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國禪宗史 05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中國禪宗史 05
2705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6月0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6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02:21
現在來說 禪宗歷代祖師的史蹟
00:02:29
我們說到 第三十一祖道信
00:02:36
今晚我們來看 傳法正宗記裡面的記載
00:02:41
第三十一祖道信尊者
00:02:47
姓 司馬
00:02:50
隋開皇十二年壬子
00:02:53
以沙彌參見僧璨尊者
00:02:58
即問答悟道
00:03:00
遂北面師之
00:03:03
凡九年
00:03:05
乃得其付法授衣
00:03:08
隋大業十三年
00:03:11
尊者嘗南遊至廬陵
00:03:15
會賊黨以兵圍城
00:03:21
七旬不解
00:03:23
尊者因勸城中人皆念
00:03:29
摩訶般若波羅蜜
00:03:31
賊當俄見城上有人千數
00:03:36
皆長丈許
00:03:39
其介冑金色赫赫
00:03:43
賊輩大駭相謂曰
00:03:46
是城必有大福德人
00:03:49
不可攻也
00:03:51
即日引去
00:03:54
現在傳法正宗記 裡面這樣說
00:03:58
第三十一祖
00:04:01
若算我們中國 東土是第四祖
00:04:05
這個道信尊者
00:04:08
祂的姓是司馬
00:04:11
在隋朝開皇十二年壬子歲
00:04:17
就是公元五九二年
00:04:21
祂用沙彌的身分來參見 第三祖的僧璨尊者
00:04:32
祂們兩人在問答之中
00:04:36
這個道信就這樣開悟
00:04:40
就這樣坐北向南來拜師
00:04:45
共計在第三祖 的身邊有九年
00:04:53
才得到祂的衣缽
00:04:57
到隋朝大業十三年
00:05:00
是公元六一七年
00:05:03
這個道信尊者 祂南遊來到廬陵的地方
00:05:11
碰到強盜賊黨來圍城
00:05:18
經過七十天
00:05:21
七旬就是七十天
00:05:22
一旬十天
00:05:25
因為都沒退兵
00:05:29
那時道信尊者 才來鼓勵城裡的人
00:05:35
都來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00:05:39
這些強盜賊黨 看到城上有一千多人
00:05:47
高都一丈多
00:05:50
他們穿的戰甲
00:05:53
這個介冑 這個字你就要注意
00:05:57
這個字下面 你不要寫月字旁
00:06:01
這是中間兩橫 旁邊要有空格
00:06:06
這個字跟另外一字不同 等一下會注解
00:06:12
可以說穿的戰甲金光閃閃
00:06:16
一些賊黨這些賊
00:06:20
大家都驚嚇 互相這樣說
00:06:24
這個城裡面 一定有大福德的人
00:06:29
不能攻打
00:06:30
就這樣就都退兵去了
00:06:35
現在就是要來注解這個冑字
00:06:38
這個冑字你若寫錯的話 就差多了
00:06:44
現在我們來注解
00:06:47
辭海這樣說
00:06:50
介冑 即甲冑
00:06:56
軍服也
00:06:59
現在辭海說這個介冑
00:07:03
有的寫甲冑 是軍服
00:07:08
這個甲是戰甲
00:07:11
冑就是那個鐵帽
00:07:15
好比現在的鋼盔就對了
00:07:19
但是現在這個字 你要特別注意
00:07:23
我們做個注解
00:07:26
辭海這樣說
00:07:28
冑 音宙
00:07:31
與從肉別
00:07:35
兜鍪也
00:07:37
見說文部
00:07:41
按則盔也
00:07:46
辭海說現在這個音讀做宙
00:07:50
但是跟肉字邊要分別
00:07:55
等於就是什麼
00:07:56
就是我們這個軍帽
00:07:58
若現在說起來說鐵帽
00:08:02
就是目前說的鋼盔 盔就是鐵帽
00:08:11
但是這個從肉邊 再看辭海
00:08:17
胄 音宙
00:08:19
與字之甲冑別
00:08:27
冑謂子孫相承續也
00:08:33
現在這個冑字
00:08:37
跟字邊甲冑的冑不一樣
00:08:46
現在這個胄字
00:08:47
就是子孫代代傳承的意思
00:08:54
這個字是鐵帽
00:08:56
這個字是子孫傳承的意思
00:09:01
意思差很多
00:09:05
現在再看辭海
00:09:08
見說文部
00:09:12
即今之帽字也
00:09:16
現在這個字在說文
00:09:19
說文是我們古時候的字典
00:09:22
你當今不管是康熙字典
00:09:25
不論辭海 辭庫 辭原 國語字典
00:09:28
都要從說文裡面拿出來解釋
00:09:33
這個字就是古代這個帽字
00:09:37
帽子就對了
00:09:41
現在這個問題 有三個字將近相同要注意
00:09:45
現在看康熙字典
00:09:47
這個相似的字表
00:09:52
月 日月之月
00:09:55
內畫缺右
00:09:59
現在這個月字 就是日月的月
00:10:04
裡面那個月旁邊要空格
00:10:07
右邊啦 右邊這個旁邊要空格
00:10:11
正寫
00:10:13
現在馬馬虎虎 這個三字都寫一樣
00:10:18
現在這個月 裡面這兩畫相連
00:10:27
另外這個字
00:10:31
兩畫在中間
00:10:34
二旁要隔開
00:10:36
一個是右邊空格
00:10:38
一個是兩畫相連
00:10:41
一個是兩畫兩旁隔開
00:10:46
但是現在你要翻字典
00:10:50
以前這個冑是在字部
00:10:58
現在新的字典
00:11:01
不論這個字 這個冑字 都屬者部
00:11:07
這個字讀作 部
00:11:09
現在你就要翻二畫部 才有這個字
00:11:16
所以這個字典 就是這樣在變化
00:11:20
所以現在若一般在寫
00:11:26
這三個字都寫一樣
00:11:29
但是你們若要正寫
00:11:30
這三個字就不一樣
00:11:34
你若這個胄字 是肉字旁二橫相連
00:11:41
這個字冑是兩邊相隔
00:11:46
若月字邊 一定要右邊空格
00:11:50
這三個字不一樣
00:11:53
所以中國的字 差一點一捺就不同
00:11:58
想說這個己字
00:12:01
這個己是自己的己
00:12:06
這個字是已
00:12:09
這個字是已
00:12:11
這個字是巳
00:12:15
全開口己
00:12:17
閉口巳 半巳已
00:12:20
這個自己的己
00:12:22
這是已經的已
00:12:24
這是我們十二生肖
00:12:28
辰巳午未的巳都不同
00:12:32
所以才說 這個字你若沒注意寫
00:12:34
常常都會寫錯
00:12:40
所以我們有時在寫 中堂給人家就會漏氣
00:12:48
以前舊的理事長
00:12:56
我們道德會 的理事長許萬居先生
00:13:00
他家一幅牆圖
00:13:02
怎麼說
00:13:22
我去看到說理事長啊 你這個中堂誰寫的
00:13:29
他說怎麼樣
00:13:30
這個字寫錯了
00:13:33
這是很出名的人 學問家寫的
00:13:37
我們不能說名字
00:13:38
誰寫的我們不能說名字
00:13:41
是我們宜蘭縣 很出名的學問家寫的
00:13:46
做善無巳時
00:13:49
若巳時就不能做善啊
00:13:52
對不對
00:13:54
要寫這個字才對
00:13:57
做善無已時
00:13:59
這個已可以說停止的意思
00:14:03
做善就沒有停止的時候
00:14:08
你可能是要寫毛筆的時候
00:14:11
要把它寫半嘴
00:14:12
突然間就這樣 從上面把它撇下去
00:14:17
那張想說一張中堂 一幅好幾百元
00:14:21
丟了可惜
00:14:22
隨便啦 認識字的才幾個
00:14:24
就讓它去啊
00:14:29
所以這個東西 不可以馬馬虎虎
00:14:33
好比像說這個八卦就好
00:14:35
當時宜蘭 慈惠堂的堂主說買八卦
00:14:40
他說老師啊 你跟我去
00:14:42
就去艋舺一些神明店 都在賣那個八卦
00:14:47
每間都沒規矩 都畫錯了
00:14:51
雖然是三橫沒有錯
00:14:53
都畫錯了
00:14:55
我跟他說 你們八卦都畫錯了
00:14:58
這樣來安八卦有用嗎
00:15:01
啊 找不到幾個內行的
00:15:04
跟你說這句話就沒話說了
00:15:06
說找沒幾個內行的
00:15:09
像現在一些民曆啦
00:15:13
做裡面有一張太歲符 那個也都畫錯
00:15:21
實在我們把人家挑毛病 比較不好意思
00:15:25
真的你若普通寫在筆記 錯了比較沒關係
00:15:32
你若要印板 或者說要畫符 畫卦
00:15:39
一橫一點一捺都不能有錯
00:15:42
若錯了就變成沒有效了
00:15:46
所以現在這三個字 你就要特別的注意
00:15:50
你若不注意 一個錯就糟糕了
00:15:54
這是月
00:15:56
這是肉
00:15:57
這是
00:15:59
三個字音都不一樣
00:16:02
所以月字邊
00:16:04
肉字邊 字邊都不同
00:16:09
你若關係到身體
00:16:11
像胃啦 脾啦 肺啦 那些都要肉字邊
00:16:17
你若像說日月明的明字 也要寫月字邊
00:16:26
所以這個字啊 一點一捺
00:16:31
老師也會寫錯不要說大家
00:16:34
有時突然寫下去
00:16:35
就撇下去兩點就好了 管你對不對
00:16:43
所以你就要注意這一點
00:16:45
不然我們現在再來看下文
00:16:50
現在對於道信第二段
00:16:55
傳法正宗記這樣說
00:16:59
道信至唐高祖 武德七年甲申
00:17:07
乃居蘄州之破頭山
00:17:14
大揚其所得之法
00:17:19
四方學士歸之
00:17:22
猶日中趨市
00:17:25
貞觀中太宗聞其風
00:17:30
嘗三詔
00:17:33
尊者皆辭不起
00:17:36
又詔
00:17:37
太宗謂使臣曰
00:17:41
今復不從吾命
00:17:44
即取首來
00:17:46
詔至
00:17:48
果逆上意
00:17:50
尊者即引頸待刃
00:17:55
使者還以此奏之
00:18:00
太宗嘉其堅正
00:18:02
慰諭甚盛
00:18:05
至是尊者居山已二十載已
00:18:13
現在我們來解釋這篇文
00:18:16
裡面一個注解
00:18:18
這個風不是颳風的風
00:18:22
辭海這樣說
00:18:24
風 教化也
00:18:27
書說命 四海之內 咸仰朕德 時乃風
00:18:36
辭海說 這個風是教化的意思
00:18:40
在詩經說命篇
00:18:44
四海就是全國
00:18:46
全國的老百姓
00:18:49
大家都景仰我的德行
00:18:52
朕 我們的皇帝 自稱說是朕
00:18:56
大家都景仰我的德行
00:19:00
當時都普遍這個教化
00:19:03
大家都不會去 犯這個法律就對了
00:19:09
現在我們這個全文 來做個說明
00:19:18
傳法正宗記這個第二段
00:19:22
道信到唐朝高祖
00:19:26
高祖就是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
00:19:31
到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歲
00:19:35
是公元六二四年
00:19:38
就來到蘄州的破頭山住
00:19:43
大大的宏揚祂的佛法
00:19:48
四方一些學道的人 都來皈依
00:19:53
好比像什麼
00:19:55
好比早上市場 這樣子熱鬧滾滾
00:19:59
到貞觀中太宗李世民
00:20:04
聽到祂的教化
00:20:07
曾經三次出聖旨
00:20:11
但是道信尊者都把他辭掉
00:20:16
祂不到京城
00:20:19
第四次又出聖旨
00:20:23
太宗皇帝跟這個使者說
00:20:28
假使祂若不從我的令
00:20:32
把祂的頭斬下來見我
00:20:36
聖旨到了
00:20:38
果然祂就來違逆 皇帝的意思
00:20:47
當時尊者 祂不怕死啊
00:20:52
一顆頭伸長長要給使者砍
00:20:58
那是祂沒那個宿世業
00:21:01
假使祂若有那個宿世業 人頭就會落地
00:21:04
祂沒有註定要死啊
00:21:07
這個使者就不敢殺祂
00:21:10
將這件事情 啟奏太宗皇帝知道
00:21:16
太宗皇帝非常誇獎 祂心的堅定跟正氣
00:21:24
把祂慰問 把祂誇獎非常的隆盛
00:21:33
在這個時候道信尊者 已經住在這個山上
00:21:38
有二十年了
00:21:41
就是自從公元六二四年 來住在破頭山
00:21:46
到貞觀十七年
00:21:48
唐太宗出聖旨要詔見 共計有二十年
00:21:56
這是傳法正宗記 第二段說的
00:22:02
在這個結論第三段
00:22:05
現在剩下幾分鐘 沒辦法去說明
00:22:09
等候明天在補充解釋
00:22:12
我們今晚 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22:17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22:21
我們這次來講 禪宗歷代祖師史蹟
00:22:26
說來到東土的第四祖道信
00:22:32
這個道信呢
00:22:34
我們今晚 引證這個傳法正宗記
00:22:37
最後的一段的結論
00:22:41
現在把它寫上黑板
00:22:43
道信 一日往黃梅縣
00:22:49
途中見一兒童好骨目
00:22:54
可七歲許
00:22:57
心奇之
00:22:59
門曰 爾何姓
00:23:03
對曰 姓即有 非常姓
00:23:07
曰是何姓
00:23:11
對曰 是佛性
00:23:14
尊者曰 汝沒姓耶
00:23:19
對曰其姓空故
00:23:22
尊者即顧從者曰
00:23:27
此兒非凡之器
00:23:30
後當大興佛事
00:23:33
遂使侍者見其父母
00:23:40
道兒應對之異
00:23:44
欲命之出家
00:23:46
父母從之
00:23:48
尊者即為剃度
00:23:51
名之曰 弘忍
00:23:54
其後乃命之曰
00:23:57
如來傳正法眼轉至於我
00:24:03
我今付汝
00:24:05
并前祖信衣缽
00:24:09
勉其傳授
00:24:12
無使斷絕
00:24:15
唐高宗永徽二年辛亥歲
00:24:19
閏九月四日
00:24:22
宴坐而化
00:24:24
世壽七十有二
00:24:27
大歷中代宗賜諡曰
00:24:31
大醫禪師
00:24:34
塔曰慈雲
00:24:38
現在傳法正宗記這樣說
00:24:42
說這個道信有一天
00:24:45
來到這個黃梅縣
00:24:48
半路去看到一個小孩子
00:24:53
可以說骨架是非常的好
00:24:57
差不多有七歲
00:25:00
祂心裡就覺得很稀奇
00:25:05
才問他 說孩子 你姓什麼
00:25:11
這個小孩子就說
00:25:13
姓是有啦 不過這個姓不是永久的
00:25:19
祂說若這樣講 你到底姓什麼
00:25:23
這個小孩子就回答 是佛性
00:25:29
尊者聽他說這句話
00:25:31
祂說你難道沒有世俗 這俗家的姓嗎
00:25:37
這個小孩就說
00:25:39
他說俗家的姓是有啦
00:25:42
不過這個姓是空的關係 沒必要去說
00:25:48
那個時候尊者 才對著祂身邊的人這樣說
00:25:55
這個小孩不是普通人
00:25:59
後來絕對會 大大興旺佛家的事情
00:26:06
叫祂身邊的人 去看著他的父母
00:26:12
說到這個小孩跟祖師應對
00:26:16
跟人家不一樣的情形
00:26:22
想要要求這個小孩 他的父母答應讓他出家
00:26:28
當時他的父母聽了之後 就這樣順從他
00:26:33
讓這個小孩出家
00:26:36
當時這個道信尊者
00:26:41
祂才幫他剃頭
00:26:44
才幫他取個名字叫做弘忍
00:26:48
之後才對他這樣說
00:26:55
如來傳這個正法眼 一代過一代傳到我
00:27:03
現在這個正法眼 了脫生死的道理
00:27:08
我就要交代給你
00:27:12
自從以前 初祖 二祖 三祖傳來
00:27:17
所有這些信物袈裟和缽
00:27:24
我勉勵 你將來還要來傳下去
00:27:29
不要讓它斷絕
00:27:32
到唐朝高宗 永徽二年辛亥歲
00:27:37
就是公元六五一年 閏月九月初四
00:27:44
就這樣靜靜坐在佛堂
00:27:48
就這樣來歸天
00:27:51
壽命活七十二歲
00:27:55
到唐朝大歷年間
00:27:59
這個代宗皇帝 才把祂敕封叫做大醫禪師
00:28:06
那個塔叫做慈雲塔
00:28:10
這是我們道信的史蹟
00:28:14
到這裡全部結束
00:28:19
接下去就要來說 東土的第五祖
00:28:22
這個弘忍大師的史蹟
00:28:2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8:29
弘忍 唐蘄州黃梅縣人
00:28:36
遇禪宗四祖 道信禪師得心印
00:28:43
咸亨二年
00:28:47
傳法於六祖惠能
00:28:51
後四年寂
00:28:56
時上元二年
00:28:59
壽七十四歲
00:29:03
代宗賜諡大滿禪師
00:29:09
建塔於黃梅之東山
00:29:15
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0:29:19
說這個弘忍禪師
00:29:23
是唐朝蘄州黃梅縣的人
00:29:31
祂去遇到唐土的禪宗四祖
00:29:36
這個道信禪師得到心印
00:29:42
到唐朝高宗咸亨二年
00:29:49
就是公元六七一年
00:29:53
祂才將這個衣缽 傳給六祖惠能
00:30:00
經過了四年就寂滅
00:30:05
當時就是唐朝上元二年
00:30:09
就是公元六七五年
00:30:13
壽命七十四歲
00:30:17
唐朝代宗皇帝 把祂敕封叫做大滿禪師
00:30:27
祂的塔在黃梅縣的東山
00:30:34
對這個東山 我們來做個注解
00:30:3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0:43
東山五祖弘忍禪師 住蘄州黃梅縣之黃梅山
00:30:54
其山在縣之東
00:30:57
因而謂之東山
00:31:00
稱五祖弘忍之法門
00:31:04
為東山法門
00:31:07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0:31:10
東山就是五祖弘忍禪師
00:31:16
因為住在蘄州的黃梅縣
00:31:20
就是當今的湖北省 黃梅縣這個黃梅山
00:31:27
這個黃梅山 在這個黃梅縣的東邊
00:31:34
就這樣呢
00:31:35
他們在地的人 都把它稱呼叫做東山
00:31:41
稱呼五祖弘忍的法門 叫做東山法門
00:31:47
這是佛法大辭典的解釋
00:31:51
接下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看法
00:31:56
弘忍 唐代僧
00:32:02
為我國禪宗第五祖
00:32:07
蘄州黃梅人 俗姓周
00:32:13
七歲從四祖道信 出家於蘄州
00:32:21
黃梅雙峰山東山寺
00:32:26
研頓漸之旨
00:32:29
遂得其心傳
00:32:33
唐永徽二年
00:32:37
弘忍五十歲
00:32:39
師道信入寂
00:32:44
乃繼師席
00:32:47
世稱五祖黃梅
00:32:51
或僅稱黃梅
00:32:56
咸亨二年
00:32:58
傳法於六祖惠能
00:33:04
我國禪宗自初祖菩提達磨
00:33:08
至唐代弘忍的傳承
00:33:12
為後世禪宗各派所承認
00:33:18
弘忍繼此傳承發揚禪風
00:33:24
形成東山法門
00:33:28
禪宗傳教自楞伽經 改為金剛經即自其始
00:33:38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33:43
它說這個弘忍
00:33:46
是在公元六○二年 至六七五年間的人
00:33:55
是唐朝時候的出家人
00:34:00
就是中國的禪宗的第五祖
00:34:07
蘄州黃梅人
00:34:13
祂的俗姓是姓周
00:34:17
七歲跟四祖道信來出家
00:34:23
在蘄州的黃梅 雙峰山的東山寺
00:34:30
祂來研究 頓教和漸教的宗旨
00:34:37
就這樣來得到四祖的心傳
00:34:43
到唐朝永徽二年
00:34:46
就是公元六五一年
00:34:50
這個弘忍剛好五十歲
00:34:54
祂的師父四祖道信 入寂歸天
00:35:02
就這樣來繼承 祂師父的地位
00:35:08
世間人把祂稱呼 叫做五祖黃梅
00:35:13
但是有些人 只稱呼叫做黃梅
00:35:18
到咸亨二年
00:35:21
就是公元六七一年
00:35:26
將祂的衣缽傳給六祖惠能
00:35:33
我國這個禪宗 從初祖菩提達磨
00:35:44
到唐朝弘忍的傳承
00:35:50
這都是後世禪宗
00:35:53
無論哪一個門派都承認
00:35:59
有人說若這樣說起來 六祖難道沒人承認嗎
00:36:06
因為到六祖
00:36:08
因為這個弘忍有兩個徒弟
00:36:12
一個叫做神秀還有惠能
00:36:19
在當時擁護神秀的人說 神秀是六祖
00:36:25
擁護惠能的人 說惠能是六祖
00:36:28
當時就爭論不休
00:36:32
但是現在呢 當今禪宗是公認
00:36:36
惠能才是六祖
00:36:38
因為呢 神秀 他的法門漸漸較衰弱
00:36:45
所以呢 到五祖弘忍為止
00:36:50
後世不管哪個門派
00:36:53
都承認是禪宗的祖師
00:37:00
這個弘忍來繼承禪宗
00:37:07
發揚禪宗的教化
00:37:12
再形成東山的法門
00:37:15
因為祂在東山發起的
00:37:18
所以才叫做東山法門
00:37:21
禪宗的傳教
00:37:25
從達磨傳來 本來是楞伽經做禪宗的經
00:37:32
但是到五祖的時候
00:37:34
祂才改金剛經 做禪宗本來的經
00:37:41
所以金剛經 做禪宗主要的經
00:37:48
就是從五祖開始的
00:37:52
這是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37:58
但是呢 對於佛光大辭典 還有一個下半段
00:38:05
但是這下半段文比較長
00:38:09
恐怕連寫 黑板的時間都來不及
00:38:12
所以呢 今晚只有 說到這做一個結束
00:38:16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38:21
我們這次來講到 禪宗歷代祖師史蹟
00:38:26
講到東土第五祖弘忍大師
00:38:33
我們昨天講到 佛光大辭典的前半段
00:38:37
今晚來看這後半段的解釋
00:38:41
弘忍之思想
00:38:44
以悟徹心性之本源為其旨
00:38:49
守心為其參學之要
00:38:54
門下甚眾
00:38:56
其中以神秀及惠能二師
00:39:01
分別形成北宗禪 與南宗禪兩系統
00:39:09
至後世分衍出更多宗派
00:39:15
於高宗上元二年示寂
00:39:20
世壽七十四
00:39:23
代宗敕諡大滿禪師
00:39:28
相傳著有五祖弘忍大師 最上乘論一卷
00:39:35
這裡面有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39:3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39:42
南宗禪與北宗禪相對稱
00:39:47
菩提達摩之法脈 傳至五祖弘忍後
00:39:53
分為惠能與神秀兩支
00:39:58
神秀於北地
00:40:00
惠能於南方
00:40:03
故有南能北秀之稱
00:40:07
南宗後世稱為南頓
00:40:11
此宗至後世極盛
00:40:19
故後人以南宗為禪之正宗
00:40:23
而以惠能為禪宗第六祖
00:40:28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0:31
南宗禪跟這個北宗禪
00:40:36
是相對的稱呼
00:40:40
因為菩提達磨祂的法脈
00:40:45
傳來到五祖弘忍大師之後
00:40:50
分成惠能和神秀兩支脈
00:40:55
神秀他在北地
00:40:59
惠能在南方
00:41:02
所以呢 才有說南能北秀的稱呼
00:41:07
南宗後來稱呼叫做南頓
00:41:13
若神秀叫做北漸
00:41:19
因為南方都是頓教
00:41:22
即時開悟的教
00:41:24
若神秀的法就是漸教
00:41:27
漸教就是說一世又修一世
00:41:31
到最後才會成佛
00:41:35
若南宗呢
00:41:38
後世非常的興盛
00:41:41
所以後來的人 用著南宗的禪叫做正宗
00:41:49
而且惠能做禪宗的第六祖
00:41:55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0:41:59
弘忍祂的思想就是 要悟徹我們人的心性
00:42:07
來做本源 做宗旨 叫做明心見性
00:42:14
守我們的心 做參學的主要項目
00:42:22
祂傳下來的徒弟很多
00:42:26
其中就是神秀跟惠能 這兩個師父
00:42:34
分別興盛著北宗禪和 南宗禪這兩個系統
00:42:44
但是到後世 後世是指六祖惠能以後
00:42:50
才又分成很多很多的宗派
00:42:54
因為六祖下面 再分成七個門派
00:43:00
所以現在禪宗呢
00:43:02
可以說門派很多
00:43:07
在這個高宗上元二年
00:43:11
弘忍才來歸天
00:43:14
這個時候是公元六七五年
00:43:18
就是衣缽傳給 惠能之後的第四年
00:43:24
祂的壽命七十四歲
00:43:28
到唐朝代宗 敕封叫做大滿禪師
00:43:34
相傳祂有著一本五祖 弘忍大師最上乘論一卷
00:43:42
本來我想拿那本書給你看
00:43:46
說不定你之前有拿到
00:43:48
那本書是四本書合成一本
00:43:52
就是達磨四行觀
00:43:55
頓悟入道要門論
00:43:58
和傳心法要
00:44:00
和五祖最上乘論
00:44:02
那本書是四本合成一本
00:44:08
我剛才想從架子看就沒有
00:44:10
看淵仔那裡有沒有
00:44:14
你若要看 最上乘論是什麼書
00:44:17
你看了就知道
00:44:21
現在我們進入 景德傳燈錄的解釋
00:44:29
因為現在佛光大辭典 的後半段已經講了
00:44:33
現在來看 景德傳燈錄的頭一段
00:44:38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師者
00:44:44
蘄州黃梅人也
00:44:48
遇道信大師得法
00:44:52
嗣法於破頭山
00:44:55
咸亨中有一居士
00:44:59
姓盧名惠能
00:45:03
自新州來參謁
00:45:08
師問曰 汝自何來
00:45:15
惠能曰 嶺南
00:45:17
師曰 欲求何事
00:45:21
曰 唯求作佛
00:45:24
師曰 嶺南人無佛性 若為堪作佛
00:45:31
曰 人有南北 佛性豈然
00:45:35
師知是異人
00:45:38
乃訶曰 著槽廠去
00:45:46
能禮足而退
00:45:50
便入碓坊
00:45:54
這裡面有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45:59
六祖壇經行由品這樣說
00:46:03
祖言 汝是嶺南人
00:46:07
又是獦獠 若為堪作佛
00:46:15
五祖弘忍大師 對六祖這樣說
00:46:20
你是嶺南的人
00:46:24
又是一個番人
00:46:27
你要怎麼樣去作佛
00:46:30
對於這個獦獠
00:46:32
我們現在詳細來做個說明
00:46:35
修真錄這樣說
00:46:38
古之流人皆流至嶺南
00:46:43
而嶺南為獦獠所居
00:46:46
故五祖弘忍對惠能云
00:46:51
獦獠若為堪作佛
00:46:55
修真錄說古代一些流人
00:47:03
全部都流放到嶺南的地方
00:47:08
但是嶺南都是一些 不開化的民族居住
00:47:15
所以五祖弘忍才對 惠能這樣講
00:47:21
這是六祖壇經的記載
00:47:24
祂說你是一個番人 要如何作佛
00:47:31
那麼對著裡面流人 流和獦獠做個詳細說明
00:47:39
注解第一 辭海要這樣說
00:47:42
流人
00:47:43
謂有罪而處流刑之人也
00:47:48
辭海說流人是什麼
00:47:51
就是有罪把他處罰流刑
00:47:56
若現在說 送去外島這種的人
00:48:04
注解第二 辭海要這樣說
00:48:08
流 放也
00:48:10
五刑之一
00:48:12
謂不忍刑殺而宥之於遠也
00:48:18
辭海說流是放
00:48:21
說流放 流放 就是放逐的意思
00:48:26
是古代 五種刑罰的其中一個
00:48:32
就是犯罪不忍殺他 不忍定他死刑
00:48:39
把他赦免 把他疏遠 把他送得遠遠的
00:48:46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48:50
獠 音老
00:48:52
峒谿纖志 獠人處於嶺南
00:48:58
射生為活 吞噬昆蟲
00:49:04
辭海講獠 現在這個字讀作老
00:49:09
在峒谿纖志裡面說
00:49:14
獠人大多數都住在嶺南
00:49:19
他都在打獵過生活
00:49:23
平時都吃那個蟲
00:49:27
蟲可以吃
00:49:29
現在正流行哦
00:49:31
現在都已經恢復原始
00:49:35
我電視看到想到 真的現在的人
00:49:41
跟不開化的人一樣
00:49:45
那是我們台灣哦
00:49:47
這樣拿一把夾子
00:49:49
早上一大早去菜園巡視
00:49:53
菜蟲這樣綠油油 像蠶那麼大條
00:49:58
把它夾起來還在蠕動
00:50:00
就把牠放進嘴裡面去
00:50:04
若要是看 地理雜誌的電視台
00:50:13
所以非洲那裡
00:50:15
吃飽都在找蟲吃
00:50:18
去找那種朽木
00:50:20
剖開裡面全是蛀蟲 一條一條肥肥的
00:50:26
一直拿一直吃
00:50:28
都這樣活活的吃
00:50:31
現在的人無所不吃
00:50:35
像日本我看電視 那個叫做昆蟲食堂
00:50:43
全部都在吃昆蟲
00:50:45
像蜈蚣整隻夾起來 還活著還在動
00:50:50
酸醋一沾 就把牠塞到嘴裡面去
00:50:54
像現在蟑螂 壁虎 蜘蛛人家也在吃
00:51:00
現在可以說無所不吃
00:51:01
說吃蟲 有的說吃蟲 要怎麼吃
00:51:06
現代就有了 還用說到古代去
00:51:10
古代若吃蟲說是番人
00:51:14
現在的人 真的都變成原始時代
00:51:17
都變成番人
00:51:19
所以獦獠就全部…
00:51:22
獦就是打獵
00:51:25
這個獦就是打獵
00:51:26
獠就是番
00:51:29
所以現在景德傳燈錄 頭一段這樣說
00:51:36
第三十二祖
00:51:39
三十二祖是從 達磨祖師算起
00:51:44
若要算我們的中國
00:51:46
算是第五祖叫做弘忍大師
00:51:53
祂是蘄州黃梅的人
00:51:57
去遇到道信四祖
00:52:00
來得到衣缽
00:52:03
開發這破頭山
00:52:05
在那裡傳道
00:52:08
到咸享 咸亨就是唐高宗的年號
00:52:14
有一個居士
00:52:16
現在說居士就是沒出家
00:52:18
在家修行就是居士
00:52:22
有去遇到一個居士
00:52:24
姓盧 名字叫做惠能
00:52:28
他在新州 新州就是 當今的廣東省的新興縣
00:52:35
從新州來參謁五祖 來那裡拜師
00:52:44
那時候弘忍大師問他
00:52:48
說你是從哪裡來
00:52:53
惠能就這樣說
00:52:55
我從嶺南來的
00:52:58
五祖就說
00:53:00
你要求什麼事情
00:53:03
惠能就說
00:53:05
我只求作佛
00:53:09
五祖又問
00:53:12
祂說你是一個嶺南的人
00:53:15
是沒有佛性
00:53:16
要怎麼作佛
00:53:19
那個時候惠能回答祂
00:53:22
我們人是有分南方 北方
00:53:26
但是佛性難道有分嗎
00:53:30
這個若六祖壇經 都說的很詳細
00:53:35
五祖知道 祂是與眾不同的人
00:53:40
大聲就說 你趕快從碓米間去這樣說
00:53:49
惠能就這樣 跟祂行一個大禮就退
00:53:53
然後就進去碓麥的地方
00:54:00
現在我們來看第二段解釋
00:54:03
惠能入碓坊
00:54:06
服勞於杵臼之間
00:54:10
晝夜不息
00:54:12
經八月
00:54:14
師知付授時至
00:54:18
遂告眾曰
00:54:20
正法難解
00:54:22
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
00:54:27
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
00:54:32
若語意冥符
00:54:37
則衣法皆付
00:54:39
時寺中七百餘眾
00:54:43
上座曰神秀者
00:54:46
學通內外
00:54:48
眾所宗仰
00:54:51
咸其推稱云
00:54:55
若非尊秀
00:54:58
疇敢當之
00:55:00
時神秀聆眾譽
00:55:05
不復思惟
00:55:06
乃於廊壁書一偈云
00:55:10
身是菩提樹
00:55:12
心如明鏡臺
00:55:15
時時勤拂拭
00:55:18
勿遺有塵埃
00:55:20
師因經行
00:55:23
忽見此偈
00:55:25
知是神秀所述
00:55:28
乃讚歎曰
00:55:30
後代依此修行
00:55:32
亦得勝果
00:55:35
各令門徒誦念
00:55:38
這個裡面一個字 要先做個說明
00:55:42
辭海這樣說
00:55:44
遺 音怡 猶留也
00:55:48
現在這個字音讀成怡
00:55:51
等於就是留的意思
00:55:55
現在景德傳燈錄這樣說
00:55:59
惠能來到碓麥坊的地方
00:56:06
每日就是在舂麥
00:56:09
這個杵就是樁具的杵
00:56:13
臼就是石臼
00:56:15
每天在那裡舂米
00:56:18
舂麥就對了 因為北方不吃米 吃麥
00:56:22
在舂那個麥
00:56:25
從早到晚都不休息
00:56:28
經過八個月
00:56:31
弘忍知道說 已經要傳衣缽的時機到了
00:56:37
才對眾人這樣說
00:56:40
正法很難理解
00:56:44
你不要只聽我的話 當作你知道
00:56:49
你們大家各人 隨著你們的意念
00:56:54
說一句偈語
00:56:57
假使合我的意
00:57:00
這樣我衣缽就傳給他
00:57:04
當時在寺內
00:57:06
出家 在家 修行的人七百多人
00:57:11
大師兄叫做神秀
00:57:14
他的學問可以說通內外
00:57:17
眾人大家都很宗仰
00:57:20
大家都很尊敬他
00:57:22
所以大家就這樣說
00:57:25
若不是來尊重神秀師
00:57:29
什麼人這個疇就是隨人
00:57:32
什麼人那麼大膽 敢跟他爭
00:57:37
當時神秀聽到眾人誇獎他
00:57:42
他就毫不考慮
00:57:44
來到走廊的牆壁上 寫一首偈語
00:57:50
他說身是菩提樹
00:57:53
心如明鏡臺
00:57:55
時時勤拂拭
00:57:58
勿遺有塵埃
00:58:01
這就跟六祖壇經不同
00:58:04
六祖壇經說勿使惹塵埃
00:58:08
所以你們現在下文
00:58:11
惠能六祖的偈語 也跟六祖壇經不同
00:58:19
是什麼原因會不同
00:58:21
我們現在今天沒辦法說明
00:58:25
明天再來詳細分解
00:58:29
當時五祖從那裡經過
00:58:35
看到這個偈語 祂就知道這是神秀作的
00:58:39
才讚歎這樣說
00:58:42
後代若照這個偈語來修行
00:58:46
完全會修成正果
00:58:50
叫眾門徒
00:58:52
大家都唸這首偈語這樣說
00:58:55
這是頭一段
00:58:58
因為時間已經超過
00:59:01
今晚說到這裡為止
00:59:03
明天再來 詳細談論這個偈語
00:59:08
在神秀跟六祖的偈語
00:59:12
不止說 六祖壇經跟這個不同
00:59:17
很多地方
00:59:19
我們六祖壇經 也有好幾個版本
00:59:21
但是偈語都寫不一樣
00:59:24
內容意思是大同小異
00:59:27
不過偈語都不一樣
00:59:29
什麼原因會不同
00:59:31
我們等候明天再來分解
00:59:3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59:38
我們這次來說到 禪宗歷代祖師的史蹟
00:59:44
說到東土第五祖弘忍大師
00:59:50
對於弘忍大師我們上期
00:59:54
引證到景德傳燈錄第二段
00:59:59
今晚來看第三段的解釋
01:00:02
惠能在碓坊忽聆誦偈
01:00:11
乃問同學曰
01:00:14
是何章句
01:00:17
同學曰 汝不知和尚求法嗣
01:00:23
令各述心偈
01:00:26
此則神秀上座所述
01:00:30
和尚深加歡賞
01:00:33
必將付法傳衣也
01:00:36
惠能曰其偈云何
01:00:40
同學為誦
01:00:42
惠能良久曰
01:00:45
美則美矣
01:00:46
了則未了
01:00:48
同學曰 庸流何知 勿發狂言
01:00:54
惠能曰 子不信耶
01:00:57
願以一偈和之
01:01:00
同學不答相視而笑
01:01:03
惠能至夜
01:01:05
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
01:01:10
惠能秉燭
01:01:12
令童子於秀偈之側
01:01:15
寫一偈云
01:01:17
菩提本非樹
01:01:19
心鏡亦非臺
01:01:22
本來無一物
01:01:23
何假拂塵埃
01:01:26
弘忍大師後見此偈
01:01:30
云此是誰作
01:01:32
亦未見性
01:01:34
眾聞師語
01:01:36
遂不之顧
01:01:40
現在景德傳燈錄這樣說
01:01:45
惠能在這個碓麥間
01:01:51
聽到人家在誦這個偈語
01:01:55
就來問一些師兄弟
01:01:59
到底這個偈語 是哪一個經的章句
01:02:04
同學就告訴他
01:02:07
你都傻傻不知道
01:02:10
師父為了要求傳衣缽的人
01:02:15
叫眾人寫一個心偈
01:02:21
這就是神秀大師兄所說的
01:02:26
師父非常的誇獎
01:02:30
一定會將祂的衣缽 來傳給他
01:02:35
惠能就說
01:02:37
這個偈語說怎麼樣
01:02:40
他的師兄弟 就誦這個偈語給他聽
01:02:45
惠能想一下 想了之後
01:02:49
他說這個偈語好是好啦
01:02:52
但是還沒見性
01:02:56
一些師兄弟說 你這個沒用的人你懂什麼
01:03:00
你不要說瘋話
01:03:03
惠能就說
01:03:05
你不相信嗎
01:03:07
我想要做一個偈語 跟大師兄來比較
01:03:14
他的那些師兄弟不答應 互相看看在笑
01:03:20
惠能到那一晚
01:03:23
跟一個小沙彌拜託
01:03:26
引來到這個走廊 的這個地方
01:03:30
惠能拿一支燭火
01:03:33
叫這個小沙彌在 神秀偈語的旁邊
01:03:38
把它寫一個偈語
01:03:41
菩提本非樹
01:03:43
心鏡亦非臺
01:03:45
本來無一物
01:03:47
何假拂塵埃
01:03:51
後來弘忍大師 看到這個偈語這樣說
01:03:56
這是誰做的
01:03:58
這個偈語也沒見性
01:04:00
眾人聽到師父這樣說
01:04:03
就這樣沒有再看這樣子
01:04:08
但是有人說
01:04:10
本來我們六祖壇經說
01:04:13
菩提本無樹
01:04:16
明鏡亦非臺
01:04:18
本來無一物
01:04:19
何處惹塵埃
01:04:20
這個偈語 怎麼跟六祖壇經不同
01:04:25
現在你們就要知道說
01:04:27
這個偈語的版本很多
01:04:31
一本書寫一種
01:04:33
現在我們來引一個 六祖壇經的偈語來做比較
01:04:40
神秀書偈曰
01:04:44
身是菩提樹
01:04:46
心如明鏡臺
01:04:49
時時勤拂拭
01:04:51
勿使惹塵埃
01:04:53
惠能曰
01:04:55
菩提本無樹
01:04:57
明鏡非如臺
01:04:59
本來無一物
01:05:01
何處惹塵埃
01:05:03
書此偈已
01:05:05
徒眾總驚
01:05:08
無不嗟訝
01:05:11
各相謂之曰
01:05:13
奇哉 不得以貌取人
01:05:16
何得多時
01:05:17
使他肉身菩薩
01:05:20
祖見眾人驚怪
01:05:23
恐人加害
01:05:25
遂將鞋擦了偈
01:05:28
曰 亦未見性
01:05:31
眾以為然
01:05:35
現在這是六祖大師 法寶壇經所說的
01:05:42
現在這是當今的流傳本
01:05:45
流傳本是現在佛教界 公認在用的六祖壇經
01:05:53
這個壇經是在 大正藏第四十八冊
01:05:59
是元朝宗寶禪師編的
01:06:05
現在略記 怎麼樣略記
01:06:07
文很長啊
01:06:09
現在重要是 要看這個偈語而已
01:06:13
他說神秀 來寫這個偈語這樣說
01:06:18
身是菩提樹
01:06:20
心如明鏡臺
01:06:22
時時勤拂拭
01:06:24
勿使惹塵埃
01:06:28
但是後來這個惠能
01:06:31
拜託這位別駕幫他代寫
01:06:34
寫說菩提本無樹
01:06:36
明鏡亦非臺
01:06:38
本來無一物
01:06:39
何處惹塵埃
01:06:42
這個偈語寫完以後
01:06:44
一些人驚嚇 大家都非常的讚歎
01:06:50
大家都說啊 真奇怪
01:06:54
我們不能說以貌取人
01:06:57
什麼時候這個番人 變成一個肉身的菩薩
01:07:02
因為當時惠能在五祖那裡
01:07:05
大家都說他是番人
01:07:08
那個時候弘忍大師 看到眾人又驚又怪
01:07:14
恐怕人家來陷害惠能
01:07:19
所以用鞋子把偈語來擦掉
01:07:23
祂說這個還沒見性
01:07:26
眾人把祂當成是真的
01:07:29
所以你們現在看剛才 景德傳燈錄的偈語
01:07:35
跟六祖壇經的偈語不同
01:07:40
現在裡面有兩個注解
01:07:44
就是這六祖壇經 有必要做個注解
01:07:49
跟元朝藏寶憚師的史蹟 要讓你了解
01:07:55
才會知道說為什麼 這個偈語會變動的原因
01:08:01
現在先來看注解第一
01:08:03
看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08:08
六祖壇經全一卷
01:08:12
全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01:08:17
又稱法寶壇經
01:08:20
壇經此經乃 六祖惠能述 法海集
01:08:27
元代宗寶編
01:08:29
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
01:08:34
其敦煌寫本亦收於同冊
01:08:39
為禪宗六祖惠能 於韶州大梵寺之說法內容
01:08:47
由弟子法海集錄而成之
01:08:52
共分十門
01:08:55
本書初係法海奉韶州剌史 韋璩之命集錄而成
01:09:08
然後人多節略
01:09:12
而未能見祖意之大全
01:09:17
元代時 德異乃深求諸方得全文
01:09:23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01:09:27
於吳中 休休庵上梓
01:09:31
翌年宗寶更校讎三種異本
01:09:37
正其訛誤
01:09:42
對於本文 我們現在做個詳細的解釋
01:09:50
但是這裡面 注解先說明一下
01:09:54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09:57
上梓 梓恆用為刻字之木
01:10:03
俗因稱文字之上版雕刻
01:10:06
曰上梓
01:10:09
辭海說上梓是什麼
01:10:12
梓是一種樹名
01:10:15
梓這個木板 時常用在雕刻所用
01:10:24
所以世俗因為稱呼文字 雕刻在木板叫做上梓
01:10:33
上梓就是好比說
01:10:34
樹木的板子 下去刻字的叫做上梓
01:10:40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10:43
校對文字曰讎
01:10:45
詳校讎條
01:10:48
辭海說這個讎 不是冤仇的仇
01:10:53
這個讎就是 這個字來校對叫做讎
01:10:57
現在詳細看校讎這個條目
01:11:01
辭海這樣說
01:11:03
校讎 謂綜合群書
01:11:07
比勘其文字
01:11:09
篇籍之異同
01:11:12
正其訛誤之學也
01:11:15
校讎是什麼
01:11:17
就是拿很多本的書
01:11:21
來校對那個文字
01:11:23
這本書跟這本書 比如說 一句文覺得怪怪的
01:11:29
現在拿很多本來比較
01:11:33
校對這些文字 看誰寫的才對
01:11:38
來校正它錯誤地方的學問 叫做校讎
01:11:44
現在看佛光大辭典
01:11:47
六祖壇經全部一卷
01:11:52
全部稱呼叫作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01:11:58
簡單說叫做法寶壇經
01:12:01
最簡單只說兩個字壇經
01:12:05
這部經是 六祖惠能祖師所說的
01:12:11
法海禪師所集的
01:12:16
元朝的時候這個宗寶編的
01:12:20
收錄在大藏經大正藏 第四十八冊
01:12:27
但是還有一部敦煌版
01:12:31
這叫做宗寶版 但是還有一敦煌版
01:12:35
六祖壇經一樣 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冊
01:12:45
就是禪宗惠能六祖
01:12:48
在韶州大梵寺 說道理的內容
01:12:53
由祂的徒弟 法海和尚所集錄的
01:12:57
來成立這個經
01:13:01
共計分成十個門…
01:13:05
這個六祖壇經起初
01:13:09
就是法海禪師 受到韶州刺吏
01:13:14
韋璩的命令來集錄而成
01:13:20
但是後來的人 大多數都節略
01:13:24
有的拿前段
01:13:25
有的拿尾段
01:13:27
有的寫中間
01:13:28
自己喜歡的都抄起來
01:13:32
但是沒辦法看出全部的文
01:13:36
沒辦法了解 惠能六祖的心意
01:13:41
到元代時候 有一位德異和尚
01:13:46
他才到處去收集 惠能六祖說的話
01:13:54
才這樣編成全文出來
01:13:58
到元朝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01:14:02
就是公元一二九○年
01:14:07
在江蘇省的吳中 休休庵才雕刻
01:14:13
那個時候才去印版
01:14:14
下去印
01:14:16
現在板子上寫字
01:14:19
像刻印章這樣一樣 刻相反字
01:14:22
紙放上去印 才下去印版
01:14:26
翌年宗寶禪師才校正
01:14:32
因為裡面有三種的版本
01:14:36
一樣是六祖壇經 有三種的版本
01:14:39
將那三種版本下去校正
01:14:44
看哪一本書哪裡錯誤 那個原因
01:14:50
所以現在 六祖壇經裡面的偈語
01:14:54
有很多不一樣的
01:14:57
現在只有寫兩種而已
01:15:02
後面還有很多種 不同的偈語
01:15:06
到底誰寫的才對
01:15:09
就像剛才說的一樣 要慢慢下去校正下去比較
01:15:16
慢慢校對
01:15:18
因為今晚時間的關係
01:15:20
無法再說
01:15:22
我們注解第二
01:15:26
對於宗寶和尚的史蹟
01:15:34
為什麼 他會來校正這些書的原因
01:15:38
我們明天再來說
01:15:40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15:46
我們這次來說 禪宗歷代祖師的史蹟
01:15:53
說到五祖弘忍
01:15:57
我們昨天引證 六祖壇經裡面兩個注解
01:16:05
對於宗寶禪師的史蹟
01:16:10
今晚先來做個補充
01:16:14
我們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1:16:17
宗寶 元代僧
01:16:21
生卒年 生平皆不詳
01:16:26
曾住韶州風旛報恩光孝寺
01:16:33
元世祖至元年二十八年
01:16:38
校讎三種壇經異本
01:16:42
訂正訛誤
01:16:44
補繕簡略之處
01:16:47
又增編弟子
01:16:50
請益機緣乃刊行
01:16:54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01:16:59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1:17:02
宗寶禪師啊 是元朝時候的出家人
01:17:11
他什麼年出世 什麼年死
01:17:15
以及他生前的史蹟 都不太了解
01:17:20
但是他住在 韶州風旛報恩光孝寺
01:17:27
在元朝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01:17:32
就是公元一二九一年
01:17:37
他來校正有三種六祖壇經 不一樣的版本
01:17:46
來訂正 這三本裡面錯誤的地方
01:17:54
和壇經裡面 簡略 不詳細都把它補上
01:18:04
又另外增編弟子請益機緣
01:18:10
所以這六祖壇經 有一個機緣品
01:18:13
這個機緣品 等於就是宗寶寫的
01:18:17
原來六祖壇經 裡面沒這一品
01:18:21
就這樣把它出版
01:18:24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01:18:28
等於是現在說的 宗寶本這個壇經
01:18:33
就是當今在流傳的版本
01:18:38
我們現在說的 六祖壇經都是宗寶本
01:18:43
另外有一個燉煌本
01:18:47
它裡面就很簡略
01:18:50
若燉煌本的六祖壇經
01:18:54
若要說它裡面的字
01:18:58
沒有宗寶本的一半
01:19:01
你們曾看過的就知道了
01:19:02
我家裡也有一本
01:19:04
你們喜歡看 就拿去參考沒關係
01:19:08
所以呢 當今對於六祖壇經
01:19:15
可以說實在出版的有三種
01:19:21
其它可以說亂七八糟
01:19:24
現在我們來引證 燉煌出土六祖壇經裡面
01:19:31
這個神秀和 惠能的偈語做參考
01:19:38
神秀三更於南廊壁上
01:19:44
秉燭題作偈
01:19:46
偈曰
01:19:47
身是菩提樹
01:19:50
心如明鏡臺
01:19:52
時時勤拂拭
01:19:54
莫使有塵埃
01:19:57
惠能偈曰
01:19:59
菩提本無樹
01:20:01
明鏡亦無臺
01:20:04
佛性常清淨
01:20:06
何處有塵埃
01:20:08
此壇經法海上座集成
01:20:12
上座無常
01:20:15
付門人悟真
01:20:17
悟真在嶺南溪漕山法興寺
01:20:23
見今傳授此法
01:20:28
現在這是略記
01:20:29
略記就是重要 要你們了解這個偈語而已
01:20:34
其它都省略起來
01:20:37
他說神秀三更的時候
01:20:41
到南邊走廊的壁上
01:20:45
拿著燭火來寫一首偈語
01:20:51
那個偈語這樣說
01:20:53
身是菩提樹
01:20:55
心如明鏡臺
01:20:57
時時勤拂拭
01:20:59
莫使有塵埃
01:21:01
這個跟宗寶本不同
01:21:05
宗寶本寫勿 他寫莫
01:21:09
他說惹 他說有
01:21:11
這個稍微不同
01:21:14
現在惠能的偈語這樣說
01:21:18
菩提本無樹
01:21:20
明鏡亦無臺
01:21:23
佛性常清淨
01:21:25
何處有塵埃
01:21:27
本來我們若宗寶本就是說
01:21:30
菩提本無樹
01:21:33
明鏡亦非臺
01:21:36
他說本來無一物
01:21:38
他現在寫佛性常清淨
01:21:40
何處有塵埃
01:21:42
這個不一樣的地方
01:21:45
他說這本的壇經
01:21:47
是法海禪師來收集而成的
01:21:55
法海死後 交代他的徒弟悟真
01:22:00
這個悟真 在嶺南溪漕山的法興寺
01:22:04
就是現在所出來 燉煌出土的六祖壇經
01:22:11
那麼法海的史蹟在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2:17
法海 唐代僧 曲江人
01:22:21
初見六祖
01:22:23
問即心即佛之義
01:22:25
言下頓悟
01:22:27
師集錄六祖大鑑禪師
01:22:31
於韶州大梵寺 說法之內容而成法寶壇經
01:22:39
記載六祖惠能之語要
01:22:42
出世因緣等
01:22:44
理趣甚深
01:22:46
盛行於世
01:22:48
為後來禪宗之宗經
01:22:51
生卒年 生平皆不詳
01:22:56
佛光大辭典說 法海是唐朝時代的出家人
01:23:00
是廣東的人
01:23:03
他起初來見六祖
01:23:05
來問即心 即佛的道理
01:23:09
聽到六祖的回答 就這樣頓悟
01:23:13
法海呢 他就來 收集六祖大鑑禪師
01:23:22
在韶州大梵寺 說道理的內容
01:23:26
來把它收集起來而成的
01:23:30
在法寶壇經記載 六祖惠能祂重要的話
01:23:38
跟祂出世因緣
01:23:42
道理裡面有的很深
01:23:46
來盛行在這個世間
01:23:49
成為後來禪宗 所注重的經典
01:23:56
但是法海 他的出生年和卒年
01:23:59
跟他生前的史蹟 都不太了解這樣說
01:24:05
現在呢 另外要給 我們大家師兄弟
01:24:11
了解各版本的偈語 來做個比較對照
01:24:19
現在只寫偈語這樣 做個比較
01:24:22
你們才知道 有很多版本不一樣
01:24:26
第一就是 六祖壇經的宗寶本
01:24:30
就是當今佛教所流傳的版本
01:24:38
神秀的偈語說
01:24:41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01:24:45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01:24:49
惠能說
01:24:50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01:24:54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01:24:59
但是現在六祖壇經的 燉煌本就不同
01:25:04
神秀這樣說
01:25:06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01:25:10
時時勤拂拭 莫使有塵埃
01:25:14
惠能說
01:25:16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無臺
01:25:20
佛性常清淨 何處有塵埃
01:25:24
在景德傳燈錄這道原本 裡面這樣說
01:25:29
神秀說
01:25:31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01:25:34
時時勤拂拭 莫為有塵埃
01:25:40
惠能說
01:25:41
菩提本非樹 心鏡亦非臺
01:25:44
本來無一物 何假拂塵埃
01:25:49
在傳法正宗記 宋朝契嵩版這樣說
01:25:56
神秀說
01:25:58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01:26:01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01:26:06
惠能說
01:26:07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01:26:10
本來無一物 何處有塵埃
01:26:14
在這四個版本呢
01:26:17
有的差很多 有差很少
01:26:20
多多少少都不一樣
01:26:24
有人說為什麼 版本怎麼會不一樣呢
01:26:27
你要知道以前 傳道者沒有寫黑板
01:26:33
只有用嘴巴說而已
01:26:36
要不然這樣啦
01:26:38
現在我完全不要寫黑板
01:26:42
我來說一段道理
01:26:45
你們每個人 照我說的道理下去寫
01:26:49
不信的話這裡有一百人 把它拿個出來
01:26:51
一百個都寫不同
01:26:53
看你信不信
01:26:56
意思都會相同
01:26:58
但是那個文法都不同了
01:27:02
不要說什麼
01:27:02
像這樣黑板 現成的這讓你去抄
01:27:05
就有很多人還抄錯
01:27:09
像我這一本課本
01:27:11
像這裡阿保也好
01:27:13
像台北這個梁先生 燦忠啦
01:27:22
像台南那個師兄弟寫的
01:27:27
有時候寫都會寫錯
01:27:31
所以我有時候說
01:27:32
老師啊 你坐在那裡
01:27:34
稍微打瞌睡 休息一下
01:27:35
我說不行
01:27:37
一個字錯了 我就要趕快起來跟他說
01:27:40
不然若一個字錯 全版都錯了
01:27:44
絕對不可能寫一樣
01:27:46
不過你們看 這四個版本的偈語
01:27:50
意思都差不多一樣
01:27:53
但是文法就有一點不同
01:27:56
所以呢 有很多經啊
01:28:00
像大寶積經來說
01:28:03
就有八個版本
01:28:04
八種版本 裡面全部都不同
01:28:09
文法都寫不一樣
01:28:11
那就是因為佛祖 祖師 在講的時候
01:28:16
大家聽到就一直寫
01:28:19
像現在若說 一些新聞記者速記最厲害
01:28:25
不信的話若有一個官員 在發表言論
01:28:28
明天報紙拿出來 看寫的有沒有一樣
01:28:32
意思相同裡面 文法就不同
01:28:36
所以你要了解這一點
01:28:38
所以呢 有人會爭說 他寫錯 他寫錯
01:28:43
誰寫錯不知道
01:28:46
不過當今最流行 就是宗寶本
01:28:49
因為它有很多版本集合 下去修改訂正
01:28:55
所以見人見智啦
01:28:58
你要用什麼本都沒關係
01:29:00
只要道理不要說錯就好
01:29:03
不然今晚只說到現在為止
01:29:06
下文等候明天再來繼續
01:29:10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29:15
我們這次說到 禪宗祖師的史蹟
01:29:23
說到第五祖弘忍大師
01:29:27
我們昨天引證 景德傳燈錄第三段
01:29:34
今晚來看這第四段的解釋
01:29:37
弘忍大師迨夜乃潛至碓坊
01:29:47
召惠能入禪室
01:29:50
告曰 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
01:29:55
隨機小大而引導之
01:29:59
遂有三乘頓漸之旨 以為教門
01:30:05
然以無上微妙 圓明真實正法眼藏
01:30:11
付於上首弟子大迦葉尊者
01:30:17
展轉傳授二十八世
01:30:20
至菩提達磨於此土
01:30:24
得惠可大師承襲
01:30:29
以至於吾
01:30:31
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
01:30:35
全付於汝
01:30:37
善自保護
01:30:42
現在這一段就是說
01:30:44
五祖弘忍大師等到那一晚
01:30:50
靜靜來到碓麥間
01:30:56
來叫惠能到祂的禪房 才告訴他
01:31:06
佛祖出世就是 為了一大事的關係
01:31:13
對於這個一大事 我們等一下再來解釋
01:31:18
他隨著機緣
01:31:22
看根機淺還是深
01:31:26
來把他引導 才有分作三乘
01:31:31
就是下乘 中乘 上乘
01:31:35
有這個頓教和漸教的宗旨
01:31:39
來做為祂的教門
01:31:42
但是最高了脫生死的道理
01:31:48
祂全部交代給 祂的大徒弟大迦葉
01:31:55
這個大迦葉再轉給二祖
01:32:01
經過三祖 四祖
01:32:03
傳到二十八世
01:32:05
等於就是 印度二十八代的祖師
01:32:10
到二十八祖菩提達磨 才來到中國
01:32:14
此土就是指我們中國
01:32:18
來到中國才得到 惠可來傳授祖位
01:32:26
變成二祖
01:32:28
再三祖 四祖來到我
01:32:32
我就是指弘忍五祖
01:32:36
弘忍說我今天 將法寶和所傳的衣缽
01:32:43
全部要傳給你
01:32:46
你要自己好好保護 這是第四段
01:32:54
但是這裡面的兩個注解
01:32:58
就是這一大事跟三乘
01:33:02
先來看一大事
01:33:0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3:08
一大事 開顯實相妙理之事業
01:33:15
開示佛知見之事業也
01:33:21
佛學大辭典說一大事
01:33:23
是要來開顯到 了脫生死道理的事業
01:33:30
就要來解開指示 佛智慧的事業
01:33:38
所以他簡單說幾句
01:33:41
詳細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解釋
01:33:46
一大事因緣
01:33:50
謂佛陀出現於 世間之惟一大目的
01:33:57
是為使眾生開示悟入
01:34:03
一 欲以其知見開啟眾生
01:34:10
令彼等悉皆了知諸法深義
01:34:16
故出現於世
01:34:19
二 二乘與佛之法身平等
01:34:26
無所差別
01:34:28
為示現此義
01:34:32
故出現於世
01:34:36
三 二乘等不能了悟
01:34:40
究竟一佛乘之真實處
01:34:44
為使彼等悟知
01:34:48
遂出現世間
01:34:51
四 為使彼等 更證入不退轉地
01:34:57
獲得無量之智業
01:35:00
乃出現世間
01:35:06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5:09
我們前面說一大事
01:35:13
這一大事的因緣就是說
01:35:16
佛祖祂出現在這個世間
01:35:23
唯一一個 最大的目的是什麼
01:35:27
祂就是要給一些眾生 可以開示悟入
01:35:35
第一就是這個開
01:35:38
這個開就是想要讓 這個智慧來開啟這些眾生
01:35:50
可以這些讓眾生 全部都了解
01:35:55
知道這個道理深奧的道理
01:36:00
所以祂才出現在這個世間
01:36:04
為了讓眾生了脫生死
01:36:06
所以祂才來出現 在這個世間
01:36:11
第二就是示
01:36:15
因為這二乘
01:36:17
二乘就是指 下乘和中乘的人
01:36:22
根本雖然他的知識較低
01:36:27
不過他的佛性 跟佛祖的法身都是平等
01:36:35
連一點差別都沒有
01:36:37
眾生本來就是平等的
01:36:41
為了要來表示
01:36:46
獻出這個道理
01:36:49
所以呢 佛祖 才出現在這個世間
01:36:54
第三就是悟
01:36:59
這個二乘 就是下乘 中乘的人啊
01:37:06
他沒辦法來了悟這個究竟
01:37:10
有唯一作佛的真正地方
01:37:16
為了要讓這個下乘 和中乘的人
01:37:22
來開悟知道這個道理
01:37:26
所以才出現在世間
01:37:30
第四就是這個入
01:37:35
這個入 就是要讓這些二乘的人
01:37:40
這個下乘和中乘的人
01:37:44
加一層讓他進入 不退轉的地方
01:37:50
可以獲得 無量這個智慧的事業
01:37:57
所以佛祖才會出現在世間
01:38:01
所以佛祖 出現在世間的目的
01:38:04
就是要讓這些眾生 可以開示悟入人人來成佛
01:38:11
現在我們接下來看 注解第二講這個三乘
01:38:18
這三乘就是 下乘 中乘 上乘
01:38:23
先來了解這個乘的定義
01:38:26
看這呂純陽祖師這個解釋
01:38:31
乘者 乘載眾生
01:38:36
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也
01:38:41
乘之分別
01:38:44
各宗派說法不同
01:38:47
若明晰分別之
01:38:50
人 天二乘為下乘
01:38:55
聲聞乘為中乘
01:38:59
菩薩乘為上乘
01:39:02
佛乘為最上乘
01:39:05
四乘中再分大小乘之別
01:39:13
有教無類
01:39:15
自利利他者
01:39:17
名曰 大乘
01:39:20
而有教有類
01:39:22
黨同伐異者
01:39:24
名曰 小乘也
01:39:27
這裡面共計有八個注解
01:39:30
現在首先來做個說明
01:39:33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9:38
乘者 乘載之義
01:39:42
以名行法
01:39:45
乘修行人使其果地之意
01:39:50
現在說乘就是乘載的意思
01:39:53
就好比像我們坐車這樣 要把他載走這樣
01:39:59
用這個名這個修行的方法
01:40:04
就是要來載一些修行人
01:40:08
讓他可以達到 他願望果地的意思
01:40:1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0:18
乘 指乘載眾生 運至彼岸者
01:40:23
亦即指佛陀之教法也
01:40:28
現在說乘就是 指要乘載眾生
01:40:34
把他運到目的地
01:40:39
等於就是指佛祖的教法
01:40:43
注解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01:40:48
說到下乘 中乘 上乘 最上乘這些道理
01:40:52
因為文比較長
01:40:54
要單獨做全文來說明
01:40:59
注解第八 辭海這樣說
01:41:03
黨同伐異
01:41:05
謂各立門戶
01:41:07
同己者則為朋黨
01:41:10
異己者則攻伐之也
01:41:14
辭海說黨同伐異是什麼
01:41:18
是修行各人立這個門戶
01:41:22
我佛教 你道教
01:41:24
你基督教
01:41:26
你若信跟我同教的人
01:41:29
我就跟你做朋友
01:41:32
你跟我不同教的人 我就對你攻擊
01:41:37
這叫做黨同伐異
01:41:41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41:45
現在說乘是什麼
01:41:49
就是要乘載眾生
01:41:52
可以讓個人到他的果地
01:41:56
他的目的地這個教法
01:42:00
這個乘有分別
01:42:04
若各宗派的說法 有些說不一樣
01:42:09
若要詳細把它分別
01:42:13
要做人 做神
01:42:19
這個全都是二乘
01:42:22
二乘就是這個做人 做神
01:42:29
這個就是下乘的法
01:42:32
因為還在六道中啊
01:42:36
若是聲聞乘 等於最高到羅漢
01:42:41
這個就是中乘的法
01:42:46
若菩薩乘就是上乘
01:42:50
佛乘就是最上乘
01:42:55
在這四項之中 再去分什麼
01:42:59
分一個大乘 小乘
01:43:04
你若有教無類
01:43:06
不管你是什麼教
01:43:10
我自己要修 但是我也希望你修
01:43:14
大家可以達到目的地
01:43:18
這叫做大乘
01:43:21
但是有教有類 黨同伐異
01:43:25
你信跟我同教我歡迎
01:43:27
信不同教我就不歡迎 這就是叫做小乘
01:43:34
現在進一步
01:43:36
就要來分別各乘的說明
01:43:44
第一我們現在 來看注解第二
01:43:47
這個下乘
01:43:49
現在來看注解第二
01:43:5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3:56
下乘 謂小乘也
01:44:01
佛學大辭典說 下乘等於就是小乘
01:44:07
下乘是最低的道理
01:44:13
若要以我們 讀書來說 讀小學
01:44:18
小乘就是黨同伐異
01:44:21
我們若知識較低的人
01:44:25
你若信某一個教來說
01:44:28
我的教比較好 你的教比較不好
01:44:30
都是這樣子
01:44:32
若以廟來說 我這間廟才是真的
01:44:35
你那間廟是假的 都是這樣
01:44:39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說
01:44:42
小乘 意譯為狹小之車乘
01:44:49
指運載狹劣之根機 以達小果之教也
01:44:58
小乘的意思翻釋就是說
01:45:01
真正小輛 真正狹小的車子
01:45:08
來載一些什麼
01:45:10
來載一些心胸較狹小
01:45:13
根機較淺的人
01:45:18
讓你修行達到小果
01:45:22
最多讓你出世 後世做有錢人
01:45:25
因為你有布施啊
01:45:27
若你修好一點讓你去做神
01:45:30
在這六道中去轉輪 這樣而已
01:45:35
這是下乘
01:45:39
你若下乘進一步 你就要進入中乘
01:45:44
因為我們今晚 已經沒有時間
01:45:46
沒有辦法進入說中乘
01:45:49
所以呢 今晚只有說到這為止
01:45:5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45:59
我們這一次來說 禪宗歷代祖師的史蹟
01:46:07
說來到這個五祖
01:46:10
在我們上期在這五祖當中
01:46:18
引證三乘 下乘 中乘 上乘
01:46:27
上期下乘已經說完了
01:46:32
我們今晚進一步
01:46:36
來看什麼叫做中乘的道理
01:46:40
現在看佛學大辭典
01:46:43
中乘 是在三乘中之中位
01:46:49
故名
01:46:52
佛學大辭典說中乘是什麼
01:46:56
就是這三乘的裡面
01:46:58
三乘就是 下乘 中乘 上乘
01:47:03
在這三乘之中排在中間
01:47:07
所以才叫做中乘
01:47:11
注解第四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7:16
菩薩乘 修六度之行
01:47:21
圓滿二利而達到佛果 之乘教也
01:47:29
佛學大辭典說
01:47:30
菩薩乘 是要修這六度的行為
01:47:36
六度就是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1:47:43
有辦法來圓滿著二利
01:47:47
達到佛果這個乘教
01:47:52
什麼叫做二利
01:47:5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7:58
二利 自利與利他也
01:48:03
上求菩提為自利
01:48:07
下化眾生為利他
01:48:10
小乘之行唯為自利
01:48:14
菩薩之行乃兼利他
01:48:19
佛學大辭典說二利
01:48:22
就是自利和利他
01:48:26
你若上面要求 了脫生死的道理叫做自利
01:48:33
下利就是要感化眾生
01:48:36
可以脫出生死叫做利他
01:48:42
若小乘的行為呢
01:48:45
他只有自己修自己
01:48:48
若菩薩的行為就有兼利他
01:48:5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48:59
菩薩乘 乘運載之意
01:49:05
以六度法門為乘
01:49:09
運載眾生至無上菩提 大般涅槃彼岸
01:49:15
如乘舶過海
01:49:19
故稱菩薩乘
01:49:23
佛光大辭典說菩薩乘
01:49:26
乘就是要運載的意思
01:49:31
用著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1:49:36
這六度法門稱為乘
01:49:43
修這個六度來載眾生
01:49:47
到了脫生死的那邊岸
01:49:51
好比坐一艘 很大隻的船要過海
01:49:56
所以才叫做菩薩乘
01:50:0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0:04
上乘 大乘之異名
01:50:08
上乘等於就是 大乘另外一個名字
01:50:13
因為下乘的人啊 是有教有類
01:50:18
也等於就是小乘
01:50:22
上乘的人 他有辦法有教無類
01:50:29
所以才叫做大乘
01:50:31
所以上乘 大乘 等於是一樣
01:50:35
就是大乘的另外一個名
01:50:3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50:42
上乘 又作大乘
01:50:45
乘即交通工具之意
01:50:49
係指能將 眾生從煩惱之此岸
01:50:54
載至覺悟之彼岸 之教法而言
01:50:59
佛光大辭典說上乘
01:51:02
但是也可以叫做大乘
01:51:06
乘 就是一種交通工具
01:51:09
交通工具比如車子 船
01:51:11
都是交通工具這個意思
01:51:16
就是要來指有辦法將 眾生在煩惱苦海的此岸
01:51:24
要帶載到苦海覺悟的 彼岸的教法叫做上乘
01:51:34
我們現在再接下去
01:51:37
來看這個佛乘
01:51:4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1:43
佛乘
01:51:45
說一切眾生悉可成佛道 之教法謂之佛乘
01:51:54
此法說唯一成佛法
01:51:58
故又云一乘也
01:52:03
佛學大辭典說佛乘
01:52:07
就是說所有的眾生 全都有辦法成佛這個教法
01:52:18
就是說佛乘這個法
01:52:23
只有成佛一個辦法
01:52:27
所以佛乘 有時候說一乘
01:52:3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52:35
佛乘 說一切眾生 悉可成佛之教法
01:52:42
稱謂佛乘
01:52:44
此法不分三乘 而說唯一成佛之法
01:52:52
故又稱一乘
01:52:55
法華經方便品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
01:53:01
為眾生說法
01:53:05
佛光大辭典說佛乘
01:53:09
就是說所有的眾生
01:53:11
都有辦法成佛的教法
01:53:16
所以佛乘 是不分這個三乘
01:53:22
不管你是 下乘 中乘 上乘
01:53:27
他沒有把你分這三乘
01:53:30
只有說唯一會成佛的方法
01:53:36
所以有時候叫做一乘
01:53:39
法華經方便品裡面說
01:53:42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 為眾生說法
01:53:50
注解第七
01:53:5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3:56
最上乘 至極之教法也
01:54:00
法華經授記品曰
01:54:03
諸菩薩智慧堅固
01:54:07
了達三界
01:54:09
求最上之乘
01:54:12
即圓乘也
01:54:17
佛學大辭典說最上乘
01:54:21
等於就是可以 至極最高的教法
01:54:26
法華經授記品裡面這樣說
01:54:30
所有的菩薩 智慧非常的堅固
01:54:36
他了解無色界 色界 欲界這三界
01:54:41
要來求最上的乘
01:54:45
等於最上乘就是圓乘
01:54:50
怎麼說叫做圓乘
01:54:52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54:55
圓乘 圓滿無缺之教法也
01:54:59
謂三乘中之佛乘
01:55:04
佛學大辭典說圓乘
01:55:06
是圓滿都沒缺角的教法
01:55:11
等於是三乘中的佛乘
01:55:1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55:19
圓乘 謂圓滿無缺之教法
01:55:23
係佛陀就眾生根機之利鈍
01:55:28
所立之三種之教法
01:55:33
其中佛乘因欲求無上菩提
01:55:37
普度一切眾生
01:55:39
修習六度萬行
01:55:42
終將達於圓滿究竟 而與佛陀結合
01:55:47
故稱圓乘
01:55:51
佛光大辭典說圓乘
01:55:54
就是圓滿都沒缺角的教法
01:55:59
就是關係著佛祖
01:56:02
受到眾生他們根機的 頭腦好跟頭腦壞
01:56:11
所建立三種的教法
01:56:15
其中這個佛乘
01:56:18
因為想要求最高的道
01:56:23
要來普度一切眾生
01:56:26
來修習這六度所有的做法
01:56:35
終究將所有的眾生
01:56:41
度到圓滿究竟跟佛祖結合
01:56:45
所以叫做圓乘
01:56:49
所以現在對於乘呢
01:56:54
就是只有說到這裡結束
01:56:58
接下來我們來看 景德傳燈錄第五段
中國禪宗史
5/7部影片
中國禪宗史 01
中國禪宗史 02
中國禪宗史 03
中國禪宗史 04
中國禪宗史 05
中國禪宗史 06
中國禪宗史 07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603000523
b7e54e32-fa46-405c-81c2-72abe2d60db0
網站除錯報馬仔