:53
則吾人之靈魂也
00:49:56
從地氣所稟者
00:50:00
曰稟命是謂習性
00:50:04
則吾人之覺魂
00:50:07
由父精母血所結者
00:50:10
曰生命
00:50:12
是謂秉性
00:50:15
則吾人之生魂也
00:50:19
呂純陽祖師說 上天所賜給我們人的
00:50:24
這就是天命
00:50:27
也是我們人的本性
00:50:29
就是我們的靈魂
00:50:33
若從所來地氣稟受 這個叫做稟命
00:50:40
也可以叫做習性
00:50:43
就是我們人的覺魂
00:50:46
若從我們的父精母血所結
00:50:49
這叫做生命
00:50:52
這個也可以叫做稟性
00:50:55
就是我們人的生魂
00:50:58
這個就可以說是 三命 三性 三魂
00:51:04
本來名字不同 道理是一樣的
00:51:09
我們現在再看第二句
00:51:13
率性之謂道
00:51:17
率就是照這條路
00:51:20
率性就是照我們 本性這條路去走
00:51:24
這就是道
00:51:26
我們現在來看 朱熹夫子的解釋
00:51:30
率 循也 道也 路也
00:51:36
朱熹夫子說 率可以解釋成依循
00:51:41
照這條路
00:51:43
也可以解釋成道
00:51:45
也可以解釋成路
00:51:48
辭海說
00:51:49
率 循也
00:51:50
循 順也
00:51:53
率就是循
00:51:54
循就是順
00:51:57
詳細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52:01
上智之人
00:52:03
不受後天純惡秉性染污
00:52:08
能依順天性而行
00:52:11
是謂回歸上天之道
00:52:15
故曰率性之謂道也
00:52:18
若不率性而行
00:52:20
則難回上天矣
00:52:24
這個秉字辭海這樣說
00:52:26
秉 執也
00:52:28
秉就是執
00:52:30
秉性就是固執的性
00:52:34
呂純陽祖師說 若上智有智慧的人
00:52:43
他不會受到後天
00:52:45
這個純惡的秉性 來把我們染污 染到污穢
00:52:51
他有辦法 來依順這個天性來走
00:52:58
這就是要回歸上天的道
00:53:02
所以才說率性之謂道
00:53:07
假使你若不率性來走
00:53:10
你就沒辦法回上天這條路
00:53:16
現在第三句
00:53:19
修道之謂教
00:53:24
我們今天 要來修這個率性之道
00:53:32
這就叫做什麼 這就叫做教化
00:53:36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53:40
上天所給與人之至善天性
00:53:47
受後天之純惡秉性所染污
00:53:52
習性為物欲所誘
00:53:56
為情思所牽
00:53:58
只重物質之享受
00:54:01
不知回歸上天之道
00:54:05
聖人得天之道
00:54:07
體天之心
00:54:10
創立教門
00:54:11
教之修之明之
00:54:15
使人人咸能化其私欲
00:54:20
走向率性之道
00:54:23
故曰修道之謂教
00:54:28
呂純陽祖師說
00:54:31
上天所賜給 我們人這個至善的天性
00:54:38
來受到後天 這個純惡的秉性所染污
00:54:44
染上污穢
00:54:46
習性被物欲所誘拐
00:54:52
為了我們人的情思所牽連
00:54:57
只有來重物質的享受
00:55:00
不知道要回歸上天這條路
00:55:04
聖人得到天之道
00:55:09
來體諒天的心
00:55:12
創立這個教門
00:55:15
來教我們人 叫我們修
00:55:18
叫我們明白
00:55:21
可以讓人人 大家通通化除私欲
00:55:26
走向率性這條路
00:55:29
所以才說修道之謂教
00:55:35
再接下去下文
00:55:38
道也者
00:55:40
不可須臾離也
00:55:43
可離非道也
00:55:46
他說現在率性的道
00:55:50
一會兒的時間
00:55:52
也不能離開 我們人的身和心
00:55:57
假使你若有辦法 來離開我們身體的這個道
00:56:01
若這樣就不是率性之道了
00:56:05
所以呂純陽祖師才說
00:56:09
佛本在衷何處求
00:56:16
凡夫學道望天庥
00:56:21
菩提只向內心覓
00:56:25
作聖作仙勿外修
00:56:29
率性而行達彼岸
00:56:33
須臾離道奈河遊
00:56:37
世人若識此中理
00:56:40
棄假尋真逆水流
00:56:45
呂純陽祖師說 佛本來就是在你的內心
00:56:53
衷就是我們的內心
00:56:57
佛本來在你的內心
00:56:59
你要往那裡找啊
00:57:02
凡夫學道 都希望上天保佑他
00:57:09
庥就是保佑庇佑
00:57:14
道 菩提就是道
00:57:17
道只要向你的內心去找
00:57:22
你要作聖人你要作仙
00:57:26
不要向外面去修
00:57:33
你若照著我們的本性去走
00:57:37
你就到佛祖那邊岸上
00:57:41
你一會兒的時間 都不可離道
00:57:44
你若離道 你就到地獄去了
00:57:48
奈河就是地獄
00:57:50
我們十法界有說過了
00:57:52
世間的人
00:57:54
你若知道前面 跟你說的這些道理
00:58:00
你要棄假 要尋真
00:58:04
要逆這個俗來走
00:58:07
逆水就是逆世俗
00:58:09
逆這個世俗來走
00:58:13
六祖壇經這樣說
00:58:17
離道別覓道
00:58:20
終身不見道
00:58:23
自若無道心
00:58:25
闇行不見道
00:58:29
六祖壇經說你若離開道
00:58:33
就不用再找道了
00:58:35
你要去哪裡找道
00:58:37
你身上就沒有道了 你要找什麼道
00:58:40
你一輩子 都沒辦法看出這個道
00:58:45
你一個人 若沒道心 胡做非為
00:58:50
永遠都沒辦法看出這個道
00:58:54
六祖壇經又一句話
00:58:57
本性是佛 離性無別佛
00:59:01
六祖壇經說 你的本性就是佛了
00:59:05
你若離開你的本性 就沒別的佛了
00:59:10
羅馬書這樣說
00:59:14
這道離你不遠
00:59:16
正在你口裏 在你心裡
00:59:21
羅馬書 是基督教聖經的一本
00:59:25
羅馬書說這道離開你不遠
00:59:31
因為這個道在你的嘴裡
00:59:33
怎樣在你嘴裡
00:59:34
你若講道理 給人聽 就在你嘴裡了
00:59:38
在你的心裡 你的心若有尊道
00:59:41
這個道本來在你心裡 沒有在外面啊
00:59:46
所以道不能離開身體啊
00:59:50
路加福音這樣說
00:59:52
你們為什麼 稱呼我主啊 主啊
00:59:56
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00:59:59
凡到我這裏來
01:00:01
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
01:00:06
路加福音 是基督教的四福音之一
01:00:10
路加福音這樣說
01:00:12
說你們為什麼稱呼 我耶穌為主啊 主的
01:00:20
為什麼不照我的話去做
01:00:24
你單單稱呼 我為主 卻不修行
01:00:28
所以你今天若來到我這裡 聽到我的話你就要去做
01:00:35
所以你念佛也是一樣啊
01:00:37
我們若佛教說念佛
01:00:39
若基督教就唸主啊
01:00:41
單單唸沒有用
01:00:43
若是基督教 耶穌說聽我的話就要去做
01:00:48
佛祖也是一樣啊
01:00:50
不是單單念佛
01:00:52
你聽我的話 就要照佛的腳步去走
01:00:56
道是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01:00:58
所以才說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01:01:01
可離非道啊
01:01:03
這句話你就要記住
01:01:06
今天說到這裡時間就到了
01:01:08
就這裡暫告一段落
01:01:13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01:19
說到這個日子過得很快
01:01:24
因為老師這次 動了一個小手術
01:01:30
醫生交代說 我要休息三個月
01:01:34
但是我覺得這三個月 一眨眼間就過去了
01:01:41
到十一 今天十四了
01:01:45
到十一就滿三個月
01:01:48
所以我們這裡 今天是第一天的復課
01:01:54
所以我們現在 這個中庸休三個月
01:01:59
一個月兩期
01:02:01
三個月就休六期沒講
01:02:04
所以呢 從今天開始 可以講久一點
01:02:11
不可以說短一點
01:02:14
每次呢 我若 句子剛好到一段落
01:02:19
有時候剩十分鐘 我也休息說到這裡為止
01:02:26
但是現在可以講久點 不可以提早休息
01:02:29
假使若多十分就多講一句
01:02:32
所以現在時間若沒剛好
01:02:37
從現在起會多個十幾分鐘
01:02:41
若剛好就不會多
01:02:43
現在的貪不是貪心的貪啦
01:02:46
好比說多延長啦
01:02:48
多延長 十幾分鐘講夠一點
01:02:54
不要說減少這樣 來補這三個月
01:02:59
過去我們少講的
01:03:02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要講
01:03:08
現在看十六頁第四行
01:03:11
是故
01:03:14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01:03:21
恐懼乎其所不聞
01:03:26
莫見乎隱
01:03:29
莫顯乎微
01:03:32
故君子慎其獨也
01:03:39
我們要來說明本文之前
01:03:43
首先來瞭解這個 慎其獨這句話
01:03:48
我們來看大學的解釋
01:03:52
所謂誠意者
01:03:57
毋自欺也
01:04:00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01:04:08
大學是曾子所著的
01:04:13
我們這部中庸 是子思所著的
01:04:19
這個大學說我們 今天所說的誠意
01:04:25
怎樣叫做誠意
01:04:28
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
01:04:32
這個毋
01:04:33
毋就是不可
01:04:35
絕對不可以自己欺騙自己
01:04:39
所以我們身為君子的人
01:04:43
一定要慎其獨
01:04:48
慎其獨
01:04:49
怎麼叫做慎其獨
01:04:52
在宋朝儒家的學者 朱熹夫子這樣說
01:05:04
慎獨者
01:05:07
慎其獨居之所為
01:05:13
朱熹夫子說慎獨是什麼
01:05:20
就是要謹慎
01:05:23
沒有人看到 自己一個人的所做所為
01:05:29
所以在這個靖江語要 裡面這樣說
01:05:35
獨者
01:05:37
人所不知 而己所獨知之地也
01:05:44
靖江語要說獨是什麼
01:05:48
外人不知道
01:05:50
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
01:05:52
獨知就是 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
01:05:55
我心裡所想的都沒人知道
01:05:57
只有我自己一個知道
01:05:59
這個叫做獨
01:06:02
現在我們看這個文的解釋
01:06:07
是故就是說 所以我們修行的人
01:06:17
你自己要警戒要謹慎
01:06:22
在眾人所看不到的地方
01:06:29
再加一層 要自己不管什麼時候
01:06:34
要注意別人聽不到的地方
01:06:41
因為你若愈隱暗的地方
01:06:47
就愈容易被人發現
01:06:52
你愈仔細去計畫的事情
01:06:57
愈容易會明顯 自然別人就知道
01:07:05
所以在這個日本 有一句俗語這樣說
01:07:14
(日語)
01:07:23
意思若翻譯成台語來說
01:07:26
牆壁雖然很細密
01:07:28
但是牆壁有耳朵
01:07:32
就是窗戶
01:07:35
窗戶雖然你是關著
01:07:38
不過窗戶有眼睛在看著你
01:07:46
所以我們呢 一個人你愈隱密
01:07:53
人家會愈明顯知道
01:07:57
所以我們今天修行的人
01:07:59
要特別謹慎自己 一個人在計畫事情的時候
01:08:08
所以呂純陽祖師 才這樣跟我們說
01:08:12
看不見 聽不到
01:08:18
無跡象 無聲響
01:08:22
而一念之動
01:08:25
人雖不見不聞
01:08:29
而己已知
01:08:32
己之性即天之性
01:08:37
亦即天知之
01:08:40
故君子不以為 隱微而忽視之
01:08:48
呂純陽祖師這樣跟我們說
01:08:52
沒看見 沒聽到
01:08:58
連一個痕跡也沒有
01:09:01
連一個聲音也沒有
01:09:07
但是一個人的念頭若一動
01:09:12
因為我們的念頭 若動來說沒人看見啊
01:09:17
我們的念頭動 也沒人聽到啊
01:09:22
我們的念頭在動 也沒有一點痕跡
01:09:29
別人雖然沒看到
01:09:31
這個人就是說外人
01:09:33
外人雖然沒看到 沒聽到
01:09:37
不過你自己已經知道
01:09:41
你的念頭在想 你自己已經知道
01:09:46
我們自己的本性 就是天之性
01:09:53
也可以說天已經知道了
01:09:57
你心動 天就已經知道
01:10:01
所以我常常說 有人在拜神明
01:10:04
你都不用開口
01:10:06
你三柱香拿來 單單心理想 祂就知道
01:10:12
一個人的心思 天已經看透你的心
01:10:17
若依佛家說是他心通
01:10:21
已經知道了
01:10:25
所以一個君子的人
01:10:29
你不要說 我隱藏起來就沒人看到
01:10:34
一點小事沒人知道
01:10:37
你這樣就疏忽了
01:10:40
你不要說這樣沒人知道
01:10:43
這是小事情
01:10:45
不過小事情 天就已經知道了
01:10:50
在中國的昔時賢文
01:10:53
這是古時候的聖賢所著的
01:10:57
一句話這樣跟我們說
01:11:00
暗室虧心 神目如電
01:11:06
人間細語 天聞若雷
01:11:15
它說你在房間內 都沒人看到
01:11:20
你在做虧心事
01:11:22
虧心事就是 心裡都在想害人
01:11:27
不過神的眼睛好比像閃電
01:11:31
這個電不是電燈的電
01:11:34
我們在打雷前 一閃 那個閃電
01:11:38
那個神的眼睛一閃 就知道你在做虧心事了
01:11:45
我們人間雖然在耳邊 吱吱喳喳小聲地講
01:11:52
不過天上一聽 好比像在打雷
01:11:57
好比像我這樣講很小聲
01:11:59
這樣講就很大聲了
01:12:02
因為上天設了 一個擴大機在那裡
01:12:06
你小小聲祂都聽得到
01:12:11
漢書裡面這樣說
01:12:14
欲人不見
01:12:16
莫若勿為
01:12:19
欲人不聞
01:12:21
莫若勿言
01:12:25
你做事怕人家看到
01:12:29
除非不要做
01:12:30
這個為就是行為
01:12:33
你若怕人看到乾脆不要做
01:12:35
你不要做就沒人看到了嘛
01:12:39
你想說這句話怕人聽到
01:12:45
你乾脆不要講
01:12:48
很多人是傻瓜怎樣說呢
01:12:50
我跟你說 你不要跟別人講噢
01:12:55
說不要講那句話 卻被人傳出去
01:12:58
怎麼樣
01:12:59
好比甲跟乙講
01:13:01
我跟你偷偷地講你不要講
01:13:04
現在乙跟丙講
01:13:06
我聽甲講的 他交代說不要講
01:13:09
我現在跟你講 你不要讓別人知道
01:13:13
等一下滿街上 都知道了 我沒騙你
01:13:17
怕人聽到 怕人聽到
01:13:18
不要說就沒人知道 對不對
01:13:21
怕人知道 怕人知道 不要做就沒人知道了嘛
01:13:25
既然怕人知道 的事情不要做
01:13:28
怕人聽的事情 你不要講
01:13:31
你不說就都沒人聽到
01:13:33
不要做就沒人看到了
01:13:37
所以在覺世真經 裡面才一句話這樣說
01:13:43
勿謂暗室可欺
01:13:47
屋漏可愧
01:13:51
但是你現在要注意
01:13:54
這個暗室不是電燈都關掉
01:14:00
黑漆漆的暗室
01:14:03
這個屋漏 你不要當成屋頂漏
01:14:05
這就全完了
01:14:08
你要先瞭解暗室 和屋漏再來解釋
01:14:15
辭海這樣說
01:14:17
暗室
01:14:19
謂隱密不為 他人所窺見之處
01:14:26
按今謂人之閒居
01:14:30
獨處不敢為非者
01:14:33
多用不欺暗室語
01:14:38
暗室是什麼
01:14:41
就是我們家裡的門關起來
01:14:46
全都不讓人家看到
01:14:49
這個窺是什麼
01:14:51
就是躲在門縫叫做窺
01:14:54
好比說很隱密啦 連個門縫都看不到
01:15:00
依照當今一個人 吃飽很閒不敢做壞事
01:15:11
都用不欺暗室 這句話來表達
01:15:15
暗室就是 沒人看得到的地方
01:15:20
注解第二詩經這樣說
01:15:25
相在爾室
01:15:29
尚不愧于屋漏
01:15:33
這個屋漏是什麼
01:15:35
詩經的注疏這樣說
01:15:38
屋漏者 室內處所之名
01:15:44
可以施小帳而漏隱之處
01:15:50
這個若講起來 你們這些年輕人都不知道
01:15:54
有啦 若差不多 六七十歲的知道
01:15:59
若五十幾歲 聰明一點的會知道
01:16:04
我們以前的房子 房間都是八腳眠床
01:16:11
八腳眠床旁邊做個門簾
01:16:17
八腳眠床旁邊 做個門簾要做什麼
01:16:20
床邊放了一個便桶
01:16:25
晚上起來小便 大便用的
01:16:31
那個叫做屋漏
01:16:33
漏就是什麼
01:16:34
漏就是大小便那叫做漏
01:16:39
屋漏就是便桶旁 這樣說較快
01:16:47
屋漏就是家裡面的廁所
01:16:51
處所就是廁所
01:16:56
可以用個門簾掛著
01:16:59
以前沒用門 廁所沒門 只是用個門簾遮住
01:17:04
是大小便怕人看到
01:17:07
隱就是怕人看到
01:17:08
門簾遮住 才沒人看到的地方
01:17:14
所以說今天你在家裡面 雖然你藏在廁所
01:17:22
你就不要 有做虧心事的心理
01:17:26
想說這個廁所臭兮兮的 沒人會來沒人看到
01:17:33
你不要這樣想啦
01:17:37
所以覺世真經說
01:17:39
你不要想說 沒人看到就欺騙良心
01:17:44
你不要在尿桶旁做虧心事
01:17:48
這樣跟你說較快
01:17:51
對於本文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1:17:59
相 視也
01:18:03
爾 你也
01:18:07
相在爾室
01:18:10
言視你獨處於自室之中也
01:18:17
屋漏 室內廁所漏隱之處
01:18:24
非人所居
01:18:27
尚不愧屋漏者
01:18:30
心中有神明在暗中察之
01:18:35
謂獨處作事
01:18:38
雖在屋漏之處
01:18:40
而不可有愧於良心也
01:18:45
言良心者
01:18:48
即心中之神
01:18:50
是道家所謂之元神也
01:18:55
心與神通
01:18:57
人意起惡
01:19:00
雖處屋漏
01:19:02
無人見之
01:19:04
無人聞之
01:19:06
而心已知
01:19:09
心既知其惡
01:19:12
神既遠之
01:19:14
鬼即近之
01:19:16
禍即臨矣
01:19:21
現在呂純陽祖師 這樣跟我們說
01:19:25
相就是看
01:19:30
相怎麼說成看
01:19:32
是啊 你曾聽人家說過
01:19:35
若要看新娘 要看女婿叫相親
01:19:39
什麼叫做相親
01:19:41
相親就是 要看女婿 要看新娘
01:19:44
叫做相親
01:19:45
相就是看
01:19:49
爾就是你的意思
01:19:55
相在爾室
01:19:58
就是說看你 自己獨處在家裡面
01:20:07
屋漏是什麼
01:20:08
屋漏等於就是家裡的廁所
01:20:12
在大小便的地方
01:20:15
不是我們人在住的
01:20:20
我們要知道說古時候 的廁所跟現在不一樣
01:20:25
現在的廁所很舒適
01:20:27
你若整理乾淨 裡面放一張床
01:20:31
有的躺下去就睡
01:20:33
古時候不行
01:20:35
古時候門簾遮住
01:20:39
床邊的廁所是很臭的
01:20:43
不信的話你尿在尿盆裡
01:20:47
兩三天那個味道很不好的
01:20:51
所以臭死人的地方怎麼住
01:20:54
沒人會住
01:20:57
若勤勞的人 尿桶每天拿去倒
01:21:03
若是懶惰的兩天而已
01:21:05
躺在床上 想說薰尿味 薰習慣了
01:21:10
不然實在忽然間 門簾若打開進去裡面
01:21:14
那個臭尿味實在不能聞
01:21:17
所以沒有人會去啦
01:21:19
沒人…除非是說 我要大小便啦
01:21:22
不然沒人會門簾掀開進去 沒人會這樣啦
01:21:26
所以你要知道以前的環境 和現在的環境不一樣
01:21:31
這個文句你要體會
01:21:33
不然有人會說 廁所這麼乾淨怎麼不能住
01:21:36
對不對
01:21:37
所以現代的人就不能體會
01:21:42
他說屋漏 是我們家裡的廁所
01:21:46
是我們大小便的地方
01:21:48
不是我們人所能住的
01:21:53
尚不愧屋漏這句話
01:21:57
因為我們的心裡有神明
01:22:02
暗中在監察我們
01:22:08
所以有的說一個人做壞事
01:22:12
死後閻羅王每樣都知道
01:22:16
現在世界人口幾十億萬
01:22:20
祂怎麼會知道
01:22:22
怎麼不知道
01:22:26
我們人的心就好比像什麼 好比像一台的電腦
01:22:34
你若去到閻羅王那裡
01:22:35
電腦跟你拿來解碼
01:22:39
你心裡想什麼祂都知道
01:22:44
你若不相信 現在像銀行
01:22:48
我們若一張卡來說
01:22:51
雖然我錢寄在宜蘭啦
01:22:53
你要來高雄領也可以
01:22:56
全島所有的電腦 都可以輸入
01:23:03
所以呢 我們人的心 好比像一台電腦
01:23:09
有的說是三時神
01:23:13
你若去到閻羅王那裡
01:23:15
那個電腦拿來解碼
01:23:17
就馬上知道 你心理在想好想壞
01:23:20
祂馬上知道啊
01:23:21
讓你躲也躲不掉
01:23:27
所以我們心中有神明
01:23:30
暗中在監察我們
01:23:33
這個神明就好比像電腦
01:23:37
所以我們自己 一個人靜靜做壞事
01:23:42
雖然你是在 這個廁所屋漏的地方
01:23:49
但是你不要 有愧在我們的良心
01:23:54
現在說的良心
01:23:56
良心就是我們心中的神啊
01:24:01
就是我們道家所說的元神
01:24:05
心和神是相通的
01:24:08
我們說心神 心神這句話
01:24:12
一個人的意若起惡心
01:24:15
雖然你是在廁所裡
01:24:18
在屋漏的地方
01:24:20
沒人看到沒人聽到
01:24:24
但是你的心已經知道
01:24:28
心既然知道你的惡
01:24:31
這個神就離開
01:24:34
這個讀成遠
01:24:35
遠就是離開
01:24:37
「遠」就是遠
01:24:38
現在讀成遠
01:24:40
遠就是離開
01:24:41
這個神就離開
01:24:44
神若離開 鬼就靠近過來
01:24:47
你的禍端就到了
01:24:50
看你一個人怎樣做虧心事 做再隱密的事也不行
01:24:56
現在再接本文
01:25:02
喜怒哀樂之未發
01:25:07
謂之中
01:25:11
發而皆中節
01:25:14
謂之和
01:25:17
現在這個 有兩個字你要注意
01:25:20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01:25:23
中就是中間的中
01:25:27
發而皆中節
01:25:29
現在這個 不能讀成「中」節
01:25:32
中是什麼
01:25:33
中就是合理 天理人情這叫做中
01:25:39
好比像我們中獎券
01:25:42
你怎麼可以讀成中獎 要講中獎
01:25:47
中就是可以說知道
01:25:52
喜就是高興
01:25:56
怒就是忿怒
01:25:58
哀就是悲哀
01:26:01
樂就是快樂
01:26:04
這四種的情感 我們還沒發出
01:26:09
未發就是還沒發出來
01:26:11
還沒生氣還沒高興的時候
01:26:15
就是一點都不偏的本性
01:26:22
這個叫做什麼 叫做中
01:26:25
你發出之後 如果若是有適合
01:26:31
沒有偏斜 雖然你高興發出
01:26:35
生氣發出來
01:26:37
但是你沒有 讓它偏斜這叫做和
01:26:42
對於這句話我們 現在就來看程子的說明
01:26:48
中也者
01:26:53
言寂然不動者也
01:26:59
和也者
01:27:02
言感而遂通者也
01:27:08
他說什麼叫做中
01:27:11
中就是靜靜的不動
01:27:16
無論什麼東西 若中都不會動
01:27:21
好比說颱風很厲害
01:27:25
颱風的中心點叫做颱風眼
01:27:29
颱風眼一點風也沒有
01:27:33
所以我們 若颱風若做到一半
01:27:38
一定會出太陽一下 或是風會停止
01:27:43
有人就會說 颱風要轉回南了
01:27:48
怎樣叫轉回南
01:27:50
颱風若登陸 到颱風眼之後
01:27:53
一定風會停止 颱風眼沒有風
01:27:57
等到颱風眼過後再起風
01:28:02
所以以前若科學家坐飛機
01:28:08
奇怪哩 颱風做到一半 風就會停 為什麼
01:28:13
飛機飛到雲上去
01:28:16
看颱風的動態
01:28:18
那個颱風眼裡面靜靜的 一點風也沒有
01:28:26
所以你就知道 中心點是都不會動
01:28:34
所以我們人的中心點 就是我們的本性
01:28:39
我們的本性 也是一樣如如不動
01:28:45
所以說中 中就是寂然不動
01:28:49
寂然不動 依佛家來說就是如如不動
01:28:54
和是什麼 和就是感而遂通
01:29:00
感了之後心就動
01:29:04
但是這個和 動是動是正心
01:29:11
不違背良心的動
01:29:15
話若講起來中是什麼
01:29:17
中就是我們人的第九識
01:29:21
這個和是什麼 和就是我們人的第八識
01:29:26
走向正規的路這叫做和
01:29:32
朱熹夫子這樣跟我們說
01:29:35
喜怒哀樂 情也
01:29:43
其未發 則性也
01:29:49
無所偏倚 故謂之中
01:29:57
發皆中節
01:29:59
情之正也
01:30:02
無所乖戾
01:30:04
故謂之和
01:30:10
朱熹夫子說 高興 生氣 悲哀 快樂
01:30:22
這是我們人的情啊
01:30:26
一個人若說 不會高興 不會生氣
01:30:29
不會悲哀 不會快樂 這個人就變白痴了
01:30:35
無論是聖人來說 祂也會高興 也會生氣
01:30:40
也會悲哀 也會快樂
01:30:43
這是我們人的情
01:30:49
但是呢 這個情還沒發
01:30:53
好比說還沒高興還沒生氣
01:30:57
還沒悲哀還沒快樂的時候
01:31:00
這是我們的本性
01:31:05
可以說是一點點也沒偏倚
01:31:12
若偏了來說就不能說中了
01:31:14
就不能說站在中間
01:31:16
中間無論是圓的 無論是方的
01:31:21
就站在中心
01:31:24
這個叫做中
01:31:27
但是現在發出來都是合理
01:31:31
中節
01:31:32
中節就是有合理
01:31:36
這就是我們正統的情
01:31:40
不是偏的情
01:31:41
是正統的情
01:31:47
可以說一點點也不違背
01:31:50
戾就是違背
01:31:52
乖戾就是違背我們的心
01:31:57
所以這個叫做和
01:32:02
續近思錄裡面這樣說
01:32:10
喜怒哀樂之未發
01:32:19
當此之時
01:32:22
即是此心寂然不動之體
01:32:28
而天命之性全體具焉
01:32:37
不偏不倚
01:32:40
故謂之中
01:32:44
喜怒哀樂之情發焉
01:32:52
以其無不中節
01:32:55
無所乖戾
01:32:58
故謂之和
01:33:01
此則人心之正
01:33:05
而情性之德然也
01:33:14
續近思錄裡面這樣說
01:33:19
高興 生氣 悲哀 快樂
01:33:29
你還沒發出來
01:33:35
在這個時候
01:33:39
我們的心 是可以說寂然不動的體
01:33:43
靜靜的都沒有動
01:33:49
這就是我們人的天命之性
01:33:53
就是我們的本性
01:33:56
他們佛教說是佛性
01:33:59
這個全體具備
01:34:04
不偏不倚才叫做中
01:34:13
但是現在高興 生氣 悲哀 快樂
01:34:24
這個情發出來
01:34:30
無論是高興 無論是生氣
01:34:34
無論是悲哀 無論是快樂
01:34:37
全都合理合法
01:34:40
一點兒違背也沒有
01:34:44
所以這個叫做和
01:34:49
這就是我們人心的正統
01:34:55
也是我們人情性的德行
01:35:03
話若講回來 中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01:35:10
和等於就是我們的心識
01:35:16
我們的第八識
01:35:20
所以你若達到中的境界
01:35:22
就如如不動
01:35:23
除非就是佛
01:35:25
其他都沒辦法
01:35:31
因為達到佛之後 就沒作用了
01:35:34
因為如如不動嘛
01:35:38
所以惠能六祖說了一句話
01:35:44
不思善 不思惡 則明上座本來面目這句話
01:35:52
本來面目就是我們的本性 另外一個術語
01:35:59
因為我們的本性不善不惡
01:36:06
所以達到佛的境界來說 你行善是你家的事情
01:36:11
做惡 做惡也是你家的事情
01:36:14
跟我一點牽連也沒有
01:36:18
就如如不動啊
01:36:21
心都不會動
01:36:23
你做善祂也不會保佑你
01:36:27
做惡祂也不會責備你
01:36:31
有人說這樣 看起來像很殘忍的
01:36:35
這樣來說 作佛就變成沒有用了
01:36:42
真的作佛都不會作用
01:36:45
不然要怎麼辦 你就要達到和的境界
01:36:55
所以佛不是不會度人
01:36:56
佛也會度人
01:36:59
但是若度人 就不能說是佛了
01:37:03
因為和的境界來說
01:37:06
祂也會高興
01:37:12
眾生若做善祂也會高興
01:37:15
眾生若做壞事 祂也會生氣
01:37:19
看到人家可憐 祂也會悲哀
01:37:24
看到人家娶老婆 生日 祂也會快樂高興
01:37:33
有人說修行人可以生氣
01:37:37
是啊 為什麼不能生氣
01:37:39
要和啊
01:37:42
你曾聽過佛家一句話嗎
01:37:45
苦口婆心
01:37:49
怎樣叫做苦口婆心
01:37:51
苦就是一張嘴 叨叨唸 罵你 那就是苦
01:37:57
婆心就是慈悲的心
01:38:01
好比像母親拿小竹棍子
01:38:05
打在兒女身上 疼在母親心上一樣
01:38:09
所以菩薩也是會生氣 不是不會生氣
01:38:12
所以佛學辭典你去翻一翻
01:38:16
有一個叫做憤怒菩薩
01:38:19
菩薩也是會生氣
01:38:21
但是祂無所乖戾 沒有違背啊
01:38:27
不是說你高興生氣
01:38:30
用私人的心在高興生氣 是為了眾生
01:38:38
所以呢 應當高興要高興
01:38:42
若沒高興就像木偶一樣
01:38:46
應當生氣要生氣
01:38:49
若不會生氣就不像人了 哪一個人不會生氣
01:38:55
應當悲哀要悲哀
01:38:57
不然父母去世 你笑笑看 人家說你是瘋子
01:39:03
應當快樂就要快樂
01:39:06
但是要中節 怎樣叫做中節
01:39:14
今晚只有講到這裡為止
01:39:1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39:25
我們來翻十六頁第六行
01:39:33
這句話上期是有說過了
01:39:37
但是呢 引證還不夠
01:39:40
所以本文再讀一遍
01:39:45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01:39:54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01:39:59
本文我們上期有引 程子和朱熹夫子等說明
01:40:09
我們今晚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解釋
01:40:15
喜怒哀樂者 情也
01:40:23
其未發前 是中正不偏之本性
01:40:29
故謂之中
01:40:33
則天命之性也
01:40:37
發而皆中節
01:40:40
當喜而喜
01:40:43
喜而不過
01:40:45
當怒而怒
01:40:47
怒而不憤
01:40:50
當哀而哀
01:40:52
哀而不傷
01:40:55
當樂而樂
01:40:56
樂而不淫
01:40:58
故謂之和
01:41:00
則率性之道也
01:41:06
呂純陽祖師說
01:41:10
高興 生氣 悲哀 快樂 這就是我們人的情
01:41:24
但是這情還沒發出來之前
01:41:29
這就是中正不偏 我們的本性
01:41:35
所以才叫做中
01:41:39
就是我們中庸第一句說的
01:41:42
天命之性
01:41:44
天命之謂性這句話
01:41:49
但是現在這個情發出來
01:41:52
都中節
01:41:55
怎樣叫做中節
01:41:58
應該高興 要高興
01:42:02
一個人應該高興卻不高興 那豈不變成木頭人
01:42:09
怎樣會高興 我娶媳婦也會高興啊
01:42:13
家裡有個喜事也會高興啊
01:42:19
我做生日也會高興啊
01:42:21
怎麼不會高興
01:42:25
但是喜不要超過
01:42:30
怎樣叫做超過
01:42:32
比如說來請 脫衣舞團來唱歌跳舞
01:42:41
或是說侈奢浪費 這就是超過
01:42:48
高興不要超過
01:42:51
我就是高興啊
01:42:53
我辦個宴會 請一些親戚朋友
01:42:57
但是不會太過浪費 這個叫做喜而不過
01:43:07
應該生氣 要生氣
01:43:11
比如說兒子不爭氣 你難道不會罵他嗎
01:43:15
對不對
01:43:18
比如說一個人為非亂做
01:43:23
我們做朋友的也會罵他
01:43:27
應當生氣你就要生氣
01:43:31
好比我昨天說的憤怒菩薩
01:43:34
連菩薩都會生氣
01:43:38
但是怒而不憤
01:43:41
什麼叫做叫憤
01:43:43
憤就是記恨
01:43:46
生氣有二種
01:43:48
有的是為了你好的生氣
01:43:51
有的是怨恨你而生氣
01:43:54
才說怒而不憤
01:43:59
所以孔子來稱讚顏回說
01:44:05
不遷怒
01:44:08
不遷怒就是怒而不憤
01:44:12
比如說我生氣 某個人我罵了他
01:44:17
這樣還沒關係 有一個第三者
01:44:19
你心情不好就連他一起罵
01:44:23
你心情不好罵人抵帳
01:44:26
這都是超過
01:44:29
所以生氣但是沒那個恨心
01:44:34
當哀而哀
01:44:37
應當要悲哀時要悲哀
01:44:43
總不會說我父親死了 我怎麼不悲哀
01:44:46
我母親死了 我怎麼不悲哀
01:44:49
但是哀而不傷 哀不能傷心
01:44:57
怎樣叫做傷心
01:44:59
一煩惱起來 整個人軟趴趴的
01:45:03
也不吃也不睡 反而叫醫生來看病
01:45:08
這就已經傷到了
01:45:12
好比說當時我太太去世
01:45:15
我也會悲哀啊
01:45:17
不過一些師兄弟問我說
01:45:19
老師你會煩惱嗎
01:45:21
我說不會啊
01:45:23
我說若煩惱 她會復活 我就煩惱
01:45:27
煩惱她也不會復活
01:45:29
總是捨不得而已
01:45:33
不能去傷到心
01:45:36
所以我太太不在 我也照樣做事情
01:45:42
也不會說這樣 躺在床上叫醫生打針
01:45:46
不會這樣啦
01:45:48
這叫做哀而不傷
01:45:52
應該快樂我們就要快樂
01:45:57
怎樣快樂
01:45:58
比如說今天有一個聚會 像會議做什麼的
01:46:05
或是好比說相邀去爬山啦
01:46:10
相邀做什麼的
01:46:12
那是一種娛樂 快樂
01:46:15
應當快樂時候也要快樂
01:46:19
但是樂而不淫
01:46:22
這個淫的意思你要知道
01:46:25
這個淫不是男女之間的淫
01:46:28
你若翻辭海裡面就有寫了
01:46:31
淫就是亂
01:46:34
就比像樂而不亂 怎樣叫做亂
01:46:37
好比說年青人 要找刺激要快樂來飆車
01:46:44
那就是樂而淫
01:46:48
有的酒一喝下去 不考慮到別人
01:46:52
在那邊吆喝 大聲划拳 這就是淫
01:47:00
好比說過去很多師兄弟 酒一喝也會划拳
01:47:06
後來我都會制止他們
01:47:09
要喝就安靜地喝 對不對
01:47:13
講話沒關係
01:47:15
你在那邊大小聲嚷
01:47:18
我們在快樂 但會傷害別人呀
01:47:21
人家鄰居隔壁
01:47:24
家裡的人 會被打擾到 對不對
01:47:27
到別人家才要特別的注意
01:47:31
到別人家大小聲的嚷
01:47:34
你有沒有考慮 人家的小孩在睡
01:47:36
有沒考慮到 老人家會失眠嗎
01:47:39
有沒考慮到病人嗎
01:47:42
你不能考慮自己 你要考慮到別人
01:47:46
像單獨住宅沒關係
01:47:48
若是有鄰居 卻在那邊大小聲嚷
01:47:51
鄰居會很討厭的 對不對
01:47:56
這就是淫
01:47:58
所以快樂沒關係 不要淫
01:48:04
像我現在住在台北
01:48:09
那裡有一家某人
01:48:12
若是每個禮拜天就很悽慘 卡拉OK開得很大聲
01:48:17
白天還沒關係
01:48:19
連十一二點了 還開得很大聲
01:48:23
我女兒說 爸爸我都睡不著覺了
01:48:27
我說沒關係啦 忍耐啦
01:48:29
後來有人受不了 去阻止他
01:48:31
去阻止他 還跟人家大小聲嚷
01:48:33
後來就打架了
01:48:36
我們開小聲一點嘛 卡拉OK不是不好
01:48:39
我們開小聲點 家裡聽得到就好
01:48:43
你又不是想炫耀 說要唱給別人聽 對不對
01:48:49
我們自己的快樂
01:48:51
不能是加在 別人身上的痛苦
01:48:56
自己的快樂 變成別人的痛苦
01:48:58
這就不是真正的快樂了
01:49:00
真正的快樂 就是要給別人快樂
01:49:04
給人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01:49:09
所以這個叫做和
01:49:13
這就是我們 中庸說的率性之道
01:49:18
照我們本性去走的這條路
01:49:24
我們呂純陽祖師 說的這個中庸
01:49:29
喜怒哀樂這是講這個四情
01:49:35
但是我們另外有七情
01:49:38
喜怒哀懼愛惡欲
01:49:41
對於七情 我們來看修真錄一個解釋
中庸
1/38部影片
中庸 1
中庸 2
中庸 3
中庸 4
中庸 5
中庸 6
中庸 7
中庸 8
中庸 9
中庸 10
中庸 11
中庸 12
中庸 13
中庸 14
中庸 15
中庸 16
中庸 17
中庸 18
中庸 19
中庸 20
中庸 21
中庸 22
中庸 23
中庸 24
中庸 25
中庸 26
中庸 27
中庸 28
中庸 29
中庸 30
中庸 31
中庸 32
中庸 33
中庸 34
中庸 35
中庸 36
中庸 37
中庸 38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15000068
7004befc-29b0-4f98-89ce-5e2be3b64797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