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心經 03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心經 03
9794
8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10月01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2
現在來看修真錄這句話
00:02:16
中國習俗
00:02:21
二月十九為 觀世音菩薩誕生之日
00:02:28
而六月十九為圓寂之日
00:02:33
九月十九為剃度之日
00:02:38
此三個十九日的十九數字
00:02:43
玄中有玄誰人知之
00:02:47
誕生 圓寂 剃度 皆為十九日者
00:02:53
十乃吾人之本性
00:02:56
九為第九識
00:02:59
當知觀世音本是果地菩薩
00:03:04
應化出世間時
00:03:06
已具備本性完滿
00:03:10
如如不動
00:03:12
圓寂 剃度時亦如是
00:03:17
再者誕生為二月者
00:03:20
二 二儀陰陽也
00:03:24
則喻男女二眾也
00:03:27
觀世音應化出世間
00:03:32
時男時女變化萬千
00:03:36
故以二為誕生之月也
00:03:40
剃度為九月者
00:03:43
九 九眾也
00:03:45
示觀世音為度化九眾 而剃度出家也
00:03:52
圓寂為六月者
00:03:54
六 六度也
00:03:56
菩薩修此六度 成就自利利他大行
00:04:01
度到彼岸而皈菩薩道也
00:04:05
此乃暗示世人
00:04:07
當修六度 以進菩薩之果位也
00:04:14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0:04:17
說若以中國的習慣風俗
00:04:24
二月十九就是作 觀世音菩薩出生的日子
00:04:31
而六月十九 作祂皈佛的日子
00:04:38
圓寂就是皈佛
00:04:39
皈佛的日子
00:04:41
九月十九來作 剃頭出家的日子
00:04:47
這三個十九
00:04:51
這個十九的數字
00:04:53
可以說玄中又再玄
00:04:57
誰會知道
00:05:00
因為祂的誕生跟祂的成佛
00:05:05
跟祂的剃頭 都為十九的原因在哪
00:05:13
這個十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00:05:17
所以我們才說 顏回聞一知十
00:05:22
他們基督教說 背自己的十字架
00:05:29
我們佛教說合十
00:05:32
這個十都是指我們的本性
00:05:36
九就是我們人的第九識
00:05:40
第九識就是我們人的本識
00:05:44
也是我們的本性
00:05:48
所以因為九 就是最高的第九識
00:05:53
你看出第九識之後
00:05:56
才歸在這個本性圓滿 達到這個識
00:06:02
我們要知道觀世音菩薩 本來就是一個果地菩薩
00:06:08
來應化出世間
00:06:12
怎樣叫做果地菩薩
00:06:14
我們菩薩有三種
00:06:17
好比說我在 金剛經裡面所說過
00:06:22
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00:06:27
有的感到很奇怪
00:06:30
菩薩已經就沒有人我之相
00:06:33
為什麼說 菩薩若有我相人相
00:06:36
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00:06:40
你就要了解 前面的那個菩薩
00:06:42
跟後面這個菩薩說不一樣
00:06:47
若是果地菩薩
00:06:48
就是已經成佛了
00:06:51
成佛之後 慈航倒駕出來度人
00:06:55
這叫做果地菩薩
00:06:57
一個人若 已經修到菩薩的果位
00:07:00
這叫做因地菩薩
00:07:02
若你們這些 在坐所有的男女眾
00:07:07
男的男菩薩
00:07:08
女的女菩薩
00:07:10
老人老菩薩
00:07:11
這個是願地菩薩
00:07:14
修菩薩行的人
00:07:16
所以金剛經才會說
00:07:19
假使你一個 若修菩薩行的人
00:07:22
若有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
00:07:25
那這樣你沒資格成菩薩道
00:07:28
那個意思就是這樣
00:07:31
所以觀世音菩薩 本來是果地菩薩
00:07:34
應化來出世間的時候
00:07:37
已經具備本性圓滿
00:07:40
可以說他的本性如如不動
00:07:44
他在成佛的時候
00:07:47
在要剃頭的時候都一樣
00:07:51
所以才他那個日子
00:07:55
無論是說剃頭的日子
00:07:58
或是出世的日子
00:08:02
或是成佛的日子
00:08:04
都為十九的原因在那
00:08:07
再來
00:08:09
他出世為二月的原因在哪
00:08:13
因為這個二是二儀陰陽
00:08:17
就是要來描寫男女二眾
00:08:23
因為觀世音菩薩 應化出世間的時候
00:08:28
有時候變成男的
00:08:30
有時候變成女的
00:08:32
變化萬千
00:08:34
所以觀世音菩薩 讓你看起來
00:08:37
好像男的也好像女的
00:08:40
讓你看不出 到底是男的還女的
00:08:44
所以才叫做男女二眾
00:08:47
二月的意思就是這樣
00:08:50
所以才這個二 來作他出世的月
00:08:55
那麼他出家剃頭 為九月的原因在哪
00:09:00
這個九就是九眾
00:09:04
我們要知道
00:09:06
當今一般我們說四眾
00:09:08
四眾就是什麼
00:09:10
就是和尚 尼姑 在家男 在家女
00:09:15
這樣叫做四眾
00:09:16
在家男 在家女 就是居士男 居士女
00:09:19
這樣叫做四眾
00:09:21
實際若是出家 在家 合起來應該要有九眾
00:09:27
對這個九眾 我們等下再說明
00:09:31
所以祂九月目的 就是說這個九就是九眾
00:09:36
就是表示觀世音菩薩 在要度化九眾才來出家的
00:09:44
祂圓寂在六月是什麼
00:09:47
因為這個六是六度的描寫
00:09:53
因為一個人你要修菩薩行
00:09:56
一定要修這個六度
00:09:58
來成就自利利他的大行
00:10:03
有辦法度到佛祖的那邊岸
00:10:07
來皈這個菩薩道
00:10:10
這就是一種暗示世間人
00:10:13
說你若要皈菩薩
00:10:14
一定就要修六度
00:10:17
來進這個菩薩的果位
00:10:19
所以他出家 為六月的原理在那
00:10:24
這都是一個涵義
00:10:27
那麼有人說要度九眾
00:10:33
什麼叫做九眾
00:10:35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辭典的說明
00:10:40
我們現在來看佛學辭典
00:10:45
九眾
00:10:47
一 比丘
00:10:51
二 比丘尼
00:10:53
三 六法尼
00:10:56
四沙彌 五沙彌尼
00:11:00
六 出家 七出家尼
00:11:04
八優婆塞 九優婆夷
00:11:10
現在佛學辭典說 九眾是什麼
00:11:16
九眾第一就是比丘
00:11:20
比丘一般稱作和尚
00:11:23
第二 比丘尼
00:11:26
一般稱作尼姑
00:11:28
三 六法尼
00:11:31
一般就是叫做菜姑
00:11:34
因為怎麼樣呢
00:11:35
她已經在佛寺帶髮修行
00:11:39
沒有在家裡面
00:11:41
在這個佛寺沒有剃髮
00:11:43
但是在那修行
00:11:45
這叫做六法尼
00:11:47
第四叫做沙彌
00:11:50
人家說小沙彌
00:11:51
這個沙彌
00:11:52
還沒受具足戒
00:11:54
還沒滿二十歲的出家人
00:11:58
和尚就對了
00:12:00
還沒足歲的和尚
00:12:02
第五就是沙彌尼
00:12:05
沙彌尼等於就是女眾
00:12:07
沙彌的女眾叫做沙彌尼
00:12:11
第六叫做出家
00:12:13
第七叫做出家尼
00:12:15
這二樣等下再來說
00:12:17
第八就是優婆塞
00:12:20
優婆塞就是我們居士
00:12:24
第九就是優婆夷
00:12:27
就是居士女
00:12:29
那麼對於這個九眾的其中
00:12:33
比丘 比丘尼 六法尼
00:12:34
沙彌 沙彌尼 優婆塞 優婆夷
00:12:38
我們比較了解
00:12:39
但是對於出家跟出家尼
00:12:41
有的就有一個疑問
00:12:44
什麼疑問呢
00:12:47
若照說起來說 和尚尼姑就出家了
00:12:52
怎麼又冒一個 出家跟出家尼
00:12:56
這我們一般的人 所讓我們不了解的
00:13:01
實際我們這個出家
00:13:03
不是和尚跟尼姑的專利
00:13:08
我也可以說出家
00:13:11
你就在家你怎麼說出家
00:13:13
是啊
00:13:14
雖然是在家
00:13:16
但是做出家人的生活
00:13:19
這樣就是叫做出家
00:13:20
若女人就是叫做出家尼
00:13:23
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一句話就知道
00:13:27
我們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13:33
二種出家
00:13:35
一身出家小乘之比丘
00:13:40
大乘之菩薩僧
00:13:42
二心出家
00:13:44
大乘之菩薩居士是也
00:13:48
佛學大辭典說
00:13:51
有二種的出家
00:13:53
第一就是身體出家
00:13:57
這個身體出家 比如小乘的比丘
00:14:01
小乘的比丘就是 只有在廟裡唸經拜佛
00:14:06
這叫做小乘的比丘
00:14:08
跟大乘的菩薩僧
00:14:11
就是出來講經說法的和尚
00:14:14
這是身出家
00:14:17
另外一個是心出家
00:14:20
心出家
00:14:22
心出家就是 大乘的菩薩居士
00:14:26
好比出來講經說法的居士
00:14:29
就是叫做大乘的菩薩
00:14:31
這都叫做出家
00:14:33
那麼說這個心出家
00:14:36
在佛學大辭典再又說
00:14:39
身在家心出家
00:14:42
雖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00:14:48
見法蘊足論
00:14:51
佛學大辭典說
00:14:53
他的身在家裡面
00:14:56
但是他的心已經出家了
00:15:00
雖然他有妻有子
00:15:02
但是不會被這個名利黏住
00:15:07
這就是在這個 法蘊足論裡面說的
00:15:12
這個法蘊足論是誰作的
00:15:16
我們現在 再看佛學大辭典
00:15:1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5:22
六足論
00:15:23
一舍利弗之集異門足論
00:15:27
二大目犍連之法蘊足論
00:15:32
三大迦多衍那之施設足論
00:15:37
四提婆設摩之識身足論
00:15:43
第五 筏蘇蜜多羅之品類足論
00:15:49
六同人之界身足論也
00:15:53
前三論為佛在世之作
00:15:56
後三論為佛滅後之作
00:16:01
對於本文我們現在 就來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00:16:10
佛學大辭典 說這個足論有六本
00:16:14
有六本的足論
00:16:16
第一本就是舍利弗作的
00:16:20
叫做集異門足論
00:16:22
第二本就是 大目犍連所作的法蘊足論
00:16:28
大目犍連是很有名
00:16:30
我們一般說目連救母
00:16:32
就是這個大目犍連
00:16:35
第三大迦多衍那 所作的施設足論
00:16:41
第四就是 提婆設摩所作的識身足論
00:16:46
第五就是筏蘇蜜多羅 所作的品類足論
00:16:52
第六就是 同人所作的界身足論
00:16:57
若前三論
00:16:59
前三論就是 舍利弗 大目犍連
00:17:03
大迦多衍那 這三個人作的論
00:17:08
這是佛祖還在世就作了
00:17:12
而後三論
00:17:14
就是提婆設摩 跟筏蘇蜜多羅
00:17:19
跟同人所作這三論
00:17:20
這就是佛祖皈天之後 才作的著作
00:17:25
那麼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0:17:29
身在家心出家
00:17:31
雖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00:17:34
這句話
00:17:37
是我們大目犍連所作的
00:17:40
因為在釋迦佛祖在世 他就說這句話了
00:17:45
所以不是說 我們頭髮剃了去佛寺
00:17:50
這樣叫做出家人
00:17:52
不是這樣
00:17:53
你真正你若在家
00:17:55
你若用出家的生活
00:17:57
也可以說是出家人
00:18:00
我們另外看 蓮池大師跟我們所說的
00:18:04
我們現在看 蓮池大師這句話
00:18:08
處於族舍具有父母妻子
00:18:13
而心恒在道不染世塵者
00:18:18
在家出家者也
00:18:21
說一個人住在民家
00:18:25
沒有住廟寺
00:18:27
但是他也有父親也有母親
00:18:30
也有妻子也有孩子
00:18:32
但是他的心全都在這個道
00:18:35
不會被世俗的六塵所污染
00:18:42
這就是在家出家的人
00:18:45
雖然你的身體是在家
00:18:47
但是你心已經出家了
00:18:51
悲華經這樣說
00:18:53
說非以自剃髮為出家
00:18:56
若能發大精進
00:19:00
為除一切煩惱是名出家
00:19:04
悲華經是釋迦佛祖說的
00:19:07
說不是你頭髮剃了
00:19:10
去住佛寺就是出家
00:19:12
不是這樣
00:19:14
你一個人你的心 若有辦法發出大精進的心
00:19:18
你為了除掉 世間一切的煩惱
00:19:23
這個名就是叫做出家
00:19:26
所以我們現在說要度九眾
00:19:28
那個九眾這個在家跟出家
00:19:32
我們若在家 就是說居士 居士女
00:19:37
雖然你人在家 但是你心若出家
00:19:42
完全名字叫做出家
00:19:44
所以出家 不是說和尚尼姑的專利
00:19:49
我們在家的人 也可以稱呼為出家
00:19:53
所以才會說度九眾 這個原因在那
00:19:57
今晚我們說到這時間就到
00:20:00
在坐同修大家晚安
00:20:03
我們現在來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0:20:12
我們從前面讀起
00:20:19
觀自在菩薩
00:20:23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00:20:28
他說聖者啊
00:20:33
觀自在菩薩
00:20:35
他來修執深妙的般若
00:20:38
若說到他的功行最深
00:20:43
有具備了這個妙智慧
00:20:45
由這個定力 到達佛岸的時候
00:20:51
我們再看下文
00:20:54
照見五蘊皆空
00:20:58
度一切苦厄
00:21:02
他說觀世音菩薩
00:21:05
現在用他的般若妙智慧
00:21:09
明白來看出 五蘊全都是空的
00:21:14
這個五蘊 就是我們一切眾生造業
00:21:20
受這個苦惱跟災厄總根源
00:21:25
一個人這個五蘊若沒有空
00:21:28
就會生出貪瞋痴
00:21:31
種種的煩惱
00:21:33
由這個煩惱就種下苦因
00:21:37
生出苦厄的結果
00:21:40
現在既然明白 來看出這個五蘊皆空
00:21:46
自然他就有辦法 來度脫一切苦惱跟災厄
00:21:53
度一切苦厄
00:21:55
是兼自度又度他來說
00:22:00
依己修到無上菩提 達到彼岸
00:22:07
若依人就用多方的辦法
00:22:10
來接引眾生
00:22:12
有辦法度脫 一切苦惱跟災厄
00:22:16
那麼什麼叫做五蘊
00:22:20
蘊就是很多的組合 聚集起來的意思
00:22:28
我們眾生由這個五蘊
00:22:32
色受想行識
00:22:35
來即行成我們的身體
00:22:39
五蘊本來就沒有自性
00:22:42
色是從地水火風四大假合
00:22:47
來變成我們的人心
00:22:51
假使一個人你色若沒有空
00:22:55
那這樣的話 你就沒辦法脫出生死
00:23:03
若以色你假使若說沒有空
00:23:07
我們人永遠就不會死了
00:23:12
你看我們人有生老病死
00:23:15
年年在變化
00:23:17
月月在變化
00:23:18
日日在變化
00:23:20
人生是一剎那之間
00:23:23
你看昨天才見面
00:23:25
今天已經
00:23:26
那個人也生死離別
00:23:30
已經離開這個世間了
00:23:33
由此可見
00:23:35
我們所說的色時時在變化
00:23:39
所以才知道是空
00:23:41
再說這受想行識也是一樣
00:23:46
但是對於這個五蘊的問題
00:23:49
有很多人不了解
00:23:51
現在今晚對 五蘊皆空這個問題
00:23:55
我們來做一個分解的說明
00:23:57
什麼叫做五蘊
00:23:59
我們首先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24:03
我們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24:06
五蘊
00:24:09
一 色蘊
00:24:12
總該五根五境等 有形之物質
00:24:19
二 受蘊對境而 承受事物之心作用也
00:24:28
三 想蘊對境而 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也
00:24:36
四 行蘊其他對境
00:24:41
關於貪瞋等 善惡一切之心之作用也
00:24:47
五 識蘊對境而了別 識知事物之心之本體也
00:24:57
現在佛學大辭典 對五蘊這樣說
00:25:02
他說這個五蘊 第一就是色蘊
00:25:07
色蘊就是包含五根跟五境
00:25:12
五根等於就是我們 眼根 耳根 鼻根 色根 心根
00:25:21
這叫做五根
00:25:22
五境等於 就是我們一般說五塵
00:25:27
五塵 五境一樣
00:25:29
現在這說五境
00:25:31
跟這個五塵意思一樣
00:25:34
五境就是 等於色身香味觸法
00:25:40
這個色身香味觸
00:25:45
這個法是另外
00:25:48
這個六塵其中的前五樣
00:25:51
這個叫做五境
00:25:53
這個有形的物質
00:25:56
第二就是受蘊
00:26:00
受蘊就是對境 來承受事物的心的作用
00:26:08
這個等於就是 我們人的意境來對法塵
00:26:17
這個六塵的最後
00:26:20
我們的對這個境
00:26:24
現在這個境 等於就是指法塵
00:26:27
我們的心意來對法塵
00:26:30
來承受了事物 這個心所發出來的作用
00:26:35
第三就是想蘊
00:26:37
想蘊就對境來 想像事物的心的作用
00:26:44
第四就是行蘊
00:26:49
行蘊就是其他對這個境
00:26:54
關係到我們貪瞋等
00:26:59
這個善惡 一切我們心所發的作用
00:27:04
第五就是識蘊
00:27:07
識蘊就是對境來了別 識知事物的心的本體
00:27:13
不過這樣說
00:27:14
說不定你們比較不了解
00:27:16
我來引一個例子
00:27:18
你們比較聽得懂
00:27:19
現在來引一個例子
00:27:22
現在第一說色蘊
00:27:26
比如現在引例這樣說
00:27:29
色蘊好比說我眼睛 看到一個女孩子很漂亮
00:27:34
那就是我們的 眼根已經去對到外境
00:27:41
那個女孩子的色
00:27:43
那個色蘊跑出來
00:27:45
這個受蘊
00:27:47
受就是接受下來
00:27:50
現在看到之後 就這樣接受下來
00:27:53
接受下來 承受這個物的心的作用
00:27:57
現在第三想蘊
00:27:59
就是現在看到之後
00:28:01
現在心裡就想了
00:28:03
那個女孩子很漂亮 怎麼樣又怎麼樣
00:28:05
我們的心裡就空思妄想了
00:28:09
第四就是行蘊
00:28:11
行蘊就是現在好比說
00:28:13
好啊去啊 跟那個女孩子說話
00:28:16
不然去吃她的豆腐
00:28:18
這個腳就走了手就去了
00:28:21
這叫做行
00:28:23
這就是貪
00:28:26
那麼現在 識蘊就是對於了別
00:28:29
這樣對嗎
00:28:31
我做得對不對
00:28:32
對於善惡二個對待去分別
00:28:36
這個叫做識蘊
00:28:39
若瞋來說
00:28:41
比如說 我的耳朵去聽到人罵我
00:28:44
我們的耳根已經 去遭到這個邪塵進來了
00:28:51
邪塵進來
00:28:53
之後我們就接受起來
00:28:56
接受下來心就想了
00:28:59
想蘊就生出來
00:29:01
然後就生出瞋恚的心就罵
00:29:06
之後第五識蘊 就是分別對不對
00:29:09
我們人的身體
00:29:14
若色是說我們的身體
00:29:17
受想行識
00:29:20
這個受想識 這是我們心的作用
00:29:25
行就是我們人的行為
00:29:28
這個我們人的身體 有包含這五種的作用
00:29:34
所以才叫做五蘊
00:29:36
現在再來看佛光大辭典
00:29:39
五蘊
00:29:42
蘊乃積聚類別之意
00:29:45
即類聚一切 有為法之五種類別
00:29:50
一色蘊即一切色法之類聚
00:29:56
二受蘊眼觸等 五根與五塵所生之諸受
00:30:06
三想蘊眼觸等所生之諸想
00:30:12
四行蘊除色受想識外 之一切有為之法
00:30:20
亦即意志與心之作用
00:30:23
五識蘊即眼識等諸識
00:30:29
眼耳鼻舌身等識之各類聚
00:30:34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0:38
他說五蘊
00:30:41
蘊就是很多東西合為一個
00:30:46
才叫做蘊
00:30:48
就是類聚一切 有為法的五種類別
00:30:52
第一就是色蘊
00:30:56
色蘊就是 一切的色法的類聚
00:31:01
第二就是受蘊
00:31:03
就是我們眼觸等
00:31:08
眼觸等
00:31:09
眼就是說五根
00:31:11
眼睛耳朵嘴鼻子身體
00:31:16
這個就是五根
00:31:19
觸就是指五塵
00:31:22
就是色身香味觸
00:31:26
剛好這五樣的五塵
00:31:29
這是簡單的說
00:31:32
所產生的諸受
00:31:35
所有的接受
00:31:37
三就是想蘊
00:31:40
就是我們五根跟五塵等
00:31:43
所生的一切思想
00:31:46
第四就是行蘊
00:31:50
行蘊就是 除去色受想識之外
00:31:54
一切有為的法的所有行動
00:31:57
也是我們的意志 跟我們心的作用
00:32:04
第五識蘊
00:32:07
就是眼識等
00:32:09
眼識等就是 等於說我們這個五根
00:32:12
所有的諸識
00:32:15
諸識就是指五識
00:32:19
就是眼識 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
00:32:23
這些的各類聚
00:32:26
現在這樣說起來說不定 你還沒辦法明白這些意思
00:32:31
我們現在將五蘊分開
00:32:34
一樣一樣來說明
00:32:37
首先來說色蘊
00:32:39
我們現在看修真錄的說明
00:32:42
現在來看修真錄這段文
00:32:48
色蘊色由四大 五根
00:32:55
和合積聚而成身
00:33:00
佛家有色如聚沫喻
00:33:04
色指人體 沫即水泡
00:33:09
因風吹水而成沫
00:33:13
虛有相狀 體本不實
00:33:17
且瞬息即滅
00:33:21
以喻眾生四大假合之色身
00:33:25
亦如聚沫虛而不實也
00:33:30
現在對本文 我們來做一個詳細說明
00:33:36
修真錄說色蘊
00:33:40
這個色由這個四大
00:33:45
四大就指地水火風
00:33:48
怎樣叫做地水火風
00:33:51
我們人的 身體是硬的東西
00:33:55
所以身體叫做地
00:33:59
水眼睛流出來的有淚水
00:34:04
鼻子流出來的有鼻水
00:34:06
嘴巴有口水
00:34:08
我們若流汗有汗水
00:34:11
身體就割一個洞
00:34:14
你看血水一直流
00:34:16
我們下體有小水
00:34:18
這都是水
00:34:20
火就是 我們人的身體有熱氣
00:34:23
人若死肉就冷掉了
00:34:26
再來風
00:34:28
鼻子喘氣有風
00:34:29
嘴巴喘氣也有風
00:34:32
屁股放屁也有風
00:34:35
這叫做地水火風叫做四大
00:34:38
五根
00:34:39
就是眼睛耳朵鼻子嘴身體
00:34:46
這個五根
00:34:48
由這個四大跟五根來和合
00:34:53
來積聚才變成我們的身體
00:34:56
我們身體就 由四大跟五根所組織的
00:35:00
所以在佛教他有一個比喻
00:35:07
說色如聚沫
00:35:09
有一個比喻
00:35:11
喻就是比喻
00:35:13
色是什麼
00:35:15
色就是指我們的身體
00:35:18
這個沫就是指水泡
00:35:21
我們水的水泡
00:35:23
這個水泡就是因為風吹水
00:35:29
才會成這個水泡
00:35:32
這個水泡是虛有相狀
00:35:37
根本沒有永久的
00:35:39
他的本體本來就不實在
00:35:43
而且一下子就消滅了
00:35:47
這就是要比喻眾生
00:35:48
這個四大假合的色身
00:35:53
跟那個水泡一樣
00:35:56
虛而不實這樣說
00:35:58
這是修真錄這樣解釋
00:36:02
另外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36:07
我們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0:36:12
色蘊色如聚沫喻
00:36:19
色指眾生色身
00:36:23
沫即水沫
00:36:26
謂沫因風吹水成聚
00:36:30
虛有相狀體本不實
00:36:35
以譬眾生色身
00:36:37
亦如聚沫虛假不實
00:36:43
這裡面對於這個沫字
00:36:46
我們剛剛修真錄有注解
00:36:49
解釋說水泡
00:36:51
我們現在另外再看辭海
00:36:54
辭海這樣說
00:36:56
沫水泡也
00:36:57
沫就是水泡
00:37:00
那麼什麼叫做水泡
00:37:02
我們現在再看辭海
00:37:04
泡水上浮漚也
00:37:08
泡就是水上的浮漚
00:37:12
什麼叫做浮漚
00:37:14
現在再看辭海
00:37:15
漚水泡也
00:37:17
所以我們有時候中國的文
00:37:20
同一個東西
00:37:22
用很多的文詞表達
00:37:27
也有同一個文辭
00:37:29
表達不同的意思
00:37:32
所以現在 在五蘊皆空的當中
00:37:36
你無論說是沫說是水泡
00:37:40
說是漚都是同一個東西
00:37:42
等於就是水泡就對了
00:37:45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37:49
第一就是
00:37:51
五蘊就是色蘊為第一
00:37:53
這個色就好像水泡的聚集
00:38:00
來做一個比喻
00:38:02
這個色是指眾生的色身
00:38:09
色身就是我們的肉體
00:38:11
我們這個肉身
00:38:13
好比像剛剛修真錄所說的
00:38:15
這個四大跟五根所組合的
00:38:20
就是我們的色身
00:38:23
這個沫等於就是水沫
00:38:26
就是水泡
00:38:27
因為這個水泡
00:38:30
風一吹這個泡才會生出來
00:38:35
風一吹 才會結那個水泡出來
00:38:38
但是水泡是虛有的相狀
00:38:42
不實在的
00:38:44
這就是要來比喻 我們眾生的身體也不實在
00:38:49
好比像這個聚沫虛假不實
00:38:56
人會生 就會老就會病就會死
00:39:01
這個也是不實在的身體
00:39:03
讓你撐是幾十年而已
00:39:06
那麼我們說五蘊皆空
00:39:11
首先這個色蘊要看空
00:39:14
這個色蘊要怎麼樣看空
00:39:17
我們現在再來看 佛光大辭典一個說明
00:39:23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0:39:27
色蘊實相
00:39:29
謂色是質礙幻色
00:39:36
實是般若真空
00:39:39
即幻色而明真空
00:39:43
故稱色蘊實相
00:39:47
他說這個色蘊實相是什麼
00:39:53
就是說我們人這個色
00:39:57
是一種有形式 在阻礙的幻色
00:40:03
不實在的色
00:40:05
我們這個身體 是每樣都要受阻礙
00:40:10
怎麼樣
00:40:11
沒吃飯肚子會餓難過
00:40:13
冷衣服沒穿冷颼颼
00:40:18
熱電扇沒吹 冷氣沒吹熱呼呼
00:40:23
手若割一個洞痛的要死
00:40:26
一下生病哀哀叫
00:40:29
都是有這個形質在阻礙
00:40:33
這個幻色
00:40:35
而若實呢
00:40:36
實就是般若真空
00:40:40
就是指我們的本性
00:40:41
指我們的靈魂
00:40:44
所以我們現在 這個般若波羅蜜心經後面
00:40:48
現在接下去就會說
00:40:49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00:40:51
空不異色 色不異空
00:40:54
就會來了解這個道理
00:40:58
所以一個人 你有由我們的幻色
00:41:01
幻色就由我們這個肉體
00:41:04
你要明白我們的本性
00:41:07
才叫做色蘊實相
00:41:11
但是這個真空的意思 你要知道
00:41:15
真空不是說全都沒有
00:41:18
假使若全都沒有的話
00:41:21
這個身體 就變成不會生作用
00:41:27
簡單舉一個例子
00:41:29
像說這個電燈怎麼會亮
00:41:32
這個電燈泡就是真空管
00:41:36
因為真空它才會亮
00:41:39
這個電燈泡假使 若是沒有真空不會亮
00:41:44
現在說這個真空
00:41:46
有的不知道說 空空都沒半樣
00:41:51
這樣就不對了
00:41:53
我們人這個身體也一樣
00:41:57
我們這個靈性 是實體的東西
00:42:01
但是你眼睛看不到
00:42:04
這個靈性在運用 我們的身體這個幻色
00:42:09
所以才叫做真空
00:42:12
真空就是 裡面還有實體的東西在
00:42:17
比如說這個電燈泡
00:42:19
你若是空氣抽盡
00:42:22
這個電燈泡不會亮
00:42:24
絕對不會亮
00:42:26
不信這個真空管裡面
00:42:30
這個電燈泡裡面 空氣若太多
00:42:32
這個電燈泡會壞掉
00:42:35
也是不會亮
00:42:37
不然要怎麼辦
00:42:38
這個電燈泡裡面
00:42:40
還有幾萬分之一的 空氣在裡面
00:42:45
電一放進去燃燒空氣
00:42:50
那個亮才會發得出來
00:42:53
所以一個人 你看肉體是空的東西
00:42:58
你要認識我們的本靈
00:43:01
你若認識本靈之後
00:43:03
人說修行人沒有病
00:43:07
怎樣修行人沒有病
00:43:10
不是真的沒病
00:43:12
是他的心境達到沒有病
00:43:15
我怕你聽不懂
00:43:18
我說一個較明白給你聽
00:43:21
以前釋迦佛祖有一個徒弟
00:43:25
被毒蛇咬到
00:43:28
毒蛇咬到的那個毒
00:43:30
一直流 流到身體的內臟進去
00:43:36
整個臉都反黑
00:43:38
而他靜靜在那一直坐
00:43:42
當時一些師兄弟看到說
00:43:45
某人你被毒蛇咬到
00:43:47
臉都變黑了你很難過吧
00:43:50
他說沒有不難過
00:43:53
他說我不相信
00:43:54
你說不難過我才不信
00:43:57
他說不然你去問舍利弗 這樣說
00:44:00
舍利弗算是大師兄
00:44:03
這些師兄弟就去問舍利弗
00:44:05
說某人被毒蛇咬到
00:44:07
問他難不難過
00:44:08
他說不難過
00:44:10
到底是說真的還說假的
00:44:15
舍利弗說真的
00:44:18
他實在不難過
00:44:20
因為他已經看出他的本性
00:44:25
他已經達到空境了
00:44:27
這個色身是沒用的東西
00:44:32
毒蛇是咬他的色身
00:44:35
他的靈性沒辦法咬
00:44:38
所以他的心 已經達到空境去了
00:44:42
所以對於這個肉體的痛苦
00:44:46
他已經不知道了這樣說
00:44:48
這個就是說 色蘊實相這個道理
00:44:53
就是說我們人 這個色是有質礙的幻色
00:44:57
實就是般若真空
00:45:00
這個道理就是在那
00:45:01
這樣你就會看出空
00:45:04
你只有認識了我們的本性
00:45:07
你不要去重視這個肉體
00:45:09
你若重視這個肉體的話
00:45:11
就已經看不空了
00:45:14
我們簡單引一個例子
00:45:18
比如像說我剛剛在說
00:45:21
這個機器
00:45:24
這個稍微有毛病
00:45:27
我說下去胸口都窒息了
00:45:30
感到難過
00:45:32
但是呢我難過是難過
00:45:35
仍然照常下去說
00:45:37
我麥克風不敢丟掉
00:45:40
因為這個電 好像會吸上去一樣
00:45:45
那這樣有的說
00:45:46
老師你難道看出本性了
00:45:47
還沒
00:45:50
若到看出本性
00:45:51
我不會說某人啊
00:45:53
這個電會吸
00:45:55
你趕快修理
00:46:00
這句話我就不會說了
00:46:02
還會感到難過 就還沒看空了
00:46:06
看空之後就不會難過了
00:46:09
也不會說你機器去修理
00:46:11
也不會說了
00:46:13
但是我還有半空而已
00:46:15
怎樣半空
00:46:16
這支還沒丟掉
00:46:18
到真的難過這支不用了
00:46:20
把他丟掉
00:46:21
對不對
00:46:22
這樣半空而已
00:46:23
沒有真空
00:46:25
這樣跟你說
00:46:26
這樣用一個比喻給你聽
00:46:28
你聽比較懂
00:46:29
不然你聽不懂啊
00:46:30
一個人若真的會看空之後
00:46:33
這個肉體的難過都沒有了
00:46:35
我是還有半空
00:46:38
感到會難過
00:46:40
但是還不會說 承受不了的難過
00:46:44
這樣才半空而已
00:46:46
這就是看這個色空的道理
00:46:50
現在第二來看這個受
00:46:54
這個受蘊
00:46:56
我們要怎麼樣 把它看作是空
00:46:59
首先來看修真錄
00:47:02
我們現看看修真錄
00:47:05
受蘊由五根眼耳鼻舌身
00:47:13
承受五塵色聲香味觸
00:47:18
謂之受
00:47:20
而佛家有受如水泡喻
00:47:25
水泡須臾即沒
00:47:28
以喻眾生所受苦樂事
00:47:31
亦如水泡起減無常也
00:47:37
修真錄這樣說
00:47:39
說受蘊
00:47:42
就由我們人的五根
00:47:44
眼睛耳朵鼻子舌身體
00:47:46
來承受了這個五塵
00:47:52
這個色聲香味觸
00:47:56
這個叫做受
00:47:59
我們佛教有一句說 受如水泡的比喻
00:48:06
水泡一眨眼就沒有了
00:48:10
來比喻我們眾生 所受的苦樂的事情
00:48:16
無論苦無論樂
00:48:18
好像水泡的起滅
00:48:22
沒有永久的
00:48:24
這就是修真錄的說明
00:48:2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8:31
受蘊
00:48:33
受如水泡喻
00:48:36
謂水因風動或因物擊
00:48:43
忽爾成泡須臾即沒
00:48:48
以譬眾生所受苦樂之事
00:48:51
亦如水泡起滅無常
00:48:55
佛光大辭典說
00:48:58
受蘊
00:49:00
受好比像水泡的比喻
00:49:04
就是說這個水被風吹動
00:49:10
或是用東西攪
00:49:12
忽然間生水泡
00:49:16
但是一眨眼就不見了
00:49:18
這就是比喻我們眾生所受
00:49:22
無論是苦無論是樂的事情
00:49:24
跟水泡一樣
00:49:27
生滅沒有永久
00:49:31
那麼一個人 你已經知道這個受
00:49:35
本來是沒有永久的東西
00:49:38
我們要怎麼樣看做是空
00:49:41
我們看佛光大辭典再說明
00:49:44
受蘊實相
00:49:47
謂受是六根幻受
00:49:51
實是般若真空
00:49:54
即幻受而明真空
00:49:57
故稱受蘊實相
00:50:01
佛光大辭典說受蘊實相
00:50:05
就是說這個受
00:50:07
就是我們人的六根
00:50:10
一種不實在的接受
00:50:14
現在說這個實
00:50:16
實就是實受
00:50:18
這個實就是我們般若真空
00:50:22
般若真空就是什麼
00:50:24
等於就是無所住
00:50:27
因為一個人
00:50:30
人家罵我們
00:50:32
我們也不知道
00:50:33
人家誇獎我們
00:50:34
我們也不知道
00:50:35
這不可以說真空
00:50:37
你罵我我知道
00:50:39
我不是憨人怎麼會不知道
00:50:41
你糟踏我我也知道
00:50:43
看到一個東西我也知道
00:50:45
聽到一句話我也知道
00:50:48
但是我不會放在心裡
00:50:51
這叫做真空
00:50:53
就是我們今天這個幻受
00:50:56
要明白真空的理
00:50:59
所以才叫做受蘊實相
00:51:03
所以一個人你若有辦法
00:51:05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00:51:08
自然你就達到受的真空
00:51:14
你就這個受就已經空了
00:51:18
你現在聽到的話就放心裡
00:51:21
看到的事情就放在心裡
00:51:24
這樣你就已經 這個受就不會空了
00:51:28
所以受要看得空
00:51:30
我們不是憨人啊
00:51:32
你罵誇獎每樣我也知道
00:51:34
但是我不會放在心裡
00:51:36
不會接受在心裡
00:51:38
這叫做實受
00:51:40
也是真空的道理
00:51:42
我們今晚說到這時間就到
00:51:44
現在接下去就是想蘊
00:51:48
還有三蘊
00:51:50
對這三樣
00:51:51
等到下期再分別來做說明
00:51:55
今晚只有說到這為止
00:51:57
在坐同修大家晚安
00:52:03
我們現在來翻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0:52:0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52:15
觀自在菩薩
00:52:18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00:52:24
照見五蘊皆空
00:52:27
度一切苦厄
00:52:30
我們剛好說到這
00:52:33
但是對於這個五蘊
00:52:36
我們上期已經說第一個
00:52:42
色蘊再來就是這個受蘊
00:52:47
今晚針對第三蘊
00:52:50
這個想蘊來做一個說明
00:52:54
在修真錄這樣跟我們說
00:52:58
現在來看修真錄這個說明
00:53:01
想蘊
00:53:04
謂意識應於六塵 而起想像作用也
00:53:11
佛家有想如陽燄喻
00:53:15
陽燄謂春日遠望曠野
00:53:19
日光發燄如水而實非水
00:53:24
渴迷者思飲終不可得
00:53:29
此以喻眾生妄想不實
00:53:34
亦如陽燄
00:53:38
修真錄這樣說
00:53:41
現在說這個想蘊
00:53:44
就是指我們的意識
00:53:48
應在這個六塵
00:53:51
六塵 我們上期已經解釋完了
00:53:53
就是色聲香味觸法
00:53:59
這個六塵 所起的思想現象的作用
00:54:06
我們在這個佛家
00:54:09
有一個想如陽燄的比喻
00:54:14
因為這個陽燄
00:54:16
就是春天太陽
00:54:20
我們現在遠遠看那個曠野
00:54:23
日光發燄好像水
00:54:27
但是實際不是水
00:54:31
因為春天在曠野的地方
00:54:35
地上都溼溼的
00:54:38
這個太陽一照
00:54:40
好像散發蒸氣
00:54:42
看好像水一樣
00:54:45
實際那根本就不是水
00:54:48
你假使若是一個人
00:54:51
因為口渴 而迷迷惘惘的時候
00:54:56
心裡想要去喝
00:54:59
但是結果不是水
00:55:02
你沒辦法得到
00:55:03
這就是比喻我們眾生
00:55:06
一種妄想不實在
00:55:09
也好像陽燄一樣
00:55:13
所以楞伽經才說
00:55:16
譬如群鹿為渴所迫
00:55:22
見春時燄而作水想
00:55:27
迷亂馳趣不知非水
00:55:31
水不可得
00:55:33
渴愛因緣妄起此想
00:55:37
楞伽經說譬如有一群鹿
00:55:43
因為口渴
00:55:46
迫使喉嚨快要受不了
00:55:56
看到春天的時候
00:56:00
這個曠野發那個燄
00:56:04
好像散發水蒸氣
00:56:05
他就當作是水
00:56:08
就迷亂一直跑一直跑
00:56:11
想要去喝水
00:56:13
不知道根本就不是水
00:56:16
這個水就沒辦法得到
00:56:18
所以一個人渴愛因緣
00:56:22
會來妄起妄想也是一樣
00:56:26
這是楞伽經裡面所說的
00:56:30
我們另外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56:35
我們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這段文
00:56:42
想蘊
00:56:44
想如陽燄喻
00:56:48
陽燄指日光
00:56:51
謂遠望曠野日光發燄
00:56:55
如水溶樣而實非水
00:57:00
以渴者想為水故
00:57:03
以譬眾生妄想亦如陽燄
00:57:08
本無實體
00:57:10
因念成想皆為虛妄
00:57:15
佛光大辭典說
00:57:18
想蘊
00:57:20
說到這個想如陽燄的比喻
00:57:24
陽燄是指這個太陽的光
00:57:29
就是說遠遠看到這個曠野
00:57:34
而太陽照下去
00:57:37
地上發燄
00:57:39
好像水在溶一樣
00:57:43
但是實際這就不是水啊
00:57:46
但是口渴的人 想要喝水的關係
00:57:51
這就是來比喻什麼
00:57:54
比喻我們 眾生的空思妄想也一樣
00:57:58
跟這陽燄一樣
00:58:02
因為我們人的空思妄想
00:58:05
本來就沒有實體啊
00:58:07
因為你自己的妄念 來成這個想
00:58:12
這都是不實在的
00:58:15
虛妄就是不實在的
00:58:17
那麼一個人
00:58:20
要怎樣才有辦法 對這個想蘊來看空呢
00:58:25
佛光大辭典才又說
00:58:27
想蘊實相
00:58:29
謂想是緣思幻想
00:58:33
實是般若真空
00:58:35
即幻想而明真空
00:58:40
故稱想蘊實相
00:58:43
現在說想蘊實相
00:58:46
就是我們一般說到這個想
00:58:51
就是我們平常 對於這個緣來想
00:58:59
空思妄想
00:59:01
現在說這個實
00:59:04
就是般若真空
00:59:08
般若就是我們的智慧
00:59:11
也要知道 我們的思想要正確
00:59:16
這個真空不是說全都沒有
00:59:19
所以有的若說 全都沒有思想就不對
00:59:23
要有那個正確的思想
00:59:25
好比像頓悟入道要門論說
00:59:28
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
00:59:32
這個道理一樣
00:59:34
那麼現在由 我們這個空思妄想
00:59:37
來明白了真空的思想
00:59:41
所以才稱為想蘊實相
00:59:44
所以每一個人你的心啊
00:59:48
沒辦法去實行的事情
00:59:49
我們不要去想
00:59:51
或者還沒到的事情
00:59:54
不要去空思妄想
00:59:56
我們想說我們做得到的
00:59:59
我們有辦法做的
01:00:00
有辦法實現的
01:00:02
你去想
01:00:03
這樣來說 這個想蘊自然就空了
01:00:07
再來來看這個行蘊
01:00:11
對於這個行蘊
01:00:14
修真錄這樣跟我們說
01:00:18
不然我們現在來看修真錄
01:00:20
行蘊意識思惟塵境
01:00:26
造作善惡諸行之作用
01:00:31
佛家有行如芭蕉喻
01:00:35
芭蕉與香蕉形似而實不同
01:00:40
芭蕉危脆中空而不堅實
01:00:45
喻眾生妄念遷流
01:00:48
造作諸行
01:00:50
亦如芭蕉虛脆而無堅實
01:00:56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1:00:59
現在說這個行蘊
01:01:03
就是我們人的意識的思惟
01:01:08
思惟就是思考
01:01:10
來這個塵境
01:01:12
塵境就是六塵之境
01:01:15
要來作善作惡 一切行為的作用
01:01:22
在我們這個佛家 有一個行如芭蕉的比喻
01:01:27
因為芭蕉跟香蕉 形狀快一樣
01:01:32
但是事實不一樣
01:01:35
芭蕉很脆
01:01:40
因為中間不堅實鬆鬆的
01:01:45
這是在比喻 眾生的妄念在遷流
01:01:53
妄念一直起一直起這樣
01:01:55
他所做的事情好像芭蕉
01:02:01
非常的虛脆不堅實
01:02:06
所作所為都是自私自利的
01:02:11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這樣說
01:02:14
行蘊
01:02:16
行如芭蕉喻
01:02:19
行即造作之義
01:02:22
謂芭蕉體為危脆之物
01:02:26
無有堅實
01:02:28
譬眾生之造作諸行
01:02:31
亦如芭蕉之虛脆而無堅實
01:02:37
佛光大辭典說行蘊
01:02:41
行好像芭蕉的比喻
01:02:46
因為行是什麼
01:02:49
是我們人所作所為的意思
01:02:52
就是說這個芭蕉的本體
01:02:56
真正脆真正好像說
01:03:01
危脆就是好比鬆軟
01:03:03
不硬
01:03:05
不堅實
01:03:07
這是比喻 我們眾生在做的事情
01:03:11
像那個芭蕉一樣
01:03:14
全都不堅實這樣
01:03:18
那麼一個人
01:03:19
要怎樣才有辦法 看這個行蘊讓他空
01:03:24
佛光大辭典才又說
01:03:26
行蘊實相
01:03:28
謂行是造作幻行
01:03:32
實是般若真空
01:03:35
即幻行而明真空
01:03:37
故稱行蘊實相
01:03:4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3:43
說行蘊實相
01:03:46
就是說我們的行
01:03:48
就是所作所為一種的幻行
01:03:52
幻行就是好比說為非作歹
01:03:55
都自私自利
01:03:57
實是什麼
01:03:59
實就是般若真空
01:04:02
這個實就知道說
01:04:03
我們今天要所作的事情
01:04:05
對國家有利益
01:04:06
對社會有利益
01:04:08
所以一個人你為非作歹
01:04:13
來明白到 對社會有利益的事情
01:04:17
你一個人私心若去掉
01:04:20
這個公的心拿起來
01:04:23
這就是叫做行蘊實相
01:04:25
這就是這個行蘊的說明
01:04:31
這個五蘊最後就是識蘊
01:04:34
我們現在看修真錄的說明
01:04:37
不然我們現在看 修真錄這個說明
01:04:42
識蘊
01:04:44
識為了別之義
01:04:47
謂對境而 分別各事物之意識
01:04:52
佛家有識如幻事喻
01:04:57
謂幻師以幻術力 現出種種幻事
01:05:04
如咒土生瓜符水化魚等
01:05:10
皆幻力所成本非實有
01:05:14
以喻眾生識心分別諸法
01:05:18
皆屬妄想
01:05:22
現在對於這篇文
01:05:29
我們來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01:05:36
現在說識蘊是什麼
01:05:42
識就是了別
01:05:47
有辦法去分別的意思
01:05:51
就是對境來分別各項的事情
01:05:57
這個意識
01:05:59
我們佛家有一個 識如幻事的比喻
01:06:05
就是說這個幻師
01:06:08
幻師就是說 等於現在的魔術師
01:06:10
用這個魔術的力量
01:06:14
現出了很多很多這個幻事
01:06:19
好比像說咒土來生瓜
01:06:23
古代說什麼殺人種瓜那種
01:06:26
用符水來化魚等
01:06:29
這都是他的幻力來所成的
01:06:33
本來就不實在的
01:06:36
這是在比喻什麼
01:06:37
比喻眾生他的意識的心
01:06:41
來分別諸法
01:06:42
這都是妄想
01:06:46
另外看佛光大辭典說明
01:06:49
識蘊識如幻事喻
01:06:53
識即分別之義
01:06:57
謂如幻巾為馬
01:06:59
幻草木為人
01:07:01
皆由幻覺所成本無實體
01:07:06
以譬眾生識心分別諸法
01:07:10
皆隨境生滅亦無有實
01:07:15
佛光大辭典說
01:07:18
識蘊
01:07:20
這個識就是好比
01:07:23
識如幻事好比 識好像魔術一樣的比喻
01:07:30
這個識就是分別的意思
01:07:34
就是好比像說一條毛巾
01:07:38
要用魔術變成馬
01:07:44
好比像草樹用魔術化成人
01:07:49
好比像我們 古代說什麼撒豆成兵
01:07:53
那個道理
01:07:54
這都是什麼
01:07:56
都是我們的幻覺所成的
01:07:58
本來就不實在的
01:08:01
這就要來比喻眾生
01:08:04
我們的意識這個心
01:08:07
分別一切的事情
01:08:09
全都隨這個境來生滅生滅
01:08:13
沒有辦法安定
01:08:16
也不實在的存在
01:08:21
那麼這個識蘊 要怎麼讓他空
01:08:2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8:28
識蘊實相
01:08:31
謂識是分別幻識
01:08:34
實是般若真空
01:08:36
即幻識而明真空
01:08:39
故稱識蘊實相
01:08:42
佛光大辭典說識蘊實相
01:08:46
這個識就是分別的幻識
01:08:49
幻識就是我們的意識
01:08:51
我們的意識不實在啊
01:08:54
現在說實
01:08:56
實就是般若
01:08:58
般若就是妙智慧
01:09:00
因為一個人 你若達到般若
01:09:02
我們的心 就已經達到真空
01:09:06
真空就是開竅開智慧
01:09:09
所以由我們的知識 來明白我們的智慧
01:09:13
所以才叫做識蘊實相
01:09:17
自上期到這期 來說五蘊這個問題
01:09:22
恐怕有很多地方還不了解
01:09:27
因為你假使 若曾有研究過的人
01:09:31
我說的這些話大概會知道
01:09:34
但是你若初學的
01:09:36
光是說這些理論
01:09:38
恐怕你們聽不懂
01:09:41
也是要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總評論
01:09:45
我常說呂純陽祖師的註解 最好的原因也這樣
01:09:49
他的文可以說 很明白這樣看一下就有了
01:09:56
再解釋一下你就徹底了
01:09:58
現在我們來看
01:10:00
呂純陽祖師說 這個五蘊皆空的道理
01:10:04
我們今晚說到這時間到了
01:10:08
這段文
01:10:11
看起來文是很白話很簡單
01:10:16
但是要說明這些文
01:10:18
至少要二十分鐘以上
01:10:21
因為這是總結論
01:10:23
總結論要針對呂純陽祖師 在說五蘊皆空的理
01:10:30
像我們上期到這期
01:10:33
前面跟你說 各蘊分別的解釋
01:10:36
你若是初學的人 根本聽不了解
01:10:40
但是這篇文不用我解釋
01:10:43
你只是這樣看一下
01:10:45
就差不多 明白一半多一點了
01:10:48
再經過詳細跟你解釋之後
01:10:51
你就了解 五蘊皆空就是這樣
01:10:56
這些文等下期不用再寫
01:11:01
下期不用寫
01:11:03
我們將這些文
01:11:05
下期再來做詳細說明
01:11:07
時間已經超過十分
01:11:09
暫且告一段落
01:11:11
道德歌還有三段
01:11:12
唸完再來結束
01:11:13
在坐同修大家晚安
01:11:18
我們現在來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1:11:2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11:31
觀自在菩薩
01:11:34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01:11:39
照見五蘊皆空
01:11:43
度一切苦厄
01:11:47
對於這個五蘊皆空
01:11:49
我們上期有引很多的事例
01:11:55
我們最後來看呂純陽祖師
01:11:58
對於五蘊皆空的看法
01:12:02
我們來做一個說明
01:12:07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12:09
何謂五蘊皆空
01:12:12
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
01:12:20
人身四大假合
01:12:23
人死則皆空
01:12:27
氣息斷風空 煖氣消火空
01:12:35
血汗散水空 皮肉爛地空
01:12:42
故若能了悟四大終將歸空
01:12:48
能看破一切名利
01:12:51
是名色蘊空也
01:12:55
五根對五塵視而不見
01:13:02
聽而不聞
01:13:03
食而不知其味
01:13:05
嗅而不知其香
01:13:08
觸而不知其覺
01:13:10
是名受蘊空也
01:13:13
對境無心是名想蘊空也
01:13:18
能斷貪瞋等不行其業
01:13:22
是名行蘊空也
01:13:25
能制止六識不生六賊
01:13:29
是名識蘊空也
01:13:32
總之名曰五蘊皆空也
01:13:36
這裡面一個注解
01:13:38
這個無心
01:13:40
我們先做說明
01:13:41
佛光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01:13:45
說真心離妄念謂之無心
01:13:50
非云無心識
01:13:53
傳心法要下曰
01:13:56
如今但學無心頓思諸緣
01:14:01
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
01:14:06
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
01:14:11
自性本來清淨
01:14:13
即是修行
01:14:15
現在佛光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1:14:19
說我們的真心 來離開這個妄念
01:14:26
真心就是 只有一個正念而已
01:14:30
所以真心離開這個妄念
01:14:33
這就是叫做無心
01:14:36
現在說無心有的會曲解
01:14:39
無心把他當作 什麼都不要想
01:14:43
這樣就錯誤了
01:14:45
他說無心並不是沒有心識
01:14:50
不是說全都不想不是這樣
01:14:53
所以在傳心法要 下卷裡面這樣說
01:14:58
說當今你 只有來學這個無心
01:15:03
來頓息諸緣
01:15:07
你即刻將我們所有的妄念
01:15:11
都把他消失掉
01:15:13
全都不要去讓他起
01:15:16
不要生這個妄想分別
01:15:20
要無人無我
01:15:23
你若有辦法來 除掉很多很多的妄想
01:15:28
妄想就是空思妄想
01:15:31
也可以說妄念
01:15:32
因為我們的自性 本來就是清淨
01:15:36
那這樣就是修行
01:15:39
所以現在說無心
01:15:41
你不可以解釋說全都不想
01:15:44
無心就是沒有妄念的意思
01:15:48
你要注意這點
01:15:50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全文解釋
01:15:55
說什麼叫做五蘊皆空
01:16:00
五蘊就是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01:16:07
我們人的身體由這個四大
01:16:14
四大就是地水火風
01:16:18
因為我們人的肉體
01:16:22
是硬的東西叫做地
01:16:25
我們人肉體有血水
01:16:31
流汗有汗水
01:16:32
鼻子有鼻水
01:16:34
嘴巴有口水
01:16:35
下面有小水
01:16:37
這個叫做水
01:16:39
血我們的身體有這個熱氣
01:16:43
所以這個身體 萬一火若盛的時候
01:16:48
人就會時冷時熱
01:16:52
再來我們人身體有風
01:16:55
鼻子呼吸有風
01:16:57
我們人嘴巴呼吸也有風
01:17:00
屁股放屁也有風
01:17:02
這叫做風
01:17:03
所以人身就是地水火風
01:17:06
四大來假合
01:17:09
人死之後四大都空
01:17:12
一個人氣若斷
01:17:16
這個風就空
01:17:19
一個人氣斷之後
01:17:22
鼻子也不會呼吸也沒風
01:17:24
嘴巴也不會呼吸也沒風
01:17:26
屁股不會放屁也沒風
01:17:28
不信你身體剖開
01:17:30
你在五臟六腑中間 一點風也沒有
01:17:35
一個人的熱氣若消失之後
01:17:40
這個火就空
01:17:43
所以人還沒死之前
01:17:46
肉熱熱的
01:17:47
人死之後整個肉都冷掉
01:17:50
因為這個火已經空了
01:17:54
這個血汗散水就空
01:17:57
我們人的血停止汗不會流
01:18:01
一切這個水都散掉了
01:18:05
這叫做水空
01:18:08
我們的皮肉爛掉了
01:18:10
這個叫做地空
01:18:13
所以你若能了解
01:18:16
來悟出四大 最後全都要歸空
01:18:21
你若是有辦法 看破一切名利
01:18:26
這個名就叫做色蘊空
01:18:30
但是你要注意這句 說看破一切名利
01:18:35
現在最怕這句話去解釋錯
01:18:39
因為曾很多人說
01:18:41
老師你若說看破名利
01:18:43
一個人全都不愛名
01:18:47
那這樣總統誰要當
01:18:49
省長誰要當
01:18:52
縣長誰要當
01:18:53
這些民意代表誰要當
01:18:55
而在這個團體 領導人誰要當
01:18:58
若都不要利生意都不要做
01:19:03
工也不要做
01:19:04
工作也不要作
01:19:06
那這樣成什麼社會
01:19:09
這個就是不了解 這個看破名利的道理
01:19:15
現在說看破名利是什麼
01:19:18
一個人不是說你不要名
01:19:21
就是看破名利
01:19:24
比如簡單引一個例子
01:19:25
你做人不錯
01:19:27
現在在政府也好
01:19:30
機關也好或是團體也好
01:19:33
要表揚你
01:19:35
你說我不要我不要
01:19:36
我就看破名利了
01:19:38
你表揚什麼
01:19:40
這個人根本名利沒有看破
01:19:43
因為你名還很重視
01:19:47
因為你重視一個什麼
01:19:48
不要名的名
01:19:51
你對這個名不重視
01:19:53
所以你就會去拒絕了
01:19:56
但是假使人家不表揚你
01:19:58
你一直吵吵要表揚
01:20:01
或是不擇手段要人家稱讚
01:20:04
這個名還是沒有看破
01:20:08
假使一個人
01:20:11
人家說 某人你來這當領導人
01:20:15
某人你來這當一個主管
01:20:18
我不要我不要
01:20:20
我就不要名
01:20:21
這個人不是不要名
01:20:23
他要這個清淨的名
01:20:25
根本他的名也沒有看破
01:20:28
但是人家現在 領導人不給你當
01:20:31
你硬要與人爭
01:20:33
不擇手段爭奪來
01:20:35
這個名也是沒有看破
01:20:38
一個人的名會看破
01:20:40
就是好比孔子所說的
01:20:42
說用之則行捨之則藏
01:20:45
這才真正看破這個名
01:20:48
人若要我我就走
01:20:50
人不要我就縮起來
01:20:53
人若要我當總統
01:20:55
沒人要與我爭
01:20:57
我也是要做
01:20:59
人若想要我當市長
01:21:01
沒人要與我爭我也是要當
01:21:04
但是人若要與我不擇手段
01:21:06
要跟我爭要跟我計較
01:21:09
那要就給你
01:21:10
這樣說比較快
01:21:12
這才是真正的看破名
01:21:14
看破名就是來自然去自然
01:21:17
不計較那個心
01:21:19
才是叫做看破名
01:21:21
若看破利呢
01:21:23
看破利不是說 你不要錢就是叫做看破利
01:21:27
世間人你若在 我們應該本分的利
01:21:34
你儘管去得沒關係
01:21:36
比如我工作
01:21:38
我月薪加班費出差費
01:21:42
以及津貼種種你領沒關係
01:21:46
但是你不可以貪污
01:21:50
不可以奸商
01:21:51
不可以不擇手段去得
01:21:54
所以你一個人
01:21:56
利來正當去也正當
01:22:01
不要說為了這個利在爭奪
01:22:05
不是說你不要利就是看破
01:22:08
不是這樣
01:22:10
所以你就了解 看破名利真正的意義
01:22:14
所以一個人你名利若看破
01:22:16
心就自如就沒有拘束
01:22:18
來就來去就去
01:22:22
所以我常常說 來同修去不留這句話在那
01:22:25
所以你一個人 若看破了一切名利
01:22:30
這個名就是色蘊空了
01:22:33
因為你心已經沒有罣礙了
01:22:36
我們的五根來對這個五塵
01:22:41
怎樣五根對五塵
01:22:44
我們眼睛耳朵 跟這個鼻子嘴巴身體
01:22:50
這叫做五根
01:22:54
五塵就是色聲香味觸
01:22:59
這叫做五塵
01:23:01
我們的五根來對五塵
01:23:04
你看到當作沒看到
01:23:08
我不是瞎子沒看到
01:23:10
有看到
01:23:11
看到當作沒看到
01:23:15
但是我說看當作沒看到
01:23:17
你也要注意了
01:23:19
道理處處就毛病很多
01:23:23
以前我都沒去注意這點
01:23:26
近來有很多人 打電話給我也好
01:23:30
直接來問我
01:23:33
所以我就要 向你們特別的注意
01:23:35
曾有人什麼
01:23:37
結伴去看脫衣舞
01:23:40
人說你在修行 也在看脫衣舞
01:23:43
就視而不見啊
01:23:45
這樣不對了
01:23:47
你胡亂來什麼視而不見
01:23:51
視而不見是無意中去看到
01:23:54
我們不是故意要看的
01:23:56
無意中去看到 我當作沒看到
01:23:59
我心不會動就這樣走掉
01:24:01
這樣叫做視而不見
01:24:02
不是說故意去看 才叫視而不見
01:24:05
你不能這樣曲解那個話語
01:24:08
你若曲解就糟了
01:24:11
你根本看到當作沒看到
01:24:15
聽到當作沒聽到
01:24:18
人家罵我人家糟踏我
01:24:21
我有聽到啊
01:24:22
我又不是傻子 怎麼會沒聽到
01:24:24
但是我不要理你
01:24:25
聽到當作沒聽到
01:24:28
而若吃好吃壞
01:24:32
不去計較
01:24:34
你聞到香臭
01:24:39
不會說聞到香
01:24:43
就一直靠近
01:24:44
聞到臭就跑得不見人影
01:24:47
這個叫做嗅而不知其香
01:24:52
觸而不知其覺
01:24:55
萬一若去摸到
01:24:58
這個我的心不會動
01:25:00
這個叫做觸而不知其覺
01:25:04
這個名就是叫做受蘊空
01:25:06
所有接受的這個蘊 已經空了
01:25:11
一個人對境無心
01:25:14
對境無心 就是對於一個事物
01:25:18
你妄念不會生出來
01:25:20
無心剛才解釋完了
01:25:22
就是妄念
01:25:23
對於一個事情妄念不會生
01:25:26
這叫做想蘊空
01:25:29
你有辦法來斷貪瞋癡
01:25:32
說貪瞋等就是貪瞋癡
01:25:35
你有辦法來斷貪瞋癡
01:25:37
不要去做這個三惡業
01:25:40
這個名就是叫做行蘊空
01:25:45
你有辦法來 制止我們的六識
01:25:48
六識就是指我們的意念
01:25:51
不要生出六賊
01:25:54
這個名叫做識蘊空
01:25:57
這六樣都包含起來
01:26:01
這六識不要生六賊
01:26:04
而且色受想行識
01:26:07
這五個階段 全都有辦法看空
01:26:11
合起來就是叫做五蘊皆空
01:26:14
現在這是呂純陽祖師 做一個綜合的說明
01:26:18
我們現在看下文下去
01:26:21
舍利子
01:26:25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01:26:34
我們本文很多注解
01:26:39
還有人這個舍利子
01:26:43
解釋我們人死之後火化
01:26:50
所留下來有那個舍利珠
01:26:55
這是不對的
01:26:57
因為釋迦說法
01:27:00
每一部經 都有對某一個弟子
01:27:05
來做一個主體來做問答
01:27:10
好比像金剛經
01:27:12
就是對須菩提菩薩說的
01:27:15
所以他在金剛經裡面
01:27:18
開口閉口都說須菩提
01:27:21
像你觀音菩門品裡面
01:27:24
就是為了無盡意菩薩說的
01:27:27
像這個無量義經
01:27:30
就是為了大莊嚴菩薩說的
01:27:34
所以當今的人
01:27:37
他不了解這個舍利子
01:27:38
把當作是一個很玄的東西
01:27:42
實際這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1:27:46
他所有的問答 是針對舍利子
01:27:50
這個舍利子是什麼
01:27:52
是釋迦佛祖的大弟子
01:27:55
一名叫做舍利弗
01:27:57
當今的人以為說
01:28:00
我修養達到最高的境界
01:28:03
這樣就會來結這個舍利子
01:28:06
這是錯誤的
01:28:09
很多人說
01:28:12
我們人死了去火葬
01:28:15
得到一粒一粒 好像珍珠這樣
01:28:19
說那就要修養修很好的人
01:28:22
才會得到那個
01:28:23
曾問我說是真的嗎
01:28:25
我說不可能
01:28:27
有的修很好的人 去燒也沒有
01:28:30
若說一個較難聽的
01:28:31
我若去燒絕對沒半顆的
01:28:34
你怎麼會說這樣
01:28:35
是啊
01:28:36
因為我兒子女兒很多個
01:28:40
你們若孩子若生多個
01:28:42
都沒有那種東西
01:28:45
你假使若一個人若
01:28:48
說一個較那個的
01:28:50
說修這個童精的人
01:28:52
一定燒就都有這個舍利子
01:28:57
我就曾去遇到一個人
01:29:00
問我一句話
01:29:02
他說老師啊我這樣想到 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01:29:06
說什麼不可思議
01:29:09
他說他有一個認識的人
01:29:13
在世為非作歹
01:29:16
最後去搶劫
01:29:18
要抓去槍決
01:29:22
槍決死之後去燒
01:29:26
舍利子撿十幾個這樣
01:29:30
你人就會搶劫
01:29:31
修養就不好
01:29:33
怎麼會有那個舍利子
01:29:34
在問我這句話
01:29:36
我說 那個舍利子會來的原因
01:29:40
我先問你一句話再來說
01:29:46
說那個人有娶妻嗎
01:29:47
沒有啊單身漢
01:29:49
活到三四十歲沒有娶妻
01:29:52
我說那他會去茶室 無所不至胡亂風流嗎
01:30:00
那個人很愛賭跟愛喝酒
01:30:06
很奇怪光是看到女人就怕
01:30:09
從來你若說 要介紹女孩子給他
01:30:12
他也不要
01:30:13
若說要去茶室妓女戶
01:30:17
他從來一步也不曾踏進過
01:30:20
說這樣就對了
01:30:21
我跟他說這樣就對了
01:30:23
他說為什麼這樣就對了
01:30:25
說他就是童精之體
01:30:26
那個舍利子
01:30:30
就是我們 人的精血所結的東西
01:30:35
為什麼出家人 去燒才有舍利子
01:30:37
你若半途出家絕對沒有
01:30:39
半途出家小孩生五六個
01:30:42
六七個才去出家
01:30:44
那絕對燒沒有舍利子
01:30:47
若說自幼童 還沒娶妻之前就去出家的
01:30:51
那個燒起來一定有舍利子
01:30:54
不然我問你
01:30:56
珍珠你知道吧
01:30:58
珍珠是河蚌裡面結的珠子
01:31:02
河蚌有修養嗎
01:31:04
他怎麼會結珠
01:31:06
你這樣研究就好了
01:31:10
所以你就知道
01:31:11
舍利子是一種 我們人童精之體所結的
01:31:17
特別呢出家人燒比較有
01:31:24
因為出家人 很多幼童就出家了
01:31:25
你若說年紀大了才出家
01:31:27
絕對燒沒有
01:31:28
若燒有我再跟你打賭
01:31:31
所以你就要知道 這個舍利子
01:31:33
本來就是一種 童精之體精血所結的東西
01:31:39
但是我們現在 說舍利這二字
01:31:43
不是只有結那個珠 叫做舍利
01:31:46
本來這個舍利二字
01:31:51
若在印度話翻譯中文
01:31:55
叫做屍體
01:31:57
那個舍利二字叫做屍體
01:32:01
我說的都有根有據說的
01:32:03
沒根沒據說的
01:32:05
我變成妄言了對不對
01:32:08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首詩
01:32:12
再來解釋
01:32:13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首詩
01:32:17
舍利一辭意義多
01:32:22
有疑必究琢而磨
01:32:27
莫為名目輕言說
01:32:31
詳細攷之勿有訛
01:32:37
他說現在舍利這個名辭
01:32:40
意義很多
01:32:43
你有疑問一定要去追究
01:32:47
要詳細去查察
01:32:51
絕對不能為了一個名
01:32:57
而隨便解釋
01:32:58
你要詳細要去考證
01:33:00
絕對不能說錯
01:33:07
這是呂純陽祖師的指示
01:33:08
那麼這個舍利
01:33:11
有幾種的說法
01:33:12
我們現在看一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1:33:17
不然我們現在看 佛學大辭典
01:33:22
舍利一鳥名
01:33:25
二 舍利弗比丘之母
01:33:29
名舍利
01:33:31
三 舍利佛之身體也
01:33:35
四 又稱名死屍
01:33:44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1:33:45
舍利第一就是 印度一種鳥的名字
01:33:50
那個小鳥的名叫做舍利
01:33:53
第二就是舍利弗
01:33:56
比丘就是和尚
01:34:01
因為舍利弗是出家人
01:34:02
說舍利弗的母親叫做舍利
01:34:05
現在叫做舍利子
01:34:06
怎樣叫做舍利子
01:34:07
就是說這個舍利的孩子
01:34:10
才叫做舍利子
01:34:11
因為他生的孩子
01:34:13
才叫做舍利子
01:34:15
所以舍利 等下會再解釋給你聽
01:34:18
舍利弗的母親名叫做舍利
01:34:23
第三舍利就是 佛祖過死後那個骨頭
01:34:31
身骨死之後撿起來的骨頭
01:34:34
叫做舍利
01:34:36
第四一般若屍體
01:34:39
死屍就是屍體
01:34:41
屍體叫做舍利
01:34:44
現在光是舍利 就有四種的說法
01:34:47
那麼現在說這個舍利
01:34:49
又分什麼
01:34:50
我們人的頭髮也叫做舍利
01:34:53
而且我們人的骨頭 也叫做舍利
01:35:00
我們人的肉也叫做舍利
01:35:03
我們現在再看 佛學大辭典一個說明
01:35:05
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1:35:09
元鐂績霏雲錄曰
01:35:18
舍利此云骨身
01:35:22
又云靈骨
01:35:25
有三種色
01:35:27
白色骨舍利
01:35:31
黑色髮舍利
01:35:33
赤色肉舍利
01:35:36
佛學大辭典現在這個略記
01:35:40
為什麼略記
01:35:41
等下對這個骨舍利 髮舍利 肉舍利
01:35:45
等下再分解下去說明
01:35:47
現在你若寫下去
01:35:49
等下又重寫變成重覆
01:35:52
所以這個簡略
01:35:53
只有細節把他簡略起來
01:35:55
現在佛學大辭典來引 元鐂績霏雲錄
01:36:02
這是一本書就對了
01:36:04
算是佛教的書
01:36:06
裡面這樣說
01:36:08
說舍利若中文
01:36:12
此就是指中國
01:36:13
說舍利若中文
01:36:15
叫做骨頭跟身體
01:36:19
又稱呼為靈骨
01:36:23
但是這個舍利有三種顏色
01:36:28
白色是骨舍利
01:36:33
因為骨頭是白色的
01:36:38
所以才叫做骨舍利
01:36:41
因為頭髮是黑色
01:36:43
才說黑色髮舍利
01:36:46
我們人的肉是赤色
01:36:50
很多人去埋
01:36:52
埋之後蔭身
01:36:54
蔭身拿出來那個肉乾掉
01:36:56
粉紅粉紅的
01:36:59
所以赤色叫做肉舍利
01:37:01
所以若骨頭也是叫做舍利
01:37:04
頭髮也叫做舍利
01:37:06
肉也叫做舍利
01:37:08
假使一個人若死了去埋
01:37:10
你頭髮撿起來供奉
01:37:13
也叫做舍利
01:37:15
骨頭也叫做舍利
01:37:16
那個肉也叫做舍利
01:37:18
這個可以說在佛教說 這個舍利的名詞很多
01:37:24
那麼現在我們 一樣一樣來做一個說明
01:37:32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這句話
01:37:37
舍利子釋迦既卒
01:37:42
弟子阿難等焚其身
01:37:46
有骨子如五色珠
01:37:49
光瑩堅固
01:37:52
名曰舍利子
01:37:54
因造塔以藏之
01:37:59
現在對這句話 我們來做一個說明
01:38:03
佛學大辭典說
01:38:05
舍利子是釋迦佛祖死之後
01:38:10
他的大徒弟阿難等
01:38:13
將他的屍體火葬
01:38:18
燒出來那個骨頭 好像有五色的珠子
01:38:26
會發光很硬
01:38:29
這個名叫做舍利子
01:38:31
因為這樣 才蓋一個塔收藏起來
01:38:36
現在說這個舍利子
01:38:38
就是等於 我們一般說的舍利珠
01:38:42
但是現在另外一個舍利子 是舍利弗的名
01:38:46
那等下都會解釋
01:38:48
現在另外看佛學大辭典
01:38:53
舍利如多寶塔中 所現之多寶佛全體者
01:39:00
謂為全身舍利
01:39:04
如釋迦佛之舍利
01:39:06
謂之碎身舍利
01:39:09
諸法從緣四句之偈
01:39:12
謂之法身舍利
01:39:15
現在對於 四句之偈先做注解
01:39:2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9:23
四句偈指四句所成之偈頌
01:39:27
佛書所載 偈頌由四句組成者
01:39:32
字數多寡不拘
01:39:35
四句偈往往能 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
01:39:42
佛學大辭典說
01:39:44
四句偈是要指 四句所成一種的偈頌
01:39:52
在佛教的書所記載
01:39:56
這個偈頌由四句組成的
01:40:00
字數多少沒有拘束
01:40:05
比如金剛經說
01:40:07
若以色見我
01:40:09
以音聲求我
01:40:10
是人行邪道
01:40:11
不能見如來
01:40:13
這也是四句偈
01:40:15
像六祖壇經
01:40:17
惠能六祖所說的
01:40:19
說菩堤本無樹
01:40:22
明鏡亦非臺
01:40:23
本來無一物
01:40:25
何處惹塵埃
01:40:26
這也叫做四句偈
01:40:29
這個四句偈字多少不管
01:40:33
有的一句七字
01:40:35
有的一句五字
01:40:36
有的一句四字
01:40:37
不管你有幾個字
01:40:40
只有看說幾句
01:40:42
四句偈就是四句就對了
01:40:45
這個四句偈 往往包含了經論
01:40:50
一部經的要義
01:40:52
有時光是四句偈
01:40:54
包含那部經全部的道理
01:40:59
所以現在我們 佛學大辭典說
01:41:01
舍利若要像 在多寶塔的裡面
01:41:08
有放這個多寶佛的全體
01:41:12
這叫做全身舍利
01:41:14
怎樣叫做全體
01:41:16
好比像我們這慈航法師
01:41:18
清嚴法師死了乾身
01:41:22
那個乾身的屍體
01:41:24
那叫做全身
01:41:26
整個身體就對了
01:41:27
全身的舍利
01:41:30
若像釋迦佛祖的舍利
01:41:32
就是叫做碎身的舍利
01:41:34
怎樣碎身
01:41:35
釋迦佛祖的身體五馬分屍
01:41:40
也有人說 拿一根手指頭供奉的
01:41:43
也有人說一顆牙齒供奉的
01:41:46
也有人說 拿一根手骨去供奉的
01:41:49
一個身體 可以說分為上百部份
01:41:53
這樣叫做碎身
01:41:55
身體都分開了
01:41:57
那叫做碎身舍利
01:42:00
若一切法從這四句偈
01:42:04
那個四句偈叫做法身舍利
01:42:07
假使若說四句偈也叫舍利
01:42:10
那叫做法身舍利
01:42:12
那麼現在經書 也可以叫做舍利
01:42:15
這樣說比較快
01:42:17
那麼現在針對 全身舍利跟法身舍利
01:42:24
我們現在再來做一個分解
01:42:27
我們再看佛學大辭典
01:42:31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
01:42:35
全身舍利
01:42:40
不火化而全骸入於塔中者
01:42:45
佛者雖以火化為本
01:42:49
而因 法華多寶塔中有全身舍利
01:42:5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2:58
全身舍利是什麼
01:43:02
就是沒有用火燒
01:43:04
那個屍體全被乾身了
01:43:09
可以說 全部的屍體放在塔裡
01:43:13
這個叫做全身舍利
01:43:17
因為若按照佛教
01:43:20
雖然說 死了要用火葬做根本
01:43:24
但是在法華多寶塔的裡面
01:43:28
有全身的舍利
01:43:32
有乾身的 過去佛的屍體在裡面
01:43:34
好比像現在的木乃伊
01:43:37
佛學大辭典又這樣說
01:43:40
佛所說之經卷
01:43:43
謂之法身舍利
01:43:49
如來所說實相中道之理
01:43:50
不改不變性相常爾
01:43:55
故云法身舍利
01:43:58
我們現在對於 性相這個注解先做說明
01:44:05
性者法之自體
01:44:11
在內不可改易也
01:44:14
相者相貌
01:44:17
現於外可分別也
01:44:20
有為無為相對
01:44:23
則無為法為性
01:44:25
有為法為相
01:44:2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4:30
說性就是我們法的自體
01:44:38
在這個內沒辦法改變
01:44:41
相是相貌
01:44:44
現在外面有辦法分別
01:44:47
看得出來的
01:44:49
我們有為跟無為是相對的
01:44:53
無為法就是性
01:44:58
有為法就是相
01:45:00
現在說性相
01:45:01
等於就是 有為無為摻在一起
01:45:04
這樣叫做性相
01:45:06
現在我們看佛學大辭典
01:45:09
說佛祖所說的經卷
01:45:15
叫做什麼
01:45:17
叫做法身舍利
01:45:21
因為佛祖所說
01:45:22
這個實相中道的理
01:45:26
實相中道的理 就是了脫生死的道理
01:45:29
永遠都不會改變
01:45:34
性相常爾
01:45:36
為什麼叫做性相常爾
01:45:38
本來好比說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1:45:42
這個是性
01:45:46
永遠都不會改變
01:45:47
但是若沒有這本經書
01:45:50
你只有用說的哪有辦法
01:45:51
就留這本經書
01:45:54
這本經書就是相
01:45:57
這本經書有一個形相在
01:46:00
現在說性相
01:46:02
就是那個道理 藏在這個經書有看到
01:46:06
這樣叫做性相
01:46:08
所以性相永遠存在
01:46:10
所以才叫做法身舍利
01:46:13
所假使你說 你若要供奉舍利
01:46:16
這本經拿去供奉
01:46:19
也是舍利
01:46:20
這樣說比較快
01:46:23
這也是一種的舍利
01:46:26
所以我們現在說
01:46:28
舍利有分成頭髮的舍利
01:46:31
骨頭的舍利
01:46:33
身體的舍利
01:46:34
有全身的舍利
01:46:36
有碎骨的舍利
01:46:38
有法身的舍利
01:46:41
可以說分很多種
01:46:44
所以一個人
01:46:47
你最重要就是經卷最重要
01:46:51
你說要供奉什麼舍利
01:46:53
你若供奉這個經卷最好
01:46:57
所以佛學大辭典 又一句話這樣說
01:47:00
我們現在來看佛學大辭典
01:47:07
法華經七寶塔
01:47:09
極令高廣嚴飾
01:47:12
不需復安舍利
01:47:15
所以者何
01:47:16
此中己有如來法身舍利
01:47:21
佛學大辭典說
01:47:25
法華經的七寶塔裡面
01:47:27
可以說高又寬
01:47:30
非常的莊嚴
01:47:33
但是裡面不需要放舍利
01:47:40
不用說什麼拿舍利珠供奉
01:47:43
或是說拿骨頭供奉
01:47:46
不用
01:47:48
為什麼
01:47:50
因為這個塔內 已經有佛祖的法身舍利
01:47:55
話說起來就是 塔的裡面都放一些經書在
01:47:59
所以不用再其他的舍利
01:48:02
所以現在話說起來
01:48:07
說到舍利的名稱很多
01:48:10
但是我們現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1:48:14
在說舍利子
01:48:15
並不是指這些舍利
01:48:20
這個舍利子是指什麼
01:48:21
指舍利弗
01:48:25
因為我們今晚 要解釋原因沒有時間
01:48:27
等到下期
01:48:29
我們再針對舍利弗 為什麼會叫舍利子
01:48:34
跟這個心經在說舍利子
01:48:38
就是在指舍利弗這個原因
01:48:41
再來說明清楚給大家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3/12部影片
心經 01
心經 02
心經 03
心經 04
心經 05
心經 06
心經 07
心經 08
心經 09
心經 10
心經 11
心經1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1001000626
89b75d4a-44a2-4f55-9eca-1514f36ed7dd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